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拍如何拼接视频拼接软件

视频处理 - 久友下载站
值得信赖的软件下载站!
您的位置: →
→ 资源列表
视频处理推荐
软件大小:2.40 MB
用户评论:0条
kk录像机是一个集游戏录像、视频录制、编辑于一体的高清视频录制软件,支持窗口模式和全屏模式以及自由选择录制区域。
KK录像机是由杭州凯凯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免费的集游戏录像、视频录制、视频剪辑、添加字幕、添...
软件大小:240 MB
用户评论:0条
爱剪辑是一款视频剪辑软件,由爱剪辑多媒体团队开发的,爱剪辑是一款炫酷的颠覆性剪辑产品,完全根据你的使用习惯、功能需求与审美特点进行全新设计,许多创新功能都颇具首创性。
特色:
1.人人都能轻松成为出色剪辑...
软件大小:6.64 MB
用户评论:0条
AE视频照片墙制作插件可以制作出非常炫酷的图片与视频电视墙效果。该插件具有高效而直观的操控,方便快捷,只需要短短几秒钟,就可以完成电视墙的设置。
插件特点:
可自定义视频照片墙的行数,列数,间距,旋转等参...
软件大小:12.2 MB
用户评论:0条
avidemux是一个免费的视频编辑软件,可以对视频进行剪切、过滤和编码等处理,支持的视频文件格式众多 ,包括avi视频文件,dvd的mpeg文件、mp4和asf格式,并能从视频提取声音
软件大小:7.94 MB
用户评论:0条
mkvtoolnix (又叫Matroska toolkit),是一套功能强大的mkv(Matroska)格式制作和处理的工具,支持将多种视频、音频、字幕等格式封装成mkv格式。mkvtoolnix新版本提供了安装程序。
软件大小:16.9 MB
用户评论:0条
视频编辑专家是一款专业的视频编辑软件,包含视频合并专家、AVI MPEG视频合并专家 、视频分割专家、 视频截取专家 、RMVB视频合并专家的所有功能,是视频爱好者必备的工具
主要功能:
1、视频合并:把多个不同或相...
软件大小:29.5 MB
用户评论:0条
iDo由优酷土豆最新推出,是一款很好用的免费制作视频软件,三步、一分钟制作相册MV,内置边框、主题等素材,让图片、视频生动起来;支持视频剪切、拼接、配乐等,功能强大易操作;更支持一键上传到土豆网,分享到微博...
软件大小:7.50 MB
用户评论:0条
视频剪切合并器中文版[视频剪辑工具]
视频剪切合并器是一款目前剪切视频速度最快,最好用的免费视频剪切合并工具。剪切一个100MB大小的视频文件只需要10秒左右时间,是目前最快的视频剪切工具。它可以对AVI, MP4, F...
软件大小:3.30 MB
用户评论:0条
视音频快速处理转换器_VideoMach 5.13.0英文版
VideoMach是一个强大的 音频/视频 构建和转换快速处理工具。使用它可以使用静态图片构建视频剪辑、添加音乐到视频、从影片提取音轨和图象或从一个媒体格式转换成另一个...
软件大小:14.7 MB
用户评论:0条
K-Lite的视频解码包,可谓是大名顶顶,它能让你用WIN自带的播放器,或者其他播放器,来播放任何格式的音视频文件
这个是完整版,除了标准版所包含的组件和工具以外,还包括31个额外的组件和另外4个工具,并增加了...
软件大小:7.00 MB
用户评论:0条
【视频渲染工具】madvr视频渲染器0.87.21正式版是一种高品质的视频渲染工具,可以与各类媒体播放工具配套使用
能够大幅度的提高视频播放的品质!!!
madvr对画质的改善用TN屏看和用IPS看完全是2个效果
用TN的改善...
软件大小:740 KB
用户评论:0条
抠抠视频秀是视频网站上琳琅满目的节目很多(例如优酷,酷6,土豆等等网站)您有想过把这些视频截取一个片段,把它转换为更容易发布的格式吗?这个格式的答案就是&&GIF。那么如何把这些视频片段变成 gif 呢...
