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死亡遗体照片的遗体是被火葬还是被土葬

土葬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土葬[tǔ zàng]
土葬,人类死亡后丧葬方式之一,流行于世界各地,一般是把人的遗体先装在里,然后再把棺材埋于土中(区别于‘火葬、、等),墓碑()或有或无,有的地方只立坟头石,并无文字。坟前或有祭奠台供后人祭奠。在我国,土葬已被火葬逐步取代。国家划定范围作为火葬区,禁止土葬。目前,山西,贵州,四川等多数经济不发达地区仍以土葬为主,绝大多数城市聚居地区已被禁止土葬。外文名Burial用&&&&途人类死亡后丧葬的一种方法
土葬约产生于中期。在西欧,莫斯特期墓葬是所知最早的土葬。时期,各氏族均有固定的墓地。和封建社会,各家庭(宗族)亦有固定的墓葬场。土葬墓一般葬一个,但也有数人或氏族(家族)合葬的。墓室大多有不同质地的棺和殉葬品。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墓葬的甚丰,甚至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土葬衍变为多种形式。中国的土葬形式主要有:(土坑墓),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流行;、,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石棺葬、砖石墓,战国时期以来一直流行;,始于战国时期,盛行于六朝以至隋唐;,始于,汉以后少见;,战国末期到汉初盛行于四川一带。土葬起源于原始社会,那时就有这个风俗,例如半坡文明,还有后来的夏,殷等朝代都是采用土葬。
土葬进入阶级社会后,有了明显的尊卑贵贱的等级差别。至秦汉时期,统治者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为由,禁民火葬,土葬遂成为汉民族的通用葬式,并世代沿袭。土葬之俗,在多数地区实行一次葬法,但在部分地区和民族中也实行法或多次复葬法。我国土葬在不同民族和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形式特点虽有差别,但其基本观念都一样,即认为死者应保存完尸,“”,故土葬之俗,长期因袭。在个别少数民族中,也有视土葬为最坏葬法的,如藏族民间实行火葬、、水葬,而对患有麻风、天花等传染病人或强盗及受刑而死的囚犯用土葬,认为可以根绝瘟疫流行和惩治罪恶,打入地狱,不得转生。土葬之俗,劳民伤财,滥占耕地,传染疾病,故新中国建立后已逐步为火葬法所替代,但至今在偏远农村仍有残存。
中国时为厚葬高峰期,不仅品奢侈,并迫使大量奴隶殉葬。时,墓葬大小、棺椁层数、随葬品的种类及多省,都按礼制作了规定。战国中晚期,又产生了以国君为中心的陵墓制度,陵于即位后即开始营建,规模巨大。盛兴选择风水的墓地之说,以人殉葬之俗语基本废止,随藜则以陶器、漆器为主。至三国、魏晋南北朝,渐演变为。自春秋时开始,出现在墓上封土建坟丘的习俗,汉代以下普遍行之。中国汉族、回族等民族实行土葬。土葬的主要形式有:竖穴墓、大石墓、瓮棺葬、石棺葬、砖石室墓、洞室墓、木椁墓、船棺葬等。夫妻合葬的形式起于,汉以后一直流行到近代。《诗.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檀弓上》:“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又“孔子既得合葬(父母)于防。曰:‘吾闻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土葬土葬习俗的形成,同人们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他们认为死者入土是人的必然归宿,《》中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韩待外传》中说“人死曰鬼,鬼者归也,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地。”