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文武职业学校的足球教练通化吴国胜胜是哪里人呢?他是2006年走的,然后我们足球队就解散了,知道的说

满堂红(此页面已过期)&&&
更多资讯请登陆
域 名: http://gzag09399.ia.mytopho...
&&&&&& 
关于雷州的概念有两个,一是民系上的雷州,二是现有行政区域的雷州,即雷州市。民系的雷州是指历史上的雷州府所属各县(、、);即现在大家所认同的“雷州民系”;雷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上。雷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底蕴积淀厚重,是广东六大、粤西地区唯一的“”。雷州文化作为独特的广东四大区域文化之一,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民国二年(1913年),2000多年里雷州城一直为县、州、郡、道、军、路、府治之所在地,成为雷州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称“天南重地”。
  雷州半岛文化,简称雷州文化,又称雷文化,亦称雷州文明。是岭南地区最古老、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雷州思想指的是传统上雷州半岛内部对雷州半岛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继承的思想模式,或可称之为拥护雷州文化的意识形态。
  “雷州文化”作为区域文化,名列为广东“四大文化”之一。与“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被确定为广东的“四大文化”。
  雷州半岛历代英才辈出,唐代刺史陈文玉“德政彰明”开发,被尊为“雷祖”;宋代广东名画家、诗人白玉蟾;明末清初越南河仙城开拓先驱华侨领袖鄚玖(莫玖);明清时期岭南三大清官之一陈瑸治理台政,官至闽浙总督,康熙皇帝称其为“清廉卓绝”;清代“汉学广东第一人”陈昌齐“著作等身、誉满京华”;清代“蓝旗飘飘,好汉任招。海上天子,不怕清朝”的乌石二;清代诗画双绝“岭南才子”陈乔森;清末“国史孝友”李晋熙的爱国情怀;清末民初跌打妙药“万花油”发明者创始人蔡忠;民国时期闻名全国的“我国近代著名军事学家”李浴日等雷州本土乡贤是其中的佼佼者……
  雷州半岛也曾有幸留下历朝贤臣名将的足迹。西汉邳离侯路博德、东汉新息侯马援两伏波将军,先后挥师南下,屯兵雷州,平息叛乱,功垂史册。唐宋时期,、、、、、、、、、、等谪官贬宦、商贾骚人的的流入,让中原文化有机会在雷州这个半岛上扎根结果,独放异彩,被称誉“敬贤如师”的雷州人民为之建十贤祠、苏公亭、寇公亭、真武堂纪念。后人蹑贤踪,怀先哲,无不励志修身立品,爱国爱民。 这些都是宝贵的区域文化(雷州半岛)名片。
  雷州市是粤西地区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积淀厚重,雷州远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先秦时期,这里先后为越楚的势力范围。
  据史载,公元前355年,楚灭越之后“楚子熊挥受命镇粤,至此开石城,建楼以表其界”。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志。
  2000多年里雷州城一直为县、州、郡、军、道、路、府治之所在地,成为雷州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称“天南重地”。
  沿着历史的足迹,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雷州。当时,这片红土地半岛上岁月荒芜、猛兽出没、风雨飘摇,古人楚子熊以其军事家的胆略和气魄,挥兵南下,在这里建起了楚豁楼,平定一方。这种开荒拓疆的精神,历经雷州人世代相传,使雷州城初见雏形,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到了时期,遍布雷州沿海,河岔的瓷窑升起了袅袅青烟。于是,雷州随着出口雷州窑瓷器的商船的远航而声名远扬。
  几千年漫长的岁月中,雷州人以雷一样的刚毅执着,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在与飓风、水灾、旱灾、蝗灾的不屈抗争中,谱写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历史。
  雷州人以海一样的宽厚、博大,兼容并蓄,以越楚文化为底基,糅合了闽南移民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以、、雷神雷祖、雷州傩舞、雷州陶瓷、、雷州音乐、雷州菜、雷歌、雷剧、雷绣、雷州诸多文化内容为载体,构建了独具特色的雷州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蔚盛的人文景观,铸就了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根据考古材料证实,雷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清末民初,“雷州概念”已基本定型,这时雷州辖县共3个:即海康县、遂溪县、徐闻县及遂溪县辖地-广州湾租借界(今为湛江市区),雷州府城治所设在海康县域内。
  民国至新中国建立后二次大的疆域调整,造成两个“雷州”概念。   
  广义“雷州”即历史上所说的雷州,包括现在的雷州市、遂溪县、徐闻县、及湛江市区的(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开发区、 东海岛)等。
  狭义“雷州”即目前的雷州(县级)市,现管辖过去的“雷州城”及“海康县”。雷州城也就是通常民间称呼的“府城”。
  “雷州”一词此定义已有上千年历史,已具有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具有独特人文地理范围(即今雷州半岛),有着共同的生活习惯,共同的民风民俗,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语言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拥有了雷州文化的称呼。
  雷州方言,即民间通俗称呼的(雷州半岛本地人称为黎话),乃属闽南语系一支,为最南方言区,同时雷州话也是广东四大方言之一,雷州话得名于古雷州分布于现今整个及半岛以北部分地区,因历史上这于区域属于古之管辖在内,所以称为雷州话。
  雷州话通行范围很广,雷州方言是雷州半岛人民日常生活使用的语言。雷州方言分布于今行政区划上的;雷州市、遂溪县、徐闻县及(原属遂溪县辖地)的、、赤坎区、霞山区,以及廉江市南部、坡头区西部、吴川市东北部等县(市)、区乡镇。人口覆盖600多万。
  雷州城的雷州话是雷州方言的代表,是正音。(因历史上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民国初,数千年里一直是县、州、郡、道、军、路、府治之所在地,成为雷州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现出版有《雷州话注音字汇》、《雷州方言词典》和《雷州方言志》等著作。
  雷州市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中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9°44′-110°23′,北纬20°26′-21°11′。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北热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23度。
雷州市东濒、南隔琼州海峡与国际旅游岛海南相望、西濒北部湾、北接湛江。又是中国大陆通向祖国宝岛海南的必经之路。雷州市境内交通发达方便,有粤海铁路、国道207、湛徐高速公路贯通全境。
  全市总人口170万(2010年),全市总面积3532平方公里。辖街道办有(雷城、西湖、新城)等,18个乡镇,镜内有11个国营农林盐场,雷州城为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区面积80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32万(2010年)。全市耕地面积162万亩,海岸线长达406公里。
  雷州半岛、和的城镇群经济圈,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发展。 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农、林、牧、副、渔生产,享有“鱼米之乡”之美誉。
  雷州民系,也称雷州人(雷州半岛),雷州民系是广东四大族群之一。雷州人发原自福建闽南地区,之后和当地的百越民族互相混合。雷州民系与闽南民系、潮汕民系、海南民系颇有渊源,不过长期下来,雷州人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已发展出和闽南文化与潮汕文化不同的雷州文化。雷州人刚毅果敢,求真务实,淳朴重义,形成了较强的团结性,还有值得一提的是雷州人出门在外都很团结,也有和潮汕人一样的性格,就是喜欢抱团。
  人口分布
  雷州人分布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上
  分布的主要各县(市、区)包括现在行政区划上的;雷州市、遂溪县、徐闻县及(原属遂溪县辖地)的麻章区、东海岛、赤坎区、霞山区(今为湛江市区)。
  此外,廉江市南部、坡头区西部也有雷州人的分布,人口大约600多万,使用雷州话。
  天南重地
  雷王故里
  岭南名郡
  海北奇观
  南珠之乡
  文化之乡
  粤西宝地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园林城市
  中国书法之乡
  中国书法家创作培训基地
  中国雕刻之乡
  中国鱼米之乡
  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
  中国葛布生产基地
  中国水果加工生产基地
  中国著名水产加工生产基地
  中国橡胶种植和生产基地
  中国著名美食之乡
  中国海洋大市
  国家农业大市
  南方水果之乡
  北有秦始皇兵马俑,南有雷州石狗群等美誉...
