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丹朱围棋教室中“借尸还魂”的下法

第9题 在不违反我国《招标投标法》有关规定的条件下,工程项目评标委员会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应不少于_百度知道
第9题 在不违反我国《招标投标法》有关规定的条件下,工程项目评标委员会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应不少于
请告诉我正确的答案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其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第三十七条 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评标委员会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围棋的下法和规则是什么?
围棋的下法和规则是什么?
09-06-15 & 发布
围棋是一个智力游戏,起源于中国山西陵川棋子山,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围棋蕴涵着古代哲学中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天圆地方、十九农节气、三百六十周天之数等等含义,其变化丰富,意韵深远,魅力无穷。       今日,在亚洲的围棋人口有数千万人,在欧美国家也有不少人会下围棋。
      围棋的规则十分简单,却拥有十分广大的空间可以落子,使得围棋变化多端,比中国象棋更为复杂。这就是围棋的魅力所在。下一盘围棋的时间没有规定,快则五分钟,慢则要几天,多数时候下一盘棋需要一到二个小时。
      下围棋对人脑的智力开发很有帮助,可增强一个人的计算能力、记忆力、创意能力、思想能力、判断能力,也能提高人对注意力的控制能力。下围棋也会对小孩子起到积极作用,使他们能更好的分析事物。        围棋对弈又被称为“手谈”,双方以落子作为语言进行交流,每手棋都传递着信息。 从战术上讲,围棋中有“金角银边草腹”之说。意指围取同样多的地,在棋盘角上可利用棋盘的两条边,所需子力(手数)最少;在棋盘边上只能利用棋盘的一条边,所需子力(手数)较多;在棋盘中腹没有边可利用,所需子力(手数)最多。所以主流弈法多优先在棋盘角和边上围地。 围棋是一门经济学。不同于其他棋类项目以先擒获对方某种棋子为胜,追求达到目标的过程,围棋以控制地盘大者为胜方,追求数量的优势;而与其他棋类项目一样,围棋也是双方轮流下子,棋子及落子的机会就是棋手所掌握的稀缺资源。       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配置有不同用途的稀缺资源以尽可能地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的科学。围棋研究如何把有限的子力资源配置好,以尽可能地满足棋手控制更大地盘的欲望。用己方的6枚棋子在角上围2目活棋是容易的,但资源配置效率却很低,对手的6枚棋子完全可以围出更多的活棋而获得优势。 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机会成本,鱼与熊掌不可得兼,鱼和熊掌互为机会成本,须作取舍。这在围棋特有的“打劫”中也有体现,劫争和劫材互为机会成本,亦须取舍,也适用比较利益原理。实际上,取舍贯穿整个下棋过程,如果以中庸或‘和’的角度理解围棋就会有更多的对人生的体会。 不同于国际象棋和军际象棋、军棋等,棋盘上的子力数随棋局进展单调递减,绝不可能增加,围棋盘上的子力数除了被提吃外,一般随棋局进展而增加。       故除了第一手棋外,每一手落子都是在原有局面子力存量基础上的增量,后续的每一手落子都要作一次边际分析,而边际分析正是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博弈论是从包括围棋等在内的各种游戏(game)中总结出来的,也适用于围棋。 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是较多的预期收益往往伴随着较大的风险,围棋亦如此。用己方的6枚棋子在角上围2目地是牢靠的,自己可在这2目地盘上作主,没有风险,区区2目地的收益却很低;而用同样的6枚棋子围出更多的地盘,收益是多了,但有时这样的地盘上就不一定能自己作主了,有被对手破除的风险。