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军区政委李长才防化技术大队大队长马继社

            
            
广东地市:
中国频道_南方网新闻中心
兰州军区某防化技术大队高级工程师徐家龙夫妇24年并肩销毁化学毒剂40多次
核心摘要: 新华网兰州11月18日电题:爱在“降魔”战场——记兰州军区某防化技术大队高级工程师徐家龙、徐水侠夫妇 徐家龙明白,在实战中,不同的地貌环境、不同的毒剂种类、不同的染毒时间对洗消液浓度和喷洒流量的要求都不相同。   新华网兰州11月18日电题:爱在“降魔”战场——记兰州军区某防化技术大队高级工程师徐家龙、徐水侠夫妇
  24年并肩销毁化学毒剂40多次,处置有毒物泄漏15次;23项科研成果,15项被推广运用到部队作战训练……兰州军区某防化技术大队高级工程师徐家龙、徐水侠夫妇的故事,在官兵中传为佳话。
  销毁“毒魔”,生死考验临危不惧
  毒气、毒液、毒渣,徐家龙、徐水侠夫妇与之打了半辈子交道,次次用超凡技艺和过人胆量化险为夷。
  上世纪90年代,我军进行大规模销毁毒剂。徐家龙、徐水侠夫妇受命挑起了军区部队化学毒剂销毁重担。
  一年夏天,徐水侠和3名同事正在实验室对废旧毒剂进行销毁前分装。突然,一个毒剂瓶里的毒剂蒸汽将密封盖冲起,实验室顿时刺鼻难闻。
  徐水侠迅速抓起毒剂瓶放进通风柜,按照应急预案,用事先备好的消毒液立即就地销毁,避免了一场事故发生。
  化学危险品检测、实验、销毁,每一个操作步骤都可能导致生命危险,容不得一丝一毫马虎。
  一次,陕西榆林一处施工场地挖出一枚不明弹体,徐家龙受命火速赶赴现场。
  现场的情景让徐家龙心头一紧:弹体已被挖掘机碰破,流出液体,空气中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弹体内的引信完好无损,随时有爆炸危险。
  为了确认弹种,徐家龙将现场勘察到的信息发给在实验室的妻子,让她帮忙核查辨认。电话两头,夫妇俩一致确认为二战时期日本生产的某型航弹。
  有了妻子的支持和鼓劲,徐家龙信心倍增,最终和同事成功现地销毁了这枚“毒弹”。
  合力攻关,紧紧锁定未来战场
  职业的危险并没有拦住徐家龙、徐水侠夫妇追梦的脚步,这些年来,他们把科研攻关的方向紧紧锁定未来战场。
  一次,徐家龙带技术骨干参加某防化团实兵演练。当喷洒车对染毒区进行洗消时,他发现喷洒车对洗消液的浓度和数量无法控制,完全是粗放式、概略型洗消。
  徐家龙明白,在实战中,不同的地貌环境、不同的毒剂种类、不同的染毒时间对洗消液浓度和喷洒流量的要求都不相同。
  从演练场回到家,他就和妻子一头扎进了新型喷洒车喷洒流量控制系统的研究中。那段时间,夫妇俩白天钻进喷洒车研究构造原理,晚上回到办公室设计方案,经过反复实验和缜密计算,成功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通过电脑控制使喷洒作业实现了智能化、精确化。
  这项革新成果,既保证了彻底消毒,又节省了洗消时间、人力和洗消液剂量。
  废旧氰化物销毁,是摆在全军防化危险品销毁站面前的一道难题。很快,夫妇俩向总部提出了用“三合二”消毒剂销毁氰化物的研究课题。
  这是一种全新的研究路径。攻关期间,实验室是家,家就是实验室。上班时间,你计算,我分析;下班回家,你干家务,我查资料。徐水侠说:“那些日子,‘三合二’销毁氰化物几乎占据了我们的全部生活。”
  2011年4月,经过数千次实验,夫妇俩终于成功研究出销毁氰化物的最佳条件、销毁程序和检测方法。当月,总部组织全军防化系统专家赶赴兰州观摩、鉴定他们的研究成果。
  最终,徐家龙、徐水侠夫妇的方法以操作简便、安全环保、节约高效的优势赢得专家们的高度评价。2012年,这项成果被总部编写成技术规范在全军推广。
  执著坚守,共享军旅“幸福密码”
  24年如一日与“毒魔”并肩搏击的经历,让徐家龙、徐水侠夫妇在选择中学会了放弃,在坚守中共享“幸福密码”。
  多年前,徐家龙出差去深圳认识了当地某化工公司老总。那位老总得知徐家龙从事的专业后,一心想挖他到公司担任技术总监,答应年薪18万元并低价享受一套住房的优厚待遇。
  对于当年每月只拿2000多元工资的徐家龙来说,这,无疑是天大的诱惑。
  是脱下军装,还是留下?徐家龙心里斗争了很久。
  “在部队虽然失去了物质上的享受,但精神很富有,这不就是我们参军时的追求和向往吗?”徐水侠的一席话,把徐家龙的心拉了回来。