软件大小:440 KB
用户评论:0条
小麻雀时间轴软件用来制作、调校电影的外挂字幕、定位的免费软件,是轻量级的时间轴调校利器
有两大特点:凭鼠标位置感应的无按键播放控制和商业软件才有的音波对照
软件大小:13.0 MB
用户评论:0条
【FLV网络视频下载转换工具】GetFLV Pro下载9.7.9.5中文版
网络视频下载转换工具。单文件绿色破解专业版。无需注册!
GetFLV 是一款集FLV视频下载、管理、转换并播放的实用工具集!GetFLV内置一个网页浏览器,专门...
软件大小:661 KB
用户评论:0条
Freemake Video Downloader下载3.7.4.1英文版_视频下载器
freemake video downloader是一款方便易用的视频下载软件!您可以用它来下载像youtube, veoh, dailymotion等视频分享网站的视频节目,支持包括facebook, go...
软件大小:893 KB
用户评论:0条
零视界app视频助手是一款专门用来获取各大手机视频app源视频的辅助工具,可帮助您提取腾讯微视、微拍、美拍、秒拍、gif快手等app中的视频
支持微视、秒拍中的认证用户图标显示。仅需找到网页版地址,粘贴至软件中,...
软件大小:10.0 MB
用户评论:0条
SolveigMM Video Splitter是一款出色的视频分割剪切、视频合并软件,可以作为MPEG-2、AVI、WMV、ASF、MP3、WMA编辑器使用,是SolveigMM AVI Trimmer的功能加强版、分割合并快速无损、且界面友好。
SolveigMM Video ...
软件大小:18.3 MB
用户评论:0条
56iCan3是一款简单易用的视频编辑工具,支持视频美化、剪切、合并,同时iCan3还带有视频上传、视频下载、视频转换功能,让你做出个性十足的视频并一键上传到56网。
iCan3具备视频编辑、视频上传、格式转换、视频管理...
软件大小:2.30 MB
用户评论:0条
MKVCleaver下载0.6.0.7免安装版[视频批量处理工具]
MKVCleaverver是一款其它视频处理工具。允许提取轨道,附件,时间码,cuesheets,标签,可以批处理。
软件大小:19.8 MB
用户评论:0条
力豆拍拍是一款游戏视频录像软件,可以用于LOL游戏视频录像等,而且免费使用,操作方便,欢迎各位玩家下载使用!
使用方法:
下载安装PC录制软件
电脑上登录并运行力豆拍拍,设置你的录制快捷键
当你点击,即可生...
页次:1/216 每页:20
本类软件分类
438 KB / 信息管理
5.40 MB / 其它行业
60.0 KB / 密码管理
23.6 MB / 数据恢复
30.0 KB / 浏览辅助
4.55 MB / 磁盘工具
141 KB / 文件更名
3.00 KB / 视频转换
412 KB / 音频处理
本类精品软件
本类下载排行
按字母检索
本站提供的所有软件均来自互联网下载纯属学习交流之用,如侵犯您版权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改正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
| 收藏本站如何剪辑出有趣视频?曹格黄子韬教你这样玩美拍
来源: 新华娱乐
目前,国内的当红明星基本都已入驻美拍,而相对于普通用户,虽然他们没有特别多的时间制造新的段子,但却也常常能拍出惊喜视频带给粉丝们,尤其是明星们的剪辑功力往往不输给普通美拍达人,再平常的视频经过剪辑节奏都会变得十分有趣哦,下面就跟剪辑高手们一起来学习下吧!
