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知识点

54《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54《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一、文学常识积累;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1、肉袒伏斧质:同“@”,承斧的砧(zhēn)板;.四、重点虚词A表并列:①夫赵强而燕弱②秦强而赵;D表转折: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②而绝秦赵之欢;③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④而位居我上⑤而君畏匿之⑥;E表假设:①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②赵予璧而秦不予赵;A的:①赵之良将也②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一、文学常识积累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通假字1、肉袒伏斧质:同“@”,承斧的砧(zhēn)板。
2、可予不:同“否”。 ..3、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4、召有司案图:同“按” ..5、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
6、设九宾:同“傧”。 ..7、秦自缪公以来:同“穆”。
8、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9、盆:同“缶”。.四、重点虚词 A表并列:①夫赵强而燕弱
②秦强而赵弱 B表递进:①而君幸于赵王 C反而:
①而束君归赵矣D表转折: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而绝秦赵之欢③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④而位居我上
⑤而君畏匿之
⑥而相如廷叱之E表假设:①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②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
F表承接:①城入赵而璧留秦
②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
④毕礼而归之
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G表修饰: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A的:①赵之良将也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④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⑤而绝秦赵之欢
⑥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⑦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⑧ 五步之内B取独:①即患秦兵之来 ②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代词:①大破之(代指齐军) ②秦昭王闻之(这件事) ③均之二策(这) ④传之美人(代指和氏璧)
⑤秦王度之(这件事)⑥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这件事)
⑦不如因而厚遇之(代指蔺相如)
⑧毕礼而归之(代指蔺相如)
⑨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代指自己) ⑩而君畏匿之(代指廉颇)D凑足音节:①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A通过: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趁机:①不如因而厚遇之
②因跪请秦王 C于是,就: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②秦王因曰A却,竟然:①今君乃亡赵走燕B于是,就:①乃前曰
②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③乃辞谢固请
④乃谓秦王曰
⑤乃使其从者衣褐
⑥乃设九宾礼于庭 C才:①臣乃敢上璧A况且,再说,表递进: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②且秦强而赵弱③且相如素贱人 B表并列:①示赵弱且怯也 C表假设:①且庸人尚羞之A凭借: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何以知之
③君何以知燕王
④以此知之
⑤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⑥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⑦夫以秦王之威 B用,拿,把: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②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③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④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⑤以空言求璧 ⑥欲以击柱⑦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⑧以【之】为
⑨秦亦不以城予赵⑩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⑾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⑿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C连词,表目的,来:①宁许以负秦曲
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③以戏弄臣 ④以绝秦望
⑤以相娱乐
⑥赵亦盛设兵以待秦D因为: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③以相如功大
④徒以吾两人在也
⑤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A介词,在: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③设九宾于廷 ④乃设九宾礼于庭
⑤会于西河外渑池 B介词,和:①故燕王欲结于君C表被动: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使不辱于诸侯 D介词,到:①拜送书于庭
②归璧于赵E: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固定句式:见??于??,表被动) F介词,引入对象:①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②终不能加胜于赵③况于将相乎
④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五、一词多义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不过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②则幸得脱:侥幸
