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战争思想的内容

去伪求真:为什么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23:15:37&)
11653字(2512/51)
( 13:47:40)
41字(15/0)
( 13:18:27)
51字(19/0)
( 12:38:27)
31字(21/1)
( 16:50:45)
100字(43/0)
( 12:24:09)
30字(73/0)
( 12:20:03)
230字(27/0)
( 11:05:57)
188字(36/0)
( 10:54:02)
155字(10/0)
( 09:25:32)
71字(23/3)
( 10:37:40)
74字(25/1)
( 12:51:55)
53字(11/0)
( 10:22:58)
37字(14/0)
( 10:05:39)
44字(23/0)
( 09:28:15)
21字(13/0)
( 08:51:07)
24字(19/0)
( 08:49:50)
100字(71/1)
( 10:07:33)
( 08:35:51)
41字(46/0)
( 08:16:36)
30字(168/0)
( 08:13:57)
37字(23/0)
( 07:22:40)
( 07:11:18)
76字(14/0)
( 06:31:55)
78字(43/0)
( 06:02:20)
30字(17/1)
( 08:07:31)
( 05:35:42)
79字(54/0)
( 04:44:08)
107字(76/1)
( 10:01:42)
( 00:30:07)
36字(35/3)
( 09:56:51)
( 05:06:40)
( 01:22:15)
51字(16/0)
( 23:58:44)
33字(15/1)
( 00:16:21)
65字(14/2)
( 04:56:45)
( 10:26:31)
28字(16/0)
( 01:36:20)
80字(74/3)
( 09:19:34)
72字(20/1)
( 09:32:41)
51字(13/1)
( 10:24:55)
38字(12/0)
( 09:13:25)
88字(19/0)
( 06:06:10)
58字(26/1)
( 10:22:22)
( 23:54:27)
( 23:41:40)
( 00:21:29)
14字(36/0)
( 23:41:12)
45字(20/1)
( 09:53:34)
63字(31/0)
( 23:38:53)
76字(20/0)
( 23:34:39)
22字(24/0)
( 23:24:47)
20字(11/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党员抗日战争思想汇报
> 党员抗日战争思想汇报
党员抗日战争思想汇报
&&&&来源:思想汇报网
尊敬的党组织:
  今年是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呐喊。12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一次次被打断,但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没有气馁、没有放弃,而是一次次顽强战胜艰难险阻、重新整装出发。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持续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在前进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1840年以来特别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对其他救国途径的尝试全部碰壁之后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福祉。我们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自信,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矢志不渝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在前进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近代以后中国落后挨打、受人欺辱的历史教训刻骨铭心。一个民族只有自强,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自立。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最终靠的是发展。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断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
  在前进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近代中国由盛到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因循守旧,畏惧变革、抱残守缺,跟不上世界发展潮流。&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我们一定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推进改革开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不断为中国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在前进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也历来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到了列强长期侵略和欺凌,但中国人民从中学到的不是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而是更加坚定了维护和平的决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启示,就是必须毫不动摇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民族尊严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侵犯,同时任何力量也不能动摇我们坚持和平发展的信念。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呼吁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
  汇报人:yjbys
党员抗日战争思想汇报相关推荐您的位置:
总参动员部部长:人民战争思想指导我军打赢战争(图)
发贴人:80.41.144.*发贴时间:【】[]
&& ()&& ()总参动员部部长:人民战争思想指导我军打赢战争
日 08:12:18  来源:人民日报
图为总参动员部部长白自兴
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 ()&& ()&& ()&& ()&& ()&& ()&& ()&& ()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增强全民观念,完善动员体系,加强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把这一要求落到实处,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观,坚持把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加以思考和谋划,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深化改革,推进创新
坚持听党指挥,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党管武装是党指挥枪原则在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中的集中体现,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深刻变化的时代条件、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艰巨繁重的使命任务,坚持党管武装是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实现科学的根本保证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承和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方针政策;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把党管武装向基层延伸,着力增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确保后备力量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永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严格落实双重领导、双向兼职、***议军、兼职第一***述职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党管武装制度,确保党对后备力量建设的坚强领导
