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水调工程调运的水资源费来自

(2012o安庆二模)读“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和“中国南方和北方水土资源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南北方水资源分布不均主要是因为A.A.南方降水较多,北方降水较少&B.南方降水较少,北方降水较多C.南方降水季节变化很少,北方降水季节变化很大D.南方人口稀少工农业用水少,北方人口稠密工农业用水多(2)很多专家认为,跨流域调水包括南水北调并不能彻底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你认为还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考点】.【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是北多南少,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水土配合不协调.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为了解决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我国正在实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南水北调工程可分东、中、西三条输水线路.西线工程是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调水入黄河上游;中线方案主要是从位于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取水,沿途服务于河南省的省会城市郑州、河北省的省会城市石家庄等,最终输往北京等地区;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解答】解:读图可知:我国土地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多,水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少,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加剧了我国北方地区的缺水状况.(1)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造成我国南北方水资源分布不均主要是因为南方降水较多,北方降水较少.(2)很多专家认为,跨流域调水包括南水北调并不能彻底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其有效的措施还有:兴修水库即在多雨季节,利用水库把水贮存起来,节约用水,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提高水的利用率.故答案为:(1)A;(2)兴修水库即在多雨季节,利用水库把水贮存起来,节约用水,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提高水的利用率.【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水资源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属于基础题.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bwwlj老师 难度:0.80真题:1组卷:1
解析质量好中差西部水资源整合与新疆调水问题研究(下)
西部水资源整合与新疆调水问题研究(下)
&(二)东线工程:比较分析证明有更切实际的方案
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局副总工程师韩亦芳指出:对于东线工程而言,保证水质的难度将比工程技术上的问题更大。社会各界认为,东线成败的关键在于治污。
根据《中国国家地理》提供的资料:东线工程将利用江苏省已建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通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在山东省通过隧道穿过黄河后自流到天津。输水主干线全长
1156公里,输水渠道的90%可利用现有的河道、湖泊,但黄河以南需建13个梯级扬水站,9次提升扬水。为了开动这条人造“电动”运河,需建75个泵站、增加800万千瓦装机、几千公里的输变电网、每年耗费38亿至54亿度电。调水质量呢?目前水源地长江三江营取水口全年水质较好,输水干线在骆马湖以南,基本符合III类标准(可作为饮用水水源地)。骆马湖以北至东平湖,水质超过VI类标准;过黄河进入海河流域后,水质全部为劣V类。为了保证东线调水水质配套的截污导流工程、污水处理工程、清水廊道工程等等(江苏省已建4项、在建13项污水处理工程;山东省已建20项、在建10项污水处理工程;河南、河北、天津、安徽也都将实施治污项目),资金缺口大、体制机制亟待解决。《中国国家地理》2005/3杨浪涛、胡炎《沿着大运河前行》。
