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国东部华侨城区位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的区位因素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分析国际经济学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09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分析国际经济学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09
财贸研究200414;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分析;杨晓东;(厦门大学经济系,福建厦门361005);摘要:中国引进外资已具有相当规模,但在地区分布上;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FDI);中国;区位;一、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区位变化;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在中国大陆版图上的空间分布极不均;(一)外商直接投资的省际变化;1.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内蒙、辽宁、湖;
财贸研究 200414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分析杨晓东(厦门大学经济系,福建厦门361005)摘 要:中国引进外资已具有相当规模,但在地区分布上却极不平衡,这不利于消除我国地区经济的二元结构。本文概述了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区位状况,并从投资国和东道国两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归纳总结出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区位决定因素,并给出了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FDI);中国;区位一、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区位变化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在中国大陆版图上的空间分布极不均衡,投资地理区域极度集中。以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金额存量分析,广东独占29.13%,遥遥领先于第二位的江苏,前三个省市占50.22%,前10位之外的21个省市、自治区仅占16.17%。位于前10位的省市无一例外的都处于东部沿海地区。年外商直接投资(FDI)实际金额存量中,东部沿海12省区占86.12%,中部10省区占10.82%,西部9省区占3.06%。在中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也相对集中于几个省区,在这些省区内,外商直接投资又都聚集于少数几个城市,局部空间分布失衡。(一)外商直接投资的省际变化1.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内蒙、辽宁、湖北各省区所占比例基本保持上升势头,这些省区多地处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湖北省虽属中部地区,但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优越地理区位。2.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各省区所占比例基本呈下降趋势,这些省份多地处东南沿海和西南大陆地区。3.其余各省份所占比例有升有降,变化趋势不明显。4.从吸引FDI的绝对金额来看,广东、江苏、福建、上海、山东、辽宁、北京、天津、浙江等东部沿海各省份一直居前10位。(二)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变化表1显示了1994年以来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实际引进外资的明显变化格局。从表中可以看出,1997年前东部实际引进外资徘徊下降,1998年后出现上升趋势。与此相对应,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趋势则由升转降。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杨晓东(1972-),男,安徽芜湖人,厦门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关系。  表1 年我国东、中、西部实际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化(%)85.999.224.79100.0.436.81.169.119.85.698.845.86.068.765.18100.00东部中部西部合计85.447.866.70100.00  说明:东部包括北京、河北、天津、辽宁、山东、江苏、上海、福建、浙江、广东、海南;中部包括吉林、黑龙江、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西部包括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西藏、宁夏、陕西、四川(包括重庆)、云南、贵州、广西。(年)。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三)南、中、北变化分析为了分析我国引进外资的南北变化,表2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南部、中部和北部一些省份的数据。可以看出,全国实际引进外资较多的两个南部省份(广东和福建)所占比例出现显著下降,由1994年的39.62个百分点下降到2001年的33.81个百分点;同期,中部6省份所占比例上升7.6个百分点,上升趋势十分明显;北部省份也在波动中出现较大幅度上升。  表2 年我国南、中、北部实际引进外资的变化(%)37.6530.1420.9.4.2.3.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湖北、湖南、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辽宁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39.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归纳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外商在我国直接投资出现明显扩散。这种扩散的总的趋势表现为:逐步由沿海省份向内陆省份(主要是中部省份)转移,由南部重点省份向北部地区转移,且中部地区首先出现明显增加,继而北部省份增幅加大且超过中部省份。这种变化可简单归纳为外资的“北上”和“内进”。(四)不同外商来源地投资区位的差异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来源地遍布全球,据统计,世界上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对华直接投资活动。但从外资流入量来看,主要源于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01年底,投资额居前6位的国家和地区是香港、美国、台湾、日本和新加坡。不同的投资国和投资地区在中国大陆投资区位的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主要源于以下几种因素:1.地理距离。地理距离是指来源地与投资区域之间的空间距离。就某一来源地在中国的投资区位而言,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理距离的决定性。以韩国为例,山东最东部的成山角距韩国仁川港只有180海里,距离韩国西海岸各重要城市不过200余海里。这一地缘优势为韩国投资者进入渤海湾地区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1992年中韩建交,此后短短的3年里,韩国对华投资额一跃上升到来源地中的第四位,这其中在环渤海湾地区的投资占其对华直接投资的约67%,山东和辽宁一直是吸引韩资最多的两省。显然,地理距离是这一结果的基本决定因素。2.心理距离。心理距离是指来源地与投资区域之间在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差异。