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人一直喊的奥林匹克口号是什么么意思

当前位置:
体育频道> 2011专题> >
【浏览字号:
[来源]:新闻晚报
“我们这次就是来玩命的! ”“我们要比狼还狠! ”中伊大战尚未打响,国足这边已经表现出了足够的气势,口号从北京一路喊到多哈,大有一种希望直接用气势压倒对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意味。毫无疑问,在如此生死大战即将到来时,我们的确需要通过鼓舞士气来提升球队的战斗力,但足球毕竟不是打仗,踢球也毕竟不是打架,不是靠狠靠拼就能解决问题。
在中国足球的历史上,类似的狠话我们听得并不少,“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 ”“宁可轰轰烈烈的死,不要窝窝囊囊的活! ”但结果如何,几十年来,每当我们听到类似的 “喊杀”声,最终结果都是我们自己真的“死”了,而别人却“活”得很开心。而更让这些铁青着脸、将足球场当做战场的人们无地自容的是,2002年,当一位老是嬉皮笑脸、嘴里一直喊着“快乐足球”、甚至还在球场边搞出了一些花边新闻的塞尔维亚教练,却一举开创了中国足球的历史,也正是在米卢蒂诺维奇的率领下,中国足球终于实现了40多年来的第一次入围世界杯决赛圈的梦想。
于是,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想一下,在足球场上,在足球比赛中我们到底最更需要什么?是不要命、不怕死的劲头,还是遵循足球规律、踏踏实实地一步步走。平心而论,就目前这支国足的水平的确不配进世界杯,在球队的整体实力上我们也的确不比约旦和伊拉克强多少,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男足与这两支球队之间的比赛是输是赢都属正常,完全没有必要上升到什么“拼命”的高度。赛场上是需要拼搏,但不是要拼命。拼搏是建立在科学训练基础之上的斗志斗勇;拼命,听起来挺吓人的……还是想想米卢的快乐足球吧,足球本来就是一种游戏,也许只有将球场当成一个游戏场,才能让球队的实力真正发挥出来。
其实,我认为这次国足战胜伊拉克的几率还是蛮大的,同样是以史为鉴:已经记不清中国足球有多少次“打平就出线”的历史了,而每当我们遇到这种比赛的结局相信大家也是记忆犹新。但这一次,我们是打平也出不了线,唯有赢球一条路,人其实最不怕的就是没选择,而最容易坏事的情况就是选择太多。
[作者]:陈海翔
[选稿]: 油爆琵琶
有图有真相:
频道推荐:
········
“阿拉购”网络商城
·····
·····
爆料电话: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特别策划:战争阴影下&伊拉克人在诉说……
特别策划:战争阴影下&伊拉克人在诉说……
&&&&随着美国总统布什“倒萨”的调门不断升高,几经战争创伤的伊拉克再一次成为全世界注目的焦点。在这片曾经孕育出光辉灿烂的两河流域文明的土地上,这个《一千零一夜》的故乡,这个昔日令人艳羡的中东石油富国,海湾战争以后,伊拉克遭受了联合国有史以来对单个国家实施的最全面、最严厉的经济制裁。10余年过去了,制裁仍未解除……
一名伊拉克妇女在首都巴格达的一个市场里购买食品  在伊拉克12月8日向联合国递交有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报告后,该国货币第纳尔对美元的比价出现了连续下跌,由此前的1美元兑换2080第纳尔降至12日的1美元兑换2250第纳尔,跌幅高达7.5%。第纳尔的贬值致使正在遭受经济制裁的伊拉克老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市场上一盘鸡蛋(30个)的价格已由2500第纳尔上涨到3000第纳尔,老百姓现在买鸡蛋都不像从前那样成盘的买,而是一次只买几个。――――
  当你看着伊拉克普通人的双眼,你无法相信这个国家竟然拥有世界上第二多的石油储备。伊拉克的中下等收入者和贫困线以下的人被联合国常年的经济制裁折磨得失去了所有光泽。他们的衣服看上去都是穿了好几年的,因为颜色显然都褪尽了。有的人偶尔会有一辆车,但那几乎已经不能算是车了,颠簸在道路上时,每一秒钟都有散架的可能性。他们的脸色憔悴,眼睛下方都有黑眼圈,这是严重营养不良的特征。其实,饥荒已经成为这十多年来伊拉克严重的社会问题。――――
  美国战地记者彼得?阿尔纳特是海湾战争中最后离开伊拉克的西方电视记者。11年后,他跟随国际核查小组又来到伊拉克。阿尔纳特在巴格达的街道、市场、民宅进行了许多采访,向美国人介绍他们所不了解的伊拉克人们,向全世界展示伊拉克人民在战争威胁下的心情。
  他说,如果你问我在伊拉克到底发现了什么,那就是,利用胡萝卜和权杖、强权和奖赏,在萨达姆?侯赛因的领土上,他和他的政府已经成为无法挑战的主人。对他们的存在构成威胁的,只是来自全球最强大军事力量的入侵――美国。
        ――――
伊拉克军队在巴格达大街上游行,向国家元首表示效忠。  在欧美媒体的眼中,伊拉克是一个被萨达姆独裁统治的国家,没有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但也许伊拉克对于世界的了解远比世界对于伊拉克的了解要多得多。伊拉克的电视台播的都是些什么节目?