这与经济现象何其相似! 围棋有点像经济史上的圈地运动。 中国围棋的发展       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黑白世界的围棋,是我国古人所喜爱的娱乐竞技活动,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棋戏。由于它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着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特点,因而,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  围棋,在我国古代称为弈,在整个古代棋类中可以说是棋之鼻祖,相传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世本》所言,围棋为尧所造。晋张华在《博物志》中亦说:“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舜是传说人物,造围棋之说不可信,但它反映了围棋起源之早。【春秋、战国时期】  围棋已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了。《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公元前559年,卫国的国君献公被卫国大夫宁殖等人驱逐出国。后来,宁殖的儿子又答应把卫献公迎回来。文子批评道:“宁氏要有灾祸了,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用“举棋不定”这类围棋中的术语来比喻政治上的优柔寡断,说明围棋活动在当时社会上已经成为人们习见的事物。【秦、汉、三国时期】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有关围棋的活动鲜有记载。《西京杂记》卷三曾有西汉初年“杜陵杜夫子善弈棋,为天下第一人”的记述,但这类记载亦是寥如星辰,表明当时围棋的发展仍比较缓慢。到东汉初年,社会上还是“博行于世而弈独绝”的状况。直至东汉中晚期,围棋活动才又渐盛行。1952年,考古工作者于河北望都一号东汉墓中发现了一件石质围棋盘,此棋局呈正方形,盘下有四足,局面纵横各17道,为汉魏时期围棋盘的形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与汉魏间几百年频繁的战争相联系,围棋之战也成为培养军人才能的重要工具。东汉的马融在《围棋赋》中就将围棋视为小战场,把下围棋当作用兵作战,“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陈聚士卒兮,两敌相当。”当时许多著名军事家,像三国时的曹操、孙策、陆逊等都是疆场和棋枰这样大小两个战场上的佼佼者。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一王粲,除了以诗赋名著于世外,同时又是一个围棋专家。据说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对围棋之盘式、着法等了然于胸,能将观过的“局坏”之棋,重新摆出而不错一子。 我国围棋之制在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重要变化,主要是在于局道的增多。魏晋前后,是第一次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魏邯郸淳的《艺经》上说,魏晋及其以前的“棋局纵横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这与前面所介绍的河北望都发现的东汉围棋局的局制完全相同。但是,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石室发现的南北朝时期的《棋经》却载明当时的围棋棋局是“三百六十一道,仿周天之度数。”表明这时已流行19道的围棋了。这与现在的棋局形制完全相同,反映出当时的围棋已初步具备现行围棋定制。 【南、北朝时期】  由于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兴起,导致文人学士以尚清谈为荣,因而弈风更盛,下围棋被称为&手谈&。