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沿海海滩易发生的生态问题?如此解决

(1)(200m,250m)(1分)&乙、丙、甲(1分)&&该地断层发育,岩石破碎,易被流水侵蚀为谷地。(1分)(2)6、8月降水多,7月份降水相对少。(1分)6月份受准静止锋的影响,阴雨天较多。(1分)7月份受副高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1分)8月份常受台风影响,多暴雨。(1分)(3)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破坏植被等因素的影响,(1分)丁所处河流流域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1分)泥沙在入海口沉积形成三角洲。(1分)试题分析:(1)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B的高度大于300米小于350米,A的高度为100米,相对高差为(200m,250m);河流上游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剖面呈“V”型,下游河道变宽,以流水的沉积作用为主,河道呈“U”型,所以河流剖面图甲、乙、丙由上游到下游依次为乙、丙、甲;M处为断层,该地断层发育,岩石破碎,易被流水侵蚀为谷地。(2)由图可知,6、8月降水多,7月份降水相对少。原因:6月份受准静止锋的影响,阴雨天较多;7月份受副高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8月份常受台风影响,多暴雨。(3)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另一个区域”。 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破坏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丁所处河流流域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在入海口沉积形成三角洲。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等高线、河流剖面、气候的形成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知识和从图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图中甲、乙两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28分)&&&&&&&&&&&&&&&&&&&&&&(1)说明A、B两山脉的走向,结合两地区大气环流的特点,分析其对各自所在区域冬季气候的影响。(10分)(2)与b河相比,a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及其原因是什么?(8分)(3)世界旅游日,主题是“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许多国际旅行社把“末日游”看作是巨大的商机。水城威尼斯成为“末日游”景区中的一员,其直接原因可能是 (&&&&&&)(2分)A.海水回灌&&&& B.珊瑚虫大量死亡&&&& C.沿岸降水增多&&&& D.冰川消融(4)B山脉以北的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分析该地在能源开发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指出该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8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世界某区域图和甲、乙二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判断A所在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并说出判断依据。(4分)(2)L河流经三个国家,其入海水量近100%来自B、C两国。请分析原因并推测河流汛期出现的季节(6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则甲点位于乙点的(&&&& )A.东南方B.西南方C.东北方D.西北方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南美洲地形图及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②&③&(1)图中①河流域为陆地&&&&(填自然带名称)的最大分布区。①河上游的植被破坏,将对下游造成的环境问题有&&&&。图中甲河段(仅考虑地球自转)&&&&(填东、西)岸沉积明显。(2)图中②、③、④三地都位于沿海,但自然带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分异现象体现了&&&&&&&&&&&&&&&&&&&规律,其形成的原因是以&&&&为基础。(3)图中Ⅲ时期隆起的安第斯山脉,是由&&&&板块和&&&&板块相&&&&(填挤压、张裂)形成的。该区域从Ⅰ至Ⅲ时期的地理环境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具有&&&&性特征。(4)实地考察发现图15中Ⅲ时期山脉西坡雪线比东坡低,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果在地球上盖一座房子,四面窗子都向北开,这座房子应盖在A.赤道上B.北极圈上C.北极点上D.南极点上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7分)&&&“……大气中的C02浓度增加后,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气温上升,造成了大气环流紊乱、冰川和冰山融化、海于面上升等三个间接途径,对生物圈及农业生产产生各种影响。&……”(1)大气中的C02浓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有&&&&&&&&&&&&&&&(选择填空)A.大量使用煤和石油&&&&&&& B.家庭广泛使用空调和电冰箱C.森林大量被砍伐&&&&&&&&& D.大量草场被破坏,草场沙化(2)文中提到的“大气环流紊乱”,造成的后果是&&&&&&&&&& (选择填空)A.季风范围扩大&&&&&&&&&&& B.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C.耕地面积扩大&&&&&&&&&&& D.全球森林面积增加(3)“大气环流紊乱”造成的后果,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有&&&&&& (选择填空)A.温带耕地退化为草原&&&&&&&&&&&& B.干旱地区更加干旱 C.亚寒带地区可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D.使得酸雨面积扩大(4)除了C02 能造成“温室效应”外,还有&&&&&&&&(气体)等也能引起“温室效应”。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该图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6分)(1)影响图中等值线分布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2)描述①②之间地区等值线分布特点(6分)(3)简要分析①处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的原因(6分)(4)为充分利用太阳能冬至日①处太阳能热水器与地平面的夹角应为 &&&&&&&&&(2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白洋淀被称为“北国江南”。近10年来白洋淀天然入淀水量几乎为0,水域面积急剧缩减。流域内的保定市农业区位优势明显,全市建成7个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8个果品基地和8个牧渔基地,材料一&&白洋淀流域图材料二&&白洋淀流域蒸发量、降水量分布图材料三&白洋淀附近普遍存在的开采地下水剖面图小题1:白洋淀流域分布在________(地形区)上,地势特征________。小题2:1990年以来,白洋淀湖面面积最小的时间约是________年,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小题3:造成该地地下水位低的原因是________。地下水位的下降对该区域造成的直接影响是________小题4:简述解决白洋淀湖水急速减少的措施。当前位置:
>>>下列地区,由于水土流失严重,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是()A.塔里木盆..