坚持服从大局,更好体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在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观,必须自觉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大局,切实做好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这篇大文章应在规划计划中体现军民结合,着眼经济社会和未来作战的双重需要,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将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纳入经济社会的“总盘子”,使其在制定规划、进行产业布局、安排重大项目建设时通盘考虑动员需求,总体设计后备力量建设;在资源配置上搞好军民结合,着眼国家和军队的整体需要,深入挖掘国家经济社会潜力,做到能利用民用资源的就不另外铺摊子,能纳入国家经济科技体系的就不另起炉灶,能依托军队的就不重复建设,形成相互促进、协调的良好局面;在重点领域落实军民结合,继续推进交通、能源、通信以及城市等项目贯彻需求工作,形成以核心军工单位为武器装备生产动员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武器装备动员体系,探索建立军民一体的战略物资储备体系等
坚持战斗力标准,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动员能力检验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就是战斗力在现代战争中,虽然后备力量直接遂行作战任务的可能性大为降低,但信息化作战对动员的依赖性更强了,动员对战争胜负的影响更大了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必须以我军建设转型带动整体结构优化、以军队建设重点牵引自身,着力提高快速动员和综合能力应优化组织结构功能,紧紧围绕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调整民兵预备役部队战略布局和编组结构,实现与现役部队建设优势互补、衔接配套;推进军事训练转变,紧紧围绕由机械化条件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训练转变这一主题,不断深化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改革,努力提高训练的层次和质量;拓宽装备渠道,进一步挖掘各方潜力,尽可能让地方科技含量较高的军民通用装备连同的高科技人才成建制、成系统地为我所用,全面提高武器装备水平
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体制机制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推进,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战略环境、社会条件、任务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破解难题的出路在于改革创新,科学的动力也在于改革创新应抓住体制机制这一关键,深入研究探索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战争动员特点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进一步拓宽工作领域,适应信息化战争动员的新要求、新趋势,把与军队密切相关的新兴行业和领域纳入建设范畴,积极寻求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新的突破口;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以平战一体、快速高效为目标,以落实职能、明确定位为重点,科学合理地区分军队有关单位、国动委系统、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与任务,切实提高各相关部门抓好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根据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联结军地、工作格局多样的特点,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广覆盖的动员工作网络,提高综合效能
坚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人民战争思想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人民战争思想是我们建设、遏制和打赢战争的基本战略思想当今时代,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演变,人民战争面临的历史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之中这一根本规律没有改变,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也没有改变要坚持把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土壤之中,切实把动员各个方面的工作统筹起来,把各方面的力量协调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打牢人民战争的基础,积蓄人民战争的强大力量;创新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紧跟时代变化、技术进步和军事步伐,不断研究人民战争的新内涵、新要求,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新规律,不断积极创造参战支前和动员的新途径、新方法,使人民战争思想在信息化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白自兴)(作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动员部部长)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总参动员部部长:人民战争思想指导我军打赢战争(图)》&&&& 地址: .cn/Article/200802/showp1.html
& Re: 总参动员部部长:人民战争思想指导我军打赢战争(图)
恶人先告状的小人
作者:白开水&&&
& Re: 总参动员部部长:人民战争思想指导我军打赢战争(图)
白自新:我早就说了二部的杨晖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赶紧拉出去---枪毙。
作者:军人&&&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一、党的正确领导是人民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实行人民战争必须要有正确的领导,必须要有革命的政策和 措施。综观中国历史上大小数百次的农民起义战争,由于没有先 进阶级政党的领导,没有一个始终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治 集团;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战争的最终结果,都未能使人民 获得彻底翻身解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战争实 践证明,任何别的阶级政党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战争走向胜利。 自从中国工人阶级走上政治舞台,特别是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之 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才焕然一新。毛泽东指出: ?在无产阶 级已经走上政治舞台的时代,中国革命战争的领导责任,就不得 不落到中国共产党的肩上。在这种时候,任何的革命战争如果没 有或违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那个战争是一定要失败的。 ?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第 183 页)我国的革命战争,从星星之火 开始,逐步形成燎原之势,最后战胜国内外强大的敌人,取得中 国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从根本上说,就在于我们所进行的革命 战争,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是实行人 民战争的首要条件。(一)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持革命战争的正确方 向。