上层统治者也无不雅好弈棋,他们以棋设官,建立&棋品&制度,对有一定水平的&棋士&,授予与棋艺相当的&品格&(等级)。当时的棋艺分为九品,《南史·柳恽传》载:&梁武帝好弈,使恽品定棋谱,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可见棋类活动之普遍。现在日本围棋分为&九段&即源于此。上述这些变化,极大地促进了围棋游艺技术的提高,为后来围棋游艺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向国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唐、宋、元时期】  唐宋时期,可以视为围棋游艺在历史上发生的第二次重大变化时期。由于帝王们的喜爱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围棋得到长足的发展,对弈之风遍及全国。这时的围棋,已不仅在于它的军事价值,而主要在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长智慧。弈棋与弹琴、写诗、绘画被人们引为风雅之事,成为男女老少皆宜的游艺娱乐项目。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第187号唐墓中出土的《仕女弈棋图》绢画,就是当时贵族妇女对弈围棋情形的形象描绘。当时的棋局已以19道作为主要形制,围棋子已由过去的方形改为圆形。1959年河南安阳隋代张盛墓出土的瓷质围棋盘,唐代赠送日本孝武天皇、现藏日本正仓院的象牙镶钳木质围棋盘,皆为纵横各19道。中国体育博物馆藏唐代黑白圆形围棋子,淮安宋代杨公佐墓出土的50枚黑白圆形棋子等,都反映了这一时期围棋的变化和发展。 唐代&棋待诏&制度的实行,是中国围棋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标志。所谓棋待诏,就是唐翰林院中专门陪同皇帝下棋的专业棋手。当时,供奉内廷的棋待诏,都是从众多的棋手中经严格考核后入选的。他们都具有第一流的棋艺,故有&国手&之称。唐代著名的棋待诏,有唐玄宗时的王积薪、唐德宗时的王叔文、唐宣宗时的顾师言及唐信宗时的滑能等。由于棋待诏制度的实行,扩大了围棋的影响,也提高了棋手的社会地位。这种制度从唐初至南宋延续了500余年,对中国围棋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从唐代始,昌盛的围棋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逐渐越出国门。首先是日本,遣唐使团将围棋带回,围棋很快在日本流传。不但涌现了许多围棋名手,而且对棋子、棋局的制作也非常考究。如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来唐入贡的日本国王子所带的棋局就是用&揪玉&琢之而成的,而棋子则是用集真岛上手谈池中的&玉子&做成的。除了日本,朝鲜半岛上的百济、高丽、新罗也同中国有来往,特别是新罗多次向唐派遣使者,而围棋的交流更是常见之事。《新唐书·东夷传》中就记述了唐代围棋高手杨季鹰与新罗的棋手对弈的情形,说明当时新罗的围棋也已具有一定的水平。【明、清时期】  明清两代,棋艺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其表现之一,就是流派纷起。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形成了三个著名的围棋流派:一是以鲍一中(永嘉人)为冠,李冲、周源、徐希圣附之的永嘉派;一是以程汝亮(新安人)为冠,汪曙、方子谦附之的新安派;一是以颜伦、李釜(北京人)为冠的京师派。这三派风格各异,布局攻守侧重不同,但皆为当时名手。在他们的带动下,长期为士大夫垄断的围棋,开始在市民阶层中发展起来,并涌现出了一批&里巷小人&的棋手。他们通过频繁的民间比赛活动,使得围棋游艺更进一步得到了普及。 随着围棋游艺活动的兴盛,一些民间棋艺家编撰的围棋谱也大量涌现,如《适情录》、《石室仙机》、《三才图会棋谱》、《仙机武库》及《弈史》、《弈问》等20余种明版本围棋谱,都是现存的颇有价值的著述,从中可以窥见当时围棋技艺及理论高度发展的情况。 满族统治者对汉族文化的吸收与提倡,也使围棋游艺活动在清代得到了高度发展,名手辈出,棋苑空前繁盛。清初,已有一批名手,以过柏龄、盛大有、吴瑞澄诸为最。尤其是过柏龄所著《四子谱》二卷,变化明代旧谱之着法,详加推阐以尽其意,成为杰作。 清康熙末到嘉庆初,弈学更盛,棋坛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家。其中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施襄夏四人被称为&四大家&。四人中,梁魏今之棋风奇巧多变,使其后的施襄夏和范西屏受益良多。施、范二人皆浙江海宁人,并同于少年成名,人称&海昌二妙&。据说在施襄夏30岁、范西屏31岁时,二人对弈于当湖,经过10局交战,胜负相当。&当湖十局&下得惊心动魄,成为流传千古的精妙之作。 规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围棋的棋具 一、棋盘  
