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第十一课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备课资料第十一单元
通讯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说明文,具体介绍了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全文共5 个自然段,按着内容的不同可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介绍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课文首先在第一自然段介绍了我国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发生了一件事情,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各个结大小不同,形式也各有区别,表示那些事情重要不重要,属于什么种类。往后看了这些绳结,就能记起以前经历的许多事。课文第二自然段介绍了现在世界上没有文字的民族用贝壳代替绳结的记事方法。第二部分(3―5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在创造文字之前,有些民族的通信方法。 第三、四自然段介绍了用一些东西来表示不同意思的通信方法。教学目标1、认会10个生字,写会12个生字。积累部分词语。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按内容不同把课文分成两部分。3、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4、了解一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知道一些传递信息的方式。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按内容不同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体会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教学建议关于课文:1、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可先让学生弄明白本段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然后让学生通过自读,说一说“结绳记事”的方法,从而领悟课文内容。2、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结合“结绳记事”的方法,说一说用“贝壳”代替绳子怎么记事。发散思维,让学生想象“大贝壳”表示什么,“小贝壳”表示什么。不同色彩的贝壳,表示的不同意义,从而体会“一条穿着好些贝壳的带子,就是一本书”的含义。3、可发动学生收集资料。关于早期文字的、早期通讯的,体会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的文化在不断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激发探求进步的愿望。关于生字:注意多音字:差、踏;注意形近同音字区分:辨―辩、惟―唯、淘―陶;注意易错字:“忆”右边“乙”是一画写成。拓展习题1、比一比,组成词语。亿(
)2、按要求写词语。写反义词:误会――(
严厉――(
)写近义词:奇妙――(
分辨――(
)相关资料奇妙――希奇巧妙(多用来形容令人感兴趣的新奇事物)。记忆――保持在脑子里的过去的事物的形象。譬如――比如。严厉――严肃而厉害。分辨――辨别。 精品教案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准备:课前师生分别收集有关人类早期文字的通讯资料,以及有关现代的通讯资料,体会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文化在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为理解课文做基础。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1、课前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通讯的资料,哪些同学收集的是人类早期的通讯资料?请展示出来,让我们一起来共睹一下。2、指名学生展示资料,可读,可谈,可演示,可介绍??3、大家一定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人类创造了文字,那么人类一定先于文字出现。那么在文字被创造之前,人类是怎样记事和传递信息的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4、板书课题,齐读。二、读文识字,初步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认会生字,读通课文。2、检查认生字,读课文。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5个自然段,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划分一下。三、细读课文,领悟文意(一)学习“记事”部分。1、请自由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人类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是用什么方法记事的?这些方法如何使用?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完善?提醒学生一些读书方法:边读边想、边读边动笔等。2、交流阅读收获,重点了解“贝壳记事”的方法,注意发散学生思维,想象不同的贝壳可能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可以先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在班上交流。3、理解“一条穿着好些贝壳的带子,在他们看来就是一本书。”这句话的意思。(二)学习“通信”部分。1、请自由阅读第三―五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创造文字之前,不同的民族是怎样互通信息的?除了文中介绍的,你还知道哪些通信方法?2、汇报交流。3、发散思维:除了通过课文及课外资料了解到的不用文字的通信方法外,想象一下,有的民族还有可能怎样互通书信?比如:送一块猪肉给对方,可能是什么意思?送一块手帕呢?一坛酒呢?(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奇思异想。)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1、学习了课文,我们了解了很多知识,在创造文字之前,人类就已经创造了许多许多记事和通信的方法。那么面对早期人类的种种创造,你想说什么?2、在创造文字之后,你知道历史上人类使用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如:驿站、烽火台、鸿雁传书等。)3、现代社会,人们多采用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你所知道的最新最先进的通讯方式是什么?4、对比以上三种截然不同的通讯方式,你体会到了什么?5、阅读“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在互联网上》”,说一说“互联网”能帮助人们做哪些事?五、学习生字,积累词语1、学习生字: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记。2、积累词语:不仅仅局限于生字新词。(山东省沂水县第二实验小学