  节目内容可谓丰富多彩。伊拉克巴格达一个普通的夜晚,伊拉克电视台1频道播出的是一部美国恐怖片,2频道正在实况转播一场足球赛。转到另一个频道,主持人正在采访一位把药品带到伊拉克来的英国商人。午夜时分,伊拉克卫星频道播出了一档叫做《新闻回顾》的节目。而另一个频道正在播出一档综艺娱乐节目,播放阿拉伯流行歌曲的音乐电视。
  伊拉克并不封闭保守。包括CNN和BBC在内的许多反伊拉克政府的媒体都被允许在巴格达设立常驻记者站。报纸也很开放,版面上经常是这边公布萨达姆总统抨击美国的消息,那边却在宣传好莱坞又推出了什么巨片。种种迹象显示,尽管伊拉克人恨美国,但他们并不反对美国文化。每天的电视上总可以看到美国好莱坞大片。
                   ――――
  近2年来,因特网在伊拉克的发展特别迅速,电子邮件对许多人来说也不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而两个月前,伊拉克的因特网服务又经历了具有实质意义的跨越――个人用户轻点鼠标便可以浏览全球大多数网站,与世界实现网络连通。但是伊拉克政府在开放网络浏览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比如,想要访问“美国在线”是不可能的,也无法使用Hotmail收发邮件。――――
  据统计,目前在伊拉克还有100多位中国人在按部就班地工作着。公司:做好了一旦形势恶化随时撤退的准备;使馆:工作人员团结一致,正常工作;记者:连睡觉都想着新闻。――――
美国网民设计的反战海报照片中的那个眼神忧郁举着一支残臂的女孩,是生活在伊拉克巴士拉的一个女孩,她的残臂是1998年12月核查危机后,美国空袭伊拉克时炸断的。海报上方写着:你难道要通过杀死她去抓萨达姆!下面写着:停止对伊拉克的战争。  一家汽车配件商店的老板阿布?阿拉夫:“政府(接受1441决议)的决定是英明的。我希望这能给伊拉克带来真正的和平。”他耸了耸肩接着说:“我们已经受够了在战争威胁下生活的日子,无论如何,接受决议使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变小了。”
  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哈里勒:“谁不怕战争?海湾战争前,我们手里都有钱。那时一个第纳尔可以换3个美元。然而现在,一个美元换2000个第纳尔,就连最基本的生活开销都难以维持。”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巴格达市民:“从去年就开始喊,美国人要打我们了,可到了现在还没有打……也不知哪天打……”
  一位文物专家说:“美国有先进的武器,我们比不了,但他们来了,我们就得打。我们没有别的选择,我们必须保卫家园,就像所有人必须保卫自己的国家一样。”
  巴格达大学的大学生亚希亚:“我希望我能够前往美国和美国人民进行交谈。我要向他们介绍伊拉克的情况。我要告诉他们,伊拉克人民和美国人民一样,我们不需要战争,我们希望能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
伊拉克女孩在集会上手挥旗子支持萨达姆  巴格达大学的大学生马厄:“他们(美国人)总是把国内危机转嫁到我们的头上,我们成了美国政府的替罪羊。”
  伊拉克人说,“我们已经在制裁下生活10多年了,美国打不打,对我们又能有什么区别呢?伊拉克人早已麻木了!”