     盘面有纵横各十九条等距离、垂直交叉的平行线,共构成361个交叉点(以下简称为 “点”)。 在盘面上标有几个小圆点。称为星位,中央的星位又称“天元”。二、棋子
   棋子分黑白两色。均为扁圆形。 棋子的数量以黑子181、白子180个为宜。第二条 围棋的下法一、对局双方各执一色棋子,黑先白后,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 二、棋子下在棋盘的点上。 三、棋子下定后,不得向其他点移动。 四、轮流下子是双方的权利,但允许任何一方放弃下子权。第三条 棋子的气
      一个棋子在棋盘上,与它直线紧邻的空点是这个棋子的“气”。 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同色棋子存在,则它们便相互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的气也应一并计算。 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异色棋子存在,这口气就不复存在。如所有的气均为对方所占据,便呈无气状态。无气状态的棋子不能在棋盘上存在,也就是第四条——提子。 第四条 提子           把无气之子提出盘外的手段叫“提子”。提子有二种:一、下子后,对方棋子无气,应立即提取。 二、下子后,双方棋子都呈无气状态,应立即提取对方无气之子。        拔掉对手一颗棋子之后,就是禁着点(也作禁入点) 第五条 禁着点
      棋盘上的任何一子,如某方下子后,该子立即呈无气状态,同时又不能提取对方的棋子,这个点,叫做“禁着点”,禁止被提方下子。第六条 禁止全局同形再现 第七条 终局一、棋局下到双方一致确认着子完毕,为终局。二、对局中,有一方中途认输,为终局。另一方中盘胜第八条 活棋和死棋
      终局时,经双方确认,不能避免被提取的棋,都是死棋。 终局时,经双方确认,不能被提取的棋,都是活棋。活棋有两只或以上真眼,死棋没有两只真眼。第九条 计算胜负
      双方下子完毕的棋局,计算胜负采用数子法。 先将双方死子全部清理出盘外,然后对一方的活棋(包括活棋围住的点)以子为单位进行计数。 双方活棋之间的空点各得一半,一个点即为一子。 胜负的基准以棋局总点数的一半180又1/2点为归本数。凡一方活棋与所属空点的总和大于此数者为胜,小于此数者为负,等于此数者为和。 采用贴子方式的棋局,胜负标准另行规定。 第二章 竞赛规定 第一条 先后手的确定       对局的先后手,由大会抽签编排或对局前猜先决定。第二条 贴子
      为了抵消黑方先手的效率,现行全国性正式比赛在终局计算胜负时,黑方需贴出三又四分之三子。 第三条 计时
      计时是保证比赛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切有条件的比赛应采用计时制度。 一、时限
     根据比赛性质的不同,应事先规定一局棋的每方可用时限。棋手用时不得超过规定时 限。 规定一局棋的时限可长可短,基层比赛可规定为1-2小时,全国比赛要求在一天之内 结束。 二、读秒
      在采用读秒的比赛中,应事先规定在时限内保留几分钟开始读秒。全国比赛保留五分 钟读秒,基层比赛亦可保留一分钟开始读秒。 读秒时,凡一步棋用时不足一分钟的不计时间。每满一分钟则在保留时间内扣除一分 钟,但不得用完规定时间。 读秒工作由裁判员执行,在30秒、40秒、50秒、55秒、58秒、一分钟时各报秒一次。 每扣除保留的一分钟,裁判员应及时通知棋手“还剩 X 分钟”。最后一分钟读秒的 方式是30秒、40秒、50秒、然后1、2、3、4、5、6、7、8、9...以准确的语声逐秒 报出。最后的报法是“10,超时判负”。 快棋比赛的读秒办法,可根据具体情况由竞赛大会另作规定。 第四条 终局 一、除总则第七条的规定外,凡比赛一方弃权或因各种原因被裁判员判负、判和的对局, 也作终局处理。 二、双方确认的终局,确认的次序应是,先由轮走方,后是对方以异色棋子一枚放于已方 棋盘右下角的线外。第五条 对局的暂停和封棋
