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知识题库案例分析。分析

公考,家教,作文,写作,阅读,诗歌,散文,答案,中考,高考,语文,英语,培训,教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分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分析
绪论 :案例一:来自外地偏远农村的小王,就读于某重点大学法律系。入学近两个月以来,他一直闷闷不乐。 虽然所学的专业当初是自己选择的, 目前也比较热门,未来就业前景不错。可现在他认为自己选错了专业,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善于与人交往,口才也欠佳,而这些正是他所学专业所必备的。与同学比起来,他更自惭形秽,对国内外时事不感兴趣,对文学名著所知甚少,说话带口浓重的乡音,也没有什么业余爱好与特长。另外,大学中的许多情况与自己原来想象的相差太远。因此,他白天独来独往,不愿参加班级和系里的活动,即使参加,也独坐一角;晚上,他不想参加宿舍临睡前的卧谈会,为此同学们善意的称他为“独行侠”。他好羡慕昔日的中学同学在当地上普通大学,有原来的同学相伴, 与新同学不存在巨大的差距, 也没有这么大的压力。他直叹气:这哪里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呢?
请你用《思想道德修养〉〉的有关知识,帮助小王同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案例二: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出生在湖北省黄岗县回龙村,他从小跟着当教书先生的父亲到私塾上学。在上学路上有几块不小的石头,最大的一块竟有几间房子那么大。 它们远离大山,孤零零地站在那里。 李四光每次经过这里,都忍不住发问:“这是什么石头呢?”“普通的石头呗!”父亲答到。“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谁知道呢!”父亲觉得问题提得太可笑了。
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李四光在少年时代没有得到解答。后来,他去英国学地质学,又到阿尔卑斯山去考察现代冰川。1921年,他学成回国,带领学生在太行山东麓沙源调查地质,
又发现了一些远离大山的孤零零的大石头。经过仔细考察,他断定这些石头是在第四纪冰川移动的时候,从远处山麓推移下来的漂砾。他第一次发现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的遗迹。
李四光回到故乡后,对那块躺在路边的大石头重新进行考察,发现它是一块片麻岩巨砾。但这个地区的地层里并没有麻岩,这说明大石头本来不是在这儿的。接着,李四光在长江中下游进行了许多考察,发现很多地方也有漂砾存在。他提出了长江中下游也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理论。童年时代的疑团解开了,这时候,李四光已是一位中年地质学家了。
思考:童年的疑团对大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启发?如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来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一章 :案例一:黄代放,全国人大代表、江西民营高科技上市公司——“泰豪科技”当家人,凭着其精明睿智,抓住机遇,仅靠两万元起家,经过14年创业,实现了资产大幅增长至6亿元的奇迹。
在黄代放很小的时候,某一天,一群清华学子来到黄代放祖祖辈辈生活着的小山村,开始和黄代放的父老乡亲一起脸朝黄土背朝天、在鄱阳湖的小山村里日复一日地劳作。“我感觉他们哪怕是种地都是很敬业的,是很有头脑的种地方式,他们有意去改变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农艺。”初通农事的黄代放忽然发现这批清华学子和父老乡亲的劳作方式有些不同,他们用他们的满腹经纶、用他们的学识改变着农事、农具,改变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劳作方式和生存方式。从那时候起,在黄代放幼小的心里就种下了科学的种子、清华的梦想。而最终他如愿以偿。