  21岁的苏丹妮:“核查只是他们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就算这个借口不成立,他们还会找到其他的理由。我们是逃不过这场战争灾难的,这就是事实。”
数名伊拉克儿童在巴格达举行的一次游行上手举纸做的红心,支持他们的总统萨达姆?侯赛因。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1月21日发表了伊拉克儿童状况调查报告,指出目前伊拉克儿童的营养状况比前几年有所改善,但总体情况仍然不容乐观。他为此呼吁国际社会早日帮助结束伊拉克儿童的苦难。营养不良是儿童面临的最大健康危害,其症状包括体重减轻、浮肿等。
  在伊拉克,由于药品和医疗器械严重短缺,加上卫生条件差和引用水受污染等因素,一些在正常条件下本可治愈的疾病,如小儿腹泻、肺炎等,在这里却成为儿童的“死亡杀手”。据伊拉克卫生部公布的数字,由于联合国的制裁,伊拉克100多万人死于本可治愈的各种疾病,其中近半数是儿童,5岁以下的儿童比例最高。
  许多学龄儿童,为了生活辍学当起小商贩。在巴格达的各个加油站附近经常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在一座军营旁,有一个瘦弱的小男孩叫杰巴尔,才11岁的小小年纪已经擦了两年多的皮鞋。由于家里孩子多,父亲又有病,他9岁时就不得不帮助妈妈养家糊口。他说他做梦都想回学校上学,但懂事的他却从来不在妈妈面前提上学的事儿。
  只要投入一点点资金,巴格达的学校的状况就能得到巨大的改善。在一间很具有代表性的学校,教学楼看上去摇摇欲坠,可是无辜的孩子们仍旧为有这样的一个地方学习而感到万幸。孩子们不用上课,只能说,他们每天离开家以后就到一个可以被称作是学校的地方混日子罢了。如果询问那些小学生,他们所知道的知识少得可怜,不过他们也有优势,那就是,跳跃的能力和背诵口号的能力比其他地方一般的孩子要强很多。在没有什么健体器材的情况下,跳跃成为最容易开展的体育活动。孩子们光着脚不停地在地上跳来跳去,在这个时候,他们都能天真而忘情地大笑。说他们擅长背诵口号是因为见到西方记者来到,他们都集体用挺标准的英语说:“是的、是的、是的、萨达姆!!”
伊拉克青年在练习使用AK―47步枪  没法知道伊拉克人是怎么想的。大概大人们心里有数,可怜的是那些孩子和半大孩子。小孩子无知,可能还觉得防空警报挺好玩的。还有那些半大孩子,估计给洗脑也洗得差不多了,斗志高昂,扛着个枪,鼓着个腮帮子,单等着防空警报拉响后拿冲锋枪打喷气式飞机呢。也许没这么弱智,但跟老美死磕的心肯定是有的。你有枪我也有枪,不信磕不过你。
  别管怎么说,你美国人想玩死萨达姆,却拉伊拉克人陪绑,实在谈不上仁义。特别是,那些扛着枪鼓着腮帮子的伊拉克半大孩子,可能还在做痛歼美国侵略军的梦,不到真打起来,又怎么知道什么是错的?
