气象的有趣的英语小知识识

& 一些跟装备使用环境有关的气象小知识及小工具
不作死就不会死
所谓装备,是用来改变人与自然的差异的工具而已。不同的装备,有不同的使用环境,所谓的全地形的万能装备,个人以为目前的科技还没发达到那个地步。在户外,我还没见到过全地形的万能装备。使用装备,我个人以为是不能将装备与环境割裂开来,孤立地拿在实验室环境中取得的数据来涵盖一切,更多地是商家的忽悠手段。说到环境,就不能不说到很多的气象数据,在这里,发一些有关气象小知识和观测数据所用的仪器常识,供大家参考,限于个人的知识水平与能力,资料或许存在不足,甚至乃至可能有错,希望大家不吝指正。目前很多谈论和评测装备的帖子,采用的环境方面的气象数据大多是主观猜测,或者来自气象台的预报。其实,我们在野外,有更复杂的山间小气候,气象台的通用数据,也许并不能涵盖我们所到达的区域。客观的数据,来自科学的仪器。一句话,数据为王!现有的环境测量仪器,专业的我们不去说了(比如激光、雷达、红外等方式的仪器),只拿业余级别的东西来说,户外一般大家接触最多的可能是海拔表、温度计、湿度计、气压仪,再多一些的可能就是风速仪、分贝仪、照度仪等等。以下讨论的都是业余玩玩的东西,仅仅供在户外时参考,很多仪器属于业余范围的“玩具”而已,专业玩家别当真。上面这些东西,基本都是靠各类传感器(sensor)来实现数据采集的,就拿大家最常用的海拔表来说,里面跟气象有关的数据有气压、温度、海拔,其中,气压和温度是靠传感器测量后得出的实际数据,属于绝对数据,而海拔则是利用测量出的气压数据,代入公式,导出的经验数据,属于相对数据。所以说,气压和温度一般来说比较准确,而海拔高度这个东西,则偏移量比较大。再一个,数据的准确性,跟传感器的精度和质量也有很大关系。气压:通过气压传感器,测出的当时的大气压力值,这个值属于原始数据,可以根据这个数值,代入公式后,得出很多其他的数值,如海拔、天气变化趋势等。气压单位有二种:inHg/水银汞柱压力或millibars/毫巴,一般大多采用毫巴值。气压值有一定的偏移量,气压仪在出厂和使用过一段时间后,需要再次校准。温度:这个值最好理解,不用多说,也属于原始数据,依靠温度传感器测量得出。温度有摄氏和华氏二种单位(℃/°F),一般采用摄氏居多。温度传感器的偏移一般较少,大多不用校准。(也有采用红外方式的温度仪,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湿度:一般相对湿度,传感器测出的空气中所含水分的数值。数值采用百分比单位(RH%)。湿度仪在出厂和使用过一段时间后,均需要再次校准。风速:风速值一般有现行风速、最大风速、平均风速三个指标,大家不难理解这三个数值的意思。风速的单位有节(KNOTS)、薄福风级(BEAUFORT)、小时/英里(MILES PER HOUR)、分钟/英尺(FEET PER MINUTE)、秒/米(METERS PER SECOND) 公里/小时(KILOMETERS PER HOUR)等。最常用的是分钟/米和薄福风级。风速一般依靠叶轮来测定,专业级别的有用雷达来测定的。风速仪的叶轮属于消耗品,使用一定时间后需要更换。根据以上的数据,在代入公式后,可得出海拔、风寒度、热指数、露点等相对数据。海拔:我们通常使用的登山表上面的海拔高度,绝大多数是依靠气压式海拔仪测量的,也就是依靠测出的气压值,代入公式后,得出的相对数据,一般都有50-100米,乃至更多的偏移,特别是在天气变化比较大,或者活动区域比较大的情况下,海拔的偏移量更大,差异甚至能有几百米,在这种情况下,海拔与气压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海拔高度是需要经常校准的。(利用GPS测量的海拔高度不在该范畴内)。海拔高度有公制和英制二种单位(M/FT),一般多采用公制。风寒指数(Wind-Chill):这个值是表明当前的风速和温度所带给皮肤的影响系数,是把当前的风速和温度代入公式后,计算出的相对数据。风寒是一种暴露于皮肤的表观气温,是由气温与风速所对应的函数。风寒度有摄氏和华氏二种单位(℃/°F),一般采用摄氏居多。这个指数是指当空气流动速度增加时,人体所能“感受”到的温度的降低幅度。与之相关的概念是风寒效应(人的平衡机制会将人体体温维持在37°C,如外间的气温低于该温度,人的热量就会流失。而风往往可以加速人体热量的流失,如果风越大,则人体被带走的热量则越多,因此我们身处于风中所感觉的温度,会比在无风的情况下要来得低,而当风大,人就感觉更寒冷,这就是所谓“风寒效应”)。“风寒指数”总是会低于气温,因为在预测气温的时候,总是会忽略气候带来自然现象-风寒效应。与风寒指数相对应的是预测高温的“热指数”。