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习用脚掌脱皮踢后背键子

踢键子的来源_百度知道
踢键子的来源
技巧,谢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 踢毽子的技巧: “膝若轴,腰如绵,纵身猿,着地燕。” 解释:踢毽子时全身的肌肉都要放松,身体自然摆动;跳跃时,要像山猿般灵巧;落地时要像燕子般轻盈,才能把毽子踢好。 二、踢毽子动作的指导要点: 1、选择平坦的场地,避免风的干扰,空气要流通,使肺部能吸收大量的新鲜空气。 2.每个动作,先练习空踢,目的是培养学生动作的熟练度及身体的平衡感。 3.先从单脚踢开始,学完单脚踢的基本动作后,再练习连贯动作,要左右脚交互练习,以促进身体均衡发展。 4、踢毽子时两眼要注视毽子,不要单看脚的动作正确与否,而忽略了掌握毽子落下的时间点。 5、当毽子失去控制时,尽可能用脚掌拍接,真正不得已才用手掌接住,不使其落地,可以此训练对毽子的接续性及流畅性,并训练学生的耐力及步法的灵活。 6、...
《跳绳的起源》 远在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就有这种运动。过去的人称「跳绳」为「跳索」。
下看上面的这个人就是复制的,不要选他为答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请问踢键子有什么技巧吗?怎么样跑着才快??_百度知道
请问踢键子有什么技巧吗?怎么样跑着才快??
帮帮忙呀,4月6号就考体育了,谁有快速踢键子的秘诀,本人急需,因为我一分钟只能能踢二十多个,而离一百二十个还很很很很很远。还又怎么样才可以跑快点的,求各位大哥哥大姐姐帮帮忙回答一下。谢了!
首先,关于短跑,你可以按下面的方法训练,1个月后成绩会有很大提高:■如何提高短跑速度 速度很显然是影响短跑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以90~95%的强度进行20~60m跑,每组跑4~5次,每次休息3~6分钟,进行2~3组,这将有助于提高你的速度。同时,改变短跑的起跑姿势,采取站立式、转身式和行进间起跑,这也有助于提高你的速度。上面这种提高速度的训练,应在质量良好的,即平坦、干燥、硬度适中的道面上进行。温暖的天气将有利于提高这种训练的效率。冷天气不利于这种训练,但在完成适当的准备活动后也可以进行。 发展步频:最佳时期11——13岁。侧重于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速度,加强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训练,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与肌肉的放松能力。 训练手段:[1]高速 大幅度摆动腿前后摆动联系,要求在快速摆动中完成合理的折叠技术,摆动腿大小腿折叠得越紧,半径越小,摆速越快。 [2]加快脚掌着地速度练习,要求尽可能地缩短腾空时间。 [3]快速摆臂 摆腿练习,要求腿 臂动作协调进行。 发展步长:步长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跑时的后蹬力量 ,后蹬角度,摆动力量,摆动速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等。着重发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髋关节的灵活性。 方法:负重换腿跳,负重大步走,负重跑,负重跳台阶,跑台阶,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摆动腿积极下压和小腿由前向后积极着地),蛙跳,单足跳等练习,提高跑时的后蹬能力。