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史论文论文相关问题

澳大利亚代写
代写代码|代写编程|代写程序
代写lab|编程代写|代写ps|
留学生作业|留学生论文
留学论文|海外论文
论文咨询|留学生代写
集英、汇智
学业服务实力
客户支持系统
Cloud Pro logo
集英服务社,理念源于为客户提供每份优质的学业设计的初衷。集英才、汇智识,为提供每一份优质原创的成果,带给您满意理想的果实。多年来,为海内外广大客户提供了上千份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经验,自有团队,保障时效、质量。
Umbrella Pro logo
集英的愿景
您还在为您的学业任务发愁么?我们提供全方位的学业服务,为广大学子提供可靠的学业创作与辅导服务,注重原创、效率、质量、保密。集英的愿景是:提供您满意的学业果实,成就您的未来。
Curve Pro logo
强大 自有团队
【学业设计】(Academic Design),是集英自有词汇,我们每一份学生客户的委托,皆称为【学业设计】,涵意代表:认真评估、精心创作、热情售后。多年经验团队,涵盖多方位学科,擅长各类文、商、理工、人力资源、IT程序设计、传媒、艺术等,欢迎大家多多咨询。
Voice Pro logo
集英 支持系统
领先于同行的集英,强于形,推出集英支持系统,涵盖Windows,Mac,iPhone,Android,iPad等客户端,提供全方位的业务支持、高效沟通、开心地收获您的果实。
保证原创服务、注重客户权益与保密,不管是各类Assignment/Essay,还是数学/IT设计,每一份任务、每一份代码、每一份计算成果,都是我们合格员工精心创造的作品,不低于1位审核者审核原创性与质量,让您收获满意的果实,为您获取理想的成绩。
集英自主设计开发的集英学业服务系统,为您提供更完善更满意的服务,从沟通咨询、收获成果、问题反馈到售后支持,使用集英客户端轻松完成!
集英服务社,保留业务与网站的最终解释权。您的位置:&&&&&& > 正文
【理论法学论文】英国法对自杀者的惩罚与宽宥 11:50&&来源: |
  关键词:自杀/英国法/刑罚政治经济学   内容提要: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指出,一部刑罚史就是一部国家权力对个体征服、控制和利用的历史。英国法对自杀者的惩罚和宽宥,一方面可以用福柯的刑罚政治经济学来解释,另一方面又扩展了刑罚政治经济学的视野。英国法的历史表明,从中世纪到资本主义兴起时期,国家权力通过惩罚或宽宥自杀者而对活着的个体进行威慑、控制和利用,与此同时权力也自我调整,从而使个体的存在和发展与国家权力的转型和发展相契合。   一、福柯的刑罚政治经济学   对于人类社会中刑罚方式的变迁,许多人都乐于将其概括为一个&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过程,并由此而赞美&启蒙和人性发现&的伟大。但对于以冷酷思想和锐利思维而著称的福柯(Michel Foucault)来说,这种温情脉脉、似是而非的人道主义论调显然是不够深刻的。因为据他考证,在欧洲近代刑罚史上,从酷刑转向监禁的过程相当短暂。虽然公开的酷刑在17世纪还非常盛行,但进入18世纪特别是中期以后,往昔热闹非凡的公开处决几乎都销声匿迹了,那种惨烈壮观的断头台场景再也难觅踪影。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刑罚会发生如此重大的变化?这种转变意味着什么?除了&启蒙&和&人性&之外,还有没有更深刻的原因?这正是福柯在《规训与惩罚》[1]一书中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历史问题。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福柯根据许多不引人注目且少为人知的边缘史料,细致地梳理出了三种刑罚权力运作机制:&酷刑展示与公开处决&模式、&传播惩罚符号表象&模式、&监禁&模式。他指出,在18世纪晚期,人们面对着&酷刑展示与公开处决&、&传播惩罚符号表象&和&监禁&三种组织惩罚权力的方式,它们分别以旧式君主制度、惩罚表象和强制制度为基础。在君主制度中,刑罚是君权在众目睽睽之下制造强烈恐怖效果的一种报复仪式,是君主及其权力的物质表现,但这种权力不连贯、不规范,总是凌驾于自身的之上。在惩罚表象中,刑罚被视为使人重新获得权利主体资格的程序,其采用一系列被编码的符号和表象,并使之在民众之间得到迅速和广泛的传播,从而阻断犯罪。而在监狱制度中,刑罚则被视为对人实行强制的技术,其以一种特殊刑罚管理权力的建立为先决条件,通过在习惯、行为中留下痕迹而训练肉体。   这三种模式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权力策略和技术:第一种模式基于旧式专横的君主制度;第二种模式基于惩罚的符号技术;第三种模式基于教养所的强制制度。