热指数(Heat Index)是一种综合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来确定体感温度的指数──即人体真正感受到的热度。该指数也是根据当前实测的温度和湿度,代入公式后得出的相对数据,通常该指数会低于当时的温度。热指数有摄氏和华氏二种单位(℃/°F),一般采用摄氏居多。人体通过排出汗液来达到降温的目的,在这个过程里汗液中的水分得以蒸发并且从人体带走热量。但是当相对湿度较高时,水分的蒸发率就会降低。这意味着从身体中带走热量的过程变得缓慢,相对处于干燥空气中的情况,人体内就保留了更多的热量。基于在已知温度和湿度时的主观描述定义的计量方法,得出的指数可以将一组温度和湿度的组合换算成干燥空气中的一个相对更高的温度值。在高温时,能够使酷热指数高于实际温度所需的相对湿度的大小要低于在低温条件下的情况。例如,在80°F(接近27°C)时,如果这个时候的相对湿度是45%的话,酷热指数等于实际温度。但在110°F(差不多43°C)时,任何高于17%的相对湿度将使得酷热指数高于110°F。 如果实际温度低于接近68°F(20°C)时──特别是相同的温度低于风寒指数的温度时,湿度就不被认为是升高体感温度的全部原因。应该要注意到湿度指数和风寒指数是基于在遮蔽处而不是暴露在阳光下的计量,因此当暴露在阳光下时需要额外注意。这二个指数有时候合称为一个名词“体感温度”。体感温度(Felt air temperature或apparent air temperature),又名表观气温,是指人体感受空气的温度,与实际环境的温度可以有出入。这是因为其他与气候相关的状况,使空气和人体之间的热对流受到影响,从而使人感觉的度与实际有分别。空气对热的吸收会受到相对湿度及其密度影响;而风速会影响到与人体表面可以接触到的空气的分量,当风速增加时,与人体所接触的空气会增加,所以其所带走或带来的热量亦相应地增加。因此,在天气报告里,会把这两个变数带来的影响计算进“热指数”里。一般来说,当空气密度及湿度增加,都会使酷热指数增加。由于体感温度可以受到温度、湿度及风速的影响,这个数值又名“THW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Wind Index)。由于和地面的距离所影响的是用温度计可以量度出来的温度差异,其差异不计算进体感温度。露点(Dew point):露点温度是在固定气压之下,空气中所含的气态水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液态水所需要降至的温度。在这温度时,凝结的水飘浮在空中称为雾,而沾在固体表面上时则称为露,因而得名露点。露点是根据气压、温度、湿度等实际参数代入公式而导出的函数值。当露点降到冰点以下时,此时从空气中析出的水汽并不会结成液态水,而是直接凝固成固态的水,微细的冰粒沾在其他物体的表面上型成霜,这时的露点亦会被称为霜点(Frost Point)。露点与另一个常用湿度指标相对湿度有所关联。相对湿度越高,露点会越接近气温;当相对湿度达到100%时,露点与气温相等。当露点不变时,相对湿度与气温成反比。透过露点就可以知道出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因而露点是一项绝对湿度的指标。天气趋势预报:某些款式的登山表和测量仪器,会标明有天气预报功能,这个功能可能会迷惑很多人。但是我个人感觉这个功能基本上是“鸡肋”。这类仪器的天气预报原理是利用一段时间周期内,气压的变化,把连续测量的数值代入公式以后,导出的函数值。因为天气变化,跟气压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但是这个天气趋势预报有一个很大的限制,就是要求测量的数据,必须保持传感器一个额定的时间在某一个地方驻留,也就是说,你要预测A地的天气变化,必须连续多少小时内在A地保持停留不动。在户外,这样的要求实在是难以做到。(具体的时间长度,各厂家的产品长短不一)以上气象参数,跟我们的户外运动密切相关,对于装备的选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简单介绍,仅供大家参考,更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各位可以自行去网络上搜索。噪音分贝仪:测量音量的仪器,跟大多数人无关,仅仅在测试某些装备时候会用到,例如:手机扬声器音量。计量单位:db,即多少分贝。照度仪:测量照明亮度的仪器,同样和大多数人无关,在测试手电和头灯等照明工具时,用照度仪测量出来的数据,量化的指标无疑更有说服力。计量单位:每平方米的流明(Lm)数,一般也叫勒克斯(Lux): 1Lux=1Lm/m2 。