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河口周边有2014农村低保搬迁计划吗???

当前位置:> >
是“美丽家园”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7月10日,河口县“美丽家园”行动计划“做特民居”、“做美村庄”建设工程在瑶山乡水槽村委会南湾村民小组正式启动,标志着河口县广大人民群众房新村美的家园梦正式起航。
据悉,此次“做特民居 做美村庄”建设工程,是“美丽家园”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总体部署和要求,河口县还将启动其他建设项目,稳步实现河口县“美丽家园”行动计划的目标。据了解,河口县“美丽家园”行动计划中,“做特民居”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县406个自然村将完成6200户危房拆除重建、15025户旧房改造提升美化亮化,全面实现所有农户“房新”。“做美村庄”的目标是实现进村道路和村间卫生路硬化畅通,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网络达100%,村庄美化、绿化、亮化以及村组有支柱产业、农户有稳定收入,到个村庄实现全面提升。面对目标任务,河口县委、县政府在感到责任重大的同时,也充满了迎接挑战的信心。
县长邓进秀说,州委州政府提出了要在全州抓好“美丽家园”行动计划工程,按照十八大精神的要求,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河口县来讲,如果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的小康。因此,结合河口实际,重点要从四个方面来抓好这项工作,一是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好各个村庄的规划设计工作;二是抓好房屋建设质量及村庄的美化、亮化等相关工作;三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使资金的效益能够最大化;四是积极按照“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各方参与”的这个原则来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邓进秀表示,这项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也是全方位的工作,只要各级各部门按照中央提出来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相信一定能做好本项工作!
据悉,河口县政府相关部门按照统一规划、突出特色、民俗民风、经济美观的原则,提供了6套户型图供全县各少数民族群众选择,六个户型的预算价格从6万到15万不等,对此,群众表示比较满意。
启动仪式上,河口县委副书记、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总队长黄易群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认真履职尽责,加强协调配合,全力做好项目监管、资金保障等服务工作,为工程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环境;广大干部群众要统一思想、凝聚智慧和力量,积极发挥主人翁精神,主动参与到美丽家园行动计划中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各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努力把“美丽家园”建成质量放心、景色舒心、住户安心的优质工程。瑶山乡党委书记、群众代表、施工单位代表相继发言,承诺会全力推进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齐心协力共建美丽家园,共享美好成果。
------分隔线----------------------------
下一篇:没有了
(/baijialekaihu)(/xinpujingduchang)(/huangguanwang)(/huangguanxianjinwang)(/quanxunwang)(/aomenduchang)(/huangguanwang)(www./bbin)(/taiyangcheng)(/huangguanxianjinwang)(/taiyangcheng)(/huangguanwang)()(/huangguankaihuwang)信息公开-西乡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信息公开
“美丽两河口”建设两年行动计划
公开目录: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文&&&&号:
&&&&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更好地依法获取政府息,可通过依申请公开向公开义务人提出申请。
您好!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的人!&&&&&&&&&&&&
&&&&&&&&&&&&&&&&&&&&&& &&&&&&&&&&&&&&&& &&& &&&&&&& &&&&&&&&&&&&&
&&&&&&&&&&&&&&&&&&&&&& &&&&&& & & &&&&&&&&&&&&& &&&&&&&&& & &&&&&&&& &&
尧都区人民政府关于上报《临汾市尧都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总体规划(年)及2014年行动计划》的报告
市农居办:
《临汾市尧都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总体规划()及2014年行动计划》已经区政府研究,现予上报。
附:1、临汾市尧都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总体规划(年)
&&&& 2、临汾市尧都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4年行动计划
 &&& &&&&&&&&&&&&&&&&&&&&&&&&&尧都区人民政府
&&&&&&&&&&&&&&&&&&&&&&& 2014年10月13日
临汾市尧都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总体规划
(2014—2020年)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根据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和临汾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要求,以及山西省、临汾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纲要(年)》,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重要意义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近年来,我区以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为指导,先后实施了“四化四改”、“六通”、“六个一”和农村两轮“五个全覆盖”工程,推动新农村连片建设,大力开展乡村环境卫生整治,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型农村社区“两区同建”的路子,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公益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农民生产和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农村整体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从整体上看,与城市环境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档次和标准还不高,功能还不完善,环境还不够优美,绿化美化特色还不够突出,农村管理的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与农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与建设美丽尧都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大趋势下,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尤其是农村与城市居住条件、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成为当前一大现实问题。这也是导致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的原因之一。让农民享有像城市一样完善的基础设施、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宜居宜业的优美环境,有利于促进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实现全区转型跨越发展的目标。尧都要强,农业必须强;尧都要美,农村必须美;尧都要富,农民必须富。只有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建成小康社会才有保障。因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的迫切任务。
