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谈谈群众路线心得体会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准则的历史局限性--《学习月刊》1997年01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准则的历史局限性
【摘要】:正 杨树森撰文指出,几千年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直被当作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到肯定和继承。而我国伦理学界过去仅从"阶级本质"和"欺骗性质"两个方面分析它的历史局限性,无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它在现代社会的实际价值。作者认为,从哲学上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在个人道德行为准则上的一种表现;从社会学角度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准则抹杀了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不利于调整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伦理学角度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相违背。可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虽然优于极端"损他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
【关键词】:
【分类号】:D648【正文快照】:
杨树森撰文指出,几千年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直被当作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到肯定和继承。而我国伦理学界过去仅从“阶级本质”和“欺编性质”两个才面分析它的历史局限性,无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它在现代社会的实际价值。作者认为,从哲学上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主观唯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嘉文;[J];思想战线;1980年04期
,沈默;[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8期
杜经国;[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翁金墩;[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魏治臻;;[J];世界民族;1980年06期
,彭定炎;[J];哲学研究;1981年11期
,子华;[J];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11期
翟作;[J];社会科学研究;1981年06期
易克信;[J];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03期
张尚仁;;[J];哲学动态;198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德培;梁植权;;[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葛敬名;;[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陈萍;;[A];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文版)[C];1999年
沈善洪;王凤贤;;[A];朱子学新论——纪念朱熹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孙学敏;;[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黄华;;[A];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侯仁之;;[A];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李权兴;吴焕发;;[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高英;刘元周;于桂平;赵书元;杨玲;李连成;;[A];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田士镕;;[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乔;[N];北京日报;2000年
张钦;[N];中国教育报;2000年
;[N];光明日报;2000年
孙春晨;[N];光明日报;2000年
王泽应;[N];光明日报;2000年
陈瑛;[N];光明日报;2000年
张近情;[N];河北日报;2000年
张近情;[N];河北日报;2000年
韩庆祥;[N];河北日报;2000年
钟山;[N];吉林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斯萍;[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孙春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廖小平;[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李爱年;[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郭建国;[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聂文军;[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尹伟中;[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张德昭;[D];复旦大学;2003年
杨庆峰;[D];复旦大学;2003年
熊在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旭明;[D];河北大学;2000年
范铁权;[D];河北大学;2000年
姜文华;[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王向华;[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张东;[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王芳;[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田锡全;[D];河南大学;2001年