革命战争向什么方向发展,取决于战争的领导阶级和领导集 团对战争所采取的政治态度,取决于他们制定和执行的一整套政 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为什么在我国历史上多数农民起义都失败 了,少数胜利的果实也被封建剥削阶级所篡夺?为什么在抗日战 争时期,国民党抗日的正义战争不能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 抗战?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战争都不是先进阶级政党领导的,因 而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方向,毛泽东指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的 社会各阶层和各种政治集团中,只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才最没 有狭隘性和自私自利性,最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和最有组织性,而 且也最能虚心地接受世界上先进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经验而 用之于自己的事业。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第 183 页)以毛泽 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和 指导战争,并制定出了一整套与客观实际相适应的正确的路线、 方针、政策和战略战术原则,在革命战争中始终坚持为人民而战 的政治方向,并把战争胜利的果实完全归属于人民。(二)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才能最广泛和深入地发动群众。 进行人民战争必须依靠人民群众。能否最广泛地动员人民群众真 心实意地参加战争,不仅取决于战争性质是不是正义的,还取决 于有没有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领导者,作为团结和组织人民 群众的核心。历史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真正成为这样的核心。 朱德同志说: ?我们不但要把广大的同胞唤醒起来,还要把他们 组织得能发挥其最大作用,使各人都能真正尽他的能力做实际的 工作,而不是光有一个意志。 ?(《朱德选集》第 50 页)由于共产 党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因而在领导人民战争时,能够 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战争的主体,公开地向群众宣传战争的政治 目的。这样,必然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加,调动起人民 群众参加战争的积极性。如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不仅领导了解 放区全体人民的抗战,而且把白色区域和敌后战场的人民群众也 发动和组织起来,直接或间接地配合作战,这充分显示了党对群 众具有无比强大的号召力和组织力。(三)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发挥各条战线紧密配合的 整体威力。党对战争的领导不仅表现在能够最广泛地发动群众参 加战争,还表现在它能最大限度地团结、调动和组织各条战线上 的社会力量,紧密配合军事斗争,发挥整体威力。如在解放战争 中,我们党除了领导人民军队在战场上与敌人进行殊死的军事较 量外,还积极组织了各民族的工人、农民、革命知识分子和―切 爱国人士的革命的统一战线,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 等各条战线的斗争融为一体,形成了我党统一领导下的反对国民 党反动派的总体战。在不长的时间内,就彻底打败了国民党反动 派,取得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历史证明,只有在共 产党的领导下, 才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 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战胜强大的敌人,赢得人民战争的彻底胜利。坚持党对革命战争的领导,首先是坚持正确路线的领导。党 要领导革命战争取得胜利,不仅需要有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 政治路线、而且还需要有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军事路线。第 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在第五次反?围剿?时, 由于?左?倾机会主义的领导,采取消极防御、御敌于国门之外 的错误军事路线,致使我党领导的军队遭到极端严重的损失,几 乎断送了中国革命,迫使红军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其次是要 有组织上的保证。正确的路线只有通过党的各级组织认真贯彻执 行才能发挥作用。在历次革命战争中,为了保证党对人民军队和 革命战争的正确领导,在军队中建立健全了党委制,党在军队中 的各级委员会,是部队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实践证明,党委 统一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是实现党对人民军队和革命 战争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再次是要正确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党进行革命战争的根本指导路线,它要求我们 党必须充分动员、组织、武装人民进行战争,要求我们党一切向 人民负责,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看作是党的根本利益, 把革命战争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只有这样才能领导革命战 争不断走向胜利。 加强党的高度集中统一领导,仍是未来反侵略 战争的重要原则。未来反侵略战争是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大 量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用于战场,使战争更加残酷复杂,没有党 作为领导革命战争的核心力量,没有党有效地组织成一个统―的 整体,没有党建立一个精干、高效率的、绝对权威的战争领导机 构,要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二、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力量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而军队则是阶级斗争的暴力工 具。无产阶级要用暴力夺取和巩固政权,就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 人民军队。马克思指出: ?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 级的军队。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7 卷第 468 页)毛泽东也 指出: ?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学说的观点看来,军队是国家政 权的主要成分。谁想夺取国家政权,并想保持它,谁就应有强大 的军队。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第 547 页)?经验告诉我们, 中国的问题离开武装就不能解决。 ( ?《毛泽东选集》 2 卷第 544 第 页)进行人民战争,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作骨干,就不 能对付反革命军队的猖狂进攻,人民群众的斗争就不能得到有力 的支持,人民战争就难以蓬勃开展起来和长期坚持下去。正如中 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 ?中 国革命的胜利,主要是依靠我们党所领导的完全新型的与人民血 肉相连的人民军队,通过长期人民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没 有这样一支人民军队,就不可能有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顶住来自帝国主义和霸权 主义的军事威胁和压力,并取得了历次边界自卫作战的胜利,其 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在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指导下,有一支在党的 绝对领导下的强大的军队。