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正能量的议论文,共建平安中国,初政治小论文

孟建柱:以法治为引领深入推进平安中国建设
作者:新闻来源:正义网
  坚持维权与维稳统一,努力掌握预防化解社会矛盾主动权
  社会矛盾往往有一个从萌芽到成势、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检验平安建设成效,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能否有效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各地要对本地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进行滚动排查,做到心中有数,并逐一落实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化解。
  (一)完善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政策制度,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民心基础。目前,社会矛盾大多属于利益诉求,预防化解这些矛盾,关键是要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广大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同和拥护,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我们要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始终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放在第一位,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
  开展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科学民主决策的推进器、社会稳定的减压阀。要抓好决策前风险评估、实施中风险管控和决策过错责任追究等操作程序的落实。要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未经评估或无视风险作出决策,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要严格追究责任。
  (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优势,提高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求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近年来,有的地方对公共政策实行公开听证、专家咨询论证等制度;有的定期举行民主恳谈会、民主议事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减少了因决策不当引发的社会矛盾。我们要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原则,推动有关部门、单位遇事多同群众商量,确保各项工作更好地顺乎民意,预防减少社会矛盾。
  矛盾纠纷化解过程实质也是社会协商过程。要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创造性地运用于社会矛盾化解中,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重点推动在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保障、医疗卫生、交通事故、物业管理等领域建立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学专家、公益律师和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第三方参与的矛盾调处机制,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效果。要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医患纠纷,要借鉴一些地方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引入医疗责任保险等做法,建立包括医患双方、主管部门、医疗专家、专业志愿者在内的多方协商、依法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加快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是平安建设的晴雨表。能否有效防范、坚决遏制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案事件,是衡量和检验平安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实践证明,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提升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平安中国建设的基础工程。我们要坚持传统做法与科技手段、专项整治与基础工作、严厉打击与严密防范、网上治理与网下管理相结合,加快建立高度协同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一)善于抓好基础建设,夯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根基。基础性制度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起关键作用。要解决好户口登记管理中错、重、假问题,实现全国户口和公民身份号码准确、唯一目标。要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代码、统一共享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相关实名登记制度。要加快建立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加强社会信用管理,强化对守信者的鼓励和对失信者的惩戒。
  基础性设施是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城市监控系统建设,在防范打击违法犯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坚持高起点规划,大力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联网和应用,提升视频图像信息综合应用水平。
  基础性平台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运转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不少地方积极推进社区网格化建设,为基层服务管理打造综合平台,效果是好的。要把社区网格化建设纳入城乡建设和发展总体规划,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通过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动态化服务,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以每个网格小平安汇聚起全社会大平安。
  基础性机制是打防管控一体化的基本保障。要健全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机制,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高防控工作预见性。健全实战指挥机制,加强实战型指挥中心建设,完善扁平化指挥处置体系,确保指挥决策、力量调动、现场处置快速高效。健全部门联动机制,整合政法综治部门资源和力量,形成防控工作合力。健全区域协作机制,提高防控工作水平。
