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杨泽伟教授的《国际法》的电子版 跪求网站你懂的

“国际法”的权威教材(国外译本)_百度知道
“国际法”的权威教材(国外译本)
题家能否帮我推荐几本际经典权威教材我需要外使用所希望外权威士编写翻译文教材非谢
要于陈旧至少近些要些许更新翻译太蹩脚太吧 院师真拜读些家著作想
提问者采纳
际公:《际》 邵沙平 版社 英照美精要系列英版本都 美教授 翻文版本经典原著文版错比奥本海《际》格秀斯书德位家《际私》些都我看觉比较际权威译本资料内比较少卓越自挑选尽量看英文原版吧内翻译定准确外候用英语能理解放吧实行网查行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奥本海《奥本海际》
本书著者奥本海()近代著名际者第九版修订者詹宁斯曾剑桥惠威尔际讲座教授、际院院;瓦茨曾英外交联邦事务部律顾问原著第版即确立其作际经典著作位其经八修订历流行种际教广泛流通第八修订三十七第卷由詹宁斯瓦茨修订版举深受际界欢迎新版考虑际发展扩范围内容包括海洋、外交领事关系、条约等新补充;涉及外层空间、恐怖主义、环境保护、南极、权等问题新版第卷内容比第八版增加倍两册五部新版维持原水平声誉进行际教研究主要参考著作实际工作者裨益 伊恩 布朗利《际公原理》
全书阐述清晰、析严密参考资料详尽覆盖面综合全面案例典型丰富展示布朗利教授平际主要问题实事求研究精神与实证析技能体现结合复杂际案件自运用实证析理论 与剖析各种含混费解际规范高超水平揭示际运作现实情况际际位补称系统全面阐述平际部杰作、权威际专著颇具世界影响际教科书本书比较全面展示布朗利教授平际主要问题实事求研究精神与实证析技能体现结合复杂际案件自运用实证析理论与剖析各种含混费解际规范高超水平比较深刻揭示际运作现实情况及际际独特位助于认识实证际研究面潜力替代作用斯塔克际教材错 引自华东政院:
《际公》参考书目 、文类:1、 曹建明等主编:《际公》律版社1998版2、 周鲠:《际》商务印书馆1981版3、 王铁崖主编:《际》律版社1995版4、 张乃根主编:《代际研究》海民版社2002版5、 邵沙平等主编:《际问题专论》武汉版社2002版6、 余民才主编:《际专论》信版社2003版7、 赵理海:《际基本理论》北京版社1990版8、 端木主编:《际》北京版社1989版9、 魏敏:《际概论》光明报版社1986版10、 李浩培:《际概念渊源》贵州民版社1994版11、 陈体强:《际论文集》律版社1985版12、 王铁崖:《际引论》北京版社1998版13、 程晓霞主编:《际理论问题》津教育版社1989版14、 詹宁斯、瓦茨(英)修订王铁崖等译:《奥本海际》百科全书版社1995版15、 格秀斯(荷兰):《战争与平》16、 高树异主编:《际》吉林版社1987版17、 富哲:《际教程》警官教育版社1991版18、 王铁崖、田萱:《际资料选编》第2版律版社1986版19、 王铁崖、田萱:《际资料选编》(续编)律版社1993版20、 王铁崖、李浩培、陈伟强主编:《际刊》律版社版21、 赵建文:《论平共处五项原则》社科版社1996版22、 刘海山主编:《际》律版社1992版23、 赵理海:《代际问题》制版社1993版24、 周洪钧主编:《际论》同济版社1992版25、 李浩培:《条约概论》律版社2000版26、 王献枢主编:《际》政版社1994版27、 李浩培:《籍问题比较研究》商务印书馆1979版28、 联合新闻部:《联合手册》外翻译版公司1988版29、 丘宏达(台)主编:《平际》三民书局股份限公司74版30、 政际教研室编:《际公案例评析》政版社1995版31、 王浩:《外交事例与际》现代版社1989版32、 黄凤:《引渡制度》律版社1990版33、 陈治世:《条约公约析论》台湾书局1992版34、 亨金:《际:案例资料》西版公司1980版35、 B.森(印度):《外交员际与实践指南》外翻译版公司1987版36、 丘庆主编:《领事论》海社科院版社1996版37、 尼尔松:《外交》世界知识版社1987版38、 程道德主编:《近代外交与际》现代版社1993版39、 马呈元:《家犯罪与责任》政版社2001版40、 陈治编:《际案例》律版社1998版41、 慕亚平、周建海、吴慧:《代际论》律版社1998版42、 柳炳华(韩)著马呈元等译:《际》政版社1997版43、 苏义雄(台):《际》三民书局股份限公司1990版44、 邵津主编:《际》北京版社、高等教育版社2000版45、 梁西:《际组织》武汉版社2001版46、 贺其治:《外层空间》律版社1992版47、 黄惠康《际集体安全制度》武汉版社1990版48、 曾令良:《欧洲共同体与现代际》武汉版社1992版49、 万鄂湘:《际权》武汉版社1993版50、 龚刃韧:《家豁免问题比较研究》北京版社1994版51、 饶戈平主编:《际组织》北京版社1996版52、 白桂梅:《际自决》华侨版社1999版53、 江青:《演变际问题》律版社2002版54、 杨泽伟:《宏观际史》武汉版社2001版55、 王曦:《际环境》律版社1998版56、 朱奇武:《际理论与实践》律版社1998版57、 李浩培:《李浩培文选》律版社2000版58、 阿菲德罗斯(奥)著李浩培译:《际》律版社1981版59、 王献枢主编:《际》政版社1994版60、 张潇剑:《际强行论》北版社1995版61、 亚历山·基斯()著张若思译:《际环境》律版社2000版62、 黄进:《家及其财产豁免问题研究》政版社1987版63、 魏敏主编:《海洋》律版社1987版64、 赵建文主编:《际新论》律版社2000版65、 赵维田:《际航空》社科文献版社2000版66、 袁古洁:《际海洋划界理论与实践》律版社2001版67、 北京律系际教研室编:《海洋资料汇编》<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98版68、 刘楠:《际海洋》海洋版社1986版69、 赵理海:《海洋问题研究》北京版社1996版70、 吴慧:《际海洋庭研究》海洋版社2002版71、 陈治世:《际院》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版72、 贺其治:《家责任及案例浅析》律版社2003版73、 斯塔克(英)著赵维田译:《际导论》律版社1988版74、 万鄂湘、石磊、杨铭、邓洪武:《际条约》武汉版社1998版75、 吴嘉:《际与内关系研析》台湾五南版社1998版76、 赵理海:《际基本理论》北京版社1990版77、 黄进、肖永平主编:《展望二十世纪际发展》湖北民版社2001版78、 周洪钧、丁耀、司平平编:《际公约与惯例——际公卷》律版社1998版79、 梁西:《际》武汉版社1993版80、 谢启美:《与联合》世界知识版社1995版81、 鹿守本主编:《海洋律制度》光明报版社1990版82、 赵理海:《海洋新发展》北京版社1984版83、 凌岩等编:《际公案例评析》政版社1995版84、 徐振翼:《航空知识》律版社1985版85、 赵维田:《论三反劫机公约》群众版社1985版86、 [荷]雷伊南著谭世球译:《外层空间利用与际》海翻译版社1985版87、 