王继武;[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王彬;[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周建民;[D];苏州大学;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教案,《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吴忌交流教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动:2008年安庆市第三届教坛新星精品课展示
点:安庆一中
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题: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执教年级:高二年级(5)班
执 教 者:宿松吴忌
执教时间:日下午,第二节,15:00-15:45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次教研活动名为“教坛新星精品课展示”,我理解的展示就是汇报演出。教坛新星已经发了一张纸,算是证书。日还给戴了一朵大红花,算是荣誉。虽然这纯属偶然,但于我这是人生头一回,一个46岁的教书匠,任何激动都是不应该的。现在,安庆市教研室要将我们“拉出来遛遛”,看到底“是骡子是马”。我愿意接受大家的批评,更愿意自己有所进步。但是不是能够上出“精品课”,却不敢做任何承诺,因为一堂课成功与否受制于很多因素。我愿意展示自己的真实和诚恳。
高二《语文》必修课教学已经结束,选修的“选”有无穷的空间。而我十分看重《先秦诸子选读》,因为《语言文字应用》是对学生“语基”知识、能力的系统化,中外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分文体阅读其主旨还是在拓宽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这些课可多可少。唯有《先秦诸子选读》不仅是对古文与古文本集中而突出的亲密接触,更因为较系统地对接了中华民族先哲的思想而将产生突出的文化学意义。在我看来,现代中国因为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思想和文化的传统正处于放逐、迷失之后的恢复时期。我们不得不时刻反思,我们现在到底应该信仰什么?我以为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是不应该被放弃的,且应该体现在全民基础教育之中。因此,引导中学生阅读先秦诸子就有文化传承的意义。
但必须思考的是,先秦文化以及《论语》《孟子》等的精神并没有在我们当下的文化生活中消失,应该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我们国家的政治政策之内,这只需要我们正本清源,略做引导就可以明了,可以弘扬。这也就是国家倡导构建“和谐”社会,颁布富民政策的依据。当然也是前一时期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于丹教授讲《论语》大受欢迎的原因。不管我们的祖国过去经历了什么,先秦诸子作为思想文化先驱,他们的脉搏始终在中华大地跳动。
解读《论语》的视角有很多,但这里我们没有必要从教育学、政治学、哲学等视角来做专一解读了,我看还是应该从语言的视角入手解析更好,因为语言的蕴含总是很丰富的,学生在语言阅读中自然会触类旁通,领悟到更多。
我希望学生能够比较古今汉语的异同,领悟孔子课堂的随意与活跃气氛,学习谈话艺术,把握思考与学习的方法。这是很重要的,据此拓展语文课的人文内涵。说白了,《论语》其实就是孔丘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是孔丘老师学生们的听课笔记。学生如何提问,老师如何回答,不仅体现了孔丘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更体现了课堂的谈话艺术,以及师生相处的和谐的人人关系。这里有十足的美感。我们应该在阅读时好好享受一番。所以,我拟定的第一个教学重点是“感悟语言,享受语言”。
本课辑录的《论语》段落有个核心问题,“仁”。孔丘老师的学生都纷纷提问,孔丘老师也一一回答。但“仁”的内涵是什么?我们也要有一个核心的理解,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阅读之后,我希望学生能够自己表达,什么是“仁”,并最终把握“仁”的核心思想。我设置的第二个重点是“领悟‘仁’的思想,说出‘仁’的内涵”。
经典重读,经典的当代性是不可不考虑的,“仁”只是孔子的“仁”吗?在今天,还有“仁”吗?看看我们自己,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的国家政治纲领,我希望学生能够指认现在生活中的“仁”与“不仁”。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一直存在,且无所不在。组织课堂讨论,由学生说出,可多可少,可深可浅,训练我们的课堂语言表达。“仁者见仁”,这是我设置的第三个教学重点。
在课堂之内不设置教学难点,但难点是有的,我将难点外移,放到课外。布置两个课外作业,一是争取阅读全本《论语》,摘抄其它关于“仁”的语句,并且背诵,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当然,当下我们的中学教育已经没有全本阅读经典的语境,应试教育已经异化了我们的经典阅读。所有阅读都已经考试化了。关于这一点,我们应该集体思考。二是提供一篇文章,要求阅读,借助我们已经熟练的现代汉语详尽解读孔子的“仁”,并借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当然,这是可以对接高考的。这种文化解读类文章出现在高考试卷上,已经是必然的趋势了。我们应对高考,就应该有这样的深度和难度。建议学生搜索查找更多相关文章自行阅读。
教时安排:1课时。
教法注意:阅读,朗诵,讨论,谈话。
教学准备:准备教材,准备课后阅读文三篇,课前印发给学生。
一、向孩子们问好
课前多媒体展示课文全文或局部,明示“课前3分钟朗读,谁背下来就是谁的。”
上课,问好。首先明确今天干什么,并奠定一个轻松的对话基调——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语文》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文简单,9个小节,就几句话,也没有几个文字。所以今天的课尽可能轻松。
想同学们已经做了很好的预习,因为安庆一中的学生是最聪明的,最自觉的。对吧?即使没有预习,也不要紧,据说这样的同学更聪明,只要现在赶紧看一眼,就全部明白了。所以,关于文言文,大家基础好,课文注释又详细,不需要老师再做任何讲析。那我们就没有压力了,可以充分地拓展讨论。今天有很多老师一起参与我们的课堂,我想如果同学们发言积极而精彩,所有的老师都会为你鼓掌。我们一起努力,好不好?