孙莉:抓住重点画面
辣妈孙莉绝对是个剪辑高手,她拍摄的美拍视频大多内容饱满,让人百看不厌,就好比如最新的视频中,孙莉分享了女儿多多下厨尝试做胡萝卜蛋糕的视频,从多多洗胡萝卜到蛋糕出炉,每个步骤都详细呈现,而且又不啰嗦重复,简单明了,抓住重点画面。
曹格:掌握画面快慢速度
对于曹格来说,拍出有趣好玩的美拍视频只有小事一桩,且不说一双儿女Grace及Joe的人气高涨,随便的视频都能让粉丝满足,就单单是“薯条爸爸”对画面快或者慢的掌握就常常能带给大家惊喜,好比Grace跟Joe骑马儿的视频,超快速画面剪辑增加了不少笑点。
黄子韬:镜头叠加
对于EXO人气成员黄子韬来说,美拍就是要耍帅,颜值高的他每条美拍视频都会被粉丝们围观点赞到爆表,而黄子韬的剪辑技巧就是镜头不断叠加,同一个帅气动作不断叠加出的效果也会让粉丝更加深刻。
张馨予:场景巧妙衔接
认真看张馨予的美拍视频就会发现,她从一开始的对着镜头自拍视频,到如今已经会剪辑出不同的场景,并巧妙衔接变成搞笑视频了,就好比最近的视频,张馨予就剪辑出不同的场景,并拼接在一起,俨然成了有趣的段子,女神也有逗比的一面。
看完明星们的剪辑分享,你是否对于如何剪辑出好玩的美拍视频更有把握?那就快动手吧,有趣的内容不仅会让点赞数增多,也会吸引更多粉丝呢。
】【】【】短视频社交媒体性别表达差异
――以美拍为例
刁泓琳、景嘉伊、孙梦[、李琼、中平惠、曾繁尘
&&&&来源:&&&&
摘要: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及人群社交平台的发展,引发了新一轮有别于大众传播时代性别表达差异的讨论。有的研究者认为新媒体的出现,并未能结束大众传播时期对性别的刻板影响,反而使得原有的性别表达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加强;而有研究则表示社交媒体的匿名性能够让人们进行身份扮演,形成不同于以前、性别特征更加模糊的表达方式,使得社交媒体中双重性别的表达方式同时存在,性别表达的差异不再明显。本研究对61名美拍使用者的共计606条短视频进行内容分析,并对20名使用者进行一对一访谈,发现极化性别表达与模糊性别表达在此共存,在社交媒体的新拟态环境中呈现复杂的碰撞变化。
关键词:短视频 性别表达 社交媒体
一、研究背景
&&& 自5月8日在App store上线,短视频拍摄软件“美拍”即连续荣登内地、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及马来西亚等地App Store免费榜第一。美拍打出“10秒也能拍大片”的口号,将剪辑、滤镜、水印、音乐、高清画质五大要素融合成MV特效,把以往复杂的视频后期工作,变成一键式的简单操作。用户还可以把视频分享到美拍,同时还能一键同步到朋友圈、微博、Facebook等日常社交网站。
&&& 美拍并非第一个“短视频”应用。此前,以腾讯微视,新浪秒拍为代表的短视频应用已出现将近一年时间。腾讯“微视”主推“在微视你可以是观众,在微视你可以是导演”的概念,将观看有趣的视频提到了第一位置;新浪秒拍也强调秒拍对媒体属性的渴求,希望凸显其在社会层面的媒体价值。在用户思维上,两者都没有赋予用户“主动拍摄者”的身份和一个“你必须要用短视频”的理由。
&&& 与之不同,基于美图秀秀的美拍意女性为主攻对象,强化了“拍”的概念,回到短视频的本质,调动了用户的主动性,超越了腾讯、新浪对短视频的理解。而基于美图秀秀开发的“美拍”上线,短短几天就稳坐app store免费榜榜首之席。
二、研究意义
&&& 短视频分享应用Vine于2013年初推出,允许用户上传6秒的短视频,用户可以将很多的片段拼接在一起发布,6秒的视频也会不断循环播放。2013年10月,一段中央公园的视频登陆Twitter旗下的短视频分享应用Vine,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这个视频就获得了超过2000个评论和十万多次观看。
&&& Vine取得的成功使得国内外厂商艳羡不已。2013年6月,Instagram就迅速跟进了短视频分享功能。10月,新浪和腾讯分别推出了《秒拍》和《微视》,宣布进入短视频分享 领域,eico design的《微可拍》也添加了短视频分享功能。一时间短视频应用犹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 根据CNNIC第32次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在手机上在线收看或下载视频的网民数为1.60亿,手机视频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为34.4%,仅次于手机游戏0.4个百分点。4G时代的发展,为短视频应用时代引路驾航。
