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员思想报告期间是否享有科学研究的自由

罪犯在服刑期间发现漏罪是否需要办理逮捕手续
时间: 10:40:00作者:刘大应新闻来源:正义网
  一、问题的提出:犯罪嫌疑人邓某,男、汉族,高中文化,1982年9月生,日因犯聚众斗殴罪被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法院判处一年十个月,在合肥市义城监狱服刑期间,狱警发现邓系被霍山县公安局网上追逃人员,遂通知霍山县公安局将罪犯邓某押回霍山县看守所,霍山县公安局于日以邓某涉嫌故意伤害向霍山县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
  罪犯在服刑期间发现有漏罪,在实体法方面的处理有明确的规定,但在程序法方面没有明确规定。现行刑诉法第二百六十二条规定“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的,或者发现了判决的时候所没有发现的罪行,由执行机关移送人民检察院处理”。但怎么处理,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在司法实践中给办案机关和承办人员带来一定困惑。
  二、分歧意见
  有关服刑期间是否需要采取强制措施成为争议的焦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罪犯在服刑期间发现漏罪,不需要办理逮捕手续,也无需变更羁押场所,由侦查机关侦查完毕后直接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理由是罪犯的人身自由已经受到了最高限制,不需要重新办理逮捕手续,没有必要重新采取强制措施。
  第二种观点认为:罪犯在服刑期间发现漏罪,不论在诉讼期间原判刑罚是否届满,均应办理逮捕手续。理由是罪犯与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不同,所享有的诉讼权利与义务不同。逮捕这项强制措施与刑罚的功能和目的不同,不得以刑罚剥夺人身自由的方式来代替逮捕而剥夺人身自由。办理逮捕手续后,法定的侦查羁押期限才有实际意义,否则,办案期间始终处在不确定的状态。
  第三种观点认为:罪犯在服刑期间发现漏罪,不需要办理逮捕手续,可由侦查机关凭有关文书将罪犯直接由监狱带回看守所羁押。并直接移送审查起诉。理由是罪犯邓某在服刑期间,其人身自由已经被剥夺。从监狱到看守所只是羁押场所的变更,从节约司法成本来讲,无需再重新办理逮捕手续。
  三、评析意见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是:
  一、罪犯在服刑期间发现漏罪,新的诉讼程序随即开始,罪犯的身份也发生了转化,从原来单一的罪犯演变为罪犯与犯罪嫌疑人双重身份,从已决犯到末决犯。由于身份的转变,其诉讼权利也发生了变化。罪犯在在羁押场所的权利比在监狱享有的权利要限制的多,比如会见和通信。因此为了保障诉讼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变更羁押场所。
  二、罪犯在监狱在服刑,体现了刑罚的执行措施,是指有行刑权的司法机关将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付诸实施的司法活动。目的是改造罪犯、惩罚罪犯。而逮捕的目的是保障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一种强制措施。罪犯在服刑期间发现漏罪,就意味新的刑事诉讼活动开始,办案部门就必须遵照法定的诉讼程序进行活动,就要受到法定的办案期限的制约。如不重新办理逮捕手续,办案机关是否有不受侦查羁押期间制约之嫌,检察机关又何以开展侦查监督工作。
  (作者单位:霍山县人民检察院)
[责任编辑:刘帆]
|||||||||||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号  京公网安备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政治
题型:单选题
我国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押讯问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严禁刑讯逼供。监狱服刑人员在进行必要劳动时,安排适当休息,有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不得侮辱、体罚、打骂服刑人员等。这都表示①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③我国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真实、不受限制的④我国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科目:高中政治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回答下列各题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在于&&&& (&&& )
A.坚持与时俱进&& && B.坚持党的先进性&& &&&&&&
C.坚持执政为民&& && D.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我国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押讯问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严禁刑讯逼供。监狱服刑人员在进行必要劳动时,安排适当休息,有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不得侮辱.体罚.打骂服刑人员等。这都表明&&&&&& (&&& )
①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
③我国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真实.不受限制的&&
④我国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1年福建省厦门市高一3月月考政治卷
题型:单选题
我国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押讯问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严禁刑讯逼供。监狱服刑人员在进行必要劳动时,安排适当休息,有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不得侮辱、体罚、打骂服刑人员等。这表明(&&& )
①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
③我国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真实、不受限制的&& ④我国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1年浙江省高一3月质量检测政治卷
题型:单选题
我国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押讯问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严禁刑讯逼供。监狱服刑人员在进行必要劳动时,安排适当休息,有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不得侮辱、体罚、打骂服刑人员等。这都表明
①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 ③我国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真实、不受限制的& ④我国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卷
题型:单选题