二、“感悟语言,享受语言”,通过讨论、朗读把握文本语言。
1、我要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大家看看课文,想想《论语》,这是一本什么书呢?
是孔丘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学生问问题,老师回答。
对话文本,语录体。
那《论语》是做什么用的呢?
给大家看本书,(展示我的线装本《论语》,)这是吴老师小时候读的《论语》,是小孩子的启蒙教材,也就是小学课本。信吗?只是可惜,老师做孩子念这本书的时候正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孔夫子的东西很反动,没有人敢高声朗诵了,因为抓住了就是现行反革命。所以老师我不能全部背诵。但我家有个老爹现在还能够背诵,他是一个84岁的农民啊。我手上拿的这本书是我堂叔的,因为我喜欢读书,我堂妹就拿来送我了。而我家本来有很多线装书,都被人搜出来一把火烧了。
老师不是胡扯,所言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近一次浩劫。老师就是见证人。我要说明的是有时候我们把孔丘先生当圣人,叫“大成至圣先师”,不仅是一切学生的师祖,还是皇帝天子的导师。但有时候他老人家也会体验到作为“反革命”的滋味。我们对他有过蔑视的称呼,“孔老二”。
在过去,《论语》既是传统蒙学教材,“四书熟,秀才足”,念通了《论语》等就可以通过科举考取“秀才”,那是“功名”,是知识分子的标志。《论语》被编入“四书五经”,作为儒家学派的主要经典,几乎一直是中国的文化纲领,道德纲领。有道是“半部《论语》治天下”,它过去还是天子以及大臣管理国家的依据,是政治纲领。
2、《论语》是孔丘先生写的吗?
不是,是学生的听课笔记,只不过稍微整理了一下。
同学们上课认真记笔记吗?我建议还是认真记笔记,大家在安庆一中读书真是很幸福的,你们的老师也可能是孔丘老师一样的名师,我们认真记笔记,将来有空整理一下,也弄本《论语》一样的书流芳百世,好不好?学习是应该记笔记的。
3、我们先来探究一下,孔丘老师是如何上课的,请同学们说说。
孔丘老师的学生都爱问问题。本课有名的学生有几个?六个,颜渊、仲弓、樊迟、子夏、子贡、曾子。
孔丘老师也有问必答。
有个学生成绩不很好,或者脑子有点笨。谁?
樊迟。樊迟问仁,“子曰”了两次,“樊迟未达”,两次他都没有搞明白。对吧?
那后来怎么明白了呢?
樊迟得到了同学子夏的帮助,子夏是个好同学,不仅会领悟孔丘老师的学说,还很会辅导同桌。
你们互相帮助吗?
樊迟真的迟钝吗?不,他思考的是一个难题。什么是“仁”,我们待会儿讨论。
孔丘老师脾气特别好,有训斥吗?
没有。这个老头真是一个和气的老头。是的,孔子“有教无类”,他什么人都教;孔子“循循善诱”,特会启发;孔子“诲人不倦”,孔老师特别勤奋;孔子说,“教学相长”,哎呀,孔老师还特别谦虚。
这样的老师好不好?
好的,很好。
哎呀,今天我要是能带领大家回到两千多年前,去听听孔老夫子上课,多好。
4、不急,我们模拟一下孔丘老师的课堂,“秀”一把,怎么样?
那我们把课文朗诵一遍?
大家默读一遍课文,并看看注释,看有难字不?有跟现代汉语不同的词语、句式不?看看孔丘老师的话怎么读才合理?研究一下人物说话的口吻、语气、心理、神态,看学生怎么问、老师怎么答才合适?
集体朗诵……
如有必要,老师就指正一些问题。
我们能够分角色表演一下?