下列地区,由于水土流失严重,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是(  )A.塔里木盆地B.黄土高原C.东北平原D.青藏高原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由于黄土高原是风吹来的黄沙堆积而成的高原,所以黄土高原土质极其疏松;黄土高原西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东南部是大陆性质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由于黄土高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空气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一旦降雨又集中在夏季,容易形成暴雨;由于土质疏松、气候干旱、暴雨冲涮,使黄土高原呈现沟壑纵横、平地少坡地多、多直立陡坡的地貌特征;同时由于气候干旱,过度垦荒,形成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破坏容易、恢复困难;综合以上原因,造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与水土流失的恶性循环,所以使黄土高原成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故B符合题意.故选:B.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地区,由于水土流失严重,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是()A.塔里木盆..”主要考查你对&&中国的地形地势&&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中国的地形地势
中国地形地势:1.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2.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3.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特点:1.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2.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3.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4.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5.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丘陵的利用特点:1.缓坡开辟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2.发展旅游业;3.发展林业、畜牧业四大高原对比
位置和省、区范围
主 要 特 征
位于西南部,介于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青海西藏全部、四川省西部
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世界最高大高原,高寒、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内蒙古高原
位于北部,大兴安岭以西,向西延伸到祁连山麓;内蒙古大部、冀甘宁一部分
1000米左右
我国第二大高原,最平坦的高原,风力作用强烈,西部风蚀地貌典型
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山麓,北邻内蒙古高原,以长城为界,南到秦岭;山西省全部、陕甘宁一部分
1000-2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世界黄土分布最广,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千沟万壑。
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大部分
1000-2000米
地势西高东低,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不平有许多“坝子”
四大盆地对比
位置与范围
主 要 特 征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与天山之间;新疆境内
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丘区)和最大内流河,封闭严密、干燥
准噶尔盆地
阿尔泰山、天山之间;新疆境内
面积第二大盆地,西北有缺口,相对湿润,沙漠、戈壁面积较小,北部有一条外流河,多为固定沙丘
柴达木盆地
昆仑山、祁连山之间;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
3000米左右,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高原盆地
我国地势最高盆地,大部分为沙漠、戈壁,东南部多盐湖和沼泽地,有“聚宝盆”之称,石油、有色金属矿、盐矿资源丰富。
东是巫山,西是横断山,北是大巴山,南是云贵高原;四川和重庆境内
也称“紫色盆地”,最湿润的外流盆地,多低山丘陵,西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三大平原对比
主 要 特 征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
我国面积最大、地势最高(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深广,多沼泽低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我国商品粮率较高的商品粮基地。
北是燕山,南到准河,西起太行山,东至渤海。
我国最完整的平原,由黄淮海冲积而成。地势低平(多在50米以下),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
巫山以东到海滨,沿江分布呈狭长形
我国最低平的平原(多在50米以下,下游长江三角洲则海拔在10米以下),河湖密布,为著名水乡三大丘陵对比
风景旅游区
辽东半岛上
山东半岛上
我国东南部,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等,面积最大
黄山、庐山、武夷山、“桂林山水”地震、火山、泥石流的分布
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2、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3、西部青藏高原和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4、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台湾、海南岛等地
多产生在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中国地形多样化的影响:1.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2.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3.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中国地形图(未包含南海地区):黄土高原与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地质时期强劲的偏北风从北方干旱地区吹来的,是风力沉积作用的产物。黄土层土质疏松,加上地面植被破坏,长期以来,地表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水旱灾害频繁,农业落后,许多地方人民生活贫困。但这里又是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煤、铁、有色金属等储量丰富。这里的人民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和气候较为干旱的特点,开凿窑洞。窑洞冬暖夏凉,是很好的居住场所。云贵高原上广泛分布的石灰岩长期受流水的溶解侵蚀,形成峰林,溶洞、石林等奇异的喀斯特地形,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桂林山水等都是著名的喀斯特景观旅游区。但是云贵高原峰岭众多,地面崎岖,土壤瘠簿,不利于农耕。只有一些小的山间盆地,被当地人称为“坝子”,比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业区。地面有漏斗,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易渗漏,并给修建水库,工程建设增加了很大难度。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地区,由于水土流失严重,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是()A.塔里木盆..”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20941130619120020195894192117179022当前位置:
>>>影响北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主要有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漫..