通过阐述和分析三种刑罚模式之间的转换过程,福柯向人们展示了他从众多史料中提炼出来的刑罚政治经济学&&&在刑罚日益宽松的现象背后,并非温情脉脉的&人性和启蒙&,而是刑罚作用点的微妙转换,即从&鲜血淋淋的肉体&到&精神和观念&再到&驯顺的肉体&。这种转换的实质是刑罚权力策略和权力技术的转变,是国家权力对个体的征服和控制方式的转变;并且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一部刑罚史就是一部国家权力对个体征服、控制和利用的历史[2]27-34。   毋庸置疑,福柯对刑罚史的这一发现和概括是惊世骇俗的,并且犀利睿智。但是,除了活着的个体外,福柯的刑罚政治经济学并没有涉及国家权力对自杀者的态度。而在欧洲,尤其是英国,有大量历史事实表明,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国家权力的触角甚至还延伸到了自杀者的尸体和财产。这应作何解释?在发掘和梳理相关史料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这一问题同样可以用福柯的刑罚政治经济学来进行解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扩展了刑罚政治经学的视野&&&从中世纪到资本主义的兴起,权力通过惩罚或宽宥自杀者(尸体和财产)而对活着的个体进行威慑、控制或利用,与此同时权力也进行自我调整,从而使个体的存在和发展与国家权力的转型和发展相契合。   二、英国法中自杀者的罪与罚   英国法中出现禁止自杀的规范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普通法,但直到封建制度瓦解后,普通法才代替了教会法和其他宗教规范对自杀进行惩罚。由于最早反对自杀的法律是以普通法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很难明确这类法律的起源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直到14世纪,自杀才被认为是重罪[3]253。14世纪中期以后,自杀在普通法中已被普遍当作谋杀罪,认定该罪的两个前提是行为人已成年和神智正常,这同时也是认定自杀未遂罪(被视为轻罪)的部分要件。除了所涉及的法律要件外,自杀罪还有一个特别的名称,&felo-de-se&,意思是&耻辱的自杀者&。从词源学上来看,&felo&指的是仆从破坏其与主人之间信任关系的一类犯罪;&felon&则是指实施前述犯罪的行为人,在以家臣制度(vassalage)束缚仆从的时代,这是一个被普遍使用的词汇;&felony&是对&最恶劣且无法弥补的犯罪&(具体案情见Hales v。 Petit (1565), 1 Plowd, 253, 260。)的称呼,一般认为其派生于拉丁文&fell&(&恶毒&的意思)。由于在时间上,惩罚自杀的各种刑罚要早于禁止自杀的法律出现,因此,英国普通法在界定&felonies&这类犯罪时,更多的是从法律后果方面着手(例如会导致财产丧失),而较少涉及其实体内容[4]139。   从13世纪到18世纪期间,惩罚自杀主要有两类刑罚。一类涉及对自杀者尸体的惩罚,另一类涉及对自杀者财产的惩罚。在第一类刑罚中,根据教会法,那些自杀或者自杀未遂的人被认为是&不名誉&的,不得举行基督教葬礼[5]87。这些规则后来为英国的普通法和成文法所采纳,效力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对于自杀者的尸体,英国的传统作法是在夜间将其放置于十字路口并用木棍穿刺而过,此外还用石头压住死者的脸面,以此表征自杀者的&耻辱&。据考证,这种对尸体的惩罚源自非洲部落和澳大利亚原著民的原始宗教仪式[6]115。总体而言,公开亵渎尸体的实践意在给公众强化这样一种印象&&&自杀行为具有异教性,并以此威慑其他有自杀倾向的人;此外,这种实践还反映了一种鬼神信仰,即要用针将自杀者的鬼魂扎住,使其无法从坟墓中逃脱,这非常重要。   第二类刑罚是没收自杀者的财产,大约在1221年以普通法的形式出现,脱胎于一系列神智正常的人实施的自杀案件。13世纪一位著名的法学者布莱克顿(Bracton)区分了针对不同自杀者而应当实施的没收财产的刑罚,认为:一个人若是为了逃避被判罚极刑而自杀,就应当剥夺其财物和土地;若是普通的自杀,则只须没收其财物[7]97。但布莱克顿并没有明确被没收的财产应当归属于谁。另一位同时期的法学者威廉姆斯(Williams)则认为,&自杀者的动产应当与重罪犯人的动产等同对待&[8]102,不过他没有提及土地。在英国的司法实践中,尽管自杀者的财物常常要被没收,但没有证据显示自杀者的土地也要被没收。根据司则,没收自杀者的财物必须经过调查询问的程序,只有认定自杀者为&felo-de-se&(意为&耻辱的自杀者&)之后,才能没收其动产。