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制度的特点特点

您的位置: &
未来中国基础教育走向的新特点
优质期刊推荐100 基础教育及其培养目标的根本特性是28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100 基础教育及其培养目标的根本特性是28
93、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D);①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②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A.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94.下列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的论述中正确的是(D;①知识经济初见端倪②国际竞争日益激烈③人类的生存;⑤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⑥世界各教育发达国给我国;A.③④⑤⑥B.①②⑥C.①
93、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 D )①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标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②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③课标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④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⑤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A.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94.下列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的论述中正确的是(D )①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②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
④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⑤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⑥世界各教育发达国给我国教改的启示A.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95、新课程结构区别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及调整原则是 ( A ) ①均衡性 ②综合性 ③选择性 ④系统性 ⑤实用性A.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96、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98.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 A )几部分。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9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即( D)。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100.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 A )。A、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101、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
D、知觉10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C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103、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 C )A、三心二意
B、三令五申
C、三言两语 D、三番五次104、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 A )A、以综合课程为主105、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B )A、均衡性 发展性 互补性
B、均衡性 综合性 选择性C、针对性 发展性 综合性
D、针对性 整合性 自主性106.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 D )A 十二大 B十三大
D十五大107.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C )A改革开放
B“三个有利于”标准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和平与发展108.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C)
B信息化社会
C学习型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109、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 B )A、课程性质
B、基本素养
C、教学原则
D、评价建议110、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B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111、“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B)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112、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D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①②③
D、①②④113、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 C )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②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③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④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A、①②③
D、①②④1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D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117、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 D )次。A、7
D、8118、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把
放在中心位置。( C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教师和学生119、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
意义更大。 ( A )A.班主任 B.科任教师 C.校长 D.教研组长120、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根据具体的 ,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C )A.教学目标 B.情感态度价值观 C.教学要求 D.教学过程121、( B )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B.关注每一位学生122、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
的圣殿。( D )A.情感体验 B.师生交流 C.学生成才 D.人性养育123、
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 A )A.民主平等 B.关心学生 C.以人为本 D.鼓励学生124、“教师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体现出( A )的发展观。A、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B、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C、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125、( B )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A、建立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B、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126、新评价观强调评价主体应具有( B )。A、单一性 B、多元性 C、动态性127、“新的评价体系打破唯一,倡导多元和创新。”体现出评价体系( B )的特点。A、科学性 B、灵活性 C、有创意128、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 A )。A、促进发展 B、甄别与选拔 C、展示激励129、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C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 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 C、自评与他评 130.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131.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 (ABC )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132.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
(ABCD)A.情境 B.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133、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BCD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
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134、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
(ABCD)A.民主的
B.平等的C.对话的
D.互动的135.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
(AC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136.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ABC )A.均衡性 B.综合性