(二)指导思想
我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及山西省、临汾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纲要(年)》,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在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大框架下,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同步推进,在巩固完善两轮“五个全覆盖”基础上,抓住我市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和“环境建设年”活动的契机,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重点的完善提质工程;以采煤沉陷治理、地质灾害治理、危房改造、易地搬迁为重点的农民安居工程;以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程;以新型农村社区和现代产业园区“两区同建”为重点的宜居示范工程(简称“四大工程”)。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尧都农村空间格局的优化、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为加快建设文明开放、富裕和谐新尧都,实现“美丽尧都”作出新贡献。
(三)基本原则
我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基本原则是: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完善机制。规划要符合农村实际、满足农村需求、体现农村特色,打造“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升级版新农村,防止照搬城市景观,脱离农村实际。要宜居宜业,明确公共项目的实施方案和村民建房的管控要求,防止盲目规划拆并村庄和拆迁农房。要与土地利用等规划相衔接,方便农业生产活动,防止出现“建了农民不要的,缺了农民急需的”现象。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的理念,分阶段安排重点工作和建设时序。建立完善村庄规划实施机制、管护机制、运行机制。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域区位、产业差异等特点,把统一要求和尊重差异结合起来,分类施策,将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作为底线,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建设美丽乡村为导向,拓展提升中心村,科学保护特色村,移民搬迁小山村,防止简单化和一刀切。三是坚持四位一体,统筹兼顾。要统筹考虑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把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民创业结合起来,使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文化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四是坚持分步实施,长期推进。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贯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过程,优先安排农民急需项目和公共项目,把阶段性任务和长期目标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建设标准和建设重点,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改善,彰显农村特色风光,全力打造美丽农村、生态农村、宜居农村。
(四)规划依据
1、国家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和规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
2、《山西省委加快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等有关政策意见和专项规划。
3、《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纲要(年)》和《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4年行动计划》;《临汾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纲要(年)》和《临汾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4年行动计划》及《临汾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总体规划(年)》;全省、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4、《临汾市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专项规划》、《尧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区直各有关部门专项规划。
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我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农村危房基本消灭,不适宜居住的山村基本完成搬迁,农村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绝大多数村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建成一批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丽宜居乡村,农民普遍住安全房、喝干净水、走平坦路,更多农户用上清洁能源,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差距逐步缩小,农民群众过上文明、舒适、便捷的幸福生活。
(二)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是: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实施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重点的完善提质工程,以采煤沉陷治理、地质灾害治理、危房改造、易地搬迁为重点的农民安居工程,以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程,以新型农村社区和现代产业园区“两区同建”为重点的宜居示范工程。
1、完善提质工程。主要内容是完善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到2020年,农民普遍走平坦路、喝安全水,更多农户用上清洁能源。
&&&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乡村公路改造和连通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乡镇汽车客运站和建制村汽车停靠点建设。到2020年,县乡村公路改造达到150公里。2014年完成县道屯西线洪堡至土门段9公里、乡道魏村至坂底线17公里,总计26公里的县乡公路改造。
强化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巩固、完善、提高农村饮水“全覆盖”成果,推进农村集中式供水,提高自来水普及率。到2020年前,解决13.6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14年,建设300m3蓄水池2座、50㎡蓄水池2座;配套加压设施4台套,铺设管道68.6公里,解决7个乡镇中7个自然村4737口人,377头大牲畜,11个学校1773名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加快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区乡村建设。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2014年,新建改造10千伏架空线路38.7公里,配变新增改造38台,低居线路改造46.7公里。
&&& 加大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煤制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推进燃气管网向村镇延伸。因地制宜发展户用沼气和规模化沼气。到2020年,全区75个行政村实现气化目标,全区农村气化率达到20%以上。2014年,重点发展城市周边村镇和重点集镇,完善新建城镇输气管网212公里,辐射38个行政村,入户达13768户。