  “心中有了定力,坚守就有了意义。”据防化技术大队大队长马继社介绍,这些年,先后有11名女干部分配到大队工作,因化学危险品有放射源,对身体危害大,其他人都陆续转业、调走,只有徐水侠一人选择了留下。
  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将夫妇俩紧紧系在了一起。徐家龙眼界宽,往往能把准科研的方向;徐水侠心细,对徐家龙主导的科研项目常常能提出不同意见。他们先后完成了23项科研成果,合力刊发了50多篇专业学术论文,为全军防化兵专业训练编写了6本辅助教材。
  2010年,徐水侠被兰州军区表彰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2011年,徐家龙被兰州军区表彰为学习成长标兵;2012年,徐家龙、徐水侠夫妇的家庭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表彰为第八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编辑: 马菁璟
南方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联系电话:020-
②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南方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南方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24小时点击排行
  南方农村报    南方都市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爱在“降魔”战场 记兰州军区某防化技术大队高级工程师徐家龙、徐水侠夫妇
  执著坚守,共享军旅&幸福密码&
  24年如一日与&毒魔&并肩搏击的经历,让徐家龙、徐水侠夫妇在选择中学会了放弃,在坚守中共享&幸福密码&。
  多年前,徐家龙出差去深圳认识了当地某化工公司老总。那位老总得知徐家龙从事的专业后,一心想挖他到公司担任技术总监,答应年薪18万元并低价享受一套住房的优厚待遇。
  对于当年每月只拿2000多元工资的徐家龙来说,这,无疑是天大的诱惑。
  是脱下军装,还是留下?徐家龙心里斗争了很久。
  &在部队虽然失去了物质上的享受,但精神很富有,这不就是我们参军时的追求和向往吗?&徐水侠的一席话,把徐家龙的心拉了回来。
  &心中有了定力,坚守就有了意义。&据防化技术大队大队长马继社介绍,这些年,先后有11名女干部分配到大队工作,因化学危险品有放射源,对身体危害大,其他人都陆续转业、调走,只有徐水侠一人选择了留下。
  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将夫妇俩紧紧系在了一起。徐家龙眼界宽,往往能把准科研的方向;徐水侠心细,对徐家龙主导的科研项目常常能提出不同意见。他们先后完成了23项科研成果,合力刊发了50多篇专业学术论文,为全军防化兵专业训练编写了6本辅助教材。
  2010年,徐水侠被兰州军区表彰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2011年,徐家龙被兰州军区表彰为学习成长标兵;2012年,徐家龙、徐水侠夫妇的家庭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表彰为第八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文章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甘云飞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近日,记者从兰州军区总医院安宁分院获悉,一位40岁女士左侧眉梢处长了一颗痣,因感觉影响美观,到多家美容机构进行激光去痣,却不幸诱发黑色素瘤...
今年的冬防会上,为了加大金城治污力度,我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冬防措施,包括冬防期间暂停烟花爆竹一切经营活动;对烟花爆竹批发企业烟花爆竹储存...