老师有个请求,大家推举一下合适的人选——
谁可以在我们班扮演孔丘老师……
谁可以扮演颜渊、仲弓、樊迟、子夏、子贡、曾子……
先用文言对话,引号之外的叙述语言也一并念了;或者直接用现代汉语对话;要求模仿。或者打腹稿写一个剧本……
事后用多媒体展示参考译文。停顿一分钟,供学生对比阅读。
1、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普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克己复礼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看、不合乎礼的不听、不合乎礼的不说、不合乎礼的不做。”
颜渊说:“我颜回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句话。”
  2、仲弓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如同接见贵宾一样恭敬谨慎,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庄重。自己不愿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身上。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仲弓说:“我冉庸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些话。”
3、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
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人了解。”
樊迟没有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樊迟退出来,去见子夏,说:“刚才我拜见老师,问他什么是智,老师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这句话的含义多么深广啊!舜做了天子,从群众中选拔人才,任用了皋陶,不讲仁德的人就疏远了。汤做了天子,从群众中选拔人才,任用了伊尹,不讲仁德的人就疏远了。”
4、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终身去实践它的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身上。”
5、子贡说:“假如有一个人能够广泛地施惠于民众,并给有需要的民众以帮助,怎么样?可以说是仁了吧?”
孔子说:“这何止是仁呢,必定是圣了!尧、舜大概还担忧达不到这种境界呢!所谓仁,就是自己想要站得住就要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能够近取自己作比方,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践仁的方法了啊。”
6、孔子说:“仁的境界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的境界,仁的境界就到了!”
7、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而且道路遥远。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不是很沉重吗?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
8、孔子说:“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以及仁义之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性命。”
9、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处于贫困中,也不可以长久处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
5、好的,我们通过讨论,朗诵,就此体会了孔丘老师活跃而深刻的课堂。总结一下,这是一些谈话记录。《论语》文本特点是语录体。但充分体现了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学风格。也充分展示了孔子作为政治家所提倡的社会纲领,作为哲学家所宣传的人生道德纲领。
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这部《论语》呢?
可以参悟谈话的技巧,可以参悟人生的真谛,可以参悟治国的方针,真是意味无穷。
三、“领悟‘仁’的思想,说出‘仁’的内涵”,把握文本思想。
6、那么,孔丘老师和他的学生在这里集中讨论的问题是什么呢?
什么是仁?
我们把孔丘老师的答案念一遍——
学生朗诵。多媒体展示原文关键句。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爱人。”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7、那到底什么是“仁”呢?我们是否已经理解了?可哪一句是“标准答案”呢?请讨论一下。
是“克己复礼为仁”吗?
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仁”就是克服一己之私而遵循礼法的规定。
最核心的答案是哪一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是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他人。
8、具体怎么做?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何谓“礼”?孔子的“礼”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什么?
宪法?党章?公民道德守则?我们可不可以把孔丘先生的“礼”理解为全社会必须遵守的“公共关系学”呢?
“礼”原是宗教祭祀仪式上的一种仪态。后来,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作为伦理道德的“礼”的具体内容,包括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等。
儒家宣扬的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
作为观念形态的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同“仁”分不开的。
“仁”最核心的一个字是什么?
“其‘恕’乎?”这个答案好记。在孔子的语录里,“仁”的基本含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常被表述为“恕”,或者“忠恕”。
如何才能做到“仁”呢?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实现“仁”的关键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9、我们做一个统计——
文章中有几个学生向孔丘老师请教有关“仁”的问题?又有几个人阐述了自己对“仁”的看法呢?
四个人提问,颜渊、仲弓、樊迟、子贡。两个人阐述了对“仁”的理解,即孔子和曾子。子夏和子贡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我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从这个文本我好像找不到唯一的答案,我们是不是很不习惯。我要是也这样回答同学们的提问,你们满意吗?
我们要这样做试卷呢?现在的老师给什么分数呢?
我看还是孔丘老师可爱。
那我们也像孔丘老师一样,用我们自己的话讨论一番。如何?
各抒己见,不求精妙,也可以不求正确,只要说。大不了像“樊迟未达”的樊迟一样。我最喜欢这样的樊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好。
先同位、前后桌讨论一下……
请说话——
10、总结。到这里,课就上完了。大家满意吗?