相比之下,霍有光副教授论证了同样为黄河流域年均调运200--300亿立方水资源,实施鸭绿江调水工程具备更多优越性和可行性。简言之,南调鸭绿江水是充分利用其入海的弃水。在即将入海的丹东附近引流,既不损失鸭绿江已有的发电资源,工程建成后也不耗费所发电能。因为南调鸭绿江水距离适中,大陆地形简单,可通过自流引水,无需多级提扬工程,可避免沿途卸船公路、铁路、河流等高难度技术与施工问题。开挖人工河道基本不需占用良田。鸭绿江水年资源量约327亿立方米,中朝各占一半,可通过友好协商购买属于朝鲜的水资源。可增加拟议中的跨渤海湾公路大桥的功能和效益,实现一桥多用。鸭绿江水调职黄河下游广饶水库后,配套的调水、分水工程在平坦的华北平原上实施,地貌高差变化甚微,工程难度大为降低。低投入、高产出,节省大量工程投资。基本可以解决山东、河南、河北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摘引自《科技导报》1997/11霍有光《策论鸭绿江水南调工程及跨渤海湾渡槽公路两用大桥》
有比较才有鉴别。同样是调水补给山东、河南、河北、京津地区,鸭绿江水南调的可行性首先表现在它选择了国际河流,从增加水资源总量入手,而不是分流存量。其次是工程难度低,无需多级提水扬水,可以节省大量工程投资,大大缩短工期。其三是人工开挖河道,完全可以采取封闭措施,大大降低水源污染,也就无需大量配套的污水处理工程。其四是一桥多用的构思极具经济价值。总之,引鸭济黄的构想颇具战略眼光,黄河下游补水问题完全可以籍此得到圆满解决。
(三)西线工程:立足长远和战略全局的通盘考虑
1、大规模调水是唯一选择、但长江流域不是唯一选项
大规模从长江上游调水,对长江流域生态、经济、河运可能产生不良影响。据《科技日报》提供的资料:长江流域人均年水资源占有量仅2300立方米,流域内59个重点城市有4座极严重缺水、21座严重缺水、10座缺水。大规模调水可能导致南方局部地区水资源进一步紧缺。(另一种观点是:长江一年的水量接近1万亿立方米,黄河是580亿立方米,一期工程的调水量仅占长江水量的2--3%,对长江影响不大)。但北部缺水问题日益严重,如不及早解决后果会更严重。以黑河为例: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全长821公里,跨越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流域面积13万平方公里,流域水资源总量28.1亿立方米。2004年以来,上游来水比同期年平均值减少近40%,全流域用水总量由50年前的15亿立方米增至26亿立方米。黑河尾闾1958年拥有30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先后于六十年代初干涸,沦为沙尘四起的不毛之地。黑河中上游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带,为强冷空气入侵的西部路线。2001年春季连续发生13次沙尘暴,影响波及华北、江南地区。2002年4月的沙尘暴接连横扫京津、危及华北。摘引自《西部论丛》2005/9吴惠君、刘秋磊《让黑河碧水长流》
所以从国家的层面考虑必须调水,必须南北统筹兼顾。调水解决水资源不足和时间、空间分布不均问题是我国唯一的选择。
从流域的角度考虑应有节制地调水,调水不如调电。但调水调电的效益是截然不同的,调电解决不了西北地区严重缺水的根本问题,因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制约因素是资源性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譬如甘肃张掖地区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它除了黑河的水资源别无他靠)。全国一盘棋,调水当然也要充分考虑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经济发展。问题不在于该不该调水,而在于怎样调水,在于能否实现南北双赢。由此而论,长江流域不是大规模调水的唯一选项。大规模调水要解决的是水资源总量的问题,总量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才谈得到结构问题。如果我们只盯着长江流域,也许永远都找不到合理配置水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2、黄河中下游补水是治标、青新甘内补水是治本
大西线调水方案被否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倾向于补给黄河中下游地区。然而青海是三江之源,源头已经出现严重的生态问题。如果不能反哺青海,三江源枯竭就十分现实地存在。真有这一天,东线、中线、西线工程全都无水可调,巨额投资将形同虚掷!新疆有300多条地下暗河,自西向东汇入内地,实质上是地下水资源的源头之一。如果不能反哺新疆,随着新疆石油天然气开采导致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源头枯竭也十分现实地存在。因此,调水补给青海、新疆,涵养源头水源,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上才具有深远、重要的意义。青海、新疆水源充沛,河西走廊缺水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源头有水,中下游自然源源不断。反之,源头枯竭,长江流域自顾不暇、也就没有多余的水向黄河调了。及至江、河都到了水资源告急的地步,再去考虑增加水资源总量的问题就太迟了!!!