回想清华精神对自己的影响,黄代放胸潮起伏:“没进清华时,虽然我也希望自己能承担社会责任,但感觉自己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到了清华后,我才知道自己责任有多大,清华给我一个最大影响就是人生观的改变,包括人生价值观。所以读书时第一年是考上大学的兴奋,第二年是一种沉思,除了学习功课外就是思考自己了——我是谁,我今后干什么,我能干什么。”
大三那年,黄代放发现自己和乡村相比,已经成为一个知识的巨人,但是他不满足,因为他深深的知道他是一个穷人的孩子,要想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之于社会,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情。“那时,我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了一句话,叫‘人生的成功在于不断承担社会责任’,写完这句话我就定位我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1986年,江西省的重要领导来到清华园动员江西籍清华学子,回家乡奉献力量,黄代放选择了一个极小的研究所,开始了他的社会生涯。很快他便拿到一个科学项目,但是,随着项目的成功,黄代放发现,他的项目无法付诸实践,为此,他想了很多,如果说像他这样的清华学子,他们所从事的项目却无法为社会、为生产、为科研服务的话,这将是一笔多么巨大的浪费,对国家将造成多大的损失。与其如此,还不如把这一笔经费用于他的父老乡亲头上,解决他们拮据的生活状况。就是这么一个想法,促使黄代放毅然离开了研究所。他要带着自己的项目,带着自己的满腹经纶、自己的智慧,走向社会,告别计划体制,投入到市场经济大潮中。于是泰豪产生了。在泰豪发展过程中,显得极富戏剧性。黄代放的恩师来了,他的同学过来了,清华园的学子们非常关注这个山村孩子实现社会责任的梦想。1993年的深秋,黄代放积极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联合,成功举办了“首届江西计算机产品及技术展览”,开创了江西省IT产业之先河。
纵观黄代放的人生这三步,从学生时代,到大学时代,到创业时代,黄代放的思想轨迹从改变自己生活的小山村到改变自己的家乡,到改变社会,他走出了非常艰难的二十年。而他如今依然象他当年在小山村里学习一样脚踏实地,决不浮夸,谁也很难相信如此平凡的人的身边有一个这么惊人的企业。
思考: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的认识?
作为当代的中国大学生,我们肩负什么样的社会责任,以及应该如何在承担社会责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 案例二:今天是一个让我难以忘记的日子,当我得知今年我校不能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时,我做出了一生中最重大的决定,放弃读研究生的机会去贵州贫困山区当一名支教老师。晚上父亲给我打了一个电话,问我研究生考试复试了没有。当时我心里特别紧张,不知道怎样把这一事实告诉父亲,最后我鼓足勇气对父亲说:“我不想在这儿读了,,,,” (其实我是多么想在这儿读下去呀!)我对父亲说:“我想去贵州当一名志愿者,我想两年以后再考一个好的学校”。
电话的那一边,虽然父亲同意我这么做,但明显有些失落。毕竟是他的儿子以372分的成绩通过了研究生复试分数线, 而且极有可能是公费,能不惋惜吗?我非常理解父亲现在的心情,我想父亲一定会支持我,他会相信他的儿子的选择是正确的。
去年暑假我放弃复习考研的机会去贵州省大方县为民小学义务支教,那里没有水,没有电,没有广播站,没有任何的交通工具;没有大米,吃的是玉米面和土豆;学生没有教室,岩洞就是他们的学习场所;学生不会说普通话,不会唱国歌,,,,但是孩子们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
我给孩子们上课,教孩子们唱歌、踢球、做游戏;孩子们把我拉到他们家去做客,家长给我做当地最好吃的饭菜;我们走时,孩子们哭呀哭,,,,每当我想到这些我的心又飞到了为民小学。在我准备考研期间,有的学生给我写信说我以后还能来吗?他们说我以后肯定不会再到这儿来了,因为这儿太贫穷了。学生对我的思念和对知识的渴求化作一种力量,永远驱使着我要再一次走进为民小学。还有那一个当地最穷的苗族老太太,人、猪、羊住在一间房子里,房顶是用带洞的塑料布做成的,家里没有煤,没有床,她的侄儿睡在猪圈上面,她就睡在地上。返回学校后,每当外面寒风刺骨时,我就想起那个苗族老太太,贵州的天气也冷了吧,老太太怎么过冬呀?想着想着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当时我身上没有钱,于是我就向我的同学借了400元钱,让资助为民小学的吴道江给她买些煤。 后来吴道江给我写信说这400元钱已经帮老太太买了6000斤煤。大妈,现在还好吗?还有尊敬的老师、纯朴的村民,你们都好吗?想念你们的那位大学生马上就要和你们在一起了。