外商投资时,会优先考虑与母国的心理距离最近的国家和地区,以确保企业与市场间信息传递受到的阻碍最小,这种心理距离受到包括语言、文化、政治制度、教育水平和发展水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因素。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中,华人投资所占的巨大份额就足以证明这一点。3.投资动机。投资动机是外商对华投资的原因,只有当投资动机与投资区域FDI决定因素能够较好地取得一致,外商投资才有可能不断增加。中国港澳台企业更多地关注市场规模和出口机会;美国和日本更重视中国国内市场及其廉价劳动力;英、法、德特别注意知识产权保护以及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韩国和新加坡的焦点是廉价的劳动力以及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这些不同的投资动机也决定了外商在中国国内投资区位的选择。二、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外商在投资区位决策时所考虑的区位变量可粗略地分为两类:一是自然禀赋区位变量和经济发展区位变量所构成的硬环境;二是人文区位变量和政府区位变量所构成的软环境。软硬环境所包括的区位变量对不同国家的作用是不同的,跨国公司选择投资区域时,决非简单地求出各种区位变量之和,而是综合判断、权衡利弊、做出决策。并且这些区位变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区位变量也在变化。(一)转轨变量所谓转轨变量(或称改革变量)是指中国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所导致的区位变量整个体系的巨大改变。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在总体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各地在改革开放的力度上是存在明显差异的,这种差异极大地影响了FDI的流入。由于数据有限,无法应用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这里选取崔新健(2001)对1997年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的有关数据做的一个简单的相关系数测算,结果显示,各地FDI流入量与转轨变量──广告总额、进出口总额和国有企业相关系数分别是0.59、0.95和0.46,分别呈现出中度相关、高度相关和低度相关。这一结果对转轨变量在地区决定因素中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外国企业对中国成功的进行投资的意愿和能力,在同样的程度上取决于国内经(深作喜一郎、济政策的改革,也取决于商业政策、外汇政策和外商投资政策的变化”华大伟,1995)。联系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分布格局,我们可以看出转轨变量对一个地区吸引外资的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之初,我国赋予广东、福建以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试办经济特区,实行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发展加工制造业和出口贸易。上个世纪80年代,上海根据国家的外资政策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地方性法规,1990年国家又作出了浦东开发开放的重大决策,并相应制定了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以此为契机,上海大规模吸引外资,加速了向外向型经济功能的转变。(二)成本因素古典区位论认为,成本最小化是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标准,包括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成本中的劳动力工资成本。根据鲁明泓(1997)、BroadmanandSun(1997)、ChenChienHsun(1996)等学者的计量分析,劳动力成本系数均为负数,表明FDI寻求低廉的劳动力。但笔者认为,中国各地区间劳动力成本的差异并不是一个重要的地区决定因素。主要因为中国大陆各地之间劳动力成本差异和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劳动力成本差异相比较是微不足道的。换言之,中国大陆各地劳动力成本都处于一个绝对值极低的水平,相互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吸引力是极其有限的。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劳动力质量是一个重要的地区决定因素。中国东部地区有着较好的工业基础与国内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因此拥有素质较高的产业工人和科研、技术人才,这是东部地区吸引大部分外商投资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近年来,资金、技术密集型外商企业的增多,外商投资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日见提高,FDI主要是流向一些劳动力素质和工资水平都较高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成本因素方面,除了传统的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外,交易成本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商品交换中较高的交易成本将促使外商投资的发生,当寻找原材料和服务、搜寻商品市场、雇佣劳动力、谈判合同成本高时,FDI将投向于成本低的地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市场经济发展较早较快,市场体系较中西部地区完善,政府的工作效率较高,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始终保持较高的外资增长率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信息经济学的不断发展,许多研究指出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是外商出于降低信息成本动机的一种理性选择,信息成本的高低对外商投资区位选择有重要影响。与国内投资者利用外资相比,外商缺乏对东道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足够了解,因此外商十分关注选择特定区位以降低信息成本。外商投资于我国沿海沿边地区,正是由于它们是国际交往的必经之路,外商易于了解当地的民族风情和政治经济特点,有助于减少其信息费用。港澳台与广东、福建不仅地域相邻,而且语言相通,不少投资者与当地有着血缘、亲缘、地缘等一系列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也成为海外华人资本大量进入广东、福建的一个工具,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回避风险。(三)市场规模(GDP)各地的市场规模或经济发展水平与FDI流入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999年数据显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2。有关计量研究也表明GDP作为FDI地区决定因素显著水平达1%;Chan(1996)的研究显示市场(工业部门人均收入)在中部地区决定性显著,显著水平5%,但在西部地区不显著“这意味着,外商与中国企业竞争经济不发达的中部地区市场”。笔者认为出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在西部的FDI绝大部分是有效生产寻求型的,还不属于市场拉动型投资。所以,对于西部地区,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也就是地区有效市场的规模不是一个主要的FDI地区决定因素。贺灿飞(1999)的研究也表明,市场规模是决定我国区域FDI规模的第二大经济因素。