甘肃生活通
天气·出行更多>>
考录·求职更多>>
购物·消费更多>>
二手·交换更多>>天天身处险境:兰州军区夫妻兵销毁化学毒剂24年【2】--甘肃频道--人民网
天天身处险境:兰州军区夫妻兵销毁化学毒剂24年【2】
&&&&来源:&&&&&
化学危险品,只要有“毒”,就是“魔”,徐家龙、徐水侠夫妇天天与“毒魔”较量,次次用超凡技艺和过人胆量将险情化险为夷。作为防化技术兵,徐家龙、徐水侠夫妇共同受命挑起了军区部队化学毒剂销毁重担。
  搞科研,夫妇目光如钳,紧紧地锁定未来战场
  与“毒魔”交战,虽然危机四伏,但并没有拦住徐家龙、徐水侠夫妇追梦的脚步,他们的目光如钳,紧紧地锁定未来战场,立项目、搞科研、降毒魔。
  一次,徐家龙带技术骨干参加某防化团实兵演练,当喷洒车对染毒区进行洗消时,徐家龙发现喷洒车对洗消液的浓度和数量无法控制,完全是粗放式、概略型洗消。
  这怎么行?徐家龙心里明白,在实战中,不同的地貌环境、不同的毒剂种类、不同的染毒时间对洗消液浓度和喷洒流量的要求都不同。
  从演练场回到家里,徐家龙的脑海中始终浮现着部队粗放式洗消的那一幕,这是对战场染毒区的洗消,怎敢马虎得了?
  强烈的责任感催促徐家龙一刻不敢停留,不到一个月功夫,新型喷洒车喷洒流量控制系统研究方案“出生”。
  那段时间,夫妇俩每天钻进喷洒车,共同研究构造原理,探讨如何做到精确洗消。回到办公室一起设计图案,经过反复实验和缜密计算,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编制计算机自动控制软件,加装流量控制系统,通过电脑控制使喷洒作业成功实现了智能化、精确化洗消。该革新成果,既保证了彻底消毒,又节省了洗消时间、人力和洗消液剂量。
  搞科研要敢向无人区进发,敢向自我挑战,这是在徐水侠身上体现流露出的侠义和胆略。
  废旧氰化物销毁,是摆在全军防化危险品销毁站面前的一道难题。徐水侠决心跨越这道难关的同时,动员徐家龙一起闯关。
  说干就干。很快,夫妇俩向总部主动请缨,提出用“三合二”消毒剂销毁氰化物的研究课题。实验中,光氰化物检测,夫妇俩就试验了9种分析方法。在氰化亚铜销毁的过程中,不同比例“三合二”的加入量,反应物的颜色不同。面对着一会蓝、一会紫、一会黑色的反应液,夫妇俩一头雾水,研究一度陷入僵局。
  那段时间,实验室是家,家就是实验室,夫妇俩上班时间,泡在实验室里一遍又一遍不停地试验,下班回家,最多的话题还是“三合二”销毁氰化物,你干家务,我查资料,你计算,我分析,常常一干就到深夜,徐水侠风趣的说:“那些日子,‘三合二’销毁氰化物几乎占据了我们的全部生活。”
  2011年4月,经过半年多、数千次实验,夫妇俩终于成功研究出了“三合二”销毁氰化物的最佳条件、销毁程序和检测方法。
  当月,总部组织全军防化系统部分专家和技术骨干,从四面八方赶赴兰州军区防化技术大队,观摩、鉴定徐家龙、徐水侠夫妇用“三合二”销毁氰化物的方法。
  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群英会”,更是一次“擂台赛”。参加鉴定的除了徐家龙夫妇研究的销毁方法外,还有来自其他军区防化技术大队同行研究的销毁方法。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便见分晓。在观摩、鉴定现场,各路专家目不转睛观看双方技术骨干实物销毁。销毁一开始,操作程序、操作速度、各类数据都显得泾渭分明。徐家龙、徐水侠夫妇用“三合二”销毁氰化物的方法以操作简便、安全环保、节约高效的优势让对方心服口服,赢得了总部首长和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大队长马继社介绍:用“三合二”销毁氰化物,每销毁1吨,就节约成本155万元。去年,已被总部编写成技术规范,在全军推广。
  弥补前人的不足,就要有超越前人的勇气和胆量。2009年,徐家龙、徐水侠夫妇针对目前部队装备的透气式防毒服吸附性差、炭布重、不透湿等一系列问题,开始了新项目研究。
  经过两年多时间攻关,一种透气式防护材料诞生了,其防毒性能达到英、法、德等国际同类材料水平。总部专家组鉴定时,一致认定,该项目研究成功,使我军的防毒服技术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责编:马银蕊、隋欣)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天天身处险境:兰州军区夫妻兵销毁化学毒剂24年_新浪新闻
