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埃罗·佛纳塞迪鲁迅的作品品

栏目导航:
您的位置: >
意大利的设计观
意大利的设计观
尽管老生常谈关注的只是美,与其他名贵、高档的设计相比,意大利设计的首要特征在于它在形式和材料的组合方面前所未有的创新:从整体上看,意大利设计的历史主要是充满了不断
  尽管老生常谈关注的只是&美&,与其他名贵、高档的相比,意大利的首要特征在于它在形式和材料的组合方面前所未有的创新:从整体上看,意大利设计的历史主要是充满了不断的实验,这是它被称为永久实验室的合法理由。如果说,这种实验性减弱了形式风格的统一性和一贯性,而更注重了伟大的建筑家和学者埃内斯特&罗杰斯所说的从&勺子到城市&的设计规划中的对立因素的共存,我们必须承认,在意大利、以及在其他地方都必然存在的与产品紧密相关的竞争机制也并不允许对生活空间做出更好的安排。但是,正是这个空间,这个由物品的反差勾勒的空间,越来越大地激发着意大利设计鉴赏家的关注和好感。这些特点使设计成为理解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的最有意义的钥匙,这个民族经常从自己的矛盾和差异中赢得他人对它的文化的崇敬以及企业上的成功。
  尽管意大利是一个文明古国,它的政治和经济的统一历史还不足150年。在那之前的两千年中,意大利一直分裂成7个以上的国家,并同时直接或间接地处于至少3个世界强权的统治之下。撇开不计十六世纪晚期的一些边境地区的语言,在许多方言和地方主义之外,从公元1000年起,&白话&意大利语开始在全国范围和民间层次上得到普及,它完全取代了拉丁语,把后者的使用限制在教会和官方文件。这样,当同一件工艺活在不同的大区、甚至在相邻的城镇都有不同的叫法时(这一点并不是次要的),一种物质文化系统也逐级建立,在这系统中,地区的差异更多的是由贵族和市民的手工文化决定的,而不是由农村文化造成的,这两者之间大不相同。前者的差异得归因于社会政治口味的迅速演变和与众不同的个人需要,而后者则相当相近,是由一致的、持久的冬季农闲经济造成的,由此诞生的产品更多地具有工艺的、而不是风格的特征,它们因而逃避了被主人剥夺的命运。第三个手工生产的不同是(现在还常常如此)集中在某些地区,通常因为它们靠近矿区或采矿场,从古罗马晚期(阿罗阿&里格尔)开始就开始形成某些相应的转变,它们发展成两千年后的&工业地区&(阿尔弗莱德&马夏尔)。
  至于材料,从中世纪开始,整个意大利都得面临地区性的短缺,尤其是某些材料,虽然&
贫穷&,却能支持和促进非现代意义上的&工业&发展(&工业&是古罗马晚期皮埃蒙特大区的一个手工业小镇)。1348年之后的五十年中,施虐整个欧洲的瘟疫造成了高达30%的人口死亡率,但是,如果不考虑这场灾难,意大利的问题一直是原材料的缺乏和劳动力的过剩。当脑力的创造不需要体力活来实现时,工人被迫另寻生路。
  因此,整体上,意大利的生产史具有如下特点:不断寻求赋予当地短缺又简陋的材料以价值,或节省使用有时是从极其遥远的国度进口的贵重材料和充分体现出它们的价值,这可以通过优美(或豪华)的风格或结构上的彻底创新来实现,这也得感谢热那亚、威尼斯和托斯卡纳大区精明的商人。
  回顾历史可以洞察未来,这也同样适用于从手工业到工业的转变。十八世纪晚期,《百科全书》中的教育就已经引起一些&首府&(都灵,威尼斯,那波利)的重视,但获得的成果主要表现在技术而不是外形上;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毕德麦耶尔派(一种表现资产阶级庸俗生活的艺术流派)典型的对物品功能的更新和各种花叶饰风格开始变得明显,但是,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以建筑师为首,并得到一些博学的工程师的呼应,在关注从装璜着手的建筑设计的同时,他们开始对日常用品的外形产生新的兴趣,由此开创了这样一个历史:它关注未来主义的渎神式的放纵和许多重新诠释的来自外国的启发(功能主义、理性主义、结构主义),这渐渐演变成埃内斯特&罗杰斯的事后计划。在手工业者之外,出现了新的人物,他们把系列生产看作将工业化带来的福利进行社会分配的,并重新制造了一方面是古老的城市手工业传统中的语言和风格的双重轨道,另一方面则是农村文化中的语言和工艺的双重轨道。