  (二)善于加强源头性服务管理工作,努力使流动人口、困难群体与当地社会和谐相处。社会治理的核心是对人的服务管理。我们要推动由以案事件为中心的安全观向以人为中心的安全观转变,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公共安全问题的发生。
  促进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战略任务。对流动人口,要坚持服务在先,积极推动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努力使他们逐步融入城市、真正安定下来。要适应新型城镇化需要,落实好户籍制度改革部署,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要建立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困难群体关怀帮扶体系,帮助解决就医、就学、就业等实际困难,努力使他们各得其所。
  (三)善于运用系统治理思路,从整体上提升防范效果。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五张网”建设,预防减少了可防性案件的发生。下一步,要更好地运用系统治理理念,加强科学规划,坚持全面防范与重点防范相结合、传统领域与新兴领域相衔接,实现对各类治安区域全覆盖、各类治安要素全掌握,提高整体防范水平。
  提高对社会面的掌控能力,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中之重的任务。对广场、车站、机场等重点场所,要完善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武装执勤机制,全面落实网格化巡逻力量,提高打击震慑和应急处突能力。对学校、幼儿园、医院等重点部位,要完善内部安全防范机制,强化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秩序良好。
  公共安全中,最让人揪心的是公共交通安全。对公交、地铁、轻轨、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要坚持属地管理和行业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各尽其职的原则,落实好各地各有关部门的管理责任。要督促生产运营企业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把治安防范与生产运营管理结合起来,健全安防责任体系。要增强群众安防意识,提高逃生自救及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寄递、物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也是影响公共安全新的风险点。要督促企业树立安全与发展并重理念,建立收寄验视等安全检查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履行好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四)善于综合施策,切实解决突出治安问题。治安问题往往是多因互动的结果。解决治安问题,必须综合施策、多措并举。
  专项打击与重点整治相结合,是遏制刑事犯罪高发的有效办法。对黑拐枪、盗抢骗、黄赌毒等顽症,要建立常态化打击整治机制,打早打小、露头就打。对黑恶势力,既要重拳出击、依法严惩,又要摧毁其经济基础,打掉其“保护伞”。对毒品问题,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工作方针,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遏制其蔓延势头。对涉枪涉爆犯罪,要深化缉枪治爆专项行动,建立长效机制。同时,要按照什么治安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哪里治安混乱就重点整治哪里的原则,建立滚动排查和常态整治机制,坚决消除治安盲点。
  专项打击与前端管理相衔接,是降低违法犯罪发生几率的重要举措。针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犯罪,要加强执法监察,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针对因黑车非法运营引发的恶性案件,要加大源头执法力度,坚决查处无证照非法运营行为。针对重特大交通事故,要完善重点单位、车辆、道路常态监管机制,坚决整治突出交通违法行为。针对火灾事故,要落实政府部门消防安全责任,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能力,夯实城镇社区火灾防控等基础工作,筑牢“防火墙”。
  (五)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智能化水平。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工程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标志着一个高度信息化的世界扑面而来。运用信息化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行改造升级,是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的关键。我们要按照科技引领、信息支撑思路,打好信息战、合成战。
  积极推动体制创新,提升平安建设科学化、现代化水平
  现代社会,善不善于发挥社会各方面积极性,推动形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局面,是衡量党委和政府社会治理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有的地方通过制定行政事务“禁入清单”和社区拒绝行政事务“负面清单”,划清行政权力和自治权力的边界,提高了社区自治能力;有的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形成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了服务群众、解决诉求、化解矛盾的水平。这些创造性探索,顺应了社会治理发展大势,对深化平安建设具有启示意义。我们要进一步更新观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公益岗位等多种办法,引导社会各方面参与平安建设,推动社会管理体制向党政主导、社会共治的社会治理体制转变,不断提升平安建设水平。
  (一)发挥好社会组织协同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平安建设内生动力。一个治理有效的社会,必然是责任共担、风险共治的社会。社会组织既能把政府的社会治理政策传递到群众中去,又能有效沟通、反映群众诉求,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是现代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有的地方建立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对社会组织进行机构、项目、能力孵化;有的建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引导社会组织参与风险评估、矛盾调解、社会救助、志愿服务等平安建设工作;有的依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引领同类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平安建设。我们要总结推广这些经验做法,推动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确保其成为党委和政府的有力助手。要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履行好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职能,发挥好社会组织对其成员行为导引、规则约束、权益维护作用,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等构建制度化渠道。要把适合由社会组织承担的矛盾纠纷调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社会治安防控等平安建设任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交给社会组织去办,让他们在平安建设中更有作为。
