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煅烧碳酸钙的能量怎样xv格式转换器超能量

湘乡韶峰水泥厂需要大量的石灰石作原料,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进行测定.方案I:①称取石灰石10g;②将石灰石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杂质不反应);③将煅烧后剩余固体放在密闭二F燥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④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6.04g.(1)步骤②中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高温CaO+CO2↑,这一化学反应要____(填“产生”或“吸收”)热量.(2)步骤②中的煅烧后剩余固体为什么不能放在空气中冷却?____.(3)煅烧时释放出CO2的质量为____.方案Ⅱ:①称取石灰石样品10g;②加入适量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使碳酸钙完全反应;③用导管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过量)中;④将③中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沉淀的质量为8.8g,⑤计算:设石灰石中含CaCO3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CO2↑+H2OCO2+Ca(OH)2=CaCO3↓+H2O ∴x=8.8g4.4×8.8g/.8g/.8g/10g×100%=88%(1)方案Ⅱ的结果(88%)与方案I的结果有差距,你认为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只要求答一种原因)____.(2)请计算步骤②中所加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质量最少要多少?-乐乐题库
&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知识点 & “湘乡韶峰水泥厂需要大量的石灰石作原料,某...”习题详情
175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5.7%
湘乡韶峰水泥厂需要大量的石灰石作原料,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进行测定.方案I:①称取石灰石10g;②将石灰石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杂质不反应);③将煅烧后剩余固体放在密闭二F燥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④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6.04g.(1)步骤②中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高温&&CaO+CO2↑,这一化学反应要吸收&(填“产生”或“吸收”)热量.(2)步骤②中的煅烧后剩余固体为什么不能放在空气中冷却?CaO吸收空气中的水,影响固体质量的测定&.(3)煅烧时释放出CO2的质量为3.96g&.方案Ⅱ:①称取石灰石样品10g;②加入适量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使碳酸钙完全反应;③用导管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过量)中;④将③中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沉淀的质量为8.8g,⑤计算:设石灰石中含CaCO3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CO2↑+H2O&&&&&&CO2+Ca(OH)2=CaCO3↓+H2O& 100&&&&&&&&&&&&&&&44&&&&&&&&&&&&&44&&&&&&&&&&&&100∴x=8.8g&&&&&&&&4.4×8.8g100&&&&&&4.4×8.8g100&&&&8.8g8.8g10g×100%=88%(1)方案Ⅱ的结果(88%)与方案I的结果有差距,你认为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只要求答一种原因)CO2吸收不完全&.(2)请计算步骤②中所加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质量最少要多少?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2006-湘潭
分析与解答
习题“湘乡韶峰水泥厂需要大量的石灰石作原料,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进行测定.方案I:①称取石灰石10g;②将石灰石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杂质不反应);③将煅...”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因此是吸热反应;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影响实验结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CO2吸收不完全;盐酸的量不足;CO2气体中含有少量氯化氢气体使产生的沉淀部分溶解等.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质量分数公式,求盐酸的质量.
解:方案I:(1)CaCO3&高温&&CaO+CO2↑,这一化学反应要吸收热量;故答案为:吸收;(2)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影响实验结果,故答案为:CaO吸收空气中的水,影响固体质量的测定(影响实验结果);(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质量=10g-6.04g=3.96g,故答案为:3.96g;方案Ⅱ:(1)CO2吸收不完全;盐酸的量不足;CO2气体中含有少量氯化氢气体使产生的沉淀部分溶解等.故答案为:CO2吸收不完全;盐酸的量不足;CO2气体中含有少量氯化氢气体使产生的沉淀部分溶解等.设盐酸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CO2↑+H2O100&&& 738.8g&&&x&&&&&&&1008.8g=73x&&& x=64.24g 答:盐酸的质量是64.24g.
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中考的热点之一,本题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综合性比较强.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用最少的药品和最简单的方法;关于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要在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方案是否可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二是设计的方法进行比较,那种方法更简便.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湘乡韶峰水泥厂需要大量的石灰石作原料,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进行测定.方案I:①称取石灰石10g;②将石灰石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杂质不反应...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湘乡韶峰水泥厂需要大量的石灰石作原料,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进行测定.方案I:①称取石灰石10g;②将石灰石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杂质不反应);③将煅...”主要考察你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知识点的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就是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发生.当然,有时也涉及到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问题;例如,电解水时,电能转化成了化学能;燃料电池时,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等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及其判别、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及其判别、变化时的现象、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化学变化时的能量转化问题、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变化时吸热或放热现象、化学变化时的能量转化”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际上,吸热或放热现象也是化学反应的一种现象.因此,表达化学反应现象时,不要忽略了这点.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但是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发生,却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放热现象和硝酸铵溶解吸热现象,就不是化学变化而是物理变化.2.对于能量的转化问题,经常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等联系起来.因此,如果涉及到能量的转化问题,可以将其综合起来分析、推断.