天天身处险境:兰州军区夫妻兵销毁化学毒剂24年
  ●24年并肩销毁化学毒剂40多次,处置有毒物泄漏15次,与“毒魔”交手,屡战屡胜
  ●23项科研成果,15项被推广运用到部队作战训练,其中两项填补全军空白,一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新网11月6日电(特约通讯员 贾文恒 易成忠 姜新福)刚刚从部队销毁化学危险品回来,徐家龙还没来得及放下肩上的背包,妻子徐水侠已经站在他的面前。
  见到妻子,徐家龙从背包里小心翼翼掏出一瓶早已收集好的“毒渣”交给她。
  拿着这份特殊的“礼物”,徐水侠不敢和丈夫多说几句亲热话,急匆匆去了自己的化验室。
  多少次,只要时逢到部队执行销毁任务,徐家龙、徐水侠夫妇的见面礼就从来没有改变过。
  24年来,从大学同学到单位同事,从地方大学生干部到部队高级工程师,“二徐”夫妇携手与化学危险品并肩作战、比翼双飞的爱情故事,在兰州军区某防化技术大队官兵中传为佳话。
  战“毒魔”,夫妇天天身处险境不惧险
  毒气、毒液、毒渣,这些一听就让人毛骨悚然的化学危险品,徐家龙、徐水侠夫妇与之打了24年交道。
  检测、化验、销毁,这些做来一丝不苟的化学实验课目,徐家龙、徐水侠夫妇携手做了24年。
  化学危险品,只要有“毒”,就是“魔”,徐家龙、徐水侠夫妇天天与“毒魔”较量,次次用超凡技艺和过人胆量将险情化险为夷。
  自1994年,我国签署化武公约后,全军首次进行大规模销毁毒剂。这样的销毁,一头系着祖国和平,一头连着个人危险,任务艰巨,使命重大。
  作为防化技术兵,徐家龙、徐水侠夫妇共同受命挑起了军区部队化学毒剂销毁重担。
  第一次大批量销毁毒剂,徐家龙作为军区唯一的技术骨干披甲上阵,妻子徐水侠将所有的担忧都藏在了心里,不分白天黑夜,一遍又一遍查资料、一次又一次做试验,为丈夫和战友安全销毁毒剂提供科学数据,用自己辛勤劳动辅佐工作、培植爱情。
  怀揣妻子的试验数据,徐家龙带领销毁骨干,在野外展开了第一批废旧化学毒剂销毁。尽管有了妻子精心试验、测试出的“护身符”,但徐家龙还是留了一手,为了能随时掌握毒气泄漏带来的后果,他们将两只鸡、两只兔子放置在销毁池边,当作安全信号。
  销毁现场,徐家龙和一名技术骨干,穿着防毒衣、戴着防毒面具,一人往销毁池中缓缓倒入毒剂,一人用搅拌棒对池内的反应液进行搅拌。瞬间,毒剂与消毒液发生剧烈反应,有毒蒸气迅速散发,眼瞅着鸡和兔子挣扎了几下全死了,现场所有人无不胆战心惊。
  毒剂泄露,如老虎出笼,稍有闪失,就会带来生命危险。2012年7月,一天,徐水侠和3名同事在实验室对废旧毒剂进行销毁前分装,突然,嘣的一声,一个毒剂瓶里的毒剂蒸汽将密封盖冲起,实验室顿时刺鼻难闻。
  徐水侠快速抓起毒剂瓶放进通风柜,按照应急预案,用事先准备好的消毒液,对毒剂进行就地销毁。由于徐水侠临危不惧,快速处置,避免了一场事故发生。
  化学危险品检测、实验、销毁,每一个操作步骤,都伴随着生命危险,容不得一丝一毫马虎。
  自从受命销毁任务那年起,夫唱妇随。徐家龙和同事走遍了军区存有化学危险品的所有部队,对化学危险品进行彻查、收缴,带回集中销毁或野外零散销毁,徐水侠在家负责分析检测,用数据验证销毁作业是否彻底、安全。
  一次,陕西榆林一处施工场地挖出一枚不明弹体,徐家龙临危受命,火速赶赴现场。
  现场的情景让徐家龙不由得紧张:弹体已被挖掘机碰破,流出液体,空气中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弹体内的引信完好无损,随时有爆炸的危险。
  为了确认弹种,他将现场勘察到的相关信息,用手机短信发给妻子,让她帮忙查找资料辨认。电话两头,夫妇俩一致确认该弹为二战时期日本生产的发烟燃烧航弹。
  有了妻子的支持和鼓劲,徐家龙信心倍增,更加有了把握,和同事一道成功销毁了那枚航弹。1  搞科研,夫妇目光如钳,紧紧地锁定未来战场
  与“毒魔”交战,虽然危机四伏,但并没有拦住徐家龙、徐水侠夫妇追梦的脚步,他们的目光如钳,紧紧地锁定未来战场,立项目、搞科研、降毒魔。
  一次,徐家龙带技术骨干参加某防化团实兵演练,当喷洒车对染毒区进行洗消时,徐家龙发现喷洒车对洗消液的浓度和数量无法控制,完全是粗放式、概略型洗消。
  这怎么行?徐家龙心里明白,在实战中,不同的地貌环境、不同的毒剂种类、不同的染毒时间对洗消液浓度和喷洒流量的要求都不同。
  从演练场回到家里,徐家龙的脑海中始终浮现着部队粗放式洗消的那一幕,这是对战场染毒区的洗消,怎敢马虎得了?
