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对我们说:“你们剧烈运动后头痛不要立刻坐下。”改成陈述句。

1.A2.D 3.A4.(1)您是我们这一类的人,不要在县里受委屈。(2)恰逢(要)增设一位京卫知事,皇帝下令吏部挑选合适的人。【解析】1.试题分析:绳,名词用作动词,惩治。可用成语“绳之以法”帮助理解。实词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①不是张祖的行为,②④都不是尽职尽责的。①是说闽中法令严厉;②是说张祖不愿做小吏;④是说张祖私下里劝上官的话。试题要求表现张祖尽职尽责的内容,①不是张祖的行为,②④都不是尽职尽责的。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注意主人公、关键词、“正面”、“侧面”等词语。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3.试题分析:张祖没有斩断手指。别人邀约张祖斩断手指逃避徭役,张祖怀疑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阻止了他。文中错误比较明显。做本题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错误翻译、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1)注意判断句、“辈”、状语后置句的翻译。(2)注意“会”、定语后置、“者”的翻译。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张祖,字彦宗,以字行于世(指没有名,或者名不被人熟知)。十三岁时,父亲和祖父相继去世,自己一个人侍奉母亲居住。改年号洪武后,福建一地法令严厉苛察,惩治官吏的法令尤其严厉。害怕接受官役的人邀约张祖斩断右手大拇指来使自己被罢免。张祖怀疑这件事,进去禀告母亲。母亲说:“法令可以避免,指头被砍断就不能再接上了,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张祖于是躲藏了起来。不久,斩断指头的事情被官府发觉,朝廷下令逮捕犯案的人戍守边关。犯案的人说张某和某些人约定这么做,朝廷捉拿他很久没有抓到。适逢天象的变异大赦天下,张祖才回家。家中没有财物,以至于把拴马的柱子、拦牛的栏杆、斗和桶都毁掉作柴火。张祖考虑到不是努力念书不能树立门户,于是决心学习儒家经典。这时,朝廷下令有八顷以上民田的人家,选择一名儿子或者孙子作小吏。县里的公文到了,张祖扔掉公文不接受,拿着书奋然说:“我像小吏么?”县令禀告了按察司,又发公文让张祖前往,张祖坚持不到县里去。使者仔细看了看他,说:“您是我们这一类的人,不要在县里受委屈。”就带着他离开了。 张祖已经通晓了儒家学问,有熟悉了九章算术,当时正好实行方田令,朝廷就把这件事交给他。公文摆满了他的书桌,张祖专心勤勉不停止,日夜整理观察这件事,让这件事都有头绪可以依据。 建文年间,张祖担任吏部的官吏。不久云南布政张紞(dǎn)被召入朝廷担任尚书,对下属的官吏有很多更换,单单说张某老成,坚守法令不更改。当时皇帝正和方孝孺讲求古代的治理方法,经世济民的事情经常改变太祖的旧制度,表章奏折每天下发到吏部。张祖私下里对张紞说:“高皇帝从平民起义,拥有了天下,创立了法令制度,规划地很长远了。治理国家应当要求实效。现在法令制度已经定下来了,每天却有变更,未必比过去的更好,只是让又不同意见的人把这作为借口,为什么不先做那些紧急的事呢?”张紞非常赞同,但是被众议改变,不能被采用。恰逢(要)增设一位京卫知事,皇帝下令吏部挑选合适的人。张紞说“没有超过张祖的。”授予留守知事。到了朱棣靖难的军队渡过长江时,张祖担任安吉县县丞,张紞被解职后自杀,拉着尸体回家,下属的官吏没有敢前去探视的,只有张祖前去处理他的丧事。下葬完毕,张祖哭着祭奠了张紞后离开,当时的人认为他讲义节。安吉县在群山之中,一向有很多逃到本地的人,隐瞒了田地,不申报自己的实际情况,赋税很少。张祖到了,自己坚守清廉勤劳,尊敬礼遇贤能的士大夫,和他们研究学问,磨砺品行。在官九年,审查财税,修筑池塘堤岸,不能数完。让逃到本地隐瞒田地的人拥有户籍纳税,免掉他们的罪过。名声很大,凭借考核最好被推荐升任湖广按察司经历。走到吴桥去世了,只有一个儿子扶棺回家。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年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邵逸夫:唱不尽的“游子吟”日,邵逸夫在香港寓所中辞世,终年107岁。这一年,距离他离开出生地上海已经过去了87年。在这87年里,他有57年在香港度过,一手构建了邵氏帝国,疆域横跨电影、电视,最终登上娱乐圈的巅峰。在这87年里,邵逸夫始终是一个在异乡漂泊的游子,内心始终恪守着江浙一带传统商人的价值观:以义言商,光耀门楣,泽被乡里。他一辈子乡音不改,连电影明星会说上海话的都能得到他的欢心。全国各地的三万多座逸夫楼,更是将他对上海和内地的感情清清楚楚印在了大地上。造就他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精明,勤奋,规矩,远见……但就像电影学者石川所说:在他所有的成功里,都牢固地盘旋着传统的中华文化根基。作为一位老派的商人,邵逸夫的一生,是一首唱不尽的“游子吟”。大哥邵醉翁于1925年在上海创立的天一影业公司,是邵逸夫电影生涯的起点。邵醉翁为天一确立了“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的制片宗旨,这成为邵逸夫一生遵守的信条。1964年,邵逸夫接受邵氏自办刊物《南国电影》采访时就这样说:“我生产电影,核心观众就是中国人。这些观众都喜欢看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爱情故事……他们怀念祖国大陆,也怀念自己的文化传统。”上世纪50年代,邵逸夫离开打拼了30年的南洋只身赴港,耗时7年建成了邵氏影城,为香港后来的电影工业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是香港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被称为“东方的好莱坞”。在这个影城里,他建造了中式街道和极具中国田园意韵的乡村永久外景。而邵氏影城的第一炮,就是邵逸夫亲自从几十部剧本中挑出来的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江山美人》。该片公映后,创下当时香港电影票房最高纪录,邵氏公司因此一举站稳脚跟。之后,邵逸夫又砸下重金,先后拍摄了《杨贵妃》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在香港、台湾以至东南亚一带掀起了一股中国片的狂潮。