&&& 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村庄道路绿化、环村绿化、街巷绿化、庭院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条件。重点围绕“增资源、增景观、增收入”的“三增”目标,到2020年,全区农村区域内的国、省、县、乡、村道路全部实现绿化,县域交界及主干公路沿线建设一批标准较高的绿化景点;平川区农田实现林网化,交通沿线荒山荒坡全部完成造林绿化;村庄建有环村林带,街巷绿化一街一景,庭院绿化千姿百态,农村活动广场公共绿地建设各具特色,建设成一批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的美丽宜居村庄。加快推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重点造林工程。2014—2020年,共完成营造林任务18.08万亩,其中:“两山”造林工程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38万亩;“两网”绿化工程完成农田林网改造面积10万亩(折合造林面积0.4万亩);“两林”富民工程完成国家造林补贴5.6万亩,省级干果经济林项目建设3.5万亩,市区干果基地速生丰产林建设5万亩;“两区”增绿工程完成矿区绿化1.2万亩。加快推进村庄道路绿化、环村绿化、街巷绿化、庭院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2014—2020年,农村道路绿化:完成全区17个乡镇的乡村道路绿化402公里,共栽植各类苗木32万株;农村景点绿化:以县域交界、乡镇交界及农村主要公里沿线、村庄公共绿地为重点,涉及全区17个乡镇的100个行政村,共建设绿化景点120处,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四旁植树:结合道路绿化、景点绿化、农田林网建设等工程,完成环村绿化、街巷绿化、庭院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全区共完成四旁植树800万株。加快推进以“核桃基地”为主的道路绿化建设。2014年—2020年,完成核桃园区道路绿化350公里,植树15万株。2014年,加快推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完成国家省级林业重点工程6.09万亩。其中:“两山”造林工程0.34万亩;“两林”富民工程5.6万亩;“两区”增绿工程0.15万亩。加快推进村庄道路绿化、环村绿化、街巷绿化、庭院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通道绿化:完成涉及6个乡镇32个行政村乡村道路绿化19条,75.8公里,共栽植各类苗木3.2万株;景点绿化:完成涉及8个乡镇20余个单位和行政村主要交通沿线两侧景点绿化23处,绿化面积3.1万平方米;四旁植树:全区完成四旁植树114万株,包括义务植树54万株,其他植树60万株。加快推进以“核桃基地”为主的林业产业建设。园区道路绿化61公里,植树2.4万株。加快推进高标准园林村建设。从2014年,每年完成1-2个高标准园林村建设,到2020年,全区完成10个高标准园林村建设。
年,通过实施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农村河道整治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坝滩联治整治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水利项目等,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3万公顷,其中建设水平梯田901.6公顷,发展旱坪垣地282.3公顷,营造水保林3940.7公顷,种草685.3公顷,封禁治理4490.1公顷,完成生态修复面积0.94万公顷;建设水窖100眼,小型提水工程5处,排洪渠10000米。2014年,河道治理工程,涉及7个乡镇10个行政村,完成河坝修复674m,排水渠2685 m,护村护地坝80 m,河道疏浚1780 m。水保治理工程,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34hm2。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涉及9个乡镇,建设30m3,旱井380眼,新增补充灌溉面积11400亩。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程,涉及4个乡镇9个村和涝河水库,完成防渗渠道6900m,排水管道1000m,涝河水库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库岸防护砌石510m3,栽植蜀桧1350株。
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年,健全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稳定增长机制,积极落实区级财政配套资金;进一步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通过自愿交流、对口支教、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推进区域内优质校长、教师资源共享,力争学年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覆盖面达到10%。
基本实现农村孩子就近入园(学)。到2018年,全区完成教育部对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均衡县认定,改扩建农村幼儿园2所。到2020年,共改扩建农村幼儿园30所。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基本实现农村孩子就近入学。
&&& 实施乡村医疗服务提质工程。深化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以区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施“乡村医疗服务提质工程”。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完善基本药物制度、重大疾病保险和救助制度,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农村全科医生培养;深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全面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稳定乡村医疗队伍,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和保障水平。到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达到95%以上。2014年,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深化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人均筹资标准由340元提高到39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稳定在75%左右。
&&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到2020年,完善1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提高372个村级文化站(室)水平,建设100个区级文化示范村,完善村级文化体育场所的设备配送和功能。2014年,整合各类农村文化惠民项目和资源,推动区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对全区“三馆一站”进行“回头看”,推动其真正实现全面开放。设立区级品牌文化活动、群文之星奖项;在全区推广魏村花鼓、旱船、秧歌、贾得乡艺术竹马、乔李镇女子锣鼓队、吴村镇道腔戏等群众文化活动经验,推动基层群众文化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强化乡镇文化服务中心设施。
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和管理服务一体化。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做好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工作,逐步建立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到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8万人。2014年,新增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67人。