《礼运》也说:“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以上可以看出,古人认为人死后形体埋入地下,脱离形体的才可以归于天。土葬与观念有密切联系,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到现代,人们在埋葬死者时,都要为之随葬大量的物品,包括各种用具二食物、装饰品等,目的是让死者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得更好。土葬土葬的礼仪繁琐复杂这是其重要特征之一。远古时期人们的极为简单,不立坟墓,也没有礼仪和祭祀,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适应统治阶级和礼教思想的需要,丧葬方式日益繁杂;迷信观念日益浓厚,在世界上形成了独特的隆丧厚葬的土葬礼仪。要求“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棺椁必重,衣食必多,文绣必繁,丘陇必巨”以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种传统的丧葬观念至今对人们仍有一定的影响,成为推行殡葬改革的一大心理和思想障碍。土葬是某些环境污染物的已知来源,是不争的事实。其中的防腐液里的汞,砷和甲醛都会污染地下水。而灵柩本身也是另一种已知污染来源,其他污染问题还有,死亡或埋葬前(如放射治疗)进入人体的放射性同位素;这些尸体的腐烂都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另一种环境的关注是,相对于火葬来说,传统的土葬占用了大量的空间。火葬后剩下的骨灰如采用安葬的方式只占较小的空间,如将骨灰洒进大海或者较流行的做法用骨灰来植树就根本不占用空间,传统的土葬,尸体会被放在一个不同材料制成的灵柩中。在美国,灵柩在下葬前往往更会先放进一个混凝土制的箱或衬垫里。个别来看,可能用不到很多地方,但结合其他的墓穴来看,它可以造成严重的空间问题。许多坟场,尤其是在日本,欧洲以及较大的城市,现在开始出现空间不足的问题。在东京,举例来说,传统的墓穴是极为稀缺和昂贵,在伦敦,空间危机更使Harriet Harman提出重开旧式的“双层”的墓葬。
土葬我国多数民族尤其是汉族重视土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同居住的自然环境有关。我国中原的广大地区,土地肥沃,农业文明悠久,百姓世代以农为主,视土地为生命之本(有地则生,无地则死),他们认为人死后埋于土中,是灵魂得以安息的最好办法,所谓“入土为安”成为汉人的信念,影响至深。
2、土葬符合汉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以及慎终追远的伦理情感。“生命是从泥土中来,再回泥土中去”这个观念根深蒂固。汉族崇尚黄色,历代帝王以黄作为显贵之色,黄色实为土色,在阴阳五行中,“土”居于中位,是最稳定、最可靠的基础,因此土葬符合汉人的生活习俗和传统观念。
3、土葬对封建制度而言,土葬最能表现阶级和等级的差别。只有土葬才能长久地保存死者生前的权势和地位,如雄伟的墓体,各种墓碑、石人、石兽及其它附属建筑。只有土葬才能经常在墓前进行各种象征性的活动,表示生者对死者的追悼之情,又显示了豪华的排场和满足宗法政治的需要。旧时实行土葬,用盛尸,掘土为墓,埋棺其中,堆坟立碑。殡葬仪式繁杂,规模盛大。丧葬仪式程序大致如下:亲人病危、昏厥,晚辈手持亲人所穿的鞋,上房沿摔打呼唤:“爹(娘)穿鞋!爹(娘)回来!”俗称“叫魂儿”.此俗认为亲人尚未走远,还能唤回。亲人去世后,要趁身体尚热给死者更衣,边穿边呼唤亲人穿衣,伸手,登鞋……并用手将死者眼闭上,嘴合拢,谓“整容”。找中间有方孔的古铜钱,用红线穿其孔,打结,塞入死者口中,再把丝线系在死者两耳上,此所谓“噙口钱”。烙薄饼,分几个一组,连同部分麸皮,分别装入死者两袖内,用生麻绑住,传说这些麸皮、薄饼是专供死者灵魂过蚂蚁山而准备,不然会多受折磨。死者多放在门板上,面盖白布,头枕事先用麦秸装好,刺有雄鸡图案的“长鸣鸡枕”,枕边放谷草,谓“招魂草”,草边放白纸剪成的“拾魂幡”。之后烧纸焚香,家属号啕大哭。