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的时候背老是东西找不到了怎么办感觉 怎么办?

健身的时候,每次做完卧推和飞鸟胸部感觉不强烈,这是为什么?
是不是我的动作不标准???求描述动作细节。谢谢了
 能够想到的都用上了,一心一意只为卧推的突破……难道是什么环节出了差错?胸肌咋会这样一直跟卧推叫劲?!  “杠铃歪斜”——这是保护者告诉您的;  “使不上劲”——这是您内心的肺腑感叹!如果这是您卧推的表现,很可能卧推稳定性出现了问题,稳定性可能就是您卧推突破的瓶颈!如果这是您卧推的表现,很可能卧推稳定性出现了问题,稳定性可能就是您卧推突破的瓶颈!胸肌的训练目标肌群是胸肌(胸大肌和胸小肌),所以胸肌就是卧推训练中要锁定的目标肌群;此外卧推还需要伸肘的肌肉群(主要是肱三头肌)的协同,所以在卧推的动作中肱三头肌也同样得。另外,卧推训练需要手臂动作来传导负荷而带动胸肌发力。这些手臂的配合运动目的就是要最大程度传导负荷(杠铃)重量,而不是增加分力来拮抗胸肌的发力,所以这些相关关节的稳定性支持和配合(包括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对于卧推是一种保障,是一种稳定和配合的功能;还有卧推由于采用平躺姿势,动作过程中同样也需要脊柱和躯干的稳定配合来减少加载在胸肌上的分力或者拮抗胸肌用力。  肩关节:包括盂肱关节和肩胸关节两部分。盂肱关节主要掌管肱骨(也就是上臂)的旋转、屈伸和展收,在卧推动作的全过程盂肱关节只有屈伸和少量的展收,基本不旋转,所以需要保持上臂肱骨在肩胛盂上的旋转相对固定,肩袖的内旋和外旋肌群应该“势均力敌”以保持上臂屈伸时的稳定;肩胸关节则不然,当杠铃下降时,肩胛骨需要配合着后缩(也就是两侧的肩胛骨往脊柱中间靠),而杠铃上升时却需要肩胛骨往身体的两侧前伸,肩胛骨的下端更加远离脊柱而往外旋,因此肩胸关节是卧推最主要的运动轴之一。保持这样的配合的关键肌肉主要是前锯肌、斜方肌的下部肌束;肘关节:似乎在卧推中没有什么贡献,其实不然,保持肘关节随着动作的升降而稳定地屈肘和伸肘是肘关节在动作过程中稳定的最佳表现,同时随着肘关节的伸屈实现肱三头肌的助力作用。如果稳定失调,造成前臂(不是上臂)的过度旋转,杠铃的重量不可能完全被传导而部分加载在关节之上;   腕关节:双手当然是要握紧杠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是这种握紧并不是用力来握住,而是通过伸腕来托住杠铃,这是杠铃的稳定平台,杠铃的重量也因此藉由这个平台沿着手臂传递到胸肌。进一步我们再来看看,如果这些稳定关节不能正常起作用时,会有什么后果:  1) 肩胸关节稳定性欠佳时,肩胛骨不能同步随着杠铃的上升而前伸和下外旋,所以您的手臂会晃动,感觉有劲使不上,杠铃的上升成了倾斜式,而不是水平的直上和直下,杠铃的重量一部分加载到了肩关节和肘关节上,所以肩关节可能出现疼痛(肱二头肌肌腱等),这种情形在大重量的卧推并不少见,但是人们总是错误地把它归到双侧胸肌力量不平衡上;反之下降也是同样的情形;   2) 盂肱关节稳定性欠佳时,也是肩袖的内旋和外旋肌群不平衡,这样在杠铃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就将发生上臂(肱骨)的旋转,最有可能的就是杠铃下降时一侧落在**上方的位置,而另一侧可能落到了**的下方,此时肱三头肌不能助力,主要集中在低位杠铃上升的开始以及推举的终末阶段。同样肩关节也分担了杠铃的负荷而容易造成肩袖肌群以及三角肌前束的借力拉伤;   3) 肘关节和腕关节稳定性欠佳时最常见的就是腕关节的杠铃支撑平台的扭转,这一点在上推时的精疲力竭时最容易发生,保护者最能体会得到。在这种情形下,手腕背部的伸肌群损伤的可能性最大,如果是全握杠铃,还可能伴有拇指展肌和伸肌的拉伤可能;   4) 上述的三种稳定性欠佳都还可能使杠铃在动作过程中产生偏移,也就是原来杠铃中心点刚好是在您胸部的中央位置,但是一旦杠铃上升或者下降(尤其是在上升推举的终末)时就会跑偏这个中心位置,此时躯干脊柱一侧也会随着旋转,后背部一侧脱离了训练长凳。  尽管稳定性欠佳导致的状况各不相同,但是它们似乎是事先约定,只要有一个关节的稳定性不足,就造成代偿和其它关节的稳定性破坏,而最主要的原因来自肩胸关节的稳定性上,并且以双侧肩胸关节的稳定性不同步、不平衡为最突出。