与此同时,采取高抬腿跑,拉橡皮条高抬腿“车轮跑”,收腹跳等训练手段,提高摆动速度,并且采取其它一些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加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训练。 发展绝对速度:必须注重步长和步频的最佳组合,及跑的技术动作各环节的时间也空间的节奏。 训练方法:(1)20—40米行进间快跑练习。(2)4*25—50米接力跑,加速跑,追赶跑练习。(3)下坡跑练习。(4)顺风跑练习。(5)各种短段落的变速跑练习 (1)行时间跑30—60米,3—4次X2—3组。 (2)短距离接力跑2人X50米或4人X50米,3—4次X2—3组。 (3)让距离追赶跑60—100米,3—5次X3组。 (4)短距离组合跑(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X2—3组。或(30米+60米+100米+60米+30米)X2—3组。 (5)顺风跑或下坡跑30—60米,3—4次X2—3组。 (6)短距离变速跑100—150米(30米快跑+20米惯性跑+30米快跑+20米惯性跑),3次X2—3组。 (7)胶带牵引跑(30—60米,4—5次X2—3组。 (8)反复跑30—60米,4—5次X2—3组。 发展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训练方法 1?各种球类运动;(1)双手推滚球→接着起跑追赶滚动球的练习 (2)双手向前上抛出球→接着跑出追赶并接住球的练习 2?各种游戏性质的反应练习; 3?发令或听信号(口令、掌声等)的蹬起跑器的练习; 半蹲踞式姿势,听到枪声迅速向上跳起并触及高物。 4?最快速度的摆臂练习,持续时间5~10~20秒; 5?最高频率的各种形式高抬腿跑,持续时间5~10秒; 6?最快频率的小步跑、半高抬腿跑,距离30~40米; 7?快速后蹬跑,完成距离50~100米(计时、计步); 8?快速跨步跑,完成距离50~100米(计时、计步); 9?快速单足跑,完成距离30~60米(计时、计步)。 10 直立姿势开始,逐渐各前倾斜接着快速跑出。 11 在2—3度的斜跑道上,快速完成上坡或下坡加速跑练习,距离40—50米 贵在坚持!!! 一个月里希望你在原有成绩上提高1秒左右。至于踢毽子,关键是多练习,练得多了,平衡性就掌握好了。 踢毽子的技巧: “膝若轴,腰如绵,纵身猿,着地燕。” 解释:踢毽子时全身的肌肉都要放松,身体自然摆动;跳跃时,要像山猿般灵巧;落地时要像燕子般轻盈,才能把毽子踢好。 、踢毽子动作的指导要点: 1、选择平坦的场地,避免风的干扰,空气要流通,使肺部能吸收大量的新鲜空气。 2.每个动作,先练习空踢,目的是培养学生动作的熟练度及身体的平衡感。 3.先从单脚踢开始,学完单脚踢的基本动作后,再练习连贯动作,要左右脚交互练习,以促进身体均衡发展。 4、踢毽子时两眼要注视毽子,不要单看脚的动作正确与否,而忽略了掌握毽子落下的时间点。 5、当毽子失去控制时,尽可能用脚掌拍接,真正不得已才用手掌接住,不使其落地,可以此训练对毽子的接续性及流畅性,并训练学生的耐力及步法的灵活。 6、身体跃起在半空中踢毽子时,注意当落下时,以前脚掌先着地,以保持脚步轻快,并可避免脚踝受伤。 7、除花招动作特殊变换外,任何踢法务求毽子要直上直落。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我是初一的学生,我虽是个男生,可小学时,我可是个高手。技巧:希望你有一些音乐天赋,找一下节奏,还需增强体力,不然体力会不支的。还有,踢得时候别往外踢,尽量把踺子往鼻子上踢(想象),最重要是靠自己努力,想当初,我也是从一个不会踢到能踢60多个。要多练习,凡事靠自己!谢谢您的提问,很高心为您回答问题,再见!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陌生又不陌生的双手抓脚桥式chatushpadasana-改善僵硬肩部和背部的有效工具,关键之处不是技术和细节
