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同安区教育局竹坝温文彬老师的视频

厦门小联合国 南洋风情同安竹坝
  同安竹坝位于同安区东北部,总面积7.84平方公里,生态资源丰富,田园气息浓郁。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陆续安置了来自印尼、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归侨。归侨们所带来的异国风情舞蹈、南洋美食、斑斓服饰和风土人情等,使之成为集观光、休闲、度假、体验等为一体的特色南洋风情休闲度假旅游区。
  地址:厦门市同安竹坝华侨农场新村88号。
  门票:南洋会馆门票30元、意丰休闲山庄门票20元。
  同安竹坝华侨农场创办于1960年,是国家安置归难侨的基地之一。先后安置来自印尼、越南等八个国家和地区的归难侨。1972年和2002年又分别安置部分南安山美水库和长江三峡水库移民,素有小联合国之称。
  厦门竹坝南洋风情休闲度假区是全国唯一以南洋风情之旅为主题的旅游风景区,景区建设以南洋文化为主导,南洋风貌建筑为载体,南洋美食为特色。以具有浓郁异域特征的民俗风情、南洋美食、斑斓服饰、风土人情而闻名海内外。
  纵观竹坝投资建设发展的未来,旅游发展的前景十分喜人。一个融南洋风情特色、温泉休闲度假、生态农业观光为一体的南洋风情休闲度假区,将向海内外游客显露出她的靓姿和魅力。
  主要景点
  1、芳都果园:借着美好的假期尽情畅游台湾杨桃园,让追求绿色健康的您与甜美的瓜果来一次完美的邂逅。活动期间园区内将有台湾水果出售。
  2、竹坝酿酒厂:采用北辰山泉结合南洋古法酿造,好似春花灿烂的南洋少女,虽不浓艳,却韵味悠长。活动期间购买竹坝酿酒厂系列产品将享有惊喜优惠。
  竹坝游乐园
  3、南洋风情游:看归侨史迹馆,赏南洋风车、南洋牌坊,尝南洋美食、手工糕点,购南洋服饰、异国香料等。
  4、台农牧场:亲近自然,更亲近健康,台农天然牧场引入北辰山龙潭山泉,营造独一无二的活水景致,喝鲜乳,游牧场,好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是一处独特的体验休闲农业观光的好去处。
  5、意丰山庄滑草场
  主打景点: 果园、水库、滑草场。
  景区特色:有来自印尼、越南、柬埔寨等8个国家的归侨,可以欣赏到归侨们带来的异国风土人情。
  南洋风情表演
  同安竹坝交通指南
  1、厦门市内坐车到同安影视城转602路公交可直达景区;
  2、厦门市内坐车到厦门第三医院转602路公交可直达景区;
  3、厦门市内乘坐BRT到厦门第三医院转602路公交可直达景区。
  自驾游:厦门市内可以走厦门大桥、集美大桥到同安影视城然后走五显沿路有旅游路牌引导。
  南洋风情同安竹坝
  同安竹坝饮食购物
  美食推荐:黄姜饭 沙爹肉串 印尼烤鱼 巴东牛肉
  购物推荐:摇摇饼 肉松盒 九层糕 千层糕 雪梅娘
  南洋风情同安竹坝杂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什么时候的照片呢?&&貌似上个月去,旧旧的,破破的
节假日的时候。人还是挺多的
其实 我想说不是很好玩....