古老的历史  伊拉克坐落在三大洲的交接区,位于亚洲西面部,东邻伊朗,北部与土耳其相连,西部与叙利亚和约旦接壤,南与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交界,东南濒波斯湾,是自古以来几大洲的侵略者和迁徙者的必由之路。
  伊拉克经历了居鲁士、亚历山大的进军,塞琉古人、帕提亚(安息)人和萨珊人的统治,穆斯林阿拉伯人的征服,以及蒙古人、奥斯曼土耳其人和英国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侵略。波斯人曾把巴比伦定为陪都。塞琉古人把位于巴格达南边、底格里斯河边上的靠近巴比伦的塞琉古定为首都。帕提亚人又把塞琉古对岸的泰西封定为首都。可以说,在历史的各个时代,伊拉克经历过各种文化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伊拉克遭英军入侵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1921年成立伊拉克王国,立费萨尔为国王。1958年2月"自由军官组织"推翻费萨尔王朝,成立伊拉克共和国。1968年7月以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为首的复兴党军官集团掌握大权,由贝克尔任总统。1979年7月,前总理萨达姆接替贝克尔任总统和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
阿拉伯古典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中许多动人的故事都是以巴格达为背景的,人们称巴格达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乡。市内许多以这些故事为题材的雕塑,其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图为矗立在萨阿敦大街街心花园里的茉佳娜雕像。这位聪敏的婢女正把煮沸的油灌进强盗藏身的坛子里,再现了“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传奇故事。  在考古学历史上,伊拉克的文明是独一无二的,很少有地方像伊拉克这样经历过如此悠久而复杂的历史。除了已经挖掘的地上遗址,有将近百分之九十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遗址还埋在地下,五分钟的地毯式轰炸就会把5000年埋在底下数以万计的文明遗址毁于一旦。
  最近,一方面美国军方紧锣密鼓地为“倒萨”备战,一方面又有一些美国考古学家呼吁在战争中注意保护伊拉克的历史文化遗产。这样两条消息放在一起,很难不让人产生一种对文明在理解上的困惑。
  连年的战火和经济制裁,使人已经很难把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楔形文字和伊拉克这个名称联系起来,仿佛伊拉克只是一个遍地沙漠点缀着几口油井的国家。每天的电视、报纸上关于伊拉克的消息总是和战乱、饥荒以及悲惨的生活联系在一起。除了被炸弹炸伤的儿童,流离失所的人民,牺牲品还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老文明。
  如今伊拉克又可能面临另一场大战,到底谁来为历经磨难的古老的文明负责?损毁和流失的文物不会再复原,随之流失的是人类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           ――――
  伊拉克小资料
国旗:红、白、黑、绿是泛阿拉伯颜色,分别象征革命、和平、石油和土地,也代表历史上的四个王朝,三枚五角星象征统一、自由和社会主义,五角星之间用阿拉伯文书写“真主至高无上”。  面积 44.1839万平方公里(包括924平方公里水域和伊拉克、沙特中立区伊拉克部分3522平方公里)
  人口 2240万(1999年)
  国家元首 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共和国总统兼总理萨达姆?候赛因。
  首都 巴格达
  货币 伊拉克第纳尔(ID)
  国庆日 7月17日。
  与我国建交日 日
  时差 比格林尼治时间早3小时;比北京时间晚5小时
  国花 玫瑰
  国鸟 雄鹰
  在经过20多年战火的洗礼和锤炼,在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制裁之后,对战争,伊拉克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习惯了”。尽管伊拉克人不怕打仗,但没有人喜欢战争,他们同时也意识到,他们的想法对可能发生的事情起不到任何的影响作用。何时战争的幽灵才会从这片地土上走开?何日巴格达才能再现《一千零一夜》的美景?
声明:人民网“特别策划”稿件,未经特许,任何网站(含已经获得常规新闻转载授权的网站)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王京)
推荐给朋友:
镜像:   
京ICP证000006号