  强烈的责任感催促徐家龙一刻不敢停留,不到一个月功夫,新型喷洒车喷洒流量控制系统研究方案“出生”。
  那段时间,夫妇俩每天钻进喷洒车,共同研究构造原理,探讨如何做到精确洗消。回到办公室一起设计图案,经过反复实验和缜密计算,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编制计算机自动控制软件,加装流量控制系统,通过电脑控制使喷洒作业成功实现了智能化、精确化洗消。该革新成果,既保证了彻底消毒,又节省了洗消时间、人力和洗消液剂量。
  搞科研要敢向无人区进发,敢向自我挑战,这是在徐水侠身上体现流露出的侠义和胆略。
  废旧氰化物销毁,是摆在全军防化危险品销毁站面前的一道难题。徐水侠决心跨越这道难关的同时,动员徐家龙一起闯关。
  说干就干。很快,夫妇俩向总部主动请缨,提出用“三合二”消毒剂销毁氰化物的研究课题。实验中,光氰化物检测,夫妇俩就试验了9种分析方法。在氰化亚铜销毁的过程中,不同比例“三合二”的加入量,反应物的颜色不同。面对着一会蓝、一会紫、一会黑色的反应液,夫妇俩一头雾水,研究一度陷入僵局。
  那段时间,实验室是家,家就是实验室,夫妇俩上班时间,泡在实验室里一遍又一遍不停地试验,下班回家,最多的话题还是“三合二”销毁氰化物,你干家务,我查资料,你计算,我分析,常常一干就到深夜,徐水侠风趣的说:“那些日子,‘三合二’销毁氰化物几乎占据了我们的全部生活。”
  2011年4月,经过半年多、数千次实验,夫妇俩终于成功研究出了“三合二”销毁氰化物的最佳条件、销毁程序和检测方法。
  当月,总部组织全军防化系统部分专家和技术骨干,从四面八方赶赴兰州军区防化技术大队,观摩、鉴定徐家龙、徐水侠夫妇用“三合二”销毁氰化物的方法。
  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群英会”,更是一次“擂台赛”。参加鉴定的除了徐家龙夫妇研究的销毁方法外,还有来自其他军区防化技术大队同行研究的销毁方法。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便见分晓。在观摩、鉴定现场,各路专家目不转睛观看双方技术骨干实物销毁。销毁一开始,操作程序、操作速度、各类数据都显得泾渭分明。徐家龙、徐水侠夫妇用“三合二”销毁氰化物的方法以操作简便、安全环保、节约高效的优势让对方心服口服,赢得了总部首长和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大队长马继社介绍:用“三合二”销毁氰化物,每销毁1吨,就节约成本155万元。去年,已被总部编写成技术规范,在全军推广。
  弥补前人的不足,就要有超越前人的勇气和胆量。2009年,徐家龙、徐水侠夫妇针对目前部队装备的透气式防毒服吸附性差、炭布重、不透湿等一系列问题,开始了新项目研究。
  经过两年多时间攻关,一种透气式防护材料诞生了,其防毒性能达到英、法、德等国际同类材料水平。总部专家组鉴定时,一致认定,该项目研究成功,使我军的防毒服技术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长相守,夫妇共享幸福密码,在选择中学会放弃
  24年如一日,徐家龙、徐水侠夫妇并肩与“毒魔”搏击,共同在极其危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在选择中学会了放弃,在坚守中共享幸福。
  2004年,一次,徐家龙去深圳出差。同学聚会时认识了深圳某化工公司老总。那位老总得知徐家龙从事的专业后,一心想挖到自己公司担任技术总监,答应年薪18万、另外低价享受一套住房的优厚待遇。对于当年每月只拿2000多元工资的徐家龙来说,无疑是天大的诱惑。
  面对诱惑,是选择脱下军装走人,还是留下继续和妻子一起降“毒魔”?徐家龙心里斗争了好长时间。
  见丈夫整天闷闷不乐的样子,妻子徐水侠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时地开导徐家龙:在部队虽然失去了物质上的享受,但精神却不“贫困”,这不就是我们当年在军校时追求和向往的生活吗?