用这些研究来解释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东多西少的格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第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市场容量大,外资的增长也较快;第二,国家对东部沿海地区政策倾斜较多,导致该地区市场发育较好,外商以此作为生产基地,将市场辐射到我国中西部地区和周边国家和地区;第三,港澳台地区、欧美国家的一些中小资本,在国内失去竞争优势,转移到我国东部经济基础较好、市场容量较大的地区支撑其生存;第四,外商通过对我国东部地区进行直接投资活动,减少市场搜寻成本和获得市场的信息成本,同时根据市场反馈信息随时调整产品设计,使其产品生产“本地化”。(四)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一个重要的地区决定因素,鲁明泓(1997)以城市化(城镇人口/全部人口)检测了地理位置对FDI地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系数为2.8(t=9.779),具有显著的影响。这一结论是在考虑了第三产业影响的同时得到的,由于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呈现近中度正相关关系,所以可以推断地理位置的影响会比回归分析得到的还要更大些。布罗德曼和森(1997)采用虚拟变量分析地理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沿海地区比内地高出1.3%FDI边际增量,当然这里的地理位置一定程度上也暗含了政策优惠等激励的效果。在地理位置因素中,自然资源禀赋变量也是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国西部地区吸引了一些巨型能源跨国公司的投资,如英国的BP石油公司。对于这些资源寻找型的外商,他们更多的是关注西部地区丰富的矿产和能源优势,换句话讲,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一个更重要的地区决定因素。(五)产业集聚、关联效应集聚、关联效应是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根据梁琦(2003)的计量研究,在对FDI分布有正面决定影响的因素中,地区产业聚集、关联仅次于地区开放度,名列第二位(地区开放度可以理解为前面的转轨变量)。集聚、关联效应是指由于经济活动和相关生产设施的区域集中而形成的正的外部性以及规模和范围经济,从而对投资者的产品有很好的前后向关联作用。按照波特(Porter,1990)的观点,一个区域之所以对FDI有吸引力,是因为它拥有发达的基础设施,可以得到特定的服务和熟练的劳动力,具有良好的区域形象以及大量产业的集中等。集聚经济对外资制造业工厂的区位选择有着重要的正影响,这种集聚经济不仅体现在城市规模经济效益方面,而且也体现在行业规模经济效益方面。卢格尔和谢第(LugerandShetty,1985)通过对三位数产业(标准产业分类)的研究,证实了集聚经济对外国公司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利用年瑞典单个跨国企业以及它们在18个国家制造业工厂的数据,布劳纳耶尔和斯文森(BraunerhjelmandSwenson,1996)同样证实区位化集聚经济吸引了瑞典直接投资,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集中,也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基础雄厚,制造业比较发达,基础设施状况和产业配套能力较好,便于开展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六)现有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一个地区的现有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对吸引外资有一定的示范作用。由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存在“区域性自我加速”机制,导致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模式呈现一定程度的刚性。现有FDI的这种特殊贡献,主要原因是外商投资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及信息成本对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键性制约作用。第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市场体系发育相对完善,有较长的与外商投资者接触的历史,因而对引进外资活动比较熟悉,投资的风险相对较小;第二,随着外商在我国的投资从试探期走向成熟期,国际上大型跨国公司开始竞相进入中国市场。为了占领我国区域市场,维护跨国公司的市场份额,寡头垄断的防御性对外投资策略也会导致新来外商投资倾向于同一市场。三、中西部地区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配合当前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呈现“北上”和“内进”的趋势,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大力快速地吸引外资以增强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活力。(一)积极营造有利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对FDI的区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中西部要加大引资步伐,必然要为外商投资创造一个优良、宽松的制度环境。具体来讲,要注意以下两点:(1)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并真正落实。从传统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和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存在的许多开创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容易带来政策的不稳定性,增大外商投资的风险。许多投资者认为,我国吸引外资的政策有区域差异,这些政策的落实情况更有区域差异,而投资者所接受到的政策不稳定性,区域差异最大。因此,中西部在引资中应尽量保持政策的稳定性,拟制定的政策要真正落实,使每一个办事人员和决策者在引进外资上具有同样的认识和积极性。(2)2001年9月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在西安召开的“西部论坛”上公布了最新的鼓励西部地区引进外资的优惠政策,对在西部的企业给予了很大的税收优惠。在这样的鼓励政策框架下,对于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来说,更应该注意乱摊派、乱收费问题,要坚决制止乱摊派,对各种税费要及时地进行清理。(二)把握外商直接投资的动机,帮助厂商降低成本外商来中国投资的主要动机是降低生产成本,因此我们就要在投资环境上创造有利的条件。目前,劳动力工资、土地价格是影响FDI成本最主要的因素。尽管中西部地区在劳动力工资上有较大优势,但低工资只是一个方面,如果生产效率低下,这种低工资成本的优势就会被完全抵消。根据本文前面的分析,目前中国地区间工资的差异并不对FDI的区域分布有很大的影响,相比之下,劳动力素质更为关键。目前中西部地区的效率工资水平平均要比东部地区低5%~9%。因此中西部的当务之急是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各类职业教育,不断提高当地劳动力素质。在土地要素上,要在降低土地使用价值的同时,关注厂址周围的环境,建立好基础设施。考虑投资者的总成本基准和成本可替代以及区位选择上的惰性,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和土地价格所降低的成本,要远远大于外商运输所增加的成本时,才能吸引外商在这些地区投资。同时,信息成本(风险因素)也是决定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这给予我们的启示就是扩大市场开放度,完善市场建设,将吸引FDI从谈判到投资纳入国际化操作,以减少外商投资的市场与非市场风险,采取一套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市场经济改革政策,尽快健全各种要素市场,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机制,改善市场环境,将大大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三)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集聚效应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集聚经济是影响FDI区位选择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中西部地区由于区位方面的劣势,在对外开放上自然要逊于沿海地区,但可以通过增强地区产业关联从而增强集聚力来吸引外资。