由此,如果调查官员宽恕自杀者,认定其自杀是出于神智错乱或者其他可减轻罪过的情节,不构成&felo-de-se&,那么就可以避免自杀者的财物被没收。   在惩罚自杀的普通法出现之前,被认定为&felo-de-se&的自杀者的财产归属于其领主(Lord)。而到了中世纪晚期,自杀者的财产则开始成为国家的财政收入来源[9]273。为了达到把自杀者的财产从其领主那里转移到国库的目的,国家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将自杀定为重罪。因为根据英国的法律传统,重罪犯人的财产是要收归国王的。与普通法上的其他犯罪一样,将自杀定为犯罪要经历一系列缓慢、零碎的司法程序,要建立在法院判决、传统和惯例的基础之上,而非以成文法的形式加以规定。哈里斯诉贝蒂特(Hales v。 Petit〔1565〕)案也许是这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案件。本案中,针对有争议的没收自杀者财产这一问题,布朗大法官(Mr。 Justice Brown)认为:&自杀是违反大自然的罪犯,是最为恐怖的事情。其不但因为违反戒律而背叛了上帝,而且因为导致国王丧失臣民而背叛了国王。&(具体案情见Hales v。 Petit (1565), 1 Plowd, 253, 260。)这种观点的最后一部分尤为重要,因为其暗示了一种还没有发展成熟的国家理论,即认为在一个国家中,国王是首领,而民众是臣属。在政治国家开始从封建秩序的灰烬中建立起来的时期,这种对国家的关注俨然成为了法官在司法过程中所要完成的重要&政治任务&。此外,从功能主义的角度来看,将自杀确定为犯罪还有助于现代政治国家的确立。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自杀者被视为重罪犯人,因而其财产要被没收并上缴国库,这增加了国家的财政力量;另一方面,确立一个新的罪名,能够使在具体层面上的司法权力和在总体层面上的国家权力,都扩展了各自相应的干预范围,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的控制。   当然,这两方面的功能与更大层面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是分不开的,而且只有将其置于从封建主义向重商主义转变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才能够得到更好的理解。惩罚自杀的法律之所以规定要将自杀者的财产收缴国库,是因为一种基于土地所有和领主-仆从关系的制度(a system of land tenure and lord-vassal relations),已经被另一种基于商业和商人-政治国家的制度(a system of merchant-state relations)所取代。国家政治经济环境的变革,使得针对自杀的刑罚也发生变化:在封建制度中,将自杀者的财产收归领主,目的在于补偿领主因丧失在封地内劳作的仆从而发生的损失,同时从经济后果上也对潜在的自杀者构成威慑,警告其不得自杀,否则就会拖累家人;而在重商主义制度中,将自杀者的财产收缴国库,一方面也会对潜在自杀者产生威慑力,另一方面还从源头上增加了国家的财富,强化了国家的权力。毕竟在以&自由&和&平等&标榜的重商主义制度中,财富的基本形式表征为财物(goods),而非对人身的控制。   三、英国法对自杀者的宽宥   尽管自杀在普通法中被界定为一种犯罪,但在英国,从14世纪到18世纪,都少有自杀者被逮捕、起诉、定罪或判刑。而负责执行这类法律的、最常见的刑事司法官员就是验尸官。为什么验尸官没有严格执行法律惩罚自杀者呢?要理解这一点,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英国验尸官这一职位早在1194年就已被完全确立下来,而且一直到18世纪,验尸官都被赋予了广泛的权力。当发生非自然死亡的案件时,尤其是引发刑事责任的死亡案件(例如自杀、他杀以及其他暴力致人死亡的案件),首先要由验尸官负责进行调查。此外,验尸官最初的一个名称就是&国王的保税官&(guardian of the king s revenue),要通过执行刑事法律来保障国王的财政收入。验尸官甚至还被授权逮捕和没收重罪犯人的财产。当发现自杀者的尸体后,验尸官的主要职责就是进行调查并判定死亡的原因。如果无法确定自杀者死亡的地点,就如其他重罪案件一样,要全案移交治安法官(justice of the peace)来调查,或者交由王座法院(the Court of the King&s Bench)来处理。通常,自杀者的死亡地点都可以确定,因此验尸官就成为了第一个调查涉嫌&felo-de-se&(耻辱的自杀者)案件的人。   协助验尸官询问证人和收集其他证据的是一个陪审团,其成员由12到30个与自杀者同等的人(peers)构成,而且全都是来自离事发地最近的四个乡镇。