门前插白幡,以示乡邻。也称“通丧”。老人死后,孝子遣人持孝布向亲友报告死讯、死因及葬期,出门在外的子女及亲友要及时奔丧,吊丧,问明死因,灵前跪叩,出嫁的女儿是一路哭着而来。亲友奔丧,要携礼吊丧,叫“上祭”。礼品有:点心、油果、白面馍馍、寿桃、布幛、金斗、银斗、、现金、挽联、花圈等。并在其上书祭者姓名。亲友来吊,孝子迎接,陪同哭悼,谓“陪孝”。孝子送孝帽、孝衣,为“破孝”。孝布分“大孝”、“小孝”、“花花孝”。死者儿女、妹妹破“大孝”(约两丈白布)。侄儿、侄女为“小孝”(约6尺白布),其余为花花孝(约一尺白布),孝子贤孙所穿孝服,不锁边,毛处外露,没有扣子,制作粗糙。腰系麻丝,拖拉着鞋子,谓“披麻戴孝”。前来之人,需戴孝哭丧,男子吊丧,跪叩,连哭三声,没有词;妇女哭丧,涕泪交流,嚎啕大哭,有调有词,谓“嚎丧”,该哭的人不哭,被认为不知礼,不孝顺。亲人亡故,孝子孝女端坐或蹲在地上,不坐凳子及高处,日夜不离,谓“守灵”。死者头前置一盏用麻油或棉籽油作燃料的油灯,为“长明灯”,还放有祭果、薄饼及一个瓦盆(俗称“老盆”),“老盆”底部要钻眼,有几个儿女钻几个眼,顺序由长到幼。孝子不断在“老盆”焚香烧纸。老盆旁放一只碗,俗称“遗饭碗”。孝子用餐务必先向“遗饭碗”里盛添少许,出丧时置篮内,放坟头上。死者停丧分“排三”、“排五”、“排七”,即从亡故之日算起,按停丧天数三、五、七天。停丧缘由,一是为亲人吊丧,瞻仰遗容,二是农家认为,阴司“小鬼”往往有“误拿”,停丧三、五、七日,如“小鬼”误拿,死者灵魂会被放回。守灵的孝男孝女每天一早天未明大哭一场,客人来吊,也陪着痛哭。土葬又称“殓棺”,“合棺”,即将死者装入。殓棺时间往往在送葬头一天。其过程是:先将棺底用石灰铺上薄薄一层,按死者的年龄向棺底抛撒钱币(古币或当今的硬币,也可是类似古币形状的纸钱)。再将(麦、谷、豆、黍、芝麻)撒人棺中,孝男孝女取净棉絮蘸水为死者擦洗面部,谓“净面”。之后置人棺中。殓棺结束,夜深人静之时,孝男持纸扎的“送魂马”和“牵马童子”至村外,将其焚化,并默念“亲人走哇”、“亲人走哇”,此俗称“送魂”。出丧是仪式最隆重的一天。是日,送殡亲友汇齐,响器班吹吹打打,哭声连成一片。中午饭后,炮声隆隆,乡邻抬棺上车,称“起灵”。孝子持引魂幡,披麻戴孝,按长幼罗列,用白布拉灵,其他亲眷、亲友依次按辈份,亲疏排列于后。送葬队伍出发,挎蓝(内放遗饭碗)小孩在前引路,吹歌班及旗牌执事随后,男眷步行在灵柩前,女眷在灵后或骑马或坐车,浩浩荡荡,绕街出村。至墓地(女眷一般不到墓地)将棺木置入墓穴,唤死者儿女调正向口(棺材大头所向位置),放“长明灯”于棺前,棺上放“阴阳瓦”(瓦上写死者姓名,字、生卒年月),孝子绕墓穴分左右各转3圈,向墓穴扔土,烧“回头纸”,向乡邻亲朋叩首感谢,众人散开,将死者掩埋,堆起坟头,出丧结束。老人亡故,谓“孝子帽压住了头”,从掩埋至“七满”(即七七四十九天),孝子、孝女或穿孝衣或臂戴黑纱,不理发刮须,每隔七天,带鞭炮、纸箔。香、烛、馒头,到坟前祭典,谓“烧尽七纸”。守孝当年,春节不贴红对联,时不挂彩灯。
当然土葬在中国也算是一种文化习俗。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李小龙先生去世后是火化还是土葬了
李小龙先生去世后是火化还是土葬了
火化葬在西雅图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明星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李小龙先生去世后是火化还是土葬了_百度知道
李小龙先生去世后是火化还是土葬了
提问者采纳
火化 葬在西雅图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土葬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日本部分遇难者遗体临时土葬 两年内将重新火葬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日本部分遇难者遗体临时土葬 两年内将重新火葬
放正棺木后,日本自卫队士兵与遇难者告别。 (南方周末记者 秦轩/图)
遇难者墓,正最后平整覆土。 (南方周末记者 秦轩/图)