  雷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名列国务院颁布的99个全国之一。
  雷州远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先秦时期,这里先后为越楚的势力范围。据史载,公元前355年,楚灭越之后“楚子熊挥受命镇粤,至此开石城,建楼以表其界”。汉元鼎六年(前111年)至民国二年(1913年),2000多年里雷州城一直为县、州、郡、军、道、路、府治之所在地,成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称“ 天南重地”。
  唐贞观八年(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辖境相当今中国三大半岛之一的雷州半岛全境等地区。北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改雷州为雷州军(军,古时行政区划)。 元十七年(1280年)为雷州路治。明洪武元年(1368年)为治。清承袭明代的体制,仍为雷州府。民国二年(1913年)实行省直管县,废府治存雷州首县海康,1994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海康县”升格为“雷州市”。雷州由于历史的渊源地缘关系,成为历史上楚越文化、土著文化、闽南移民文化、和的交汇地,进而逐渐形成独特的。
  在雷州钟灵毓秀的红土地,人文荟萃,保留下来的文物古迹遍布城乡,经雷州市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布的文物保护单位有60多处,其中为国家级,三元塔为省级,真武堂、韶山古戏台、东岭莫宅祠堂、唐代墓葬、朱氏古墓群等为地市级。
  雷州市博物馆收藏文物数量之多,档次之高,均居全省县(市丶区)级博物馆之首。该馆是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文物古迹是雷州数千年文明史的见证,是雷州先辈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改革开发以来雷州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十分重视文物收集、保护和利用工作。政府拨巨资,群众积极筹善款修葺、恢复文物面貌,抢救了大批文化瑰宝。以文物为依托,结合自然景观,在雷城重修了、和雷祖祠旅游区,形成城内、城外和近郊三点一线的参观旅游网络。当游人漫步雷州,徜徉于旖旎的湖光山色之中,流连于名胜古迹之间,面对诗情画意,其乐融融。
  雷州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如留下“九耳呈祥”动人故事的唐代俊杰陈文玉先后任东合州、雷州刺史,功勋卓著,曾被太宗降诏褒奖:“养晦数十年,恶事非君,受职父母邦,德政彰明。”他被后人尊为雷祖,立祠纪念,又如历官福建古田、台湾知县、福建巡抚兼署闽浙总督的陈瑸,为官清廉,爱民如子,被誉为明、清岭南三大清官之一。
  雷州广袤的红土地留下历朝贤臣名将的足迹。西汉、东汉伏波将军、马援衔命维护祖国版图的统一,先后挥师南下,屯兵雷州,庇护民众,雷人筑“”以纪其功;唐代名宦、宋代名臣、、、、、、、、、等先后被贬到雷州或途次雷州,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被称誉“敬贤如师”的雷州人民为之建十贤祠、苏公亭、寇公亭、真武堂纪念。后人蹑贤踪,怀先哲,无不励志修身立品,爱国爱民。
  雷州文化源远流长。不过,在隋朝之前,由于地处天涯海角,瘴雨蛮烟 ,所以,这里的文化教育还比较落后。从唐代开始,雷州出现了“阎有塾堂、巷有校室”的喜人局面。唐宋名宦:李晋、寇准、李纲、胡桂、秦观、苏轼、苏辙、赵鼎、李光、任伯雨、王岩良等先后受贬南来,他们在雷州不遗余力倡教办学,传播辉煌的中原文化和吴越文化,为雷州的文化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中,北宋名相寇准的功绩尤为显著。成淳七年(1271年),雷人在旅忠词旁边兴建了一所“莱泉书院”,既以纪念寇公,又以培育雷州立子。
  从史料统计得知,到了明代雷州城区已拥有9所社学和雷阳、平湖、崇文、怀坡、文会等5所书院。清光绪年间,雷阳书院已经发展为广东六大书院之一。这些社学、书 院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为发展雷州的文化教育事业,发挥了历史性的巨大作用。怀先哲,无不励志修身立品,爱国爱民。
  雷州景色美不胜收,既有西湖翠拥、雁塔题名、一龙烟绕、万顷连云等旧雷阳八景,也有天成台、、等新景点。登临三元古塔,极目东眺,万顷良田,莽莽苍苍,南海波涛,天水一色。
  眼前景物,令人目不暇接,游人到此,莫不块垒尽消,惊叹天地造化之奇,鬼斧神工之妙。
  位于雷州城西南五里之英榜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称“雷岗耸异”,为雷阳八景之一。祠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是纪念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雷祖〕的祠堂。为国家重点文物的保护单位。
  雷祖祠自唐贞观十六年组建,迄今已1350多年了。方志典籍多有记载,唐代刘们的岭表录异人宋代太平查字记入来本方舆览胜火明末清初的《广东新语》 , 《于不语》以及当代出版的华夏诸神入《超凡世界》 、 《中国崇拜物》等书部均有记述。古代闻名于世的“天下四绝”(雷州换鼓、钱塘江潮、广梅埋藏、登州海市)中的“雷州换鼓”就是发生在雷祖词的民俗事家。“雷州换鼓”是古代雷州人在雷祖洞内举行的一种隆重的“条香”仪式。 《雷祖志》载:“‘至于……雪车雷鼓等物,各以板囹藏于庙内,令郡民当里役者依样修造,逢上元日,齐候文武各官送入商致祭,名曰‘开雷’。又办酒席—官民同乐,组得风调雨顺,不然则岁悍年凶,自是有待则应,银都获享国泰民安之福”。《广东新语》云:“六月二十四日,雷州人必供雷鼓以刚雷,诗而得雷公之墨,光莹如漆,则以治邪览惊底”“雷公墨”即陨石,古代雷州人称为“雷公石”或“因留雄”,并当作一种驱邪避灾之物,可见古代雷州人把雷公作为一种能造福或降祸于人的强大力量象征而铭刻于心,所以“秦香”仪式的隆重也不言而喻了。现在,“雷州换政”早已失传,当代雷州人只能从中窥见一二。
  位于雷城镇曲街4号(原雷城“南门头)东侧,占地约三万多平方米。因园内有闻名遐迩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元塔,故名。