1967年,由张彻执导的邵氏新片《独臂刀》公映,刷新了香港影史的票房纪录,将“邵氏兄弟”和香港电影带入了新武侠时代。在那之后,邵氏出品了《刺马》《大醉侠》《流星蝴蝶剑》等一系列经典武侠电影。石川表示,所有邵氏武侠片都是对兄弟情谊和江湖义气浓墨重彩的渲染,是对忠、义、礼、信的书写和放大。正是这样一套与现代契约社会“利”字当头相抗衡的传统中国价值观,维系了当时海外华人社会基本的人伦道德与人际关系;而海外华人对邵氏武侠片的追捧,也使得这套价值观得以传播和强化。1967年,在捕捉到电影业的式微之气时,他与利孝和等人合资创办的TVB(香港无线电视台)开播,邵氏帝国版图延伸到电视领域,并且在那之后的40年里,牢牢霸占了五分之四香港人的电视遥控器。1980年,邵逸夫接任董事局主席,正式入主TVB,开始陆续出品一系列TVB电视剧。在这些剧集中,很多仍然延续了邵逸夫的故园情怀。比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是邵氏最擅长的武侠题材,金庸从此在内地风靡。邵选夫对人才有一种天然的爱惜。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开设了被誉为“港星摇篮”的训练班,这里打造出香港演艺圈黄金一代: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杜琪峰、汪明荃、赵雅芝、刘嘉玲……尽人皆知的“四大天王”,也是邵逸夫钦点的人选和称号。正是在正式入主TVB之后,邵逸夫一方面通过不断降低制作成本而赚钱,另一方面几乎年年捐出过亿资金。邵逸夫历年的捐助总计超过100亿港元,人们熟悉的“逸夫楼”,遍及31个省市的大中小学校。2008年和2013年,邵逸夫向汶川和雅安地震灾区各捐款1亿港元。他身体力行了自己的那句话:“一个企业家最高的境界就是慈善家。”一代宗师溘然长逝,功名起落已是历史,只有成千上万座凝结了无数人青春记忆的选夫楼,成为走过一世传奇人生的邵逸夫无言却不朽的纪念碑。相关链接:①2002年,邵逸夫捐资创立被誉为“东方诺贝尔”的邵逸夫奖,用以资助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进行研究,基金总额已高达50亿元。邵逸夫奖设天文学、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3个奖项,每年颁发一次,奖金100万美元。(博文选摘)②一生钟情于通过综艺传播中国文化的邵选夫.终于完成东方人生三段论:从富到贵再到雅——先有钱,进而肩负社会责任,最后上升到拥有超越物质至上的信仰。有些人对致富目的迷惘,形成了全民性的急功近利和集体迷失,不断上演的“土豪”炫富肤浅狂欢,是这场迷失的真实写照。从这个角度上说,逝去的邵逸夫留下生动的镜鉴——创业成功已经不易,但真正成长为财富的主人却更弥足珍贵。(石迷思《邵逸夫最大的遗产》)③邵逸夫驰骋影视圈80年,每天只睡5个小时,从不言倦,就算已届百岁高龄,仍每星期返回TVB开例会。(查小欣《揭秘邵选夫真实的晚年生活》)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邵逸夫的电影生涯,从大哥邵醉翁1925年在上海创立的天一影业公司开始,在这里他为怀念祖国的中国人生产了许多他们喜欢看的电影。B.邵逸夫亲自挑选剧本《江山美人》去进行拍摄,电影获得成功,创下当时香港电影票房最高纪录,邵氏公司也因此站稳脚跟。C.邵氏最擅长的是武侠题材,《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等使TVB牢牢霸占了五分之四香港人的电视遥控器,金庸也从此在内地风靡。D.邵逸夫异常勤奋,他从创业开始,每天都只睡5个小时,从不言倦,每星期都返回TVB开例会,一直坚持到100岁高龄。E.邵逸夫出生于上海,早年在南洋打拼,上世纪五十年代回到香港,并最终在香港建立起了自己的邵氏影视帝国,后来又成为一名人人仰慕的慈善家。2.为什么说“邵逸夫的一生,是一首唱不尽的‘游子吟’”?请简要分析。(6分)3.邵逸夫具有杰出的经商才华,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4.“一代宗师”邵逸夫在很多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年湖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你常喝纯净水吗?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血液中60多种化学元素,与地壳化学元素含量、分布规律是一致的。而饮水是提供人体必须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重要途经之一,这些元素在天然水中的比例与人体中的构成比例基本上相同,容易被人体吸收。如果人体与环境中的水源的某些矿物相互交换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时,就会发生某些疾病。在生命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体形成了较稳定的呈微碱性的内环境。正常人血液的PH值应在7.35—7.45左右。人的细胞活动必需在这个环境中进行。水中的矿物质,能维持体液酸碱平衡。而如果饮用的是不健康的水,就会导致人体酸化。美国诺贝尔获奖者称,人体酸化是百病之源。有了饮水机和纯净水,喝水似乎变得方便多了。现在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人们饮用纯净水。纯净水(或称超纯水、蒸馏水)一般以城市自来水为水源,主要是用反渗透法技术处理制成。在生产过程中把有害物质过滤的同时,也去除了钾、钙、镁、铁、锌等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而分解的氧、硫酸、硫磺等酸元素则保留在水中,因而增加了氢离子(H)的浓度成为酸性水。纯净水在失去矿物质元素以后,它的水结构和功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水分子过分串联,变成链状线团结构,不仅不易通过细胞膜被人体吸收,相反,细胞内的生命动力元素的离子还会逆向渗透到细胞膜外侧,进到纯净水的“线团”中,致使人体内有益的生命相关元素外流失。纯净水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及儿童,负作用更大。水营养学专家强调说:青年及儿童钙的需要量30%来自于水,不是完全来自于食物,喝纯净水,30%的来源就没有了,这是第一点影响;第二点,食物中的钙比水中的钙吸收要来得慢,要低的很多,水中的钙吸收率可以达到90%以上,而食物中的钙受其他营养元素,粗纤维,包括植酸的影响,钙吸收率都很低,只有30%。