遗体安置所内的每一具棺木上,纸片上记录着遇难者特征,盒子里安放了逝者遗物。 (CFP/图)
  扶棺的自卫队员小心拂去棺材上的污渍,有些墓坑地面不够平坦,队员就将棺材重新抬出,铲平坑底。每放下一具棺材,所有的队员均列队再次向死者敬礼。
  为了避免过多地搬动遗体,用帆布完全封闭的运尸车总是尽量贴近发现遗体的地方。
  为尽量减少家属的不良情绪,他们被拒绝进入停放遗体的地方寻找亲人,而由工作人员根据亲属提供的体貌特征比对。遗体完整的和遗体残缺的被分别安放在两处大厅。
  24个坟头都还来不及竖立墓碑,每个坟头压一根半米长的木条,旁边伴着一束鲜花。
  这里原本是日本宫城县的一处垃圾处理场,现在被临时改造为土葬公墓。3月22日,日本大地震后第12天,由于太多的遇难者遗体无法及时火化,灾区各地开始将部分遗体土葬。
  如何处理死难者遗体,这是宫城县政府迫在眉睫的难题:由于缺乏燃料,当地火葬场被迫减少了每日火化配额。天气渐暖,用来防腐的干冰因停电而无法足量生产。
  新发现的遗体还在陆续运来,宫城县政府临时设立了“土葬部”,该部制作了有关土葬方面的指导手册,并分发给各个灾区的自治团体。根据日本《墓地埋葬法》,因为土地紧缺,一般的市町村内土葬都是禁止的。但这次事态紧急,只能破例。
  “两年内会挖出遗体重新火葬”
  3月23日清晨8时,负责土葬的工人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们共有4台小型挖土机,已经挖好的4个长方形大坑各两米宽,长40余米,坑内每隔1米放下一片1厘米厚的复合木板,用以隔开每一具棺材。
  坑深80厘米,比正式的土葬要浅一半。“这里只是临时埋葬,两年内会挖掘出遗体重新火葬。”东松岛市环境课的相泽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另有几名工人正在丈量土地,约半个足球场大小的墓地全用石灰粉画成了长长的格子。据相泽介绍,这片墓地准备临时安葬1000人。目前当地找到的遗体尚不足700具,不过需要为更多尚待寻找的遗体预留空间。“这次安葬的总面积还不知道,也不知道总人数会是多少。”当地政府生活卫生课的松本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早间9时50分,数十名遇难者家属陆续抵达,他们手里拿着鲜花以及由市政当局临时开具的“土葬许可证”、一张同意依法埋葬的“誓约书”。工作人员为他们逐一登记。
  10时整,宫城县陆上自卫队的卡车抵达。3辆车总共运来15具遗体。
  现场没有尸臭味。遗体都安置在棺材内。棺材一头都有个盖子,掀开可以透过玻璃看到死者已经经过入殓师整理的遗容。昨天安葬的24人中,有一半没有棺材,只能放在尼龙袋里。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被派调至临时太平间服务的市政官员正芳小岩的话说,该市政府估计约三分之一的遗体没有棺材,就在他说话的时候,东松岛市只剩下20口棺材可用。
  运送遗体的卡车开到墓边,14名自卫队员,每人都戴着口罩、白手套,排成两列,先向卡车敬礼,随后从卡车上抬下棺材。
  下葬时,死者全部头朝北。依照日本传统,要头朝北安放遗体,称名“北枕”。扶棺的自卫队员小心拂去棺材上的污渍,有些墓坑地面不够平坦,队员就将棺材重新抬出,铲平坑底。每放下一具棺材,所有的队员均列队再次向死者敬礼。
  每具棺材上都标注了号码,对应着相应的坑道。
  此时,人群中已有阵阵呜咽声传来。有的家人在棺材顶部放上一束菊花,也有的会放一根烟。众人在墓前双手合十,默默祷告,随后遇难者家属中的男子用铁铲铲一些土到棺材上。
  时过11时,绝大多数家属已经离开,只剩下一家人依依不舍。他家有两位遇难者今日下葬,家中一位老人小心整理着棺材内的遗物。
  离老人不远处,当地政府特别设置了一间香堂,里面供奉佛陀,佛陀前是两支白色蜡烛,香炉里点燃本地的上等佛香――山水香和云香。
  自卫队的两名队员与卫生课职员再次核对下葬者名单。在安葬的15具遗体中,最后一具始终没有家属相伴。按计划,今天还有21名死者会安葬在这里。
  “肥胖、微胖、普通和稍微瘦小”
  对遇难者遗体的搜寻、保存、认领、安葬,整个过程从地震发生后的第一天就开始了。