  (二)发挥好基层自治作用,夯实平安建设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基层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基层群众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有的地方建立健全基层自治机制,发挥好党组织领导和村民自治章程的作用;有的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按照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决议的程序进行决策,并对过程和结果实行公开,解决了不少棘手问题。我们要总结推广这些做法,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感召力、影响力,使其成为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加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健全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新型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政府社会治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要贯彻村(居)委会组织法,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深入开展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民主治理实践,切实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为深化平安建设奠定基础。
  (三)发挥好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努力为平安建设提供力量源泉。毛泽东同志在建国之初就指出,老百姓百分之八十的事都由他们自己来办,我们只包百分之二十就好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平安建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更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推广枫桥经验,搭建多样化的群众参与机制,努力形成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这些年来,一些地方结合平安奥运、平安世博和上海亚信峰会、南京青奥会等重大活动安保工作,大力加强平安志愿者、社会工作者、义工、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有的在社区建立“对对碰”平台,依靠社区居民自己协商解决有关矛盾和问题;有的创造“网上枫桥经验”,推动社情民意在网上了解、矛盾纠纷在网上解决。我们要把群众工作与依法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群众依法通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积极预防、妥善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和问题。要积极推进群众工作群众做,动员群众自己组织起来,解决好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矛盾和问题。要把“脚板走访”与“网络对话”结合起来,提高新形势下动员组织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发挥好新媒体作用,凝聚起平安建设正能量。新媒体时代,良好的舆论环境对舒缓公众情绪、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近年来,一些地方高度重视网络平台和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工具建设,利用其加大对平安建设的宣传力度。我们要总结推广这些经验,坚持一手抓法定职责履行、一手抓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提升,努力营造平安共建、和谐共享的良好氛围。要抓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机遇,树立主动宣传、深入宣传的理念,运用群众喜闻乐见方式,讲好平安故事,提高公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再好的思路、部署也会落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完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一岗双责”的领导体制,切实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各级党委政法委、综治委要履行好综合协调、组织推动、督导落实的责任,推动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局面。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领域、分系统、分行业抓好平安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健全落实领导、部门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督查督办机制,把深化平安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和责任人,切实提高执行力。
  深入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事关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以平安中国建设新成效,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本文是孟建柱同志日在深化平安中国建设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转载长安杂志2015年第2期
[责任编辑:贾潇]
|||||||||||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号  京公网安备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江城日报 - 多媒体数字报
第06版:公安专版
&&&&&&&&&&
走改革创新之路 凝练队伍正能量
——市公安局队伍正规化建设纪实 江公宣 文/图
  日,市公安局举办大型迎国庆摄影、美术、书法展览。图为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黎海滨陪同省、市领导参加开幕式,并现场观摩。
  日,市公安局举行大型公安技能演练,图为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黎海滨向特警队员授旗。
  日,市公安局开展一系列“110”主题宣传活动。图为船营公安分局宣传点的民警向群众发放预防电信诈骗宣传单。