进行人民战争必须以人民军队为骨 干,这是毛泽东根据中国人民长期革命斗争实践而得出的结论。三、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和战略后方创建革命根据地, 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中国政权的道路, 是毛泽东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战略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的 显著特点之一。它的具体内容,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 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依靠和发动农民群众,实行土地 革命,建立和组织民主政权,进行武装斗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 经济上、文化上的革命阵地,并以此为依托,开展广泛的人民战 争。 (一)在农村建立战略基地,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新贡 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我党清醒地认识到武装斗争的 重要性,并组织和领导了各地的武装起义。但中国的武装斗争究 竟应该走什么道路,这是当时还没有正确回答和解决的极为重要 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从 19 世纪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 经济状况出发,认为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一切 围绕成功地组织城市工人武装起义。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 成功地实践了这一伟大理论,证明了这一原则的正确性。中国革 命应该走什么道路?毛泽东根据武装起义的教训,认真地分析了 中国的现状和特点,把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思想同中国革命具 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指出,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受封建制度的 压迫,在外部没有独立,受帝国主义的压迫,敌我力量十分悬殊, 敌人长期占据和控制着中心城市。因此,我们党不能像资本主义 国家那样,去组织工人罢工,利用议会等合法手段去揭露敌人, 也不能像十月革命那样,进行武装起义,先占城市,后占乡村。 中国革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在农村建立武装政权,把农村建成 先进的巩固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最后取得 革命的全部胜利,这是毛泽东和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过程 中的一个独特的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武装革命学说的重要贡 献。(二)我党创建革命根据地的理论和实践。我党在农村建立和 发展革命根据,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 展过程。 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 使中国革命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蒋介石的反革命大屠杀,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人农民运 动遭到严重损失,城市没有立足之地。形势迫使我们党只有到农 村去,开辟革命根据地,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建立人民自己的武 装和政权,才能最后战胜敌人。 ?八七?会议,党确定了实行土 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会后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 义,并井冈山创建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点燃了 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它的创建为革命找到了生存和发展的 立脚点,开创了重新聚集革命力量,继续坚持斗争的前沿阵地, 找到了中过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1925 年毛泽东和朱德率领 红 4 军转战赣 南、闽西又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与此同时,党 在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大小不等的十多块根据地,壮大了革命力 量,粉碎了敌人无数次的?围剿? 。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 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详细地阐明了若干红色区域为什么能够 存在的客观原因。11 月,他在《井冈山的斗争》这篇文章中又明 确地指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1930 年 1 月他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又深刻地指出,朱德毛泽东式、 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 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以及波浪式自前发展的政策无疑是正确的。 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的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 民斗争的最高形式, ?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毛 泽东选集》第 1 卷第 98 页)。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进一步强调指出,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是人民军队?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 消灭和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没有这种战略基地,一切 战略任务的执行和战争目的的实现就失掉了依托?(《毛泽东选 集》第 2 卷第 418 页)。在这时期,党把陕北根据地作为抗日、 反投降斗争的基地。在日本侵略军大举入侵,而国民党军节节败 退的时候,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地向敌后挺进,先后在 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建立了拥有 l 亿多人口,面积达 1 百万 平方公里的 19 个抗日根据地,为夺取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解放战争开始时,毛泽东指导我军?将发动群众、建立根据 地?思想普及到一切干部和战士中去,动员一切力量,迅速从事 建立根据地的伟大斗争?(《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 1181 页)。 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解放战争取得彻底的胜利。由于我们的革命 战争是以革命根据地为依托的,因而建立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问 题,实际上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一个带根本性的战略问题。中国 革命战争说明,我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是紧密联系、 相互促进的, 离开了根据地的建设, 武装斗争就无法坚持和发展。 反过来,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首先又取决于武装斗争。由 此可见, 革命根据地据地对实行人民战争至关重要。 有了根据地, 军队就有了备战和训练的基地,就有了休养生息的环境和歼敌的 战场,就有了能为提供充分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巩固后方。 毛泽东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同样也是建立在以革命根据地为战 略基地的人民战争基础之上的。