水生理专家金日光教授指出,有些敏感的人感觉纯净水越喝越不解渴、越想喝,长久下来感觉四肢无力,那是因为常喝纯净水,不仅不能补充钙、锌等微量元素,体内已有的矿物质反而被纯净水都带走了,降低了人的免疫功能,甚至引发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等疾病。需要注意的是,桶装密封的纯净水,一旦启封与空气接触,24小时后,就开始滋生细菌,因此,把一桶纯净水喝上几周的做法是不可取的。1.下面有关“纯净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纯净水一般以城市自来水为水源,通常采用反渗透法技术处理制成。B.纯净水在矿物微量元素的含量上与人体中的构成比例是一致的。C.长期饮用纯净水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等多种疾病。D.链状线团结构的纯净水不易吸收,而且能致使人体内一些有益的元素流失。2.对人们,尤其是少年儿童和老人不宜长期饮用纯净水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期饮用纯净水破坏了人体与环境中的水源的某些矿物相互交换的动态平衡。B.纯净水在净化过程中,虽过滤了有害物质,但也去除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C.少年儿童饮用纯净水难以获得必需的钙的补充。高 考 资 源 网D.人体对纯净水中钙的吸收要比天然水中的低得多,慢得多。3.根据文章内容,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充分获得人体必需的各种矿物元素,尽可能地喝天然水是重要途径之一。B.人体内环境呈酸性时,就不要喝纯净水了,其余情况下是没有关系的。C.剧烈运动后,大量饮用纯净水可以及时补充水分和人体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D.纯净水对儿童负作用更大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免疫力不强,因此要加强身体锻炼。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2卷解析版) 题型: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浙江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1.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____观。(1分)2.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注】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②醯(xī):醋。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湖南卷解析版) 题型:语言应用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  )、深(  )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  )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  ) 守祖训,流风余韵,绵延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家风。 1.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萃  孚fóu  佳  恪gé     B.粹   负fú   佳   恪kèC.粹  负fù   嘉   恪gé     D.萃   孚fú   嘉   恪kè2.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选项是A.家风是一个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B.家风即便是一个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C.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D.家风是最为宝贵的一个家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湖南卷解析版) 题型:语言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一次,妈妈忽见杨必一脸狼狈相,鼻子上抹着一道黑,问她怎么了,她装作若无其事的。只说:“我囫囵着跌下来的。” “囫囵着跌下来”,用语是幼稚的创造,思想却很明显,就是整个人从楼上滚下来了。问她跌下多远,滚下多少级楼梯,她也说不清。她那时才两岁多,还不大会说,也许当时惊魂未定,自己也不知道滚了多远。她是个乖孩子,只两件事不乖:一是不肯洗脸,二是不肯睡觉。每当佣人端上热腾腾的洗脸水,她便觉不妙,先还慢悠悠地轻声说:“逃——逃——逃——”等妈妈拧了一把热毛巾,她两脚急促地逃跑,一迭连声喊:“逃逃逃逃逃!”总被妈妈一把捉住,她哭着洗了脸。(节选自杨绛《记杨必》)请为上文续写一段杨必“不肯睡觉”的文字。答: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福建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阅历与读书赵迎辉①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阅历的缘故。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的倾向,某些时候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正如歌德所说的:“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也越来越多,对一些事物的看法逐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时我们的阅历就会日趋丰富。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有的人年龄虽然不大,但却走过许多地方,经过诸多历练,体验过各种身份和角色,经历过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这种经历同样可以让他拥有丰富的阅历。