  2009年以来,市公安局紧紧依靠上级公安机关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努力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创新、实干、规范、争先”的市公安工作精神,以思想建设、班子建设、人才建设为手段,坚持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相结合,精简机关与倾斜基层相结合,强力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取得了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教育训练工作强力推进、公安文化建设蓬勃开展、监督制约机制不断完善、从优待警措施深入警心等显著成效,队伍正规化建设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2011年、2012年,市公安局队伍正规化建设连续两年在全省公安机关排名第一。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黄关春批示:“吉林市公安机关以实际行动支持派出所建设,很好!”  2012年,市委组织部对全市组织工作进行测评,市公安局领导班子满意率达到96.33%,名列全市第三名,受到市委组织部的通报表扬。  2013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公安队伍建设取得的突出成果再次给予充分肯定。市委书记张晓霈批示:“市公安局为全市改革发展、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瞩目成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市长赵静波批示:“公安系统作为推动和保障社会和谐、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力量,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队伍建设,提高素质,转变服务作风,在全市起到了表率作用,值得表扬和尊重。”  队伍正规化建设的突出成果,极大地促进了各项公安工作的开展,后勤保障建设、科技与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平安吉林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齐头并进,开启了市公安工作的新篇章。&  磨砺篇  从严治警:  磨砺过硬队伍&  1984年6月,第五次全国公安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首次提出将“从严治警”作为我国新时期公安队伍管理的一项基本方针。  抓队伍,强素质,关键在执法。4年来,市公安局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切入点,以关爱民警成长为着眼点,不断挖掘“从严治警”深刻内涵,创新完善了一整套队伍管理体系,通过“从严治警”,处处体现市局党组对广大民警的关爱之情。  如何让民警在执法工作中没有“硬伤”?市公安局在认真发现和根除执法过程中深层次问题的同时,结合公安执法实践,颁布了严格执法“八个严禁”,建立了常态化的执法监督机制,实现了以队伍建设手段促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新跨越。  2009年,市公安局在全国率先将法制建设纳入队伍建设之中,推动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被公安部冠以“吉林标签”、“吉林品牌”。市公安局明确要求,各级公安机关法制部门负责人同时兼任同级政工部门副职;市局内设执法部门及县级公安机关政委分管法制工作。抓队伍建设这个治本之策,为法制部门抓好执法规范化建设找到了出路,为执法规范化建设乃至公安工作正规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2011年、2012年,市公安局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日,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座谈会在泉州召开。会上,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黎海滨以《法制和政工干部交叉任职,以队伍建设手段促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为题做了经验介绍。公安部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部长杨焕宁高度评价:“吉林市局把政工部门作为法制部门的坚强后盾,由各级公安机关政工部门‘一把手’协管法制工作,法制部门‘一把手’兼任同级政工部门副职领导,提拔和表彰奖励干部要征求同级法制部门意见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队伍管理与业务工作‘两层皮’问题。”  市公安局以队伍建设手段促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收到了三个方面的明显成效:一是促进了队伍正规化建设,民警因执法行为引发的违法违纪问题基本杜绝;二是促进了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民警执法更加公平、公正,因执法问题产生的涉警信访案件大幅下降;三是促进了平安吉林建设,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  为打造过硬公安队伍,市公安局在不断加强民警思想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认真执行规范权力运行的各项制度,毫不动摇地抓好“五条禁令”、“八条严禁”、“从严治警十条规定”和《人民警察纪律处分条令》等制度禁令贯彻执行的同时,敢于向自己“亮剑”,一旦发现民警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依法查纠、依纪处理。4年来,全局有23名在警务工作中违规、违纪、履职懈怠民警被追责,并受到记大过、记过、警告等不同程度的处分。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古语规矩的概念,在今人看来,就是一项项严格的规章制度。而在市公安局看来,制度建设就是打造文明之师、磨砺过硬队伍的法宝。  公安机关队伍大、人员多、工作情况复杂,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必须靠制度管人。三年来,市公安局坚持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约束人、用制度引导人、用制度激励人,不断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局领导经常带领民警谋划制度建设,共下发《吉林市公安机关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工作规定》、《吉林市公安机关基层法制员管理办法》等51个规范性文件。为了加强对制度的管理,便于民警查阅和学习,市局在公安网主页上专门设置了“制度建设”专栏,将各项规章制度分门别类予以收录。  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为市公安局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全局上下,无论是党组成员,还是普通民警,人人定岗定责,时时记录积累,做到&“日清、月评、季结、年考”。把精细化考评结果与争先评优、物质奖励、竞争上岗挂钩,彻底扭转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被动局面。“你不好好干活,我就让你下岗”,在这种大形势下,一部分“上花班”、“混日子”的民警“混”不下去了,主动找领导要工作。  “精细化管理”模式,实现了从“以人管人”到“以制度管人”的实质性跨越,使公安局的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  2012年年底,市公安局局、处、科三级领导干部自上而下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述职述廉报告,每名领导干部的工作,完全置于全局民警的监督之下。此次述职述廉,经无记名投票测评,全局民警对市局领导班子的满意率达到99.76%。