&&& 选择以“美拍”为例,分析短视频社交媒体的性别表达,是因为在西方学术界中,“社会性别”与“阶级”、“种族”等词语并列,成为是研究人类社会与历史的基本分析范畴。在大众传播领域,“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Media and Gender Studies)成为传播研究批判学派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女性主义者积极参与行动和学历研究的核心理念。
&&& 该类研究以新的视角和批判的力量重新审视西方传统文化实践,检讨人类一切知识和观念,不但使这一领域逐渐成为西方文化重构的一支生力军,而且使人们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和各类媒介文本中的社会性别角色定型的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凭借它自身的挑战精神和批判魅力逐步进入西方学术主流,体现出跨学科的理论框架和丰富的实证积累。但在我国学术界,该领域研究实为有限。
&&& 结合“美拍”等新型社交平台研究,有利于扩展中国传播研究的理论视野,寻找社会变迁的力量,以此提升社会性别的敏感度。
三、研究方法
&&&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和访谈法。
&&& 3.1访谈法
&&& 小组以“段视频社交媒体性别表达差异(以美拍为例)”为访谈主题,选取便利样本清华学生“美拍”手机APP使用者作为访谈对象共20人,进行一对一面采。访谈以半结构式为主,内容包括使用者基本信息、对“美拍”APP的基本认识、日常使用情况、使用心理和使用结果等。通过访谈,小组成员不仅获得了“美拍”使用者的基本信息,更对调研内容进行了扩展和深入,对搜集资料的过程进行了有效控制。
&&& 3.2内容分析法
&&& 小组成员在微博上搜索#美拍#话题,对相关用户发布的所有视频内容进行单视频分析,涵盖61名美拍使用者,共计606条短视频。内容分析选取的视频为美拍使用者截止至8月10日前的所有视频。小组成员对视频内容、是否自拍、拍摄构图、立场、形式、互动方式、音乐选取等进行编码,欲从中分析出性别与视频内容、是否自拍、特效使用等是否相关。
四、文献综述
&&& 媒介与性别关系的研究起源于西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而逐渐深入。早期的媒介与性别关系领域的研究者将目光更多投向媒介再现的刻板印象理论,用量化的研究方式分析媒介如何加强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固有特征。
&&& 1963年,贝蒂?弗里丹在《女性的奥秘》中,将其研究数据部分建立在关于妇女杂志的内容分析基础上,控诉媒介对不愿充当“快乐家庭主妇”的妇女不断灌输不安全感、恐惧感和挫折感。
&&& 平格里和霍金斯 1973年将不同媒介中女性形象女性分为5个等级:
&&& 第一级女性被描绘成全然无知的陪衬品
&&& 第二级女性的角色与位置符合刻板印象{家庭、秘书、助理等}
&&& 第三极女性被描绘成专业的角色,但最后仍回归家庭
&&& 第四级致力于描绘两性平等蓝图,避免制造刻板印象
&&& 第五级超越两性二元对立观念,扬弃男女特质定型化的教条观念
&&& 1978年,盖伊?塔克曼在其整理的《壁炉与家庭:媒介中的妇女形象》一书的中就收录了多篇用量化方法研究电视、杂志、报纸等大众媒介中固化女性特征的文章。其中,他在《前言:大众媒介对妇女的象征性歼灭》中提出了两个基本假设:其一是大众媒介以象征方式反映主流社会价值,为了商业利益,追求最大数量的受众;其二在大众传播媒介中,妇女注定要遭受象征性歼灭,也就是被责难、被琐碎化,甚至不被媒介呈现。传播学者此时倾向把媒介再现的妇女分为三类:1.妻子、母亲和家庭主妇;2.作为贩卖男性商品的性玩物;3.追求美丽取悦男性的人(Hole&Levine,)。1977年学者发表的统计媒介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综合研究数目已超过千种(Coumtney& Whipple,1983).