探索农村社区管理新模式。加快健全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健全社会化养老服务机制,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到2020年,全区建设并运营30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并形成相对稳定的资助扶持机制。2014年,新建6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倡导积极健康、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加快推进农村改厨改厕。支持具备条件的村发展清洁能源。推广旱厕改造,大力发展无害化厕所,在群众聚居区建设公共厕所。提倡因地制宜实行多种洗浴方式,大力提高农民的公共卫生意识和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管好用好各类农村公共设施。建立健全农村道路、供排水、文化场所等公共设施运行维护长效管理机制,制定完善管护制度,推进农村供水管理立法工作。对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可以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实行市场化运作,提高项目的使用效率和养护水平,确保农村各类公共设施长期发挥作用。
2、农民安居工程。主要内容是在采煤沉陷区、地质灾害易发区、连片特困区重点实施易地搬迁。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房。到2020年,全区农民群众基本住上安全房。
加强采煤沉陷治理。对采煤破坏村庄进行调查摸底、评估鉴定。以“消除灾害、保障民生、改善环境、节约资源、村矿共赢”为目标,统筹制定今后几年采煤沉陷区治理方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按轻重缓急、分步实施、稳妥有序推进采煤破坏村庄避让搬迁工作。在矿区范围内因采煤破坏的村庄由采矿权人出资搬迁治理,财政予以适当补助。采矿权灭失地村庄由政府财政出资搬迁治理。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治理区域进行试点,统筹推进搬迁农户户口登记、教育、医疗、养老等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拓宽就业渠道,增加移民收入。把采煤沉陷治理搬迁与工矿城镇化结合起来,使移民新村成为设施齐全、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有力的宜居新区。到2015年末,完成284户、1170口人采煤沉陷治理搬迁工程。到2020年,完成1277户,5147口人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基本解决采煤破坏村农民群众安居问题。
&&& 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对地质灾害高易发区4个乡镇进行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科学监测高危隐患点,推动全省通联的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对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175个自然村庄隐患点,进一步核实灾害现状和搬迁治理规模,编制搬迁规划。对具备搬迁条件的,根据灾害危险程度和村民需求,分期分批展开搬迁工作;对不具备搬迁条件,可以通过工程治理有效解除灾害威胁的村庄实施工程治理;对既不具备工程治理条件也无法搬迁的村庄,将隐患点纳入群测群防系统,实行科学监测。年,完成1194户,4913人的搬迁。2014年,完成148户,616人的搬迁。
实施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尊重农民居住传统和生活习惯,确立改造方式。通过新建、加固等方式,引导农民建设安全、节能、美观的住房。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加快绿色农房试点示范。到2020年,完成16个乡镇,1108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年,完成598户危房改造任务。年,完成300户危房改造任务。2014年,完成5个乡镇,210户危房改造任务,解决现有农村困难家庭住房安全问题。
推进生态移民和水利移民。在森林防火重点乡镇、农林交错区实施退耕还林移民搬迁工程,在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在重点水源地实施移民搬迁。
3、环境整治工程。主要内容是以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重点,兼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新一轮农村环境整治。到2020年,基本实现垃圾统一收集、污水有序排放、村庄环境整洁。
实施乡村垃圾治理。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建立完善农村清扫保洁和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行垃圾统一收集、清运和处置。建立健全乡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基本做到“四有、四无、三净”(即:有清扫保洁队伍、有垃圾收运处置队伍、有垃圾收运设备、有垃圾处置设施;无抛洒杂物、无存量垃圾、无乱堆乱放、无残垣断壁;大街小巷净、房前屋后净、村庄周围净)。市区周围20公里范围内的村庄生活垃圾纳入城镇垃圾处理系统,推广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收集清运与处理体系,实现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其他村庄实行就近简易填埋处理。提倡对分选后的有机垃圾就地及时资源化处理。到2017年,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以上,解决农村垃圾乱堆乱倒现象和垃圾围村问题。2014年,抓好乡村清洁工程资金、人员和设施设备等落实。制定完善村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处置、“四堆”清理、村容整饰等作业标准。制定出台乡村清洁工程工作、监管的标准和体系。村庄全面开展清扫保洁、“四堆”清理及村容整饰工作,每个乡(镇)不少于5个村达到省考核标准。市区周边、省道、国道两边、汾河两侧的村庄全部完成乡村清洁工程任务;到2015年,全区60%村庄完成清洁工程。
&&& 实施乡村污水治理。大力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建设一批适合农村特点、工艺相对简单、运行维护费用较低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农村污水收集配套管网建设,因地制宜规划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能接入城市管网的并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不能并入城市管网的联村或单村建设污水处理站、人工湿地等污水处理设施,使得生活污水不到处泼洒,集中收集、有序排放。2014年,完成《尧都区农村生活污水防止规划(年)》的编制,推进尧都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巩固乔李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成果,积极开展土门、吴村、魏村3个乡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的申报;完成1-2个省级生态村创建工作。到2015年,完成2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到2020年,完成18个以上村庄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达标排放,治理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60%以上。
实施畜禽粪污治理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推进畜禽养殖区和居民生活区科学分离,发展规模化养殖,支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标准化改造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实施畜禽养殖粪便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加强病死动物收集、暂存、装运、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监管。开展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到2020年,完成60个规模养殖场(专业村)的畜禽粪污治理,80个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点建设。具备条件的地方,试点探索富碳农业发展模式。2014年,完成14家养殖企业的粪污处理设施的改造任务;在养殖重点村建设20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池。