回首自己所做出的决定,我无怨无悔。因为这是为山区孩子所做出的牺牲,同时也是给自己一个新的起点向更高的目标冲刺。或许在贵州的两年是孤独而寂寞的,但这只能化作一种动力,让我用自己200%的精力投身于这个贫困山区、这所小学。虽然我放弃了很多,但我相信在未来的两年里,我会得到使我一辈子都受益无穷的东西。
思考:当代大学生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第二章:案例一:《中国青年报》日刊登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医学博士薛毅,结合自己出国留学经历,写下的一篇思想汇报。现摘编如下:
我一向不喜欢空洞地谈论政治。但我明白,每一个人除了自然生命之外还有政治生命。爱国主义精神,则是政治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记得在苏黎世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博士后研修时,我提前两个月完成了“ 口腔微生物分子生物学”课题研究任务。当导师古根汉姆教授读完我提交的6篇论文时,惊喜万分。没过几天,校方拿来一份合同,提出以1.2万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6万元)的月薪聘我担任研究员。 对这个令许多人羡慕不已的机会,我毫不犹豫的谢绝了。
我的举动大大出乎教授的意料。当天晚上,一向惜时如金的他,破例邀我去散步。我告诉他我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 第一,我的祖国很需要我;
第二,我有我的信仰,我的所作所为不能违背我的信仰。
我正想礼节性的道个歉,他却阻止了我,对我说:“薛,你是第一个拒绝我的人,但你的选择却使我更为敬重你。”教授感叹道,“虽然我们信仰的东西不一样,但能为信仰而活着、而奋斗、而牺牲的人,总是令人尊敬和羡慕的。”
我从瑞士归国时,由古根汉姆教授主持,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几十名不同肤色的学者,为我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这在该校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教授紧紧拥抱着我,深情地说:“薛,你是一个了不起的中国军人,是你让我看到了一个堂堂中国人的风采。现在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望着导师慈祥的目光,我内心涌动着感激之情,诚恳地说:“如果可以的话,我想从实验室买点菌株带回去。”教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免费送给我价值3000多美元的菌株和一本亲笔签名的最新著作。而在这之前,我就是出高价购买这种菌株,教授也是不会答应的。
我先后去过5个国家留学,与20多个国家的人共过事,从中我发现一个现象:爱国者人爱之,自尊者人尊之。 思考:读了薛毅博士的这篇思想汇报,你有什么感想?你对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是如何理解的?
你对“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却属于祖国”是如何认识的?为什么爱国者人爱之,自尊者人尊之?
案例二:据日《南方都市》报道,深圳有家酒吧在大门口打出 “日本人不准入内”的招牌,拒绝日本人在该酒吧消费。酒吧经理称此举是抗议日本修改教科书等行为。这一举动在深圳引起一片哗然,有人赞同,有人质疑。挂牌的前一天,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刚刚参拜靖国神社。该酒吧经理称此举是对日本的一些做法表示不满。他对日本修改教科书等行为非常气愤,一直就有拒绝日本人在其酒吧消费的想法,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只是一根导火线而已。 思考:日本右翼势力篡改教科书,篡改侵华史实说明了什么? 你对此有何想法?
上述行为是不是爱国主义的表现?为什么?
