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问题

行政法问题。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区别_百度知道
行政法问题。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区别
政强制措施中的限制人身自由和行政处罚中的行政拘留怎么区分。说的具体一点?行政强制措施中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和行政处罚中的责令停产停业怎么区分,其他区别就不用写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限制人身自由(盘问;责令停止违法和责令停产停业:说明行为人的违法行为或其危害结果具有长期性、戒毒,行为或危害结果还在继续,依然具备停止能力。希望能帮到你、教养)和行政拘留都是限制了人身自由,行政强制和行政处罚最根本的区别不是其采用什么样的措施,不具备停止能力了,停止违法是因为违法行为还在继续,而停产停业是因为违法行为已经结束、行政处罚你这个问题我看上面回答的人好像不在点儿上,已经施行完毕或已经没有危害,行政机关部门以暂时性措施逼迫其履行,自然你也就懂了,目的是停止侵害,目的是惩罚,是因为你对行政强制和行政处罚所针对的对象不太清晰,而是它们所针对的行政违法人有非常明显的区别。1!我认为你之所以无法区分这些细则、行政强制,是长期性的、隔离,其目的是惩罚和制裁;2,但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违法人的类型不一样,目的是停止侵害而不是惩罚和制裁;基于上述前提,我来试着给你解答一下吧:代表行为人的违法行为不具有长期性
 行政强制措施:  一、行政强制措施的内涵及特征  行政强制措施,又称行政即时强制,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或在紧急、危险情况下,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对行政相对人的人身或者财产实施暂时性控制的措施。如对人身自由的限制,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它有以下法律特征:  1、行政强制措施只能是由行政主体作出,人民法院不能成为即时强制的主体。  2、基础行为与采取强制措施行为本身结合在一起,在时间上难以分离。  3、 行政强制措施是在出现紧急状态,且无法期待相对人自动履行时采取的。  4、 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必须有具体法律的实体授权。  二、行政强制措施的方式  行政强制措施的手段方法多种多样,无法进行全面的描述,但以强制时实力所达对象不同,可把行政强制措施归为下列三类:  (一)对人身自由的限制。  法律通常应在下列情况下授予行政主体对人身自由的立即限制权:一是在醉酒、精神病发作等状态下,非管制不能避免对其本人的危险或对他人的安全构成威胁;二是意欲自杀,非管制不能保护其生命;三是存在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人身安全,非管制不足以预防或救护的情形。对人身自由的限制方式在我国的立法中种类繁多,如:保护性约束,立即拘留、强制扣留,强制搜查,强制隔离,强制治疗,现场管制,强行驱散等。  (二)对财物的各种处置。  行政主体在行政强制措施领域对财物的处置表现为对所有权四项权能即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各项处理。其具体表现为对财物的查封、扣押和冻结,对财物的使用,对财物的处分,对财物使用的某种限制等。  (三)对住宅等场所的进入。  当公民的生命、身体、财产有迫切危害,非进入住宅等场所不能救护或不能制止时,显然有必要允许行政主体的工作人员即时进入。但即时进入公民住宅必须有法律明确的授权。  三、行政强制措施的设定  我们认为,由于目前我国法律尚不完备,完全由法律设定行政强制措施,不能满足实际工作中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的需要,会给行政机关执法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对行政强制措施的设定,既要符合法治的要求,也要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参考现行行政处罚的设定模式,采取以法律设定为主,以法规设定为辅的方式,逐步在条件成熟时过渡到全部由法律加以设定。  四、行政强制措施的程序  (一) 行政强制措施的一般程序  行政强制措施的一般程序,是指实施各类行政强制措施都应遵循的程序规定。如行政主体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给予相对人陈述和申辩的机会;除当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外,事前须经行政主体负责人批准,然后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等等。  (二) 查封、扣押程序  在对财物实施查封、扣押时,行政人必须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并当场交付当事人查封、扣押决定书。当场实施查封、扣押的,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查封、扣押清单,并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补办查封、扣押决定书,送达当事人。行政机关发现当事人的财物已被其他国家机关依法查封的,不得重复查封。  (三) 冻结存款程序  冻结存款应当由特别法规定的行政主体作出决定,并且不得委托其他行政机关或者组织作出该决定。行政主体冻结存款应当书面通知金融机构。  五、行政强制措施的救济  行政强制措施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因而对它实行复议、诉讼救济,并根据复议和诉讼结果决定是否赔偿或补偿,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在实践中也有利于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强制执行:  一、行政强制执行的内涵及特征  (一)行政强制执行的内涵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主体依法自己或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决定的行政相对人采取强制方式,以迫使该相对人履行该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之状态的行为或制度。  (二)行政强制执行的特征  1.行政强制执行以行政主体和法院为执行主体。  2.行政强制执行以已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为执行内容。  3.强制执行的目的在于迫使相对人履行义务或用代执行等方式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之状态,最终确保行政法上秩序的实现。  4.在执行条件上,行政强制执行必须以相对人逾期不履行已经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为前提。  二、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归属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强制执行既存在由行政机关实施的情况,也存在由司法机关实施的情况,即行政机关和法院都可以成为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  它们之间的行政强制执行权限的分配,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可以概括为&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为原则,以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为例外&。  这一行政强制执行制度是在总结各国行政强制执行制度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形成的。  但在现实中,许多行政机关违背这一法定原则,滥用强制执行权,往往给相对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成都市双流县综管办强制拆除成都机场高速路两侧广告牌案 。  三、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  (一)代履行  代履行,又叫代执行,是指义务人不履行法律、法规等规定的或者行政行为所确定的可代替作为义务,由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第三人代为履行,并向义务人征收必要费用的行政强制执行方法。 代履行必须同时具备四个要件:  1. 