  比以往更甚,材料再次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显然,它们的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是区别
  &意大利设计&展收录了意大利战后至今的设计史上一些最有意义和代表性的范例,它旨在证明一种研究、设计和实验的质量,后者是意大利设计师和公司的骄傲。
  入选的展品是为了提供年期间意大利设计史的发展主线的概要,这一概要是实质性的、综合的,但也相当清晰和富有争议。
  贯穿100件入选展品的叙述依据的是一种线性和整齐的过渡,它任意排斥对立和矛盾,但却时停时续。这一叙述故意用跳跃和比较的形式来展开,它隔离一些部分,它阐述诗学和审美理论,把它们与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联系起来。形成这种叙述的是一种由历史学家卡尔洛&金斯伯格提出的&起始历史&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每个物品除了自身有效之外,还应该揭示一种更广义的上下文关系,并提供有关计划、实施和使用这个物品的时代的社会、历史年代和文化的痕迹、症侯和迹象。
  总之,每个物品是针对一个系统,它是设计、文化和生产实践的总和性的表达,而展览只能通过暗喻或提示的方法来展示这种总和。
  决定是否入选的第一标准是象征性和代表性:由于设计的原创力、技术及材料的创新、捕捉和代表某一特定时代的口味和文化的能力,被选的展品构成了意大利设计研究中最有意义的成果之一。
  入选展品的总数具有任意的象征性,而种类则有意识地做到多样化和各不相同:选择把不同领域并置在一起是为了说明设计是一种规划文化,它越来越不能容忍给禁闭在纯粹的私人家庭空间中,越来越追求与人的行为及公共空间产生互动关系,与发生在路上和办公室中的事物、与着装和走动的方式、与除居住仪式之外的生活仪式互为作用。
  &意大利设计&展不是为了突出一条主线或一条品味路线,而是把眼光投向更为开阔的意大利设计景观,它收录和重新介绍了某种共同研究的总体建议,而不是强调个体的贡献。展品按时间顺序排列,被分成五大部分,它们对应的是当代意大利历史中的五个类似的大阶段:战后重建、经济繁荣、社会冲突的年代、享乐消费主义年代、贯穿上世纪最后十年的对新身份的艰辛的探求。
  这种选择是为了让对意大利文化和历史不甚了解的异国他乡的观众也能最大程度地了解设计的演变。每个部分的开头都是引用一个意大利作家或学者的一段话,它是在与那一部分对应的阶段中出版或发表的,被选上的原因是,它能在某些情况下以挑衅的方法提供一种强有力的对上下文关系的阅读,有助于解释和定位随后叙述的展品。
  这些引语不应该被看作前言,它们是&伴唱&或&倒摄镜头&,是问题的对焦或矛盾的定性。
  它们是否与每个单独的展品或时代的精神和谐或不和,这并不重要。它们的价值在于能提供某种视角,根据这一视角,每个人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确立自身阅读的方位图。
  如上所述,在每一部分中,展品的前后排列是任意的,但又遵循时间顺序。尽管如此,展览的开头和结尾,也就是说第1件和第100件展品,并不是任意的,而是具有暗喻的象征意义
  展览的揭幕展品(1945年由Olivetti投产的马尔切罗&尼佐利设计的打字机Leikkon
80)已经不再存在、不为人使用和生产,在任何角度看,它都是一种已经消失的文化的考古文物;展览的闭幕展品(2000年莫莱诺&费拉利为C.