一些与测量仪器有关的名词:量程(Range):仪器的量程,也就是说仪器的测量范围,比如某温度计的量程为零下15°C至零上50°C,就是说这个温度仪的测量范围最低的下限温度为-15°C,最高的上限温度为50°C,超过这个范围,传感器就测量不出来精确温度了。量程越宽当然越好,但是价格也就更高。解析度(RS): 也可以称为测量的精度,比如说,精确到XX米。如果温度仪的解析度为0.1°C,也就是说精度可到小数点后一位。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指的是传感器开机后的反应时间,一般来说,传感器的相应时间越短越好,当然了,也会更贵。根据我个人经验,大致来说,风速传感器的RT为1-3秒,温度传感器的RT为1-5分钟,湿度传感器的RT为10-20秒,气压传感器的RT为10-20秒,当然了,这个时间并不是绝对的,基本跟各厂家选用的传感器精度和质量有关,各家的传感器响应速度快慢不等。另外,响应速度还跟传感器的载体有关,比如登山表上的温度传感器,响应速度就比独立的温湿度仪上的传感器要慢很多。欢迎砸砖,没营养的废话还不如板砖。借用某人的话【相比之下,我觉得板砖比那些&学习了&&收藏&&谢谢楼主&要有意义得多】特别希望装备评测人员和面料专家们发表专业意见!我发这个帖子的目的不是让人怎么去学会观测天气,预报天气趋势哦。主要是一种取得手段,依靠仪器获取一手的客观的气象数据,而不是猜测和毛估估。省得说某类装备的使用环境如何如何。比如某些神奇面料,在实验室的环境下的表现,跟在山野的表现,是否一样,现场的环境数据如何,温度、湿度、气压、风寒度,等等。
21:40:57 编辑
----------------------------------------
不作死就不会死
薄福风级(BEAUFORT)换算风级 0  概况 无风  陆地 静,烟直上  海岸 0-0.2  相当风速(m/s) 0.3-1.5  风级 1  概况 软风  陆地 烟能表示方向,但风向标不能转动  海岸 渔船不动  相当风速(m/s) 0.3-1.5  风级 2  概况 轻风  陆地 人面感觉有风,树叶微响,寻常的风向标转动  海岸 渔船张帆时,可随风移动  相当风速(m/s) 1.6-3.3  风级 3  概况 微风  陆地 树叶及微枝摇动不息,旌旗展开  海岸 渔船渐觉簸动  相当风速(m/s) 3.4-5.4风级 4  概况 和风  陆地 能吹起地面灰尘和纸张,树的小枝摇动  海岸 渔船满帆时,倾于一方  相当风速(m/s) 5.5-7.9  风级 5  概况 清风  陆地 小树摇摆  海岸 水面起波  相当风速(m/s) 8.0-10.7  风级 6  概况 强风  陆地 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举伞有困难  海岸 渔船加倍缩帆,捕鱼须注意危险  相当风速(m/s) 10.8-13.8  风级 7  概况 疾风  陆地 大树摇动,迎风步行感觉不便  海岸 渔船停息港中,去海外的下锚  相当风速(m/s) 13.9-17.1  风级 8  概况 大风  陆地 树枝折断,迎风行走感觉阻力很大  海岸 近港海船均停留不出  相当风速(m/s) 17.2-20.7&&&&风级 9  概况 烈风  陆地 烟囱及平房屋顶受到损坏(烟囱顶部及平顶摇动)  海岸 汽船航行困难  相当风速(m/s) 20.8-24.4  风级 10  概况 狂风  陆地 陆上少见,可拔树毁屋  海岸 汽船航行颇危险  相当风速(m/s) 24.5-28.4  风级 11  概况 暴风  陆地 陆上很少见,有则必受重大损毁  海岸 汽船遇之极危险  相当风速(m/s) 28.5-32.6  风级 12  概况 飓风  陆地 陆上绝少,其摧毁力极大  海岸 海浪滔天  相当风速(m/s) 32.6以上
----------------------------------------
坐沙发慢慢看
----------------------------------------
山.路.水.太阳