万鄂湘:《际权》武汉版社1994版88、 盛愉、魏家驹:《际新领域简论》吉林民版社1984版89、 夏友富:《际环保与外放》青版社1996版90、 韩健、陈立虎:《际环境》武汉版社1992版91、 马骧聪主编:《际环境导论》社科文献版社1991版92、 江伟钰、江伟铿:《际环境保护》环境科版社1993版93、 李双元主编:《际与比较论丛》律版社2001版94、 董云虎编:《权基本文献要览》辽宁民版社1994版95、 夏尔·卢梭():《武装冲突》译本1987版96、 李龙、万鄂湘:《权理论与际权》武汉版社1992版97、 张智辉:《际刑通论》政版社1993版98、 赵永琛:《际刑与司协助》律版社1994版99、 刘亚平:《际刑》政版社1992版100、 林欣:《际刑事管辖权》律版社1998版二、外文类:1、I.A.Shearer, Starke: International Law, Butterworth and Co., 1994.2、Ian Brownlie: Principles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3、O.Connel: International Law, Clarendon Press, 1970.4、D.M.Johnston: The Structure and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Law,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83.5、Lauterpacht H.: International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5.6、G.Tunkin: Politics, Law and Force in the Interstate System, 219 Recueil Des Cours, 1989.7、Thomas M. Franck: Fairness in International Law and Institutions, Clarendon Press, 1998.8、B.Simma: From Bilateralism to Community Interest in International Law, 250 Recueil Des Cours, 1989.9、R.Bernhardt: Encyclopedia of Public Law, Elserier Science Publishers, 1987.10、Serge Sur: The State Between Fragmentation and Globalization, 1997.11、Kaarle Nordenstreng: Beyond National Sovereignty: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the 1990s, 1993.12、Philip Alston: International Lawyers and Globalization, 1997.13、David A.Smith: States and Sovereignty in the Global Economy, London, 1999.14、Jan Klabbers: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al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15、Anthony Aust: Modern Treaty Law and Practi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16、Eileen Denza: Diplomatic Law—Commentary on the Vienna Convention on Diplomatic Relations, Clarendon Press, 1998.17、John Collier: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s in Internatio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18、G.Schwarzenberger: International Constitutional Law, 1976. 19、Karen T.Litfin: The Greening of Sovereignty in World Politics,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 1998.20、Stephen D. Krasner: Sovereignty: Organized Hypocris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9.21、R.Keohane and J.S.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Dosborn, 1977.22、Saskia Sassen: Losing Control? Sovereignty in Age of Globalizati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6.23、A. Leroy Bennett: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Principles and Issues, 1994.24、Alan Boyle: International Law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25、Antonio Casses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26、Karel C. Wellens: Diversity in Secondary Rules and the Unity of International Law,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1995.27、S. D. Bailey: The Procedure of the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1975.28、Antonio Cassese: Self-Determination of Peoples: A Legal Reappraisa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29、Martti Koskenniemi: The Gentle