影响北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主要有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漫长严寒B.植被破坏严重以及酸雨、旱涝灾害C.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以及长城沿线地带的风沙危害D.水土流失、旱涝盐碱、水资源短缺以及长城沿线地带的风沙危害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D试题分析: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漫长严寒,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不是环境问题,所以A选项错误;北方地区降水较少,酸雨不严重,所以B选项错误;影响北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旱涝盐碱、水资源短缺以及长城沿线地带的风沙危害。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点评:北方包括的自然地理单元:东部的辽东丘陵和山东丘陵,中部的华北平原和辽河下游平原,西部的黄土高原和北部的冀北山地,东北平原等,长期的人类活动使北方地区的自然面貌发生很大的改变,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华北平原旱、涝、碱的危害,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影响北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主要有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漫..”主要考查你对&&北方、南方地区,天津,福建省泰宁县,东北地区&&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北方、南方地区天津福建省泰宁县东北地区
北方地区: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南方地区: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1.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2.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3.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4.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5.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6.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7.土壤: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8.主导因素: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大。 南方地区的主要特征:1.地形特征: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大多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南岳”衡山、庐山、井冈山等众多名山分布其中,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紫色盆地”和“天府之国”之称;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横贯山脉和南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台湾玉山主峰为我国东南沿海最高峰。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洞庭湖、鄱阳湖、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平原、江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南岭、武夷山脉、秦巴山地、台湾山脉。2.气候特征: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积温4500℃-8000℃,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一月份均温在0°C以上,冬温夏热,四季分明(南部沿海和滇南地区一月均温大于15°C,长夏无冬)。年降水大于800毫米(台湾东北部火烧寮年均降水6489毫米,为我国“雨极”),主要集中在夏半年,雨季由南向北变短。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大,云贵高原为源于太平洋和源于印度洋的两类季风交汇处,冬季昆明静止锋以东阴雨冷湿,以西晴朗温暖。长江中下游地区(宜昌以东,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每年6-7月间受江淮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7-8月在夏威夷高压脊控制下形成伏旱。冬季寒潮和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3.水文特征:水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季节变化小(南部沿海河流有明显台风汛);江南丘陵、南部沿海、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大,水力丰;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航运价值高;河流含沙量小;无结冰期。4.主要湖泊:长江流域为我国淡水湖主要分布区,鄱阳湖(我国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日月潭。5.主要河流:长江及其支流汉江、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四川盆地向心水系(岷江、雅垄江、乌江、嘉陵江);珠江及其支流西江、东江、北江;钱塘江;淮河;闽江;横断山区水系澜沧江、怒江;浊水溪。6.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土壤:地带性土壤为红、黄壤和砖红壤性红壤,非地带性土壤有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和农田区的水稻土。7.主导因素:东部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加,西部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对比:
&&&&&&&&&&&&&
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
南方(秦岭淮河以南)
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白山脉以及小兴安岭地区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小麦、大豆、花生、甜菜
水稻,油菜,甘蔗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到三熟