4、宜居示范工程。主要内容是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上,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村开展以新型农村社区和现代产业园区“两区同建”为重点的宜居示范村建设,推进产业发展与环境承载相适宜,生活改善与生态保护相统一,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相融合,打造一批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在更高层次上引领全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水平。
制定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标准。总的要求是以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为重点区域,带动我区东、西两山,在基础条件好、产业优势强、文化特色浓、生态环境优的村庄开展创建,体现尧都自然地理、特色文化、田园风光、生态环境等不同特点。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必须达到无害化标准。主导产业的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70%以上。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必须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领先全区,超过全市、全省平均水平。
划分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类型。把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放在优先位置,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以新型农村社区和现代产业园区“两区同建”为重点的特色鲜明的宜居示范村。在矿产资源优势明显的地方和新型工业园区,发展低碳、环保、绿色循环经济,重点打造工矿一体示范村;在传统建筑格局尚存和传统工艺尚在,历史文化传承有序的地方,发展特色工艺、文化创意等产业,重点打造历史文化和特色文化示范村;在自然植被好、无污染的地方,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重点打造绿色生态示范村;在基本具备条件的地方,重点打造红色旅游、尧都文化、民居民俗、现代农业等各具特色的休闲旅游示范村。发挥示范村的典型引导作用,做到可推广、可复制,既中看、又中用。2014—2020年,全区重点打造17个以新型农村社区和现代产业园区“两区同建”为重点的宜居示范村,其中省级2个,分别是尧庙镇乔村(休闲旅游示范村)和屯里镇韩村(工矿一体示范村);市级3个,分别是金殿镇苏村(绿色生态示范村)、枕头乡枕头村(绿色生态示范村)和乔李镇乔李村(绿色生态示范村);区级12个,分别是县底镇合理庄村(绿色生态示范村)、土门镇东羊村(绿色生态示范村)、河底镇河底村(工矿一体示范村)、吴村镇洪堡村(绿色生态示范村)、贾得乡亢家庄村(休闲旅游示范村)、魏村镇魏村(绿色生态示范村)、段店乡赵下村(绿色生态示范村)、汾河办事处三淇村(工矿一体示范村)、一平垣乡一平垣村(绿色生态示范村)、大阳镇上阳村(休闲旅游示范村)、贺家庄乡李家庄村(休闲旅游示范村)和刘村镇青城村(历史文化特色文化示范村)。根据我区实际,分别确定不同类型的宜居示范村建设。2014年,在全区重点打造2个以新型农村社区和现代产业园区“两区同建”为重点的宜居示范村,其中省级1个。
&&& 高标准编制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规划。以新型农村社区和现代产业园区“两区同建”为重点的宜居示范村要在现有基础上,率先编制完善村庄规划。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科学布局,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保障农民参与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权利,相关要求要纳入村规民约。切实提高村庄规划的可实施性,依规依矩,抓好落实。制定加强古村落保护的相关政策,加快古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大力支持古村镇申遗活动。
特别重视小城镇农民生活圈建设。以小城镇驻地村为中心,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拓展公共服务覆盖范围。集中力量、集中投入,开展以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全力推动银行分支、信息网络、社保养老、农产品集散和商业网点等现代服务业向小城镇集聚。建设“农民半小时生活功能圈”,综合提升城镇土地承载力和利用率。
&& &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政策措施
(一)加大涉农资金整合捆绑力度
&&& 把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逐步纳入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并不断增加投入。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垃圾转运处理、污水处理、河道管护等公共服务。集中资金,捆绑使用,统筹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工程,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涉农资金使用,确保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二)用足用活农村土地政策
&&& 优先安排农民安居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设施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对易地安置的移民新村和沉陷区治理项目用地,凡搬迁村庄具备复垦条件的,可以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解决。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面积,增减平衡后,优先用于农村安居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工程设施用地。
(三)用好“一事一议”政策
&&&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自下而上的“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在村民民主议事、集体协商的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原则,优先解决群众最迫切最需要的问题。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参与建设整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以村内户外公益事业和人居环境建设管护为重点,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和完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共建
&&& 引导和激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新机制。鼓励和引导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通过结对帮扶、捐资捐助和智力支持等多种方式参与整治。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垃圾污水处理设备研发、管护运营、再生利用、无害化处理和有机肥生产等项目建设。
(五)完善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政策
按照山西省出台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保证金管理办法,督促矿山企业按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方案进行治理。强化矿产资源开发源头的地质环境保护,鼓励矿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预防地质环境的破坏。对于采矿权灭失地、矿山历史遗留和计划经济时期开采形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加大专项治理资金投入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探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多元投资体制机制。
(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农村住房、基础设施的信贷业务。积极争取农业发展银行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尽快确定贷款项目和贷款规模。