Civilizer of Nat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30、Ignaz Seidl-Hohenvelder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The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9.31、Lyal S. Sunga: The Emerging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The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7.32、L. Henkin: International Law, Politics and values,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1995.33、Bruno Stimma: The Charter of the UN: A Commenta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34、Ian Brownlie: International Law and Use of Force by Stat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3.35、J. G. Merrills: International Dispute Settlemen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36、M. Cherif Bassiouni: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in International Law,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1999.37、 L. M. Goodrich: The United Nations, 1979.38、Jordan J. Paust: 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Cases and Materials, Carolina Academic Press, 1996.39、Dixon and Martin: Textbook on International Law, Blackstone Press Limited, 1996.40、Oscar Schachter: International Law in Theory and Practi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41、Brad R. Roth: Governmental Illegitimacy in International Law, Clarendon Press, 1999.42、Simon Chesterman: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 and Internatio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43、B. Conforti: The Law and Pract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1996.44、Green N. A. M: International Law, Macdonld and Evans London, 1982.45、Rosalyn Higgins, Problems and Process—International Law and How we Use It, Clarendon, Clarendon Press, 1995.46、Charles S. R: International Law, CLB, Publishers Inc, 1971.47、Louis II: International Law cases and Materials, West Publishing Co. 1993.48、Anand R.P.: 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Martimo Nijholf, Boson, 1987.49、Antonio Cassese: Self-Determination of Peoples and the Recent Break-Up of USSR and Yugoslavia. 1999.50、O. A. Elias and C. L. Lim: The Paradox of Consensualism in International Law,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1998.
到淘宝网看看~~
国际法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价格(元)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其它
开本:其它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其它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版次:1版1印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其它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装订:其它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其它
装订:其它
装订:其它
装订:其它
装订:平装
开本:24开
装订:其它
装订:其它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版次:第3版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相关商品推荐
·25.00·32.00·46.50·38.90·39.00·36.00·35.00·49.00·39.00
您的浏览历史
书名:国际法
编号:389299
ISBN:4[十位:X]
作者:杨泽伟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
定价:36.00 元
参考重量:0.480Kg
-------------------------
图书情况:正版二手旧书,八成新左右,绝不影响阅读!
特别提示:绝无缺页少页,笔记无或很少,请放心购买!