李晓钟老师解析chatushpadasana:改善肩部背部僵硬,延展身体前侧。陌生又不陌生的双手抓脚桥式chatushpadasana-改善僵硬肩部和背部的有效工具,关键之处不是技巧和众多的细节,是“智慧的坚持”。
李晓钟老师提示:chatu是四的意思,pada是脚,直译为四脚式,真正的桥式是setubandhasana,这里说的桥式实际上是真正桥式的初级版本。但是这个体式对于改善肩膀也就是上背部的僵硬很好,同时对于下背部也有很好的效果,经常把它纳入到背部疼痛理疗的课程中,但是练习的方法很多,形式也很多,需要灵活掌握,这个体式如同我们站在山式中把双手背后手指相互交叉伸展的效果一样,而且是典型的肩倒立的雏形,具有收晗收束的效果。容易犯的错误,是因为胸腔的僵硬,背部的无力,造成身体前侧的塌陷,这样容易造成颈椎后侧压向地面丢掉生理曲线而疼痛,所以适当垫高肩膀高度是一个比较好的安全措施。
四脚式可以强化身体后部的肌肉改善僵硬,同时也打开身体前侧减少挤压,当然也可以伸展颈部的后侧同时延展颈椎的前侧,这个体式经常是肩倒立的预备练习内容。也可以建立起漂亮的身体后侧的线条。但这个体式看上去容易,做起来难,有很多瑜伽老师和练习者都知道这个体式,也能说出它的一些功效,但是从来不正确练习,谈何治疗背部呢?而且如果多次练习的效果不够满意的话,只能说方法不对。
做好一个优雅的四脚式主要有三点身体上的障碍:第一,身体前侧不够长,第二,颈部僵硬或有伤痛,第三,身体后侧不够强壮有力,不能很好的收向背部的脊椎和肋骨。
脊椎的柔韧性也很重要。当你在做双手双膝着地的猫式/牛式时,如果你的背部比较僵硬,你就明白我的话了。观察牛式的动作,尤其是头尾抬起脊柱拉伸后弯的姿势。典型情况是,就算颈部和下背已经做好后仰的姿势,后背的上部和中部(胸部)却还是隆起,并没有向后弯,这样压力就来到了你的颈椎后侧。如果在桥式或驼式的后仰动作中,你的上背部还是如此凸起,那你的下背部(腰椎)就要拱起甚至过度拉伸才能弥补这个不足。而腰椎被过度拉伸的话,就会变得脆弱不堪,易受下背部肌肉缩紧或过短的疼痛折磨。理想状况是,胸部的脊椎也就是胸椎也应该练习拉伸,这样脊椎才能做出线条流畅优美,有长度和广度的后仰姿势。
那么,是什么阻止胸椎向后弯曲伸展?椎骨的伤病或关节炎会影响动作的幅度,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胸椎难以后弯的原因还是身体前侧的肌肉以及脊椎胸腔附近的连接组织太短或太紧。这些肌肉包括穿过胸腔前面的胸肌,从耻骨到前侧肋骨下部沿着腹部中间向上的腹直肌,骨盆和胸腔间在腹部对角交叉的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一部分肋间肌与呼气是相关的,所以这部分肌肉短的话,通常是错误的呼吸方式或者长时间的驼背造成的,也会限制胸腔的打开而僵硬。
肌肉变短通常有两种原因。一种是有规律的锻炼却没很好的拉伸(就像常做仰卧起坐的人的腹部),一种是肌肉总被置于不能伸展的姿势中(就像那些总是坐着的人)。借助辅助器材来支撑后仰是很好的矫正方法。这样可以拉伸腹直肌和腹斜肌,打开前肋和胸部前侧。
首先,把毛巾或者毯子卷成圆柱形(李晓钟老师提出,这里介绍一下普拉提的工具滚轴也很好用,带齿轮的狼牙棒更好)。躺下,卷毯横向水平放到后背下边,具体位置在胸椎靠近肩胛骨下侧的地方。一定不能在最后一根肋骨或者下背部的位置,否则拱起的部位就是下背部而胸部还是在以前习惯的位置上。双手向两边伸直,手肘弯曲90度,把上臂放到地面,与身体平行,手掌朝上,这样可以帮助拉伸胸肌和肩膀。呼吸,放松,保持这个姿势2到3分钟,然后渐渐增加到5分钟。李晓钟老师提示:这个练习是一个长期有效的方法,坚持是关键,我通过5年多的持续练习,后弯的进步非常大,我就是属于腹直肌结实但缺乏伸展的典型,这也是所有男性的缺陷。
柔韧性变好以后,你可以用大点的卷毯或者直径大些的滚轴(不可以用平的),但是,你也可能想要支撑头部以便不会过度拉伸颈部。当你结束某些瑜伽或者其他练习(尤其是那些需要用手臂来支撑身体重量的动作),身体又暖又疲惫的时候,这个时候拉伸腹部,胸肌和肋间肌是最有效的。