人 民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特别策划:战争阴影下 伊拉克人在诉说……
┊┊短信┊商城┊搜索┊新闻┊体育┊财经┊IT┊娱乐圈┊女人┊生活┊健康┊汽车┊房产┊旅游┊教育┊出国┊求职┊┊校友录
Sohu 首页 >>
特别策划:战争阴影下 伊拉克人在诉说……
日01:03  人民网
    随着美国总统布什“倒萨”的调门不断升高,几经战争创伤的伊拉克再一次成为全世界注目的焦点。在这片曾经孕育出光辉灿烂的两河流域文明的土地上,这个《一千零一夜》的故乡,这个昔日令人艳羡的中东石油富国,海湾战争以后,伊拉克遭受了联合国有史以来对单个国家实施的最全面、最严厉的经济制裁。10余年过去了,制裁仍未解除……
今日伊拉克
伊拉克人的诉说
看看那些孩子
流光溢彩的古代文明流光溢彩的古代文明  巴格达目前可谓是世界上最“炙手可热”的城市。在战争阴影的威胁下,伊拉克人的生活状态如何呢?――――今日伊拉克   一名伊拉克妇女在首都巴格达的一个市场里购买食品  在伊拉克12月8日向联合国递交有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报告后,该国货币第纳尔对美元的比价出现了连续下跌,由此前的1美元兑换2080第纳尔降至12日的1美元兑换2250第纳尔,跌幅高达7.5%。第纳尔的贬值致使正在遭受经济制裁的伊拉克老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市场上一盘鸡蛋(30个)的价格已由2500第纳尔上涨到3000第纳尔,老百姓现在买鸡蛋都不像从前那样成盘的买,而是一次只买几个。――――民众情绪悲观 货币大幅贬值  当你看着伊拉克普通人的双眼,你无法相信这个国家竟然拥有世界上第二多的石油储备。伊拉克的中下等收入者和贫困线以下的人被联合国常年的经济制裁折磨得失去了所有光泽。他们的衣服看上去都是穿了好几年的,因为颜色显然都褪尽了。有的人偶尔会有一辆车,但那几乎已经不能算是车了,颠簸在道路上时,每一秒钟都有散架的可能性。他们的脸色憔悴,眼睛下方都有黑眼圈,这是严重营养不良的特征。其实,饥荒已经成为这十多年来伊拉克严重的社会问题。――――伊拉克人民饥饿的双眼  美国战地记者彼得?阿尔纳特是海湾战争中最后离开伊拉克的西方电视记者。11年后,他跟随国际核查小组又来到伊拉克。阿尔纳特在巴格达的街道、市场、民宅进行了许多采访,向美国人介绍他们所不了解的伊拉克人们,向全世界展示伊拉克人民在战争威胁下的心情。  他说,如果你问我在伊拉克到底发现了什么,那就是,利用胡萝卜和权杖、强权和奖赏,在萨达姆?侯赛因的领土上,他和他的政府已经成为无法挑战的主人。对他们的存在构成威胁的,只是来自全球最强大军事力量的入侵――美国。  ――――海湾战争记者重返巴格达 介绍伊拉克在战争阴影下的真实状况   伊拉克军队在巴格达大街上游行,向国家元首表示效忠。  在欧美媒体的眼中,伊拉克是一个被萨达姆独裁统治的国家,没有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但也许伊拉克对于世界的了解远比世界对于伊拉克的了解要多得多。伊拉克的电视台播的都是些什么节目?  节目内容可谓丰富多彩。伊拉克巴格达一个普通的夜晚,伊拉克电视台1频道播出的是一部美国恐怖片,2频道正在实况转播一场足球赛。转到另一个频道,主持人正在采访一位把药品带到伊拉克来的英国商人。午夜时分,伊拉克卫星频道播出了一档叫做《新闻回顾》的节目。而另一个频道正在播出一档综艺娱乐节目,播放阿拉伯流行歌曲的音乐电视。  伊拉克并不封闭保守。包括CNN和BBC在内的许多反伊拉克政府的媒体都被允许在巴格达设立常驻记者站。报纸也很开放,版面上经常是这边公布萨达姆总统抨击美国的消息,那边却在宣传好莱坞又推出了什么巨片。种种迹象显示,尽管伊拉克人恨美国,但他们并不反对美国文化。每天的电视上总可以看到美国好莱坞大片。  ――――萨达姆无处不在 美国大片照放  近2年来,因特网在伊拉克的发展特别迅速,电子邮件对许多人来说也不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而两个月前,伊拉克的因特网服务又经历了具有实质意义的跨越――个人用户轻点鼠标便可以浏览全球大多数网站,与世界实现网络连通。但是伊拉克政府在开放网络浏览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比如,想要访问“美国在线”是不可能的,也无法使用Hotmail收发邮件。――――在伊拉克上网不够爽 萨达姆上网也没特权  据统计,目前在伊拉克还有100多位中国人在按部就班地工作着。公司:做好了一旦形势恶化随时撤退的准备;使馆:工作人员团结一致,正常工作;记者:连睡觉都想着新闻。――――中国人在伊拉克的生活  在严厉的经济制裁和不断升级的战争威胁下,未来命运的茫然使得伊拉克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伊拉克政府接受安理会1441号决议,武器核查再次启动,使伊拉克的许多老百姓松了一口气。他们觉得至少战争不会马上爆发,并且似乎看到了和平的希望。――――听听伊拉克人的诉说   美国网民设计的反战海报照片中的那个眼神忧郁举着一支残臂的女孩,是生活在伊拉克巴士拉的一个女孩,她的残臂是1998年12月核查危机后,美国空袭伊拉克时炸断的。海报上方写着:你难道要通过杀死她去抓萨达姆!下面写着:停止对伊拉克的战争。  