P.Company设计的多功能:Trasformabili)还不存在,它在日常生活中还没得到使用,它似乎是从属于未来的。也许在连接起始的环路中,我们确实能逆光地了解到当代意大利的许多变化。
  意大利设计永久收藏
  米兰三年展
  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他最优美的小说《沙粒收藏》(Garzanti,米兰,1984)中是这样开始的:
  有一个收藏沙子的人,他周游世界,当他来到一片海滩、一个河岸、一个湖滨、一个沙漠、一片荒原,他抓起一把沙土,把它随身带走。
  在他朴实无华的文字中,卡尔维诺开门见山地综合了组成任何一个收藏的基础的三大要素。
  &周游&、&抓&&带走&。收藏首先意味着探索世界,觅获最适合自己兴趣的东西,用带走它来使其脱离原来的地方。但这三个动作还不够,要把收集到的东西变成一个收藏,还需要下面一个步骤:这也是卡尔维诺的佚名收藏家所做的。
  回来时,等待他的是长长的书架,在它们的上面是排列有序的上百个玻璃瓶,里面有巴尔顿湖的灰色的细沙,有暹罗湾的纯净的白沙,有冈比亚河冲积到塞内加尔的红沙,它们色彩缤纷,呈现出一种清一色的月球外观,即使它们的颗粒大小和质量各不相同,有里海的黑白两色的小砾石,它们仿佛浸透了盐水,有马拉松的极其细微的小石子,它们也是黑白两色的,还有来自肯尼亚马林迪港附近的乌龟湾的粉状白沙,混杂着紫色的蜗牛。
  总之,收集到的东西需要整理,需要被置于一种框架中,它能赋予它们的总体以统一性,也能区分它们的差异以及组成收藏的每个具体物品的特殊性,因此,每个收藏都是同一中的不同和不同中的同一之间的不断的对立和统一。
  在任何情况下,一个收藏的意义并非仅仅是收藏品的内在价值,也不完全是收藏机构给予它的价值,它的价值还来自子能唤起观众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理解。
  作为&样品&,每个收藏肯定是世界这一全豹的一斑:它告诉我们一些超过它特有价值的东西,而且在创造和使用者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如同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一个收藏也是一个关系场,以至于世界的一部分,在它脱离了事物的混沌和被纳入一个项目的秩序中时,它成为相聚、交流和比较的场所。
  米兰三年展的意大利设计永久收藏旨在成为一个类似的场所,它不是一个惰性的变成化石的物品的档案,而是一个能够引发比较以及记忆与未来之关系的符号的目录。这一收藏在1997年4月建立和对外开放,由于策划人詹比埃罗&波索尼的努力,由于象马诺罗&德&乔尔基和安德烈亚&布朗兹这样的大学者在前几年为三年展策划的重要展览的成功经验,永久收藏变得越来越丰富,藏品选择依据的逻辑是重视建立一个前后一致的和富有意义的整体。
  现在,永久收藏拥有1000件种类极不相同的设计作品,包括家具、灯具、电子产品、家务用品、交通工具和孩童游戏。
  永久收藏吸纳了每件作品的内在功能价值、审美价值或科技价值,并认识到,就整体而言,组成收藏的物品并不只是&物品&。
  它们是我们最近的历史的重要的符号和形状,是理念和科技、梦想和需要、语言和风格的产品,总之,在战后至今的历史中,它们中的一些&东西&已经以明显的方式改变了我们与时间、空间、身体、食品、材料和光线的关系。
  作为伟大的意大利设计传统中的创造性与生产厂家在研究和创新方面的高瞻远瞩的直觉的有机合作的结果,永久收藏中的所有藏品描绘出意大利物质文化历史中的一条引人入胜的路径,每件作品都包含有记忆的痕迹、家居景观的缩微、在日常生活中根深蒂固的举手投足传统的断片,也包含有计划和生产的过程,它们使在实验室完成的研究和形式尝试能够转化成为大众享用的语言和风格。
  浏览构成收藏的所有作品能够让我们了解种类的演变、追溯意大利主要设计师的实质性的创造、重建相关领域中最重要的意大利公司的历史,但最重要的是,它能够让我们亲临其境地认识到物品与它们的设计和实施年代中的社会文化氛围之间的紧密联系。
  就其拥有的实物财富的数量和质量,永久收藏在意大利是独一无二的,它目前的展馆是一个2000平方米的空间,紧挨着米兰理工大学的工业设计学院,根据不同的规模和理念,这些藏品还被作为主题或专题展的核心展品在壮观的三年展展厅内定期展出,所采用的轮流的重新组合的标准使对收藏的阅读和演绎能够一直以新的、生动的和充满活力的形式出现。