中西部地区在现有条件下,要注意引进生产和经营外向化程度较高的内资或外资企业,特别是中枢型产业,它们或许已是东部地区产业升级中欲转移的行业,通过这些行业中的企业迁徙,促进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特别是区域开放度的改善,以强化产业的关联效应,提升本地产业基础和集聚水平。(四)进一步推动中西部国有企业改革中西部经济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西部有较多的大型国有企业,目前仍然在中西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企业的增长速度和效率水平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的国有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国正在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将逐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可以出售国有股,非上市企业可以出售国有资产,市场化改革的方向非常明确。但中西部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速度并不快,主要原因之一是非国有投资者不足。目前中国已制定了有关政策,鼓励外商以收购、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分析国际经济学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09等内容。 
 国际经济学第一次作业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A、区位优势论 B、内部化理论 C、国际生产...哪一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利用量首次超过美国,居全球第...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经济地理学论文外商...FDI 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以上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分布状况的论述中,我们...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_金融/投资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 外商直...  本 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后者,即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时的区位选择。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理论 外商直接投资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不 二战以后, 随着世界经济...  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0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历程以及影响其区位选择的因素分析并说明造成外商在华直接投 资分布不平衡的原因...  二、影响外商对华投资的经济因素分析 外商选择投资国时,主要会考虑如下因素:成本因素、市场因 素、投资环境。首先是成本因素。古典区位理论认为成本最小化 是外商...  第三部分: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分析。首先从宏观角度分析改 革开放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经济效用,然后选取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中国技术进 步、产业发展...  这样,外商 直接投资区位研究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别选择, 另一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前者一般属于国际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后者则 属于...  ?38? 万方数据 张诚、赵奇伟:中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因素分析 施、经济开放程度、政策法律环境、文化差异、税收因素等。有些研究者(如Dunning,1993)还从...影响徐州经济发展的区位因素及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影响徐州经济发展的区位因素及分析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我国沿海区域经济发展优势条件分析,嘉定区域发展优势,宝盈泛沿海区域增长,南部沿海..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我国沿海区域经济发展优势条件分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1)长江三角洲
南通(3)杭州湾、太湖、长江(4)舟山渔场
普陀山(5)可以从两个方面综合考虑,一是上海所拥有的强大的经济实力、盛誉中外的城市品牌和年平均增长率始终保持二位数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可为长三角地区的联动发展带来众多的经济实惠和创造巨大的发展商机;二是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辐射、扩散、示范和带动的核心作用与服务作用,从而形成以上海为技术龙头,带动周围其他地区的经济共同发展。
(6)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等级规模是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二级城市中心,兼顾辐射、扩散其他城市;珠江三角洲地城市以广州和深圳作为区域中心。长江三角洲是单核模式,而珠江三角洲是双核模式
(7)南京自身可以依靠江苏,腹地很大,不用完全依靠上海。也就是说要打破“二元经济”的格局。首先要解决自身的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水平,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带动郊区县的发展;其次要积极开展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促进南京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再次,要加快与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市场整合。
(8)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三者无论在科技、文化、制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优势所在,因此要根据各城市的特点,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确立明确分工地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应突出长江三角洲的窗口示范性;京津唐的高科技性;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的特点。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地理
读皖南某古村落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某古村落是黄山脚下一个著名的旅游点。目前,旅行社设计的古村落游览线路主要涵
盖了村落的一部分,线路上分布有饭店、旅馆,以及手工艺雕刻、茶叶、古董等商铺。其
实,村落另一部分还有更具特色的名人名居、田园风光,由于这些景点没有纳入游览线路,
这里的街巷年久失修,居民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仍然是劳务输出和种植业。
1.根据图文资料,分析该古村落原游览线路存在的问题。
                        