注意桥式中肩膀的位置。在你的骨盆和上背部从地面抬起双臂下压的时候,肩膀转入拉伸状态中。假设肩关节没有受伤,限制你拉伸的肌肉也刚好是拉伸时要用到的肌肉:胸大肌的上部(覆盖前胸上部和包裹肩关节的三角肌的前束)。通过拉伸胸大肌和三角肌前束,你可以增加肩部拉伸动作的幅度,也会帮你在桥式中把胸腔抬得更高,更好得打开胸部。
以下方式可以帮助你练习这个动作。双手在身后相叠,站或坐都可,手掌弯成杯状朝上。当你伸直手肘时,肩胛骨向下向后伸展,打开胸腔。要增大拉伸幅度,双手可以向远离尾骨的方向移动,但不要过度拉伸下背部或者向前转动肩膀。如果肩膀向前转,上身就会弯曲,胸部也会塌下来,而这些正是你不想在桥式中看到的。
你也可以通过向外旋转肩膀来打开胸腔。首先,站在镜子前面,手掌向后,感受肩膀向内侧旋转的感觉。观察肩膀是怎样内旋,向胸部收缩,胸骨下降以及前胸是怎样弯下来的。然后,把手掌转向前方,观察肩膀怎样向外旋转。他们向后向下转动,将整个肩胛骨推入后肋。这才是在桥式和肩倒立式中所要做到的动作。
支撑起桥式:
练习完卷毯动作,感受到肩膀的拉伸和外旋后,可以开始准备做桥式了。躺下,双膝弯曲,手掌朝上以使肩部和胸部位置正确。如果你才开始做桥式,或者后背或胸部很僵硬,又或下背部或颈部受过伤,那你可以稍作改变从半桥式开始。抬起尾骨,身体向上弯曲,直到肩膀,臀部和膝盖成一条直线。在这里停住并保持尾椎用力上抬。把半桥式多练几周,如果伤痛或僵硬的情况依旧持续,那就多练几个月。
如果你准备好抬得更高,那在你把胸椎向胸骨推近时,用力把肩胛骨向后压入后肋区域,做完全的伸展。然后,注意颈部的动作。当你的下巴向胸部移动时,你的颈部会自然变平。要保持一部分自然的弯曲,颈部下侧接触地面,但是一定要在颈椎的椎骨和地面间留一点空间。
通过一段时间练习之后,你就能够把胸部抬的更高,那么颈部后侧的肌肉就会得到伸展拉长,这样对你以前缩紧的肌肉就是很好的放松理疗。然而,如果你的颈部是受过损伤的,关节炎,或者是颈椎间盘损伤,在做桥式时或者完成桥式时你都会感到疼痛。如果是这样,你可以在手臂和肩膀下放一个(至少10厘米高)或者3个叠好的毯子,头部搭在地面上,颈部在毯子的边缘弯曲。这可以减少伸平颈部带来的紧张(李晓钟老师提示,我制作做了肩倒立的砖专给颈椎病的人练习这个体式和肩倒立系列用)。
另外,在做桥式之前,你可以通过一些站姿或者拜日式来做热身练习。然后躺在卷毯上来打开胸腔,肩膀,胸椎,如果你的脖子比较硬或者易受伤的话,还可以在肩膀下垫一个毯子或者肩倒立转。一周练习至少4次半桥式或者桥式,每次5-8组,每组30秒-1分钟,当然还需要练习其他体式,这里简略了。从此,你会看到自己的世界会越来越广阔,眼界的宽阔来自于胸腔的打开。
另外,你需要在这个体式里面更需要放松臀部,也就是减少大腿的外旋力量,腹股沟的内侧的向下伸展非常重要,否则你的臀部会加紧变得死硬,那么就影响了腰部的伸展放松。
李晓钟老师提示:“我开设过专门设计的给肩膀僵硬和背部僵硬的桥式专题课程,效果很好,但是也够强度,需要坚持,强度是必须的,但是有效的放松也是必不可少的,二者要平衡。我曾保持过8分钟的时间,你可以试试”
surya namaskar
椅子、滚轴等 10分钟
bharadavajasana
在椅子上,1分钟
Adho mukha
&chaturanga dandasana
&salabhasana
手臂伸展向上的且双手手腕根部加砖&urdhva mukha svanasana
,每次的salabhasana保持30秒钟-1分钟)。
uttanasana
手指向下放在墙壁上,保持身体同双腿的90度,坐骨垂直脚跟。X5,每组1分钟。
Adho mukha
&chaturanga dandasana
&chatushpadasana
(这个序列需要x5组
,每组1-2分钟)。
把肩胛骨平躺在滚轴上,5分钟。