每半年进行一次述职述廉,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为打造“清廉公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才兴警:  凝练队伍正能量  2013年3月,经过公开竞聘,市公安局12名副处级干部走上正处级领导岗位、19名科级干部走上副处级领导岗位。31人中,有20人是“专业人才”、“突出贡献民警”、“创新型民警”,占总数的64.5%。  “专业人才”、“突出贡献民警”、“创新型民警”……这些在市公安词典中屡屡出现的名词,令全市6000名民警精神振奋,无不钦佩市局党组的远见卓识。  实际上,自2010年以来,市公安局已经有56名“专业人才”、“突出贡献民警”、“创新型民警”经过层层选优,被局党组委以重任,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施展才华。  “二十一世纪最珍贵的是什么?人才。”2012年10月,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黎海滨在全省公安机关人才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时指出:“人才战略决定未来事业发展。谁抢占了人才战略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事业发展的主动权。从这个意义上讲,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人才。”  为激发广大民警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市公安局紧紧围绕“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一理念,逐步总结完善了“1+3”干部队伍培育模式。“1+3”,即建设一支德才素质好、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队伍,培育三支以专业人才、突出贡献民警和创新型民警为主体的补充力量。“1+3”就是让四种人“不吃亏”,即让有组织领导能力的人不吃亏,让有才华的人不吃亏,让干事的人不吃亏,让想事的人不吃亏。  “四个不吃亏”口号的提出,为全局干部培养的梯次性、多元化提供了丰富储备。按照《吉林市公安局处科级后备干部推荐方案》和《处科级后备干部管理办法》,经民主推荐和层层审核把关,全局共确定1462名处、科两级后备干部,2010年以来提拔任用的处级干部全部在后备干部中产生。  市公安局把人才分为管理、研究、宣传、文体、法律、科技、侦查、情报、维稳、实战十大类。从分类可以看出,市局党组注重解决公安工作中任务复杂、繁重两大突出问题,培养专家学者以攻深度,解决复杂问题;培养基础人才以攻广度,解决繁重问题。  在工作实践中,市公安局从四个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促进了人才作用的发挥:一是组织研究、宣传、法律、管理类专业人才积极参与制度建设,努力破解工作体制机制障碍。二是组织法律、侦查、科技类专业人才积极参与重大问题研究,指导疑难案件侦破。三是组织法律、维稳类专业人才,积极参与依法维护稳定工作,为办理案件提供法律政策依据,帮助把关定性。四是组织各类人才积极参加培训授课,争当学科带头人。  市公安局对人才作用的发挥,同时也为人才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全局在选人用人机制上,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人才优先,得到了广大民警的普遍好评,在民警心中进一步树立了以实干立身、用能力说话的“风向标”。  “用对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用错一个人,伤害一大面。”如何选拔领导干部?这是一个牵动全局、涉及用人导向的大课题。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黎海滨说:“选拔领导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要注重在政绩突出的民警中选拔有德之人,要注重在才华出众的民警中选拔有德之人,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和公安机关的世界性竞争力。”&这一崭新的高标准定位,为广大民警奋发进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广大民警更加注重提高素质、修养身心,更加注重潜心学习、培养才干,更加注重奋发作为、建功立业。  为体现公平、公正,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每次竞争上岗,市局党组都在网上公开承诺:“不接受参与竞争者本人及其请托人的一分钱、一份物、一顿饭”。&每次竞争上岗后,政治部都以竞争上岗成功、落选和工作人员为对象进行无记名投票,结果显示,对竞争上岗方案总体满意率达到95.2%,对竞争程序和组织工作满意率达到90.3%,对竞争上岗成功人员的总体满意率达到94.2%。2012年7月,在全市组织工作考核测评中,市公安局选人用人公信度平均得分96.33分,位列全市第三名,受到市委组织部的通报表扬。  几年来,市公安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创新领导班子建设机制的三个方面开创了全省乃至全国之先河:一是全省唯一一个地市级公安局实现了县(市)公安局长全部兼任县(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派出所所长全部进乡镇(街道)领导班子;二是在全国首创城区公安分局局长全部进党委班子,兼任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三是在全国首例任命武警支队、消防支队、警卫处三支现役部队主官为市局党组成员,切实加强了市局党组对公安工作的整体领导。  “公安局长进党委、政府班子”,这是市公安局推动市委、市政府支持公安工作的核心工程。这一创新举措,在使公安队伍振奋、公安工作受益的同时,有效克服了城区分局隶属市局的诸多弊端,加强了县(市)区党委、政府对公安工作的领导,使公安工作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有了更加坚强的后盾。  为提高派出所长和社区民警的职级待遇,市局党组积极协调党委、政府给予倾斜政策,&149个派出所所长进街道(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969个社区民警通过公推直选方式进入社区、村委会领导班子。通过不断创新干部管理机制,换之而来的,是公安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素质强警:  打造文明之师&&&&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打造过硬公安队伍,素质是关键,是警魂。4年来,市公安局把“素质强警”作为队伍建设的支撑予以强力推进。  抓队伍,强素质,重点是学习。市局党组在全市公安机关开展“少喝一次酒,多读一本书”活动,&号召广大民警每天挤出一小时用来读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合党建工作和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市局党组还制定了每周五“工作学习讲评会”制度,引导民警树立“三大理念”,明确“三个道理”,即树立“做儒警不做愚警”的理念,明确“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道理;树立“先进的警局永远是学校,优秀的民警始终是学生”的理念,明确“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树立“文化育警”的理念,明确“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的道理。  “工作学习讲评会”坚持了一年多,不但没有影响工作,反而因为理论水平提高了,对政策的理解更加准确,工作视野更加开阔,工作也更加得心应手了。  不仅民警学,党组成员更要学。