&&& 大众媒介阶段,荷兰的凡?祖伦将性别与媒介研究推到高峰。在其《女性主义媒介研究》一书中,她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女性主义媒介理论,认为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男性控制了社会媒介的话语权,并且构建了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
&&& 卡洛琳?凯奇在其著作《杂志风靡那女郎:美国大众媒介中视觉刻板印象的起源》一书中,把封面女郎形象作为解释学说的切入点,提出封面就是一种促销工具。1980年海伦?贝尔指出卡兹和拉扎斯菲尔德的二级传播研究的妇女样本探讨媒介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反映出美国妇女是一群极具商业利益的消费者,也是广告‘说服’的头号目标”这样的研究仅把妇女当成家庭主妇和消费者(Helen Baehr,)。
&&& 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是社会舆论不可或缺的载体,对社会性别观念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大众传媒也改变了女性的原有生存状态和思维方式,为女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但大众传媒发展过程中自身的不完善和受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其传播过程中也导致了女性的形象被歪曲。媒体性别角色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性别偏差现象。
&&& 报纸通过文字和象征符号的使用,强化并巩固既有的性别印象,经常使用轻松、玩笑、亲昵和轻浮的话语。杂志方面,女性“女性非传统意义上的”成功被忽视,而社会文化所赋予的“传统女性特征”则被反复强调;女性独立自主的人格被忽视,作为男性的关上对象被反复强调。电影电视表现在女性容貌的兴替带来的观赏价值和装饰性意义的变化。
&&& 大众传媒以各种生动的形式展示社会对理想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期望,建构当今男女的生活。具体表现在:
&&& 1.&传递生活资讯,扩展女性生活视野
&&& 2.&冲击传统女性生活模式
&&& 3.&对女性自身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 由于早期研究的出发点是女性主义批判思想,多数研究忽视了男性这一性别与媒介之间的关系,也较少涉及对比性别差异与媒介的关系。另一方面,前期的研究所涉及的媒介均为大众媒介,已经无法解释20世纪90年以来新兴媒体(包括基于互联网、移动网络的各类社交媒体等)后,性别与媒介领域出现的某些新现象。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出现,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性让女性可摒弃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但男性话语权仍在虚拟社会中起主导作用。
&&& 目前关于社交媒体方面的性别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方面是社交媒体与性别话语权;一方面是有关社交媒体与性别界限的问题。在这两个研究方向都有明显的前提设定,即研究者依照大众媒介及以往的研究对性别表达设定了严格的区分界限:男性化的表达方式是肯定式的,正式的,虽然会表现为强势而具有攻击性;女性化的表达方式更加委婉礼貌,是支持式的,但理解起来也会更加间接(Herring,,1994)。
&&& 在社交媒体与话语权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普遍结论是尽管在新媒体条件下,女性看似拥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我表达,但实际上她们仍然处于男性话语权的体系之中。女性无论在议程设置(Coleman, McCombs,Shaw&Weaver,2008)还是框架构建(Entman,2007)方面都被排除社交媒体的公共讨论之中。
&&& 梅吉和凯特(2010)通过全球媒介监测项目(GMMP)对于新西兰15年女性媒介接触者的研究也认为新媒介在打破传统媒介对于女性刻板印象的同时,也逐渐把女性从公共社交中边缘化。由于女性主义运动的衰减,关于性别话语权的研究文章数量要远少于社交媒体与性别界限方面的文章数量。
&&& 性别界限领域的研究核心是社交媒体上的性别表达方式与线下的性别是否一致。一方面,通过对互联网聊天(Rodino,1997)以及MUD(Danet,1998)的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中性别表达的差异不再明显,社交媒体的匿名性能够让人们进行身份扮演,形成与线下完全不同的性别表达方式。霍夫勒和凯文特(2005)针对成人博客词频内容分析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同先前定义的男性化和女性化表达,出现了性别特征更加模糊的表达方式。尤其在年轻人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Twenge, 1997),双重性别的表达方式会同时存在。