* 内容提要 *
作为调整**、特别是国家间关系的国际法,总是伴随着**的演进而不断发展变化。进入21世纪,特别是“9·11”事件后,国际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政府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赞同。这些变化在这本国际法教材中得到比较好的反映。 第一,在体例结构上,全书分总论、分论。总论包括国际法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其内容对整个国际法体系、国际法各个分支都有指导意义。分论则涵盖国际法的具体规则和制度,其内容为国际法的具体规范。 第二,内容上,一方面针对国际法上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制度和规则进行追本溯源,重点突出;另一方面,跟踪学术动态,吸纳国际法学界先进的研究成果,反映国际法的一些新发展,新问题,具有前沿性。 第三,撰写形式上,以案例或相关的简短阅读材料引入;同时结合教材内容,如海洋法辅以插图的表现形式,辅助教学。 第四,论述方法上,辅以“阅读提示与思考”。“阅读提示”是对本章主要教学内容的补充,或前沿问题的介绍;“思考”主要是便于读者复习掌握主要教学内容。
* 图书目录 *
总 论 第一章 国际法的基础 第一节 国际法的概念与性质 第二节 国际法的作用 第三节 国际法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 第四节 国际法的渊源 第五节 国际法的编纂 第六节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第七节 国际法的主体 第八节 中国与国际法 第二章 国际法基本原则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国际法原则宣言》 第三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分 论 第三章 国际法上的国家 第一节 国家的要素与类型 第二节 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节 国家管辖豁免 第四节 国际法上的承认与继承 第四章 国际法上的居民 第一节 国籍” 第二节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第三节 难民 第四节 引渡和庇护制度 第五章 国际法律责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 第三节 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所造成损害的责任问题 第四节 国际刑事责任问题 第六章 领土法 第一节 国家领土和领土主权 第二节 领土取得与领土争端解决 第三节 边界和边境制度 第四节 南北极地区及其法律地位 第五节 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领土和边界问题 第七章 海洋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内海水与领海 第三节 毗连区与专属经济区 第四节 大陆架 第五节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与群岛水域 第六节 公海 第七节 国际海底区域 第八章 空间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国际航空法 第三节 外层空间法 第九章 国际人权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国际人权宪章 第三节 区域性国际人权公约 第四节 人权国际保护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 人权国际保护的实施制度 第六节 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 第七节 中国与人权国际保护 第十章 外交和领事关系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外交关系法 第三节 领事关系法 第十一章 国际组织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联合国 第三节 联合国改革 第四节 专门性国际组织 第五节 区域性国际组织 第十二章 条约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条约的缔结 第三节 条约的生效和暂时适用 第四节 条约的保留 第五节 条约的遵守与适用 第六节 条约与第三国 第七节 条约的解释 第八节 条约的修订 第九节 条约的终止与无效 第十三章 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方法 第三节 国际争端的法律解决方法 第四节 国际组织与国际争端的解决 第十四章 武装冲突与国际人道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战争与武装冲突的国际法调整 第三节 国际人道法 推荐阅读书日……
* 文章节选 *
总 论第一章 国际法的基础引 言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宣布对伊拉克开战的电视讲话中说道:“我国和其他国家政府获得的情报毫无疑问地表明,伊拉克继续掌握并在隐藏人类所能设计出来的最为致命的**。这个政权曾经用大规模杀伤性**对付其邻国和伊拉克人民。这个政权有无故侵略别人的历史,它对美国和**朋友怀有刻骨的仇恨。它支持、庇护恐怖主义分子,包括基地组织的人员。恐怖分子可以从伊拉克得到化学、生物**或者核**,用于杀死我国或其他国家成千上万的无辜人民。”然而,美国对伊拉克战争是典型的违反国际法的行为。那么,究竟什么是国际法?国际法有哪些特征?为什么说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违反了国际法?国际法是否有约束力?它有何作用?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怎样?这些都是本章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节 国际法的概念与性质一、国际法的定义和特征(一)国际法的定义到目前为止,国际法还没有一个被公认的定义。各国国际法学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国际法下过种种定义。 英国学者詹宁斯(Sir Robert Jennings)、瓦茨(Sir Arthur Warts)在其修订的&奥本海国际法》指出:“国际法是对国家在它们彼此往来中有法律拘束力的规则的总体。这些规则主要是支配国家的关系,但是,国家不是国际法的惟一主体。”①美国学者凯尔森(Hans Kelsen)认为:“国际法或万国法是一系列规则的总称,这些规则——按照通常的定义——调整各国在其彼此交往中的行为。这些规则被称为法律。”②
* 编辑推荐与评论 *
《国际法》分为总论和分论两部分。前者包括国际法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其内容对整个国际法体系、国际法各个分支都有指导意义。后者则涵盖国际法的具体规则和制度,其内容为国际法的具体规范。主要介绍了国际法上的国家、居民;国际法律责任;领土法;海洋法;空间法;国际人权法;外交和领事关系法;国际组织法;条约法;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武装冲突与国际人道法等内容。