与“湘乡韶峰水泥厂需要大量的石灰石作原料,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进行测定.方案I:①称取石灰石10g;②将石灰石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杂质不反应);③将煅...”相似的题目:
在许多化学反应中都有能量的变化,这是人类寻找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基本没有能量变化的是&&&&油脂在体内氧化
实验装置如图,甲、乙两集气瓶用导管连接,玻璃管A下端紧系一个气球.将此装置放置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可看到白磷燃烧,请分析甲瓶中的气球的变化情况是&&&&逐渐变大逐渐变小先变大后又变小先变小后又变大
在做氢氧化钠的性质实验时,甲同学将稀盐酸滴入到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触摸试管有灼热感.他马上得出结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但是乙同学提出异议:热量不一定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的.(1)你认为乙同学提出异议的理由是&&&&;(2)针对乙同学提出的异议,甲、乙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探究:为了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否放热,小欣设计下列部分实验方案,请你补充完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适量NaOH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NaOH固体溶于水时有热量放出②待步骤①所得的溶液冷却后,用烧杯取出少量,在其中插入温度计,再用胶头滴管将稀盐酸滴入到烧杯中的溶液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会放出热量&&&&
“湘乡韶峰水泥厂需要大量的石灰石作原料,某...”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的化学能不经过热能而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例如甲醇燃料电池,它是由甲醇(CH3OH)、氧气和强碱溶液组成的新型燃料电池,可用作手机电池.该电池在充、放电时的反应方程式为:&2CH3OH+3O2+4NaOH&放电&&2Na2CO3+6H2O;&&&&&&2Na2CO3+6H2O&充电&&2CH3 OH+3O2+4NaOH则下列有关甲醇燃料电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3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燃料电池能够使&&&&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2)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的能量转化.(3)在此循环中,燃料电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
2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下列能源不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3根据化学、物理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湘乡韶峰水泥厂需要大量的石灰石作原料,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进行测定.方案I:①称取石灰石10g;②将石灰石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杂质不反应);③将煅烧后剩余固体放在密闭二F燥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④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6.04g.(1)步骤②中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高温CaO+CO2↑,这一化学反应要____(填“产生”或“吸收”)热量.(2)步骤②中的煅烧后剩余固体为什么不能放在空气中冷却?____.(3)煅烧时释放出CO2的质量为____.方案Ⅱ:①称取石灰石样品10g;②加入适量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使碳酸钙完全反应;③用导管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过量)中;④将③中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沉淀的质量为8.8g,⑤计算:设石灰石中含CaCO3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CO2↑+H2OCO2+Ca(OH)2=CaCO3↓+H2O ∴x=8.8g4.4×8.8g/.8g/.8g/10g×100%=88%(1)方案Ⅱ的结果(88%)与方案I的结果有差距,你认为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只要求答一种原因)____.(2)请计算步骤②中所加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质量最少要多少?”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湘乡韶峰水泥厂需要大量的石灰石作原料,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进行测定.方案I:①称取石灰石10g;②将石灰石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杂质不反应);③将煅烧后剩余固体放在密闭二F燥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④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6.04g.(1)步骤②中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高温CaO+CO2↑,这一化学反应要____(填“产生”或“吸收”)热量.(2)步骤②中的煅烧后剩余固体为什么不能放在空气中冷却?____.(3)煅烧时释放出CO2的质量为____.方案Ⅱ:①称取石灰石样品10g;②加入适量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使碳酸钙完全反应;③用导管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过量)中;④将③中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沉淀的质量为8.8g,⑤计算:设石灰石中含CaCO3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CO2↑+H2OCO2+Ca(OH)2=CaCO3↓+H2O ∴x=8.8g4.4×8.8g/.8g/.8g/10g×100%=88%(1)方案Ⅱ的结果(88%)与方案I的结果有差距,你认为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只要求答一种原因)____.(2)请计算步骤②中所加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质量最少要多少?”相似的习题。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第四章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doc1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四章 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4.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学目标