(七)推行“以奖促治”政策
认真落实2014年中央1号文件“以奖促治”政策,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每年不少于300万元,用于对改善人居环境工作先进乡镇和以新型农村社区和现代产业园区“两区同建”为重点的宜居示范村的奖补。各成员单位也要制定“以奖促治”政策,列出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 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组织保障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区委、区政府成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组,组长由区委副书记、区长王震担任,副组长由区委副书记杨保春、区政府副区长董新平担任,有关都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组成员。领导组的主要职责是宏观指导、制定规划、综合协调、统筹安排、加强督导。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委。目前开展的涉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各项工作和工程项目,按照领导不变、分工不变、职责不变、资金渠道不变的原则继续推进。有关都门要根据部门职能各司其职,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制订好本部门的实施方案。各涉及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二)强化区级主体责任
区人民政府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责任主体,要切实抓好规划编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整治重点、重大项目、年度任务。鼓励支持各类涉农资金在区级整合使用。不断建立完善公共设施建设运行维护机制、多元化投资体制、监督检查机制,切实加强对各涉及部门及乡、村两级目标责任考核。
(三)坚持规划引领指导
&&&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的原则,加快区域村镇体系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古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和以新型农村社区和现代产业园区“两区同建”为重点的宜居示范村建设规划编制。完善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加强规划分类实施管理,鼓励农民参与规划编制和实施,提高规划可实施性,科学指导村庄整治。
(四)实行项目进度管理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大工程要实行项目化管理,按照规划要求,分解落实到各成员单位,确保目标、任务、进度、责任人“四落实”。区实行工程项目调度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及时研究解决工程推进中各类困难和问题。对工作完成情况要量化考核,打分排队,定期公示进展情况。
(五)探索完善长效机制
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分级负责、注重实效的原则,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机制,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区级政府是农村基础设施维护和管理的责任主体,建立以市、区两级公共财政补助为主导的经费分担保障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纳入政府部门管理范围。探索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运转机制,培育专业化的运营管理维护队伍。鼓励支持农民合作社承担日常的管理养护责任。鼓励基层自治,竖持农民参与,将农村基础设施维护和管理的相关内容列入村规民约,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六)建立完善考评体系
&&& 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评价机制。完善村庄建设和村庄整治的统计制度,加快制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要切实加强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把握好工作方向和节奏,谋划好工作思路和方法,落实好各项政策和措施。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不断总结宣传推广基层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经过持续不断努力,使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临汾市尧都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4年行动计划
&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2014年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大事项。根据《临汾市尧都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总体规划(2014—2020年)》和《临汾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4年行动计划》,制订本计划。
&&& 一、总体要求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在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大框架下,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同步推进,在巩固完善两轮“五个全覆盖”和办好农村“五件实事”基础上,抓住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和“环境建设年”活动的契机,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遵循规划先行、完善机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四位一体、统筹兼顾,分步实施、长期推进的原则,大力实施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重点的完善提质工程,以采煤沉陷治理、危房改造、易地搬迁为重点的农民安居工程,以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程,以新型农村社区和现代产业园区“两区同建”为重点的宜居示范工程(简称“四大工程”),确保2014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组织有力、推动尧都有力、协调有力、示范有力,为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尧都农村空间格局的优化、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实现2020年全区农民普遍住安全房、喝干净水、走平坦路、更多农户用上清洁能源,农村环境整洁,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开好头,起好步。
&&& 二、年度任务及责任分解
& &&(一)完善提质工程& 主要任务是围绕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突出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围绕完善农村公共服务,重点提升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服务水平。
&&&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加快县乡公路改造。2014年完成县道屯西线洪堡至土门段9公里、乡道魏村至坂底线17公里,总计26公里的县乡公路改造。(牵头单位:区交通局)
——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300m3蓄水池2座、50㎡蓄水池2座;配套加压设施4台套,铺设管道68.6公里,解决7个乡镇中7个自然村4737口人,377头大牲畜,11个学校1773名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牵头单位:区水利局)