D.平均性137.“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
(ABCD)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 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 D.保障措施138.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
(BCD )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139.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
(ABCD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140.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ABD )A.家庭资源 B.社会资源 C.校园资源 D.自然资源141.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
(BCD )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142.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
(BCD )A..可操作性 B.验证性 C.教育性 D.探索性143.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
(BCD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 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C.多方位研究时期 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144.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
(BCD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课程标准是国家规定的对国民在某些方面和某些领域的基本素质的要求。这些基本素质的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因而它发挥着指导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功能。A : 正确2:学校在课程管理方面的自主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家课程进行合理地调整,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二是自己挖掘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发挥学校的特色,保证学生的发展。A : 正确3.通过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程度等选择适合学生自己的课程。学生课程的选择性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己&设计&学习课程,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自主的选择。
A : 正确4:发展性学校评价的内容涵盖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具体地说来,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学校的组织与管理、课程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学校环境与办学条件等。A : 正确5: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积极主动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扩展,使得课程标准和教材成为支持教学的课程资源,而不是束缚教师和学生发展的绳索。 A : 正确
6:校本课程,就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A : 正确7:在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时,应突显地方课程资源的特色,促进学生的发展。 A : 正确8:地方课程是指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所设计的课程。 A : 正确
9:社区课程资源是指社区内一切可以形成学校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和促进课程实施的条件性课程资源。 A : 正确
10:教学过程是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师应把学习看成是意义建构的过程,避免按照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机械地进行教学。 A : 正确11:普通高中校内课程资源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课程标准和教材。 A : 正确
12: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兴趣、需要以及发展方向等情况有明确的评估,使课程资源开发有明确指向,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效益。 A : 正确13:课程资源是广泛多样的,它们的存在方式与各地域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学校自身的发展状况没有紧密的联系。 B : 错误14: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个根本性目的是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提高其自身的能力及社会适应性。 A : 正确15: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完整再现教学设计而已,而是师生共同建设、互动对话的过程。 A : 正确16:课程资源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来理解。从广义上来说,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都可称为课程资源,生活中存在的不可能成为课程资源。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来源,对课程实施有必要的直接作用的资源。B : 错误17: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成果的表达除了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之外,还可以采用记述教学叙事、生活叙事以及撰写教育自传的形式。A : 正确18:教师自我反思的主要内容是教学反思,指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发展的一种活动。 A : 正确19: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一种基础性研究,是一种质的研究,是一种行动研究。A : 正确20: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自己必须从&教书匠&变成具有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专家型、研究型教师。 A : 正确21:课程改革的地方化是以学生主体性及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着眼点和着力点的,它同时强调了学校教师个体开发课程的责任,这不仅是教育本真即人的回归,也是课程本真即经验的回归。 A : 正确22: 校本教学研究强调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所有的教学研究都应该旨在改善学校的日常生活,改善教学的实践效果。 A : 正确23: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的一种活动。它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有利于教师及学校的专业发展。A : 正确24:成长记录袋则是本次课改主要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 A : 正确
25:模块成绩的认定应遵循校内自主的原则,可以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即模块测验的成绩和平时的过程性评价的结果。 A : 正确26:新课程倡导以下几个评价原则: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体现评价功能的多元化。 2.以学校内部评价为主,发挥多种评价主体的作用,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3.量化的评价与质的评价并重,体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4.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体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5.评价的结果与过程并重,体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A : 正确27: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检查,更在于诊断和促进发展。 A : 正确
28: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参加并亲身经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参与社区和社会的实践活动,获取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A : 正确29:研究性学习内容确定的基本原则是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主体,关照自然、社会和学生自我三个方面。A : 正确30: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领域。 A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中学教育、行业资料、高等教育、文学作品欣赏、100 基础教育及其培养目标的根本特性是28等内容。 
 (必修课 选修课 活动课) 99 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主要是系统地接受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这 是学生学习特点是(间接性) 100 基础教育及其培养目标的根本特性是...  100 基础教育及其培养目标的根本特性是(基础性) 99 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主要是系统地接受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这是学生学习特点是(间接性) 98 我国传统课程...  √二、选择题(共 81 题) 100 基础教育及其培养目标的根本特性是(基础性) 99 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主要是系统地接受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这是学生学习特点是...  √ 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考试答案(二)