知识化学反应中能量,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能量,人化学反应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制取新物质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情感  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节约能源和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环的。
教学  本节是第章第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
重点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能量的“储存”和“释放”。以探究学习为主。安排个演示实验。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培养学生实实验现象力。教学思路: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以实验探究教学作为切入点。
首先从一个实验入手KClO3的受热分解)→启发学生理解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这些能量变化通常又表现为热能变化→进入实验探究教学→提出“为什么有的化学反应吸热,而有的化学反应放热” 的问题→进入教学→提出人类如何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问题→进入实际应用教学。
这一教学思路强调的是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即应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设计并进行实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化学能与热能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化学能与热能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化学能与热能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 教&&& 案课题: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一)&授课班级&&课& 时&目的&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能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2、&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1、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考,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能与热能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能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树立正确的能源观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 点&化学键与能量变化的关系难 点&从本质上(微观结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键能:拆开1 mol某键所需的能量叫键能。单位:kJ/mol。&& 破坏化学键时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时放出能量 2、物质的化学反应与体系的能量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只要有化学反应就一定有能量变化。3、引起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 微观:化学键的断裂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 宏观: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间的能量差4、 ∑E(反应物)>∑E(生成物)――放出能量∑E(反应物)<∑E(生成物)――吸收能量化学反应&&&&&&&&&&&&&&&&&&&&&&&&&&&&&&&&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放热反应:放出热的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 &&&&&&&&&&&&&&&&&&& 吸热反应:吸收热的化学反应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投影]中国面对能源危机新闻图片;[引言]新闻:央视国际消息,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1%。 2003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6.8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67.1%,原油占22.7%,天然气占2.8%,可再生能源占7.3%。 目前中国面临着常规能源资源约束、过分依赖煤炭污染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中国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16.8%。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做好石油节约与替代的同时,走出国门,积极参与世界油气市场的开发与资源分享,扩大能源对外贸易和投资。[讲述]能源危机已成为制约一个国家发展的瓶颈,今天我们以化学的眼光来研究能源。[板书]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学生阅读]前言内容[讲]通过阅读本章前言,我们知道本章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现代广泛使用的各种能源中,那些与化学密切相关?面对能源枯竭的危机,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开辟新能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两个主要方向,在这方面化学能做出什么贡献?[学与问]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它们的制品的燃烧所产生的热能从何而来?与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有什么关系?石灰石经高温煅烧生成生石灰,高温提供的热能在分解反应中起什么作用?这里所列举的两类反应说明了化学反应与热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化学反应&&&&& 热能一方面,用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放热来说明化学能向热能的转化,人们利用这些化学反应获取能量;另一方面,用CaCO3经过高温煅烧分解生成CaO 来阐述热能对化学反应的支持作用,人们利用热能来完成常温下很难发生的化学反应。&[板书]&&&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复习]化学键: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键能:拆开1 mol某键所需的能量叫键能。单位:kJ/mol。[讲]化学键的形成蕴涵着能量变化,在进行反应时化学键要断裂,吸收能量,反应后形成新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分析]2H→H2中能量变化?1mol H2中含有1molH-H,在250C 101kPa条件下,由H原子形成1molH-H要放出436kJ的能量,而断开1molH-H重新变为H原子要吸收436kJ的能量。[板书]1、键能:拆开1 mol某键所需的能量叫键能。单位:kJ/mol。