一家汽车配件商店的老板阿布?阿拉夫:“政府(接受1441决议)的决定是英明的。我希望这能给伊拉克带来真正的和平。”他耸了耸肩接着说:“我们已经受够了在战争威胁下生活的日子,无论如何,接受决议使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变小了。”  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哈里勒:“谁不怕战争?海湾战争前,我们手里都有钱。那时一个第纳尔可以换3个美元。然而现在,一个美元换2000个第纳尔,就连最基本的生活开销都难以维持。”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巴格达市民:“从去年就开始喊,美国人要打我们了,可到了现在还没有打……也不知哪天打……”  一位文物专家说:“美国有先进的武器,我们比不了,但他们来了,我们就得打。我们没有别的选择,我们必须保卫家园,就像所有人必须保卫自己的国家一样。”  巴格达大学的大学生亚希亚:“我希望我能够前往美国和美国人民进行交谈。我要向他们介绍伊拉克的情况。我要告诉他们,伊拉克人民和美国人民一样,我们不需要战争,我们希望能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   伊拉克女孩在集会上手挥旗子支持萨达姆  巴格达大学的大学生马厄:“他们(美国人)总是把国内危机转嫁到我们的头上,我们成了美国政府的替罪羊。”  伊拉克人说,“我们已经在制裁下生活10多年了,美国打不打,对我们又能有什么区别呢?伊拉克人早已麻木了!”  21岁的苏丹妮:“核查只是他们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就算这个借口不成立,他们还会找到其他的理由。我们是逃不过这场战争灾难的,这就是事实。”  妇女和儿童往往是最易受到伤害的人群。处于制裁下的伊拉克儿童的处境也是各年龄段人群中最糟的。――――看看那些孩子   数名伊拉克儿童在巴格达举行的一次游行上手举纸做的红心,支持他们的总统萨达姆?侯赛因。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1月21日发表了伊拉克儿童状况调查报告,指出目前伊拉克儿童的营养状况比前几年有所改善,但总体情况仍然不容乐观。他为此呼吁国际社会早日帮助结束伊拉克儿童的苦难。营养不良是儿童面临的最大健康危害,其症状包括体重减轻、浮肿等。  在伊拉克,由于药品和医疗器械严重短缺,加上卫生条件差和引用水受污染等因素,一些在正常条件下本可治愈的疾病,如小儿腹泻、肺炎等,在这里却成为儿童的“死亡杀手”。据伊拉克卫生部公布的数字,由于联合国的制裁,伊拉克100多万人死于本可治愈的各种疾病,其中近半数是儿童,5岁以下的儿童比例最高。  许多学龄儿童,为了生活辍学当起小商贩。在巴格达的各个加油站附近经常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在一座军营旁,有一个瘦弱的小男孩叫杰巴尔,才11岁的小小年纪已经擦了两年多的皮鞋。由于家里孩子多,父亲又有病,他9岁时就不得不帮助妈妈养家糊口。他说他做梦都想回学校上学,但懂事的他却从来不在妈妈面前提上学的事儿。  只要投入一点点资金,巴格达的学校的状况就能得到巨大的改善。在一间很具有代表性的学校,教学楼看上去摇摇欲坠,可是无辜的孩子们仍旧为有这样的一个地方学习而感到万幸。孩子们不用上课,只能说,他们每天离开家以后就到一个可以被称作是学校的地方混日子罢了。如果询问那些小学生,他们所知道的知识少得可怜,不过他们也有优势,那就是,跳跃的能力和背诵口号的能力比其他地方一般的孩子要强很多。在没有什么健体器材的情况下,跳跃成为最容易开展的体育活动。孩子们光着脚不停地在地上跳来跳去,在这个时候,他们都能天真而忘情地大笑。说他们擅长背诵口号是因为见到西方记者来到,他们都集体用挺标准的英语说:“是的、是的、是的、萨达姆!!”   伊拉克青年在练习使用AK―47步枪  没法知道伊拉克人是怎么想的。大概大人们心里有数,可怜的是那些孩子和半大孩子。小孩子无知,可能还觉得防空警报挺好玩的。还有那些半大孩子,估计给洗脑也洗得差不多了,斗志高昂,扛着个枪,鼓着个腮帮子,单等着防空警报拉响后拿冲锋枪打喷气式飞机呢。也许没这么弱智,但跟老美死磕的心肯定是有的。你有枪我也有枪,不信磕不过你。  别管怎么说,你美国人想玩死萨达姆,却拉伊拉克人陪绑,实在谈不上仁义。特别是,那些扛着枪鼓着腮帮子的伊拉克半大孩子,可能还在做痛歼美国侵略军的梦,不到真打起来,又怎么知道什么是错的?  在那遥远的几乎被人们遗忘的年代,在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即今天伊拉克所处的位置,孕育了一个光辉灿烂的人类古代文明――两河文明。两河文明强盛的代表――古巴比伦在法律、科技、宗教观念、语言文字等多方面对后世人类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流光溢彩的古代文明   古老的历史  伊拉克坐落在三大洲的交接区,位于亚洲西面部,东邻伊朗,北部与土耳其相连,西部与叙利亚和约旦接壤,南与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交界,东南濒波斯湾,是自古以来几大洲的侵略者和迁徙者的必由之路。  