当你喜欢上这个体式的时候说明你受益了,否则它并不招人喜欢,瑜伽练习者和老师都知道这个体式,但是真正每天去练习去享受这份大腿酸胀,腰部舒适的感觉的人并不多,我们还是停止一些理论层面的纸上谈兵,多一些脚踏实地的练习,在实践中悟出的道理叫做真理,真理具有强大的力量。在我的培训考试中,有的学生总怪老师给自己打分低,其实学生当学生走到我面前的时候,我就知道她根部不练习,刷的是嘴皮子,请闭上自己的嘴,多去练习吧,瑜伽体式的功效不会无缘无故的跑到你身体上的。李晓钟日。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探访胜利日阅兵“排头兵”训练背后的故事_大陆_新闻_星岛环球网
探访胜利日阅兵“排头兵”训练背后的故事
午饭前的短暂休息,升旗仪式护卫方队的队员擦拭皮靴。
摩托车礼宾护卫方队训练直线行驶。
战士肩头的衬衫早已被枪管磨破。
夕阳下,战士们在练习踢正步,他们把帽子顶在头顶锻炼行进的稳定性。
星岛环球网消息:即将举行的胜利日阅兵式上,由武警北京总队组成的升旗仪式护卫方队将是首支亮相的方队。伴随着70响礼炮声,他们将用4分20秒,走完从纪念碑到国旗杆基座227米距离,准时开始9月3日上午10点的升旗仪式,由此拉开阅兵序幕。在此次大阅兵中,武警部队的摩托车礼宾护卫队将作为受阅地面部队的&排头兵&,护卫抗战老兵乘车方队首发出场。同时,武警官兵们还将担负抗战英模部队方队、武警反恐突击车方队、礼炮鸣放、军乐演奏等任务。
《京华时报》报道,如何做到护送国旗时间分秒不差?如何让护旗方队在红地毯上走出响亮的气势?如何保证摩托车方队驾驶零失误?近日,记者走进阅兵训练基地,实地目击武警部队官兵训练,采访他们训练背后的故事。
□升旗仪式护卫方队
护旗完毕后&纹丝不动&3小时
此次抗战胜利阅兵升旗仪式和平日相比有一定变化。按规定,重大阅兵活动时,升旗仪式由早间升旗改成上午阅兵活动开始前,当天升旗仪式将在上午10点准时开始。
担任此次抗战胜利阅兵升旗仪式的护卫队由200名官兵组成,年龄在17岁到25岁之间,新兵人数占51%。
届时,方队将从纪念碑北侧平台出发沿中轴线向北行进至国旗杆基座,需要进行齐步和正步的步伐变化。队员需要在4分20秒内走完227米的距离,准确走出253步,其中正步121步。
到达国旗区后队伍从中间分开向两边走,形成6列横队面向天安门站立,护旗组将国旗交给升旗手进行升旗,升旗仪式需要56秒,护卫队站立3个小时直到纪念活动结束,全程要求纹丝不动,是所有阅兵方队中站得最长的一个方队。
此次阅兵方队中,该方队具有地形最复杂、路线最长、动作变换最多等特点,需要经下台阶、转弯、上台阶几个地形变换,行进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步伐变化,包括正步、齐步、踏步,动作涉及持枪、托枪、举枪。在无踩点音乐情况中,要和70响礼炮精准配合,炮响出发,炮停到位,行进时间分毫不差。
阅兵专用训练车高2.6米
训练场上,教练员乘坐约2.6米高的阅兵专用训练车从高处俯视队伍的排面,一发现有个别队员姿势不标准,和队伍队形不一致的地方,便会及时用喊话器提醒调整军姿。
据现场教练员介绍,站在高处检查方队主要有几点考虑,一是高处辐射较远,方便统一下口令时队员能更快地接收;二是由于队员托枪时枪比人高出一米,站得高可以更好判断是否整齐;三是场上队列有16列,距离较远,使用训练车,可以提高教练员指导训练效率。
&此次阅兵训练标准更加精确,讲究科学训练,没有&大约&这个词。&升旗仪式护卫方队总教练邱亮说,以前向前摆臂要求大约30厘米,现在方队直接用尺子量好,定位了就不能动,说30厘米就是30厘米。同时,踏步也有要求,正常情况下是原地踏步脚尖离地15厘米,而阅兵训练要求在以往的基础上再抬高5厘米,为20厘米。
鞋跟增硬度让脚踏声更响
整个方队有2名口令员,他们要在礼炮声中踩住点,在天安门广场上喊出响亮口令,让200名官兵都能听见,这对口令员来说是一个挑战。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口令员需要提前起来练嗓子,从发气、发音,再到练节拍、节奏、腔调。