因为我们把握了文本,弄清楚了“仁”的内涵,以及如何才能够做到“仁”,明确了“仁”的妙处。
同学们是不是决心做一个仁人志士呢?要是,我们的学习目标就已经达到了。
四、拓展,“仁者见仁”,说出我们身边的“仁”。
11、但是,我们经典重读,经典的当代性是不可不考虑的,“仁”只是孔子的“仁”吗?
在今天,还有“仁”吗?
而“仁”和“不仁”是相对的,对吧?
看看我们自己,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的国家政治纲领,
我希望学生能够指认现在生活中的“仁”。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一直存在,且无所不在。
“仁”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请把自己有关“仁”的体会用文字写出来,与其它同学们交流。
下面我们组织一个课堂讨论,请大家先思考一下,也可以同桌前后讨论,互相启发。也可以独立思考,用3分钟时间写作,然后说出我们身边的“仁”来。
可多可少,可深可浅。目的是训练课堂语言表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思考。写作。请发言……
老师可以不提出具体问题,全部由学生说话,如果踊跃的话。但如果课堂没有情绪,就要提问,积极引导讨论。
预备几个问题,也看时间多少,注意控制讨论走向——
可以不求联系的广泛,不求领悟的深刻,但应该对社会有所关注,对自我有所思考。
12、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仁者无敌”。“仁”真有如此力量吗?仁者为何无敌?
好像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一部电视连续剧,名字就叫《仁者无敌》。看过吗?打仗啊,特紧张,很过瘾的。回家看看,念书也别太专注于课本啊。
“仁”的本质是“爱人”,是一种“理想人格”,是一种“博爱”人生。
是建立在广泛的大众利益基础之上的对所有人的人文关怀。(看课本P.24“引入话题”材料)
所以人类的普遍道德有惊人的一致,我们看看各大宗教的先知都怎么说——
耆那教的创始人筏驮摩那说:“人应该到处漫游,自己想受到怎样的对待,就应该怎样对待万物。”(《苏特拉克里——坦加》)
耶稣说,“你们要别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他们。”(《路加福音》)
耶稣说:“你们要别人怎样待你们,就得怎样待别人。这就是摩西律法和先知教训的真义。”(《马太福音》)
穆罕默德说:“最高贵的宗教是这样的——你自己喜欢什么,就该喜欢别人得什么;你自己觉得什么是痛苦,就该想到对别的所有人来说它也是痛苦。”(《圣训集》)
《论语》就是中国儒家的“圣经”,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还能说出那些先知的格言?
“仁”的反面是狭隘,自私,贪婪,损人利己。“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有的人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活着是为了别人更好地活。记得诗人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吗?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隘,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同学们是怎么待人的?我们班有什么感人的故事?“能近取譬”,说说……
14、孔子“仁”的表现方式还体现在时时处处以人为主,以人为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一切围绕“人”的思想行为的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
在孔子看来,一个本质上有问题、思想上有邪念的人是不可能达到“仁”的境界的。
我们那些国策体现了“人本”思想?
图片。举例。全民义务教育,廉租房,最低生活保障,公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我们身边那些人和事还没有做到“仁”?
图片。举例。乱扔垃圾,半夜唱卡拉OK,发达国家向落后国家倾销垃圾产品,倾倒核废料,恐怖活动,颠覆他人政府,入侵,占领……
我们对那些“坏人”、“坏事”怎么办?