③大王亦幸赦臣:幸好①引赵使者蔺相如:接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拉,这里引申为调转①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慕君之高义也、徒以吾两人在也:只是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谁,哪一个六、成语积累1、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2、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3、布衣之交:平民之间的交往、友谊。也指显贵与无官职的人相交往。4、负荆请罪: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5、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七、词类活用A名作动 ①乃前曰、秦御史前书曰、蔺相如前曰、于是相如前进:走上前
.....②舍相如广成传:安置
③左右欲刃相如:杀
④乃使从者衣褐:穿 ...⑤怀其璧:怀揣
⑥臣乃敢上璧:献上
⑦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祝寿
...⑧臣语曰:告诉
⑨赵王鼓瑟:弹奏
⑩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遵守信约
....B名作状 ① 卒廷见相如、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堂上
②间至赵矣:抄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向西
④怒发上冲冠:向上 ..C使动用法 ①臣请完璧归赵:使??完整 ②大破之、秦王恐其破璧:使??破
...③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
...⑤大王必欲急臣:使??急,逼迫 .D意动用法 ①吾羞,不忍为之下、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 ..E:形作动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敬畏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待
..八、特殊句式
A判断句:①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蔺相如者,赵人也
④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⑧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B被动句:①徒见欺②而君幸于赵王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④使不辱于诸侯
C宾语前置:①何以知之
②君何以知燕王
③谁可使者
D定语后置:①求人可使报秦者
E状语后置:
① 拜送书于庭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③故燕王欲结于君
④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⑤设九宾于廷
⑥会于西河外渑池
①欲【以之】予秦
②欲勿予【之】 ③窃计欲亡走【于】燕④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
⑤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⑥而束君归【于】赵矣
⑦可予【之】不
⑧不可不许【之】
⑨宁许【之】以负秦曲
⑩ 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⑾ 大王见臣【于】列观⑿不如因厚遇之,使【之】归赵
⒀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⒁赵王以【之】为贤大夫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各类资格考试、文学作品欣赏、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54《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等内容。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总结_高一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一.通假字 二、一词多义 三、古今异义 四、词类活用 五、特殊句式 六、成语总结《...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_高一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通“@” ,...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 一、掌握下列文言词 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 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 3、和氏璧:得楚...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通“@” ,砧板。 2.可予...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梳理归纳一、通假字 1、可予不: 2、臣愿奉璧西入秦: 3、拜书送于庭: 4、如有司案图: 5、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总结(教师版)_教学反思/汇报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可予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2...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掌握下列文言词 1、宦者令:为赵宦...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词梳... 暂无评价 5页 免费 高考第一轮复习之文言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总结_高二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廉颇蔺相如列传加点字练习 1、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2、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  廉颇蔺相如列传 知识点归纳 一、词法 (一)通假字 1、君不如肉袒斧质请罪 ...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立说,写成《史记》 2、 史记》 、 史记》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记,知识点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记,知识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记,知识点