第三章:案例一:游卫东大学毕业后,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到厦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作。1995年到闽西革命老区龙岩市创办龙岩大洋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从事粉尘环保事业。 日中午与3名工人在进行水泥立窖粉尘研究时,因发生意外,为抢救2名一氧化碳中毒的工人而牺牲。有人说:“大学生救工人值得吗?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舍身救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普通工人,等于拿金子换石子,是不值得的。”
思考:游卫东的行为是否值得?这名大学生的事迹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案例二:我+我们=完整的我(I + We = Fully I)。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列出的公式。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中,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个人价值,绽放出完美绚丽的人生。
思考:请就这个公式谈谈自己的体会。
案例三:清华大学大四学生刘海洋,竟然为了证实“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强”这句话的正确性,将黑手伸向北京动物园的5只熊。而憨厚的熊哪曾想到,竟然会有人用硫酸当饮料投喂自己。请思考刘海洋同学的此项行为。
第四章:案例一:“嗜鱼不受”是个历史典故。说的是战国时期鲁国的宰相公孙仪非常喜欢吃鱼,当时鲁国许多人都争着买鱼送给他,可是他一条也不肯接受。他的弟子感到奇怪,就问他:“夫唯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公孙仪说:“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心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意思是说,正因为喜欢吃鱼,才不能要别人的鱼,因为受了别人的鱼,就必须在行为上迁就别人,迁就了别人,就要歪曲法律,歪曲了法律,就要受到处罚,宰相就要被革除。言外之意,如果宰相职务被革除了,别人还会给送鱼吗?由此得出了“恃人不如自恃”的结论。
思考:这典故反映了什么样的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这一优良道德传统有何现实意义?
案例二:在皖江南北,苗素娥的名字传遍千家万户。这位52岁的合钢医院分院一名普通的中医女医师,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诉说为人民服务的情怀。苗素娥1972年进合肥钢铁公司医院中医科,30年来坚持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上门为患者诊视3万多人次,自筹资金建立义务诊所, 义务收治残疾孤寡的患者,,,,苗素娥发现有些病人行动不便,1984年开始把“家庭病房”作为一项重点服务内容,每天上门为病人诊治。 请苗素娥治疗的病人中有许多是远道而来的农民,由于生活拮据, 他们往往是小病拖着不看,直到酿成大病才由家人抬着来治疗。
1988年开始,苗素娥从每月工资中抽出近百元在医院附近的大兴镇租了两间平房,让远道而来的贫困病人住在这里治疗,不要缴纳住院费。1994年苗素娥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建立“义务诊疗所”,总共救治了2万多人, 其中80%是贫困农民。1996年春节前,已到癌症晚期的陈钦义想回家吃顿团圆饭。 腊月二十七, 苗素娥在冰天雪地里拦了一部车, 连夜护送陈钦义回家,早晨6点,她又赶早班火车回到合肥上班。 陈钦义临终前,念念不忘的嘱咐家人:“送一块匾到合肥去,谢谢苗医生,,,,”
苗素娥就是抱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样的信条, 把自己满腔的热情, 通过手中的银针和火罐注入到病患者的心田。
思考:1、苗素娥作为一名普通中医师,在自己的岗位上是怎样谱写“为人民服务”的篇章的?
2、你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怎样理解的?