在定期召开的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上,党组成员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系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时事政治理论,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统一党组思想。2012年,党组成员撰写的36篇调研文章中,公开发表的就有12篇,切实为民警做出了表率。  集中学习还不够,还要开展自学。在市公安局内网主页上,有一个百科全书式的“网络课堂”专栏,常用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一应俱全,民警工作、学习遇到困难,查询便知。  “会打字、会制表、会发电子邮件、会浏览网页”。作为公安信息化的入门学问,“四会”被市局党组列为民警提职晋升的必考科目,并要求达到“两个100%”,即计算机人机比率100%,计算机操作技能掌握率100%。  “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这不仅是一名合格民警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是打造文明之师的硬件要求。2012年、2013年,市公安局每年评选出“学习标兵”、“文娱标兵”、“体育标兵”、“礼仪标兵”、“创意标兵”各10人,在全局民警中树立“行为标杆”。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影响渗透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2010年以来,市公安局每半年举办一次“高端讲坛”,为民警提供精美的文化大餐。截至目前,“高端讲坛”共举办8期,贯通政治、经济、人文、科技等社会与自然科学,涵盖国际国内形势、新闻焦点、舆论引导、法律法规、公安业务、队伍建设、群众工作、心理学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全国著名专家学者汪中求、郑晓华等相继走进“高端讲坛”,专家学者近在咫尺,广大民警当面聆听教诲,受益匪浅。  为加强民警教育训练工作,市局在政治部设立教育处,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训练工作的意见》,以提高民警执法素质和警务实战能力为核心,建立全警教育和职业化警察教育体系,建立专职教官在部门兼职、专业人才兼任教官制度,组织全局民警开展岗位练兵“百十一”活动,即熟记百条岗位法规、掌握十项岗位技能、练就一个岗位特长,变“要我学、要我训”为“我要学、我要训”,增强教育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  以一线执法、办案单位为重点,加强搜索、盘查、缉捕、解救以及擒拿、格斗、射击、驾驶等项目的强化训练,更好地打击犯罪,减少自身伤亡。通过心理素质教育,使民警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和忍耐力。通过开展体育锻炼达标活动,增强民警体质,提高警务技能、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仅2012年,市公安局就先后举办法制、宣传、户籍、刑事技术、110接处警等业务培训班20批次,培训民警3000余人次,极大地提高了民警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2012年下半年,一场“三年看公安”的大讨论在市公安局全面展开。通过讨论,全局上下思想高度统一,进一步提高了公安机关服务经济建设、维护和谐稳定的使命感、责任感。  为推动警力下沉,激发内生动力,市公安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派出所工作的意见》,一次性精简机关136名警力,全部充实到一线派出所。为进一步明确派出所职能定位,全市已有51个派出所建立了符合实战要求的“两队一组”新型警务模式框架:治安民警队、社区民警队和综合组。建设社区警务室256个,覆盖率100%。打造15个精品警务室,全部达到统一外观样式、统一内部设置的硬件建设标准。  2012年8月,市公安局印发了《关于建立市局机关帮扶派出所工作机制的意见》,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帮扶派出所工作全面启动,市局党组成员与派出所民警一道上街巡逻,市县两级公安局的机关干部组成60个帮扶工作组,将治安情况复杂的派出所作为重点帮扶对象。  为保证派出所公用经费按时足额拨付,使派出所有足够的办公、业务和办案经费,从2012年5月份开始,市公安局每年都要按照人均1.5万元的标准单独列支经费,直接“空投”到派出所,专门用于基础工作。仅2012年,市公安局单独划拨经费,采购了1000辆警务自行车、43辆治安交通警务室(车)、200辆新式警车,全部配发给基层所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素质强警”,&使市公安局兵强马壮,如虎添翼,代之而来的是队伍建设的虎虎生威,勃勃生机。  和谐篇  从优待警:  于细微处见真情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吉林市有59名民警因公牺牲,300多名民警因公负伤,160余名民警因伤致残,很多民警在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和多年默默无闻的奉献中,积劳成疾,因病导致家庭生活陷入窘境。广大民警忠诚履职、无私奉献的崇高敬业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感动、激励着市局党组。尽最大努力帮助因公牺牲、伤残和大病致贫民警及其家属摆脱生活困境和压力,多次被市局党组提上重要工作日程。  日,经省民政厅批准,市公安局在全省率先成立公安民警优抚基金会。一年多来,慰问民警近200人,发放慰问金100余万元。  市公安局政治部表彰奖励抚恤处处长王中波介绍说:“4年来,市局党组多方筹措资金,想方设法解决民警的后顾之忧。尤其是在民警抚恤救助基金、特困民警救助基金、大病民警就医基金‘三大基金’建设上,做到了有力出力,有人出人。”  市公安局把民警最关心、最直接、最期盼的子女就学问题作为从优待警的重要内容来抓,采取多项措施加以解决。2012年7月,与市教育局联合出台了《关于荣立个人二等功以上的人民警察子女优待入学的暂行规定》,当年就有25名民警子女享受到这项优惠政策。2012年,市委、市政府出台新的惠警政策,当年就拨出专项资金46万元,16名因公牺牲、因公致残的民警子女得到资助。  市委、市政府及市公安局党组采取的一系列惠警举措,也感动了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日,市康乃尔助学基金会在西关宾馆举行“为功模民警子女发放助学金”仪式,继2011年向市公安局80名功模民警子女捐助32万元后,再次向82名功模民警子女捐助32.8万元。康乃尔集团董事长宋治平表示,今后,每年都要捐助一批考上大学的功模民警子女。  于细微处见真情。市局党组从优待警的思路越来越明晰:落实民警人身伤害保险制度;严格执行民警休假疗养制度;与市中心医院合作,每年为全局6000余名民警免费进行一次体检;与全市8家医院及急救中心、红十字中心血站等单位建立、完善因公负伤民警救治“绿色通道”;无论是机关还是基层所队,民警到食堂就餐一律免费……  由于工作强度大,民警猝死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仅去年,吉林市就有3名民警因劳累过度猝死在工作岗位上。民警的健康状况,牵动每位党组成员的心。2013年,市局党组下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进一步加强民警健康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一系列呵护民警健康的具体措施。  一系列从优待警的创新举措,令广大民警及其家属兴奋不已。一位刚刚荣立个人三等功的基层民警说:“工作虽然很辛苦,但组织的贴心关怀,让我们感到很幸福!”  “辛苦并快乐着!”&在2013年全市公安工作会议上,一位受到表彰的优秀警嫂激动地说:“市局党组以心暖警、以情待警、依法护警,用实实在在的关爱滋润民警的心田,对每位民警都做到了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关怀、生活上体贴。”  