      规定有暂停的比赛对局中(如一日制比赛,中午须暂停等)暂停时间不计入对局时限。 重大的比赛,可采用封棋制度,当比赛到规定的封棋时间,而对局尚未结束。已下过子的一方应立即退场,轮下子的一方思考后,把准备下的点写在记录纸上,然后密封交裁判员。续赛时,裁判员当场启封,按所标记的位置下子,比赛继续进行。第六条 赛场纪律 一、对局者不得无故弃权和中途退出比赛。二、比赛时,对局者不得有任何妨碍对方思考的行为。三、比赛中,对局者不得和其他人议论对局的棋势,或查阅有关资料。 四、比赛中,对局者不得随意在赛场来回走动,观看他人的棋局。五、对局者应注意言行文明,保持衣着整洁。第七条 对局者的权利和义务 一、读秒时,有询问已方还剩几分钟的权利。二、如出现足以妨碍自己正常比赛的现象或发现问题,有向裁判员提出意见的权利。但除 较紧迫的事件外,对局者应在自己走棋的时间内提出。三、终局计算胜负时,对局者有要求纠正数子和计算胜负失误的权利。四、裁判员作出判决,对局者必须服从,如有疑义应通过组织程序立即向大会提出申诉。五、对局者有遵守赛场纪律的义务。六、在对手离席时下的子,有告诉对方棋子下在哪里的义务。七、比赛终局后,对局者有整理好棋具和立即退场的义务。 第八条 行棋 一、一方并未表示弃权,另一方连走二步,判连走二步者为负。 二、棋子下完后,又从棋盘上拿起下在别处。判棋子放回原处,警告一次。如棋子确系掉 落,允许其拣起后任选着点。 三、对局中途发现前面下的棋子已有移动,在征得对局者一致意见后,可判移动之子挪回 原处,或者判移子有效。在对局者意见不一致时,应立即报请裁判长处理。裁判长可 根据移动之子对棋局进程的影响程度,判: 1.移动之子挪回原处; 2.移动之子有效; 3.和棋 4.重下 如属故意移子,应判移子者为负。四、对局中,因外界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棋局散乱,应经双方复盘确认后,继续比赛。如 双方没有能力复盘,则判和或重下。 如对局者确属无意散乱了棋局,可复盘续赛。不能复盘的,则判散乱棋局一方为负。 如对局一方故意散乱棋局,判负。 第九条 提子       下子后,误将对方有气之子提取,判误提者警告一次,把有气之子放回原处。第十条 禁着点
      棋子下子在禁着点上,判着手无效,弃权一次。 第十一条 全局同形再现一、劫争马上回提,判回提者着手无效,弃权一次。二、终局时,按照禁止全局同形再现的原则,不允许如图3所示的“假生”作为活棋。三、对双方互不相让的三劫、四劫循环,长生、双提二子等罕见特例,可判和棋或者重 下。四、根据禁止全局同形再现的原则,对局者不得把如图8或类似的情况作为不能终局的理 由。 第十二条 终局一、轮走方确认终局,着手随之弃权,如对方不同意终局,可再下子。此时弃权方恢复着 手权利,对局继续进行,直至双方确认终局。二、双方都表示终局后,如棋盘上尚留有双方可争之点,按双活处理。三、对死棋和活棋的确认,必须对局者双方意见一致。如有争议,以实战解决。第二十二条 封棋
      续弈时,封局方必须按封棋的点下子。如封棋之点已有棋子时,判弃权一次,轮对方下子。 第二十三条 计时
      在有计时制的比赛中: 一、一方迟到超过赛场规定时间,判其弃权作负。二、双方迟到超过赛场规定时间,则判双方弃权作负。三、一方或双方迟到均未超过规定时间,则在一方或双方时限内分别扣除各自的迟到时 间。四、提子时,必须把棋子提清后方可按钟,违者劝告或警告一次。但在读秒时,提子不计 时间。五、对局者用时(包括读秒)超过时限,一律判负。六、读秒时间棋手离席,裁判员应按规定继续读秒计时,超时判负。棋手如急需离席,须 在对方思考时提出,并征得裁判员同意,但每局只限一次。 第二十四条 赛场纪律一、对局者在比赛中,无故中途退场,警告一次并申报大会组委会。二、对局者如有妨碍他人思考的行为,给予劝告或警告一次。 三、对局者在比赛未终局时,查阅资料或与他人交谈棋势者,根据情节判警告一次或判 负。第二十五条 其他 一、凡裁判法所未包括的犯规现象,裁判员根据总则或竞赛规程的精神,作合理的判决, 对不能确认的判例,应及时申报裁判长处理。二、对局者被判的警告,应记录在案,在一局棋里满二次者,判该局为负。段位制        前不久,中国围棋协会(以下简称协会)重新修订了《中国围棋业余段位级位制》和《中国围棋业余段位级位制实施细则》,引起全国各地的围棋爱好者和各省、市围棋工作者广泛关注,为使大家更加了解该文件的内容和修订的纲要,我们结合该文件的修订过程作如下解析。