我国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押讯问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严禁刑讯逼供。监狱服刑人员在进行必要劳动时,安排适当休息,有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不得侮辱、体罚、打骂服刑人员等。这都表明&&&&&&&&&&&&&&&&&&&&&&&&&&&&&
①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
③我国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真实、不受限制的
④我国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服刑期间诉讼时效是否中止 - 广西法院网
服刑期间诉讼时效是否中止作者:文芳&&发布时间: 09:05:54&案情:&&&&&&&&原告刘某因在有争议的山场中砍伐林木而与被告唐某产生矛盾。被告唐某于用手打了原告左脸部一巴掌,致使原告左眼受伤,原告刘某于次日到派出所报告被告打伤原告左脸及左眼的案情。日下午公安机关以原告刘某涉嫌滥伐林木罪对原告实行了刑事拘留,后法院以滥伐林木罪对原告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原告于日刑满释放。2010年9月原告向法律援助中心提出法律援助,2010年11月经司法鉴定所鉴定告刘某左眼属八级残疾。原告从日至日未提起民事赔偿诉讼,亦未向其他有关单位提出索赔请求。日原告对被告唐某向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原告主张服刑期间,诉讼时效中止;申请法律援助,诉讼时效中断。被告辩称,日原、被告发生纠纷至原告日起诉时间长达一年八个月。虽然原告在日向派出所报了案情,但并没有提出任何保护民事权利的索赔请求,本案亦无中止、中断情形,本案已过诉讼时效。判决:&&&&&&&&法院审理后认为,原告在一年的服刑期间其民事诉讼权利并未剥夺,在服刑期间原告仍然可依法行使起诉、上诉、请求赔偿的民事权利。因此,服刑期间不是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原告在诉讼时效期间,未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向有关单位提出索赔请求,本案亦不存在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至于原告提出请求法律援助申请,提起民事诉讼,其行为都是在诉讼时效期间以后的事由。被告主张原告起诉已超过诉讼时效,本案无中止、中断情形,其理由成立,本院予以采信,判决驳回原告刘某的诉讼请求。评析:&&&&&&&&本案是一个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纠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一百三十七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服刑不影响诉讼时效的计算,服刑不是诉讼时效不中止的事由有法律上的依据。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尽管服刑人员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但是其民事权利应当受到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七条规定:罪犯的人格不受侮辱,其人身安全、合法财产和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六十三条规定: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罪犯在服刑期间,虽然剥夺了人身自由权利,但是享有完全的民事权利,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进行诉讼。原告刘某在服刑期间可以委托第三人代为进行诉讼,而原告并没有委托他人请求赔偿,据此可以认为原告能行使请求权而不去行使,服刑不是“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所以诉讼时效不能发生中止,服刑期间不影响诉讼时效的计算。第1页&&共1页编辑:张 磊&&&&文章出处:灌阳县法院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族大道121号&&邮编:530028&&电话:2&&贝利之子又被释放&上诉期间依然享有自由
&&&&来源:&&&&
&&&&&&字号
原标题:贝利之子又被释放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11月20日专电(记者姬烨)“球王”贝利的儿子18日因涉嫌洗钱而被捕,但19日深夜他就被释放。在继续上诉期间,他将依然享有自由。
贝利的儿子名叫埃迪尼奥,今年初他因为涉嫌一起贩毒团伙的洗钱案而被判33年监禁,之后他提起上诉。在上诉期间,他可以不用在监狱服刑。但巴西桑托斯一法官18日驳回了埃迪尼奥的上诉、维持原判,并且表示虽然埃迪尼奥可以继续向更高级别法院上诉,但在这期间他必须在监狱服刑。
埃迪尼奥在18日原本只是去位于桑托斯的法院进行强制性的月度访问,但由于法官驳回其上诉,他在法院就被拘留。不过,在其律师团队的争取下,埃迪尼奥被获准在向更高级别法院上诉期间,依然可以保持自由身。
现年74岁的贝利几天前刚刚做完肾结石手术,虽然术后一切稳定且已经出院,但儿子被捕的消息想必又是对“球王”的一大打击。 贝利发言人称“球王”目前不会对这一事件发表。
作为贝利的儿子,埃迪尼奥曾在上世纪90年代在贝利的老东家桑托斯队当门将。(完)&
(责编:胡雪蓉、杨磊)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体坛酷图|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麻烦老师解答:在我国,公民享有的受
在我国,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包括以下内容:
①学龄前儿童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 ②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的自由 ③适龄儿童和少年有接受九年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麻烦老师解答:在我国,公民享有的受
在我国,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包括以下内容:
①学龄前儿童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 ②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的自由 ③适龄儿童和少年有接受九年
麻烦老师解答:在我国,公民享有的受
在我国,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包括以下内容:
①学龄前儿童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 ②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的自由 ③适龄儿童和少年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④公民有进行文艺创作的自由 ⑤成年人有接受成人教育的权利 ⑥公民有进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③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服刑人员思想汇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