就节假日弄好点,
评论不怎么好
使用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厦门第三届网络文化节:百万网民共襄“文明网事”
节,除了解作品的原创真实性及学生拍摄构思外,也让参赛学生畅谈参赛感受。孩子们说微拍大赛让他们“更加静下心来感受厦门的风光、人文之美”,也让他们“感受到厦门闽南文化、闽南习俗的乐趣”。
凝聚“微力量” 传递“正能量”
“这是一个关于一辈子的故事,一个关于坚守的故事,一个关于好人的故事。他叫温文彬,73岁,印尼华侨,山村学校的体育老师。他的故事平淡无奇,或者说没有故事,却让许多人湿了眼眶。”今年网络文化节,大闽网用图片呈现了同安竹坝小学体育教师温文彬艰苦教学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网络,也在此时发挥了它的力量。继大闽网发出帮竹坝孩子实现运动梦想的号召后,仅是今年7月2日至7月13日之间,就有3651名网友参与到线上募捐活动中,募集到人民币17000元,用来为竹坝小学建设足球场或提供相关足球运动装备。
正是这看上去简朴的网络平台,竟在短短的时间内将一个个素未谋面的网友“爱心”微力量凝聚成一粒粒种子。记者获悉,从首届厦门网络文化节举办至今,已经有很多种子播撒在了厦门大地上,生根发芽长出一颗颗善果。新浪厦门的爱心图书馆项目就是这样的一粒种子。它通过集结网友和爱心企业的力量,向贫困地区学生捐赠图书,改善他们的学习环境。本届厦门网络文化节上,这间“爱心图书馆”搬进厦门曙光小学、翔安后村小学、漳州诏安明&当前位置:& >
一堂上了半个世纪的体育课
&我要是能带着山里的孩子们到台湾去比赛,那我去世的时候,也没遗憾了!&说这话的人今年73岁,白发苍苍,每天服药,是个华侨。
他一辈子,只做了一件小事,当好一个小学体育老师。为了做好这件事,他从没有暑假,从不午休,甚至从未退休。
印尼的孩子
温文彬,祖籍梅州,1941年出生于印尼加里曼丹岛上的一个小村庄。他的记忆里,曾祖父的墓就已经在印尼了。
他的普通话虽有很浓的南洋腔调,但十分自如。在他的印尼家乡,华人的村落总是包围在印尼人的村落中。
&印尼的小朋友很爱踢足球,玩起来比我们野得多,但他们不太懂得组织球队,这点不如中国人&,温文彬说,其实华人与当地人的往来并不多。
老温家兄弟姊妹不少,他的爸爸是当地一所华文学校的财务,妈妈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裁缝,家境还算殷实。
温文彬读书时,正逢新中国成立,当地的华文学校并行着大陆和台湾两种教材,但大部分华人还是&站在了五星红旗下&。
上中学时,祖国的大使和领事常到温文彬的学校宣讲,号召华侨青年回国支援建设,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这一次次的宣讲,将要改变他的一生。
初二那年,华文学校被印尼政府强制关闭,侨民不许读中国书,必须放弃中国国籍,温文彬因此辍学。
因为家里兼做食盐生意,温文彬从小耳濡目染。辍学后,他开始倒腾土产,收益颇丰。
安稳日子过了一段时间,温文彬和大哥还是决定,响应号召,志愿回国。
挤满难侨的码头
拜别父母那天,温文彬没有料到,这竟是永别。
从加里曼丹岛辗转几日,到达印尼首都椰城(华侨对雅加达的旧称)。
因为要等祖国来接志愿青年的船,他和大哥在椰城滞留了一个月。
那时,印尼排华之风已起,虽尚未蔓延到温文彬所在的加里曼丹,但椰城的码头上,尽是被剥夺财产的可怜难侨。
或许是难侨处境实在悲惨,温文彬临登船时,把身上所有的钱都送给了素不相识的难侨。
颠簸多日,他终于踏上了广州黄埔港,稍作安顿后,一张志愿表摆在了自己面前。
&祖国需要我去厦门安置难侨的农场,我当然填服从分配&,温文彬说,其实同来的归侨里,也有一些人后悔,没把护照交给组织,后来自己去了北京。
又是几日的舟车劳顿,温文彬和二十多位志愿归侨,来到了这个环抱在群山中的竹坝农场。此时,同行的哥哥被分配到了万里之外的大理。
如今,竹坝农场还有2000多名归侨,高峰时,这里曾接收了来自8个国家的归侨5000多名。
这块三百米的煤渣运动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温文彬带着全校学生,历时4年靠人力移平山坡,一铲一铲挖出来的。一下雨,运动场上泥泞不堪,但这却是学生踢&水球&的乐园。