3、高水低用是资源浪费,高水高用才是高效率高效益
高水高用实质上就是调水补给青海、新疆、河西走廊(兼顾内蒙)。高水低用就是补给黄河中下游。其实,黄河下游调鸭绿江水补给,更现实、更科学、更经济。西线工程完全可以不考虑黄河下游补水问题。调水补给青海、新疆、河西走廊和黄河上中游,从根本上解决西北地区、而不仅仅是黄河上中游流域缺水的问题。缺水的问题解决了,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自然气候问题就会出现根本的转变。西北干旱区水蒸发量大大提高,空中降水就会大大增加,水源地就会有更多的水资源补给黄河。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分析、考量西线调水的战略意义。高水高用,从源头、从水资源总量入手,调水补给大型蓄水库,必要时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放水分流泄洪;而长江水量有增无减,才是长远的、根本的解决办法。
三、披露--新疆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的实际状况
新疆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总体上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天然水循环极易受人类活动影响而改变。随着人类活动范围和规模日渐扩大,生产生活用水迅速增加,挤占生态用水份额,导致天然绿洲和湖泊萎缩、干涸,河道断流,土壤沙化,草场退化,荒漠化面积扩大等环境恶化的现象随处可见。艾丁湖干涸、艾比湖水面大面积萎缩、塔里木河下游断流,全疆85%的天然草地处在退化之中(其中严重退化的草地面积达40%),草地退化和沙化面积仍以每年435万亩的速度增加。经济最发达的天山北坡经济带出现严重的资源性缺水,首府乌鲁木齐是全国14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吐哈盆地亦属严重资源性缺水地区,河流地表水利用率高达90%以上(国际上通常认为:一条河用水量不应超过40%,否则就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普遍存在地表水过度引用和地下水超采问题,生态环境恶化并潜在进一步恶化的危机。根本的问题是缺水,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干旱对加速新疆荒漠化的影响不可低估
新疆是我国荒漠化及沙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也是世界上荒漠化和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已严重影响到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存、生活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成为制约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2004年,新疆荒漠化土地总面积107.16万平方公里,占新疆国土总面积的64.36%。荒漠化程度现状:轻度荒漠化土地面积为13.156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12.28%;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积35.00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32.66%;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25.03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3.36%;极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33.97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31.70%。
2004年,新疆沙化土地面积为74.63万平方公里,占新疆国土总面积的44.82%。各类型沙化土地中,流动沙丘(地)面积为28.49万平方公里,占沙化土地总面积的38.17%;戈壁面积为30.64万平方公里,占沙化土地总面积41.06%。沙化程度现状:中度沙化土地面积2.71万平方公里,占沙化土地总面积的13.20%;重度沙化土地面积16.64万平方公里,占沙化土地总面积的22.30%;极重度沙化土地面积45.38万平方公里,占沙化土地总面积的60.80%。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动态变化:
与1999年相比,全疆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4226平方公里,年均减少2845平方公里。从荒漠化程度动态变化看,轻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53653平方公里,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111754平方公里,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76171平方公里,极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03462平方公里。全疆荒漠化土地正在由极重度向重度转移、重度和轻度向非荒漠化转移,呈现逆转趋势。说明新疆土地荒漠化扩展趋势已经得到初步遏制。
与1999年相比,全疆沙化土地面积增加521平方公里,年均增加104平方公里(1994至1999年沙化土地年均增加384平方公里)。其中流动沙丘(地)增加2094平方公里,还有4.8万平方公里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戈壁减少576平方公里。