教学目的1.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2.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3.学习文言实词词义辨析的方法.教学设想教这篇课文,应当考虑以下两点:(1)这是学生升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必须以单元知识和训练的精神为指导,着重培养学生诵读、领悟和积累的习惯;(2)本文是一篇史传,篇幅又较长,要使学生在熟悉人物言论行事、认识人物思想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领会作者在文章布局上的用心,就必须有效地利用评点.因此,诵读加评点是这篇课文的基本教学方式.关键是要读得充分.本文尽管篇幅较长,但可读部分很多.对可读部分要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例如有关事件背景部分及过渡性的句段可以一读而过;有关人物思想品质、精神境界的句段,可以反复朗读、品味;个别精彩的段落则应熟读成诵.在课时安排上要考虑到:(1)在高中语文全套课本中共选《史记》四篇,本文是第一篇,似应对司马迁作比较详细的介绍,以利今后的学习;(2)本文实词涉及词的本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知识,应很好地加以整理,使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3)要求背诵的部分最好能当堂成诵,以减轻学生负担.据此,本文拟用四课教读:第1课时:介绍作者和有关课文的内容的历史背景,讲读课文第1至5段.第2课时:讲读课文第6至13段.第3课时:讲读课文第14至18段,背诵第17、18两段.第4课时:讲读最后三段,连贯背诵最后五段,人物分析总结,整理实词.教学进程预习要求:由于课文较长,可以采取分段预习的方式.先指出课文可分三部分,即“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第一课时前预习第一部分,要求如下:(一)复述蔺相如“完璧归赵”一事的梗概.提示:要叙述得简而明;要抓住“被荐——对策——献璧——取璧(使人怀璧归赵)——斥秦王”这条线索;要用自己的话来说,不是翻译原作.(二)把能表现蔺相如胆识的语句划下来,并反复品味.提示:要想想缪贤为什么敢于推荐蔺相如、赵王及群臣为什么同意派蔺相如使秦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三)在书上标出段落顺序.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略)二、司马迁和《史记》简介1.司马迁简介司马迁(约前145 ̄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笃.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并告诫他不要“废天下之史文”.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附注:可预备一张中国全图,讲述时指出司马迁游踪的大致方位.2.《史记》简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不仅如此,其中《陈涉世家》肯定了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的体会.三、时代背景简介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教法:在讲解上述内容之后,可以先画一个《赵大事纪年表》,按课文填写可填的项目,然后提问学生:“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各发生在哪一年?赵大事纪年表附注:此表与《史记?六国年表》在个别地方有出入,但渑池会的年代是以《年表》为依据的.四、检查预习情况:学生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五、讲解课文第1至5段1.阅读课文第1至2段.先解释“合传”体例,然后提问:①从节选的这一部分看,文章以记述蔺相如为主,为什么开篇介绍人物履历将廉颇置于蔺相如之前?(廉颇拜为上卿时,而蔺相如为“舍人”,地位相差悬殊.补充:传的后半部叙廉颇事迹较多.有提挈全文的作用.)②“为宦者令缪贤舍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舍人地位低微,况为宦者令舍人乎!又,为蔺相如被荐使秦设伏.)注:括号内的话是答案要点,其中加着重号的语句即点评语,可写在黑板上.下同.2.齐读第3段.①让学生概括大意.(故事缘起)②指出“求人可使报秦者”为本段关键句,并加分析.(为相如出场作铺垫)③提问:本段写赵国君臣议而不决,有什么用意?(烘托相如胆识)3.齐读第4段.①指出古代宦官不得干预朝政,当时又有荐人不当一并治罪的规定,然后叫一个学生重读“臣尝有罪”至段末这一部分,让全班学生仔细品味.②叙史贵简.从这个原则出发,能不能将这段话改写为:“于是缪贤荐蔺相如,王许之.”(不能)③讨论中可提出一些辅助性问题:缪贤是怎样的人?(挺身而出,亦有胆识.)对表现蔺相如有什么作用?(先虚写一笔)划出关键语句.(“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4.齐读第5段.①教师将蔺相如的对策语连贯起来朗读一遍,然后带领同学分析它的特点.(见事深刻、决断明确——真乃快人快语;对奉使一事,早已成竹在胸.)②联系上文说说在安排主要人物出场上的特点.(设伏——陪衬——虚写——一出场便不同凡响.)5.整理前五段词语.①通假字:斧质(鑕)可予不(否)奉(捧)璧②古代惯用语:“见”用于表示被动(徒见欺)“于”也用于表示被动(幸于赵王)试比较二者的不同.:①依仗(负其强)②承担,使承担(宁许以负秦曲)③背着(肉袒负荆)④辜负(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⑤背弃(负约不偿城)引:①把箭射出去(引而不发)②拉(欲引相如去)③延请(引赵使者蔺相如)④掉转(引车避匿)幸:①侥幸(则幸得脱矣)②表敬用(大王亦幸赦臣)③宠幸(幸于赵王)小结:①抓住一个最基本的意思;②结合上下文内容加以引申.B引申的一个特殊种类——词义随用法的变化而变化:①名词活用如动词.衣:穿(乃使其从者衣褐)刃:杀(左右欲刃相如)舍:安置住下(舍相如广成传舍)②形容词、动词的活用.完:使……完好(臣请完璧归赵)毕:将……进行完毕(毕礼而归之)归:送回(毕礼而归之)破:把……弄破(恐其破璧)《报任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课文知识点复习PPT课件
您好,欢迎光临管理资源吧!
《报任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课文知识点复习PPT课件
资源类别:高中三年级语文课件
文件格式:PPT
运行平台:Win9X/XP/Vista/7/8
打开方式:PowerPoint
资源语言:简体中文
推荐等级:★★★☆☆
文件大小:1197KB
解压密码:
更新时间: 22:00
资源编号:ZY575904
资源预览:
上一篇:下一篇: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整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整​理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廉颇蔺相如列传(学生版导学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生版导学案)
文​言​文​教​学​实​用​导​学​案​
​
​实​词​三​角​号​表​示​,​虚​词​加​点​,​古​今​异​义​波​浪​线​,​通​假​字​方​框​,​词​类​活​用​画​圆​圈​,​特​殊​句​式​学​生​自​己​画​。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