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哪里大水漫灌的情况比较严重,造成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浪费。具体说一下,急急急!

当前位置: →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 22:01:14
节水灌溉在陕西的发展潜力
摘要:陕西省水资源紧缺,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分布与要求不协调,水利工程调蓄性能差,水资源污染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水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水的供需矛盾仍很突出。本文结合陕西省具体情况和国家形势,论述了加强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阐述了实行节水灌溉的多项措施。 关键词:节水灌溉 水资源 措施
水是一切生命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基本要素,也是维系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重要基础资源。节约水资源,既是关系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也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世界如此,如此,陕西更是如此。
一、 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陕西省水资源状况
陕西省地处内陆腹地,除陕南比较湿润外,关中、陕北均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基本上是“年年有小旱,三年一中旱,十年一大旱” 。由于,干旱、半干旱的气候,决定了水资源紧缺的省情。全省水资源总量为442亿m3,人均及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分别为1340m3和772 m3,占全国平均水平的54%和42%。另外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社会经济要求不协调,而且水利工程调蓄性能差,水资源利用不充分,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在地区分布上,秦岭以南的长江流域,土地面积占全省的35%,而水资源量占全省的71%;以北的黄河流域,土地面积占全省的65%,而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29%。集中了全省人口59.7%,工农业总产值72.7%,耕地51.8%,灌溉面积86.6%的关中地区,水资源总量为78亿m3,仅占全省的17.65%。在时间分布上,年际变化很大,最大年份水资源量可达到847亿m3,最小年份仅280亿m3,相差三倍,年内分配不均,汛期四个月径流量占全年的50%~70%,冬季河流时常出现断流现象。如横贯关中的渭河,降雨多集中在7~9月,这三个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45%左右,冬春少雨干旱,12~2月份径流量仅占全年径流量的9.4%。
同时,有限且紧缺的水资源还日益受到废水、生活污水及化肥、农药等的污染,我省主要的河流水质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据统计,全省每年排入江、河、湖、库、渠道的污水多达6.98亿t。其中渭河每年接纳污水3.5亿t,是全国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在干旱情况下,河水大都是污水、废水,基本丧失了利用价值,被污染的地表水又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渗入潜水和承压水,使得地下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加之,我省河流上游多发源于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高。现有蓄水工程调蓄性能差,淤积严重,引水工程年久失修,渗漏损坏严重,设施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据统计,全省现有41 座病险库急待除险加固处理,有42.7%的灌区渠道尚需衬砌,有22.7%的设施灌溉面积未得到灌溉。
在世纪之交,中央为缩小东西部差距,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在这一大好形势下,陕西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和发展“增长极”,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不断扩大,乡镇城市化的时间缩短,将会使工业用水急剧增加,工农业争水矛盾日趋突出。
从以上说明我省不论在资源上、工程上还是发展形势上都面临着缺水的危机。
2、解决缺水的有效途径
由于缺水,导致农业受灾面积扩大,作物减产;由于缺水,导致过量引用地表水和超量开采地下水,致使旱季常发生河流干枯断流,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地面下沉、裂缝等现象;由于缺水,导致我省许多地方人蓄饮水困难;由于缺水,导致我省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同时,我省又是一个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有限的农业大省。21世纪我省农业的发展不仅要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农产品保障,而且要为西北地区的区域粮食平衡做出贡献,所以农业的发展制约着我省乃至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加,而土地的荒漠化及为防止荒漠化保护生态环境,部分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加上建设用地,耕地面积又在逐渐减少。因此,我省增加农作物产品的重心必须转向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上,而灌溉则是提高单产的重要途径,但灌溉面临着缺水的危机。