  在这方面可以罗列的例子包括:&100盏灯&(2000年2月,见第6页照片5-6),&100把椅子&(2000年5月,见第6页照片4),&设计师的另一面:乔万尼&萨基的模型&(2000年6月,见第6页照片7-8),&城市和设计,记忆和未来&(2001年2月,见第6页照片1-2-3)。
  这些展览的目的是为了从永久收藏的丰富的财富出发来提供阅读的思路,以此来打开新的视野、提出演绎的假设、在不同的知识之间建立快捷的联系。以及收藏受到忽视的及在最初确定的时间段()之外设计的产品。
  确实,我们正在做的工作包括探索意大利设计的起源,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成熟起来的先锋经验,还包括年的十年中的错综复杂的设计景观(正因为如此,它们更需要批判性的反思和阅读的线索)。毫无疑问,组成收藏的作品都是批量产品,是为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设计的,产量常常高达上千件,但它们中的一部分正在变成&独件作品&,在它们之中,历史的沉淀带给我们无穷的回忆和激情。在许多物品中,我们确实能了解到我们曾经是怎样的,又怎样有所作为,我们曾经怎样居住,又怎样&装璜&了我们的生活;另一些物品则没有任何怀旧的痕迹,虽然它们属于最近的过去,但它们似乎面向未来。
  永久收藏并非考古文物的惰性堆积,仅需保护和免受时间的损耗。永久收藏是与当今时代不断交流的记忆、文化和计划的财富。
马尔切罗&尼佐利,朱塞佩&贝乔
科拉迪诺&达斯卡尼奥
比埃&鲁易齐&道莱
比埃罗&德&维基
卡尔洛&莫利诺
马可&扎奴索
MARGHERITA
弗朗科&阿尔比尼,弗朗卡&埃格
弗朗科&阿尔比尼
LETTERA 22
马尔切罗&尼佐利,朱塞佩&贝乔(技术方案)
LETTERA 22
马尔切罗&尼佐利,朱塞佩&贝乔(技术方案)
比埃罗&佛纳塞迪
马可&扎奴索
马可&扎奴索,里查德&萨帕
塞尔乔&阿斯蒂
SFERICLOCH
鲁道尔夫&博内多,马克思&修伯
嘉艾&阿乌莱狄
A.卡斯狄里奥内,P.G.卡斯狄里奥内
A.卡斯狄里奥内,P.G.卡斯狄里奥内
A.卡斯狄里奥内,P.G.卡斯狄里奥内
A.卡斯狄里奥内,P.G.卡斯狄里奥内
MINI KITCHEN
AG弗龙佐尼
布鲁诺&穆纳利
马可&扎奴索、里查德&萨帕
相关搜索:
热门专题:
相关文章:
热门人气排行
站长知识网为您提供一个网站建设和网站运营学习流平台,我们一直用心在做,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copyright @金元萱_百度百科
金元萱,韩国,影视演员,因为作风大胆,一直被称为韩国“”,出演过:“《》、《我独自跳舞太无聊》、《比埃罗向我们微笑》”等影片。
韩国歌手金元宣因为作风大胆,一直被称为韩国“”。尽管年过40,但她“1.63米的身高、44公斤的体重”的S形身材和丰满胸脯仍有巨大吸引力,展现了婉如20岁妙龄女郎的身材!
有“韩国麦当娜”之称的舞后金元萱在17岁(1986年)时以一首《》,并从此活跃于歌坛。1992年突然把演艺目标移转至台湾发展,1996年发行《只属于我》后就暂时离开了歌坛。时隔5年,她将推出第8张专辑,届时将在台湾同步上市。
金元萱出道时以挑逗的肢体动作与性感的服装成了当代韩国动感,后来到台发展演艺事业,发行唱片、担任节目主持人等,并曾与台湾主持天王传出绯闻。
歌手:金元萱
语言:汉语
发行时间:日
《The First Touch》是韩国歌手金元萱于2005年发行的华语专辑。专辑收录了金元宣的10首歌曲,包括《女人的心都一样》《我就是你的》《伤心又为谁》和《爱的甜蜜》等等。另外,专辑中的《》是金元萱与中国歌手共同演唱的。金元萱因为作风大胆,一直被称为韩国“”。
02.肯定的美丽
03.在你背后的我
05.(Feat.谭咏麟)
06.我就是你的
07.伤心是为谁
09.一颗心换一份情
10.爱的甜蜜
2011年 与beast 合作新单 be quiet
《》《我独自跳舞太无聊》
《比埃罗向我们微笑》《》《》
参加综艺节目
传说——金元萱(上)、和朋友一起的夏日旅行
不朽的名曲2
传说——金元萱(下)
《》E60 11//0426
黄金渔场之radio star 120613金元萱() ()韩国女歌手特辑,孝琳22岁,BADA33岁,金元萱44岁 E283
2013年《》MV
女人的心都一样
我就是你的
肯定的美丽
伤心是为谁
一颗心换一份情
在你背后的我
显示方式:专辑列表
唱片公司:KT ??
