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州铜柱是否出现在小学英语课本课本上?

溪州铜柱及其铭文考辨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溪州铜柱及其铭文考辨
《溪州铜柱及其铭文考辨》是1994-04岳麓书社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作者是彭武文。ISBN0页&&&&数158出版社嶽麓书社出版时间1994-04
如题彭武文,湖南省保靖县人,土家族,1936年10月生,1961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分院历史系。从事民族史、民族学、民族经济研究及大学教学工作。著有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行政监察学》一书及《从葬俗特征论述土家族的族源》等八篇论文,其中三篇作为获奖科研成果载入1991年《湖北省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人名录》第一集。现为中南民族大学教授,曾任该校历史系总支书记兼院长法律顾问室主任、湖北省民族社会学研究会理事。第一章、溪州铜柱铭文  第二章、溪州铜柱铭文注释  第三章、溪州铜柱铭文综合辨正  第四章、《旧五代史》关於铜柱记载考异  第五章、《新五代史》关於铜柱记载之舛误  第六章、《资治通鉴》关於铜柱记载考辨  第七章、《九国志》关於铜柱记载鉴别  第八章、《十国春秋》关於铜柱记载考订  第九章、《十驾斋养新录》关於铜柱记载鉴别  第十章、清《永顺县志》关於铜柱记载辨析  第十一章、《湘西土司辑略》关於铜柱记载辨明  第十二章、溪州铜柱的历史传说与迁徙  第十三章、楚王马希范的安抚政策  第十四章、铜柱的历史和现代意义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您好,欢迎来到惠小驴旅游梦想世界!
湖南湘西溪州铜柱――珍贵史料
湖南湘西溪州铜柱――珍贵史料
游客:旧城往事
&&&出游时间:
康辉旅游公益分享平台
收藏 0 推荐 0 浏览 0
  溪州铜柱位于湖南省永顺县。铜柱原立于湖南省永顺县野鸡坨下的酉水河岸,1971年因为修建凤滩水库而迁至距原址约10公里的王村花果山上,并建有保护亭对铜柱加以保护。
  铜柱始建于北宋天德元年(1017年),柱上刻有楚王马希范与土司彭仕愁罢兵盟誓的条约。唐末至五代时期,湖南地区被楚王马殷父子所割据,马氏委任土司彭。为溪州刺史,辖永顺、龙山、保靖等县。
  马希范继马殷位之后,溪州由?{之子彭仕愁袭任刺史。后晋天福四年(939年),锦州、奖州、溪州的少数民族万余人,反抗楚王的统治,由彭仕愁率领东出,取辰、澄二州。马希范率兵迎战,两败俱伤,双方只好罢兵言和,并在钢柱上镌刻盟约,立于边陲,规定各自所辖地域,互不进犯,楚王不得在土司所属诸州内任意征收捐税、拉夫派差、强买土特产等。
  溪州钢柱高4米,重2500公斤;柱身为中空八面体,原柱内用马氏统治时期所铸的铁钱填实。柱上刻有“复溪州钢柱记”,共2000多宇,楷书,字体秀丽,是研究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重要实物资料,也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免责申明】
① 本文内容和图片为游客:“旧城往事” 分享提供,内容和图片仅供学习、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