      2005年初,国家体育总局(以下简称总局)召开关于运动员技术等级的会议,部分总局中心和省、直辖市体育局派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内容是征求大家对重新修订运动员技术等级的意见,并向大家传达了总局对于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的想法,介绍了总局和国家教育部关于运动员上大学的一些最新的优惠政策。(详见教育部和总局的相关文件)重点强调了严格管理运动员技术等级的重要性,并要求相关等级的运动员今后在获取等级称号之前需要公示,以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业余段位是围棋运动员(1级运动员及以下称号)技术等级参照的重要标准,根据总局的精神,协会同样需要对业余段位严格管理,同样做到公平、公开、公正。       协会早在1992年就制定了《中国围棋业余段位制》,当时借鉴了他国的一些经验,主要目的是提高围棋爱好者的兴趣。另外,当时运动员上大学的政策在围棋项目中体现得不是很明显,因此大家并未把业余段位严格地与等级认证联系起来。现在,业余段位必须按等级认证加以管理。可以说《中国围棋业余段位级位制》和《中国围棋业余段位级位制实施细则》与1992年《中国围棋业余段位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此。一、公示1、 获得中国围棋协会颁发的业余7段、6段(可申请1级运动员)5段、4段(可申请2级运动员)证书的棋手须在中国棋院围棋网上公示。      注:2级运动员以上已经可以享受较大优惠政策,因此,必须严格要求。2、 各省、直辖市体育局所辖棋院、棋类协会或围棋协会(以下简称一级代理机构)须记录自己辖区的获得业余1段以上证书的棋手的信息,并报协会备份。       注:希望地方棋协加强信息管理,更好地为围棋爱好者组织活动。协会掌握了全国围棋爱好者的信息,便于统计,便于提供资讯,便于为爱好者之间搭建互动平台。二、鉴定1、 首先由一级代理机构向协会推荐鉴定棋手,协会认可后生效。       注:增强地方棋协权威性。2、 鉴定棋手所推荐的业余棋手应年满18岁,通过鉴定而获得的业余段位,不能作为申请等级运动员的依据。       注:18岁以下的业余棋手是运动员技术等级最为敏感的群体,矛盾也最尖锐,我们鼓励小棋手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比赛中创出好成绩,获得符合自己实力的业余段位。三、年审        为了地方棋协更好地贯彻总局和协会的要求,从2005年起,协会对一级代理机构实行年审制度。        注:对于弄虚作假、滥发证书或不作记录的单位加以监管。对于长期不作为的一级代理机构也会采取相应措施。四、证书1、 统一预定。一级代理机构于每年12月1日至31日向协会预定所需证书数额,并在通过了年度审核后领取预定的证书。注:统一预定,便于管理,减少工作量。2、证书编号。段位证书的编号共9位,编号方法为:前3位是各省(市)身份证号的前3位数、中间2位是年号、后4位是当年发放各等级的序列号。中国围棋协会编号前3位为000。       注:便于统计。五、级位制       采纳地方棋协建议,增加级位制,便于普及推广。       自92年协会制定《中国围棋业余段位制》以来,这次是首次修订。13年来,围棋在全国更加普及,围棋被更多人喜爱,社会影响力也有所增强。围棋的业余段位作为衡量棋手水平的尺度被社会所熟知,段位证书作为等级认证也被社会所接受。这是围棋发展的结果,是我们广大围棋爱好者倾心支持的结果,也是来之不易的结果。业余段位越反映棋手实际水平,社会的认知度就会越高,真正在围棋上刻苦用功的棋手就越会得到应有的回报。反之,如果我们疏于维护这一体系和标准,社会认可度必将渐行渐远。       总之,协会对业余段位的管理,一方面要遵照总局关于运动员技术等级的管理规定,另一方面要吸取广大围棋爱好者和各地方围棋协会的建议,逐步完善。中外围棋名将■中国:       刘小光、马晓春、罗洗河、常昊、周鹤洋、古力、聂卫平、陈博雅、陈耀烨、江铸久、芮乃伟等。■日本:       秀策、吴清源(中国人,在日本下棋)、小林光一、木谷实、坂田荣男、赵治勋、林海峰、大竹英雄、武宫正树、加藤正夫、藤泽秀行、万波佳奈等。■韩国:       刘昌赫、李世石、李昌镐、朴永训、曹薰铉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相关知识点:
分析并回答有关人类遗传病的问题下图为某一家族的部分遗传系谱图,甲病、乙病、色盲分别由A、a与B、b与H、h 3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甲、乙两病其中之一是伴性遗传病。(1)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分别为、; Ⅱ-3 基因型为。(2)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 原因是。若Ⅲ-8与Ⅲ-9婚后生下1对异卵双胞胎( [遗传病、概率、基因型、遗传、凝集、血清、红细胞、隐性]
分析并回答有关人类遗传病的问题下图为某一家族的部分遗传系谱图,甲病、乙病、色盲分别由A、a与B、b与H、h 3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甲、乙两病其中之一是伴性遗传病。(1)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分别为、; Ⅱ-3 基因型为。(2)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 原因是。若Ⅲ-8与Ⅲ-9婚后生下1对异卵双胞胎(IV-13与IV-14),则他们同时患有甲病的概率是。(3)若Ⅲ-8与Ⅲ-9婚配所生儿子中出现了既生乙病又患色盲患者,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若两基因的交换值为20%,则生1个既生乙病又患色盲儿子的概率是 (2分)。(4)若已知Ⅱ3为A型血,其红细胞能被Ⅱ4和儿子的凝集;Ⅱ4的红细胞能被Ⅱ3和儿子的凝集,则Ⅱ3和Ⅱ4的基因型(只写血型的基因型)依次是 (2分)。
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X连锁隐性遗传病 AaXBhY (2)近亲结婚会使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1/9(3)Ⅲ-8产生卵细胞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5%(2分)(4) IAi IBi(2分)【解析】试题分析:51.表现正常的Ⅱ5与Ⅱ6后代Ⅲ10有甲病,则为隐性遗传病,其父无病,则不是伴X遗传,所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表现正常的Ⅱ5与Ⅱ6后代Ⅲ9有乙病,则为隐性遗传病,又甲、乙两病其中之一是伴性遗传病,Ⅱ6无病而Ⅲ9有病,可排除伴Y遗传病,所以乙病的遗传方式分别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Ⅱ-3 基因型为AaXBhY;52. 近亲结婚会使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Ⅲ9有2/3是Aa,1/3是AA,Ⅲ8是aa,所以后代患病的概率是2/3/1/2=1/3,同时患病的概率是1/3*1/3=1/9;53. Ⅲ9基因型 XBhY,Ⅲ8是XbHXBh,婚配后儿子中有生乙病又患色盲患者,发生了交叉互换,若两基因的交换值为20%,又患色盲儿子的概率是5%;54. 若已知Ⅱ3为A型血,其红细胞能被Ⅱ4和儿子的血清凝集,则Ⅱ4和儿子可能是B或AB,Ⅱ4的红细胞能被Ⅱ3和儿子的血清凝集,Ⅱ4是B,所以依次是IAi、IBi考点:本题旨在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相关知识点:
[分析并回答有关人类遗传病的问题下图为某一家族的部分遗传系谱图,甲病、乙病、色盲分别由A、a与B、b与H、h 3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甲、乙两病其中之一是伴性遗传病。(1)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分别为、; Ⅱ-3 基因型为。(2)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 原因是。若Ⅲ-8与Ⅲ-9婚后生下1对异卵双胞胎( [遗传病、概率、基因型、遗传、凝集、血清、红细胞、隐性]]相关内容: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丹朱围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