* 作者介绍 *
暂无相关介绍
暂无评论。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电子商务大厦三楼 电话:
CopyRight &   豫ICP备号
咨询QQ: 咨询旺旺:(周一至周六10:00-20:00)
二手教材网是专业的旧书,二手书交易网站。本二手书网站提供优质低价的正版二手书,旧书,大学二手教材。
提供平邮、快递、自取等多种送货方式。付款后24小时内发货。
不满意一周内无理由退货。使用支付宝担保交易,安全放心。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
《国际法》课程阅读材料.doc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60 &&
《国际法》课程阅读材料.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国际法》课程阅读材料 一、教材 王铁崖主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朱奇武:《中国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邵津主编:《国际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二、案例 凌岩等《国际公法案例评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梁淑英主编:《国际法教学案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张爱宁编著:《国际法原理与案例解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三、专著 国际法史: 杨泽伟:《宏观国际法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苏]弗尔德曼,黄道秀等译:《国际法史》,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 国际法渊源: 程晓霞:《国际法的理论问题》,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李浩培:《国际法的概念和渊源》,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版;
王铁崖:《国际法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国际争端解决: 陈世材:《国际法院的透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年版; 施觉怀:《国际法院》,苏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国际法律责任: 贺其治:《国家责任法及案例浅析》,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李寿平:《现代国际责任法律制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高燕平:《国际刑事法院》,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 国家法: 倪征日奥:《国际法中的司法管辖权》,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版; 龚刃韧:《国家豁免问题的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国际组织法: 谢启良:《中国与联合国》,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 饶戈平主编:《国际组织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梁西:《国际组织法(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居民法: 李浩培:《国籍问题比较研究》,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黄风:《中国引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正文 字体:小中大
《我国国际刑法的研究状况与界定分析》――国际法论文资料背景:
日期:作者:无忧论文网编辑:huangt点击次数:153销售价格:免费论文论文编号:lw409160论文字数:2589&论文属性:职称论文论文地区:中国论文语种:中文&
关键词:&&&&&
《我国国际刑法的研究状况与界定分析》――国际法资料
摘要:论述国际法性质的实际和理论上的意义在于对国际法的法律性质持争议的现实存在,对国际法的定义也一直难以形成一致意见,要使国际法的理论研究向前进一步发展,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当今国际社会公平、合理、公正的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这些都需要建立在对国际法的性质的客观和科学的认识之上。
关键词:国际法 国际刑法 自然法学派 实在法学派 国际经济法
所谓国际关系,即国际法主体为生存和发展而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人类共同体,而国际社会成员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即国际关系。国际法调整的对象就是这种国际关系。我国著名国际法学家周鲠生教授在1976年所著的《国际法》(内部发行)一书中,给国际法下了这样的定义:“国际法是在国际交往过程中形成出来的,各国公认的,表现这些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在国际关系上对国家具有法律的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包括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日,国际社会在罗马召开的外交大会上通过了建立国际刑事法院的《国际刑事法院规约》,这是国际刑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国际刑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体系,国际刑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形成。
一、我国国际刑法的研究状况
我国对国际刑法的认识和研究,是在80年代随着国际刑法学家巴西奥尼的《国际刑法。国际刑法典草案》一书介绍到中国而开始的。我国学者关于国际刑法的理论和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巴西奥尼著作的影响。最早完整介绍国际刑法的著作是刘亚平于1986年6月出版的《国际刑法与国际犯罪》一书。1992年6月,刘亚平又在他的《国际刑法学》一书中,比较完整地勾画了我国国际刑法学的学科体系,提出了一系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看待国际刑法和国际犯罪问题的新观点,阐述了我国参与国际刑法活动的历史和原则立场,预测了国际刑法发展的方向。同年黄肇炯的《国际刑法概论》和此后张智辉、余叔同等学者出版的《国际刑法通论》、《刑法学全书:国际刑法学(分科)》等论著,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国际刑法和国际刑法学的概念,国际刑法学的研究对象,国际刑法的历史发展,国际刑法的原则、基本内容及其争论的问题,基本构建了国际刑法在我国的体系框架。