  在徐水侠的爱心劝说下,徐家龙的心很快从“富有生活” 的梦幻中拉了回来。
  “心中有了定力,岗位再具危险,也能坚守”。大队政委易成忠深有感触,“这些年,屈指算来先后有11名女干部分配到大队工作,但因大部分化学危险品有放射源,对身体危害性大,都陆续转业、调走了。9位大学同班女生,8人已转业,只有徐水侠一人选择了留下,与‘毒魔’一起过日子,这种执著和坚守常人难以做到。”
  执子之手,学习到老。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将徐家龙、徐水侠夫妇的心紧紧地系在了一起,珠联璧合,在“降魔”和科研路上,取得了人生丰硕成果。
  徐水侠心细,对徐家龙主导的科研项目常常能提出不同意见,徐家龙眼界宽,往往能把准科研的方向。就这样,一篇篇论文、一项项科研项目在夫妇俩的共同付出中不断出笼,先后完成了《染毒空气半导体光催化净化装置》、《“三合二”水溶液有效氯快速测定》、《透气式防护手套》等23项科研成果,合力刊发了50多篇专业学术论文。编写出《核化救援装备性能与使用手册》、《核能利用及核辐射防护知识》、《防化危险品安全管理手册》等6种图书,为全军防化兵专业训练提供了通俗易懂的辅助教材。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在一个个危险面前,徐家龙、徐水侠这对“夫妻兵”,以勇敢担当的精神和相互体恤的夫妻情、战友爱,携手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危险、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科研成果、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平安幸福的日子。
  2010年,徐水侠被兰州军区表彰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2011年,徐家龙被兰州军区表彰为学习成长标兵;2012年,徐家龙、徐水侠夫妇的家庭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表彰为第八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原标题:天天身处险境:兰州军区夫妻兵销毁化学毒剂24年)
&&|&&&&|&&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广东地市:
中国频道_南方网新闻中心
兰州军区某防化技术大队高级工程师徐家龙夫妇24年并肩销毁化学毒剂40多次
核心摘要: 新华网兰州11月18日电题:爱在“降魔”战场——记兰州军区某防化技术大队高级工程师徐家龙、徐水侠夫妇 徐家龙明白,在实战中,不同的地貌环境、不同的毒剂种类、不同的染毒时间对洗消液浓度和喷洒流量的要求都不相同。   新华网兰州11月18日电题:爱在“降魔”战场——记兰州军区某防化技术大队高级工程师徐家龙、徐水侠夫妇
  24年并肩销毁化学毒剂40多次,处置有毒物泄漏15次;23项科研成果,15项被推广运用到部队作战训练……兰州军区某防化技术大队高级工程师徐家龙、徐水侠夫妇的故事,在官兵中传为佳话。
  销毁“毒魔”,生死考验临危不惧
  毒气、毒液、毒渣,徐家龙、徐水侠夫妇与之打了半辈子交道,次次用超凡技艺和过人胆量化险为夷。
  上世纪90年代,我军进行大规模销毁毒剂。徐家龙、徐水侠夫妇受命挑起了军区部队化学毒剂销毁重担。
  一年夏天,徐水侠和3名同事正在实验室对废旧毒剂进行销毁前分装。突然,一个毒剂瓶里的毒剂蒸汽将密封盖冲起,实验室顿时刺鼻难闻。
  徐水侠迅速抓起毒剂瓶放进通风柜,按照应急预案,用事先备好的消毒液立即就地销毁,避免了一场事故发生。
  化学危险品检测、实验、销毁,每一个操作步骤都可能导致生命危险,容不得一丝一毫马虎。
  一次,陕西榆林一处施工场地挖出一枚不明弹体,徐家龙受命火速赶赴现场。
  现场的情景让徐家龙心头一紧:弹体已被挖掘机碰破,流出液体,空气中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弹体内的引信完好无损,随时有爆炸危险。
  为了确认弹种,徐家龙将现场勘察到的信息发给在实验室的妻子,让她帮忙核查辨认。电话两头,夫妇俩一致确认为二战时期日本生产的某型航弹。