&& 破坏化学键时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时放出能量 [类比分析]CH4→4C+4H(吸收4mol×415kJ/mol=1660kJ)[讲]不同物质形成的化学键能量不同,而化学键存在于不同的物质间,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不同,这样的过程就出现了能量变化。[板书]2、物质的化学反应与体系的能量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只要有化学反应就一定有能量变化。[问]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遇到强光会发生爆炸,放出大量的热。反应中的热量由何而来?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是什么?从微观上(从化学键角度)加以分析。[投影分析]在25℃和101kPa的条件下,1mol H2与1mol Cl2反应:H2&&&&&&&& 2H 消耗能量约436 kJCl2&&&&& 2Cl 消耗能量约242 kJ+) 2H + 2Cl&&&&& 2HCl 释放能量约862 kJH2 + Cl2&&&&& 2HCl 共放热约184 kJ[讲]这样,由于破坏旧键吸收的能量少于形成新键放出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多余的能量就会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板书]3、引起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 微观:化学键的断裂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思考与交流]为什么有的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而有的化学反应却需要吸收热量呢?[投影小结]1.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和反应物总能量不同。2.反应中要遵循能量守恒。3.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能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和吸热。如果二者能量比较接近,则放热和吸热不明显。[过]微观的角度: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那么从宏观的角度又怎样对一个反应到底是放热还是吸热进行判断呢?各种物质中都含有化学键,因而我们可以理解为各种物质中都储存有化学能。不同物质由于组成、结构不同,因而所包含的化学能也不同。在化学反应中,随着物质的变化,化学能也随之改变。那么,一个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强调]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板书](2) 宏观: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间的能量差[思考与交流]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中,反应物本身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本身所具有的能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分别如何?(提示:可从能量守恒角度分析)[投影]图2-1水能、化学能对比示意图[讲]水由高处向上流要释放能量,势能转换为动能,同理,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放出能量。将水由低处送向高处需提供能量(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再转换为热能),同理,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板书]4、 ∑E(反应物)>∑E(生成物)――放出能量∑E(反应物)<∑E(生成物)――吸收能量[过]我们在初中学习过“质量守恒定律”,知道自然界中物质可以相互转化,但是总质量保持不变;同样一种能量可以转化成另一种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这是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它同样可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量,如热能、电能等。我们开始研究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板书]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讲]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投影]吸放热与能量关系&
&&&&&&&&&&&&&&&&&& 放热反应:放出热的化学反应[板书] 化学反应&&&&&&&&&&&&&&&&&&&&&&&&&&&&&&&&&&&&&&&&&&&&&&&&&&&&&&&&&&&&&&&&&&&&&&&&&&&&&&&&& &&&&&&&&&&&&&&&&&&& 吸热反应:吸收热的化学反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比较。[自我评价]1.在反应H2 + Cl2 =2HCl中,已知H-H键能为436kJ,Cl-Cl键能为243kJ,H-Cl键能为431kJ,判断该反应是 &&&&&&&& A. 吸热反应&&&&&&&&&&&&& B. 放热反应&&&&&&&& C. 吸收183 kJ热量&&&&&& D.放出183 kJ热量2、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 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的能量一定高于C&&&&& B.& B的能量一定高于D&C.& 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D.&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一定能发生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2Q1&& +& Q2&& && 4Q3&&&&&& B、2Q1&& +& Q2&& && 4Q3 C、 Q1&&&& +&& Q2&& && Q3&&& D、Q1&& +& Q2&& =& Q3
&教学回顾:
教&&& 案课题: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二)&授课班级&&课& 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获得化学能与热能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化学实验2、&形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化学能与热能的探究性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考,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2、&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完成科学探究实验1、2、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3、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能与热能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化学能有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重 点&实验探究和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掌握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难 点&设计探究实验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二、化学能(chemical energy)与热能(heat energy)的相互转化1、基本的自然定律:(1) 质量守恒定律 (2) 能量守恒定律(3) 质能守恒定律2、吸热反应(endothermic