我军依托革命根据地,既可实行 战略防御,又可实施战略进攻。]947 年 7~9 月,我军开始转入 战略反攻,三路大军千里跃进,挺进中原,犹如三把尖刀刺向敌 人的心脏,并在往返机动作战中大量歼灭敌人,发动群众,分配 土地,建立政权,站稳了脚跟。这一行动,调动并吸引了敌军 90 个旅回援,打乱了蒋介石的战略部署,扭转了整个战场形势,取 得全国战场的主动权。中国革命战争就是这样由小块根据地发展 成大块根据地,由大块根据地发展成连接一片的解放区,由农村 到城市,直到使敌人无立足之地。我党建立根据地的思想,是在同各种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发展 起来的。它一方面反对了轻视农村的以城市为中心的教条主义; 另一方面也反对了不愿在根据地建设上做艰苦工作的流寇主义。 教条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 把国际经验绝对化,无视中国革命战争的客观实际,坚持一切以 城市为中心,把毛泽东创建农村根据地的主张和实践说成是农民 意识的地方观念和保守观念。流寇主义思想是一种游民意识的反 映,他们不愿意和群众一起作艰苦的斗争,主张用流动游击的方 式去争取群众,扩大政治影响。毛泽东认为,这种不重视根据地 建设的错误思想必须肃清,指出: ?历史上存在过许多流寇主义 的农民战争,都没有成功。(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第 418 页)?黄 巢、李闯式的流寇主义,已为今日的环境所不许可。 ?(《毛泽东 选集》第 94 页)要发展、要胜利,要同强大的敌人作长期的艰苦 斗争,就必须建立农村根据地。 当然,我们强调农村根据地的工作,不是说可以放弃城市工 作和尚在敌人统治下的其他广大农村中的工作。因为,根据地的 建设是孤立的,它离不开城市工作和其他工作的配合。否则,农 村根剧地就不会发展,革命就不会成功。因此,我们在充分认识 根据地战略作用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城市工作的支援和配合作 用。(三)建立巩固的战略后方,是根据地思想在新时期的具体运 用和发展。我们党有了全国统一的政权后,过去那种在敌人统治 力量较弱的农村建立根据地,把农村作为实行人民战争的战略基 地的情况已不存在了。我们动员和依靠群众的区域已扩大到全国 范围,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城市已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 文化的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不只局限 在农村,而更重要的是加强城市和战略后方的建设,也就是搞好 整个国家的建设。然而,全国各地由于地位、条件的不同,对战 争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因此, 我们要以毛泽东根据地思想为指导, 依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重点的搞好战略后方建设。 1.建立巩固的战略后方,是现代战争的客观要求。 现代战争 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需要靠巩固的战略后方补充和供给,现代 战争由于参战的军兵种多,技术装备复杂,武器杀伤作用空前增 大, 因而战争中的人员伤亡、 物资消耗都将大大超过以产的战争。 据统计,战时每个士兵每日物资消耗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是 6 公 斤,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 20 公斤,现代局部战争高达 40―60 公 斤。1979 年我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仅 28 天,弹药消耗超过了抗美 援朝 3 年的 1/2,油料消耗相当于抗美援朝 3 年的几倍。要保障 如此巨大的消耗没有强大和巩固的后方,是不可想象的。现代战争组织保障工作极为复杂,需要以巩固的战略后方为 依托。现代战争使组织保障工作更加复杂,现代武器装备,特别 是尖端武器装备通常由成千上万个型号各异、性能不同的零部件 组成,这些武器的制造和配套已远非军工部门所能单独完成,必 须依托整个国家工业和技术力量的协作,就是一般的军用物资也 远非军队后勤所能单独保障。 目前我国军需物资已达 200 多万种, 涉及国民经济生产的各个部门。组织保障工作如此复杂,没有强 大的战略后方为依托是绝对不行的。战略后方除了必须进行武器 弹药粮食和其他战略物资的生产和储备外, 军事工业、 交通运输、 战略后方设防工程构筑、 后方防卫作战能力、 后备兵团的建设等, 都要求有可靠的组织保障。如果只靠过去那种无后方或小后方的 方法,显然已不适应现代战争的客观要求。未来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将是立体的,全纵深的,前方、 后方将无明显界限,各个战区也可能被对方分割。因而这对战略 后方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需要有巩固的国家总后 方,以提高综合保障能力和机动能力,而且还需要有能独立作战 的各战略区的后方,以提高自给保障能力。利用战区的人力物力 条件,做到就地动员,就地组织生产,就地供给。2. 加强我国战略后方建设, 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 现代战争, 对战略后方的依赖超过任何历史时代。有无巩固的战略后方,对 于能否坚持战争和取得战争的胜利关系极大。我国从 50 年代开 始就已经结合国家的经济建设,着手布Z我国的战略后方建设。 一是按照实战需要从思想、组织和物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建设。 如健全党政群组织,加强国防工业、交通运输、防御工程的建设, 加紧现代武器装备物资的储备,建立战略补给基地和兵员动员体 制等。 二是制定和贯彻了一整套正确的方针和原则。 如平战结合, 全面规划,先主后次,归口负责,军民结合等。经过几十年的努 力,我国已在全国战略纵深,建设了一批大、中、小型平战结合, 军民结合的冶金、机械和国防工业基地;在各省、区也建设了一 批中、小型的工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一个有相当规模的,以国防 工业为基础的,以若干条铁路、公路干线与各战区相连的巩固的 战略后方基地,这些基地大多位于我国腹地,地形有利,资源丰 富,气候温和,是坚持战争的可靠依托。加强战略后方建设,最根本的是加强国家的经济建设。恩格 斯在《反杜林论》这篇著作中指出: ?在任何的时候,都是经济 的条件和资源帮助‘暴力’取得胜利,没有它们,暴力就不成其 暴力。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相当雄厚的经济基础,就很难按照现 代战争的要求实现自己战略后方建设计划。有的国家往往由于经 济力量不足,对一些重大战备项目无能为力,直接影响着国家军 力的加强。当今,我党提出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具有 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只有经济建设搞好了,国家战略后方建设 才能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只讲战略后方建设而影响国家经济建设 或只搞经济建设不要国家战略后方建设的作法都是错误的。在发 展国民经济的同时搞好战略后方建设,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 泽东根据地思想的发展。四、广泛深入地动员人民群众人民战争的威力,在于人民群众直接或间接参加战争的广度 和深度,人民群众参加战争的广度和深度又取决于革命政党对人 民群众发动的广度和深度,而人民群众的发动,只有进行广泛深 入的政治动员才能实现,这是人民战争赢得胜利的最基本条件。(一)我党进行政治动员的实践和经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 理,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 益而奋斗。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极为重视革命 战争中的政治动员问题,并把它看成是战争中发挥群众优势的中 心环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明确指出: ?政治动员是 反‘围剿’斗争中第一个重要问题。 ?要求政治动员?力求普及 于每一个可能拥护革命利益的人员?(《毛泽东选集》第 1 卷第 202 页)。抗日战争开始后,针对国民党政府不去甚至害怕动员人 民起来抗日,执行对日妥协的路线,毛泽东严正指出: ?如此伟 大的民族革命战争, 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 是不能胜利的。 抗日以前,没有抗日的政治动员,这是中国的大缺陷,已经输了 敌人一着。抗日以后,政治动员也非常之不普遍,更不说深 入。……这种情形必须改变,不然,拚死活的战争就得不到胜利。 决不可以再输敌人一着,相反,要大大地发挥这一着去制胜敌 人。