专辑曲目(3)
Oz On The Moon
Sad Confession[转载]怀斯作品
          &
安德鲁·怀斯被赞誉为美国怀乡写实主义绘画大师,他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他熟悉的乡土景物,将视觉经验加以想象组织,具有浓厚的乡土色彩,创造出独特的怀乡写实作风。
出生于艺术家庭的怀斯,在绘画理念上受其父亲的影响极深,但仍保有其独特的创作手法与风格。怀斯以其丰富的记忆和联想,将生活中的片段,化作令人感动的画面。他描绘美国乡间自然风土人物的画作,精致逼真的写实风格,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的交流与调和。
安德鲁·怀斯被赞誉为美国怀乡写实主义绘画大师,他以写实的手法描绘
怀斯的绘画,往往透过乡村小屋,山野鸟兽和朴实的小人物,表现存在于人类内心的孤寂感。在极端写实的优美自然景象和洋溢诗情作品中,潜含着一股淡淡的哀愁与怀乡的感伤。他以敏锐的感触,精致的写实技巧,捕捉视觉的一瞬,与心理的想象联结,以至高沉默的态度表达对人生的礼赞。
安德鲁.怀斯是20世纪最著名、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他延续了曾以爱德华.霍伯(Edward
Hopper)为代表的美国地方主义绘画传统.并启发了后来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绘画,他与抽象表现派画家杰克生.帕洛克(Jackson
Pollock)及雕刻家大卫.史密斯(David
Smith)同为美国艺术界的代表人物.具有崇高的地位。
许多人叹服怀斯高度的造型能力、逼真的写实技巧、浓郁的美国情调.但怀斯认为他的画里有另一种内核——一种可以称为”提炼出的抽象”。他通过自然的表面深入其中,并在作品中加进了自己的主观理想和愿望,成功地把客观现实和主观感受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深刻内涵的思考性艺术。同时,怀斯被誉为美国“怀乡写实主义(nostalgic
realism)”绘画大师,因为他以写实手法描绘他熟悉的乡土景物,将视觉经验加以想象的组织,有浓厚的乡土色彩,创造出独特的怀乡写实风格(何政广,1996)。
一生经历过美国现代艺术种种变化的怀斯画风始终如一,他的创作完全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境界,从不迎合风向或趋时附会。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美国艺坛抽象画的全盛时代,怀斯仍然坚守着他那独特的写实画风,他不但未被抽象画的洪流所淹没,反而与第一流的抽象画家齐名。怀斯的创作,不仅在美国引起巨大的反响和激烈的争论,而且还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的中国掀起了一股“怀斯风“。影响了中国一代青年画家。
世界艺术的多样发展注定了人类的生活物质、精神产品的多样化。在21世纪,艺术产品多样化发展的今天,安德鲁.怀斯独特的写实主义画风在世界艺术舞台上仍显示着其强大生命力。所以,在今天重温这位曾影响了中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写实主义艺术发展方向的伟大画家具有重大的意义。怀斯影响世界及中国画坛的不仅是其冷峻的写实主义风格和绘画技法,还有其坚韧不拔、不为潮流所动,以一颗平常心六十年如一日的对自己创作风格的坚守。这难道不应该对正在发展的中国写实主义画家们有所启示吗7此外,怀斯画风所表现的传承性、创新性和作品中深邃的思想内涵也都应为当代写实主义画家们借鉴。这正是本文的写作目的所在。
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是对怀斯写实主义风格的诠释。其画风主要表现为继承性和独创性。在美国传统的写实主义风格和欧洲文艺复兴时艺术家的影响下,怀斯开创了独特的写实主义画风,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人物和背景的完美融合、象征和隐喻手法的巧妙运用、怀乡写实主义风格三个方面。第二部分是”怀斯风”在中国的传入和发展。第三部分是怀斯写实主义画风对当代中国写实主义美术发展的启示。
一、安德鲁.怀斯写实主义绘画的传统性和独创性
& (一)怀斯写实主义绘画的传承性