案例三:某日,石跃金在探亲途中不幸遭遇车祸,他的头部等受重伤的情况下,先后7次下到山沟,抢救出7名遇险群众,最后因伤势过重,体力不支而晕倒在地。经医院诊断:石跃金右面颧骨至太阳穴部位撕裂伤,右上门牙撞断一颗,闭合性损伤、脑震荡。小石伤愈出院后,请功信从家乡雪片般飞往军营,为此,驻滇某师为石跃金记二等功一次,并组织官兵学习他的英雄事迹。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正当全师掀起“学习身边英雄,争当训练标兵”活动热潮之际,刚参加部队指挥分队野外驻训归队的石跃金, 于6月29日郑重的向连队党支部递交了申请书:要求调离有线班,到炊事班工作。其理由有两点: 一是大腿等软组织受过重伤, 因天气变化复发时疼痛难忍,在进行5000米收放线、攀登与固定科目的超强度训练时感到力不从心;二是上门牙脱落一颗,吐字不清,在传递通信口令时经常出错。加之车祸中留下脑震荡后遗症,他说自己的记忆力大大减弱,不适合当有线兵。
当部队官兵正认真学习他的英雄事迹时,英雄却突然主动提出要到炊事班去干轻松活的个人要求,这可是个新鲜事。如果批准他的申请,怕影响英雄的形象,如果不批准,又有些不实事求是。石跃金的申请成了连队党支部的头疼事,连队党支部在一时难以做出决定。
你认为连队党支部是否应当满足石跃金的请求?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案例四:据日《中国财经报》报道,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以信用为主题对近5千名企业家作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信用状况已经恶化到严重影响经济运行的程度。信用缺失付出十大代价:1、信用缺失大大增加了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2、信用缺失使得新的更快捷、更现代化的交易手段和交易方式得不到发展,从而制约了新经济的成长;3、拖欠贷款、合同纠纷等信用缺失让人不敢投资,影响了民间投资的启动;
4、信用缺失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我国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制假售假和产品质量低劣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有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不诚信的代价每年大约5855亿元。
思考:缺失诚信的代价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以诚信为重点加强道德建设有何现实意义?
案例五:据一位知名学者讲述,中国有一名在德国的留学生毕业时成绩很优异,但在德国四处求职时,被很多家大公司拒绝,选了一家小公司去求职,没想到仍然被拒。德国人给留学生看了一份记录,记录他乘坐公共汽车曾经被抓住过三次逃票。德国抽查逃票一般被查到的概率是万分之三,这位高才生居然被抓住3次逃票。在德国人看来,大概那是永远不可饶恕的。
思考:从这名留学生伪造假成绩被开除的案例使我们得到什么启示?为什么德国人对逃票的小事看的如此重要?
一个人如果在蝇头小利上都靠不住,能否指望他在其他事情上值得信赖?
第五章:案例一:从沙河到北京看望女儿的赵永年老先生没想到,他和老伴在火车上会遇到这么热情的北京大学生。下火车后,这位大学生带领着老夫妇走了半个多小时的路找到了通往女儿家方向的公交车,而大学生所在的学校距离火车站只需走3分钟就能到达。
日,近七十岁的赵先生和老伴上了从沙河开往北京的7174次列车,打算看望在北京工作的女儿。在火车上,一位坐在老夫妇对面戴眼镜的大学生得知赵先生要去中关村后,建议赵先生夫妇在清华园站下车,比原定在北京北站要近一些。在清华园站下车后,赵先生发现自己对这一带非常陌生,于是那名同在清华园站下车的大学生主动为夫妇俩带路,并将赵先生和老伴儿身上大约四五十斤的行李都背到了自己身上。交谈中赵先生得知,这名大学生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大一的学生,而从清华园站到北航只需三分钟就能走到。三个人大约走了半个多小时,才走到通往中关村一街方向的公交车站。当老夫妇询问这位帮了大忙的学生姓名时,他只简单地说了句“出门在外都不容易”,便向学校方向走了,使赵老夫妇十分感动。
思考:该大学生的行为是否具有道德意义?为什么?该大学生的行为体现了社会公德的哪方面内容?