学习学习!感谢一、看云识天气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二、看风识天气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日落西风住,不住刮倒树。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晌午不止风,刮到点上灯。无风现长浪,不久风必狂。无风起横浪,三天台风降。大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三、看天象识天气天空灰布悬,大雨必连绵。天上拉海纤,下雨不过三。四周天不亮,必定有风浪。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日落黄澄澄,明日刮大风。日出太阳黄,午后风必狂。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星星眨眨眼,出门要带伞。日月有风圈,无雨也风颠。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雾露在山腰,有雨今明朝。久晴大雾阴,久雨大雾晴。雷声连成片,雨下沟河漫。先雷后刮风,有雨也不凶。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闷雷拉磨声,雹子必定生。阴雨亮一亮,还要下一丈。&&四、看物象识天气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海雀向上飞,有风不等黑。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海水起黄沫,大风不久过。
十一鹿 wrote:坐沙发慢慢看慢了四秒。&&变板凳了
----------------------------------------
山.路.水.太阳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说明锋面或低压即将到来,是雨淋淋的先兆。但是,雨后或冬季出现的钩钩云,则会连续出现晴天或霜冻,所以又有“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冬钩云,晒起尘”的谚语。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瓦块云,晒煞人)鲤鱼斑是指透光高积云,产生这种云的气团性质稳定,到了晚上,一遇到下沉气流,云体更迅速消散,次日将是晴好天气。但是,如果云体好象细小的鱼鳞,则是卷积云,这种云多发生在低压槽前或台风外围,近期会刮风或下雨的,所以又有“鱼鳞天,不雨也风颠”的谚语。
“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这里所指的云,是低压区里的低云。低压是自西向东的(实际上往往是自西南向东北移动)。云往西,说明该地处于低压前部,本地将因低压移来而降雨;云往东,说明低压已经移过本地,本地处于低压后部,天气即将转晴,转晴之前常常要刮一阵风。 “云钩向那方,风由那方来”云钩指的是钩卷云的尾部,出现在高空,有时上端有小钩,也有排列成行的。上端小钩所指,是高空风的方向,而高空风往往又与地面相联,所以根据云钩方向大体可测知风的来向。 “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是说早晨东南方向有黑云遮日,预示有雨。因为早晨吹暖湿的东南风,温度较本地空气为高,形成上冷下热,水汽易上升成云,再加上白天地面受热,空气对流上升,更促使云层抬高,水汽遇冷成水滴,从而可能使天气变为不风即雨的情况。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黄云多是暖湿空气强烈上升所致,出现这种情况多降阵雨与冰雹。 “山戴帽,大雨到”山戴帽是说气压低,空中水汽多在山顶形成云层。至于是否会降雨,一般要视情况而定,如云逐渐降低且加厚,降雨的可能性大,反之,云逐渐抬升变薄,下雨的可能性就小。 “云吃雾下,雾吃云晴”见到雾之后来了云,可能低气压要来临,是要下雨的兆头。反之,如云消雾起,表示低气压已过,晴朗天气即将来临。
此内容太长,已删~~`
不作死就不会死
特别希望装备评测人员和面料专家们发表专业意见!
----------------------------------------
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
最近装备版好热闹温度传感器的RT为1-5分钟?这个1-5秒还差不多,怎么可能这么慢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作死就不会死
此间乐 wrote:最近装备版好热闹温度传感器的RT为1-5分钟?这个1-5秒还差不多,怎么可能这么慢根据我的使用经验,类似的传感器,几秒是不可能的,1分钟左右基本正常,5分钟是受载体的影响。专业的也许可以很快,没用过专业级别的东西
----------------------------------------
還是老祖宗簡單些,抬頭望望天,低頭看看地,閉眼吹吹風,鼻子聞聞氣,就知曉明瞭該如何過四季.