安德鲁.怀斯的绘画在美国美术传统中深深地扎下了根。怀斯的父亲N.c,怀斯也是一位画家,他是在受父亲绘画的启蒙后,把天才和自我磨炼结合起来的画家。作为画家的经历,大体限定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勃兰蒂瓦茵河谷和靠近缅因州的库兹新固海岸的田园地带这两个地方。尽管怀斯生活在那样有限的环境中,但通过研究怀斯的大量作品及著作,仍可看出他对他所感兴趣的欧洲巨匠和美国美术前辈的作品,所具有的极为丰富的知识。
怀斯深知每位画家与自己风格迥异之处。在他看来,诸如雷诺阿和贝拉斯科等的色彩和笔法有些过于打上欧洲的烙印。怀斯有意识地学得艺术上的真谛和技巧,是从学习意大利以及欧洲北部初期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们开始的。特别打动怀斯心弦的是那种明快感、结构感、质感,尤其是线条。在谈及构图的反差、光的反射时,怀斯论述说,他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比埃罗.德拉.弗朗西丝卡的作品特别上心。他第一次见到那种复制品是在少年时代。然而.使他得到更大的灵感的是丢勒(Albrecht
Durer)的干笔水彩和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的作品看到的纤细感与强劲感浑然一体的线条。N.c,怀斯曾给儿子以丢勒铜版画的复制品。年轻的安德鲁.怀斯深深地为其主题和技法所打动。可以说,这位德意志画家是他最初的老师,是给与他干笔画示范教材的画家。在怀斯意识中特别强烈地残留着丢勒有名的素描《仔兔》和《芝草》(维也纳阿贝尔提那美术馆藏)。对后者,怀斯认为是“他的最高杰作”。怀斯的干笔画《草》(1942年)的灵感也是从那里得到的。怀斯非常欣赏丢勒对细小对象和质感的描绘,不论是从感觉上还是从文字所表达的意义来说.都带有一种质朴的彬彬有礼之感。怀斯依据这一观察方法而创作的“海尔格”系列作品已清楚地体现了这一点。
怀斯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杰出的是干笔水彩画。与历来流动的即兴的水彩画不同.干笔水彩画是为获得具体细节的丰富感而把笔中的水绞干作画。用干笔将各种颜料重叠涂抹下去,那酷似织物的过程随着水彩厚度的增加,其内部就呈现出干刷的层次。这织物的比喻,与画家所用画笔的动物毛、草的纤维、编织的头发有相象的地方。所以,以人物的头发为描绘重点的作品很多,例如《披肩大衣》、《跪拜》、《男侍者》、《花冠》、《波罗西亚人》等作品。怀斯注意到丢勒在《仔兔》这幅作品中把精力放在小动物的头部来精雕细刻,我们也不难看出怀斯本身的精力所在。从怀斯的这些作品中可看到与《仔兔》相似的自然感和稳重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给怀斯以重要影响的另一位画家是波提切利。这位巨匠给了怀斯以绘画的主题和技巧的灵感。在现代画家中使用蛋彩的,还没有超出怀斯的人,所以当怀斯运用这一古老的技法时,把目光指向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是很自然的,于是波提切利的技法引起了他的注意。怀斯说:“考察以往的绘画,我明白了象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虽然使用的是帆布,但完成得十分出色。我也曾试图用帆布绘制蛋彩画,却很不如意。帆布的弹性很讨厌,使人烦恼。”怀斯所追求的是依靠构图的纯化和图像载体材质的硬度这两方面,而获得画面的持久性。用蒸馏水和蛋黄加上干燥的画笔作出的蛋彩画干固得很快。如果把这涂在木板上,不论在感觉方面还是在形态方面都符合怀斯追求的图像坚固性的意图。
初期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波提切利的作品给予年轻怀斯的影响不仅在画风方面,还在于人物形象具备的升华了的属性和意义。当看到《花冠》的雄辩感、端庄感时,立刻联想到《维纳斯的诞生》、《春》是很自然的。倒不是怀斯有意识地仿效波提切利赋予他的裸体画以神话的、哲学的意义。在“海尔格”系列作品中,即使她不是女神,但也确实具有自然人格化的某种暗示。这里有寓言一样的力量,就是怀斯把平凡的事物化为伟大的写照。
带有强烈欧洲传统意识的怀斯,同时也自认为是现代美国画家。在美国传统之流中,怀斯接受下来的是作为形式的现实主义和作为风景主题这一美国20世纪美术的主流。在怀斯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眼中感触到了对现实的不安感、内省和孤独等等。的确,他在考虑强烈追求独立自主精神和天才的灵感时,怀斯又回到故乡,并在那里长期居住。