新疆荒漠化和沙化整体扩展趋势得到初步控制,但新疆荒漠化面积大、分布范围广,由于干旱、水资源匮乏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沙化土地治理的难度越来越大,治理的速度也会相应减缓。随着防沙治沙的推进,需要治理的沙化土地的立地条件越来越差,单位面积所需投资越来越高。不利的自然因素、特别是干旱对加速荒漠化的影响不可低估。基于新疆特有的区情和沙情,全疆土地荒漠化、沙化的总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资料来源:新疆林业厅2006年2月《新疆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
(二)地下水资源污染及水位下降标志着生态恶化
生态环境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繁衍的各种自然因素、条件的总和,是一个大系统,由地下、地上、空间“三维”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共同组成。地下生态环境系统“元素”包括:土质、地下水、石油、天然气、各种矿物质、地下生物,根生植物等;地上生态环境系统“元素”包括:地貌、气候、水、土地、森林、草地、生物等;空间生态环境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包括:气体物质、悬浮物质、空间湿度、空间生物、大气层、气候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自然因素决定了新疆境内“三维”生态系统生物量低、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性差、易遭受破坏并极难以恢复等十分脆弱的特征。仅以对地下资源的开发、采掘导致地下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为例:石油、天然气的开采每年两千多万吨、几十亿立方,因开采形成的巨大地窟必然要由其它物质(主要是流体物质)填充,破坏了原地质构造,加之地上有毒物质排放渗入地下,引起地下生态系统恶化。其结果,一是地下水位下降(新疆鄯善县地下水位每年以2.5米速度下降。塔里木盆地油气开采力度百倍于鄯善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已造成地面植被的成片枯死);二是地下水资源污染。填充到油气开采形成的地窟中的水显然不能再作为饮用水源利用。所幸新疆石油开采都是米深井、甚至7000米以上,地下水源污染较地下水位低得多,但水位下降却无可避免并且是持续进行的。
水利部汪恕诚部长指出:只要当地地下水是下降的,一定是生态破坏了。而当地的地下水能逐步得到恢复,可以表明当地的生态问题得到缓解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三)邻国上游截流水源减少致塔里木盆地前景堪忧
新疆地下水可开采量252亿立方米,占全国的3%,单位面积产水量在全国倒数第三。新疆有大小河流500-600条,年径流量大于10亿立方米的河流有18条。 河流总径流量不足900亿立方米,流出入国境的水量相抵后,新疆河川径流总量约700亿立方米(大半集中在天山以北地区,南疆环塔里木地区河流总径流量约100多亿立方米)。相对于占我国国土面积1/6、且荒漠化土地面积达107万平方公里的新疆(特别是面积占新疆1/2、而水资源占有约1/6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而言,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加之水资源时间空间分配不均,南疆东疆资源性、工程性水资源匮乏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专家推测:新疆的石油天然气可以开采50年。50年持续不断的水位下降、水源污染将使新疆沦为一片沙漠!没有地表水的补充,南疆东疆的社会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5年来,新疆通过塔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连续7次实施向塔河下游生态应急输水,输水量达20.42亿立方米,初步遏制了两大沙漠合拢的趋势,结束了塔河下游300公里河道断流30年的历史。问题的严重性在于:阿克苏河是塔里木河的主要水源,62.6%的地表河川径流来自上游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吉国已经实施上游调水工程,截流水量不详。但入境水量一旦减少,对两河流域乃至整个南疆的经济、生态都将产生重大影响。阿克苏河入境水量近50亿立方米,假如按两国各利用50%分水,塔河年净减少水量约25亿立方米。若此,塔河无法维持流域生态、生活、生产正常用水,更无力补给下游生态区。塔克拉玛干与库鲁克塔格两大沙漠合拢之势将呈失控状态。即使从北疆调水,25亿方已是北水南调的极限,充其量与目前持平。南疆新增用水量无从增加,只能挤占生态用水。久而久之,生态失衡,南疆连生存的条件都很难具备。
据测算:伊犁河流域至2010年各业用水将达到近70亿立方米(不含生态用水),按生态用水占30%以上计算,该流域引用水量将达到100亿立方米。塔里木盆地面积是伊犁地区的15--20倍,生态用水需求远远高于伊犁,静态计算用水量达到1500亿立方米,最小需求也在年500亿立方米以上。而无需很久,南疆(即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地表水资源锐减,地下水位随着石油天然气的开采持续下降、甚至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将呈现双重危机。有鉴于此,守望着楼兰古城和精绝国被黄沙掩埋的遗址,我们无法不深感忧虑。
四、构想--西线调水统筹兼顾置换整合切块实施的合理布局
鉴于上述,我们主张举国家之力对西部水资源进行置换整合,利用大规模水利建设继续拉动国民经济发展,为银行贷款提供拓展空间、为民间资金提供投资路径、为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提供通道,根本解决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和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
(一)大西北调水的工程分期
将大西北调水分为西、中、东三线工程,分期实施。
西线工程:
近期调西藏阿里狮泉河水量(水文资料不详)给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克里雅河、民丰县尼雅河补水。为改造、开发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初步奠定基础,同时为大规模向新疆调水作技术上的实践、验证和准备。狮泉河是印度河的上游,距和田两河源头的直线距离不足500公里,实际距离大约1000公里。西出国境进入克什米尔,干流进入巴基斯坦。河床海拔高度米,筑坝截流后沿米等高线绕行,自流至新疆。
1000100030010002000500103000,彻底解除新疆的水资源危机。以充裕的水资源带动新疆国土资源后备基地的开发,使新疆迅速成长为我国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区域。
对于一度炒得沸沸扬扬的“藏水北调”方案、“四江一河”方案、“大西线”即“塑天运河”方案,黄河水利委员会原西线工程总工程师谈英武指出:即使抛开技术问题不谈,“大西线”也是无法实现的。因其直线距离760公里,实际流程1800公里,设计总引水量2006亿立方米。须修建15座几百米至1000余米的高坝,修建多座水头从数百米到一千几百米高的“倒虹吸”,跨越187条河流,开凿3条直径28米总长几百公里的长洞,在陡坡上修870公里的运河,工程难度难以想象。投入万亿元量级,工期数十年。同时,谈总认为:云南察隅地区“或许才是西线调水的真正出路”。然而察隅地区海拔不过米,即使调水输往黄河上游也须翻越海拔米的青藏高原,其难度肯定比“大西线”调水更大!需要修建的也就不止上述种种。
依据其实还是资金问题(资金问题已如前述)、技术问题(这是不可能“抛开的”)。我们承认技术难度、承认资金巨大。我们分析问题的角度是:再过50年,地形地貌和技术难度的问题会有多大的改变?再过50年,长江还有没有足够的水量北调?再过50年,我们还有没有可能运用和平谈判的方法无偿获得国际河流的淡水资源?再过50年,新疆、甘肃、内蒙古的沙漠连成片,中国大陆还能否保持稳定、和谐、和平发展?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现在付出上述种种就是值得的、必须的。因为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足够的淡水资源,不可能有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调水问题必须从战略全局的高度、而不是地质条件、技术难度着眼,从增加淡水资源总量而不是分配存量着眼。
(二)黄河、长江源头置换,充分利用国际河流淡水资源
黄河上中游引水工程:
依次截流通天河、澜沧江、怒江水系,同步解决黄河上中游和黑河、湟水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通天河海拔约4000米,仅细曲、德曲支流汇入干流区间,平均年来水量100亿立方米。
澜沧江在我国境内河长2161公里,流域面积16.749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740.3亿立方米,其中736.3亿立方米水经云南景洪市途经老挝、缅甸、泰国三国入海。按共有国各占1/4水权计算,我国可用水量为184亿立方米。
怒江年径流量688.0亿立方米,其中687.6亿立方米水经云南尤陵县流入缅甸后入海。按两国各占50%水权计算,我国可用水量约350亿立方米。
调水550亿立方米(通天河150亿方、澜沧江150亿方、怒江250亿方)。其中:北线输水200亿方调至青海调蓄,补给黑河及新疆鄯善、哈密至河西走廊的嘉峪关、酒泉一线。东线350亿方水:100亿方补给青海大通河、湟水河流域。250亿方输往黄河上中游作为黄河的源头。即是源头置换,以金沙江上游的通天河、国际河流澜沧江、怒江为主,调水250亿立方米,为原计划160—170亿立方米的1倍多,加上黄河原有水量,可以弥补新增水资源需求,保证黄河流域用水。
黄河下游引水工程:有必要对东线工程的可行性重新加以论证(必要时终止或部分中止此项工程),改调鸭绿江水补给黄河下游,省出资金用于海水淡化工程的研发、生产、改造、提高,为我国的长远发展的水资源需求做准备、打基础。
即使只调我国拥有的鸭绿江50%水量,亦达160亿立方米,上中下游水量相加足以满足黄河800-1000亿方水量的需求,黄河断水的隐患、河床泥沙淤积的隐患可以根绝。由于分期进行,所需水量可以调节,可以根据黄河流域用水需求放水,洪水灾害可以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山区蓄水工程必不可少)。
长江上中游引水工程:于云南贡山一线将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连为一体,调怒江水量(100亿立方米)引入金沙江;调雅鲁藏布江水量(300亿立方米)于波密、松宗、然乌一线顺山势而下,与怒、澜、金三江水域相连补充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在我国境内长达2057公里,流域面积24.048万平方公里,年出境水量1654亿立方米。按中印两国各占50%计算,我国可用水量为800亿立方米。用国际河流可占有水量作为长江的源头,形成既可源源不断向长江流域补水,又可在汛期从原河道泄洪的水利枢纽,同时还可进一步加大长江中线调水水量补给黄河流域。这样,黄河调水150亿立方,怒江、雅鲁藏布江补水400亿立方,长江水量增长。必要时可增加长江中线工程调水量100-150亿方水补给黄河。
源头置换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黄河、长江源头置换,充分开发利用国际河流,彻底解决了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的矛盾,根本解决了江河之争与不同流域对水资源的需要。借助宏观调控经济过热,集中国家、地方财力和外国、民间资本,分期并加速水资源整合的进程。黄河、长江源头置换充分满足了两大流域的需求,避免了由于从长江大规模调水导致长江沿岸省市经济生态等方面的损失。充分考虑到长江流域生态、经济、水运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使我国没有充分利用的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水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调水距离短,水质好,一定程度上缓解长江流域水污染问题。金沙江、雅砻江源头水源充沛,黄河上中游流域用水问题迎刃而解。黄河上中游地区缺水状况改善,基本可保持向下游正常排水,部分解决黄河下游因缺水带来的经济、生态等方面的问题。丰水季节、特别是汛期,有现成的泄洪渠道(怒江、澜沧江),减少调水量即可控制长江中下游险情。用常年抗洪的巨大投资筑永久性调蓄水库,变害为利,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长江水患。真正实现“高水高用”,解决青海和新疆、河西走廊、内蒙古干旱区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问题。满足青海生态恢复及其“中华水塔”功能可持续发挥的长远利益和迫切需要。满足新疆地下暗河补水、保持塔里木地下水位、生态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解决河西走廊多年来受困于水和内蒙古西部沙漠地区的大问题,有力地推动当地经济生态建设的发展。大西北资源性缺水的状况得到改观,由此带来的气候变化将进一步改善干旱已久的区域生态环境。