12:29:35 编辑
不作死就不会死
za wrote:還是老祖宗簡單些,抬頭看看天,低頭望望地,閉眼吹吹風,鼻子聞聞氣,就知曉明瞭該如何過四季.我发这个帖子的目的不是让人怎么去学会观测天气,预报天气趋势哦。主要是一种取得手段,依靠仪器获取一手的客观的气象数据,而不是猜测和毛估估。省得说某类装备的使用环境如何如何。比如某些神奇面料,在实验室的环境下的表现,跟在山野的表现,是否一样,现场的环境数据如何,温度、湿度、气压、风寒度,等等。
----------------------------------------
剛好看完&破天慌&這影片,上磨房剛好瀏覽到您這話題,腦中就突然閃過&自然&這東東我的意思是,就如種花一樣,野花在戶外的生長數據要先獲知,才能在室內複製生長,進而標準化生產.我是崇尚自然派,科學數據看看就過了這話題算是無心插話漂過老余 wrote:我发这个帖子的目的不是让人怎么去学会观测天气,预报天气趋势哦。主要是一种取得手段,依靠仪器获取一手的客观的气象数据,而不是猜测和毛估估。省得说某类装备的使用环境如何如何。比如某些神奇面料,在实验室的环境下的表现,跟在山野的表现,是否一样,现场的环境数据如何,温度、湿度、气压、风寒度,等等。
不作死就不会死
za wrote:剛好看完&破天慌&這影片,上磨房剛好瀏覽到您這話題,腦中就突然閃過&自然&這東東我的意思是,就如種花一樣,野花在戶外的生長數據要先獲知,才能在室內複製生長,進而標準化生產.我是崇尚自然派,科學數據看看就過了這話題算是無心插話漂過有意思,嘿嘿!反过来设想一下,温室的花朵,如果移植到野外会是什么个样子?动物园里长大的老虎,放归山林,不知道它们还有没有先辈的生存能力?我们这些整天在城市里面悠哉游哉的人们,进到山野里面,可不全靠精良的装备?但愿别跑偏了。
----------------------------------------
此间乐 wrote:最近装备版好热闹温度传感器的RT为1-5分钟?这个1-5秒还差不多,怎么可能这么慢怎么可能?要么传感器赤膊?!温度传感器都有外壳,外界温度传递到传感器外壳需要时间、由外壳传递到传感器需要时间为求得测量的温度尽量精确,需要让内外温度一致,更需要时间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辐射一般的温度传感器用铜电阻,怕潮湿易腐蚀,传感器包裹有保护外壳。其实,看看CASIO/SUNNTO等户外手表的传感器放置方式就知道了。
----------------------------------------
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个梢公一钓钩,一拍一呼还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
QQ: 微信:itom3771
“知行合一”QQ群:
磨房足迹:
奔驰,心向远方
看来老余最近很闲呀,发了那么多帖子
----------------------------------------
无边落木萧萧下……
同途万里人
学习&&学习经验&&好帖啊
----------------------------------------
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菊花酒,冬吟白雪詩
最强大的是便携气象多普勒雷达, 但那东西太专业,太耗电,也太贵
----------------------------------------
会心处不必在远MSN群失效中请加 新建qq群
不作死就不会死
工兵pro wrote:最强大的是便携气象多普勒雷达, 但那东西太专业,太耗电,也太贵便携气象多普勒雷达,YY一下就好了
----------------------------------------
这些好东西一定要熟记于心。
& 一些跟装备使用环境有关的气象小知识及小工具
&邀请xuliang1215参加此活动
& 2000 - 2015 www.doyouhike.net
Version 4.7.8 -
17:46:59 +0800
粤ICP备号-2 &您目前的位置 > 首页 > 气象科普 > 气象知识
您目前的位置 & 首页 & 气象科普 & 气象知识
&&&&&&&&&&&&&&&&&&&&第一页&上一页&&&
宁波市气象局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波市气象路118号 邮编:315012
宁波市气象监测网络中心制作本类热门热门群组
需要气象科普知识竞赛试题有关文章,请加QQ群:
办公文秘1群
办公文秘2群
办公文秘3群
办公文秘4群
办公文秘5群
写作交流1群
写作交流2群
写作交流3群
中学生交流群
小学生交流群
教师交流1群
教师交流2群
48小时热门北京市气象台06月05日16时43分发布
天空状况:多云转阴有分散性雷阵雨
力:2、3间4级
最高气温:20℃
相对湿度:85%
天空状况:晴转阴,西部北部有雷阵雨
最低气温:32℃
相对湿度:30%
办事大厅公告
行政许可事项
行政管理事项
今日降旗时间
明日升旗时间
省区市气象局网站
北京市气象局
天津市气象局
河北省气象局
山西省气象局
内蒙古气象局
辽宁省气象局
吉林省气象局
黑龙江省气象局
上海市气象局
江苏省气象局
浙江省气象局
安徽省气象局
福建省气象局
江西省气象局
山东省气象局
河南省气象局
湖北省气象局
湖南省气象局
广东省气象局
广西气象局
海南省气象局
重庆市气象局
四川气象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护肤的小知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