②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内容和图片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内容和图片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 本网内容和图片如有侵权,或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或其它任何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游记标题:
游记内容:复溪州铜柱记 -
溪州铜柱的树立
  五代十国时期,南楚王马殷死后,次子马希声因母宠得立,贪婪凶残,不理朝政,越两年即撒手西去。其异母兄弟马希范继位,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国库日虚,又横征暴敛,竭泽而渔,以致民怨沸腾,苦不堪言。溪、奖、锦等州少数民族深受马希范暴政重赋之害,后晋天福四年(939),在溪州剌史、&蛮酋&彭士愁的率领下揭竿而起, 攻打辰州、澧州,摧毁了楚的镇边军事。
  彭士愁,祖籍江西庐陵(今吉安)。伯父,于后梁开平三年(909),在吉州剌史任上,帅众数千人奔楚,楚王马殷表玕为郴州刺史,为子马希范娶其女, 马希范继任王位后,彭氏累封为贤夫人,后晋天福三年 (938)卒。后梁开平四年(910)楚以玕弟瑊为溪州剌史。瑊死后,其子士愁继任。
  彭士愁起兵反马楚,马希范遣静江指挥使刘勍、决胜指挥使廖匡齐帅兵征剿。翌年,彭士愁退守山寨,据险防御,终因力量悬殊而兵败请降。彭士愁虽败,而他在溪、奖、锦等州少数民族中威信较高,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马希范虽胜,但马楚政权危机四伏,为了维持马楚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一仍采取以&蛮&治&蛮&的羁縻安抚策略,同意彭士愁&遣其子师?(一说杲) 帅诸酋长,纳溪、锦、奖三州印请降于楚。
  彭师为父输诚,束身纳款,即充当人质。马希范用刘勍为锦州剌史,镇慑诸蛮。溪州剌史仍由彭士愁担任,命迁徙州治于酉水下游河岸,以便于控制。&&至此结束。之后,楚王马希范效仿东汉名将马援当年立交州铜柱故事,以铜5000斤铸拄立于溪州古城,约今古丈县会溪坪野鸡坨,上镌双方盟约。
  铜柱“八棱稍园,中空,相传内实钜古钱,上覆铜顶,清中叶,有盗其顶者,运至江心,舟覆顶灭,土人以饴粘钱殆尽。”柱高丈二尺,入地六尺。柱面镌有2118字铭誓。铜柱在宋代曾多次被移动,故有宋人羼刻490余字。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1969年,因在酉水河上修建凤滩水电站,会溪坪处于淹没区,经国务院批准,移至酉水上游永顺县王村崇山坡。铜柱的铜质精纯光润;八面所镌颜、柳体阴文,虽经千载风雨洗刷,霜雪蚀磨,仍清晰如初。兹将柱铭主要内容录于后:
复溪州铜柱记 -
《复溪州铜柱记》铭文
  复溪州铜柱记
  天策上将军江南诸道都统楚王希范。
  天策府学士江南诸道都统掌书记通议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李弘臬撰
  粤以天福五年,岁在庚子,夏五月,楚王召天策府学士李弘臬,谓日:&我烈灵王,汉建武十八年,平征侧于龙编,树铜柱于象浦。其铭日:'金人汗出,铁马蹄坚,子孙相连,九九百年。'是知吾祖宗之庆,绵远,则九九百年之运,昌于南夏者乎?今五溪初宁,群帅内附。古者天子铭德,诸侯计功,大夫称伐,必有刊勤,垂诸简编;将立标题,式昭恩信。敢继,为吾纪焉&。弘臬承教濡毫,载叙厥事:
  盖牂牁接境,盘瓠遗风,因六子以分居,入五溪而聚族。上古以之要服,中古渐尔羁縻,洎帅号精天(夫),相名泱氏。汉则宋均置吏,稍静溪山,唐则师,遂开辰、锦。迩来豪右,时恣,去就在心,否泰由己。