传统交通方式
以陆路运输为主
以水运为主
房屋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房屋坡度较大,墙体较高
辽中南和京津唐工业基地
长三角和珠三角工业基地
1月气温0度以下,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下,暖温带,半湿润区
1月气温0度以上,降水量800毫米以上,湿润区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
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情况:1.农业生产条件: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东北地区冬季积雪厚,夏季日照长;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②平原广阔,土层深厚。东北地区,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不利条件:①东北地区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②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严重。2.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以旱作为主。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东北林区面积广大。3.农业在全国的地位:①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棉麦产区;黄泛区为全国最大水果带。②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棉花基地:冀中南、鲁西北、豫北。4.主要农产品:种植业-小麦(东北春小麦)、玉米、高粱(东北、黄土高原)、谷子(黄土高原)大豆、甜菜、亚麻(东北);棉花、花生、烤烟(华北)林业-用材林:红松、落叶松(东北);经济林:苹果、梨、柿、桃、枣、板栗(黄河中下游)畜牧业-黄牛、马、驴、骡、绵羊、鸡。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海带、对虾、贝类。 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情况:1.农业生产条件:有利条件:①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台湾、海南、滇南西双版纳是全国水热条件最好的地区)。江淮地区梅雨适时适量,有利于水稻生长。②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也利于发展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③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不利条件:①江淮地区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②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粘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③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2.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之一,以水田为主。长江以北一年两熟,长江以南一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淡水养殖发展很快。南部(海南、云南西双版纳等)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海洋渔业发达,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沈家门港是我国最大的渔港。3.农业在全国的地位:①重要的商品粮、桑蚕、糖料作物、油料作物、棉花、黄麻、亚热带热带作物和淡水渔业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之美誉。②商品粮基地: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棉花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热带经济作物基地:海南岛、西双版纳。糖料作物基地: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淡水渔业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桑蚕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用材林基地:横断山区、东南林区。5.主要农产品:种植业-水稻(最大产区)、小麦、棉花、油菜籽(长江流域)、甘蔗。林业-用材林:杉、马尾松、竹。经济林:茶叶、油茶、油桐、橡胶、剑麻、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蚕桑。畜牧业-水牛、山羊、猪、鸭、鹅、鸡。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墨鱼、贝类。谈水养殖:青、草、鲢、鳙、蟹、虾等。 北方地区工业发展状况:1.工业发展条件:农业基础-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甜菜、大豆、亚麻生产基地,黄河流域棉区是我国最大的棉区。交通运输-东北地区铁路网最稠密,以沈阳和哈尔滨为中心,滨洲、滨绥、哈大、京沈、沈丹五条铁路呈“不”字型分布;黄河中下游地区铁路以北京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主要干线有:京哈、京九、京沪、京广、京包、京通、京秦,以及石太、石德、太焦、焦柳、胶济、陇海、包兰、同蒲、大秦、神黄、焦石等。著名海港: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天津,新建黄骅港。河港:哈尔滨。2.资源配置:①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能源资源极其丰富。著名的矿产地:煤矿:抚顺、阜新、鸡西、鹤岗、开滦、大同、峰峰、阳泉、平顶山、焦作、兖州、平朔、神府。油田:大庆、辽河、吉林、胜利、华北、中原。海盐:长芦。铁矿:鞍山、本溪、迁安、磁山。②松花江上游、黄河中上游水能资源丰富,著名的水电站:白山、丰满、三门峡、小浪底、青铜峡、刘家峡。③长白山地和兴安山地森林资源丰富。资源主要缺陷为水资源不足,尤其是辽中南和京津唐两大工业区。3.工业生产突出特点:工业基础好,重工业突出。钢铁、石油、化工、电机、能源、造船、煤炭、机械、汽车、电子、纺织、制糖等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4.重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沈阳(东北最大工业中心、多种机械制造)、大连(造船、化工)、鞍山(钢铁)、长春(汽车)、吉林(化工)、哈尔滨(电机、制糖、麻纺)、齐齐哈尔(机械)、大庆(石油、化工)、北京(钢铁、机械、化工、汽车、电子、家电、纺织)、天津(钢铁、化工、造船、电子、纺织)、石家庄(棉纺)、唐山(钢铁、煤炭、陶瓷)、青岛(棉纺、机械)、郑州(棉纺)、洛阳(拖拉机、棉纺)、西安(电子、棉纺、电机)、兰州(能源、化工、机械)、太原(钢铁、化工、能源)工业区:辽中南、京津唐、陇海-兰新线工业带东段、沿海工业带北段。 