学界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国际刑法学是一门兼具刑事实体法、程序法属性和国际法学属性的综合性的独立法学学科。国际刑法是规定国际犯罪行为、刑事责任和司法制度,以及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和域外犯罪刑事管辖权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际刑法学是以国际刑法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另一种观点认为,国际刑法是指有关刑事实体法、程序法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称。国际刑法学是国际法学派生出来的一门以国际刑法的理论与实践作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
二、国际法的效力基础之界定
我国学者一般称之为“国际法效力的根据”。即国际法的效力从那里来。由于国际法不象国内法那样有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来制定和实施,它为什么能够产生效力就是一个必须予以明确的问题。就这个问题,国际法学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主张和理论,大致可分为二类,即自然法学派和实在法学派。自然法学派主张国际法的约束效力源自“自然理性”,国际法只是自然法(Naturallaw)的一部分,而自然法是与国家制定的实在法(Positvelaw)相对称的法律,并先于和高于实在法①。这种“自然理性”包括法律良知、正义观念和社会纪律等。实在法学派主张国际法效力根据不是抽象的人类理性,而是现实的国家同意或者共同意志,国际法的规则不是依推理的程序来发现,而是用归纳的方法从国际交往史上去推求“,公认”是国际法的唯一基础。
三、国际经济法学研究对象的范围
国际经济法是法学领域中一门实用学科。国际经济交往中要涉及到各国政策和利益,而由于各国利益不一致,诸多矛盾,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及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其情况尤为严重,因而,使国际经济关系中出现的法律问题极为复杂,难于解决。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国际经济法是传统法学中的一个新的突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立论诸多分歧,体系尚待建立。因而,研究国际经济法及其法律问题,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证之实际,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法律问题往往难于解决、各执一词,导致争议长期不决,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利益和立场的对立,导致法制和法学观念的对立所使然。譬如发达国家往往坚持把传统的国际法中某些原则及传统的法律奉为经典,作为有力武器,并强加于发展中国家,企图用此来评论及解决问题。而这些原则却又是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前所建立的,是代表西方文明,反映发达国家利益的原则,是发展中国家所不能接受的,如关于国有化的合法性问题及补偿标准,所谓“国家契约”的性质及法律适用问题,对外国投资者的待遇标准等等。因而,研究国际经济法,不仅要摆脱传统法学分科论的拘束,还必须对某些传统的国际法原则、某些传统的法理再认识、再评价,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批判,提出有据的论证。
这不只是有利于解释和解决面临的现实法律问题,而更重要的是通过不但突破,在理论上开拓创新,有利于促进反映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国际经济法体系的建立和这一门新兴法律学科的发展。综上所述:通过对国际法存在和发展以及美国强权在国际交往中的体现和属性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国际法准则是人类通过巨大的生命和资源代价换来的经验和教训,国际法的发展是人类对国际准则的承认和以国际法解决国际事务的共识的体现。虽然,因为国际法本身的特点,在其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实力优与理想中的各国平等相冲突的现实,也使的国力强劲的国家在国际交往中出现了利用国际法、抛弃国际法的现象,但我们应该看到,国际社会仍然是一个平权社会,国家无论强弱,其主权是完整的,其潜在的民族、宗教、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力量是巨大的,现代社会已完全摆脱了过去的那种依附型的殖民社会,而殖民历史也告诉我们,殖民统治、强权统治都是暂时的。
[1]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版,第37页。
[2]梁西:《国际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4月版,第14页。
[3]巴里?尼古拉斯著,黄风译《:罗马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12月版,第57页。
[4]邵沙平、余敏友:《国际法问题专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
[5]梁西:《国际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4月版,第19页。
[6]杨泽伟著《:国际法析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第213页。
[7][韩]柳炳华著《:国际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37、39、40~42页。论坛
本文源自:无忧论文网转载保留版权源头地址:
会员老师编辑
论文相关搜索
留学论文中心
论文新闻中心
论文代写需求
论文网公告中心
论文代写供需发布
()始建于1999年,提供专业论文格式,论文范文,包括毕业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留学生论文,essay,职称发表论文等的专业论文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跪求网站你懂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