为进一步提高基层民警的工作待遇、生活待遇,解决基层民警职级待遇偏低问题,2012年,市局党组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基层一线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在更高层面上提高了民警的政治待遇。  ——为每个基层派出所增加1名科技副所长职数。  ——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副主任,党员民警兼任社区党支部副书记。  ——连续工作满5年的社区民警可任命为副主任科员,连续工作满10年的社区民警可任命为主任科员。  ——市委、市政府每年开展一次“十佳警官”评选活动,并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证书、奖牌和奖金;连续三年被评为“十佳警官”的,享受市劳模待遇。  ——建立派出所民警荣誉勋章制度。为累计在派出所工作满20年的民警颁发银质勋章,奖金2万元;为满30年的民警颁发金质勋章,奖金3万元。  ——为符合条件的警嫂提供就业岗位,为因丧失劳动能力而无法就业的警嫂给予困难补助。  从优待警,还要重奖有功民警。2012年,全市有1名同志被评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4名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1名同志被评为“全省特级优秀人民警察”,28名同志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56名同志被评为“感动江城人物之优秀政法干警”。此外,2名同志荣立个人一等功,553名同志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民警立功受奖的规模和数量均创吉林市公安史之最。  从优待警,更要为警维权。2011年,新修订的《公安机关督察条例》把民警维权工作正式写入条例。有了“尚方宝剑”,市公安局坚持监督与维权并重,积极支持民警的正当执法行为,切实维护民警的执法权益,尽量不让民警流血、流汗又流泪。  “解警忧、暖警心、凝警力”。一系列从优待警新措施,使广大民警时刻感受到崇高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时刻感受到公安大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全局上下呈现出“民警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公安工作,民警家属更加理解支持公安工作”的良好势头,使公安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  文化育警:  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创作室里,挥毫泼墨,尽显才艺;运动场上,生龙活虎,拼杀激烈;演出现场,吹拉弹唱,各领风骚;文艺下乡,警民同台,其乐融融……  近年来,市公安局开展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公安文化活动令人耳目一新。自2010年吉林市公安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以来,全局民警积极响应,900余名民警被吸收为文学、书法、美术、摄影、歌唱、舞蹈、集邮、棋艺等8个协会会员。  2010年,市公安文联筹建警官艺术团。不久后,吉林市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在迎战洪水的十天十夜里,6000名公安民警不怕牺牲、冲锋在前,先后转移、解救11万条鲜活的生命,在人民群众生死攸关的危难时刻,用血肉之躯诠释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为鼓舞士气,支援一线,警官艺术团以“抗洪英雄”刘晓利、辛德臣为原型赶排了20余个精彩节目,跋山涉水来到永吉县口前镇、丰满区旺起镇大石桥村辛德臣警务室,为基层民警送上慰问,也为当地百姓送去关爱。市公安文联还举办了“金盾在洪水中闪光”大型图片展,并择优在媒体整版刊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日,吉化文化宫座无虚席,全市公安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金盾颂歌”大型演唱会拉开帷幕。市委书记张晓霈等五大班子领导、省公安厅相关领导共同观看演出。演唱会上,《江山》、《我为伟大祖国站岗》、《公仆颂》、《我们是光荣的特警队员》、《卫士之歌》等一首首经典红歌和警歌,深切表达了广大公安民警、武警官兵对党的无限爱戴与忠诚。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2012年,市公安文联举办了“我身边的雷锋”、“我的警察生涯”、“卫士风采”诗歌创作朗诵大赛等一系列主题征文活动和大型书画摄影展,一大批优秀稿件在全省、全国拿奖。  市公安文联副主席、市局指挥中心副指挥长兼宣传处处长李德彦介绍说:“近几年,市局党组高度重视公安文化建设,通过多种方式活跃公安文化生活,陶冶民警情操,目的就是让民警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市公安局有个“警营文化园地”,是依托市局互联网和公安内网创建的公安文化版块。如今,这个版块的点击率最高。作为全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知名摄影家,市局宣传处副处长林树森的摄影作品多次被评为国家级摄影一、二等奖。  白启成是市公安局警务保障处的老民警,他热爱文学创作和摄影,写写诗歌、散文,发发评论成了他工作之余的最大爱好。一到节假日,他就背上心爱的摄影设备,忘情于山水之间。对于他来说,写点文学作品、摄点山水花鸟,是一种超脱的精神享受和放松。他说:“这个版块让我感慨身边真是人才济济。能在这样一个展示才华、提升自我的平台上互相交流切磋、抒发情感,真好。”  来自城管支队的老民警刘芫麟的爱好比较特别,他喜欢松花江畔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石头。作为警察,他已记不清什么时候与貌似冰冷愚顽的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走进刘芫麟的家,你会看见满桌满地满抽屉的石头。这些或大或小、形状怪异的石头,都是他利用业余时间从野外捡来的。在别人开来,这些石头毫无用处,而他却如数家珍:这是嫦娥奔月,这是观音拜佛,这是双貂戏雪,这是松江花月夜……  现在,刘芫麟已经收藏了3000多块松花江奇石。他说,每块石头都有一段精美的故事深藏心中,他能在每块石头中悟出“禅意”。他称自己的奇石情缘是“拾起散落人间的美,留给后人永恒的爱”,并给自己的书房取名“石缘斋”。著名书法家李壮欣然作跋:“芫麟吾兄,与石有奇缘,每出捡石,必得佳作,以此芫室,名不妄也。”  提起著名书法家、篆刻家李壮,其艺术成就更是可圈可点。这位来自市公安局宣传处的老民警,有许多看起来与公安工作无关的头衔: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吉林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李壮的书法、篆刻作品,在国内许多藏家的眼里可谓一字难求。如今,李壮已经成为市公安文化建设的品牌,他在不懈笔耕、辛勤创作的同时,培养了许多年轻的公安书法家。  市公安局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宝梁介绍说:“吉林市的公安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展示公安形象、凝练公安正能量的重要阵地。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民警在防范、打击、管理、执法、服务过程中,在言行举止上,展示出吉林市公安工作精神,公安文化建设已经深入到吉林市公安工作和民警生活的方方面面。”  走进船营公安分局河南派出所,悬挂于大厅、走廊、办公室、活动室的一幅幅廉政字画如一缕清风扑面而来。置身其间,潜意识里就会提醒自己廉洁自律。  这样的场景,无论是在市公安局机关还是各基层单位,随处可见。  舒兰市公安局小城派出所廉政文化长廊浓郁的地方特色令人倍感亲切。格言作底的照片都是小城本地的风光。