  三元塔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元月兴工,至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四月落成。初命名“文魁塔”,又称“启秀塔”。后因挖塔基时发现蛇卵三只,认为是“”之兆,故改名为“三元塔”。塔坐东向西,楼阁式砖木结构,用棱角牙子砖和线砖互相叠涩出檐,下大上小,逐层递减,内楼17层、高57米。塔基为须弥座。有23块堪称珍品的明代阳雕石刻,线条粗犷,形态生动,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塔空心,游人可拾级而上,一览古城气象。公园内还有“二公祠”,是纪念清代雷州两位“乡贤”--以清廉著称于世的陈瑸和以学识渊博而名闻翰苑的陈昌齐。
  ,位于雷州古城的西北角,面积9万多平方米。原名罗湖。园内景点有:浚元书院、寇公祠、苏公亭等。
  自宋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贬雷州司户参军,居湖滨,后又多有名人至此居游,遂成名胜。西湖内古迹甚多。苏公亭,明建清修,四柱重檐前有荷池及苏轼石雕像。十贤祠,宋建清修,1984年重建,祠内有撰、书《雷州十贤堂记》碑,并有汉白玉线刻寇准、、、、、、、、、等"十贤"像。浚元书院,宋建清修,天圣元年(1023年)寇准病逝雷州,州人建寺以怀其德,咸淳八年(1272年)改寺为院,1984年重建时塑寇准石像于院前,并合十贤祠为"宋园"。又有莱泉井、、"西湖平,状元生"牌坊等点缀于平湖柳岸回廊曲桥间,园内还建有规模颇大的游乐场。 游园先话“湖”:西湖在宋代以前是一处烟水苍茫,任流任伏的“野水”,是城郊水利工程的“水库”,为浩瀚的东洋潮田输送甘露,亦是古代雷州的一处游览胜地,留下过不少文土贤臣的脚印。其古称“雷湖”,那时,它的储水面积约为现在的五六倍,随着环境的变迁,曾经有过湖变田,田变湖的反复过程。
  宋代以前,湖滨只有天宁古刹与碧水朝夕相依,宋咸淳年间湖滨始建横舟、狎鸥、涿飞、放生、总宜、流水孤舟、州之眉目、泼泼地等八个亭,横跨南堤建惠济东、西两座桥梁。此后 ,又出现苏公亭及其名反复更改的与众、信芳、湖心等亭。从这些亭、桥的雅趣的、有特定内涵的命名,可以追溯此湖当年的风貌。一幅波光上下,亭榭辉映,鸟翔鱼跃,扁舟溅浪的画图展示在眼前。
  ,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雷州城的北门外,占地面积30多亩,建筑面积6056.7平方米。
  始建于宋朝末年,重修于清朝顺治甲申年(1644年)。清朝光绪年间,按5进殿堂结构将寺院移建于山腰,面积200多平方米,易名“华严寺”。“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寺院遭到“红卫兵”的破坏,佛像及文物有所损失。昔日名扬海内外的北门大石狗就是从这家寺院门口搬来的,可惜也遭到浩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绿了雷州,自1989年至2000年夏天,该寺投资800多万元,在山巅原址再度修葺扩建的重檐歇山顶,台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的5进主体建筑--山门、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焕发新姿,并恢复原名“高山寺”。
  ,位于雷州市城区西门外,全寺占地面积七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五千多平方米。
  始建于唐大历年间,《海康县志》载“唐大历五年开山岫公建”(即770年)。唐代是佛教极盛的朝代。六祖慧能对禅宗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的学说“净心自悟”认为人人皆有佛性,能净能悟即可成佛,不需坐禅苦行。天宁寺在当时享有一定的政治经济特权。显贵僧人交接官府,寺院占有大量土地,拥有众多奴仆,无须交税。这种特权一直保持到清代中叶。宋代,天宁寺规模最大。绍圣四年(109年)苏轼贬经雷州,因元祜党争,苏轼一再遭受贬谪。先贬,再贬惠州,直至贬到。其时患难中舍命相陪的爱妾王朝云已香消玉殒埋骨惠州,苏学士凄风苦雨携一仆人踯躅南下,感到心力交瘁,及至雷州住进天宁寺,心境稍得宽慰。当时城墙外的天宁寺,红墙绿瓦,佛殿高耸,曲栏亭台相映交辉,佛塔如林,绿树四合,一面临水,碧水粼粼。其时天宁寺方圆约4里,置身寺中如临蓬莱胜境。主持让出方丈堂给苏学士居住,每日与学士谈佛论经,茶饭相待。苏学士爱其境清幽,一日,几杯薄酒过后雅兴大发,在纸上书“万山第一”四大字以赠。此书楷体,圆润方正,乃天宁寺镇寺之宝。
  雷州蒲公英青年志愿者拓展服务队
  雷州蒲公英青年志愿者拓展服务队,简称:“蒲公英”志愿者服务队;是一支非政治、非宗教,非盈利的民间团体。成立于日,将通有组织的开展义务工作,推动我市精神文明建设,为我市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我们的团体将在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及社会道德规范,倡导义务服务精神,弘扬助人为乐美德,鼓励人们奉献自己的精神,服务弱势群体,帮助有需要的人士,共同追求美好生活,建立和谐社区和促进社会进步。
  雷州大学生志愿者联合会
  ,是在共青团雷州市委的领导下,由一群雷州籍热血大学生倡导而组织的,于2005年元月成立。它是一支为推动家乡的发展而贡献自己力量的服务队;是一支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带来温暖春风的队伍;是一支求进步、甘奉献的志愿队伍;也是一支向所有愿意为自己家乡效力的学子敞开怀抱的队伍。
  蒲公英助学社
  ,蒲公英助学社是一个致力于在广东省雷州市英利镇给中小学生在寒暑假期间提供义务 助学的爱心组织,是一群充满爱心、热爱故乡的大学生于2010年发起,作为有志于教育、有志于家乡发展的年轻人,他们充满激情,昂扬向上,给自己的义教团体起名蒲公英助学社,正是希望爱心像蒲公英一样飘扬、传递,在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中传承,同时也寓意着这些年轻人,虽然力量像蒲公英一样微弱,无法在社会的滚滚浪潮中主宰自己的未来,明天也许就飘向陌生的远方,但是他们就像蒲公英一样坚强,一样绵长,哪里有蒲公英,哪里就有延绵不绝的爱,哪里有蒲公英,哪里就有永不泯灭的希望。
  ,南粤先贤,唐朝粤西著名历史人物,唐太宗封其为“雷震王”,后人尊称他为;雷王、雷神、雷祖。雷祖陈文玉为雷州半岛人民所崇拜,是英雄、忠、孝、义的化身。
  ,史记宋代广东唯一的画家、诗人。本姓葛,祖籍福建闽清人,生于琼州,后迁雷州,过继雷州白氏为子。白博览群书,具有很深的绘画、诗对、书法等艺术造诣,绘画最擅长梅竹,相传鄂州城隍庙壁上的竹林图就是他的亲笔。喜爱游学,不肯做官,有时还为百姓行医治病。
  ,明代廉史,生卒不详。初任泰康大使,后升任莱州大使。明洪武庚申年(1380年),被推荐担任安徽休宁县令。他任职期间,平冤案,除奸宄,秉公执法,不畏权贵,断案如流水,办事光明磊落,公正廉明,被誉为“包拯再生”。