南方工业发展状况:1.工业发展条件:农业基础-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地,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之美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是我国著名的桑蚕产区。2.交通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内河航运、沿海运输密切配合,水陆联运条件好。铁路:主要铁路干线构成“六纵三横”铁路网。“三横”:北是陇海线,中是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北是黎湛-南昆线;“六纵”:京沪、京九、京广、焦柳、襄渝-川黔、宝成-成昆线。内河航线:京杭运河(港口:杭州、苏州、无锡、扬州)淮河(港口:蚌埠)、长江干支流(港口:上海、南通、镇江、南京、芜湖、安庆、九江、武汉、宜昌、重庆、宜宾)、珠江干支流(广州、肇庆、梧州)。沿海港口:连云港、上海、宁波、温州、福州、泉州、厦门、汕头、深圳、广州、香港、湛江、北海。3.资源配置:①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南岭和横断山区的有色金属矿产最有特色,滇、苏北、皖北的煤、大陆架石油、四川盆地的天然气等矿物能源资源也较丰富,四川盆地的井盐,四川是我国铁矿比较丰富的省。著名的矿产地:煤矿:徐州、“两淮”六盘水、天府;海盐:莺歌海、布袋;铁矿:海南、马鞍山、大冶、綦江、攀枝花。有色金属:铜(德兴、东川)、钨(大余)、锑(锡矿山)、铅锌(水口山)、锡(个旧)、汞(铜仁)、铝(修文)。②水能资源极其丰富,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上游及其支流、横断山区、珠江上游、东部沿海各河流。著名水电站有:长江流域:丹江口、安康、五强溪、葛洲坝、三峡、隔河岩、宝珠寺、乌江渡、二滩;珠江流域:天生桥、岩滩、西津、大化。钱塘江:新安江、乌溪江。闽江:水口。③江南丘陵盛产毛竹、茶、油茶、油桐等多种用材林和经济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木材基地、海南、滇南盛产各种热带经济作物。东南沿海地区缺乏煤等能源矿产。工业生产的突出特点:工业基础好,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钢铁、有色冶金、化工、能源、造船、机械、汽车、电子、纺织、制糖等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发展。5.重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上海(我国最大综合性工业中心)、南京(化工、电子)、徐州(煤炭)、无锡(纺织)、杭州(丝纺、麻纺、电子、化工)、马鞍山(钢铁)、景德镇(陶瓷、飞机)、武汉(钢铁、棉纺、造船)、十堰(汽车)、宜昌(能源)、长沙(有色冶金)、重庆(能源、钢铁、机械、纺织)、成都(机械、纺织、仪表)、贵州(有色冶金)昆明(有色冶金、机械、仪表、化工)、广州(综合性工业中心)、南宁(制糖、罐头)、柳州(机械)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长江沿岸工业地带、珠江三角洲工业区、沿海工业地带南段。 大兴安岭的雪景:海南岛风光:天津:天津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天津位于海河下游,地跨海河两岸,是北京通往东北、华东地区铁路的交通咽喉和远洋航运的港口,有“河海要冲”和畿辅门户”之称。是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天津地势以平原和洼地为主,北部有低山丘陵,海拔由北向南逐渐下降。天津地处北温带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支配,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天津有12个市辖区,1个副省级区,3个市辖县,共有乡镇级区划数为240个。市辖区分为中心城区、环城区和远郊区。滨海新区:滨海新区是天津市下辖的副省级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区。由原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以及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域整合而成。位于天津东部沿海,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也是中国邻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先后被写入中国“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滨海新区包括先进制造业产业区、临空产业区、滨海高新区、临港工业区、南港工业区、海港物流区、滨海旅游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中心商务区九大产业功能区。天津主要地理信息:1.天津总体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貌类型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原、洼地、滩涂等。2.天津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2℃左右,年降水量在520-660毫米。3.天津濒临渤海湾,海岸线长达153千米,海洋资源丰富。天津港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人工深水港,港口资源得天独厚,天津的自然资源还包括位于天津南部的大港油田和渤海油田。4.天津是著名的旅游文化名城,拥有杨柳青古镇,水上乐园,热带植物观光园等景观。海河治理的主要措施:1.植树造林最主要作用是固定岸边土壤;2.在下游修建水库可以控制下游水量;3.加强灾害预警机制,普及环保意识。天津滨海新区:杨柳青年画市场:津门三绝:天津风味小吃的制作多以面粉为主料,有油炸、煎烙、稀食和粘甜食四大类。狗不理包子、桂发祥麻 花、耳朵眼炸糕居首,被誉为“津门三绝”。狗不理包子:到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是旅游者的遗憾。刚出屉的热气腾腾爽眼舒心的包子,看上去如同薄雾之中含苞秋菊,再咬上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狗不理包子好吃关键在于选料、配放、搅拌以至揉面、擀面都是有一定的绝招儿,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不少于15个褶。“狗不理”包子铺原名“德聚号”,已有百余年历史,店主叫高贵友,他的乳名“狗子”。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其名。他的包子很受顾客欢迎,生意越做越火,“狗子”卖包子忙的顾不上与顾客说话,人们取笑他:“狗子卖包子,一概不理。”日久天长,喊顺了嘴。包子出名了,高贵友的大名反倒被忘记了。狗不理包子不仅在历史上为慈禧太后喜爱;今天,也深得大众百姓和外国友人的青睐,许多国家都已经“输入”了“狗不理”。桂发祥麻花:桂发祥特点是香、酥、脆、甜,在干燥通风处放置数月不走味,不绵软、不变质。桂发祥麻花的创始人是范贵才、范贵林兄弟,他们曾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开了“桂发祥”和“桂发成”麻花店,因店铺坐落于十八街,人们又习惯称其为十八街麻花。