所以看到的歪歪扭扭的冲重量卧推动作路线往往是综合的、各个关节性的。  卧推稳定:前锯肌与腹横肌  肩胸关节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关节,但是这块紧贴在我们上背部的骨头(我们叫它肩胛骨)在上肢手臂的运动中功勋卓著,具有类似关节的运动枢纽特性,称之为关节一点不为过。而对于稳定肩胛骨运动的最关键肌肉是前锯肌。  前锯肌:顾名思义就是在身体前面的锯齿状的肌肉,您只要上举双臂,在双侧胸肌下面的肋骨上可以看到前锯肌锯齿状的排列,这是前锯肌的起点,顺着胸廓往后,前锯肌一直延伸到肩胛骨,终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的前面。前锯肌最主要的功能是让肩胛骨紧贴在后上背的胸廓上,这一点很像自动关门装置,一旦门打开总是有一个力把门关紧,前锯肌也一样总是拉着肩胛骨紧贴胸廓。如果前锯肌软弱无力,那么从后背看,肩胛骨的内侧缘就会向后凸出,这在“豆芽菜”中可以比较明显看到;此外,前锯肌的另一个辅助肩关节运动的功能是在手臂向前伸出时,肩胛骨也配合往前伸,同时外下沿向外旋转。这样如果肩胛骨不能贴紧胸廓并且配合前伸和下外旋,手臂的伸出(推手动作)就受到限制。回过头来再看看卧推动作:   在杠铃上升也就是推举的过程中,胸肌和肱三头肌收缩用力,手臂和肩关节各部位配合着胸肌的收缩把力量传导出去,这个力矩大于杠铃重量的力矩,顺利地推出了杠铃。这个过程要求的是杠铃的三个平衡:上下、左右和前后的平衡。   上下平衡:就是杠铃上升是保持水平平行的上升,从保护者的角度来看不会是一高一低;左右平衡:就是上升的过程中,杠铃的中心点保持在垂直面上的固定,从保护者的角度看,就是杠铃不会偏向保护者身体的任何一侧; 前后平衡:在上升的过程中杠铃是在您双**连线的垂直面上移动,从保护者的角度看就是不会杠铃一侧在前一侧在后。前锯肌在推举的作用有点像千斤顶一样,是“四两拨千斤”。但是如果您的前锯肌力量不够,连“四两”都不足,那必定是推举的障碍无疑,不管是双侧还是单侧的前锯肌,都将导致卧推的三个不平衡发生。   您一定会有疑问:我从低重量一路走来,前锯肌不也是跟着胸肌的成长而受到训练了吗?为什么会到了现在突破的关键时刻才变成卧推的绊脚石?   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健身房的胸肌训练动作上。健身房里胸肌的训练工具并不少,我们很容易快速捕捉到:   自由力量的哑铃推举、哑铃飞鸟;   组合器械的蝴蝶机夹胸、史密斯卧推、坐姿推胸;   当然还有您最喜爱的自由杠铃卧推;   但是别忘记,除了带工具的训练之外,还有徒手而靠自身体重的训练,俯卧撑是最经典的动作。   纵观这些训练动作,人体运动学家经典地划分成了两类:开链或者闭链动作。   开链的动作是人体的躯干中心固定而手是可以运动的,藉由手臂的运动来训练胸肌,不难发现:杠铃卧推、哑铃飞鸟、哑铃推举、蝴蝶机夹胸、拉力绳夹胸等,几乎涵盖健身房所有的胸肌器械训练动作都是开链式;   闭链动作则相反,手是固定的而靠躯干的运动来训练胸肌,挑来挑去似乎只有俯卧撑才能合格。   人体运动学家还告诉我们:   开链运动可以通过肢体(上下肢)准确的各关节配合,将最大的负荷传导到目标肌群上,也就是更容易锁定目标肌群,达到目标肌群刺激的最大化。这不难明白您和那些健美运动员的胸肌训练时,为什么都是“沉浸”在哑铃、杠铃等自由力量器械区了!闭链运动由于是肢体固定而靠躯干的运动来实现负荷的传导,所以躯干的稳定性成了动作训练的障碍。也就是在闭链的动作中由于躯干的运动,更加可以调动身体躯干和各个关节的肌肉参与,同时对于躯干关节的稳定性有极高的要求,这是一种躯干和多关节的整体配合,需要更多的肌群来协调和分担负荷重量,所以强调的是整体的配合和稳定而不像开链可以锁定目标肌群。   训练胸肌就是为了“面子”肌肉,是为了在海滩可以有更多的“秋波”,所以您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开链式的胸肌训练动作,并且每次训练都竭力地充分刺激了它。这本无可厚非,但是随着您的胸肌的成长和长期的“浸淫”在开链的胸肌训练中,渐渐地稳定性的肌群(主要是前锯肌)跟不上了您胸肌的成长步伐,结果是现在前锯肌这个“千斤顶”已经没有超过“四两”的“拨”力来协助您完成卧推突破的稳定任务了!   