  ,明代廉史,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士。曾任福建莆田县令、大理知府、广西右江兵备道。他离任莆田时,莆田人为新任的县令徐执策和已去的莫天赋撰写了一副对联:“难教明月莫去,且喜清风徐来”,足见莫天赋为官时的优良政绩。《莆田志》、《云南通志》、《广东通志》等书都将他列为“名宦”。
  ,明代廉史,明嘉靖已丑年(1529年)进士,任命为平阳县令。因丧妻辞官,后补任上海令。 冯彬为官清廉,严明法纪,对恶棍奸商严惩不贷。他重教化,晓民以大义。他明察秋毫,施政有力,办案严明。因政绩斐然,被推荐担任侍御史。因性情正直,不肯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便辞官归田。
  ,华侨首领,(原名莫玖),港口国,是广东鄚玖(越南语:M挞 C甞)在今越南南部建立的一个华人政权。1670年代由鄚玖建立,历四世五主,于1809年最终灭亡,是南洋华人政权中存在时间较长的一个。在今越南的坚江省,当地华侨奉鄚玖为始祖,为他立祠,以作纪念。
  ,南粤先贤,著名清官,字文焕,号眉川。生于清世祖顺治十三年,卒于圣祖康熙五十七年,年六十三岁。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进士。历任福建古田、台湾知县、湖南巡抚、福建巡抚、闽浙总督等职。一生清正廉洁,勤政爱民,被当朝皇帝称之为“清廉中之卓绝者”。
  ,南粤先贤,著名学者,乾嘉年间考古、语言、文学的大师,又是精通天文、历算、医学、地理的近代著名科学家。他勘校了《永乐大典》,编校了《四库全书》,编纂了《雷州府志》、《广东通志》,著有诗文结集《赐书堂集》、书法论述《临池琐语》,其它科学著作有《天学脞说》、《测天约术》、《天学纂要》、《地理书钞》等。
  ,清代进士,字惧三,号兰臞。他5岁丧父,随伯父长大,自幼聪颖好学、卓越超群,得清代大学者陈昌齐赏识,并把次女陈佩瑶嫁给他。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试顺天榜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中进士。他对诗词曲赋,都有很深造诣。
  ,抗清英雄(原名麦有金),乾隆末年,他忍受不了豪门官府的欺压,与胞兄麦有贵,弟乌麦有芝聚众起义,他在气势磅礴的《蓝旗歌》中写道:“蓝旗飘飘,好汉任招。海上天子,不怕清朝!”。
  ,清代廉史,字遄飞,号搏九。咸丰六年(1856年)中举人,同治二年(1863)进士。历任安徽省太湖、涡阳、桐城、凤阳等县知县,后升补六安知州。光绪十二年逝于任上。符兆鹏宅心仁厚,重士爱民。
  ,清代廉史,曾任江苏知县、淮安知府、知府、兵备道、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漕河总督, 公元1861年,咸丰皇帝归天,恭亲王奕沂执掌国政,下诏把他招回朝廷,候补五品京堂(从一品),他未赴任,却病故在淮安。
  ,清代著名学者,他知识渊博,笃志著述。致力于《逸周书》的研究,历10余年,四易其稿,诠解至20万余言。他既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廉吏,又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学者,著有《逸周书管笺》16卷、《大戴礼管笺》13卷、《陈清端公年谱》2卷等。
  ,我国近代爱国名医,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声誉甚佳。 跌打妙药“万花油”发明者创始人,清末五大伤科名家之一,过去,南粤一带流传一句家喻户晓的药物民谣:“家有万花油,跌打刀伤不用愁”,指的是广州敬修堂生产久负盛名的跌打万花油。蔡忠为我国中医发展做出了贡献。
  ,字春卿,号芸友,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入翰林院选庶吉士。光绪二十年(1894年),清王朝与日方签定《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求和,晋熙认为这是国家的耻辱,非常气愤,作诗寄予感慨。朝中参议曾习经等人,记其事迹,申请列入国史孝友传。
  ,出身书香门第,生而明敏,聪颖过人。13岁提学试录佾生,16岁补县学附生。因学业优异,又到广州粤秀书院就读,受到院长何文奇器重。道光二十九年考取拔贡,同治六年(1867年)中试举人。
  ,清代武功将军(二品),字景勋。自幼身体强壮,品貌魁梧,气力过人,乡邻皆以武将之才视之。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赴京会试,考中了第八名武进士。留京供职,在皇宫内处于保护皇帝的第一道防线。诰封武功将军(二品)并赐门第为“侍卫府”。
  ,字春清,是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学家,现代中国文人从事军事学研究的先驱者,中国现代军事理论体系的主要倡建者,孙子兵法研究第一人。他在军事学研究诸多领域,相当部分至今仍未有人超越,影响相当深远。
  ,(年),曾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青年部长、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总队长。解放后,历任全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外司司长。1955年曾随周恩来总理参加万隆会议,任中国代表团先遣组组长。之后又随主席、总理访问亚非欧等20多个国家。
  ,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球克隆植物基因之父。
  ,国际著名数学家、语言学家。
  ,美国生物医学工程院院士、原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长。
  陈民兴,亚洲著名化工专家、日本大学教授。
  ,作家、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会员。
  苏牧山,画家、文学家,现任中国宜和画院执行。
  ,中国70后代表诗人之一、著名图书策划人。
  ,画家、书法家、雕塑家、文艺评论家、诗人,广东群众艺术馆首任馆长。
  ,博士,一级书法师。现任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兼海南分院院长。
  ,篆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诗人、艺术家,北京《前哨艺术》、《当代主义》杂志主编。