  猪圈里的教室
在大山里过生活,本就不是易事,再赶上三年困难时期,温文彬们的日子,远不如家乡。
但他们还是享受到了祖国政府的礼遇,一日三餐虽也半饥半饱,但却不至于食不果腹。
回国第一年,教育局为青年们开办补习班,如同对食物一样,青年们对学习亦是如饥似渴。
他们中的许多人,还不会说普通话,只会南洋腔很浓的潮州话和客家话。
一年后,补习结业,温文彬留在竹坝华侨农场小学,为归侨子女服务,正式开始了传道授业的时光。
&那时候,没有教室,我们就在猪圈将就;归侨子女在国外野惯了,不太守纪律,常常不报告,就从猪钻的洞里跑到田里转悠了&,温文彬笑着说。
在教遍了几乎所有科目后,从小就喜欢运动的温文彬终于可以专心教体育课。
因为没有基础,所有的教学方法,都靠自学。直到今天,他还托记者帮他下载一套足球和排球的教学视频。
学校的条件,在厦门市从来就不算好的,现在已为人父母的很多归侨子女记得,70年代,他们常常被温老师要求课外参加劳动。
靠着肩挑手扛,整整四年的课余时间,温老师和全校学生们,硬是移平了一片山坡,挖出了200米的运动场。后来,领导闻此,费尽周折调来两部挖土机,扩建出300米的跑道。
温文彬是天生的&运动狂&,只要稍有条件,他就巴不得把一项运动开成课。
学校里的一片水塘,自然成了温文彬和校泳队当年的训练场地。谈到后来水塘被填,他至今还流露出孩童般的惋惜。
山里的孩子们,最欢赤脚在泥水里踢足球,据说是脚感特别好。这所学校的孩子来自祖国各地,除了五分之一的归侨后代,许多孩子的父母是来厦门打工的外省人。他们家庭的经济条件,并不理想,省鞋钱,或许是赤脚踢球的一个没有说出的理由。
学校里的追悼会
温文彬回国那年,孑然一身。那时,14岁的小姑娘吴婵香也随家从印尼来到农场。
几年后,长大成人的吴婵香成了竹坝小学的音乐老师。初为人师,遇到教学上的问题,她常常请教比自己大5岁的温文彬。
久而久之,同事朋友也觉得两人般配,都费尽心思撮合。&我们那时候谈恋爱,每天下班在一起还是谈怎么教育学生&,虽然听起来单调,但温文彬回想起来仍然觉得甜蜜。
也正是因为工作太忙,直到温文彬28岁才与吴婵香正式登记。&我们那会很时髦,没办婚礼,决定旅行结婚,去厦门浪漫了一把。&
但命运却从来不是完美无缺的,由于工作太忙,吴婵香的身体一直不好,以致习惯性流产。
消息传开,许多人主动牵线,为他们寻找领养的孩子,但小两口拒绝了,他们觉得这辈子有学生就够了。
在学校,温老师两口子永远是最温暖的存在。丈夫天生好动,整天扑在运动场,妻子生性安静,总是窝在家里料理家务,一动一静,天作之合。从年轻到年老,两口子的家,从没有搬离学校。
13年前,温文彬退休,吴婵香感觉总算能回县城的房子过一段惬意日子了,但温老师说&再等我5年,不然我的工作没人顶得了。&
可这一等,就是12年。2013年,吴婵香被查出癌症,温文彬这才放下了手上的工作,全身心地照顾妻子。
终于,同年11月,吴婵香走了,照顾她的许多护士都哭得像亲生女儿。温文彬,也因为过度操劳,住进了医院。
妻子的离去,让温文彬提出了这辈子唯一的私人要求,希望能在学校为妻子办一场追悼会。
参加过追悼会的学生庄丹薇哭着回忆,&开始,校长致辞我们都还忍着没哭,可当温老师用沙哑的声音说出&我的爱妻&四个字,所有人泪如溃堤&。
温文彬曾经对妻子说,&你要走在我的前面才好,这样我就可以照顾你一辈子&。
每当听见温老师宣布&今天踢水球&时,孩子们总是异口同声地欢呼起来。
我还有梦想
在厦门,甚至在全福建的小、中学体育教育界,很多人都知道竹坝的孩子,还有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师。
温老师总是不服输,他尤其不希望山里的孩子在运动上输给城市的孩子。
在学校的荣誉室里,摆满了与体育相关的奖杯和奖牌,有许多都是全国级小学比赛的冠军。
最为外人称道的,是温老师带领竹坝中学夺得厦门市运会女子排球&十连冠&的梦幻战绩。
站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温老师从没有给自己放过暑假,从没浪费每个放学后,甚至夏天的中午,他也放弃午睡自己练球。
在竹坝学校,即使临近期末考试,体育课也会雷打不动地进行。因为场地积水,学生们总是喜欢赤脚练球。