这些陪审员不但听审证据,而且还凭借个人知识或者所获悉的传闻,就自杀者如何以及为何自杀等问题,协助验尸官进行分析[10]47。验尸官要记录在调查中所发现的事实,以便为陪审团作出终局裁决提供依据。如果陪审团认定自杀者在自杀时&神智正常&,自杀者就不能获得基督教的葬礼,并且其财产也要被没收。相反,如果陪审团认定自杀者在自杀时&神智错乱&,自杀者就无须承担刑事责任,并且其家人也不会因此而负担惩罚性的后果。实践中,&因一时神智错乱而自杀&,是陪审团最为经常作出的认定结论。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随着自杀案件的不断增多,这类裁决也不断增加。到了18世纪末,已经少有自杀者被认定为神智正常的人。例如,据记载,从年间,肯特郡(the county of Kent)的验尸官在580例自杀案件中,只认定了15例案件当中的自杀者构成&felo-de-se&(耻辱的自杀者)[11]157。   然而,验尸官和陪审团在处理自杀案件中所表现出来的慈悯,受到了18世纪一些重要法学者和史学者的尖锐抨击。布莱克斯通爵士(Sir William Blackstone)就指责陪审团在&道貌岸然地作伪证&,利用&神智错乱&这一托词来帮助自杀者逃脱刑罚制裁。根据布莱克斯通的说法,如果验尸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任何显示自杀者精神焦虑并有可能诱发自杀动机的证据,就会宣告正是这种焦虑&扰乱&了自杀者的神智;如果验尸官找不出自杀的动机,就会把自杀行为本身作为&神智错乱&的证据[12]324。同时代的霍金斯(William Hawkins)也批评了&每个自杀者必定是精神失常的&这种观念。他指出,这种推理的危险在于,一个杀害了孩童的人会据此而争辩自己当时已&神智错乱&,因为一个神智正常的人永远都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13]66。尽管存在这些批评,但判定自杀者&神智错乱&的裁决还是普遍存在。这种裁决不但可以使自杀者能够获得一个体面的葬礼,避免财产被没收,而且还可以使其抚养/扶养的人能够从保险公司那里领取保险收益。人们普遍认为判定自杀者&神智错乱&的裁决反映了英国社会草根阶层(the grassroots level)民众的意见,这种裁决的效果也许正是陪审员所预见和期待的。显然,大多数普通民众都不希望自杀法中那些严厉的刑罚被施加到自己朋友和邻居身上。而且事实上,正是这种强烈的情感使得民众在司法实践中,通过陪审团阻止了自杀法的完全实施。   广泛抵制自杀罪还是19世纪英国法律改革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场运动由罗米利爵士(Sir Samuel Romilly)发起,吊诡的是,他本人后来就是以自杀的方式来了结生命的。罗米利认为,正是当中那些极度严厉的刑罚导致其自身难以实施。尤其是,他重申了布莱克斯通所说过的一个观点,即由于刑罚严厉程度与行为违法性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从而使得陪审员自己都卷入了伪证罪,常常违反证据作出裁决。罗米利还进一步指出,将重罪犯人的财产收归国家是封建压迫制度的残渣余孽,应当被废除,因为其总是导致无辜的人因为犯人的罪行而被剥夺本应可以享受的物质财富[6]211。在罗米利与其他改革者一起领导的这场运动中,自杀法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其中两个最为重要的成果就是:1823年的《安葬权利法》(Right to Burial Act)赋予了自杀者获得宗教葬礼的权利; 1870年《废除没收财产法》(Abolition of Forfeiture Act)废除了个人因犯罪而被没收财产的刑罚。此时,尽管自杀仍被视为&felo-de-se&,是一种犯罪,但法律已不再惩罚自杀者的尸体或财产。到19世纪末以后,与自杀有关的就只有三类行为会受到法律惩罚:自杀未遂,教唆自杀和在自杀过程中导致他人死亡。   在宏观层面上,自杀法改革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进程。一个重要的事实是,自杀法的重大改革在时间上与继承法的改革相重合。这一吻合实质上显示了,针对自杀的刑罚改革在源头上与重商社会中的物质主义(materi-alism)是相通的。财产继承是资本积累的一个重要渠道,对于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尤为重要。然而在工业资本主义的早期,代际财产继承却受到长子继承制和其他封建法律制度的阻碍,迫切需要变革。