存在相对人逾期不履行行政法上义务的事实,且此种不履行因故意或过失引起。  2. 该行政法上的义务是他人可以代为履行的作为义务。  3. 代履行的义务必须是代履行后能达到与相对人亲自履行义务同一目的的义务。  4. 由义务人承担必要的费用。  (二)执行罚  执行罚是指有关行政主体在相对人逾期拒不履行法定义务时,对相对人处以财产上新的制裁,以迫使相对人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行政强制执行方式。执行罚是多数国家均采用的一种强制执行手段。  (三)直接强制  直接强制,是指在采用代执行、执行罚等间接手段不能达到执行目的,或无法采用间接手段时,执行主体可依法对义务人的人身或财产直接实施强制,迫使其履行义务或实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强制执行方法。  直接强制是一种实力较强的强制方式,因此其运用在不违背现行立法规定之外,还必须坚持一定的合理度。  四、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  1、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来源  行政法治要求行政机关的一切权力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或授权,行政强制执行权作为一种较为严厉的行政权,也必须源于法律的规定或授权,法律没有规定应予强制执行的,即使相对人没有履行义务,行政机关也不得擅自强制执行。  2、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设定。  我们认为,对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权应当作出严格的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的机关由法律规定。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任何行政强制执行。  五、行政强制执行程序  (一) 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程序  一般来说,行政机关强制执行要经过以下程序:  1.告诫 ;  2.陈述和申辩 ;  3.制作执行决定书 ;  4.送达 ;  5. 采取各种强制执行方式 。  (二)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义务,行政机关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人民法院接到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的申请,一般进行书面审查。对不受理的应当在五日内书面通知行政机关,并告知不予受理的理由。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行政决定不具备法定执行效力、行政决定没有法定依据、明显事实不清或者违反法定程序的以及执行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的,裁定不予执行。经审查,认为符合申请执行条件的,人民法院作出执行裁定,在三日内发布公告并送达当事人,限定当事人履行的期限。  六、行政强制执行的救济  我们认为:  1、行政强制执行中由行政机关申请法院执行部分,由于执行主体是司法机关,所以此种执行行为不适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但可以适用申诉或赔偿程序以作救济。  2、对于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行为,它符合具体行政行为的特征。根据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相对人如果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是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以提起行政诉讼作为救济途径的。
其他类似问题
行政强制措施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高秦伟:行政法学教学的现状与课题 |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关于行政法的问题_百度知道
关于行政法的问题
人民法院可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4项做出变更判决,可以诉讼和复议,都属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为什么,但是。驾驶员对一种行政处罚的行政罚款不服?,可行政诉讼和复议,,但是人民法院对该具体行政行为不能做出变更判决 这话什么意思。然而驾驶员对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都是具体行政行为
提问者采纳
法院对于其他行政行为均不能做出变更判决:
行政诉讼判决类型共有七种,所以法院对于“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作出变更判决可以看成是一个法律规定的特例。原因如下,通常法院只能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故法院可以对“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行为进行变更,严重不合理就相当于不合法,但是合法与合理之间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而不能审查其合理性变更判决是法院对“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所特有的一种裁判种类,1维持判决2驳回判决3撤销判决4履行判决5变更判决6确认判决7赔偿判决,法院对于其他行政行为均不能做出变更判决,后五种适用于原告胜诉的情景,前两种适用于被告胜诉的情景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行政法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来源: 作者:周卫平;张明杰;周汉华;莫纪宏;
我国行政法学若干理论问题研究综述
我国行政法学的研究起步于80年代初。10年来,行政法学界在不断加强本学科的基础建设,构筑行政法学体系的同时,逐步将注意力转向研究我国行政法制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此期间,我国先后出·版了一百多部行政法学专著和教科书,国内各类报刊上发表了数百篇行政法学方面钓论文和文章,各法学研究机构、教学部门和有关国家机关先后召开了数十次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行政法理论和实践问题研讨会。上述成果和研讨会主要涉及行政法的概念、墓本原则、行政法律行为、行政立法、行政执祛、行政程序法、行政诉讼以及行政法体费任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间题的研究为我国行政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10年来我国行政法学若千问题的研究综述如下。关于行政法的棍念 现代意义的行政法是在国家行政权同司法权和立法权分离的基础上产生的,行政权的独立才使得改行政权为核.合内喀的行政法形成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因此,虽然古代就有关于国家管理的法律,但这些法律与现代意义的行政法的涵义是不,同的。中外学者讨论行政法的概念,都是基于现代意义的行政法而言的。行政法的概念涉及的间题很多......(本文共计13页)
       
         &
相关文章推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河北财经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河北法学》1991年05期
《中外法学》1991年05期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行政法学研究》1998年01期
《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行政法学研究》1998年04期
《比较法研究》1995年02期
《行政法学研究》2000年01期
《当代法学》2006年04期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河北法学》1993年04期
《交大法学》2011年01期
《中国律师》2007年10期
《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1998年02期
中国社会科学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辑部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