第六章:案例一:创立于1913年、总部设在芝加哥的安达信,是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年营业额曾达到93、4亿美元。安达信从1979年进入中国市场, 在内地和香港的年营业额曾达15亿元,首家在深圳和上海上市的B股公司, 都委托安达信卫审计会计师。 就是这样一个强盛的企业,在审计活动中弄虚作假,现在如同一艘漏洞百出的破船,说垮就垮。安达信在审计活动中的弄虚作假已非一时,但均被他应付过去。于是,侥幸心理和短期利益驱使它在作假的歧路上越走越远,终至东窗事发,陷入困境。
思考: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失败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以诚信为重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案例二:谈笑梅,女,某高校新闻传播系二年级学生,他憧憬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向往踏入高等学府。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入校后,他放弃了许多休息娱乐时间,专心致志埋头于刻苦学习,为此取得了优良的学习成绩,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誉。正当他准备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习目标时,一位白马王子(同年级学生)闯入了他的生活,涉世不深的她很快堕入爱河,一度,他们沉醉于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两人世界,渐渐地游离了原先设计的奋斗目标,一学期下来,学习成绩严重滑坡。自己虽然已经预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却无法控制自己那种心动的感觉; 虽然双方也感到这样下去很累、 很烦,但总打不起精神来。在老师和父母的教育启发下,他们终于找到了处理学习和恋爱之间关系的良方,走出了两人世界的小圈子。一方面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中感受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温暖;另一方面理清两人的情感困惑,把握恋爱的长度、热度和鲜度,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从此,谈笑梅开始渐渐转变,半年后,学习成绩提升幅度较大,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同,不但两人的感情正常发展,而且那位“白马王子”的成绩也步步提高,两人圆满毕业。
思考:大学生中谈恋爱的现象比较普遍,大学生们应如何面对恋爱?
案例三:自诉人袁某(女)、被告人张某(男,现为旅日华侨)
1984年,自诉人和被告人相识并相爱。1987年,自诉人和被告人同居;1990年10月,被告人准备出国,因为怕被拒签,所以与自诉人仅仅办理了世俗的婚姻仪式,而没有办理法律的结婚登记。1992年8月,被告人回国探亲,双方仍然保持同居关系,一个月后被告人再次去日本继续学业。1992年10月,自诉人通过中国外交部驻日本大使馆查询,获悉被告人确实与一沈姓中国女公民于 1992年2月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登记结婚。1993年11月,自诉人向自己住所地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要求确认被告人构成重婚,并要求撤销被告与沈姓中国女公民的非法婚姻关系。
第七章:案例一:日,广州发生了一起大学生孙志刚因无暂住证被收容致死的案件。之后,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8月1日起施行。这起事件,涉及政府行为,意义深远。孙志刚案件揭示了我国行政权力在一定程度上的滥用以及对公民权利的侵害, 反映了我国依法行政的水平,要求依法限制权力,保障人权。
孙志刚,湖北武汉人,2001年武汉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结业。日受聘于广州达齐服装有限公司。3月17日晚十时许,孙外出上网,途遇天河区黄村街派出所民警检查身份证,因未带身份证, 被作为三无人员,带回派出所。期间孙同学成先生赶至派出所出示孙身份证,但当事警官仍拒绝放孙。3月18日孙作为三无人员送往收容遣送站,当晚以“身体不适”被转往广州收容救护站。 20日凌晨1时多, 孙遭同病房8名被救助人员两度轮番殴打,于当日上午10时20分死亡。救护站死亡证明称其死因为“心脏病”。4月18日中山大学中山医院法医鉴定中心出具的尸检检验鉴定书,结果表明, 孙死前72小时曾遭毒打。6月9日孙案一审判决,主犯3人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至死刑,其他9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3年至15年有期徒刑。另外,涉案的民警、救治站负责人、医生及护士一共6人,以玩忽职守罪分别被判处2年至3年的有期徒刑。
孙志刚案件为中国社会在人权保障和执法观念上带来的变化持久而深远。
日,公安部副部长白景富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孙案的处理, 是迅速的, 是坚决的,也是非常严肃的。 公安部部长周永康曾先后作了7次重要批示。 该案件之后,取消了收容遣送制度, 收容站变成了社会救助站。
日,公安部颁布了《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11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又联合发布通知,共同向全社会宣告: 坚持依法办案, 正确适用法律, 有罪依法追究,无罪坚决放人。除了政法系统,我国行政机关也进一步明确了公民的权利。
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行政许可法》, 其中明确规定“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从而制止行政部门滥用“国家”、 “政府”的名义侵害公民的权益。
日,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8月1日起施行。日,民政部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8月1日起施行。 自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自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深刻体现了中央人民政府“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
思考:“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政府行为中如何体现?如何评价国务院制定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
法》《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是否与我国宪法所确立的保障人权,有效限制政府权力的原则相悖?