为此,资产阶级兴起后,从19世纪初开始,英国的继承法就陆续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许多新法律得到颁行,例如1833年的《继承法》(Inheritance Act)、1856年的《遗产统一分配法》(Uniformity in Distribution of Estates Act)、1890年的《非遗嘱财产继承法》(Intestate sEstate Act)和1925年的《遗产管理法》(Administration of Estate sAct)。显然,这些法律清除了诸多封建主义对遗产继承的限制,有助于其对资本财富的积累。由此可见, 1870年废除没收自杀者财产这一法律变革,与上述指向财产的制度改革和其他服务于资产阶级利益的改革,是相契合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只需认识到,从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没收自杀者的财产实质上就是一种阻碍财富流转的封建制度。因此,没收自杀者财产这种刑罚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资产阶级改革者手中&柳叶刀&所要剖解的对象,正如资产阶级要迫切地解构封建土地法一样。与此同时,对于19世纪的政治国家而言,惩罚自杀者的刑罚已经变得不重要了,因为没收自杀者的财产已不再是一种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导致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公众对自杀法的抵制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国家所能获得的财物和金钱;二是,相比于中世纪,此时国家已有更多其他途径来获取财政收入,例如国内税、关税等。   四、结 语   在理论上,对刑罚的解释历来存在着报应论和功利论两种视角。报应论认为,&刑罚之所以应该存在,原因不在于惩罚可以带来有益于社会的结果,而在于作为惩罚之前提的犯罪是一种道德上或法律上错误的行为&,即&为惩罚而惩罚&;功利论则认为,&刑罚之所以应该存在,不是因为惩罚本身具有某种值得追求的内在价值,而是因为它具有服务于有益于社会的目的的工具价值&,即&为社会目的而惩罚&[14]2-3。围绕着报应论与功利论,有人将&刑罚进化&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人类对刑罚理性的不断发现与追求&,甚至断言&一部刑罚进化史,实际上也就是一部刑罚理性的发现和完善史,亦即以刑罚体制的更迭为表征的刑罚理性进化史&[15]8-9。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另辟蹊径,从功能意义上对刑罚的历史变迁进行理解和阐释。在福柯看来,刑罚既有报应的因素,也有其他目的;无论何种刑罚机制,对于决定其是否能够继续存在的根本原因,都要从刑罚的制度性功能与社会结构的关系中去寻找;只有当一种刑罚所发挥的制度性功能契合了社会结构、满足了社会结构的要求,这种刑罚才能获得正当性并得到贯彻。   遵循福柯的这一分析视角,我们就可以看到,英国法对自杀者的态度转变,不仅仅是&文明&和&理性&的进步,毋宁说是国家权力技术的一种革新。起初之所以惩罚自杀者,是因为在人身依附性极强的封建社会中,因惩罚尸体和没收财产所起到的威慑力,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减少封建领主劳动力的损失,另一方面还能够补偿甚至增加封建领主的财产性收入。而后来之所以宽宥自杀者,则是因为惩罚自杀者的尸体首先在政治上遭到了民主司法的抵制,而且没收财产从根本上不利于新兴资产阶级原始资本的积累,无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因此,就英国法对自杀者的惩罚与宽宥、英国自杀法的变革而言,我们首先要认清其所处的大背景是社会结构和权力架构正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这是由经济力量所左右的,并且服务于那些控制着生产和积累财富的利益集团。由此,从英国法对自杀者态度的转变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种作用于死者(尸体和财产)的国家权力技术,一种在福柯分析基础上扩展了的刑罚政治经济学。   注释:   [1]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三联书店, 1999.   [2]黄永锋.历史变迁中的刑罚政治经济学[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1).   [3]Rosen, G..History[C]∥S. Perlin (ed. ) A Hand Book for the Study of Suicid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4]Pollock, F. , F. W. Maitland. The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w (2nd Ed. )[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5]Guernsey, R. S.. Suicide: History of the Penal Laws[M].New York: L. K. Strouse, 1883.   [6]Fedden, H. R.. Suicide: A Social and Historical Study[M]. New York: Benjamin Blom, 1972.   [7]Bracton, H.. On the Laws and Customs of England (S.E. Thorne, trans. )[M].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8]W illiams. F.. The Sanctity of Life and the Criminal Law [M].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57.   [9]Holdsworth, W. S.. A History of English Law ( III)[M]. London: Methuon and Co., 1909.   [10]Moley, R.. Politics and Criminal Prosecution[M].New York: Arno Press, 1974.   [11]Moore, C. A Full Enquiry Into the Subject of Suicide[M]. London: P. N. K., 1790.   [12]Blackstone, W.. Commentaries on the Laws of England(4th Ed. )[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770.   [13]Hawkins, W.. A Treatise of the Pleas to the Crown(6th Ed. )[M]. Dublin: Eliz. Lynch, 1972.   [14]邱兴隆.关于惩罚的哲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15]邱兴隆.罪与罚演讲录:第1卷[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0.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
权威师资阵容,经典班次科学搭配。适合基础好、时间充裕、自学能力强的学员
高清智能交互课件,下期学费减半。 适合基础薄弱、工作忙,高效备考的学员
实验班助教贴心指导,签署协议保障通关。适合有专职助教督促指导,零基础、时间紧的学员
考点集中,方便快捷,手机/平板专属课堂。购买全套课程任一班次同时购买移动班,可享7折优惠
历年真题,应试指南。看书、做题、云笔记功能一应俱全
1100元/门&
1800元/门&
3000元/门&
500元/门&&
50-100元/套&&
司法考试相关栏目推荐
··············
2015年司法考试移动班,支持以手机/平板电脑为载体学习网络课程,每15-20分钟一个讲座,化繁为简。权威名师倾情打造,授课幽默风趣,妙语连珠!
学员:maojiayi学员:wppwdd8学员:laimengzhu学员:gongzheng2013学员:szt520125学员:wangshen1987
咨询电话:010-
特色班精品班实验班移动班
权威师资阵容,经典班次科学搭配;高清视频课件,移动应用随学随练。紧扣大纲全面讲解,超值优惠套餐!
含全套基础学习班、法条串讲班、 冲刺串讲班、真题解析班、论述题精讲班。
权威师资阵容,经典班次科学搭配;高清视频课件,移动应用随学随练。
当年考试不过,第二年半价重学!
含全套基础学习班、法条串讲班、 冲刺串讲班、真题解析班、论述题精讲班。
权威师资阵容,经典班次科学搭配;高清视频课件,移动应用随学随练。
当期考试未过,签署协议,学费全返!
含全套基础学习班、法条串讲班、 冲刺串讲班、真题解析班、论述题精讲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每15分钟一个讲座;
化繁为简,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适合有一定专业基础,高效利用零散时间高效备考的学员!