怀斯的作品,在美国的风景画和风俗画的广阔视野中是不难捕捉到的。他的视点和背景地形以及表现素材的选择方法.继承了美国美术界两位出类拔萃的前辈文斯洛.霍默(Winslow
Homer)和托马斯-埃金斯(Thomas
Eakins)的风格。就场所而言,霍默居住在缅因州.埃金斯居住在宾夕法尼亚州,与怀斯基本相同。而且,霍默与埃金斯也和怀斯一样,精于素描和水彩。
怀斯喜欢霍默的作品.尤其偏爱他的水彩画。水彩画不仅表现力丰富.而且其亲切感、直率感.可以产生出预想不到的力度和情感。然而怀斯不仅是从显著的成就和创作方法上来理解霍默的真实价值。将两者作品的主题相比较就知道他们有许多共同点。特别是1870年左右霍默曾多次创作的坐在草地上的人、横穿牧场的人、目不转睛地凝视地平线的人、专心于身边琐事的人。这些画表现着年轻人的幻想或初涉人生的艰辛而呈现出的过度思虑的神态。霍默在35岁左右绘制了《正午》、《牧场的人们》等我们早已熟知的名作。而怀斯在35岁时,在《远送》中重现了这些情境。此后,从两者单纯化了的风景画即霍默的《东北风》和怀斯的《风雪》中,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对应。最后,在近景与远景对置构图的功夫上,他们二人的相似之处可以在霍默的《月的接吻》和怀:斯的《月的疯狂》中隐约出现的满月上看到。两者皆以画家圆通的想象力产生出大胆的构图。
如果说着装的海尔格能够在霍默1870年以后创作的表现室内、外年轻女性的系列作品(例如:《黑板》1870年;《疲劳》1878年等作品)中找到关联点的话,那么完全脱去服装、无遮掩、无一丝隐讳的裸体的海尔格,可以在埃金斯的作品中找到对应物。与霍默、怀斯不同,埃金斯是年轻时受过传统美术教育的画家。最初在弗拉德尔菲亚的宾夕法尼亚艺术院学
习,接着于19世纪60年代末在巴黎就学于杰罗姆等人门下。在这个时期,埃金斯依靠画室里的模特儿,绘制的各种姿态的素描力作。模特儿不是特定的人物,埃金斯的创作是毫无掩饰的、率直的,几乎没有矫揉造作和理想化、美化的意图。他所关心的只是对质感、量感、形态、骨骼、和筋肉的表现。这种诚实的观察和描绘成为怀斯和其后的现实主义画家一贯遵循的要素。然而.与埃金斯有所不同.怀斯不是直接把自身的肉体形象表现在画中。画家和对象间的无形纽带是通过凝结成的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怀斯向埃金斯学习的是排除了作为性的特征的伤感去率直地表现人生,着眼于把个体作为更大的真实去体现这一基点(常虹、庞开立,1990,p14)。
怀斯画风的特征
1、人物和背景的完美融合
怀斯认为人不仅存在于风景之中.而且能与风景融合在一起。怀斯在表现这种融合时依靠的是特定场所的一般化画法上的抽象化和在人物的姿势与凝视中表现出来的思考的纯化来完成的。怀斯在主要的轮廓线上、纯化了的质感和表现力上,以其丰富的笔触,把焦点置于洗练的构图感
觉上。不一定像照相那样准确.怀斯注意和强调的是现实性。作品的内在抽象化,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超越日常观察的美的意识的发现。与此同时,作品也表现了画家向独特思维的集中.这种融合是怀斯画风的特征。正因为如此,我们很难给怀斯的“克里斯蒂娜”和“海尔格”等系列作品划定某种范畴和定义。可以说,这些组曲是美国美术中古老的主题,即肖像画、裸体画、风景画、风俗画的交响曲(常虹、庞开立,1990)。
怀斯独特的写实主义和从表现媒介物引出的质感尤其能打动我们的感觉。为了达到人物和环境的融合统一,他常常在形式上使用相类似的笔触。如画原野的草.动物的皮毛和人的肌肉、毛发等。在这方面.可以看到他倾向于年轻时代的丢勒的痕迹,同时也在无意识中把人类生命的活力与动物的本质联结在一起。如在“海尔格”系列作品中,以垂发来强调裸体或穿着动物毛皮等把毛发、动物毛皮作为重点刻画对象的作品非常多。
怀斯擅长将人物和背景巧妙地结合。这里说的背景包括户外和室内空间。怀斯为使用不同的线和面构图,充分利用户外和室内的有关事物。怀斯的风俗画与一般的风俗画有所不同,几乎没有考虑要说明的某种情节。没注意要把故事、文学等内容绘入画中。所以很少有表现人物的明确动作或某种活动的画面。他所描绘的是比较广泛的人性和面对死亡命运的人的形象。怀斯有意识地不描绘画室,而是在自己家的室内或周围的风景中放置人物,把他们融注到那里。他认为比表现看到的事物更重要的是表现体会到的事物,并通过这种方式磨练技术。