上课、训练和比赛,就是温老师的一辈子。这是许多学生提起温老师时的泪点,他们中很多人的父母,也是温老师的学生。
暮年,&三高&缠身,温老师却还有更大的心愿。
他希望能把山里的孩子,带去台湾,和那里的孩子踢几场友谊赛,尽管对方多次邀请,学校却实在拿不出来往的路费。
去台湾,是温老师的最大目标。给我的孩子们筹来一些像握力器、足球这样的运动设备,温老师也常常挂在嘴边。
一辈子,要怎样才算成功?73岁,心怀梦想,单纯得像个孩子。
温老师带出来的孩子,曾经拿过无数有关足球的奖项,包括全国校园足球一等奖。这些荣誉,都是温老师和一届又一届的孩子在泥水里滚出来的。
这是温老师最喜欢的一张图片。女生起脚时激起的水花,裹挟着温文彬从20岁到73岁一直保持的单纯激情。
这样的赛后合影,温文彬家里有厚厚的一沓。有趣的是,他常常安排男女生混踢,哪怕是参加全国校园足球比赛时,他也无所谓对方上场的全是男队员。反常的安排,常常令裁判意外。
一个小个子男生踢球时摔伤了膝盖,被踢后卫的女生背出赛场,温文彬一直鼓励他,&别为这点小伤哭,要像个男子汉!&
13年前,满头银发的温文彬退休,同是归侨老师的老伴本以为能回城里过上宁静的晚年,可温文彬却放不下球队和孩子们,为了把球队带出好成绩,他从没有暑假,从不午休,很多动作他都要亲身示范。
有一次,时年60多岁的温文彬竟然给学生演示背越式跳高,结果扭伤了腰。着急的老伴儿找到学校,要求停掉温文彬的体育课,校长说,&我们早就想停他的课,可还是拗不过他。&温文彬觉得,体育教育并不是只为了比赛,体育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体育教育为的是养成国民一辈子运动的习惯。
为对付排球场积水,温文彬自己发明了一把大拖把。每次下雨,他都要吃力地拉着拖把走上十几个来回,学生想上前帮忙,他却以小孩子拖不动为由婉拒。他拖地时,像极了一头拉犁的老黄牛,总是默默地付出。
没有杠铃,温文彬就用石头自己做。
因为训练刻苦,球类消耗量很大。温老师很珍惜球,即便外皮全部脱落,他也不舍得扔掉。
温老师的学生有个特点,无论去哪里比赛,赛后总要把赛场所有的水瓶带回学校,以致于经常遭到场地保洁员的不满。很多学生刚开始觉得很丢脸,但后来,当温老师隔三差五地买来零食和饮料,他们才知道,这是温老师在给他们攒钱。温老师自豪地说,一年他能卖出2000多元。
又到暑假,温老师又在征求同学们的意见,报名海峡两岸的&木兰杯&足球赛。温老师带队有个原则,一旦队员的文化成绩比进队时下降两次,就必须自行出队,这个规定,无意间让队员之间互相督促学习。
温文彬的妻子吴婵香小他5岁,在竹坝小学教音乐,也是印尼归侨。他们一辈子没有孩子,一辈子住在学校,一辈子爱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2013年11月,妻子因癌症去世,温文彬孤身一人生活。这张照片,是他俩二十年前回印尼探亲时,途经香港,在海洋公园拍的。
老伴走了,温文彬时常睹物思人。他从没有因私人原因向学校提过任何要求,但为了老伴,他破例了。他想在学校为老伴开一个追悼会。很多学生还记得,会上,当温老师用沙哑的嗓音说出&我的爱妻&四个字时,所有人泪如决堤。
温老师的咖啡瘾很大,这是小时候在印尼养成的癖好。因为宿舍就在操场旁,学生们很爱来温老师家喝喝咖啡,吃点印尼的榴莲糕。温文彬想过,等以后自己不能动了,可以叫个学生陪自己住,晚上有个头疼脑热,也有人能打个电话。
上课、训练、比赛,这是温文彬从20岁到73岁的全部生活。一辈子,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当好一名最普通的乡村体育老师。如今,满头白发的他还有梦想,他想带着山里的孩子去台湾,和那里的孩子踢几场友谊赛。此外,他也希望能通过报道,给孩子们捐献一些如握力器、排球、杠铃这样常见的体育用品。
版权所有:厦门同安竹坝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服务咨询热线 : 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厦门市同安区教育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