  有了妻子的支持和鼓劲,徐家龙信心倍增,最终和同事成功现地销毁了这枚“毒弹”。
  合力攻关,紧紧锁定未来战场
  职业的危险并没有拦住徐家龙、徐水侠夫妇追梦的脚步,这些年来,他们把科研攻关的方向紧紧锁定未来战场。
  一次,徐家龙带技术骨干参加某防化团实兵演练。当喷洒车对染毒区进行洗消时,他发现喷洒车对洗消液的浓度和数量无法控制,完全是粗放式、概略型洗消。
  徐家龙明白,在实战中,不同的地貌环境、不同的毒剂种类、不同的染毒时间对洗消液浓度和喷洒流量的要求都不相同。
  从演练场回到家,他就和妻子一头扎进了新型喷洒车喷洒流量控制系统的研究中。那段时间,夫妇俩白天钻进喷洒车研究构造原理,晚上回到办公室设计方案,经过反复实验和缜密计算,成功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通过电脑控制使喷洒作业实现了智能化、精确化。
  这项革新成果,既保证了彻底消毒,又节省了洗消时间、人力和洗消液剂量。
  废旧氰化物销毁,是摆在全军防化危险品销毁站面前的一道难题。很快,夫妇俩向总部提出了用“三合二”消毒剂销毁氰化物的研究课题。
  这是一种全新的研究路径。攻关期间,实验室是家,家就是实验室。上班时间,你计算,我分析;下班回家,你干家务,我查资料。徐水侠说:“那些日子,‘三合二’销毁氰化物几乎占据了我们的全部生活。”
  2011年4月,经过数千次实验,夫妇俩终于成功研究出销毁氰化物的最佳条件、销毁程序和检测方法。当月,总部组织全军防化系统专家赶赴兰州观摩、鉴定他们的研究成果。
  最终,徐家龙、徐水侠夫妇的方法以操作简便、安全环保、节约高效的优势赢得专家们的高度评价。2012年,这项成果被总部编写成技术规范在全军推广。
  执著坚守,共享军旅“幸福密码”
  24年如一日与“毒魔”并肩搏击的经历,让徐家龙、徐水侠夫妇在选择中学会了放弃,在坚守中共享“幸福密码”。
  多年前,徐家龙出差去深圳认识了当地某化工公司老总。那位老总得知徐家龙从事的专业后,一心想挖他到公司担任技术总监,答应年薪18万元并低价享受一套住房的优厚待遇。
  对于当年每月只拿2000多元工资的徐家龙来说,这,无疑是天大的诱惑。
  是脱下军装,还是留下?徐家龙心里斗争了很久。
  “在部队虽然失去了物质上的享受,但精神很富有,这不就是我们参军时的追求和向往吗?”徐水侠的一席话,把徐家龙的心拉了回来。
  “心中有了定力,坚守就有了意义。”据防化技术大队大队长马继社介绍,这些年,先后有11名女干部分配到大队工作,因化学危险品有放射源,对身体危害大,其他人都陆续转业、调走,只有徐水侠一人选择了留下。
  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将夫妇俩紧紧系在了一起。徐家龙眼界宽,往往能把准科研的方向;徐水侠心细,对徐家龙主导的科研项目常常能提出不同意见。他们先后完成了23项科研成果,合力刊发了50多篇专业学术论文,为全军防化兵专业训练编写了6本辅助教材。
  2010年,徐水侠被兰州军区表彰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2011年,徐家龙被兰州军区表彰为学习成长标兵;2012年,徐家龙、徐水侠夫妇的家庭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表彰为第八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编辑: 马菁璟
南方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联系电话:020-
②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南方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南方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南方农村报    南方都市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4小时点击排行
  南方农村报    南方都市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兰州军区政委李长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