解决灌溉缺水危机的有效途径为开源和节流,若采取开源方式解决缺水,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我们应该清醒地注意到,随着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我们为获取水资源而付出的代价也愈来愈大。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的水资源供给,如果仅仅依靠开源增加供水来解决,不仅受到水资源条件的限制,而且受到国家和地方财力的限制。因此,采取节流方式解决陕西的缺水危机就显得尤为重要。
江泽民总书记在安徽考察工作和在十五大讲话中要求:“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各级领导同志都要有一种强烈意识,就是十分注意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这两样事涉及农业的根本,人类生存的根本,在我国尤其意义重大,一定要放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对待”,中央和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也反复强调了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省实行的是大水漫灌的粗放性农业灌溉,水资源浪费比较严重。据统计,至1997年底,陕西省七百公顷以上灌区共159处,灌区内耕地面积44.71万h m2,有效灌溉面积38.26万h m2,实灌面积22.74万h m2;灌区内有大、中型水库59座,小型水库205 座,总库容38.33 亿m3,有效库容22.72亿m3,多年平均出库水量26.59亿m3,灌溉用水量为12.89亿m3,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为1.26亿m3,则每年有12.44亿m3水,相当于几个大型水库的蓄水量在输送过程中被白白渗漏浪费掉。我省农业总用水量为60.48亿m3,全省干、支、斗渠总长3km ,渠道衬砌率达57.3%,若提高到65%,则全省平均渠系水利用系数由现在的0.55提高到0.80,农业灌溉约可节约水量15.12亿m3。我省耕地面积332.50万hm2,喷滴灌面积为6.91khm2,仅占总耕地面积的2.1‰。
实行节水灌溉可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增加农业产量,发展农村经济;可缓解工农业用水矛盾,减少农业用水,增加工业用水,促进工业发展,从而提高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可促进农业灌溉从粗放到集约,从外延为主到内涵为主的转变;可提高灌水利用系数;可防止地面下沉,河流下游断流,从而改善生态环境;可缓解水资源的开发压力。实行节水灌溉也是陕西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至关重要的一步,对陕西乃至中西部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意义。
从上述分析可知,我省农业节水潜力相当大,实行节水灌溉,发展前景广阔,意义重大。 二、 节水灌溉的措施
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实行节水灌溉,必须要抓好以下工作:
1、 节水灌溉必须要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普及,实现干部群众观念上的变革。由单纯的浇地向浇作物、节水转变,用科学技术手段武装农业。同时作好节水灌溉的交流,让群众认识到农业节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采用先进的取水、输水设施,先进的微灌、喷灌机械,先进的滴灌、渗灌、微灌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
2、 发展节水灌溉必须走区域发展之路,因地制宜地选择节水灌溉类型,不宜强求一律,盲目实行。如关中地区实行节水灌溉主要要走对现有灌区进行更新改造,推广综合的节水高产高效灌溉技术体系之路。主要包括大型灌区渠首加坝加闸、渠道衬砌;推行“大改小、长改短、宽改窄”的标准畦田建设;推广田间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节水灌溉制度,节水型耕作栽培技术和蓄水保墒技术;井灌区大力推广低压管道灌溉。在关中平原南部,秦岭北麓,应优先考虑利用落差发展自压喷微灌技术。在陕北长城沿线风沙滩地区应大力发展低压管道灌溉和滴灌等节水技术,加强中小型蓄水工程的除险加固。陕北、渭北沿河提水灌区应实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和喷灌,渠道衬砌配套和标准化方田建设的节水技术。陕北、渭北丘陵沟壑区,由于比较干旱,应推广微灌、地下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陕南山丘盆地区应充分利用地下水,推广浅、湿、晒三结合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陕南秦巴山区应推广作物发展自压式微喷和滴灌节水技术。特别缺水的大中城市郊区或地区的反季节大棚菜、花卉应实行滴灌、微喷、渗灌等节水技术。
3、 发展节水灌溉必须要做到统一规划,分年实施,适度规模,集中连片。如我省在“九五”末,要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00万亩,使灌溉水的有效系数由现在的0.56提高到0.8以上,水的重复利用率由0.3提高到0.5以上,实现年节水5亿m3,建立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的。“十五”期间,计划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000万亩,使全省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300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6亿m3。
4、 发展节水灌溉必须建立稳定的投入渠道,充分发挥农民群众投入的主要渠道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兴办节水灌溉工程。我省对节水型工程无论规模多大,都未能作为基建项目立项,往往有许多灌区配套工程、连片喷灌工程等因未列入水利年度基建计划而被搁浅,从经济上看,灌区配套、渠道防渗建设,每立方米水的投资远远低于该水源枢纽工程建设水的投资,且效果显著,所以要发展节水灌溉,必须改进目前这种投资体制,实行政府投入、银行贷款、引进外资、实行股份制、建立水利专项基金、发行债券等多种经济体制,多渠道筹集资金。