reaction)和放热(exothermic reaction)反应实验2-1 铝与盐酸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结论:铝与盐酸反应放热 实验2-2 Ba(OH)2 &#O 与NH4Cl 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结论: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实验2-3 酸碱中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结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3、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4、放热反应: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燃料的燃烧;中和反应;金属与酸;活泼金属与水的反应 ;生石灰和水反应;大部分化合反应 吸热反应:C+CO2 ;C+H2O;H2 +CuO;Ba(OH)2 &#O +NH4Cl Fe+H2O (g);大部分分解反应三、化学能的利用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复习]1.化学键与反应中能量变化关系?2.反应吸放热与反应中能量关系?[过]上一节我们从理论上对反应放吸热进行了探讨,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实验来探讨分析反应过程中的吸放热问题。[板书]二、化学能(chemical energy)与热能(heat energy)的相互转化1、基本的自然定律:(1) 质量守恒定律 (2) 能量守恒定律(3) 质能守恒定律2、吸热反应(endothermic reaction)和放热(exothermic reaction)反应实验2-1 铝与盐酸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投影实验2-1]实验步骤:在试管里加入2-3 mL 6 mol/L 的盐酸,再插入铝条,立即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受其温度,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做好记录,当反应进行到大量气泡冒出时,再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受其温度,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做好记录。[讲]注意事项:铝与稀酸和弱酸反应现象不明显,常常需要加热,所以要选择强酸且浓度不要太低。尽量使用纯度好的铝条,反应前要用砂纸打磨光亮,这样进行实验时,用手触摸才能明显感觉到反应放热,用温度计测量效果会更好。[投影小结]实验现象:试管外壁和溶液的温度,反应后比反应前高,有大量气泡逸出。实验结论:铝与盐酸反应产生H2 ,并放出热量。方程式:2Al+6HCl == 2AlCl3+3H2&
[板书]结论:铝与盐酸反应放热 实验2-2 Ba(OH)2 &#O 与NH4Cl 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投影实验2-2]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有NH3气生成用手触摸烧杯下部&感觉烧杯变凉&反应吸热用手拿起烧杯&烧杯下面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粘到了烧杯底部&反应吸收热量使体系温度降低,使水结成冰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儿再拿起&玻璃片脱离上面烧杯底部&冰融化反应完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观察反应物&混合物成糊状&有水生成[讲]注意事项: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在短时间内反应充分进行,使体系温度快速降低,将玻璃片上的水凝固。实验中要注意两点:(1)将Ba(OH)2&#O晶体研磨成粉末,以便与NH4Cl晶体充分接触;(2)由于该反应属于固相反应,一定要在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以使它们很快起反应;(3)反应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会造成学习环境的污染,所以要注意对氨气的吸收。[投影小结]方程式:Ba(OH)2&#O+2NH4Cl==BaCl2+2NH3↑+10H2O玻璃棒的作用:搅拌,使混合物充分接触反应物成糊状的原因:结冰粘结[板书]结论: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实验2-3 酸碱中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投影实验2-3]实验步骤:在50 mL 烧杯中加入20 mL 2 mol/L的盐酸,测其温度。另用量筒量取20 mL 2mol/L NaOH溶液,测其温度,并缓慢地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过程,并作好记录。盐酸温度/℃&NaOH 溶液温度/℃&中和反应后溶液温度/℃室温&室温&温度升高[问]是不是所有强碱与强酸的反应都放热呢?下面让我们做一组对比实验。&[讲]实验注意事项:通过三组强酸和强碱之间的反应对比实验,定性的抽象出“中和热”概念。在实验中要注意:(1)三组实验所处条件要相同,如使用的仪器、外界环境中温度和压强要相同;(2)三组实验酸和碱的用量要相同,以保证生成水的量相同(3)控制相同的反应时间。[投影小结]反应物及用量&酸&HNO3 50 mL 1 mol/L&HCl 50 mL 1 mol/L&HCl 50 mL 1mol/L&碱 &NaOH 50 mL 1 mol/L&NaOH 50 mL 1 mol/L&KOH 50 mL 1mol/L& 混合前温度&室温&室温&室温混合后温度&t1&t2&t3 结& 论&HNO3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时放热&HCl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时放热&HCl与KOH发生中和反应时放热对实验进行归纳和概括&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热量 [问]对实验进行原理性抽象──为什么强酸与强碱发生反应时都会放出热量?[投影分析]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分别为:HNO3+NaOH=NaNO3+H2O,H+ + OH- = H2OHCl+NaOH=NaCl+H2O,H++ OH- = H2OHCl+KOH=KCl+H2O,H+ + OH- = H2O[讲]由此可见,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虽然不同,反应物也不同,但是它们的反应本质相同,都是H+与OH-离子反应生成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其离子方程式都是:H+ + OH- = H2O。所以,可提出推测,即中和反应都放热。由于三个反应中H+和OH-离子的量都相等,则生成水的量也相等,故放出的热量也相等(在上述三个实验中,温度上升的幅度接近)。[板书]结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3、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思考与交流]如果要通过实验来测定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中和热,你认为在设计实验装置?&[讲]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以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如上图所示。该实验也可在保温杯中进行。 [思考与交流]在设计实验装置和操作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投影](1)用隔热装置,尽量减少热量散失;(2)酸碱的量要准确:n=C×V a.浓度要越精确越好; b.