设计) 马拉松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马拉松比赛的来历。2500年前,希腊人和波斯人在希腊一个名为马拉松的小渔村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结果希腊人取得了胜利。为了把胜利的消息很快地传送到首都雅典,一个名叫菲利比斯的战士不顾一切,精疲力竭地从马拉松村一直跑到雅典,通报完胜利的喜讯后随即倒地死亡。人们为了纪念马拉松之战,为了纪念这位战士,将马拉松比赛定为长跑比赛项目。课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讲2500年前,波斯帝国对希腊发动侵略战争,希腊人民在名为马拉松的小渔村和敌人展开大战,获得胜利。战士菲利比斯不顾一切的从马拉松出发,将获胜喜讯报告给雅典的同胞后,累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1896年,在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为了纪念马拉松之战和战士菲比利斯,将从马拉松跑到雅典作为一个比赛项目。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1920年,确定世界各地的马拉松比赛的距离为42公里195米。教学目标1、认会14个生字,写会12个生字,积累部分词语。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马拉松运动的来历。了解马拉松运动的意义,即歌颂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3、知道马拉松比赛的长度为42公里195米。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马拉松比赛的意义。教学建议关于课文:1、这篇课文比较浅显,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可自行了解马拉松运动的来历。首先让学生了解马拉松之战。其次,旨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了解英雄菲利比斯,通过“菲利比斯不顾伤痛、饥饿和疲劳”,“他跑啊,跑啊”,“他已经筋疲力尽了,用尽最后的力气高呼”等语句,学习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2、阅读第4自然段时,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讨论,了解马拉松比赛的意义。3、马拉松的长度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切实体会这是个多么长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长度概念,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最熟悉的长度,进行领悟。4、可查找有关马拉松的相关资料,了解在马拉松比赛中表现突出的运动员的故事,体会他们的顽强精神。也可查找历史上其他传递信息的故事,交流讲述。例如:驿站、烽火台、鸿雁传书等等。还可讲述鸡毛信的故事。关于生字:规范读音:“略”读lue,不读lie;“即”读ji,不读ji;“翘”qiao读,不读qiao。规范字形:侵、迎、即。拓展习题1、形近字组词。侵(
)2、读一读,抄一抄。野心勃勃
不顾伤痛3、你还了解哪些有关马拉松比赛的故事?和同学交流一下。 相关资料马拉松赛的距离――国际奥委会及国际田联对马拉松距离进行数次测量,认为42、195公里比较接近标准路程的距离,并 确认从1924年第八届巴黎奥运会起,把伦敦论点奥运会确定的这个距离,规定为马拉松赛跑的标准距离,一直沿用至今。翘首以待:抬起头来盼望着,等待着。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精品教案马拉松教学准备:1、师生分别查找有关马拉松比赛的相关资料。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秋天的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秋天的雨》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秋​天​的​雨​》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2.65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描写布鲁斯心情变化的句子要有四句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描写布鲁斯心情变化的句子要有四句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描写布鲁斯心情变化的句子要有四句
对于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他感动极了.三年级音乐上册课程纲要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
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音乐基础知识
课程名称:& 小学三年级音乐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教学教材: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
授课时间: 28课时
授课教师:薄莉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一、课程说明
新歌教学及欣赏实践课
三年级学生
2课时/周  总课时:28课时
二、课程简介:
  喜欢歌唱是孩子们的天性。歌唱不仅可以使孩子们广泛地接触音乐,还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还能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使孩子们认识生活,熟悉生活,从而进一步地热爱生活。
  正因如此,我便将教材中的歌曲与现代流行的歌曲及一些广为流传的优秀老歌进行有机的融合。让孩子们经过自己动脑、动手创作出自己的歌,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呀。既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又能培养他的创造力。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为其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
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
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课程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为其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2.通过创作儿童歌曲的系统学习与实践,使学生掌握最为基础的创作技巧,有一定的创作能力。培养学生对歌曲美的认识及鉴赏能力,感受旋律美、歌词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
3.在学习创作歌曲的同时,培养学生演唱(或演奏)自己创作歌曲的音乐表现能力。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
4.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在实践中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收集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
教学内容:
1、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
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
3、通过认知 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初步识别不同时
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4、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
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 5、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
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
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6、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培养表现
音乐的能力。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音乐学科的学分认定主要从修时评价、过程评价,学业考试(考核)相结合来评价。
教学进度一览表
&&&&&&&&&&&&&&&&&&&
学 习 内 容
学习第一单元 快乐的do&
继续第一单元的学习欣赏《哆来咪》
学习《我是小小音乐家》
学习第二单元《在祖国怀抱里》欣赏《中国娃娃》《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歌曲《最美丽》
第三单元《地球我们共同的家》
歌曲《美丽的黄昏》
欣赏《森林与小鸟》《绿荫》歌曲《留给我》
第四单元& 歌曲《小小足球赛》
欣赏《健康歌》《溜冰圆舞曲》
歌曲《跳绳》
欣赏《跳绳》《拔河》
第五单元& 歌曲《动画城》
歌曲《机器猫》欣赏& 《哪吒再生》
第六单元& 《闪闪的红星》
第七单元& 歌曲《老爷爷赶鹅》
歌曲《蜗牛与黄鹂鸟》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
第八单元& 歌曲《地有多后天有多高.