含全套基础学习班、法条串讲班、 冲刺串讲班、真题解析班、论述题精讲班。
1、凡本网注明“来源:法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法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法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Copyright & 2003 - 2015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咨询电话:010-6500111 咨询时间:全天24小时服务(周六、周日及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
传真:010- 投诉电话:010- 建议邮箱:&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学院国际大厦18层()
  /   京公网安备66 英国留学论文需警惕抄袭率_的是_新闻营销
当前位置: >
> 英国留学论文需警惕抄袭率
英国留学论文需警惕抄袭率
00:55:41作者:流焕
在英国的童鞋们估计都遇到过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抄袭率问题。英国对抄袭(plagiarism)的态度非常谨慎严格,通常学校超过30%的抄袭率,这篇文章就算抄袭了。对待抄袭的处理,通常除了口头警告恐吓,还要签署保证文件。通常英测抄袭软件的就是Turnitin,几乎所有学校都有这个系统。有些学校允许童鞋们提前进行抄袭检测,但有些学校则不可以检测。对于Turnitin抄袭率的标准,标蓝的表明similarity为0,标绿的表明similarity为24%,标黄的为25%-49%,标橙的为50%-74%,红的为75%-100%。抄袭率过高的童鞋可以考虑下是不是自己引用别人句子的时候没有打上双引号当做quotation。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论文都要有相关的research做依据。金石遇到很多童鞋向我们诉苦,为了保证没有抄袭率,很多童鞋的论文的想法是自己原创的,为什么分数不高而且也会碰到抄袭率的问题。金石在这里提醒大家,英国论文有追本溯源的原则,即论文中的理论一定要有曾经相关的research做依据,也就是大家熟悉的quotation、reference和bibliography。没有这些依据,分数必然不会太高。而即使是原创的想法,也有会打上抄袭标签的可能,金石确实见过有的童鞋真的遇到过类似情况。对于quote的引用,不同的学校也有不同的规定标准,有的学校规定是不得超过10%,而有些学校的教授干脆不看Turnitin全靠感觉走。如果童鞋们运气太差被指证抄袭,先不要慌神,一般学校会给发邮件大意就是说要开一个听证会,会有5个听证委员,这里有肯定有你的导师或者是course director。据有过经验的童鞋说5个听证委员里面有2-3个是唱红脸的,另外的是唱同情票的,这时候就需要童鞋们声情并茂有理有据解释你的论文并非故意而是引用不当之类的。听证结束之后,他们会再次讨论并在一段时间之后给结果,时间长度不等。一般&初犯&的话有如下结果:论文重写、分数降级、给予警告或者重修课程,至于有些童鞋担心的没有毕业证学位证,延迟毕业的情况,目前为止还没遇到过。这里金石还想给大家推荐一个比较好用抄袭率检查软件WriteCheck,它与Turnitin是同一家公司享用同一个数据库,专门为学生设计的检测系统,还可以帮助检测语法和拼写的错误,需要收费每5000字将近8美元。
关键词标签: 的是 都有 在这里 会有 还可以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原创"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电话:010-
还没把握,免费评估一下
您的姓名: 手机/QQ :
咨询内容:
*注:本评估单由专业顾问在三个工作日内完成,并按照您选择的沟通方式反馈结果,请注意一定要填写正确的联系方式,以免耽误您的留学进程,所有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
微信展示区
外语培训:托福(Toefl)雅思(IELTS)公共英语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少儿英语职称英语成人英语CETGREKETSSATSAT新概念英语alevel四级辅导大学六级翻译资格韩语
学习辅导:高考中考初升高小升初专升本考研辅导SMBAEMBAMBAMPA
成人教育:成考辅导自考辅导远程教育函授夜大教育电大教育成人高考
设计制作:平面设计网页设计游戏动漫UI设计FPGA设计proe培训网站建设
编程开发:PHPC/C++JavaJavaScriptVicualC++ Html页面设计IOSAndroid嵌入式培训IT培训手机程序开发
数据库管理:LinuxMySQLOracleSQLServer
资格认证:公务员考试
建筑工程:监理工程师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物业管理师质量工程师室内设计师安全工程师施工员房产估价咨询工程招标师测绘师造价员景观设计师城市规划师营造师
金融会计:金融会计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资格注册商务师ACCACFO证劵投资CFA注册税务师理财规划师会计电算化会计职称会计实务资产评估师经济师精算师审计师统计师会计证理财师税务师银行从业证券从业期货从业注册管理会计师金融分析师银行内控
贸易外贸:报检员报关员电子商务师国际商务师物流师采购师营销师项目管理师外贸跟单员内审员
企业管理:企业培训师人力资源师策划师生产管理师咨询工程师企业法律顾问
健康保健:公共营养师营养配餐员心理咨询师催乳师培训育婴师培训健康护理员
企业运营:人力资源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客户服务财务管理采购物流SAP岗前培训
设计制作:室内设计影视设计广告设计服装培训建筑设计及装饰数码设计产品设计美工培训
媒体艺术:播音主持影视表演摄影培训编导培训电视包装DJ培训影视制作模特培训
工程维修:机械电气数控及模具电子技术弱电工程专业维修工程预算
留学:欧洲留学美洲留学澳洲留学亚洲留学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德国法国荷兰新加坡新西兰移民:澳洲移民加拿大移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饮食文化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