——加快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区、乡、村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2014年进行农网改造,新建改造10千伏架空线路38.7公里,配变新增改造38台,低居线路改造46.7公里。(牵头单位:区发改局)
——加大天燃气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推进燃气管网向村镇延伸。重点发展城市周边村镇和重点集镇,完善新建城镇输气管网212公里,辐射38个行政村,入户达13768户。(牵头单位:区发改局)
&&& ——加快推进林业工程建设,完成国家省级林业重点工程6.09万亩。其中:“两山”造林工程0.34万亩;“两林”富民工程5.6万亩;“两区”增绿工程0.15万亩。(牵头单位:区林业局)
——加快推进村庄道路绿化、环村绿化、街巷绿化、庭院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通道绿化:完成涉及6个乡镇32个行政村乡村道路绿化19条,75.8公里,共栽植各类苗木3.2万株;景点绿化:完成涉及8个乡镇20余个单位和行政村主要交通沿线两侧景点绿化23处,绿化面积3.1万平方米;四旁植树:全区完成四旁植树114万株,包括义务植树54万株,其他植树60万株。(牵头单位:区林业局)
——加快推进以“核桃基地”为主的林业产业建设。完成核桃园区道路绿化61公里,植树2.4万株。(牵头单位:区林业局)
——河道治理工程。涉及7个乡镇10个行政村,完成河坝修复674m,排水渠2685 m,护村护地坝80 m,河道疏浚1780 m。 (牵头单位:区水利局)
——水保治理工程。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34hm2。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涉及9个乡镇,建设30m3,旱井380眼,新增补充灌溉面积11400亩。(牵头单位:区水利局)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程。涉及4个乡镇9个村和涝河水库,完成防渗渠道6900m,排水管道1000m,涝河水库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库岸防护砌石510m3,栽植蜀桧1350株。(牵头单位:区水利局)
&&& 2、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健全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稳定增长机制,积极落实区级财政配套资金;进一步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通过自愿交流、对口支教、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推进区域内优质校长、教师资源共享,提高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覆盖率。2014改扩建农村幼儿园5所。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方便就近入学。(牵头单位:区教育局)
——深化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施“乡村医疗服务提质工程”。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加强农村全科医生培养;深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全面落实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政策,深化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鼓励基层医疗人员根据居民健康需求积极开展上门服务和签约服务,落实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合理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2014年,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人均筹资标准由340元提高到39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稳定在75%左右。(牵头单位:区卫生局)
——整合各类农村文化惠民项目和资源,推动区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对全区“三馆一站”进行“回头看”,推动其真正实现全面开放。设立区级品牌文化活动、群文之星奖项;在全区推广魏村花鼓、旱船、秧歌、贾得乡艺术竹马、乔李镇女子锣鼓队、吴村镇道腔戏等群众文化活动经验,推动基层群众文化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强化乡镇文化服务中心设施。 (牵头单位:区文体新局)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做好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工作,逐步建立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让广大城乡居民共享改革成果,2014年,新增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67人。(牵头单位:区人社局)
——健全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关爱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农村社会化养老新途径,在第一批6个日间照料中心已投入运营基础上, 2014年,新建6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牵头单位:区民政局)
&&& (二)农民安居工程& 主要任务是在采煤沉陷区、地质灾害易发区、连片特困区重点实施易地搬迁,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房。
&&& 1、加强采煤沉陷区治理
&&&& ——对采煤破坏村庄进行详细调查摸底、评估鉴定,结合新农村建设、城镇化推进和产业布局调整,统筹制定我区采煤沉陷区治理方案, 年,完成284户,1170口人采煤沉陷治理搬迁工程。(牵头单位:区发改委;配合单位:区国土资源局、区住建局、区财政局、区农委)
&&& 2、加强地质灾害治理
——对地质灾害高易发区6个乡镇进行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牵头单位:区国土资源局)
——优选1个高危隐患点进行科学监测,推动全省通联的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今年治理2个大型隐患点。对暂时不具备工程治理条件也无法搬迁的,纳入群测群防技术监测系统。(牵头单位:区国土资源局)
——对52个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村庄,通过详查进一步核实底数,编制搬迁规划。启动地质灾害搬迁试点工作。(牵头单位:区国土资源局)
——2014年,完成148户,616口人的搬迁任务。
3、实施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
——完成5个乡镇,210户危房改造任务,解决现有农村困难家庭住房安全问题。 (牵头单位:区住建局)
——启动退耕还林移民搬迁工程。在森林防火重点乡镇、农林交错区户籍人口150人以下的山庄窝铺实施易地搬迁。(牵头单位:区林业局)
——启动实施重要饮用水源地移民搬迁工程。(牵头单位:区环保局)
&& &(三)环境整治工程& 主要任务是以农村污水治理、垃圾治理为重点,兼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新一轮农村环境整治,推进垃圾统一收集、污水有序排放、村庄环境整洁。
&& &1、实施乡村污水治理
——2014年,完成《尧都区农村生活污水防止规划(年)》的编制,推进尧都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巩固乔李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成果,积极开展土门、吴村、魏村3个乡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的申报;完成1-2个省级生态村创建工作。(牵头单位:区环保局)
&& &2、实施乡村垃圾治理
——2014年,按照省里要求和标准,抓好乡村清洁工程资金、人员和设施设备等落实。制定完善村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处置、“四堆”清理、村容整饰等作业标准。制定出台乡村清洁工程工作、监管的标准和体系。村庄全面开展清扫保洁、“四堆”清理及村容整饰工作,每个乡(镇)不少于5个村达到省考核标准。市区周边、省道、国道两边、汾河两侧的村庄全部完成乡村清洁工程任务。(牵头单位:区住建局)
&& &3、加强畜禽粪污治理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
——支持畜禽养殖场(小区、专业村)标准化改造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加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重点完成 14个规模养殖场(小区、专业村)畜禽粪污治理,建设20个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点,形成覆盖全区的无害化处理网络。(牵头单位:区畜牧兽医局) &&