来天津旅游的国内外宾客,临走时都要带上几盒麻花,送亲朋好友。耳朵眼炸糕 :看上去不起眼的小炸糕,却始创于清代光绪年间。店主刘万春,人称“炸糕刘”,在北门外大街窄小的耳朵眼胡同租店铺,尽管挂上“增盛成”的牌匾,但人们仍称为“耳朵眼炸糕”。由于这种炸糕皮酥脆嫩,馅细腻香甜,所以很受食客的欢迎。泰宁县:泰宁县,福建省三明市辖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中段的支脉杉岭东南,居两省三地市交界处,介于北纬26°33′-27°07′,东经116°53′-117°24′之间,北靠邵武,东连将乐,南邻明溪,西接建宁,西北紧贴江西黎川。年降水量1725毫米,年均气温17℃。金溪上游杉溪为主要河流。名胜古迹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明代兵部尚书李春烨府邸,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金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辖2镇7乡,111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畲、满、回、藏、苗等。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公元958年建县,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朱熹、李纲、杨时等古圣先贤曾在此授课讲学、著书立说,自古有读书尚学、崇文尚德之风;北宋时期更是科甲连第、人文鼎盛,创造了“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科举盛况,历史上共出了2位状元、54名进士、101位举人。加之绕城而过的金溪与山东曲阜泗水同样西流的灵异,宋哲宗皇帝于公元1086年将孔子阙里府号“泰宁”赐作县名,以示褒扬。泰宁是中央21个苏区县之一,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杨尚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运筹帷幄,指挥红军作战。境内存有红军街、东方军司令部、大洋嶂阻击战旧址等革命历史遗迹,2004年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一、自然环境地形和地势:境内地形复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端为丹霞地貌,东南侧为低山丘陵。 气候条件:泰宁县属亚热带季风型山地性气候。春夏东南季风在武夷山脉东南侧受阻,形成雨季,一年雨量大都集中在这一时期,平均年降雨量为1766毫米。冬季西北寒流翻越武夷山脉,寒流下侵使泰宁气温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更冷。年平均气温17℃,最低-9℃,最高38.9℃,无霜期262天。水文
金溪的三大支流——濉溪、杉溪、铺溪汇集于泰宁,除泰宁全境之水外,另有建宁全部、明溪西半部,以泰宁县及邵武、宁化、将乐部份地区诸多溪流之水也都流入泰宁。金溪在泰宁东南青州以上的集雨面积共达4758.4平方公里,容水流域面积达3219.02平方公里,是泰宁总面积1539.38平方公里的2.09倍。县境内及入县诸溪流年总流量共约46亿立方米。泰宁境内河流众多,杉溪是泰宁境内最主要的支流。除此以外,还有构成金湖主要水源的流经河流:建宁的濉溪和明溪的铺溪。濉溪与杉溪在金湖的十里平湖处交汇,形成金溪河流域。湍急的众多溪流穿行于丘陵、山谷之间,蕴含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土壤
全县总土地面积为1539.38平方公里,折合230.91万亩。其中:耕地16.64万亩,占7.21%;林业用地187.36万亩,占81.14%;水域8.52万亩,占3.69%;裸露石山7.46万亩,占3.23%;住宅、公路及其它用地13.26万亩,占5.44%。以农业人口计算,人均占有总土地20亩,其中耕地1.46亩,林地17亩,水域0.74亩。泰宁地表地质结构由岩浆岩、变质岩和陆相沉积岩三大岩类组成。岩浆岩多分布于县的西北与西南部,变质岩遍布东北、东南部、沉积岩多形成带状分布,后者成土母质有残积物、坡积物和冲积物三种,所形成的各类土壤计有红壤、红黄壤、黄棕壤、紫色土、草甸土、水稻土等6个土类、14个亚类、54个土属。植被
泰宁县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据调查,已命名的种子植红军街物有154科、537属,1044种。种子植物的科、属、种中,被子植物有146科、554属、1022种,为全国被子植物科数的50.17%,属数的20.06%,种数的4.21%;裸子植物有8科、19属、22种,为全国裸子植物科数的72.73%,属数的55.88%,种数的11.58%。泰宁苔鲜植物也很丰富,蕨类植物有33科、56属、113种、占全国科数的63.46%,属数的27.45%,种数的4.35%。泰宁县植被类型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亚热带的浙南、闽中山丘栲类细柄蕈树林区。根据福建省植被区划,以建宁县的县林场经泰宁县大田至顺昌县的宝山为界,把泰宁境内植被划分为南北两区,在界南的梅口、下渠、大布、龙安及杉城和大田的大部分,属南岭东部山地常绿槠类阔叶林区,典型的植被类型的建群种以甜槠、闽粤栲等占优势,有成片马尾松,但杉木林少;在界线以北的朱口、龙湖、上青、新桥及杉城和大田的一部分,属闽赣山地丘陵常绿槠类,半常绿栋类阔叶林区,典型植被的建群种以苦槠,青冈栎等占优势,针叶林以马尾松、杉木林为主。二、自然资源:
泰宁有多种矿产资源,该县地质富畲伟晶岩矿。有白云母、钾长石、石英、高岭土、玛瑙、沸石、铌、钽等20多种矿物。煤、黄铁、硫铁等矿可供小型开采。金溪两岸砂金分布较为广泛,早在唐宋时期,该县垒际已设金场开采砂金。民国以来,不少江西人在金溪支流的城关北溪一带淘金。上世纪九十年代。何宝山金矿点已正式开采。该县高蛉土远销东南亚、日本等国。
泰宁县境大山环绕,山峦起伏,雨量充沛,溪流纵横,落差较大,溪谷盆地成串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是国家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全县有大河流73条,水利资源蕴藏量17.5万千瓦。除了国家已建成的装机容量10万千瓦的池塘水电站磊墓机容量3万千瓦的良浅水电厂外。还有县、乡、村集资建成的68座小水电站。装机容量达1.5万千瓦,年发电量8.5亿千瓦时。至上世纪末。全县还有16条小支流,装机容量达5万千瓦时的水力资源有待开发。2000年开始出现了个人集资建小水电站的热潮。小水电站象雨后春笋出现在各小支流上。2004年初。全县小水电站已达100余座。农业资源
泰宁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和福建省重点林区。有耕地16.8万亩,人均1.36亩;林地185.78万亩,人均15.1亩;水域8.52万亩。是一个“八山一分半田半分水”的自然经济结构县。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烟草生产为辅,多种经济作物全面发展。全县森林蓄积量638.2万立方米,年总生产量40万立方米;毛竹产竹量为1816万根,森林覆盖率为75.9%。全县年产木材12.5万立方米,毛竹50 万根。各类水果12万吨。渔业资源