&&& 然而另一方面,其他同样基于观察和内容分析的研究则表明这种性别表达方式上的模糊并不存在,甚至原有的性别表达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加强。基于Facebook上传自我图片的研究(Rose,Mackey-Kallis, Shyles, Barry& Jack, 2012)认为上传的图片有明显的性别划分,男性的图片更加独立,积极并且有主动性,而女性则会更加感性化。另一个对青少年女性图片分享网站Fotolog(Crescenzi&Tortajada, 2010;Tortajada,Araüna&Martínez,2013)研究也印证尽管少女们的图片表达更加的性感、直接,但并没有打破性别的边界,展示的仍然是女性独有的特质。
&&& 其中格外强调,这种表达实际上是用新的科技手段重构传统性别表达方式。对青少年聊天室的语言、图片量化分析(Kapidzic&Herring, 2011)则进一步印证原有的性别观念对青少年的影响根深蒂固,通过新媒体的使用这种性别差异化的表达方式也得到加强。
&&& 前人对于媒介与性别界限方面的研究并无定论,但是内容分析的一些工具维度却可以成为我们接下来研究的重要工具。此外,前人所研究的社交媒体都停留在语言符号表达或者图片表达两个方面,视频社交方面仍然是未开垦之地。
五、数据分析
5.1使用者与分析对象
&&&&&&&&&&&&&&&&&&&&&&&&&&&&&&&&&&&&&&&&&&&&&&&&&&&&&&&&&&&&&&&&&&&&&&&&&&&&&&&&&&&&&&&&&&& &图一&使用者年龄分布
&&&&&&&&&&&&&&&&&&&&&&&&&&&&&&&&&&&&&&&&&&&&&&&&&&&&&&&&&&&&&&&&&&&&&&&&&&&&&&&&&&&&&&&&&&&&&&&&&&&&&图二 各地区男女比例差异
&&& 本次共分析了61个美拍使用者的上传的606条视频内容,其中男性17人,女性44人,分别占27.9%和72.1%,符合文献中男女使用者的男女比例。分析发现,使用者主要集中在20-30岁之间(如图一);地域分布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区域,中部使用者占27.9%,西部地区使用者最少,占4.9%。在西部地区男性使用者所占比例更大,但在中东部地区,女性仍然是使用群体的主体。
独立样本T检验
Sig.(双侧)
标准误差值
方差不相等
&&&&&&&&&&&&&&&&&&&&&&&&&&&&&&&表一 不同性别发布条数差异
&&& 606条视频中,男性使用者发布154条,占25.4%,人均发布9.06条;女性使用者发布452条,占74.6%,人均发布10.3条。男性和女性在发布条数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854,p&0.05)
5.2视频内容选择与自拍
&&& 家庭生活(18%)、自拍(17.3%)、旅游风景(15.7%)是使用者最常拍摄的三种视频内容。但由于女性拍摄条数选取数量多于男性,并不能体现男性的视频拍摄内容偏好(表二)。从中可以发现男性更喜欢拍摄搞笑恶俗(20%)、旅游风景(19.5%)、自拍(16.9%)方面的内容。
&&&&&&&&&&&&&&&&&&&&&&&&&&&&&&&&&&&&&&&&&&&&&&&&&&&&&&&&&&&&&&&&&&&&&&&&&&&&&&&&&&&&&&&&&&&&&&&&&&& 表二 不同性别的拍摄内容偏好
&&& 经过卡方检验,其显著性差异值p小于0.001,说明性别会影响视频内容的选择,二者存在关联。根据以往的研究,男性和女性在自拍方面的选择有所不同,男性倾向于更加公共(拍摄众多人)的表达方式,而女性倾向于亲密(只拍摄头部)的表达方式。本次分析时我们采用了相同的量表,区别于以往的研究,男性未显示出对明显的公共表达方式倾向,而女性并没有更加倾向于亲密的表达方式,两者都趋向一种更加中性的表达方式。此外,男性与女性在自拍角度的选择方面并未呈现明显差异,卡方检验p值为0.331,大于0.05,但两者的表达方式都在个人和社会表达方式之间存在明显界限(图三)。
&&&&&&&&&&&&&&&&&&&&&&&&&&&&图三 不同性别的自拍方式
5.3拍摄角度与构图
&&& 拍摄角度按照视频摄制一般的角度分为俯拍、平拍、仰拍和多角度拍摄。男性和女性都更倾向于选择平视角度,占总视频数的54.1%,这种倾向可以解释为两性之间都期待获得他人的平等对待。同时女性使用者拍摄的30.3%的视频中使用了俯拍角度,而在此方面男性使用者拍摄的视频中只有9.9%选用了俯拍(图四),这表明由于长期的媒介形象塑造,女性仍然会习惯性将自己处在一个弱势或者较低的位置。
&&& 卡方检验表明,男性和女性在拍摄角度存在明显差异(p&0.001),说明拍摄角度选择方面仍然沿袭以往的男性女性区别化的表达方式。
&&&&&&&&&&&&&&&&&&&&&&&&图四 不同性别拍摄角度的选择
& 画面构图是视频拍摄中另一个惯用的表达手段。在构图方面,男性和女性使用存在差异(p=0.035&0.05),但是两者都更加倾向使用近景,其中女性使用者在其42.7%的视频中选用了近景,男性使用者的比例则达到了48.7%。在特写的使用上,女性比男性更喜爱使用特写进行自我表达。
&&&&&&&&&&&&&&&&&&&&&&&&&&&&&&&&&&&&&&&&&&&&&&&&&&&&&&&&&&&&&&&&&&&&&&&&&&&&&&&&&&&&&&&&&&&&&&&&&&&&&&&& 图五 不同性别的构图使用
5.4视频立场
&&& 利用卡方检验,不同性别在视频立场上有明显差异(p&0.001)。男性在其拍摄83.8%的视频中选择使用中立的立场,3.9%使用消极立场,12.3%使用积极立场;而女性则有37.4%为积极立场,仅有0.9%的视频使用消极立场。这符合前人研究中发现的女性化表达会更加积极的结论。
&&&&&&&&&&&&&&&&&&&&&&&&&&&表三 性别与视频立场
5.5.特效的使用
&&&&&&&& 美拍APP中提供了一个区别于其他短视频软件的特殊功能――视频特效,这帮助了使用者进行自我表达。如下图,在所有视频中,共有69.5%使用了视频特效。