&喊多长、哪个地方是强音、哪个地方是弱音,用什么节拍,都有规范。&邱亮说,口令员必须声音洪亮,让整个方队能够听到他的声音,低音到高音要清晰明确,掌握的时机要恰到好处,在行进步子中,口令要下得准,哪个脚起,哪个脚落,起的时候是脚跟起,落的时候是脚掌上落。&口令要与礼炮响那一刻的时间点错开,不然所有人都听不见就麻烦了。&
由于这段227米的路面全程铺上红地毯,平日常人在地毯上走路都没有声音,如何才能走出&落地扎根,踢腿带风&的气势,是方队一开始就要解决的问题。据邱亮透露,除了平常标准训练外,队员要通过加重腿部沙袋重量,来加强腿部功夫训练。&马靴本来就很沉,鞋跟平常的硬度用专业术语说是在65到75之间,为此我特地让厂家加到85,可以让脚踏声更响。&
战士皮靴厂家量身定制
邱亮回忆,集训一开始,战士们第一次穿上重达3.8斤的鞋靴时,200人中有104人脚跟都磨破了。由于齐步走要用到脚跟,踢正步要用到前脚掌,齐步走脚腕需要翘起来,皮靴的脚后跟、脚底板、脚腕等部位磨损最为严重。为了方便战士们训练,方队请来制鞋厂家现场给战士测量,根据自己脚的大小、腿的粗细、脚的形状,进行量身定制。
方队一排排长朱维远坦言,整个训练最难的课目是正步,正步首先要从摆臂、抱腹踢腿、踢腿摆臂分步骤进行训练,其次在摆臂使用器材上,特别加强原地摆臂,采取绑沙袋、拉线等措施卡高度、卡距离,行进还要按1步75厘米精确进行。
其次是托枪,重约7.5斤的枪单手拿起来就不太容易,但要求动作具有爆发力就更困难,持枪离身体多远、放在身体哪个部位、多快速度,这些都是有标准的。&平常通过训练要求一个动作一分钟60次,通过练哑铃、俯卧撑、单双杠,来加强力量训练。&
□摩托车礼宾护卫方队
摩托车方队首次亮相阅兵式
8月27日,记者走进摩托车礼宾护卫方队训练场,在轰鸣的马达声中,一辆辆国产春风650G型摩托车闪烁着警灯呈&箭阵&形整齐排列,平均身高1米85的队员头戴白色头盔、脚穿锃亮高筒马靴、身着橄榄绿礼兵服,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这次纪念活动,礼宾方队队员驾驶国产春风650型摩托车,车重265公斤、长2.25米、宽1米,犹如一群威武雄狮驰骋在阅兵广场。此次&箭阵&方队中间,官兵们护卫的既不是国家元首,也不是某国政要,而是曾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支前模范和英烈子女。9月3日,他们将乘坐国产新型敞篷车,在45辆武警摩托车礼宾护卫下,缓缓驶过天安门,接受来自各方的崇高敬意。
整个车队在抗战老兵和支前模范两个方队前呈双&V&字形部署16辆摩托车,中间成&V&字形部署9辆摩托车,两侧呈一路队形各部署8辆摩托车,后面4辆摩托车押尾。
&一般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元首护卫规格是11车,这次阅兵护卫规模是国宾护卫队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护卫队形,体现了国家对抗战老兵的尊重。&方队领队吴万涛说,建国以来的14次阅兵,都没有摩托车方队参加,此次是两轮摩托车第一次参加阅兵,也是第一次由45辆摩托车和30辆敞篷车混编共同参阅,而且是作为受阅地面部队首个出场的方队。
在9月3日当天,作为受阅地面部队&排头兵&,武警摩托车礼宾护卫方队45名队员将需用时4分41秒56首发出场,护卫抗战老兵乘车方队走完783米。
发动机转速表指针改为数字
走进摩托车礼宾护卫方队营门,映入眼帘是一面&满目疮痍&的手套墙,每只手套下面是队员的名字和阅兵格言。据战士介绍,这是他们在训练初期磨损的56只手套,这些手套当时只使用了不到20天时间。&看着自己曾经用过的手套,更能激励我们要更努力去完成护卫任务。&
阅兵护卫时,摩托车护卫时速为10公里,前后车距保持在1.5米,行驶在公路中心线上的前导车左右偏线不超过5厘米。犹如一只&蜗牛&在爬行,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风驰电掣&。
有摩托车驾驶经验的人都知道,作为两轮交通工具要保持平稳不倒,速度是关键,速度越快,车越稳定。但如何在骑行中保持慢而不倒呢?