泰宁是全省重点淡水渔业生产基地县。水域面积85200亩,其中可用于养鱼面积42617.26亩,人均0.41亩。全县鱼塘1491口。池塘面积1842·9亩。其中可养鱼面积1806亩;有大中小水库32座,总库容量57028亩,可养鱼40859亩; 特别是金湖水面宽阔,阳光充足,水库四月植被良好,上游有泰宁、建宁二县居民生活用水注入,土质较肥沃,为养鱼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此外,全县稻田可供养鱼面积达102117亩,是发展淡水养鱼的又一支生力军,形成了水库、池塘、稻田三个淡水养鱼的层面,全县人均淡水养殖面积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7倍。年产水产品1995年为5038吨,草鱼、鲢鱼、鲤鱼是当地传统养殖的鱼种。解放后,水产部门曾先后引进了不少优良鱼种。其中:广东鱼、荷包鲤、丰鲤、夏花鱼等邑_在泰宁定居繁衍后代,特别值得提到的是在金湖移殖的太湖银鱼获得成功,成为中国山谷型水库首创,填补了福建空白,也结束了福建淡水水域无银鱼的历史。动物资源
泰宁山多林密,适宜各种野兽栖息和繁衍。常见的兽类有刺猬、麝、梅花鹿、黑麂、山羊、短尾猴等37种,因森林砍伐过量和乱猎乱捕,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有的珍贵动物越来越少,如:虎、豹、鹿等。泰宁常见的鸟类有4科36种,主要有野鸭、雁、鹅、鹰、斑鸠、麻雀、燕雀等; 爬行类动物有龟、鳖、鼋、壁虎、水蛇、眼镜蛇、五步蛇等17种;鱼类常见的有15 科51种,主要有青鱼、草鱼、金鱼、胡子鲶、黄鳝、泥鳅等。泰宁生态条件复杂,各种益虫、害虫众多。主要的害虫天敌有姬蜂、茧蜂、盲蜻、狼蛛、单蛛等十二科七十多种,害虫主要有跳蚤\松毛虫、苍蝇、蚊子、飞虱、茶毛虫等二十科一百余种。植物资源
泰宁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植被类型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植被可以划分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叶阔叶混交林、竹林、经济林、荒山草坡、人口培育植被等类型。大体可以划分为两区:梅口、下渠、大布、龙安、杉城和大田的大部分属于南岭东部山地常绿槠类阔叶林区,有成片马尾松,以甜槠、闽粤栲为主,其余乡镇属闽赣山地丘陵常绿槠类、半常绿娄阔叶林区,以苦槠、青冈栎为主,针叶林以马尾松、杉木林为主。主要植物为天然林木,有杉木、柳杉、水杉、马尾松、黄山松等75种;人工栽培林木有马尾松、杉木、黄杉松、雪松等29种;竹类有毛竹、黄竹、苦竹、淡竹斑竹等13种;花卉有牡丹、月季、山茶花、大丽花、荣莉等81种。野生牧草有小康草、五节芒、白茅等22属50余种;食用菌有野生红菇、梨菇、茶心菇等15种以及人工培育白木耳、黑木耳、平菇、凤尾菇等十种。泰宁也是中草药的重要生产基地。全县有野生药用植物167科,700余种。主要是黄连,吴茱萸、雷公藤、枸杞、茯苓、长叶榧、园叶泽泻、南沙参、半边莲、七叶一枝花、鱼腥草、威灵仙、夜交藤、夏枯草、益母草、金樱子、山药、山木香等。人工栽培中草药的基地基本形成,西洋参、黄连、生地、雷公藤、枸杞、茯苓等17种药材已成片种植,面积达数百亩,梅口的雷公藤生产基地闻名福建省。人口
泰宁于战国末出现闽越族人口,五代十国时,五代时闽王派尚书左仆射邹勇夫镇守归化镇时,人口仅百余户。邹勇夫率部广纳流众,开荒垦织,保境息民,人口随经济发展迅速增长。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泰宁始建归化县。到北宋元祐元年改归化为“泰宁”县名。从东汉末开始,北方战乱频繁,中原地区几次大量移民福建,所以泰宁各姓的祖先多数来自中原。宋代,泰宁社会安定,经济、文化发达,人丁兴旺。元祐元年(1086),有3万户149700人,为泰宁人口最多的时期。元代全县人口锐减为40329人。明永乐十年(1412)人口仅27149人。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诏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之后,随着社会稳定,至道光九年(1829)全县人口回升达88041人。民国12年(1923)又降至67408人,至民国38年泰宁人口仅为47260人。1953年全县人口总计50261人,至1958年达56471人,自然增长率年均13.6‰。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实行计划生育。1987年人口达114315人。2003年达12.68万人。其中城区人口3.8万。福建省泰宁县小结:
地理位置:
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中段东南侧。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为世界地质公园。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独特的自然景观:丹霞地貌三大自然奇观:水上丹霞洞穴博物馆峡谷大观园泰宁县在福建的位置:
“泰宁”名称的来历:泰宁在周代为七闽地,战国属越,汉初属闽越国,唐朝以前,泰宁地区的属地多有变化。唐乾元二年(759年)在今泰宁置归化镇,南唐中兴元年(958年)设归化县,为泰宁首次置县。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宋哲宗赐“国泰民安”中“泰民”谐音“泰宁”为县名,始称泰宁县。此后,属地无大的变化。东北地区行政区划:
中国东北地区,简称中国东北、东北、东北地区或东北三省,是中国的一个地理大区,也属于第二阶梯的经济大区。其与营州、辽东、关东、关外、满洲等地名具有前后相继的承接关系,只不过具体所指的地域范围有一定差别。
现在的中国东北地区,狭义上指由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三省构成的区域,广义上则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旧为东三省管辖之内蒙古东四盟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在内。土地面积为1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2010年GDP总量33367亿元,占中国全国的8.38%,人口1.2亿,占中国全国总人口的9.18%。中国东北地区区位特征:
1、地理条件:
东北地区的范围相当于中国的寒温带和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以冷湿的森林和草甸草原景观为主。东北地理中心在长春,长春也是东北(满洲)地理划分的中心原点。东北地区的界线,北面与东面以国界为界;西界大致从大兴安岭西侧的根河口开始,沿大兴安岭西麓的丘陵台地边缘,向南延伸至阿尔山附近,然后向东沿洮儿河谷地跨越大兴安岭至乌兰浩特以东,再沿大兴安岭东麓南下,经突泉、至白音胡硕,然后沿松辽分水岭南缘,经瞻榆、保康,以下沿新开河、西辽河至东西辽河汇口处。这条界线相当于干燥度1.25的等值线和黑钙土在平地上分布的西界。界线以西的呼伦贝尔高原、大兴安岭南段与西辽河平原属温带半干旱草原景观,划归内蒙古地区。东北地区的南界,即与华北地区的分界,大致从彰武经康平、昌图折向南,再经铁岭、抚顺、宽甸抵鸭绿江畔。它相当于≥10℃活动积温3200℃等值线。界线以南的辽河下游平原和辽东半岛属暖温带夏绿林景观,划入华北地区。2、气候:东北地区东北地域广阔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气候类型多样,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自东而西,降水量自1000毫米降至300毫米以下,从湿润区、半湿润区过渡到半干旱区。东北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可拉长冰雪消融时间,且森林贮雪有助于发展农业及林业。
东北全境土地面积:147.3935万平方公里(东三省+内蒙古东部)
东北全境耕地面积:3.9176亿亩(东三省+内蒙古东部)
东北全境草原面积:6.875585亿亩(东三省+内蒙古东部)4、资源:&
东北盛产煤,有多个煤矿。著名的有辽宁抚顺煤矿.