&(四)宜居示范工程 &主要任务是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上,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村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和现代产业园区“两区同建”,推进产业发展与环境承载相适宜,生活改善与生态保护相统一,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相融合,打造一批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
——制定以新型农村社区和现代产业园区“两区同建”为重点的宜居示范村建设标准和专项实施意见。(牵头单位:区农委)
&&& ——加快推进以新型农村社区和现代产业园区“两区同建”为重点的宜居示范村建设,重点打造工矿一体示范村、历史文化和特色文化示范村、绿色生态示范村、休闲旅游示范村,在全区重点打造2个以新型农村社区和现代产业园区“两区同建”为重点的宜居示范村,其中省级1个。(牵头单位:区农委)
&&& ——提倡因地制宜实行多种洗浴方式,大力提高农民的公共卫生意识和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牵头单位:区农委)
&&& ——加快推进农村改厨改厕和沼气池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户用沼气和规模化沼气,大力发展无害化厕所。(牵头单位:区农委、区住建局、区卫生局)
三、政策制定和责任分解
&&& (一)制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涉农资金使用。鼓励在县一级统一规划项目实施区域,发挥资金综合效益。(牵头单位:区财政局、区发改委、区农委)
&&& (二)制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土地使用管理办法。优先安排农民安居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设施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对易地安置的移民新村和沉陷区治理项目用地,凡搬迁村庄具备复垦条件的,可以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解决。(牵头单位:区国土资源局)
&&& (三)制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和财政奖补机制。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参与建设整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完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牵头单位:区财政局)
&&& (四)完善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政策。按照我省出台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保证金管理办法,探索建立我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多元投资体制机制。(牵头单位:区国土资源局、区发改委)
&&& (五)积极争取农业发展银行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尽快确定贷款项目和贷款规模。(牵头单位:区农商行)
&&& (六)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农村住房、基础设施的信贷业务。(牵头单位:区农商行)
&&& (七)制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奖促治”政策。区财政列出专项资金300万元,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乡镇(汾河办事处)和宜居示范村实行奖补。(牵头单位:区财政局、区农委)
&&& 四、工作要求
&&&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组,对这项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制定规划、综合协调、统筹安排、督查指导。目前开展的涉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各项工作和工程项目,按照领导不变、分工不变、职责不变、资金渠道不变的原则继续推进。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区农委,比照省级机构设置形式和市转型综改领导组办公室的体制,成立实体化工作机构。区编办牵头,区农委配合,落实编制、人员和经费。各乡镇(汾河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
&&& (二)细化目标任务& 对本行动计划确定的每项重点任务,要建立“五个一”工作机制,即“一项重点任务、一个牵头单位、一个责任领导、一个责任机构、一套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要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表,责任要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和每个人。
&&& (三)坚持规划先行& 区直有关单位根据任务分工编制专题规划。各乡镇(汾河办事处)也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的原则,编制规划纲要和行动计划。同时要编制和完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古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和以新型农村社区和现代产业园区“两区同建”为重点的宜居示范村建设规划。完善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加强规划分类实施管理,鼓励农民参与规划编制和实施,提高规划可实施性,科学指导村庄建设。
&&& (四)建立调度会议制度& 区级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议,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各牵头单位、各乡镇(汾河办事处)每月要及时、准确、全面填报工作进度表,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每月要按时统计汇总并上报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组。各乡镇(汾河办事处)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
&&& (五)强化考核奖惩& 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全区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年度任务全面完成。
(六)加大宣传力度& 要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治理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浓厚舆论氛围。
&&& 五、进度安排
(一)7月上旬召开全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动员大会,全面启动此项工作。&&&
(二)8月上旬区、乡镇两级完成农村人居环境领导组和工作机构组建工作,并制定工作方案和年度计划,同时,各有关部门相应完成工作方案和年度计划制定。
&&& (三)8月份组织各乡镇(汾河办事处)、各有关部门人员采取以会代训方式,参观学习先进地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经验。
&&& (四)8月中旬区农居办组织督导组分赴各成员单位及乡镇(汾河办事处)督查指导,了解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各成员单位及乡镇(汾河办事处)实施进展情况。
(五)12月份区农居办将对各成员单位及乡镇(办事处)年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打分排队,综合考核,全区通报。&&&&&&&&&&&&&&&&&&&&&&&&&&&&&&&&&&&&&&&
版权所有 (C) 临汾市尧都区农委
主办:临汾市尧都区农委 承办:尧都区农委信息中心
地址:华州路1号尧都区政府大院9号楼
邮编:041000 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4年6月搬迁吉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