  ,高级编辑,历任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报》编辑,解放军画报社编辑、副社长,主任编辑。
  ,中国音乐分析学学会理事、现任星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主任。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08年度中国游戏音乐贡献奖获得者。
  ,(原名李锦),新生代华语乐坛实力派创作型歌手。
  黄勇深,90后原创歌手,音乐制作人。
  ,国民偶像男团组合队长。
  ,曾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曾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
  ,现任广东省高级法院副院长。
  ,现任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现任海南省三沙市首任市长、并同时出任三沙市首任市委书记。
  ,现任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厅长。
  ,被誉为“抗洪司令”,现任中共湘潭军分区司令。
  ,现任广东省财政厅副厅长。
  莫 震,现任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叶美陆,现任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
  ,现任广东省公安厅刑侦局政委。
  ,现任中国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体改研究会会长。 
  陈天翼,现任广东省建设厅处长。
  陈志荣,现任海南省人大教科文卫工委主任。
  陈年强,现任广东海洋大学党委书记,兼任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
  潘 泰,现任广东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林光强,现任海南省文体厅副厅长。
  ,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导。高分子专家,现任南京工业大学高分子系主任。
  ,工农兵学员,博士,研究生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化工学院教授。
  ,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现任华南师范大学团委书记。
  陈海烈,现任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
  ,博士,教授,博导。现任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实验研究部主任。
  ,原中国跳水队总教练,被誉为“现代跳水技术之父”。
  何 强,世界南拳冠军,被冠予“南拳王”称号。
  ,我军少将、地雷专家、总工程师,被誉为“我军智能雷弹奠基者”。
  吴伦楷,高级研究员,我国著名造船专家,曾任交通部广州造船厂总工程师。
  曹建华,粤西走出的第一位世界维和士官。
  ,2007年中国骄傲获奖人物。
  ,2010年第二十届世界超级模特环球大赛中国赛区十佳模特。
  ,2011年全国大学生新媒体作品网络大赛金奖获得者。
  雷州的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元宵佳节,城乡各地的游行气势恢宏;端午节,雷州人爱放风筝,举办了“雷州东岳风筝文化节”很有影响力深得潍坊风筝爱好者的盛赞; 阳春三月,松竹、南兴、覃斗等地的(走成伥)及流行各处的散花舞引人入胜,这两个古老的舞蹈被选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
  古朴的,精彩的,乌石蜈蚣舞,
  有三百年历史的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还有独有的文化-素称""南方的兵马俑""之称(又称“散落的民间兵马俑”)的。[2]现在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雷州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物产丰饶。肥沃的大地慷慨地为勤劳的人们奉上香甜的优质大米,鲜美的鱼虾,晶莹的白糖,圆浑的,壮硕的牛羊,争奇斗艳的花卉,甜美的。还有那风味独特的雷州小吃----叶搭饼、嘉岭白饼、乌石甜糟、英利烧猪肉、客路,松竹田园鸡等令人大块朵颐,回味悠久。
  雷州市位于北纬20°26′-21°11′,北回归线以南,纬度较低,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日照年平均2003.6小时,太阳年总辐射量108~117卡/CM2,年平均气温22℃,最高气温38.5℃(出现于日),最低气温 0℃(出现于日和29日),最热月份是7月,平均气温28.4℃,最冷月份是1月,平均气温15.5℃。年温差明显,为12.9℃左右。年积温约8382.3℃。无霜期达364天。雨量充沛。干湿明显,年平均降雨日135天,平均年降雨量为1711.6毫米。降雨年际变化大,相对出现干湿季。雨季为6~9月,以南风为主;旱季为11月至次年3月,以北风为主。市内区域降雨不均匀。东部、中部、北部为多雨区。而西部、南部为少雨区。内陆为多雨区。沿海为少雨区。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4%,风速3.6米/秒。
  气候特点本市属北热带湿润气候气候区。
  (l)夏季不热,冬季不冷,夏长,秋短,四季如春,基本无霜期。全年平均气温在22.6℃~23.9℃之间,极端最高气温为39.5℃。 最热月份是7月。平均气温不超过30.1℃°C。最冷月份是1月,平均气温在15.5℃,西部胜海也不超过17℃,极端最低气温历年平均约为3.7℃,且80%年份极端最低气温都在几2.4℃以上。
  (2)雨量分布不均匀。雨季干湿明显。由于每年热带海洋季风带来大量的水气、峰面雨和台风雨。因而雨量多集中于6~9月,占全年雨量的60%~70%。7月份雨量最多,可达279.4~352.8毫米。11月至下年3月雨量较少,只为全年雨量的8.5%~9.3%,月均20-30毫米,最少月份是1月,只有12-26毫米,旱季长达5个月,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
  雨量地区分布也不均匀,差异明显。本市东北部多雨,西南部少雨。年均雨量北部客路镇为1775毫米,洋田地区为1711毫米,中部低丘地区为1593毫米,东南部以及英利、龙门一部分为1912毫米,而西南部沿海地区的北和、房参、罩斗等,只有1180毫米,所以西南地区十年九旱,灾情严重。