&&&&&&&&&&&&&&&&&&&&&&&&&&&&&&&&&&&&&&&&&&&&&&&&&&&&&&&&&&&&&&&&&&&&&&&&&&&&&&&&&&&&&&&&&&&&&&&&&&&&&&&& 图六 是否使用特效
&&&&&&&&&&&&&&&&&&&&&&& &&图七 性别与特效选择
&&& 经过卡方检验,Pearson 卡方为0.274,大于0.05,因此性别与特效选择之间无关。通过图七可以观察到,在特效的选择上,男性和女性都更喜欢使用休闲时尚的特效,其中男性拍摄的37.2%的视频选用了此特效,女性为35.5%;清新文艺特效的使用次之,男性使用者在29.5%的视频中使用了该特效,女性在33.1%的视频中使用了该特效。休闲时尚和清新文艺的特效都使用明亮的色彩,符合文献中女性化柔和的表达方式。而动感炫酷这类能够代表男性的表达方式使用比例却很低,男性视频中只用6.4%使用此特效。因此,可以特别发现,由于美拍的这项特殊功能一定程度上在是男性的表达向女性倾斜。
&&& 使用者与其他人的互动也能够反映其表达方式,在短视频中主要通过评论数和点赞数判断。使用者个别的几条视频可以通过推荐功能获得大量点赞和评论,因此在分析中,将每个使用者差异过大的数据排除,再进行检验。经过检验(表四),发现性别与评论数和点赞数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独立样本T检验
Sig.(双侧)
标准误差值
假设方差不相等
&&&&&&&&&&&&&&&&&&&&&&&&&&&&&&&&&&表四 性别与互动
&&& 视频音乐的选择也是拍摄者展示自己表达方式的重要方式。根据美拍软件提供的功能,将音乐分为欢快、舒缓、忧伤、复杂情绪和原声五类。经过卡方检验,男性和女性在音乐的选择上有明显差异(p&0.001)。
&&& 女性使用者中60.2%的视频都使用了欢快的音乐,而男性只有37%视频使用欢快的音乐;男性更倾向于使用视频原声,占其所有视频的37.7%,而女性拍摄的视频中这一比例只有12.6%。欢快乐观的音乐通常被认为属于女性化的表达方式,这表现出在音乐的选择上女性的女性化表达加强,而男性也保持了男性固有的表达方式。
&&&&&&&&&&&&&&&&&&&&&&&&&&&&&& 图八 性别与音乐选择
&&& 对61名使用者共计606条短视频的分析发现,使用者主要为现居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20-30岁之间的年轻女性,拍摄主要内容日常家庭生活及旅游风景。
&&& 多项研究表明,新媒体的出现以及相关科技的发展,在某些层面原有的性别表达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加强(Tortajada, Kapidzic&Herring等),所展现的内容依然为性别独有的特质。本研究中对拍摄角度、画面构图、视频配乐的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更倾向于展现柔美、委婉等特质,而男性则倾向于保持直接、积极等特质,印证了类似的观点。
&&& 就视频拍摄内容而言,男性与女性均表现出趋向相反性别表达的结果,即男性未显示出对明显的公共表达方式的倾向,而女性未显示出对亲密的表达方式的倾向。可见,社交媒体中性别表达的差异不再明显,社交媒体的匿名性能够让人们进行身份扮演,形成与线下差异的性别表达方式(Rodino, Danet);同先前定义的男性化和女性化表达,出现了性别特征更加模糊的表达方式,尤其在年轻人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Twenge),双重性别的表达方式会同时存在。此结果有别于以往的研究及刻板印象的设置――男性和女性在自拍方面的选择有所不同,男性倾向于更加公共(拍摄众多人)的表达方式,而女性倾向于亲密(只拍摄头部)的表达方式。尽管网络的发展及新媒体技术的普及被认为是弱化良性差异的时机,女性借此展现趋向于刻板印象对男性惯于表达内容的相关内容,弱化对女性惯用表达内容的部分,试图打破传统媒介对于女性刻板印象。
&&& 值得注意的是,男性不仅在自拍内容也表现出趋向于女性固有表达的倾向,在视频特效的选用上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趋向女性化表达的倾向。在美拍这类以女性用户占主导的短视频社交应用中,男性表现出“阴柔化”的现象,可能受到该平台营造的与刻板印象不同的女性主导的“拟态社会”,并受到其中主流倾向的影响。
&&& 研究可见,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两性表达呈现复杂的碰撞变化状态,与具体平台的拟态环境有关。随着当前日渐激烈的对女性主义的讨论和对女性权利的呼吁,网络等新媒体形式为实现良性平等创造了客观的平台与机会,两性表达的相反化显露端倪,未来可尝试继续对相关方面进行更深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Herring, S. C. (1992).Gender and participation in computer-mediated linguistic discourse. Washington,D.C.: ERIC Clearinghouse o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2】Herring, S. C. (1993).Gender and democracy in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Electronic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3(2).