铁:著名的有辽宁鞍山钢铁厂。
石油:有著名的大庆油田和盘锦辽河油田。
金矿:以黑龙江漠河一带的沙金最为出名。
森林资源: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地产质均优。森林的覆盖率大,可拉长冰雪消融时间,且森林贮雪有助于发展农业及林业。
淡水及海水鱼类。东三省:
“东三省”狭义概念通常指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三省区域,就是通称所说的“东三省”或者“东北三省”。
“东三省”广义上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即“东四盟”,又称“三市一盟”。包括现在的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和兴安盟)。
就原来行政区划划分之东北地区,为继承清朝之“东三省”(即奉天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或国民政府之东北九省之划分。
“东四省”,指1930年代,被并入满洲国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旧热河省。
东北九省:
主条目:东北新省区方案
东北四省区:
“东北四省区”,指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现已建立东北四省区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机制,由黑吉辽蒙四省区行政首长及各主要城市的负责人共同参加。东北地区的产业发展:
1、中国四大经济地理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目前设有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国宝兼任办公室主任,对东北地区进行协调。2006年,中共中央政府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拟订为国策,东北三省地区成为中国第四个大型的经济纽带,另外三个分别是长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经济圈以及珠江三角洲。 2、振兴的主要工业:被中央提及的主要被振兴的工业有石油、化工、汽车、旅游进出口贸易,以及轻工业制造等。其中在2007年中共中央政府以及俄罗斯政府亦提出利用中国政府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俄罗斯政府的远东大开发的双重机遇发展中国和俄罗斯的贸易(中俄贸易),这些贸易包括两个主要的石油输送管道:自俄罗斯进入中国后自大庆至哈尔滨至长春至沈阳至大连,另外一个线路是自俄罗斯进入中国后自大庆至哈尔滨至长春至吉林市。
3、振兴中的主要城市: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主要以两个经济带为主进行深入发展,分别是北起哈尔滨,中至长春、南沈阳、大连;另外一条则是辅助经济带,位于东北东部靠近俄罗斯,朝鲜以及日本海的一些城市:北起牡丹江向南延伸,途径延吉、丹东、锦州、葫芦岛南至大连。其中第一个经济带城市主要以重型工业为基础发展经济,第二个辅助经济带主要以边贸以及旅游业发展为主,以牡丹江做为中心城市发展对俄贸易,以丹东和延吉做为中心城市发展对朝鲜半岛的贸易,另外大连亦可作为一个工业城市亦可作为一个重型的港口边贸城市发展双边贸易。其中牡丹江以及吉林省东部地区亦可发展旅游行业,例如:镜泊湖以及长白山等自然资源。
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在三十年代开始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东北亚最先进的工业基地之一,著名的沈阳铁西区就在东北区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原有的工业基础和紧邻苏联的关系,许多重工业建设项目也都被安排在东北。
东北的经济作物为春麦、大豆、马铃薯、玉米、甜菜、高梁,其农作物分布有些微的区域差异,北部盛产大豆、甜菜、大米等;中部则盛产高梁、小米、棉、花生等,南部则盛产温带水果、玉米、棉花等,有云“寒暖农分异,干湿林牧全,麦菽遍北地,花果布南山”,即说明了当地的农作物分布现象。
大连地区盛产苹果、梨、桃等水果,沿海地区盛产海参、鲍鱼、牡蛎、对虾及各种鱼类。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是中国最大的稻米生产基地。
东北也拥有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吉林黄金玉米带,其中长春平原(东北中部平原)被誉为“黑土地之乡”,东北农业占据中国半壁江山,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与中国其它地理大区的情况不同,东北地区的居民对“东北”这一概念的认同感大于对辽宁、吉林、黑龙江、东四盟的认同感,即首先认同“东北人”的身份,其次才是对省籍的认同。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与该地区的独特历史、风俗习惯及语言的统一,以及居民以来自河北、山东两地的移民为主体有关(闯关东)。
东北地区属于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圈,还融合了满洲、蒙古、朝鲜、鄂伦春、鄂温克、锡伯及俄罗斯等民族的文化习俗以及日本、俄国和朝鲜的国家的风俗文化和语言。东北方言在一些词汇上受满洲、日本、朝鲜及俄罗斯文化的影响。词汇方面,如“噶斯”(日语ガス音译,即煤气)、咧巴(俄语Хлеб音译,即面包)、笆篱子(俄语Пале的音译,原为栅栏,转意为监狱)等。饮食方面如对俄式食物和朝鲜食物的喜好,均可反映出外来文化的影响。
发源于东北农村的乡土娱乐有二人转、秧歌、吉剧、踩高跷。其中踩高跷在古代文献有关渤海国的记述中就有描绘。东北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是代表东北地区的一首民歌。
&东北地区的文化教育设施、教育普及率和升学率在中国属于上等水平。其中辽宁省为在中国高等教育普及率最高的省份。主要科学研究机构分布于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其中以光学机械、冶金和军工产业的研究水平最为发达。其中亦有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的重点大学如名校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以及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发生在东北地区的历史事件表:
前4000年,肃慎族系新开流文化和茶阿冲文化。 两周时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东北和中原开始交流
前300年,燕将秦开破东胡,开辟辽东。
前226年,秦将王翦攻克燕都蓟(今北京),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秦将李信追太子丹至衍水。
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遂亡。秦在东北地区设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前2世纪,扶余国建立。
前37年,高句丽国建立。
698年,渤海国建立。
907年,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
926年,渤海国亡于契丹。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
1269年,至元六年,元朝政府设置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于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市)。
1409年,永乐七年,明朝政府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奴儿干地区的所有军事建制机构。都司的主要官员初为派驻数年而轮调的流官,后为当地部落领袖所世袭。
1616年,后金(后改为清)在现在的辽宁省中部建立。
1644年,清军入北京。明朝灭亡。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定,规定外兴安岭以南包括整个黑龙江流域皆为中国领土。
1858年,《瑷珲条约》。黑龙江成为界河。
1860年,黑龙江将军特普钦上疏朝廷,呼吁开禁放垦,鼓励移民,获得采纳。闯关东移民潮开始。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开始。
1898年,日本租借关东。
1904年,日俄战争开始。
1905年,日俄签订停战条约。
1906年,成立“满铁”。
1911年,辛亥革命。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朝灭亡。
1928年,发生皇姑屯事件。
1931年,柳条湖事件。发生九一八事变。
1932年,满洲国建国。
1934年,溥仪即位满洲国皇帝。
1945年,苏军入侵,日本战败。满州国崩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接收东北,并与早一步接收的中共发生冲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发现相似题
与“影响北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主要有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漫..”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564081749651247131923711901134733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南沿海海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