“八面厅”上写的是“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精”,岩下翠瀑上写着“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  在市公安局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每个民警使用的局域网电脑,都有一个用“莲花”映衬“廉洁”的屏保,这是市公安局纪检监察处的民警自主研发的一个小软件。“莲”和“廉”谐音,在民警眼里,公安文化被嵌入“廉洁从警”的内涵,可谓独具匠心。  如果说悬挂警句,成立陈列室,电脑“廉”字屏是公安文化的常规动作,别具一格的个性化动作则使吉林市的公安文化绽放出别样风采。  永吉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的“全家福”让人觉得特别温馨。每年年底,大队都要召齐当年在队里工作过的民警拍一张合影;磐石市公安局牛心派出所有个休闲室,可供看书、上网、品茶;丰满公安分局巡警大队邀请书画家进警营,书画家挥毫泼墨,将一幅幅字画赠给民警,有此爱好的民警还可以当场请教。  浓郁的公安文化气氛,凝聚了民警的向心力,激发了民警的创作灵感。近年来,市公安局先后有60余名民警的80余件文学、书法、美术、摄影作品获得国家、省、市大奖。其中,2项获得国家银奖,4项获公安部二等奖,11项获省厅一等奖,15项获省厅二等奖,13项获省厅三等奖,15项获省厅优秀组织奖。仅2012年,公安文化建设便为全局岗位目标绩效考核赢得1分加分。林树森等3名同志还喜获吉林市“德艺双馨人物”荣誉称号。  文化练兵,以先进、高尚的公安文化为纽带,已将警心牢牢凝聚在市公安局这个充满浓郁人情味的大家庭。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已不是一个理想,而是全市公安民警的切实感受。  警民和谐:  民生警务暖江城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之中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人民群众中汲取的更强大。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建立一种新型、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市公安局一以贯之的强警理念。  2010年年初,市公安局在全国地市州公安局中率先设立警民关系工作处。次年8月,市公安局又在全国率先成立警民关系促进会,首批吸收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人、农民、教师、社区群众代表为主体的183名会员,通过开展警企共建、警校共建、“大走访”开门评警等一系列爱民活动,拉开了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序幕。  2012年,市公安局以警民关系促进会为载体成立“民调队”,将会员分成9个小组,深入到全市196个街道、社区及商业网点,走访群众8万余人,发放调查问卷5万余份,通过“串百家门,知千家情,办万民事”,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基层民警、窗口单位开展评议活动。  与此同时,市公安局以“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为内容,号召全市6000余名民警顶风冒雪,走进社区、村屯、企业、工商业户和困难群众,走访群众5.1万余人次,发放《致全市人民群众的公开信》3万余封,征求意见表5万余份,捐助财物价值614万元。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为困难群众、帮扶对象“送温暖”的同时,广大民警更加注重访群众所需,集中解决了700余件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和百姓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市公安局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局长于伟在向昌邑区延安社区、哈达社区赠送办公用品时对群众说:“我们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就是要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解民忧、送温暖,就是要真正走到群众中去,真心听取群众意见,真诚接受群众评议,做群众满意的人民警察。”  “向人民报告,请人民评议,让人民满意”。通过开展“向人民报告工作”活动,吉林市450万人民群众的冷暖已经深深根植于全市公安民警的心中。  如火如荼的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无不彰显江城公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民意为主导的警务改革思路。从“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到“大走访”开门评警,再到“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的开展,“大走访”为公安民警长期以来开展的爱民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载体、一个更易交流的平台。  如果你是初来吉林市的外地人,在长吉高速公路入口,你一定会被分立两侧的户外广告牌所吸引,来自吉林市警方温馨的提示和亲切的问候,不仅使你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更会使你感到:此次吉林之行,不仅是一次愉悦之旅,更是一次安全之旅。  安全无处不在。如果你是土生土长的吉林市人,你的手机会经常接到“吉林市警方温馨提示”的手机短信。天冷路滑,提醒你出行注意安全;天气转暖,提醒你注意防贼防盗;网络是把“双刃剑”,各种虚假信息无处不在,你要注意了,千万别陷入电信诈骗的陷阱……  充满人情味儿的提示,体现了亲人般的呵护,全程守护市民的幸福和平安。户外LED广告屏、户外公益广告牌……这些看起来冷冰冰的客观存在,在吉林市公安民警眼里,都是以“民生警务”为主导的“人文关怀”……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沉甸甸的话语,已经成为一种潜意识,融入每个民警的一言一行中。2012年,市公安局与中国警察网签订合作协议,创办了吉林市公安局门户网站,开辟了官方微博,目前已经拥有“粉丝”26064人。天天与群众进行直接的网上沟通,微博提示、网络打假、网络问政等网上警民互动形式广受好评;网上公安局、网上服务大厅、“一站式服务”等大量便民利民措施有声有色、风生水起……  群众的脸是“晴雨表”,群众的心是“试金石”。公安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最有评判权。2012年年末,吉林省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吉林市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和社会治安安全感满意度达到92.9%。这是继2011年的90.9%之后,再度提升两个百分点。  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全国政法机关要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面对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和执法环境的新变化,吉林市6000民警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推开了一扇扇警民和谐的沟通之门、温暖之门、共建之门……
中 国 吉 林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6426号 邮政编码:130033
电话:(1 &&(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播正能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