【3】Herring, S. C. (1994). Politeness in computer culture: Why women thank and men ?ame. InM. Bucholtz, A. Liang, L. Sutton, & C. Hines (Eds.),Cultural performances: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4】Berkeley Women and Language Conference(pp. 278C294). Berkeley, CA: Berkeley Women andLanguage Group.
【5】Rodino, M. (1997). Breaking out of binaries: Reconceptualizing gender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languagein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3(3).
【6】Twenge, J. M. (1997). Changes in masculine and feminine traits over time: A meta-analysis. Sex Roles,36, 305C325.
【7】Danet, B. (1998). Text as mask: Gender and identity on the Internet. In S. G. Jones (Ed.),Cybersociety2.0 (pp. 129C158). Thousand Oaks, CA: Sage
【8】Huffaker, D. A., & Calvert, S. L. (2005). Gender, identity, and language use in teenage blogs.Journal of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10(2)
【9】曹晋,(2008)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的理论构建,南京大学学报,第四期,51-59页
【10】Coleman, R., McCombs, M., Shaw, D., & Weaver, D. (2008). Agenda setting. In K. Wahl-Jorgensen & T. Hanitzsch (Eds.), The handbook of journalism studies (pp. 147-160). London: Routledge.
【11】Entman, R.M. (2007).Framing bias: Media in the distribution of power.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57, 163-173.
【12】Willem, Cilia,Araüna, Núria,Crescenzi, Lucrezia,Tortajada, Iolanda(2011)Girls on Fotolog: Reproduction of gender stereotypes or identity play?Interactions: Studies in Communication & Culture. Vol. 2 Issue 3 Kapidzic, Sanja, Herring, Susan C.( Oct,2011)Gender, Communication, and Self-Presentation in Teen Chatrooms Revisited: Have Patterns Changed?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Vol. 17 Issue 1, p39-59. 21p.
【13】Rose, Jessica, Mackey-Kallis, Shyles, Len1,Barry, Kelly,Biagini, Danielle,Hart, Colleen, Jack, Lauren(Nov,2012). Face it: The Impact of Gender on Social Media Images.Communication Quarterly. Vol. 60 Issue 5, p588-607. 20p. 3 Charts.
&(2013) Advertising Stereotypes and Gender Representation i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Vol. 21 Issue 41, p177-186.
COMRIE, MARGIE1 M.A. MCMILLAN, KATE(Oct,2013)Running on the spot: NZ's record in news media gender equity.Pacific Journalism Review. Vol. 19 Issue 2, p196-214. 19p. 3 Charts.
p225-242. 18p.
【14】Allen. Donna. Rush. Ramona R. and Kaufman. Susan J. (1996). Women Transforming Communications: Global Intersections. Sage.
【15】曹晋,批判的视野: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Media and Gender Studies)评述,《新闻大学》,2005年
(责编:王培志、唐胜宏)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传媒推荐|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视频拼接软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