  第三批救援灾区的70多名神户消防队员这次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寻找死难者遗体。“这次灾难和阪神大地震不同,这次是海啸,人都被冲跑了,遗体根本找不到了。”带队的神户消防队负责人向井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3月21日,神户消防队到达了利府町体育馆,这是宫城县的一个遗体安置点,体育馆外停靠着来自全日本各个地方的数十辆消防车和救护车。
  据向井介绍,日本的搜救队或者自卫队发现罹难者遗体后,通常都会有一组工作人员带着担架以及白色的裹尸布前往现场,鞠躬致哀,然后小心地把遗体移出废墟,用布盖好。
  遗体运出后,立刻有救难人员持绿色、白色的塑料布,在裹尸布外再将遗体包裹一层,最后装入裹尸袋,抬上早已等在一旁、用帆布完全封闭的运尸车。为了避免过多地搬动遗体,运尸车总是尽量贴近发现遗体的地方。
  遗体最终被运到遗体安置所,交给当地警察登记,搜救队的工作才算完成。自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后,神户市防灾会议专门编纂了《抗灾对应手册》,并且每年不间断地进行着修改和补充。书中有完整一章节“如何搜索失踪者和处理遗体”,此次震灾中,日本官民各界处理遗体,就很大程度上参考了上述手册。
  宫城县是重灾区,全县设立了近20家遗体安置所。连日来,宫城县当地报纸《河北新报》上公布了所有停放遗体的安置点,其中东松岛市城内有两个遗体安置点,东边为女子高校,西边在东松岛市体育馆。
  东松岛市体育馆内的一面墙上,张贴着18张遗体名录,每张表上差不多60人。从名录上可以看出,在地震、海啸中遇难的女性要比男性多得多,18张名录中,男子的只有两张,女子的有16张。
  第一栏的第一名遇难者,编号为A166号,女性,80岁左右。一条红线划过,表明她的身份已经被确认。
  东松岛市秘书广报课职员高山孝志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截止到3月21日,当地共发现死难者658人,其中的493人已经确认了身份。
  仙台市区的安置点在利府町体育馆。
  3月22日中午,寻找家属的登记人数已经超过了70人。“有些家属是在各个地方的遗体安置点一路找过来的。”一名安置点工作人员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一个地方找不到,就抱一点希望到另外的地方去找。”
  此前一天的3月21日是日本佛教的彼岸节,相当于中国的清明节,是亲人向祖先献花烧香的日子,这一天同时也是公休日,去利府町体育馆找死难者的有四百多人,比前几日都多。
  寻找遗体的人需要到门口的登记处登记,按照宫城县警察署的要求填写表格,表格的内容包括其要寻找的死者身份信息,特别要写明遇难者身高、胖瘦。
  例如,身体体格分为四档:肥胖、微胖、普通和稍微瘦小,登记内容甚至包括了身上是否有标志性的伤疤痕迹,头发是否烫了或者白发,身上是否有手术的痕迹,以及是否戴着婚戒等等,这些都将有助于工作人员比对遗体。
  因为担心寻找遗体的亲人们受不了看到大量遗体可能带来的刺激,亲属们被拒绝进入停放遗体的地方寻找亲人,而工作人员则拿着登记表,到摆放遗体的大厅去进行比对。
  如果比对成功,才带引两名家属进入遗体安放厅做最后确认。遗体完整的和遗体残缺的还被分别安放在两处大厅,以尽量减少家属的不良情绪反应。
  体育馆入口处,几排座位,坐着一些等待亲人信息的人。他们靠在告示栏旁,彼此交换着信息,不时有警察走过去,叫到一些家属的名字,让他们去最终确认遗体。
  旁边还贴着一些亲人们自己手绘的寻人表格,上面有姓名、性别、体貌特征等等,其中的少数几个幸运的名字被画了红线,表明已经得到确认。
  不过总有还没等来亲人的遗体,他们的信息被汇总在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告示栏内:例如,“一个10岁的男孩儿,身高是1.16米,头发长8厘米左右,黑色,穿夹克衫外套,戴一顶上学用的帽子”。
  “余下的生命”
  三浦净,一个日传佛教日莲宗的僧人,也是地震中的一个志愿者。他所服务的,是地震中逝者的灵魂。
  三浦挂单在仙台的仙光寺。地震后,他母亲的家里倒没大事,只是房子毁了,所幸人还安康。3月17日,他决定为死难者做些事情。而仙台的几个地震遇难者遗体安置所中,利府町体育馆离他家最近。