  雨量年际变化大。有60%~70%年份降雨不正常,其中有 30%~40%年份雨量偏少,这是影响农业产量不高不稳的原因之一。
  多受台风侵袭。由于本市地处北纬20°26′~21°11′,东 经109°44′~110°23′,所以经常受到产生于菲律宾附近的西太平洋台风和产生于西沙、中沙群岛附近的南海台风的袭击。一般始于5月,11月份结束。7、8、9月台风最多,风力也最大,据记载,直接影响该市的台风从年的21年中,有台风的年份就有16年,出现机率为76.2%,平均每年2—3次,最多的一年达到8次。台风带来强风暴雨,甚至带来海潮,对该市的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海港:
  雷州市位于雷州半岛中部,东西两面临海,海岸线长达406公里。东部海域属南海海区。北起与湛江市郊太平交界处的通明港,南至东里镇的白沙岭,地理坐标是20"42'-- 20"59'。
  此海域的雷州湾是雷州半岛最大的天然海湾,东至湛江市郊的硇洲岛,西接雷州港,北至湛江南岸,南至徐闻外罗口,总面积约900平方公里;西部海域属北部湾东部海区, 北起的北灵尾附近海面,南至覃斗镇的港主航道,地理坐标是北纬20"25'--21"00'。
  全市海域宽广,港湾众多,有通明港、芙蓉港、北家港、河北港、双溪港、后郎港、雷州港、三吉港、烟楼港、月岭港、流沙港、那沃港、三教港、乌丸港、龙斗港、海康港、芙楼港、企水港等大小18个港口。其中乌石、企水、流沙三大渔港是广东的重点渔港之一。有两大天然渔场,即雷州湾渔场、北部湾渔场,总面积1990平方海里。
  海产:  
全市海洋资源极其丰富,品种繁多。常见的鱼类有521种, 主要是马鲛鱼、金鲳鱼、石斑鱼、鱿鱼、魣鱼、墨鱼、青鳞鱼、 鲨鱼、赤鱼、二长棘鲷、园腹鲱、蓝园魣、鲶鱼、鲱鲤、小公鱼、鲍鱼、金钱鱼、沙丁鱼、门鳝鱼等。
  常见虾类有10多种,主要有墨吉对虾、长毛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独角新对虾、牛形对虾、短沟对虾、宽沟对虾、哈氏仿对虾、周氏仿对虾、近缘新对虾、龙虾、鹰爪虾、琵琶虾、毛虾等;
  常见贝类主要有文蛤、等边线蛤、鳞杓拿蛤、缀绵蛤、泥蚶、毛蚶、海豆芽、近江牡厉、翡翠贻贝、日月贝、扇贝、白蝶贝、马氏贝、解氏贝、企鹅贝、美解贝、东风螺以及头足网的墨鱼、章鱼、枪乌贼等20多种。藻类有蛙藻、绿藻、蓝藻、红篱等;
  甲壳动物中蟹有锯缘青蟹、梭子蟹、乳斑虎头蟹、花蟹等;水母网的海蜇也有三四种。此外,还有海参、海马、光裸星虫、珍珠等海珍品。
  其中珍珠、对虾、海蜇皮等海珍品可供大量出口,在日本、美国、东南亚以及港澳享有一定声誉。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该市渔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沿海农民、渔民从此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门路。据统计,全市海洋捕捞总产量5.57万吨,渔业总产值近3亿元。比1982年增长782.2倍。雷州市不但海洋捕捞业得到迅速的发展,而且全市30万亩沿海滩涂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开发利用。现已有16万多亩养殖对虾、石斑鱼、鰡鱼、黄脚鲩、膏蟹、泥蚶螺、东风螺等。水产养殖总产量8765吨。
  南珠:
  雷州是中国“”的重要产地,历史悠久,远近闻名。自汉代至今,一直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雷州人民从60年代开始,人工海底采珠转上了人工养殖,先后在流沙、康港、境庄、吴蓬等地办起了一批珍珠养殖场。1967年,在南海水产研究所科技人员的帮助下,流沙珍珠场人工孵化珍珠贝苗喜获成功。进一步促进了珍珠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本市的珍珠养殖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集体养殖场、联合体养殖场以及个体养殖场不断涌现。1985年发展到16个,1988年猛增到531个,进入90年代后,本市的珍珠养殖业发展速度更加惊人。1990年,珍珠总产2550公斤,占全国海水珍珠总产的65%。1992年珍珠养殖场发展到近3000个,珍珠贝苗卵化场星罗棋布。珍珠总产比1990年增长75.3%。1993年,全市珍珠产量占全国海产珍珠总产量的三分之二。“珍珠村”——流沙,家庭珍珠养殖场2541个,养殖面积2300多亩,年产珍珠占全国海产珍珠产量的近一半,年人均收入4000元,成为雷州市的首富村。
  随着珍珠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珍珠工艺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现有珍珠贝末加工厂25家,珍珠项链、珍珠手铜加工厂共56家,产品畅销香港、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雷州市的盐业资源十分丰富、由于海岸线长,海滩涂多,日照长、气温高,蒸发力强,所以发展盐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据盐务部门于1989年初的调查,全市可以开发为盐田的海滩咸硷地2140公顷,现已开发利用为盐田的有1460多公顷。其中,有国营盐场——盐场一家,拥有盐900多公顷,集体盐场26家,拥有盐田500多公顷,生产原盐2万多吨。尚未开发的沿海咸破地,正在规划开发中。
  雷州市地处亚热带,土地肥沃,农业资源十分丰富,以盛产水稻、糖蔗、花生、芒果、菠萝、香蕉、西瓜、蔬菜等农作物闻名于世。全市建立起粮食、甘蔗、水产、珍珠、畜牧、水果、蚕桑和北运菜、林业等8大基地,使“三高”农业不断发展。全市现有农作物212万亩,其中粮食92万亩,拥有22万亩连片的东西洋田素有“雷州粮仓”之称;水果92万亩,其中芒果6.4万亩,素有“芒果之乡”之称,菠萝12万亩,西瓜10万亩,香蕉、杨桃、石榴等均以万亩计。
  可以常年种植青椒、苦瓜、青瓜等优质蔬菜33万亩,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港澳台等地。雷州的东西洋田素有“雷州粮仓”之称,海水珍珠年产量占全国一半多,雷州流沙镇被誉为珍珠第一村。雷州黄牛品种优良,是“雷州黄牛”的繁育地;林业种植发达,种植桉树林150万亩,是全国最大的桉树林基地之一。
  雷州市地势平坦,交通十分便利,全市现有公路153条,通车里程总长1320.9公里,是解放前的14倍多,其中贯穿南北,全长85公里;客(路)龙(门)、黄(略)海(康)、龙(门)乌(石) 3条省道干线,全程12427公里;有14条市道公路干线,全程共1011.6公里;有135条乡村公路纵横交错,使全市形成一个完整的交通网络。