                
                                        
2.针对原游览线路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重新设计了一条新游览线路(见图)。根据旅游资源开发需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阐述新游览线路的意义。
                                 
       
                                        
                                        
3.根据旅游资源开发“空间结构合理”的原则中“配套设施齐全”的要求,分析新游览
线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措施。
问题:   
                                  
                                        
措施:                                     
           
                           
科目:高中地理
题型:阅读理解
下图三是是黄河中下游位于“第二亚欧大陆桥” 的某城市平面图,该城市人口在40万以上;下图四为“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三中计划在E、F、H三地中选择一处建高科技工业区,选择    
合适,理由是                                  
                                                                                                                                  
(2)图三中①一⑨工业基地中有一处布局明显不合理,其数码代号是    
,理由是   
                                       。                                                                                                 
                               
(3)中国加人WTO后,图三该城市抓住发展机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该市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原有工业部门中应加快发展        、      
(4)图四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时段是     。A-C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                        
       ,C-B时段二者的关系是                             。经济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应是图中所示的     时段。
(5)图四中A-C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有     (选择填空)。
A.核工业  
B.耕作农业    C.钢铁工业    D.电子工业
(6) 图四中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处于C点以后,其原因是     (选择填空)。
①增加环保投人   
②工业技术进步 
③产业结构调整
④工业发展迅速减慢 
⑤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7) 图四中在工业发展中我国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应注意的是_(选择填空)。
A.要减慢工业发展步伐,降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B.先大力发展经济,有一定资金积累后,再加大环保投人,治理污染
C.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减小环境污染程度
D.我国目前环境质量较好,无须采取治理环境的措施
科目:高中地理
读图“从满洲里到绥芬河作地形剖面图及气候要素变化”,和表1分析回答:(30分)
气温(℃)
降水量(mm)
  (1)A山脉名称是____________。B平原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其积温比两侧地区略高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
  (2)剖面通过地区在全国具有优势的资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资源。从因地制宜发展工业的角度出发,大庆应侧重发展_______工业,海拉尔应侧重发展_______
  (3)海拉尔、哈尔滨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地更强?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
                                           
  (4)相关资料表明 ,海拉尔、哈尔滨两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为什么?
                                       
                                       
  (5)写出适宜甲、乙、丙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
                                            
  (6)A山脉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写出它可以作为哪些事物的分界?(至少四处)
①          ②        ③         ④       
科目:高中地理
读图“从满洲里到绥芬河作地形剖面图及气候要素变化”,和表1分析回答:
气温(℃)
降水量(mm)
  (1)A山脉名称是____________。B平原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其积温比两侧地区略高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
  (2)剖面通过地区在全国具有优势的资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资源。从因地制宜发展工业的角度出发,大庆应侧重发展_______工业,海拉尔应侧重发展_______
  (3)海拉尔、哈尔滨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地更强?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
                                           
  (4)相关资料表明 ,海拉尔、哈尔滨两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为什么?
                                       
                                       
  (5)写出适宜甲、乙、丙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
                                            
  (6)A山脉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写出它可以作为哪些事物的分界?(至少四处)
①          ②        ③         ④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上海市青浦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考试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面两图中的虚线为一月0℃等温线,读图回答问题。
1.根据乙图中一月0℃等温线大致的走向的描述,说明影响的主要因素。
影响主要因素
西北段(西部沿海)南北走向(与海岸线平行)
西南段(中部地区)西北东南走向(与海岸线平行)
东段(东部地区)为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
2.两图所示的50°N地区,甲与乙比较甲图该地区冬季气候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其原因。
                                         
                                         
3.图中①、②两国均是世界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试分析其共同的社会经济因素。
                                         
                                         
4.如果在乙图中的A地布局钢铁工业,试分析其有利的区位因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部华侨城区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