除了前锯肌,躯干的稳定不扭转是卧推的稳定性保障之二,卧推动作的呼吸方式可以证明这一点:   先吸气后,憋气开始缓慢下降杠铃,直到最低位后(这时可以有快速的换气)胸肌发力上升杠铃回到起始位置后呼气。您一定也是这样的呼吸方式,所以在上升和下降的动作过程中,一直保持憋气的状态!为什么?难道多吸几口增加氧气吸入不是更有利于能量的支持吗?是的,但是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维持腹压,稳定躯干:在憋气的过程中,腹部核心区域的肌肉等长收缩,尤其是腹横肌、膈肌,使得躯干整体保持稳定不至于在杠铃的升降过程中产生躯干的扭转。这样一来如果您的腰腹部核心稳定肌群的力量不足,就难以胜任大重量卧推的需求,也将会是卧推突破的另一个瓶颈。 卧推稳定训练3进阶   至此您已经了解了,前锯肌的训练方法单靠大重量的卧推或者其它开链胸肌训练是难以满足卧推突破的需求的,相反只有选择闭链的训练动作才能最大程度得以强化。俯卧撑这个貌似不起眼、面对琳琅满目的健身器械时最容易被冷落的动作这时重新映入眼帘。   由于您已经有卧推的基础,同样您的前锯肌也不是像瘦弱人群一样的如此不堪一击,所以应该选择比较高进阶的前锯肌训练动作。   另外在强化前锯肌的训练后也别忘了躯干的稳定性训练。   进阶1:水平俯卧撑   这是最基础的俯卧撑动作,只不过建议您把双脚的位置垫高,使身体成水平位置。胸部并不需要贴近地面,只要肘关节屈曲下降身体达到肘关节成90°夹角便可(这时肩胛骨前伸达到最大)。进阶2:平衡垫俯卧撑   在进阶1的基础上,把双手放置于平衡垫上;   动作与进阶1相同。您也可以在进阶1的基础上,把双脚放置于平衡垫上;   或者在进阶1的基础上,把双手和双脚均放置于平衡垫上;   进阶3:不稳定卧推训练   这实际上就是您卧推的动作,同样需要在上背部放置平衡垫或者后背躺在泡沫轴上,以同时增加肩关节和脊柱的不稳定来达到强化稳定性的目的。   您可以从空杠动作开始逐步增加杠铃的重量直到50%~60%的1RM重量可以完成8次。卧推的动作的15条要领  1、仰卧在平凳上,两脚平放在地板上,两脚分开超过肩宽,膝关节弯曲90度。   2、下背部稍稍拱起,以便保持脊柱的自然弧形。   3、臀大肌收紧,臀部和肩部贴在卧推凳上。   4、以稍稍宽于肩宽的握距握住杠铃杆。   5、为了增加腹腔和胸部的压力,并在下放杠铃杆的过程中吸气。   6、杆铃杆下放的速度不能太快,保持杠铃杆上升和下放各用2-4秒钟的动作节奏。把杠铃杆下放到**的位置,或者是稍低于**的位置。   7、在杠铃下放的过程中,把两块肩胛骨挤压到一起。这样有助于稳定肩部。并使背部肌肉参与进来用力,帮助你卧推起更大的重量。   8、确保在动作的最低点,当杠铃杆快要触及到胸部时候,你的肘关节呈90度夹角。   9、在上推杠铃的时候,使肩部朝卧推凳用力靠。同时,使双脚朝地面用力蹬(想象你正在用双脚把地面蹬离身体)。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力量传导到上半身,帮助你举起更大的重量。全程保持臀部始终贴在卧推凳上。   10、把大拇指环绕在杆铃杆上,以防止手腕弯曲过大。那样会降低从前臂传导过来的力量,降低你的整体卧推力量水平。   11、尽可能地握紧杠铃杆,以便更好的把胸部、肩部和胧三头肌的力量传导到杆铃杆上。  12、把杠铃杆尽可能地以直线上推。同时,在不改变握距的情况下,把手臂向身体两侧拉,就好象你要把杠铃杆拉成两截一样。   13、上推过程中呼气。   14、在动作的最高点,强烈地收紧胸部肌肉。这样不仅有助于确保张力始终施加在胸部肌肉上,而且能进一步促进肌肉增长。   15、在动作的最高点,不要锁定肘关节。否则,会把训练张力从胸部肌肉上转移开。关于仰卧起坐或者卷腹的时候腹部没感觉,背两侧酸,大神们求解觉_健身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46,367贴子:
关于仰卧起坐或者卷腹的时候腹部没感觉,背两侧酸,大神们求解觉收藏
过年前的时候吧仰卧起坐的量一天150个加到了400个,后来早上100个下午150!到晚上那150个的时候,100个是极限了,最后那50个我就硬撑,结果最后50个腹部完全没感觉,背的两侧做一下开始酸一次,我也没在意,直到第二天的时候,做仰卧起坐腹部没感觉了,都是背做一下酸一下,然后过了两天还这样,我就没锻炼了,然后到现在重新开始锻炼了,试了一下还是这样!然后我就卷腹,找不到感觉!有时候莫名其妙可以找到感觉,比如昨晚我在床上,脑袋靠在枕头上卷腹,莫名其妙的腹部开始有感觉,背两侧也没什么酸了,就做了5X20,以为好了,今天在做的时候又没感觉了腹部,然后去床上靠枕头也没办法,我这是身体出问题了还是啥?要去医院看不
