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 sos求救信号救

云南地震银厂坡尚无救援 村民堆SOS求救--台海网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高清图集
提示:点击图片两侧可前后翻页
云南地震银厂坡尚无救援&村民堆SOS求救
  来源:台海网
  台海网8月7讯 8月6日,记者进入龙头山镇营盘位于杨家松顶的村银厂坡。在山腰坪干上,有一个用石头摆成的“救SOS命”,那是14岁的冯源涛在6日清晨摆的。他从思想品德书上看到,SOS是国际求救信号。 
  村庄呼救:救SOS命
  都市时报记者|何惠子 摄影|文若愚
  龙头山镇营盘村银厂坡位于杨家松顶。在山腰坪干上,有一个用石头摆成的“救SOS命”,那是14岁的冯源涛在8月6日清晨摆成的。他从思想品德书上看到,SOS是国际求救信号。银厂坡村民绝大多数不知道这行字的意义,但是这无疑是他们最迫切的诉求。这是一个伤亡惨重的村庄,但在都市时报记者出现在银厂坡之前,这里还没有陌生人进入。没有米、没有水也没有帐篷输送进来。8月6日,震后第四天的晚饭,他们吃上了第一顿米饭,这顿饭与一个家庭六人死亡的丧礼有关。
  银厂坡,陌生人很新奇位于杨家松顶的银厂坡,伤亡惨重,都市时报记者是第一支进入的陌生人6日下午四点半,经过两个半小时从山脚到山顶的脚程,终于到达银厂坡。看到陌生人到来,废墟里、帐篷中的当地人赶紧站起来,新奇地看着。地震以来,他们没有看到救援队伍、志愿者进入他们村子,5日下午倒是有几个医护工作者站在徐玉山的尸体前看了十来分钟,又下了山。
  银厂坡是营盘村22个村社里受灾最严重的地区,90余户人家死难者多达17人。但是,这个最需要救援和帮助的村社却不为人知。当都市时报记者走入罗以伍家的老房子时,坐在帐篷下的一大群人顿时静默下来。紧接着,“你们吃饭没有?赶紧来吃饭”的问候声一句接一句的传来。坐在群人中间、光着膀子的年轻人对周围的人说:“赶紧拉他们上来吃点饭。”
  他是罗江发,是罗家院子和银厂坡两个村社一大批罗姓人的“祖祖”。两个年轻女人,赶紧拿出两个碗盛满米饭递了过来。这是都市时报记者在震区的第一顿米饭,也是帐篷里50多位银厂坡人在震后吃到的第一顿饭。
  “看到你们过来很高兴,你们是第一支到达我们这里的陌生人,正好赶上了我们的第一顿饭。”罗以伍家是整个银厂坡乃至营盘村受灾最严重的家庭,11人的家庭有6人死亡:82岁的老婆婆储明雪,62岁的大儿子罗以才,59岁的大儿媳雷碧英,13岁的孙女罗蓉,7岁的孙子罗介翔,3个月的孙子罗介旭。一家6口人葬身废墟中罗志翔的坟比较远,因此对罗以安和徐玉仙来说,这让他们难以接受失去了母亲、父亲、丈人和孩子的家人从各地赶来,昆明、宁波、广州。然而,他们的表情都充满悲恸。
  在废墟上,冯德花坐在她3个月儿子罗介旭曾经被掩埋的地方嘤嘤哭泣。在她旁边,9岁的大儿子罗介志看着旁边哭泣的妈妈眼里噙满了泪水。3日下午,他和堂弟罗介翔刚哄过弟弟罗介旭睡觉,他们轻手轻脚地把小婴儿放到卧室的床上。准备出伙房门口,地动山摇。罗介志走在罗介翔前面一点点,墙体和门板砸了下来,罗介志被压在门板的一角,头从墙板里露了出来。在山坡上摘花椒的罗以伍目睹自己的房屋一瞬间被晃倒,房屋的灰尘都熏黑了眼,“我的心跳顿时停止了,老人孩子都在屋里头”。他狂奔下来,在一片余灰尚未散尽的废墟里看到大儿子罗介志的头,露在门板下,还在叫唤:“爸爸,爸爸......”来不及多想,他就开始用双手把土一捧一捧地往外。闻声赶来的二儿子罗以安也赶紧跑来,和弟弟一起刨开泥土。他们的手指甲都刨断了,手掌还被尖利的石头划出好几道口子,两人还轻轻安慰罗介志:“快了,快了,不要急,爸爸、二爹在这里。”
  三小时后,罗介志被刨了出来。但是罗以伍和冯德花却永远失去他们那还未来得及感受这个世界的小儿子罗介旭,罗介志也永远失去了他的弟弟。这个3个月大的儿子,在4日下午四点才被挖出。罗介翔紧挨着罗介志,但是他却没有堂哥幸运。他的头被砸在罗介志的屁股上,从此没有了声响。
  罗介翔是罗以安的儿子,他们家的位置在罗以伍家的下头200米左右。那天中午饭后,罗介翔跑来和堂哥一起玩耍,罗以安再次见到他,已是在3日晚上11点,他被掩埋在1米高的土堆里。6日下午四点,罗以安还来不及脱去孝帽,也还没解开他腰上的那根白纱,这在他蓝色的外套上特别醒目。他的裤子分成上下两截,上截是黑色,下截是条纹。这还是他地震当天穿着的裤子。罗介翔的母亲徐玉仙口袋里一直揣着一张照片,照片右上角写着“三岁留影”。这是罗介翔留给徐玉仙唯一的念想,震后第二天的早上,念儿心切的徐玉仙在废墟里刨了许久,在卧室的书桌位置拿出了这张照片。