图片。举例。讨论。
15、老师总结。布置课外阅读,分发资料。下课。
五、拓展,课外阅读,关于孔子的“仁”。
布置3个课外作业,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同学们要感兴趣可以做一做,当然完成的时间可以稍微长一点。教师应该有进一步的指导。“仁远乎哉?”“任重而道远。”关键是“仁以为己任”。当然“仁”的内涵也在“与时俱进”。这一点我们教育者应该认识到。
1、阅读《论语》全本,摘抄更多关于“仁”的语句,并且背诵,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
2、老师提供2篇相关文章,请阅读。
一方面可以对孔子及其“仁”的思想有更多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对接高考阅读。我以为,文化解读类文章出现在高考试卷上已经是必然的趋势了。
建议学生搜索查找更多相关文章自行阅读。
3、推荐两个人的书,进行通俗阅读。
(1)于丹《于丹&论语&心得》、于丹《于丹&论语&感悟》,
(2)北大教授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六、板书设计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对话文本& 语录体
我欲仁,斯仁至矣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你怎么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
你怎么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
孔子云: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句古话是很简单的几个字,却蕴含非常深刻的道理。 不欲,涵盖的范畴不仅仅在于东西事物,更关乎这个空间所有的基本面。平时:自己不爽,不以为然的种种,甚至愤恨的,也必须注意到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过失,令他人为难,惹他人嫌。换位思考也许可以容易寻找互相理解的切入点,但对自己自检自查,兼并自认自识更为适宜... 实际就是谅解。 我理解的这句话中是指做人的准则和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和谅解。 谅解,简而说之,就是包容,原谅.生活中,过错和矛盾必然是不可能消灭的,人类在社会活动,总要与人打交道,这也就免不了磕磕碰碰。但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而谅解则是避免矛盾的调和剂,就像水和油可以通过洗洁精来调和一样。谅解,必须在中国人心里根深蒂固。用古人话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很简单,能够谅解,就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翻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谅解作为华夏民族的传统美德,曾发挥过多么大的作用。试问,唐太宗要没有谅解魏征,一气之下杀死了他,又哪来当时贞观之治这样的太平盛世?廉颇要不能谅解蔺相如而负荆请罪,赵国又哪能那样长久地相安无事?而曹操当年谅解了华佗,并放他离去,又怎会留下命丧黄泉的遗憾?关键往往就在一念之间,我们需要的是谅解。 谅解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谅解使人们之间的距离更近。用你的善心去播种谅解,它将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当你年迈的时候,收获的将会是整个人生! 学会谅解。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有很多不如意。尤其是当发生矛盾,产生不良后果,问题出在对方,那就得学会谅解。谅解别人的错误,就是给自己多留一条再生的路。有二个合作做事业的朋友,一笔生意由于没有及时通气,误解为瞒着自己偷偷地私吞了,产生的严重的分歧。等到工作做完,两个人有空坐下来,直爽地交换了意见,消除了误会,得到了谅解,他们和好如初,继续合作奋斗下去。 谅解说起来容易,如果意见的双方没有到情断爱恨的地步,如果矛盾的双方没有到你死我活的程度,只要不是太痛的伤口,愈合该是有可能的,那么谅解还是可以做到的。有一对情投意合的男女,偶然遇到一桩观点不相同的事件,发生了矛盾,个性的执着严重破坏了爱情,影响到十分敏感的恋意,导致长期的不再接触,一口气谁也不想示弱。其实只要适当的解释,心胸坦荡地交流,心灵相通,矛盾就会消失,得到谅解,情爱会更浓。 时间是谅解的一个催化剂,有时在激情的日子里,问题是不能得到缓和的,谅解也就暂且走开了;有时在变化的关键中,事情是不能立马做好的,谅解也就只能等待着。当时间经过一个阶段,头脑开始冷静,思考恢复正常,谅解也就随之而到。 我们身边的朋友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对别人的是非指指点点,或者以自己想当然的经验和一些类似哲学的观点来阐述一些问题,中庸的和大家分享问题。仿佛是不错的,但是,往往却犯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毛病。 谅解,需要沟通。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人与人难免产生误会,因此自己需要主动同他人谈话,倾听他人的倾诉,这么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 谅解有多种多样,是我们每个人思想境界的一个层次。学会谅解,其乐无穷。