(三)狮泉河、雅鲁藏布江上游高水高用,补给新疆塔里木
近期直接调狮泉河水系(设想200亿立方米)向新疆输水,初步解决新疆水资源问题。狮泉河水文资料不详。
本文提出调通天河、澜沧江、怒江水量补给青海、新疆、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沙漠区,进而调雅鲁藏布江水量补给青海、新疆和长江流域(金沙江)。将向黄河上中游6
省区输水与向青海、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输水,同新疆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分开来考虑。长江、黄河源头置换。高水高用、低水低用。唯此才能找到解决大西北水资源紧缺的出路。
我们主张:
将长江的源头水系金沙江上游和国际河流怒江、澜沧江上游置换为黄河与新疆(哈密、鄯善一带)、青海(大通河、湟水一带)和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沙漠区的源头。
将国际河流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中游置换为长江的源头。
将国际河流印度河上游(狮泉河)置换为新疆塔克拉玛干腹地(于田一带)河流的源头;
将雅鲁藏布江水引入新疆,成为青、新、甘输水线路最远、最高、水量最充沛的源头。
由此形成通砻怒三江(河)并流的新黄河水系(含河西走廊、内蒙等),雅怒澜金四江并流的新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狮泉河为源头的青海、新疆水系。我国西南宝贵的淡水资源得到有序的整合,干旱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利益都得到充分的保障,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需求得到充分的战略保障。
我们认为:不论技术难度有多大、工程耗费有多高,从我国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战略全局看,都不能将向大西北输水问题放到50年以后再考虑。
五、结论-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重新配置水资源
(一)新疆的水资源问题已经等不了五十年
(二)新疆解决了水资源可以再造半个中国
曾有专家预言:新疆可以再造一个中国。
我们认为:新疆根本解决了水资源,至少可以再造半个中国。新疆的戈壁沙漠,只要有了水,都可以充分利用起来。这一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和正在建设的城市(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等等)已经用铁一般的事实证实了。新疆兵团14个师所开发、利用的土地,已经是良田、牧场、森林,绿荫蔽地。只要有水—我们不得不一再强调这一点,新疆的三大沙漠、广袤戈壁,可以兴建上千个面积100平方公里的城市,同时为这上千座城市配置同样大面积的农用土地!这不是神话,新疆早已证明了这一点。新疆160万平方公里土地,目前利用的只有10%。
(三)水资源开发维系和谐社会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太多的难题。人口压力、资源压力、能源压力、生态环境压力,严重制约着和平崛起的中国。宏观经济调控试图减轻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的压力—我们可以控制经济发展的速度、调整社会经济结构,但我们无法改变资源短缺、能源紧缺的现实。国情使然,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13亿人口的中国,怎样才能和平崛起呢?怎样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呢?怎样才能可持续发展呢?首先要解决的是水资源问题。只有保证了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才谈得上和谐与发展。一方面中国西北严重缺水,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一方面中国西南大量水资源流失,没有得到开发利用。而一旦解决了西北缺水的问题,解决了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西北的劣势就会转变为优势,西北的经济就会迅速发展;西南也会在淡水输出的过程中积累资金,加快自己的发展,从而实现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目标。西部上去了,中国的和谐、持续、崛起也就有了希望。淡水资源总量的增长,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关乎中华民族的兴衰,维系社会和谐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在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上,是断不可因技术难题而裹足不前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资源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