5、 发展节水灌溉必须建立水的有偿使用机制。水利作为一种产业,要实现良性循环,用水必须按成本收费。目前由于我省农业水费较低,收取率也低,以致造成水管单位经济困难,一些设施小修亦无法拿出资金,造成水大量浪费,有效灌溉面积逐年减少。因此,水费改革要深入进行,农业用水要实行计划内平价,超计划用加价的方法,将收入的水费逐步投入到设施改造和提高水的利用率上来。
6、 发展节水灌溉必须搞好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清淤扩容,增加农业用水的储备。
7、 发展节水灌溉必须加强渠道防渗措施,提高输水有效利用系数。8、 发展节水灌溉必须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建立高质量、高水平的节水灌溉工程,坚持试验和推广相结合,普及和提高相结合。:
《水资源及其管理的与》
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0年12月第一版
《发展节水农业的若干》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2001年7月第一版
[3] 隐含极
?上一篇公文:
?下一篇公文:
&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按字母检索
按声母检索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豫ICP备号 “法律声明”
Copyright (C)2004 - 2009
Port. All rights reserved.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
中国水资源产权配置与管理的研究.pdf13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 东北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论文 摘要 “如果说‘十五’计划我们大多数的指标都基本完成了,但是坦白地告诉大家,环境指标 没有完成。”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答记者问时说。 中国的环境问题首当其冲的是水资源问题。水资源的突出矛盾表现在水质污染目趋严重, 水资源配置效率低一F,水资源短缺加剧,水资源浪费惊人。 中国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61889亿m3,其中45%转化为地表和地下水资源,55%蒸发。 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27115亿m3,地下水资源量8288亿m3。扣除重复计算量,多年平均年 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为主要部分,约占94.4%。 中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亩均占有水平很低:水资源地区 分布很不均匀,南多北少,相差悬殊: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人口、土地资源的配置很不 适应;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 中国水资源的危机表现在: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十分有限。据世界银行1998年对132个国家的统计,我国水资源总量 占世界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排到了第82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 家之一。 水污染程度严重,损失巨大。据水利部对全国700余条河流约10万km河长开展的水资 源质量评价,46 5%河长受到污染;10.6%的河长严重污染,水体己丧失使用价值;90%以上 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 河湖萎缩,河道断流。黄河从1972年开始出现断流,到1998年的27年间,黄河利津站 共有21年发生断流,断流频率已达四年五断,共计断流1050天,平均每个断流年份50天, 湖泊水面面积已缩小了30%。 地下水超采过量,引发环境问题。由于地表水资源贫乏和水污染加剧,致使一些地区对 地下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大水漫灌”等严重浪费水资源_检察日报社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第02版:综合新闻
| 标题导航 |
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发现
“大水漫灌”等严重浪费水资源
&&&&本报北京7月8日电(记者郑赫南)大水漫灌、渠系渗漏等因素导致我国农田用水效率低下、浪费严重。这是记者在今天上午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畜牧法执法检查和农田水利建设专题调研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获悉的。&&&&“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的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5左右,而农业发达国家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只在0.7至0.8之间。”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成杰,在汇报对河南、河北农田水利建设调研情况时说。&&&&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王云龙透露,内蒙古自治区30%的有效灌溉面积没有采取节水措施,全区灌溉水利用率仅为0.43。除了水资源利用率低外,渠系渗漏也是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王云龙在汇报调研情况时建议,各级政府应增加对灌区的节水改造投入;在北方干旱地区,对使用节水抗旱农作物品种的农户给予补贴;引导、支持农民采用滴灌、喷灌节水技术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资源浪费现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