谈谈我国法律应该如何保障人权。
案例二:席某与刘某1997年建立恋爱关系之后不久,于1998年2月登记结婚。婚后,刘某长期不主动找工作, 赋闲在家,没有收入来源,席某多次劝说无效。刘某患有妇科疾病,虽经多次治疗仍未根治,因此一直不能生育子女。由于双方婚前不了解,导致了婚后生活的不和谐局面。席某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温暖,寻求婚外的慰藉,便有了第三者。2004年3月,席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离婚并依法分割共同财产。在庭审过程中,双方对婚前财产和婚后共同财产并无太多争议,刘某的委托代理律师突然向法庭提交了一份证据,是刘某为证明席某具有“有配偶者与人了人同居”的情形,委托私人侦探偷拍制作的光盘资料。原告席某的代理律师对此证据的合法性提出了异议。
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是对被告偷拍录像的证据证明力问题。法院认为,证据的基本特征有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本案中, 双方当事人对偷拍录像的客观性和关联性均无争议,对于它的合法性则看法不一。所谓证据的合法性, 是指诉讼证据必须是依照法律的要求和法定的程序而取得的事实材料。它除了要求证据的形式应当合法外,还要求证据的收集、提供甚至审查等环节也必须符合法定程序的要求。案例中的席某作为有配偶者又与他人同居,不具有法律规定的值得保护的合法权益。 录像虽然涉及第三者隐私,但是其制作的目的并非是为了侵害第三者的隐私权,而是为了保护更优先的配偶权,涉及他人隐私迫不得已,不采用隐蔽行为不能获得真相。 而且该证据经过审查和鉴定,没有经过剪辑、拼凑、篡改和臆造,不是以违背善良风俗的手段或方法取得,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所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2月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0条第3款的规定,被告取证虽未经原告许可,但未侵犯原告合法权益, 该证据符合证据合法性要求, 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予以采信。本案后经法院主持调解离婚,席某在财产分割上对无过错方刘某进行了适当的补偿。
思考:关于证据的特征,法律是如何规定的?本案中刘某委托私人侦探取证的程序是否合法?
偷拍录像资料能否作为证据使用?现实社会中,应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第八章:案例一:周某〈男〉与李某系夫妻关系, 1996年,周某与原告王某相联系识后便在外租房过同居生活,日,周某立书面遗嘱将其所属个人财产赠与原告王某,并办理了公证书。 同月22日,周某去世,王某持遗嘱要求李某交付遗赠财产,双方发生纠纷, 王某诉之法院,一审判决驳回王某的诉讼请求,王 某不服上诉,二审法院认为:周某的遗嘱虽系其真实意思表示,但其内容与目的违反了公序良俗,损害了公共秩序, 应属无效民事行为,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案例二:张某的次子乙,平时经常因琐事滋事生非, 无端打骂张某。一日,乙与其妻发生争吵,张某过来劝说。 乙转而辱骂张某并将其踢倒在地,并拿来水果刀欲刺张某,张某起身逃跑,乙随后紧追。 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口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上。 张某顺手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乙的头部砸,致乙重伤。 对本案中张某、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5、法律是如何产生的?它的一般含义是什么?
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如何运行的?
7、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性质?
8、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9、新的国家安全观具有哪些特点?
10、什么是法律思维?如何培养自己的法律思维?
11、法律权威在当代社会具有何种重要意义?法律权威应当通过哪
些途径得以建立? 5、当代大学生应当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宪法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6、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3、掌握我国实体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对当代大学生正确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有什么现实意义? 7、什么是民法?它有哪些基本原则? 8、什么是民事权利?我国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有哪些? 9、什么是著作权?著作权保护的客体有哪些?
10、什么是犯罪构成?犯罪构成包括哪些要件?
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律基础知识案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