人既然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就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培根认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只有亲身体验,躬行践履,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现实,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书中蕴含的寓意和韵味。④然而阅历不等于经历。并不是说只要经历过的,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的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或走过,或听过,或看过,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是感性的。而阅历则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的经历及理解程度,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⑤读书增长阅历,阅历助益读书,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人类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也是提高能力的必经之路,二者不可偏废。只有将读书和阅历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既潜心书本,又深入生活,并用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摘编自《学习时报》2013 年10 月28 日)1.下列对文章中“阅历”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它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人和事增多,阅历自然而然地就会丰富。B.随着经历增多,经验和教训也增多,对事物的见解逐渐深入,阅历就会越来越丰富。C.阅历不等于经历,经历是一种经过,所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它只是阅历的基础。D.在感性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理性思考,这才形成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阅历。2.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述阅历与读书的关系。(3分) 3.请简述文章②~④段的论述思路。(3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重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再全面的维生素补充剂对健康的弥补作用也不能___膳食结构不合理带来的损害。想要保持健康,更重要的是维持饮食的平衡和适度运动。 ②在自然环境中怎样才能____病虫害的侵袭呢?与松树共生,就是杨树通过长期自然演化选择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③有些人严重缺乏安全感,他们把说谎作为一种自我______手段,总是下意识地保护自己,不愿自己的任何行为和心思被人知道。 ④现实生活中没有法外之地,互联网同样没有。查处淫秽网站,_____ 网络暴力,是净化网络环境的需要,更是建立法治社会的需要。 B. 抵消、 抵制 C.抵制、 D. 抵消、 防御 把下列句子改成间接陈述句。1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2王校长对同学们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要报效祖国”3黄莹坚定的说,“班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4 楚王听了只好陪_百度作业帮 把下列句子改成间接陈述句。1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2王校长对同学们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要报效祖国”3黄莹坚定的说,“班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4 楚王听了只好陪 把下列句子改成间接陈述句。1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2王校长对同学们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要报效祖国”3黄莹坚定的说,“班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4 楚王听了只好陪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哪句句子呢?????????? 语文老师的标准答案: 1老师对我说,他教我怎么写。 2王校长对同学们说,要好好学习,将来要报效祖国。 3黄莹坚定地对班长说,把这个任务交给她。 4楚王听了只好陪不是说,他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老师对我说,他教我怎么写。 王校长对同学们说,要好好学习,将来要报效祖国。 黄莹坚定地对班长说,把这个任务交给她。 楚王听了只好陪不是说,他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方法,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题型解析:这样的句子,其实只要换成一个旁观的角度,用“反主为客”的手法表达出来就好了。比如说,第一个句子就是把老师直接说的话,从我的角度,从我的嘴巴里说出来,就可以了。 1老师对我说,他教我怎么写。 2王校长对同学们说,要好好学习,将来要报效祖国。 3黄莹坚定地对班长说,把这个任务交给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剧烈运动后头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