伊拉克经历了居鲁士、亚历山大的进军,塞琉古人、帕提亚(安息)人和萨珊人的统治,穆斯林阿拉伯人的征服,以及蒙古人、奥斯曼土耳其人和英国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侵略。波斯人曾把巴比伦定为陪都。塞琉古人把位于巴格达南边、底格里斯河边上的靠近巴比伦的塞琉古定为首都。帕提亚人又把塞琉古对岸的泰西封定为首都。可以说,在历史的各个时代,伊拉克经历过各种文化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伊拉克遭英军入侵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1921年成立伊拉克王国,立费萨尔为国王。1958年2月"自由军官组织"推翻费萨尔王朝,成立伊拉克共和国。1968年7月以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为首的复兴党军官集团掌握大权,由贝克尔任总统。1979年7月,前总理萨达姆接替贝克尔任总统和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伊拉克的历史变迁   阿拉伯古典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中许多动人的故事都是以巴格达为背景的,人们称巴格达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乡。市内许多以这些故事为题材的雕塑,其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图为矗立在萨阿敦大街街心花园里的茉佳娜雕像。这位聪敏的婢女正把煮沸的油灌进强盗藏身的坛子里,再现了“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传奇故事。  在考古学历史上,伊拉克的文明是独一无二的,很少有地方像伊拉克这样经历过如此悠久而复杂的历史。除了已经挖掘的地上遗址,有将近百分之九十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遗址还埋在地下,五分钟的地毯式轰炸就会把5000年埋在底下数以万计的文明遗址毁于一旦。  最近,一方面美国军方紧锣密鼓地为“倒萨”备战,一方面又有一些美国考古学家呼吁在战争中注意保护伊拉克的历史文化遗产。这样两条消息放在一起,很难不让人产生一种对文明在理解上的困惑。  连年的战火和经济制裁,使人已经很难把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楔形文字和伊拉克这个名称联系起来,仿佛伊拉克只是一个遍地沙漠点缀着几口油井的国家。每天的电视、报纸上关于伊拉克的消息总是和战乱、饥荒以及悲惨的生活联系在一起。除了被炸弹炸伤的儿童,流离失所的人民,牺牲品还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老文明。  如今伊拉克又可能面临另一场大战,到底谁来为历经磨难的古老的文明负责?损毁和流失的文物不会再复原,随之流失的是人类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的呻吟  伊拉克小资料
  国旗:红、白、黑、绿是泛阿拉伯颜色,分别象征革命、和平、石油和土地,也代表历史上的四个王朝,三枚五角星象征统一、自由和社会主义,五角星之间用阿拉伯文书写“真主至高无上”。 面积 44.1839万平方公里(包括924平方公里水域和伊拉克、沙特中立区伊拉克部分3522平方公里)  人口 2240万(1999年)  国家元首 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共和国总统兼总理萨达姆?候赛因。  首都 巴格达  货币 伊拉克第纳尔(ID)  国庆日 7月17日。  与我国建交日 日  时差 比格林尼治时间早3小时;比北京时间晚5小时  国花 玫瑰  国鸟 雄鹰  在经过20多年战火的洗礼和锤炼,在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制裁之后,对战争,伊拉克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习惯了”。尽管伊拉克人不怕打仗,但没有人喜欢战争,他们同时也意识到,他们的想法对可能发生的事情起不到任何的影响作用。何时战争的幽灵才会从这片地土上走开?何日巴格达才能再现《一千零一夜》的美景?来源
请发表您的看法:
您要对您发表的言论之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精彩短语推荐:
--给编辑写信
Untitled Document
搜狐短信推荐
搜狐新闻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10- 转78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林匹克口号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