量体积的容器越精确越好,最好用移液管(3)温度计越精确越好(4)注意控制反应时间(5)多做几次,取平均值[思考与交流]在设计实验装置和操作应从两个方面考虑,[投影小结]一是注重“量”的问题: 如① 反应物的浓度和体积取定值;② 测量反应前后的温度值;③ 做平行实验取平均值。二是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如①&用经过标定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②&量液器最好使用移液管;③&搅拌使反应充分进行;④&及时散热,使混合液温度均衡;⑤&温度计的精确度高,最好使用精度为0.1 ℃或更高的温度计;⑥&盐酸跟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液面上方的空间尽可能小;⑦&使用绝缘装置,避免热量散发到反应体系之外;⑧&温度计要读准确。[讲]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常见的吸放热反应[板书]4、放热反应: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燃料的燃烧;中和反应;金属与酸;活泼金属与水的反应 ;生石灰和水反应;大部分化合反应 吸热反应:C+CO2 ;C+H2O;H2 +CuO;Ba(OH)2 &#O +NH4Cl Fe+H2O (g);大部分分解反应&[讲]人类不但利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原理来获取所需的能量进行生活、生产和科研,如化石燃料的燃烧、炸药开山、发射火箭等。化学家们也常常利用热能使很多化学反应得以发生。从而探索物质的组成、性质或制备所需的物质,如高温冶炼金属、分解化合物等。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物质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热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而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又是人们进行化学科研创造新物质不可缺少的条件和途径。[学生阅读]科学视野:生物体中的能量转化[讲]能量转化在生物体内也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所形成的淀粉等糖类中。人通过食物将淀粉等糖类摄入体内,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生化反应)释放出能量,维持人的生理活动。…生物氧化是在…。在分子水平上,化学和生物学正在出现交叉和融合。化学必将对生物与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板书]三、化学能的利用[投影]1、社会发展与能源利用(图2-3不同社会发展水平时期的人均耗能量)[投影]2、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1) 柴草时期:(图2-4中国古代制陶图)[讲]柴草时期(火的发现至18世纪产业革命)以树枝杂草为主要能源。其主要贡献是:(1) 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2) 钻木取火使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生活,熟食促进了人的进化 (3) 陶瓷、炼铜、冶铁等化学工艺在烈火中诞生,促进物质文明。 [投影](2) 化石能源时期:(图2-5汽车发动机汽缸中燃料燃烧)[讲]化石能源时期(18世纪中期至现代) 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要能源。主要贡献:(1) 促进了冶金工业的发展和蒸汽机的推广,推动了近代产业革命。 (2) 推动了汽车、飞机等工业的发展,加速了现代工业化的过程。[投影](3) 多能源结构时期:&[讲]多能源结构时期,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将成为新能源的主力军。太阳能、氢能、核能、生物能、地悫地表能将成为能源家庭族的主要成员。主要贡献:(1) 满足人们生产、生活所需的能源。(2) 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3)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小结]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化学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热能,提供了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能量和动力,而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又是人们进行化工生产、研制新物质不可或缺的条件和途径。[自我评价]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是释放能量的反应&B. 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收能量的反应&C. 释放能量的反应都不需要加热&D. 吸收能量的反应都需要加热2.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 Ba(OH)2 &#O 和NH4Cl 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 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结果是放热还是吸热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反应4、有关下列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太阳能转化为了化学能B.人类使用照明设备是将电能转化为了光能C.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过程在能量转化上比在体外发生的一些能量转化更为合理、有效D.燃料燃烧时只是将化学能转化为了热能5、绿色能源是指使用过程中不排放或排放极少污染物的能源,如一级能源中的水能、地热、天然气等;二级能源中电能、氢能等。下列能源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① 太阳能& ② 风能& ③ 石油& ④ 煤& ⑤ 潮汐能& ⑥ 木材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⑤6、.已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产物的总能量,则反应是(&&& ) A.放热反应&&&&&&&&&&&&& B.吸热反应&&&&&& C.有催化剂作用&&&&&&&&& D.无法判断7、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活泼金属跟酸反应&&&& B.制造水煤气& C.酸碱中和反应&&&&&&&& D.镁条燃烧[点击高考]---新课标真题(07重庆)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07广东化学)将V1 mL 1.0 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C)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1.00 mol/L(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06上海)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反思与评价](一)个人反思和总结1.通过这个实验你学到了哪些化学知识?学会了哪些实验方法?2.在整个过程中,你最满意的做法是什么?你最不满意的做法是什么?(二)组内交流和评价1.在思考、讨论过程中,同组成员给了你哪些启示?你又给了同组成员哪些启示?2.在实验过程中,同组成员给了你哪些帮助?你又给了同组成员哪些帮助?(三)组间交流和评价1.当听完其他小组的汇报后,发现他们的哪些做法比你们小组的好?哪些不如你们的好?2.当听完其他小组的汇报后,你是否又有了新的想法?
[反思与评价]1.整个实验中有哪些创新之处?2.在实验过程中对你最有启迪的是什么?
教学回顾: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xv格式转换器超能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