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第 480 页)他又强调指出,政治动 员这一着是关系绝大的,是头等重要的, ?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 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 的前提? ?要胜利又忽视政治动员,叫做‘南其辕而北其辙’ , , 结果必然取消了胜利? 。政治动员?是一件绝大的事,战争首先 要靠它取得胜利。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第 480―481 页)在讲 到?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时候,他还指出, ?这个政治上动员军 民的问题,实在太重要了。我们之所以不惜反反复复地说到这一 点,实在是没有这一点就没有胜利?(《毛泽东选集》第 2 卷第 513 页)。 我党领导的革命战争之所以如此强调政治动员的极端重要 性,首先,在于它高举正义的旗[,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利益,坚 信革命的战争能充分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因此,它和一 切脱离人民,反对人民的政治力量相反,能最大限度地动员、组 织和武装人民群众参加战争。其次,还在于它懂得人民群众的力 量是无穷的,只有广泛、深入地动员群众,调动起社会上一切进 步力量,使战争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夺取革命战争的彻底 胜利。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与人民群众利益根本对立,这是 它们的致命弱点。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首先就在于真正从政治 上动员起来了武装和非武装的人民群众。我党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动员经验,概 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把我党进行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政治 动员首先是围绕这一根本问题来进行,要使每个士兵和人民都明 白为什么而战,为谁而战,用战争的正义性教育军民,以激发起 同仇敌忾的战斗热情。各个不同的时期,战争有其不同的政治目 的。如抗日战争时期,我们进行战争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侵 略者,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 。只有把这一政治目的?告诉一 切军民人等,方能造成抗日的热潮,使几万万人齐心一致,贡献 一切给战争?(《毛泽东选集》第 2 卷第 481 页)。解放战争时期, 我党的政治目的是?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抗美援朝战争, 我党的政治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各个不同时期的政 治目的,都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我党及时把战争 的政治目的告诉人民,因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战斗热情。第二,要说明达到战争目的的步骤和政策。这里说的步骤和 政策,一是指要有一个明确的政治纲领,使战争的政治目的具体 化,使军民具体知道怎样去达到战争的目的。如毛泽东指出的持 久抗战的三个阶段;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抗战建国纲领》《中 、 、 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等都是达成战争目的的具体化。把这些具体 的步骤和纲领普及到军队和人民,使人民有明确的行动方向。二 是指政治动员和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挂起钩来,反对简单、空洞 的说教。比如,我们党为了把亿万农民积极性调动起来,在各个 战争时期,针对不同情况,着力解决亿万农民的土地问题,发动 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实行土地改革等,因而广大农 民积极参加和支持了革命战争。 第三,除军事秘密外,政治动员必须是公开的,要利用一切 宣传手段进行。毛泽东指出,政治动员力求普及于每一个可能拥 护革命利益的人员,干部要成为群众的教育者和带头人,要依靠 各种组织,利用演说、传单布告、报纸书刊、戏剧电影等多种手 段进行,要切实符合群众的口味,在态度上要使群众感到亲近而 不是隔膜,使政治动员造成强大的革命舆论。第四,动员必须是经常的,不能一劳永逸。战争中政治动员 是战前政治动员的继续,要把此项工作贯穿于战争的始终。只有 这样才能保证军民有持续高昂的战斗热情。毛泽东指出,政治动 员不是一次动员就够了, ?要联系战争发展的情况,联系士兵和 老百姓的生活,把战争的政治动员,变成经常的运动?(《毛泽 东选集》第 2 卷第 481 页)。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们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都亲自从事政 治动员工作,许多人都是杰出的宣传鼓动家。毛泽东、刘少奇、 周恩来、朱德,经常通过演说和发表文章向军民动员,为革命人 民提出斗争策略,指明前进的方向,以鼓舞民心士气,揭露和打 击敌人,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全国军民 树立了光辉的楷模。可以说,我们党如果没有广泛、深入、经常、 有效的政治动员,也就不可能有全面的人民战争。(二)未来的人民战争对政治动员提出了新要求。未来人民战 争的政治动员,是在现代条件下进行的。一方面,政治动员的条 件和手段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是在有了全国统一政权 的情况下进行的,其规模和范围是以往战争所不能比拟的;另一 方面,由于现代战争的发展,给政治动员带来了许多新的特点, 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第一,现代条件下的战争动员,将更加艰巨复杂。由于现代 军事技术的空前发展,未来反侵略战争中,敌人很可能首先集中 远程袭击兵器,突然向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通信枢纽、 指挥系统和重兵集团、海空军和核武器基地等目标,进行集中猛 烈的战略突袭,给我造成巨大损失,使我陷于极其不利的境地。 我可争取的临战动员时间越来越短,国家由平时转入战时体制的 难度也越来越大。不仅如此,今后的战争动员还将面临敌我双方 动员与反动员的激烈斗争,战争的一方要有效地保存己方的有生 力量,持续地发挥战争潜力;另一方要使对方的动员无法顺利进 行, 尽可能削弱其作战实力和战争潜力。 为了提高动员的有效率, 许多国家平时就根据战争需要, 调整工业布局; 在企业中建立了, 战备生产线; 并大大加强民防建设, 建立了较完善的人防体系等。 这一切都表明,现代条件下的战争动员不光是军队兵员的准备, 而且包括整个国家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在内的动员,是一个极其 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第二,现代战争对动员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战争爆发的突 然性,要求必须迅速有效地完成全国人民的总动员,迅速动员起 战争所需要的各种力量,去争取战争的胜利。世界近期发生的几 场局部战争表明,战争不仅是双方军力的较量,也是动员速度的 较量。如以色列在 1973 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的 48 小时内, 就动员了 30 万人,相当于原有兵力的 3 倍;在 1982 年入侵黎巴 嫩时,动员令下达不到半天,全国进入临战状态,24 小时内就动 员了 40 万人。在英阿马岛战争中,阿根廷军队占领马岛后,英 国第二天就组成战时内阁,由 40 余艘舰船编成的特混舰队,在 第四天即向南大西洋进发。这种快速的动员,有的及时扭转了战 场的被动局面,有的使对方措手不及,夺取了战争的主动权。未来的反侵略战争,我军的武器装备,同超级大国相比仍然 处于劣势。这就使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战争初期国家由平时转入 战时体制的动员速度和现代条件下战争动员的程度和效率问题, 这是关系到战争初期能否夺取主动权,以及整个战争能否取得最 后胜利的大问题。第三,现代战争要求必须建立完善的战争动员体制。为了提 高动员能力,确保在战争一旦爆发后,能迅速有效地动员起战争 所需要的各方面力量,就必须建立健全战争动员体制,完善动员 法规,在组织上和法律上保证战争动员的准备与实施。目前,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一般都有比较完善的战争动 员体制。平时不仅有严密完整的动员机构,储备和训练了大批的 预备役官兵,并在相当程度上做好了由平时转入战时体制的准 备。美国十分重视建立强有力的战争动员基础,强调平时与战时 相结合, 以提高动员速度和应变能力, 实行了联邦政府统一领导, 政府各部门分别实施,各动员区负责包干的动员体系,把现役部 队、后备力量、经济体制和资源储备等均保持在能够迅速转入战 时的水平。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根据人民战争的传统经验和国情实际, 建立和正在健全全民防御型的战争动员体制,实行?平战结合, 军民结合? ,把战争动员的准备工作纳入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之 中,在增强国民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增强反侵略战争的潜力。在 这个问题上,我们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抗美援朝战争时 期,我国实行了一些战时性质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实行了局部动 员。