  从家里骑自行车到体育馆,需要近40分钟。他说明来意,但是工作人员拒绝他进入停尸的房间。于是三浦把防潮垫铺在体育馆门口,这是他可能到达的离遗体最近的地方,摆好法器,开始念专为超度死者的《南华经》。
  此后每天上午11时,三浦都会骑着自行车过来。每次会念两段经,分别是《南华经》的第二和第十六章,在他看来这两章分别是《南华经》中最重要的。念完后会敲“天鼓”,口念七字真言。每念一个字敲一下,总共时间大约1个小时,“鼓声和念经的声音,宇宙都能听得到。”三浦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去世的人可能听不到我们的声音,但是人的心都是相通的,生人和死人都一样,生者听到了,死者就会会听到我们的声音。”
  相对于灵魂,肉体需要更多的人手照看。在三浦背后的体育馆的大门内,几乎整个仙台市的入殓师都在这里。BELLECO丧葬公司仙台分店的田冲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大约有50名入殓师在24小时轮番工作。而每个人处理一具遗体的过程要2个小时。
  事实上,来到安置所的很多遗体都是从淤泥中挖掘出来,在入殓师接手前,遗体已经经过消防队员的初步冲洗。
  一名入殓师整理一具遗体需要两个小时。入殓师会先摘下口罩,给死者行一下礼,然后开始清洗遗体:脱掉原来满是泥土的衣服,把身体冲洗干净,再穿上跟中国民间风格类似的送葬服,然后放上黄色或者白色的菊花。
  这时,死者家属便可以过来辨认他们的亲人了。当然这是地震后初期的细节,现在,因为遗体日渐损坏,只能通过照片辨认了。如果确认了,则死者身边遗体、遗物便一块交给家属,包括衣服、戒指、牙。
  BELLECO公司是一家商业公司,他们几乎可以提供丧葬的整套服务给死者家属。如果火葬,进焚化炉之前,入殓官都会给死者再化一次妆。地震后的葬礼费用,和平常是一样的,8万日元左右。土葬的费用稍低一些。这些费用,有家属的,则由家属承担,而那些还没有家属认领的遗体,其葬仪也不差分毫,费用都由当地政府承担。
  因为日本土葬用地极端短缺,福岛县还有寺院无偿提供土葬用地。“佛教讲究缘分。”三浦从垫子上直起身体,“缘分说不清楚,不幸的事也有一定的缘分。他们已经去世了,我们还活着,我要充分发挥自己余下的生命。”
  预约到十天后的火葬场
  整个宫城县的火葬场都不够用。东松岛市的火葬场往常每天能火化4具遗体,现在是紧急时期,每天6具,但还远远不够。而因柴油和天然气紧缺,宫城县最大的火葬场葛冈斋场却处理量锐减,现在每天的火化量是24具,只及通常的一半。
  葛冈斋场位于仙台市西面,10天内的火化预约已经排满。
  作为宫城县五家仍能营业的火葬场之一,葛冈斋场处境已算幸运,大多数的火葬场被海啸冲垮,即便有幸免于难的,也难以找到柴油、天然气。
  在预约室门口,贴着隔壁山形县26家火葬场的名单,等不及的客人,可以去山形县火化。但问题是,目前每辆汽车每次只能加10升汽油,也根本不够运送遗体的车跑一个来回。
  因为是非常时期,大多数死者的家属也顾不上举行葬礼了,“能够火化就不错了。”仙台市主营葬礼服务的市川典礼社的后藤英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有的家庭会委托公司火化,因为是死于地震和海啸,所以价格还会便宜一些。
  不过即便便宜,火化过程依然一丝不苟。
  身着黑色西服的两名葛冈斋场工作人员,笔挺地站在殡仪馆门口,静候死者家属抱着骨灰盒上车,两人向车深深地鞠躬,直到车出了葛冈斋场大门、再拐入了一道山路,看不见踪迹了,他们才起身。
  地震后第9天,3月20日,仙台市政府宣布将在下周为一部分死难者举行土葬。他们都是身份不明、无人认领的孤魂,总数超过200人。准备土葬的葛冈葬园是公共墓地,目前已经派了工人过去把土推平。几天前,东松岛市又发现二百多名新的死难者,另一个重灾城市南三陆,还有一半的人没有找到。
(编辑:SN002)
& 相关专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家驹是土葬还是火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