  溪州彭士愁,世传郡印,家总州兵,布惠立威,识恩知劝,故能历三四代,长千万夫。非德教之所加,岂简书而可畏,亦吾辜于大国,亦不虐于小民,多自生知,因而善处。无何忽乘间隙,俄至动摇。我王每示含弘,尝加姑息。渐为边患,深入;剽掠耕桑,辰、澧;疆吏告逼,郡人失宁。非萌作孽之心,偶昧戢兵之法;焉知纵火,果至自焚。
  时晋天子肇创,倚注雄德,以文皇帝之徽号,继武穆王之,册命我开天策府。天人降止,备物在庭。明,又当昭泰。僻陋,可俟绥怀。而边鄙上言,各请效命。王乃以静江军指挥使刘勍,率诸部将,寸(付)以偏师。钲鼓之声,震动溪谷。彼乃弃州保险,结寨凭高,唯有鸟飞,谓无人到。而刘勍虔遵庙算,密运神机,跨壑披崖,临危下瞰。梯冲既合,水泉无汲引之门;樵采莫通,乏转输之路,固甘,岂暇投戈?彭师杲为父输诚,束身纳款。我王愍其通变,受降招携。崇侯感德以归周,孟获畏威而事蜀。
  王日:&古者叛而伐之,服而柔之,不夺其财,不贪其土。前故,后代着龟。吾伐叛怀柔,敢无师古;夺财贪地,实所不为。&乃依前奏,授彭士愁溪州刺史,就加检校太保。诸子将吏,咸复职员;锡赉有差,俾安其土。仍颁,大赈贫民。乃迁州城,下于平岸。溪之将佐,衔恩向化,请立柱以誓焉。
  于戏!王者之师,贵谋贱战,兵不,士无告劳。肃清五溪,震 百越,底平疆理,邦家。尔宣无扰耕桑,无焚庐舍,无害樵牧,无阻,勿矜飞湍,勿恃悬崖绝壁。荷君亲之厚施,我不征求;感天地之至仁,尔怀宁抚。荀违,是昧神祇;垂于子孙,庇尔族类。铁碑可立,敢忘贤哲之踪;铜柱堪铭,愿奉祖宗之德。弘皋仰遵王命,谨作颂焉。其词日:
  昭灵铸柱垂英烈,手执千戈征百越,
  我王铸柱庇黔黎,指画风雷开五溪。
  五溪之险不足恃,我旅争登若平地。
  五溪之众不足凭,我师轻蹑如春冰。
  溪人畏威仍感惠,纳质归明求立誓,
  誓山川兮告鬼神,保子孙兮千万春。
  推诚奉节弘义功臣、天策府都尉、武安军节度副使、判内外诸司事、永州团练使、光禄大夫、检校大傅、使持节永州诸军事、行永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扶风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马希广奉教监临铸造。
  天福五年正月十九日,溪州刺史彭士愁与五姓归明,众具件状,饮血求誓。楚王略其词,镌于柱之一隅:
  右据状,溪州静边都,自古以来,代无违背,天福四年九月,蒙王庭发军收讨不顺之人,当都愿将本管诸团百姓军人及父祖本分田场土产,归明王化。当州大乡,三亭两县,苦无税课,归顺之后,请祗依旧额供 。不许管界团保军人百姓,乱入诸州四界,劫掠 盗,逃走户人。凡是王庭差纲,收买溪货,并都幕采伐土产,不许辄有庇占。其五姓主首,州县职掌有罪,本都申上。如别无罪名,请不降官军攻讨。若有违誓约,甘请准前差发大军诛伐。一心归顺王化,永事明庭。上对三十三天明神,下将宣祗为证者。
  王曰:&尔能恭顺,我无;本州,自为;本都兵士,亦不抽差。永无金革之虞,克保耕桑之业。皇天后土,山川鬼神,吾之推诚,可以玄鉴。&
复溪州铜柱记 -
溪州铜柱的历史余音
  在铜柱铭文中,彭士愁虽然承认军事上的失败,表示&一心归顺王化&,而在政治上、法律上、经济上、军事上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取得了长期统治溪州地区的合法权,经历了马楚、宋、元、明、清初,直到清雍正八年(1730)&改土归流&,长达800 余年。马希范所立&溪州铜柱&, 化干戈为玉帛,结束了民族间的血肉残杀,使溪、锦、奖州少数民族能过着安居的生活,进行正常的生产劳动,无疑有利于一个时期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和同化。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06:38:40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课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