欣赏《种太阳》《星空》
歌曲《老水牛角弯弯》
四、学习方式:
  把被动的、接受的和封闭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合作的学习,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提倡自主与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1)自主性学习,就是学生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去学习,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如能自己去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动手去做的操作就要亲手去做,能自己说的一定想法自己说。(2)合作性学习,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3)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引领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及好奇心及兴趣出发,通过学习与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创作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歌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这些学习方式并不是截然分离的,而是相互交叉和贯通,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美妙,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
五、课程实施的建议:
1、遵循原则:
  把被动的、接受的和封闭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合作的学习,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提倡自主与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组织形式:
   以整体授课、小组合作创作、表演及独立展示为主要形式
另——(1)将歌唱作品在班中每节课选2名学生展示。
(2)召开“小小展示赛”等比赛歌唱。
(3)学期末进行抽测演唱
(4)充分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3. 实施方法与过程:
(1) 突出从学习者的实际水平出发,注重实践性,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提供有效
的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素材,素材可以来自教师的搜集,也可以来自学生自
己的收集。(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本身也是一种学习)
(2)教师充分作好每一节课的准备(包括备课、准备音响资料、准备大量参考用歌片等)充分利用各种现有设备,如多媒体、伴奏乐器、电钢琴等。
(3) 教师讲与学生练相结合,给予学生更多的练习与表现机会。
(4) 增强课程的开放性。在教学时,要突破围绕课堂进行教唱教学的传统讲授方式,
让学生多聆听、多表演、开展比赛等适时开展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和音乐能力。
(5) 课程内容可根据实际课程开展情况的需要进行有机的重组,前后内容融会贯通。
六、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
(1)对学生激励作用的原则
(2)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
(3)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应体现自主性原则。
2、 评价要素
分态度习惯、知识能力、兴趣爱好三个领域。要特别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关注,如兴趣、情感、态度等。
3. 评价等级及标准
1、学生必须修够这门课的总学时(音乐鉴赏10课时、歌唱和创作模块为20课时)的六分之五的课时量。则评价为A,否则为B,其中A为合格,B为不合格
2、过程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任务完成情况两个方面主要从三个层面评价:自评(20%班委会评价(20%)、任课教师评价(60%3、结业考试或考核:模块学业考试分两种形式进行:一种是音乐鉴问答考试,一种是表现音乐实践水平的考试(歌唱、创作),歌唱模块进行歌曲演唱技能考试,老师指定歌曲学生在课堂上随堂考试,创作则把平时交的作业行打分整体评价。
3、学分认定:修时评价为A、过程评价或结业考试为(包C)以科的学修时评价为、B,过程评价或结业考试为C(包括C)以上者要随下一届学生把所缺课节课补齐才能得到学分。&
修时评价为B,过程评价或结业考试为D者不得学分,须重新选修门课&
5、综合评&
(1)A(优秀):修时评价为合格,过程评价或结业考试其中一项为良上(含良好),另一项为优秀&
(2)B(良好):修时评价为合格,过程评价或结业考试其两项为良好的 (3)C(合格):三项评价全部为合格。 D不合格
应注意问题:
(1)采用等级制、设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若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特别给予关注,鼓励学生努力方向,争取合格。
(2)坚持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分析与评价都采用“自我参照”的原则,既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能力这参照系,关注他们的发展水平,评价要求不是整齐划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年级英语上册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