别沉,我顶!
~~~~做那么多干嘛?看看腹肌撕裂者,腹肌锻炼要在有氧运动之后,效果比较好,容易减去肚子上肥膘
仰卧起座对腹肌效果不佳,全改为卷腹吧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推荐到广播
966990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blank911)
(张君雅小朋友。)
第三方登录:健身房练背肌之后二头肌又酸又痛,手不能伸直,二头一直鼓着,怎么办
健身房练背肌之后二头肌又酸又痛,手不能伸直,二头一直鼓着,怎么办 10
说明你锻炼方法不对,分量太重了背肌不能合理控制运动,只有借助二头完成拉背动作,所以你二头反应很大。按摩一下,多吃点水果素菜2-3天就好了
那这样的话二头得到训练了吗
那是,一般人都会把二头安排在背部训练结束后(先大肌后小肌)训练。这样二头等于已经预先训练了一半。但关键你现在是在练背啊,还是要注意方法。
大重量、低次数、多组数、长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动一致、顶峰收缩、持续紧张、组间放松、多练大肌群、训练后进食蛋白质、休息48小时、宁轻勿假。
  1. 大重量、低次数:健美理论中用RM表示某个负荷量能连续做的最高重复次数。比如,练习者对一个重量只能连续举起5次,则该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5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增粗,发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长不明显;10-15RM的负荷训练肌纤维增粗不明显,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长进;30RM的负荷训练肌肉内毛细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显。可见,5-10RM的负荷重量适用于增大肌肉体积的健美训练。
  2. 多组数:什么时候想起来要锻炼了,就做上2~3组,这其实是浪费时间,根本不能长肌肉。必须专门抽出60~90分钟的时间集中锻炼某个部位,每个动作都做8~10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时肌肉需要的恢复时间越长。一直做到肌肉饱和为止,“饱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适度的标准是:酸、胀、发麻、坚实、饱满、扩张,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显粗壮等。
  3. 长位移:不管是划船、卧推、推举、弯举,都要首先把哑铃放得尽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举得尽量高。这一条与“持续紧张”有时会矛盾,解决方法是快速地通过“锁定”状态。不过,我并不否认大重量的半程运动的作用。
  4. 慢速度:慢慢地举起,在慢慢地放下,对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别是,在放下哑铃时,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让性练习,能够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视了退让性练习,把哑铃举起来就算完成了任务,很快地放下,浪费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时机。