其他回答 (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是一句伤人的话
原来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希望别人也喜欢。
现实中么,我觉得这句话满由道理的。不过,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你要求别人怎么怎么样,别人反过来要求你的,可能是别人看不惯自己吧
很简单的道理,在我们做出任何行为之前,思考一下,如果别人对我这样做,我会高兴么?如果是否定的答案,那你就得三思而后行喽。学会换位思考。
希望我的答案能帮助你。
买礼物还是网上买吧。我在网购经验比较多,网上的东西真的便宜很多,选购也很方便,我收集了很多热卖好评的商品和店铺,并做了统计排行,很多都是专家通过比较店铺信誉和销售记录以及网友的评价,做出的排行榜,当然也有很多是我通过购买和网友的交流统计出来的,都是热卖好评的,网购这么多年了,现在才知道,原来这样统计下,真的方便很多,现在分享给大家,当然主要是希望大家给我空间加加人气,还有采纳我的答案,让我赚赚分^_^,地址: taobibuy点cn (把“点”改成“.”访问),那里有我的超级经验分享,有我总结的详细购物步骤和购物心得,肯定对你购物有很大帮助!快去看看吧,登陆的人比较多,打不开,请多刷新几次。o(∩_∩)o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采纳我哦~
爱一个人不一定要拥有,但拥有一个人就一定要好好去爱他!! 当你经历过爱与被爱,学会了爱,才会知道什么是你需要的, 也才会找到最适合你,能够相处一辈子的人。 但很悲哀的,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种种原因真心相爱的人并不一定能在一起; 你最爱的,往往没有选择你; 最爱你的,往往不是你最爱的; 而最长久的,偏偏不是你最爱的,也不是最爱你的。 只是在最适合的时间出现的那个人, 才会真的和你永远在一起! 没有人是故意要变心的,他爱你的时候是真的爱你, 可是他不爱你的时候也是真的不爱你了, 他爱你的时候没有办法假装不爱你; 同样的,他不爱你的时候也没有办法假装爱你。 当一个人不爱你要离开你, 你要问自己还爱不爱他(她), 如果你也不爱他(她)了,千万别为了可怜的自尊而不肯离开; 如果你还爱他(她),你应该会希望他(她)过得幸福快乐, 希望他(她)跟真正爱的人在一起,绝不会阻止, 你要是阻止他(她)得到真正的幸福,就表示你已经不爱他(她)了, 而如果你不爱他(她),你又有什么资格指责他(她)变心呢? 爱不是占有!!! 你喜欢星星,不可能把星星拿下来放在脸盆里, 但星星的光芒仍可照进你的房间。 换句话说,你爱一个人,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拥有, 让爱人成为生命里的永恒回忆, 如果你真爱一个人,就要爱他原来的样子──爱他的好,也爱他的坏: 爱他的优点,也爱他的缺点, 绝不能因为爱他,就希望他变成自己所希望的样子, 万一变不成就不爱他了。 真正爱一个人是无法说出原因的, 你只知道无论何时何地、心情好坏,你都希望这个人陪著你; 真正的感情是两人能在最艰苦中相守,也就是没有丝毫要求。 毕竟,感情必须付出,而不是只想获得; 分开是一种必然的考验, 如果你们感情不够稳固,只好认输, 真爱是不会变成怨恨的。 两人在谈情说爱的时候, 最喜欢叫对方发誓,许下承诺我们为什么要对方发誓, 就是因为我们不相信对方,我们根本不相信情人, 而这些山盟海誓又很不切实际。 海枯石烂、地老天荒,都不能改变我对你的爱! 明知道海不会枯、石不会烂、地不会老、天不会荒; 就算会,也活不到那时候。 许下诺言的时候千万注意,不要许下可以实现的诺言, 最好是承诺做不到的事, 反正做不到的,随便说说也不要紧, 请记住:“不可能实现的诺言最动人” 在爱情里,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 讲的人不相信,听的人也不相信 …… 茫茫人海中,你遇见了谁?谁又遇见了你 ............................................................................................................................................... ........
我想知道您说的什么意思?请多多指教!谢谢!
等待您来回答
恋爱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群众路线心得体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