  近几年来,雷州市交通建设发展迅速,新建了22条公路,长167.8公里。全市公路密度提高到36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全市21个镇447个管理区都有公路,通车率达94%。特别是1991年建成的松竹至火炬公路,投资70多万元,全长17公里,投资规模居全市公路建设之首。
  雷州市邮电通讯事业出现较早,在清末雷州城就设有雷州邮政支局和雷州官报房。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邮电事业的建设,大力加强邮电通讯设施的装备。全市现有邮电局、所25间,其中自办19间,代办6间,全局职工431人,平均服务人口为4.68万人/处。1986年建成高6层邮电综合通讯大楼,建筑总面积3700多平方米,引进各种载波机21套,电话交换实行程控化,建成空架光纤电缆,开通了公用分组数据通讯网,市区程控电话容量10000门,大部分镇实现传输数字化,交换程控化。
  全市有邮政营业网点50个,邮路长度459公里,农村投递邮路单程总长度2618公里,自办汽车邮路273条,行程442公里,送款车1辆,新购置邮运车1辆,邮政生产用房5713平方米。各项邮政传统业务稳中有升,全市出口函件量达726万件。出口包件3.1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56%,在市区开办了邮政特快专递的代办业务。
  电讯通信随着邮电业务需求量的增大,全市电信业务迅速发展,全市已拥有1万多门程控电话、移动电话、联网寻呼、自动寻呼等先进设备并开通了雷州中文台。1994年初,开通了160信息台,1994年5月全市电话号码升为7位。为了加快电信业务的发展,全市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宣传。
  农村电话全市农村电话程控化建设全面铺开,农话建设的投资达2982万元。全市增加农村自动网点13个,其中,程控点12个,程控总容量3124门,程控电话用户2389户,全市农村电话用户总数3135户,21个镇通话面达100%。目前,全市农话中继电路达216条,农话交换容量达4726门,分别比上年净增56条和1426门。长途电话全市长途电路250条,增音电路96条,数字长途微波电路150条,长途有权直拨用户9355户。长话程控化后,业务量成倍增长,长话收入395万元,两项指数都比上年翻了一番多。
  储蓄全市邮政储蓄发展趋势良好,业务网点19个。同时开办汇转储和代收代缴电话费等多项业务。
  全市有集邮协会1个,会员80人,全年销售邮票37.99万枚。业务收入21.9万元。
  雷州地处沿海,大小港口7个。为实施“港口战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1992年,市委、市政府开始投资开发扩建流沙深水良港,完善5000吨级泊位码头和21车渡码头的配套设施。流沙港南距海口53海里,西距市84海里、距鸿基133海里、距147海里,是广东通往东南亚和海南西线地区航程最短、地理条件最好的黄金水道。此外历史悠久的乌石港、企水港、海康港、三吉港、罗灵港、芙蓉港仍利用本港优势服务于经济建设。
  目前,全市拥有专业运输机帆船或铁壳船185艘,载重10355吨。货运国内航线有海康至海南、北海、湛江、广州、、深圳、汕头、厦门、南京、汕尾、、水东、天津、上海、宁波、香港、等。国外航线可通达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全市现有内河航道3条共156公里,年货物运输量12万吨,货运周转量175万吨/公里,客运量7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6万人公里。
  雷州市为了实现境内无渡口、无危桥的目标,新建桥梁13座,411.7延米,目前全市有公路桥梁96座,共计2993.l延米。
  文化雷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蔚盛,是驰名古今的文化之乡。近十多年来,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引下,广大文化工作者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为发展雷州的文化事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使雷州的文化更加光彩夺目。一全市21个镇都成立了文化站,75%的管理区办起了文化室和图书室,一批多功能的文化楼拔地而起,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家庭文化应运而生,具有雷州特色的饮食文化也有了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三级文化网的建设成就显著,城乡集镇的歌舞厅、卡拉OK厅、电子游戏室、桌球室等娱乐场所不断出现,成为群众工余假日的好去处。电影院、队遍及城乡,投影录像场星罗棋布,社会主义文化市场逐步走向繁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雷州特有的剧种——雷剧,在雷州市一枝独秀。全市现有专业和民间职业剧团52个,长年累月活跃在城乡舞台,夜夜星歌,成为名闻遗迹的戏剧之乡。文艺创作、演出、艺术展览、节日文化活动为城乡人民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古朴的传统文化和多姿多彩的现代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了文化名城浓郁的文化氛围。
  教育雷州市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全日制中小学校遍及城乡各地,全市各类学校892所,其中,广播电视大学1所,中专3所(教师进修学校、成人中专、卫生学校),普通中学51所,农村职业中学5所,小学568所,幼儿园263所,在校学生296882人。全市共有教职工11655人,师资力量雄厚,有专职教师9483人。中学教师2417人,其中高级教师64人,一级教师344人,二级教师1198人,三级教师191人。小学教师7066人,高级教师815人,一级教师3009人,二、三级教师共1188人。全市校舍建筑总面积1053421平方米,其中普通中学276992平方米,职业中学33733平方米。全市先后投入各类学校的建设资金达1.8亿元,兴建教学楼1556幢,更新校舍面积9万平方米。
  雷州市在群策群力发展普通教育的同时,重视抓好成人教育。全市除了电大、成人中专学校、卫校、教师进修学校办有大、中专班外,市党校、农委、财政、银行、税务、总工会、民盟等单位、团体也热心办学,各类大中专函授班、职工学校、技术培训中心、业余技校、扫盲教育班数以百计。