二、选择题 100、 基础教育及其培养目标的根本特性是(基础性) 99、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主要是系统地接受前人...  人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这是学生学习特点是(间接 性) 100 基础教育及其培养目标的根本特性是(基础性) 1: [判断题] A 爱岗敬业,不仅要尽学校教育之业,还要尽...  100 基础教育及其培养目标的根本特性是(基础性) 99 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主要是系统地接受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这是学生学习特点是(间接性) 98 我国传统课程管...  100 基础教育及其培养目标的根本特性是(基础性) 99 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 主要是系统地接受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 这是学生学习特点是 (间 接性) 98 我国...  89、基础教育及其培养目标的根本特性是(发展性) 。 90、各级各类学校或各个段...99、接受学习可以分为机械接受学习和(有意义接受学习) 。 100、课堂教学是师生...  89、基础教育及其培养目标的根本特性是(发展性) 。 90、各级各类学校或各个段...100、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交流的(多边活动) 。 1、当前,世界...&&当代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当代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 当代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第三节 当代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7.3.3 教育的信息化
  国外基础教育的信息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许多国家通过立法或颁布教育改革的政策法规,把信息教育课程列入了正式课程,并增大了投资;二是注重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法国教育部长阿莱格尔1998年初宣布,法国制定三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方案,重点放在教育信息化大发展对相应信息教育师资的培训上,重点倾向于应用多媒体教学和微机操作水平的提高,旨在发挥现有信息设备的使用效率,使法国由当时的初中学生32人1台微机、高中12人1台微机的水平,提高到初中学生16人1台微机、高中6人1台微机的标准,这一标准2000年要在全法国实现。
  日,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发表了题为“关于教育课程基本走向”咨询报告书,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教育课程的运作细则。首先是在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的所有学科都要使用微机进行教学。小学在“综合学习时间”课上要适当地运用计算机等信息手段,初中要把现行的“信息基础”选修课改为必修课。此外,文部省提出年间小学、初中和高中各校计算机拥有率分别要达到22台、42台、42台。
  英国1998年以立法形式规定,信息教育课在全体中小学中由原来的选修课全部改为必修课,并拟定中学信息技术课评价的九项标准。在国拨教育经费中,法定的6%必须作为学校专款专用的微机购置费,以保证英国20%中小学校上INTERNET网,其中中学占85%,小学占5%。
  在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上,德国和日本的表现颇为突出。在理论上德国的考夫曼模式和日本的松田模式呈现出当代信息资源开发的世界级水平。依据德日理论,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在于资源的开发和创新、符合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不断创新和信息增值的发展趋势,修筑“信息路”和“信息车”都是为了装运“信息物资”,开发信息资源就是在“货源”上重视各类教学软件和数据库的开发数量和质量。
  7.3.4 教育个性化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塑造明日的社会。由于这些新技术,明天的社会将不同于过去的任何模式。”信息技术使人类最新的教育、科学、文化成果可以很快地传播,人人可以共享。它改变了信息加工的传统模式,赋予信息以新的意义与价值:“信息也已经成为引导资本流动的关键因素。信息本位已经取代金本位作为国际金融的基础。世界范围的通讯能够确保货币根据最新的信息或错误的信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流动。”
  在迎接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未来学家约翰?奈比斯特(John Nabirst)指出:“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展望未来。我们必须认识信息化社会和它带来的变化。我们必须重新考虑国家和世界的目标,以适应新的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要求新一代具有创造性、个性及广泛的适应性,这是教育个性化的社会基础。
  从个体的角度看,人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它们都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共性更多地体现了社会的要求,个性则较多地体现了个体的要求。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工业社会的特点是标准化,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教育也不例外。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脑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对人及其成长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人受遗传基因的影响,人的先天素质有多种差异,人出生后即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预定的环境(包括教育)对儿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也是多种多样,每个个体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接受的影响也会不同。这一切使得世界上各个个人犹如每一片树叶的脉络一样各不相同。教育需要根据不同的个体施以不同的教育,才能使他们的潜在的能力(智力和体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变得五彩缤纷。社会需要各种各样人才。同时社会上的激烈竞争也需要培养具有个性的,有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
  教育个性化也是为了克服目前教育中存在的划一性、僵化和封闭性,树立尊重个人、发展个性、培养自我责任意识的需要。发展个性,并非放任自流,不负责任,自由无序,而是尊重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挥和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同时让每个学生真正地认识自我个性,在认识自我个性的同时,认识他人的个性,尊重他人的个性。
  发展个性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未来社会是一个高科技的社会,是激烈竞争的社会,无论是科技发展还是社会竞争都需要创造性人才。
  正因为如此,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1988年提出的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重视个性的发展。主张培养人格健全、富于人性的青少年;提出实现教育多样化,重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实现教育个性化。国际教科文组织的教育调查报告《学会生存》一书也指出,教育者的任务在“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巴西在“全民教育十年计划()”中规定实施教育策略要满足各个学生的特殊学习需求,确保优质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促进儿童或青少年形成特殊的个性。墨西哥在20世纪90年代基础教育改革的官方文件中也反复重申,教育应“通过重视知识财富和培养创造力,不带任何偏见地促进人类各种潜能和各个方面的发展。”显然,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是21世纪世界基础教育的又一发展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_
您现在的位置:&
信息名称: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的通知
信息索引:
360A06-05-
生成日期:
发文机构:
教育部办公厅
发文字号:
教基一厅函[2014]14号
信息类别:
内容概述: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和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的要求,教育部决定启动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
教基一厅函[2014]14号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和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的要求,我部决定启动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通过特色学校争创计划,树立一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典型,推动广大中小学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各项要求,明确学校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和必要的活动场地,丰富课程内容,建立稳定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形成全体教师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心灵成长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
  二、创建范围
  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校。
  三、组织实施
  教育部从2014年起,每两年在全国创建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第一批争创工作实施步骤如下:
  1.启动阶段(2014年3月-4月)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本通知要求拟定实施方案,组织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工作,并于2014年4月底前将实施方案和工作部署情况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
  2.争创阶段(2014年5月-2015年4月)
  学校按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标准(附件1),开展为期一年的争创活动,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级教育部门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学校争创工作进行指导。
  3.认定阶段(2015年5月-7月)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当地争创工作情况推荐5-8所工作突出的学校,参加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评审。请于日前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申报表(附件2)报送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电子版发送至。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后,公布特色学校名单并授牌。
  四、工作要求
  1.各地教育部门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要将此次争创工作作为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确保争创工作顺利开展。
  2.各地报送参评学校时,要兼顾小学、初中和高中。为推动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各省(区、市)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工作,使更多的学校参与到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
  3.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支持学校参与争创工作,发挥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区域内的合作交流,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共同提高。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文涛
  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邮编100816)。
  附件: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标准(试行)
     2.
教育部办公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标准(试行)
  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精神,为确保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特制订本标准,请遵照执行。
  一、组织领导
  1.落实国家政策。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有关法律法规,认真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积极推进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纳入学校规划。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一般应有3年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有学期或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3.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分工负责,各司其职。
  4.成立工作机构。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机构,每学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工作会议,并有会议纪要。有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责任部门,有专人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组织与实施,有相关的工作档案。
  5.完善规章制度。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实施、检查督导、评估评价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完善心理辅导伦理规范、档案管理、值班值勤、学生转介、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工作制度。
  二、条件保障
  6.配齐配好教师。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学校对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根据学生人数需要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有相关心理学教育背景或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经过岗前培训,能够胜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
  7.加强培养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师资培训内容,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每年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不少于10课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交流和教研活动。
  8.保障教师待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和心理辅导要计入工作量。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评优评比、工资待遇、职务评聘等方面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制定维护和调适教师心理的相关措施。
  9.加强阵地建设。有完备的心理辅导场所、设施,专人负责,运作正常。心理辅导室要有个别辅导室、团体辅导室、心理拓展训练等功能空间及相应的设备设施,能满足学生心理辅导的需要。心理辅导室或学校图书馆要配备心理健康教育类的报刊、图书。
  10.加大经费投入。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原则上年生均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不低于10元,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教育教学
  11.保证课堂教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列入课程表,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安排,一般每班每两周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体系完整,有各年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与课件等。每月至少有1次年级以上的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有2次年级或校级的公开课或观摩课。
  12.注重学科渗透。各学科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组织相关的公开课、教研活动或提供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案例,供教师学习交流。
  13.加强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每学期都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节(月、周),学生心理社团,宣传栏、校园广播、电视、网络等校园媒介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14.做好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室定期对学生开放,每周不少于10小时,主要用于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个别或团体辅导。心理辅导室值班记录、辅导过程记录完整并及时归档,有相应的分析、对策与辅导效果评价。心理辅导要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保证辅导质量,依法保护学生隐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并记录在案。
  15.密切社会合作。学校与家庭积极配合,共同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学年为家长举办1—2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宣传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教育方法。通过家长委员会、家访等多种途径,了解、反馈学生的心理状况,协助家长或监护人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服务社区,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作用。
  四、科学发展
  16.开展科学研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有相关的研究课题与实验成果。学校至少有1项地市级以上心理健康教育获奖成果,有2篇公开发表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论文,或1本公开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类书籍。
  17.提高教育实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5年以上,在区域内较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产生积极作用,教师广泛参与相关工作,多数学生心理发展得到有益帮助,出现心理问题能及时求助并得以解决。学校师生对校园生活满意度高,全体师生和学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良好。
  18.杜绝不良行为。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应充分考虑对学生心理的积极正面引导,对于因学校原因导致重大恶性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严重影响的,实行一票否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制度的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