  怀着5个月身孕的大女儿罗介琴,走了30公里山路在昨天中午11点才到达家中。罗介琴已经有3年没有见到小弟弟,都是通过电话来了解小弟弟的一切。在地震前的那个周末,她和罗介翔有这么一段对话。“大姐,你什么时候回来?我很想你。”“我年底就回来了。你想要什么?”“我想要一个滑板。”“好。你好好读书,我就买给你。”......罗志翔还未等来他心爱的滑板,却在8月5日下午被送往山上入葬,相比老婆婆褚明雪距离帐篷不到20米的距离,罗志翔被葬得有些远。因为,对罗以安和徐玉仙来说,接受儿子的死亡实在是一件太过艰难的事情。
  悲恸,是银厂坡的表情。银厂坡几乎所有的土坯房都被震成废墟,90户人家死者高达17人不管是罗介旭的爸爸罗以伍、妈妈冯德花、哥哥罗介志,还是罗介翔的爸爸罗以安、妈妈徐玉仙以及三个姐姐哥哥,还是失去了父母双亲的罗介艳、罗介丽,抑或是失去了妹妹罗蓉的罗介会、罗介巧,他们的脸上都刻满了悲恸。这样的表情,并不只出现在这一家人脸上,在银厂坡,随处可见。
  15岁的钱文超,在5日下午跪在镇中心医疗救助中心里:“求求你们帮我去看看我爸爸。”医疗队的人跟着他来到位于半山坡的房屋,看到已经散发出味道的遗体,对他说:“。”却再也不见。这已经是他爸爸徐玉山被埋在地下的第三天,15岁的钱文超与舅舅冯德云,还有在坪干上摆出“救SOS命”的冯源涛以及他的爸爸把他从废墟里挖出来。然后,他和冯德云在房子的西北角为父亲选了一块地,立了一座新坟。徐玉山的坟还没有完成,棺材被放入坑内后,周围用空心砖围住,高约半米,再用碎石和泥土填充。坟本有一米多高,但是刨出父亲已经费尽了钱文超和冯德云的体力,他们无法在6日当天完成这趟工作。“村子里各家房子都倒塌了,死的人也多,都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钱文超没有找其他人来帮忙。“或许,等我某天长大了,我再把我爸爸送上山。”
  7日,他得带着妹妹去昭通看望准备动手术的母亲,她被砸碎了下颚,半块舌头被咬了下来。银厂坡有这太多这样的经历和故事,在这个不到90户人家的村庄里,他们已经有过17次生离死别,这过于频繁,也过于沉重。家族,让悲伤无须独自承受在银厂坡,死亡是全村的事情。他们一起挖人、一起砌坟,还一起面对生活。好在,所有的悲恸都不需要独自承受。罗以才的大女儿在看到父母双亲惨不忍睹的样子后,哭得胸闷气短,但是仍断断续续地说:“乡亲们自己家里都有好多事情,还来帮我们家,真的是很感谢他们。”
  从震后到6日下午4点,近50人加入这个家庭。从罗介翔3日晚上11点被刨出至雷碧英5日早上6点被发现,这个过程持续了27小时。4日凌晨,银厂坡遇上暴雨,雪上加霜。“当时没有薄膜,都是举着伞站在山坡上”,尸体就摆在他们脚边,和这些失去亲人的未亡人一样,被瓢泼大雨淋着。5日下午,这50位父老乡亲将这6具尸体抬上了山,这一天被抬上山的还有另外11具尸体。罗以伍叔侄、儿女几人想着,既是家人的葬礼,乡亲们一直为他们家奔忙,便凑点钱买点米和菜做一顿米饭来。这顿晚餐很简单,四季豆煮小瓜,凉拌粉丝,凉拌海带,炒花生米,青椒茄子,对银厂坡人来说,丧礼上的晚餐做成这样“有失体统”。然而,这顿饭,是最让他们高兴的一顿饭。震后,树上的梨子、地底的土豆成为他们的主要食物。5日中午,罗介艳和几个妹妹从县城抱回了七箱方便面,到6日下午已经只剩下4盒。在这里,方便面也成为奢侈品。这顿饭时,年轻的“祖祖”罗江发说:“今天都有米饭了,我们生活会越来越好,你们都要好好过日子。”56岁的罗以伍,看着冯德花笑了笑。
  晚饭过后,罗江发下山了。他得去山下罗家院子里帮忙搭帐篷。晚上八点,他走在罗家院子的山路上,身后跟着两个年轻的孩子。他经过的地方,有灯光,在一家水泥房的屋檐下,孩子们围聚在电视机前,里面正播放此次地震的消息。这是龙头山人在震后第一次看电视,而电视也暂时让他们忘记了对余震的恐惧。抬起头,看着山坡不到一公里处的银厂坡。那里的灾民还在黑暗中,生起一个火堆,等待灯光、帐篷、食物,还有来自外面的爱和希望。
  记者手记:
  6日傍晚七点半,我和文若愚沿着杨家松顶接近45°坡度的山路走下山。在山腰坪干上,一位50多岁的老妇人从远处跑来:“去我们家望望吧!我家小孙子没有了,房子也倒了,什么都没有。”说着说着,便哭喊起来。走到前方的岔路口,她拉住我的背包,哀求:“同志,求求你们,去我们家望望。”她拽着我的背包往山上走。和龙头山大部分房子一样,她的房子一片狼藉。她是徐玉芬,她半岁的孙子死在废墟下。因为想要看看钱文超家的房子和他父亲的新坟,我就先下了山坡,把文若愚留在徐玉芬家。在钱文超家久不见文若愚跟上,便爬上山找回徐玉芬家,他们已不在那里。在电话里,他说他被一群村民困住。再打电话,不通。沿着山路一路寻找,竖着耳朵寻找声音,终于从某个岔路口下听到文若愚的声音:“我已经拍好照片了,这会要赶去发稿,尽快让人关注到你们。”声音里,略有无奈。下山一看,他被一位年纪大概在50岁左右的夫妻死死拉住手腕:“你要去我们家望望。”这是一个让人无奈也悲伤的经历。这些还没得到关注和救助的村民,心情太迫切。看到我们进入,便像拉着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死死拽着。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帐篷,还失去了亲人,他们这种迫切的情绪我们体会不到。(来源:新浪)
[1]&&&&&&&&&& ...
责任编辑:李蔚Sina Visitor System一键求救 (One Touch SOS)
一键求救 (One Touch SOS)
综合评分:
一键求救,能够在你紧急时刻启动时按照你之前的设定向他人发送求救信息。
其他帐号登录:
为此应用打分:
请填写评论内容
(高速下载)
应用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玩
热门安卓应用
360手机助手
手机QQ2012
3D终极狂飙4
微信(WeChat)
支付宝钱包
最近浏览过的应用
一键求救 (One Touch当前位置 & &
& 广州一公交车发出求救信号 原来司机按错了
广州一公交车发出求救信号 原来司机按错了
12:33:24&&作者:炮无烟
编辑:炮无烟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12-03][12-01][11-30][11-28][11-27][11-27][11-27][11-27][11-26][11-25]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鲁甸灾区SOS求救小男孩:当时只是想有口吃的&并非“孤岛”
来源:&&日15:00
图为冯源涛摆的SOS
  人民网鲁甸8月8日电(虎遵会)8月8日早上,雨后的云南鲁甸县龙头山镇银厂坡笼罩在浓雾中,14岁的冯源涛早早起床,帮奶奶家搭帐篷。他还不知道,他用石块摆出的“救SOS命”照片在网上疯传,将社会的目光吸引到了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庄。
  8月8日上午10点左右,记者找到了冯源涛家。“那天早上我去山上放牛,看见天上不断有飞机来回,我就想起上六年级时老师教我们的‘SOS’求救信号,我就在路上用石头摆了一个‘救SOS命’的形状,希望从天上飞过的飞机能够看见,给我一点吃的。”冯源涛说。
  冯源涛的父亲冯德云告诉记者,他家的三间土坯房在地震中全部倒塌,万幸的是家人都平安无事。地震发生当天,他们都是组织村民自救,第二天就有救援队伍前来查看灾情,得知他家周围7户都无人员伤亡,只是房屋倒塌的情况后,救援队伍就去其他还有被埋的农户家救援。“现在人全部救出来了,昨日就开始来帮我们挖被埋的生活用品了。”
  营盘村新发社是通往银厂坡社较为方便快捷的一条路,8月7日上午8点,记者从龙头山镇徒步前往营盘村银厂坡社,到达营盘村新发社时,当记者向当地村民问及是否有救援队伍进入银厂坡时,村民杨发坤说:“3号都是自救,4号就陆续有救援队伍进入银厂坡。”
  村民徐顺昌说:“房屋基本全部倒了,但是人都没事。地震发生后第二天中午开始,就有人进来我们村救援了”
  村民陈少荣说:“地震第二天就有武警和消防的进来了,我们这边只有几个轻伤,但是牲口被埋了很多,不过8月7日已经有人来帮助我们挖了。”
  记者从银厂返回途中看到,村民正背扛肩挑将帐篷、床、食品搬运上山,当地水利部门人员已经开始帮村民们修水管。
  “昨天分得7斤米,1盒方便面,3瓶水,4瓶王老吉。”冯德云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已经有吃的,只是条件稍差点。
(责编:李婧、肖红)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新闻排行榜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封网络求救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