年在和平时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着手建立各级、 各部门的动员体系。 年,由于大跃进和自然灾害,前 苏联撕毁经济合同,我国被迫实行经济调整,使原来某些很好的 制度没有落实,战争动员体制建设进展不大。1964 年至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林彪、 ?四人帮?干扰破坏,使战争动员体 制受到了严重影响。邓小平主持军委工作后,着手解决战争动员 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制度和法规并建立了有关机 构,使国家战争动员体制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第四,现代战争要求动员对象质量相应提高。未来战争的残 酷性和复杂性,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被征召的兵员, 要具备一定的军事素质,稍经过训练就能直接参加战斗。在动员 的对象中,要有相当数量的有指挥才能的军官、专业技术人员和 科技人员。一些科学技术专家将被动员到军队担任指挥、科研和 工程技术工作,乃至直接参战。我国兵源虽然极为丰富,但是经济技术比较落后,这是我国 常备军不能保持过多的原因之―。同时由于我国边境线长,周边 情况复杂,这又使我国不得不保持相当数量的常备军。如何做到 平时少养兵,战时多出兵,这是古今中外各国都力图加以合理解 决的问题,我国历来就存在着, ?兵少则不足卫,兵多则民不胜 其养?的矛盾,尤其是在现代条件下,如何达到在战争一爆发时, 能迅速征召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高质量的兵员,是打赢战争的先 决条件。 多年来,我国极为重视后备力量的兵员质量建设。毛泽东一 再强调要加强民兵建设,民兵工作要做到?三落实? ,并建立了 预备役制度,这是储备和培训后备兵员,实施快速动员的一项极 为重要的制度。现代条件下,我们应当根据国情实际和现代战争 特点,通盘考虑战争兵员的问题,采取符合实际的措施,加强后 备力量建设,以提高后备兵员的质量。第五,国家经济建设应适应战争动员的需要。当前,我国人 民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我国的?四化?建设。经济建设的 飞速发展,必将有利地促进国防建设事业的发展。但是,我们在 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要通盘考虑战争动员的问题。尤其是对战 时难以迅速完成而平时可以结合进行的基本项目,应做到统筹兼 顾,合理安排。比如,重工业建设的布局要考虑所处的战略位Z, 把平时生产和战时生存及转产有机地结合起来。重工业的合理布 局有利于我国后方不断巩固和加强, 使战争潜力更加充实、 深厚, 从而增强我国国防的稳固性和安全感。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建设 要与战时运输、通信保障结合起来,城市建设要与民防、城防结 合起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与战场建设结合起来等。此外,我 们还要加强战争动员的学术研究,努力探讨适应现代战争需要 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战争动员理论。当前,在强调全面加强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着重处理好平时 与战时、军队与地方、需要和可能、当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等 几个关系,做到寓提高动员能力于国民经济发展之中,把提高战 争动员能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以便在战争一旦迫 近时,能迅速有效地转入战时体制,动员和组织全国的人力、物 力为战争服务。五、 ?三结合、一配合?的组织形式和斗争形式人民战争这一特殊的战争形态,要求必须有一套与此相适应 的组织形式和斗争形式。在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毛泽东 创造性地提出了野战军、地方军、民兵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提出了实行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正规军和游击队、民兵,武装 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以军事斗争为主,与各条战线上的其 他各种斗争相配合的组织、斗争形式。这是毛泽东领导人民战争 的又一主要经验。(一)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 合,指的是正规军之间的结合。它们是我国武装力量的主要组成 部分,是作战的骨干力量。要实行人民战争,实现战争的最终目 的,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武装是不行的。主力兵团有着较高的集中性和较强的组织纪律性,有着较好 的武器装备。 它不受固定区域的限制, 随时根据国家战略的需要, 执行跨地区的战略性任务,在地方兵团和民兵配合下,进行大规 模的战役战斗乃至战略决战,歼灭敌人重兵集团。地方兵团是在 国内一定范围内活动的部队。它在一定地区内,协同民兵保卫地 方和打击进攻当地的敌人。地方兵团是介于主力兵团和群众武装 组织之间的重要环节,是发展我军,壮大人民力量,实行人民战 争的重要武装。在作战方面,它既可以配合主力兵团担负较重要 的任务,又可以在本地区群众对敌斗争中起支柱作用;在联系群 众方面,由于绝大部分指战员土生土长,熟悉当地的地理环境和 民情风俗,便于同当地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利于在人民群众中生 根,所以能更有效地动员、组织群众参加和支持人民战争;在扩 大军队方面,它更便于就地组织吸收民兵和群众参军参战。必要 时即转化为主力兵团。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担负的任务各有侧重,但其作战目的是 相同的,只有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打击敌人。毛 泽东历来十分重视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的建设和结合,他指出: ?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还由于它将自己划分为主力兵团和地 方兵团两部分,前者可以随时执行超地方的作战任务,后者的任 务则固定在协同民兵、自卫军保卫地方和进攻当地敌人方面。这 种划分,取得了人民的真心拥护。如果没有这种正确的划分,例 如说,如果只注意主力兵团的作用,忽视地方兵团的作用,那末, 在中国解放区的条件下,要战胜敌人也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 选集》第 3 卷第 1040 页)只有主力兵团,没有地方兵团,主力兵 团就难免形成顾此失彼的局面。例如 1930 年, ?左?倾机会主义 者曾提出要放弃小的游击战争, ?一支枪也要集中到红军中去? 的错误主张,结果,在―些根据地内,主力红军在前方虽然打了 不少胜仗,而后方却在反动地方武装进攻下受到很大摧残。有了 地方兵团带领和支持群众的游击战争,主力兵团就可以放开手 脚, 机动灵活地寻机歼敌。 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 灵活地将二者紧密结合, 根据新的战略形势, 适时变换战略部署。 例如,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调集重兵,抢占东北地盘,东北 我军面临着极为严重的斗争形势,毛泽东及时指示我军,迅速在 西满、东满建立军区和军分区,将相当部分正规军转化为地方兵 团,分散到各军区和军分区去,从事发动群众工作,建立政权, 组织游击队、民兵和自卫军,以便稳固地方,配合野战军粉碎国 民党的进攻。