  近年来,雷州市努力探索发展幼儿事业的新途径,基本形成了市区和各镇办园为示范,部门、集体、管区办园为主体,私人办园为补充的办园模式。
  科技1957年4月设立海康县科学技术委员会,1980年12月召开第一届全县科技代表大会。全市有农业科学研究所、林业科学研究所、白蚁防治研究所、畜牧所、对虾研究所、兽药研究所、生物研究所等8家科研机构;有机械工程学会、农学会、林学会、医学会、盐学会、畜牧兽医学会、水产学会、水电学会、教育学会、会计学会、建筑学会、气功学会、甘蔗学会、西瓜协会、财政学会、青少年科普学会、电力企管协会等17个市级学会,共有会员2766人。厂矿科协2个(建材总厂科协、兽药厂科协),成员147人。21个镇科协人员1427人,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19个,共有会员1791人。全市现有科技人员1127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54人,中级职称的1564人,初级职称的9661人。
  改革开放以来,雷州市的科技事业发展较快,各科技部门以科技为生产力,积极开发引进先进技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农业科研、渔业海洋捕捞、对虾、珍珠养殖有贝苗、畜牧及果木瓜菜的良种培育、高产栽培等技术方面都出现了一批卓著的成果。
  雷州市兽药厂依靠科技进步,先后开发了思诺沙星、环丙沙星、水溶性外氨酸和维补14饲料添加剂等4个高科技产品,经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思诺沙星填补了我国该项技术的空白。达国际领先水平,维补14被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该厂单开发这个科技产品,年创产值1700多万元。
  体育雷州市体育事业享有声誉。民国时期武术饮誉粤西,足球运动在省内享有盛名。新中国成立后,雷州的体育事业有较快的发展,体育场地和设施日益充实。全市现已建有达标田径运动场6个,灯光篮球场50多个,足球场30个,游泳池2个,已有95%以上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达省规定标准。乌石、覃斗、客路3个镇中心小学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达国家规定标准。1961年成立县业余体校,该校现在开设田径、武术、篮球、足球、手球、游泳6个班,专职教练员14人,在圳学生200人。全市现有中级教练员4人,助理教练员12人,一级裁判员6人,二级裁判员15人。多年来,向上级输送优秀运动员43人。雷州籍体育运动员参加市、省、国家级甚至世界级运动会比赛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南拳运动员1990年代表国家队参加亚运会和1993年代表省队参加全运会均夺取了金牌,散打运动员邓家坚1986年代表中国队参加新加坡国际武术锦标赛夺取金牌,划艇运动员郑康生参加亚运会划艇比赛夺取金牌。1993年5月雷州市女子手球队参加省女子手球赛荣获第一名,同年8月代表省队出席全国比赛获得第四名,雷州市女子足球队多次参加省市比赛均获得好成绩。1993年10月雷州市体育代表队参加湛江市人运会夺取了金牌11枚,银牌18.5枚,铜牌28枚。雷州市成功地承办了湛江市八运会武术比赛。1986年被评为全省“对体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先进县。老人体协被评为国家、省的先进单位。
  雷州是一颗熠熠生辉的南国明珠,是蕴藉历史文化的“大观园”。为了推介雷州,让中外人士到雷州共享丰富的旅游资源,让人们对雷州这个古老、神奇的地方有个初步的印象,我们诚挚地邀请中外客人到广东湛江雷州来,相信莅雷的女士们、先生们一定不会虚此一行。
  雷州市医疗卫生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50年代初,在“宏济”中医院的旧址创办了海康县卫生院。继而建立了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和各镇卫生院、防疫站、妇幼保健所等卫生管理机构。80年代,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已达12家,拥有卫生行政管理、卫生防疫、爱国卫生和食品卫生监督、药检等医疗卫生指导中心及医疗中心。全市有医疗机构80个,卫生技术人员2931人,其中县级以上医疗单位13个,镇级卫生院21个,全市开放病床2385张,病床使用率为6596%。医务人员678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525人。占总人数77%。村级卫生站覆盖率99%。全市医疗单位业务总收入2347万元,比去年同期的2061万元增长12.19%。该市被评为广东省乡镇卫生院“一无三配套”建设先进县(市),市人民医院荣获湛江市卫生宣传一等奖,中医院荣获省振兴中华先进中医院的光荣称号。
  医疗设施和技术雷州市重视医疗设施的建设,近年投入建改资金838 8万元,新建门诊大楼和住院大楼10幢,有9个镇卫生院改为园林式医院。此外,购置医疗设备200多台(件),共计92.8万元,总值比1990年15万元增6.4倍,全市医疗单位拥有CT、磁共振、X光多功能机、B超、碎石机,体外反搏机、e动化分析仪等先进诊疗设备。
  雷州市抓科技兴医,加快医疗技术人才的培养,3年内投入人才培养费75万元,进一步加强了医技力量。目前,全市中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以及肝胆道、尿道结石的排石碎石研究均获得满意的疗效,颅脑外科、泌尿外科、颈部手术、骨科、心血管疾病等项目手术的技术已达先进水平。卫生保健全市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方针,搞好卫生防疫工作,广泛开展城乡爱国卫生运动,加强防疫保健的基本建设,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现在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网友评论:
该栏目没有内容!
共0个主题&&其中有0个精选主题
我来说两句:
Copyright(c)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粤B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州吴国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