&刚接到要慢骑的任务时,情绪有所起伏,有种像天花板捅不破的感觉。&吴万涛说,既然一时难以实现,那就尊重规律,先快起来,掌握车性,再慢下来,掌握稳定。每个人先道路骑行3万公里,再回到操场训练。
针对车辆低速难驾控,方队特地联系厂家将发动机转速表由指针式改为数字式,便于调控车速,同时调整车辆电脑控制系统,保证怠速行驶不熄火,降低轮胎压强,增大车胎触地面积增强稳定性,此外,采取每天穿插定速定量进行骑线驾驶和通过独木桥的训练,要求每名队员每天直线行驶不少于5000米,在反复训练中提高低速平稳驾驶能力。
将军参与阅兵展示部队正能量
人物简介:徐平,武警部队抗战英模部队方队将军领队,武警北京总队副司令员,少将。
记者(问):和20岁的年轻人一起训练有压力吗?
徐平:此次阅兵将军领队要求是现役将军,根据个人身体状况,看是否能适应阅兵。我原来是负责作战训练的,刚接到这个任务时很忐忑,心里没有底。困难我是不怕,主要还是肩上担负的责任比较大,作为将军领队,要带领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还要下口令,全世界都看着,压力确实比较大。
这次武警部队抗战英模部队方队属于端枪方队,和抱枪方队有一定区别,端枪方队一旦领队下错口令,后面部队的枪就端不出来了,因此下口令要严格标准。同时,敬礼动作也改变了过去的习惯动作,比抱枪方队要多踢2步正步才能上手敬礼。
问:集训3个月最难的是什么?
徐平:集训没有任何技巧,全凭苦练。3个月封闭训练,我瘦了七八公斤,从外观上能直接感觉到帽子大了,以前穿的衣服有点紧,现在衣服都宽松了,得重新订做了。
我一直喜欢健身,在以前的肌肉练习中,胸大肌、肱二头肌太大,来到阅兵训练场带来了麻烦,立正站军姿的时候胳膊容易夹不紧,敬礼的时候手就够不着,长时间站立,胳膊都僵硬了,手臂也都麻木了。有时
候站时间长了,甚至会犯困。我会经常用手使劲儿掐一下大腿,现在腿上还有一片紫。三个月过去了,如今这些动作对我来说都不是问题了。
问:与作战训练相比,阅兵训练有何不同?
徐平:以前我带过雪豹突击队,训练要求动作灵活,战士要经常摸爬滚打,不需要你身体长时间保持军姿,身体随时可以动,与阅兵训练完全不同。
这次训练先从基础动作开始,每天数个小时,刚开始腰酸背痛有点吃不消,但谁也不甘落后,坚持到底。三个月下来,最切身的感受是找回了最初当兵的感觉,整个人都变得更精神了。
问:你如何看待将军领队首次参加阅兵?
徐平:领队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表率作用和责任担当,需要我们身体力行去影响到部队战士,把带兵打仗落实到位。领导就是研究如何打仗、怎么带兵的,这次我们将军领队上一线、打头阵,体现的是一种正能量,也是把军队将领的精神风貌展示出来。此次武警北京总队有3个将军参加了此次阅兵,作为将军代表,我们为能够担负这样的重大任务感到骄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键盘数字键练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