  5. 高密度:“密度”指的是两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只休息1分钟或更少时间称为高密度。要使肌肉块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频繁地刺激肌肉。“多组数”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础上的。锻炼时,要象打仗一样,全神贯注地投入训练,不去想别的事。
  6. 念动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经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加工作。练某一动作时,就应有意识地使意念和动作一致起来,即练什么就想什么肌肉工作。例如:练立式弯举,就要低头用双眼注视自已的双臂,看肱二头肌在慢慢地收缩。
  7. 顶峰收缩:这是使肌肉线条练得十分明显的一项主要法则。它要求当某个动作做到肌肉收缩最紧张的位置时,保持一下这种收缩最紧张的状态,做静力性练习,然后慢慢回复到动作的开始位置。我的方法是感觉肌肉最紧张时,数1~6,再放下来。
  8. 持续紧张:应在整个一组中保持肌肉持续紧张,不论在动作的开头还是结尾,都不要让它松弛(不处于“锁定”状态),总是达到彻底力竭。
  9. 组间放松:每做完一组动作都要伸展放松。这样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还有助于排除沉积在肌肉里的废物,加快肌肉的恢复,迅速补充营养。
  10. 多练大肌群:多练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仅能使身体强壮,还能够促进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有的人为了把胳膊练粗,只练胳膊而不练其他部位,反而会使二头肌的生长十分缓慢。建议你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复合动作练习,如大重量的深蹲练习,它们能促进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这一点极其重要,可悲的是至少有90%的人都没有足够重视,以致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训练计划里要多安排硬拉、深蹲、卧推、推举、引体向上这5个经典复合动作。
  11. 训练后进食蛋白质:在训练后的30~90分钟里,蛋白质的需求达高峰期,此时补充蛋白质效果最佳。但不要训练完马上吃东西,至少要隔20分钟。
  12. 休息48小时:局部肌肉训练一次后需要休息48~72小时才能进行第二次训练。如果进行高强度力量训练,则局部肌肉两次训练的间隔72小时也不够,尤其是大肌肉块。不过腹肌例外,腹肌不同于其他肌群,必须经常对其进行刺激,每星期至少要练4次,每次约15分钟;选三个对你最有效的练习,只做3组,每组20—25次,均做到力竭;每组间隔时间要短,不能超过1分钟。
  13. 宁轻勿假:这是一个不是秘籍的秘籍。许多初学健美的人特别重视练习重量和动作次数,不太注意动作是否变形。健美训练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负重的重量和动作次数,而且还要看所练肌肉是否直接受力和受刺激的程度。如果动作变形或不到位,要练的肌肉没有或只是部分受力,训练效果就不大,甚至出偏差。事实上,在所有的法则中,动作的正确性永远是第一重要的。宁可用正确的动作举起比较轻的重量,也不要用不标准的动作举起更重的重量。 希望你受用
连续几天了,二头和关节那里痛的厉害,一用力就痛,要紧吗,怎么办?
有可能因为重量大肌肉拉伤了,多按摩,用较轻的杠铃进行恢复训练加速拉伤肌肉的微血管修复。(杠铃弯举,重量轻点3组,一组15-20个)一般拉伤要一星期到十天可恢复(肌肉撕裂的话你就不能动了,那要去医院了)
其他回答 (2)
证明有效果啊!二头在充血!!!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健身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档案找不到了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