东北我军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及时改变战略部署, 野战军、地方军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保存并发展了军力,发动 群众,为后来全歼东北敌军打下了基础。(二)正规军与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正规军与游击队、民兵 相结合, 指的是武装群众之间的结合。 正规军是穿上军装的人民; 民兵、自卫军是不穿军装、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两者都可以 看成是武装的群众。毛泽东认为,进行人民战争既要有一支坚强 的军队,同时还要广泛建立人民群众的武装组织,实行正规军与 群众武装相结合,他指出: ?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还由于有 人民自卫军和民兵这样广大的群众武装组织,和它一道配合作 战??没有这些群众武装力量的配合,要战胜敌人是不可能的。 , ? (《毛泽东选集》第 3 卷第 1040 页)这就说明,人民军队和群众 武装犹如一车两轮,缺一不可。人民军队是进行人民战争的骨干 力量,群众武装组织则是人民战争的广泛基础。红军时期,毛泽 东就深刻论证了两者相互依赖不可偏废的关系,一方面他指出: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 , ?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 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毛泽东选集》第 1 卷 第 50 页)。另一方面他又指出,人民游击战争和主力红军互为左 右手, ?只有主力红军而无人民的游击战争,就像一个独臂将军。 根据地的人民条件,具体地说来,特别是对于作战说来,就是有 武装起来了的人民。敌人视为畏途,主要地也在这一点?(《毛 泽东选集》第 1 卷第 227 页)。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毛泽东在组 织和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中,总是在创造和发展人民军队的同 时,又极其重视建立和发展群众武装组织,使各个历史时期的群 众武装组织不断变化和发展,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发挥了极其伟大 的作用。它们不但成为革命战争时期兵役制度的基本形式,为人 民军队提供强大后备兵员,而且成为保卫革命区域的坚强骨干力 量和协助正规军作战的得力助手,使作战与生产结合、武力与劳 动结合,改造了中国社会中许多旧的形态。(三)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这种结合指的是人民战 争的整体结合。主力兵团、地方兵团和民兵是武装群众的组织形 式。除此之外,人民群众中还有许多非武装组织,如工会、农会、 青年团、妇女会和其他各行各业的人民团体。为了进行真正的人 民战争,使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和支持革命战争,毛泽东认为,必 须实行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武装群众具备一定的军事素质,掌握着武器并能够充分发挥 武器的作用。因此,他们是进行人民战争的基本力量。非武装群 众支援前线和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它们是革命 战争中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首先,非武装群众能够?热烈 地从事援助军队的各项工作?《毛泽东选集》 3 卷第 1041 页), ( 第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支援前线工作。一是支援正规军队。例如,动 员人民参加军队,替军队运输粮食,优待军人家属,帮助军队解 决物质困 难等。二是支援民兵、游击队。例如动员人民群众参加 民兵、游击队,帮助民兵、游击队开展袭击战、侦察敌情、清除 奸细、站岗放哨、运送保护伤员等,这些都是属于直接帮助军队 作战的工作。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广大群众在?全力支援前 线,―切为了胜利?的口号下,各地出动民工达 539 万余人,使 我军与民工的比例达到―兵一民、一兵二民、甚至一兵三民。这 种真正的人民战争为世界战争史所罕见。其次,非武装群众还能 够?热烈地从事政治、经济、文化、卫生各项建设工作?(《毛 泽东选集》第 3 卷第 1041 页),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根据地内 建设的各项工作。如果没有人民群众在根据地内的政治建设、经 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卫生等建设,也就没有进行人民战争的基 础。(四)以武装斗争为主,各种斗争形式相配合。以武装斗争为 主,使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各种形式的斗争与之相 配合,是进行人民战争的有效斗争形式。毛泽东指出: ?着重武 装斗争,不是说可以放弃其他形式的斗争;相反,没有武装斗争 以外的各种形式的斗争相配合, 武装斗争就不能取得胜利。 ( ?《毛 泽东选集》第 2 卷第 636 页)这就是说,人民战争的问题,不是 一个孤立的武装斗争问题。毛泽东所说的武装斗争的总概念,是 在承认武装斗争这个主要形式的同时,把其他许多必要的斗争形 式直接或间接地同武装斗争配合起来,就是说,把武装斗争同工 人的、农民的斗争,同青年的、妇女的、一切人民的斗争,同政 治、经济、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斗争等等,直接间接地配合起来; 把社会各党派、各阶层、各人民团体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在全 国范围内,形成一个军民总动员、万众一心共同对敌的轰轰烈烈 的局面。如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除在第一条战线打击消灭蒋军 的主力外,还在蒋管区发动和领导了大大学生的民主爱国运动, 以及工人、文化界、新闻界的反美反蒋斗争,形成了反对蒋介石 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了我军正面战场上的作战。 实践证明,以军事斗争为主,各种斗争形式相配合,是最大限度 地孤立打击敌人的有效斗争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真正意义 上的人民战争,充分发挥总体威力,确保和加速战争的胜利。总之,实行?三结合、一配合?的组织斗争形式。是我党组 织、武装群众进行人民战争的坚实基础,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思 想的这一基本内容,对于进行现代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赢得未 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六、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进行人民战争,不能局限于采取一般的作战方法,而应采取 适应人民战争特点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是毛泽东人民战 争思想的内容之一。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客观实际,在长 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为我军制定了一系列适合人民战争特点和 规律的作战方针和原则。他指出,人民革命战争要战胜强大的敌 人,就必须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正确规定战略方向;贯彻执 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战略上以弱击强,战术上以强击弱;阵 地战、运动战、游击战三种作战形式紧密配合,以我之长击敌之 短,有什么条件打什么仗,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其基 本思想是,从战争的客观实际出发,在既定的客观物质基础上,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夺取战争的胜利。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 术,是人民战争的显著特点,只有人民战争才能采取这样的战略 战术, 也只有用这样的战略战术, 才能充分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 才有利于调动各阶级、各阶层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人民战争 的强大威力,才能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夺取革命战 争的最后胜利。
人民战争思想的主要内容―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