1946年怀斯做蛋彩画《冬》。作画的前一年,安德鲁.怀斯的父亲就在一个丘着自身对社会现实的深层的哲学思考,以及对人生的脆弱和短暂的悲叹。即使在对大自然永恒生命力的赞美中也能体味到其中的悲剧意识和忧郁色彩。
在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怀斯心灵深处无形苦痛的作品《克里斯蒂娜的世界》中,我们就能领会到怀斯的这种创作心境。画中描绘的是身患小儿麻痹症而致残的少女克里斯蒂娜,身穿粉红色的衣裙在荒无人迹、杂草丛生的凄冷环境里,无助而又苍白地匍匐在草地上,正在艰难而渴望地向高居在山坡上、耸立于地平线上、孤寂而又冷漠的木屋爬去。少女抬着汗水淋漓的头,凄惨地遥望着远方孤立的家,在这满目荒凉的土地上,用她那瘦削脆弱的胳膊支撑着行动不便的身子。整个画面荒芜的大地占去了全画的4/5,远处的木板房和近景的荒草地,都是如此清晰地映入眼帘。空旷和孤寂的气氛压挤在少女的身上,形成一种凄凉和悲冷的情调,引起了岗对面因车祸身亡。那幅画不仅表明他继承了父亲的画风,也是他开始把人物和场所统一化的力作。那从丘岗上跑下来的少年的形象是旋转着的怀斯的姿态。手向苍穹,灵魂出窍似地踉踉跄跄地行进着.那座丘岗,结果成了怀斯父亲的肖像。他把那辽阔的背景与对父亲怀念之情融汇在一起,虚无飘渺的丘岗的斜面,成了安德鲁表现深刻的孤独感的物镜。
2、象征和隐喻手法的巧妙运用
怀斯的作品宁静,简练和纯粹是易于感知的,因为他常常在单纯的背景下画出孤寂的人。但透过表面的宁静,你可以从一种失衡的姿态,一个突然的表情,一道凝固的光线,或者从裂开的墙缝中感受到深藏不露的紧张、威胁和不安。这一切是由画家对事物的特殊关注所引起的,这种关注把个人记忆、激动和隐私变成一种不可解说又不可解脱的情绪,变成一种隐喻和象征,仿佛要在转瞬间抓住永恒之物,要在寻常对象中研读出神秘莫测的世界本质。
如果客观地分析,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怀斯与众不同的独特画风几乎都是沉迷于他自己所认知的宇宙,而环绕在他周围可以运用的并不是一个有形物质的宇宙,而是一个属于心灵的世界。因此他的画中虽然是写实景物,但却充满隐喻。正是这种隐喻和象征,给我们观者的幻想注入了活力,感动了我们的心灵。我们必须透视他的艺术,才能从表面现象中看出深沉的象征意义,才能捕捉画面所呈现的奇异特质和根本思想。
怀斯有些作品构图奇特,出人意料,你常常能看到在充满诗情画意、神话色彩的画面上却隐含着莫名的恐惧与忧伤。他的作品饱含深度的个体意识和超现实的抽象性,呈现的是现代人的精神特征,即个人被抛向世界时依靠自己而不是依靠群体来面对世界的精神矛盾(李方明,2003)。在怀斯的画中,始终贯穿观者深切的恻隐之心。在这里.一种对人生坎坷的解读.一种似梦非梦的现实,清晰地映照出残酷的现实与画家心理的现实。《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是怀斯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怀斯成为一个真正的美国风格的著名画家的标志。
怀斯以安娜.克里斯蒂娜-奥尔逊、希莉-埃里库森、卡尔.卡纳及其夫人、海尔格.迪斯托夫等为模特创作了大量作品。在克里斯蒂娜的各种肖像上可以看到明显的变化.其中有的甚至不像同~个人物。在其背后总有我们所体会不到的不可思议的但却完全自然的关系,无言的但极美好的心灵的交流。肉体是不能逆时而永存的,但怀斯在这个主题中却发掘出了永远进发着旺盛生命力的源泉。像克里斯蒂娜死后,年青的希莉暗示着从死亡向某种新东西的转生,是复活的象征,海尔格也表现了卡尔.卡纳死后向人类生命力的回归和延续。海尔格健美的容貌、沉着的举止和她欧洲人的后裔所生成的气质.与这土地的暗褐色调,平缓伸展的慢坡地形.
加以多半柔和的光线、绿色的草原和五彩缤纷的花环,表现出大地和人体中孕育的生命力和再生的生机。
& 3.怀乡写实主义风格
怀斯向往美国乡村田园的现实生活.他以对故乡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情地描绘着美国乡间的每一寸土地:简朴的房屋、孤寂的海滩、芬芳的泥土、优柔的花草到处弥漫着乡土的深情与怀思。怀斯也因此被誉称为“怀乡写实主义(nostaIgic
realism)”绘画大师(何政广,1996),或译为“乡情写实主义画家”(孙江宁,2004)。
怀斯20岁时便在纽约举行首次个人画展,他画的风景水彩画很快销售一空,但他没有像大多数艺术家一样移居到大城市,而是一生住在故乡.从不去旅行。他的作品多取材于身边的景致和人物,这和他力图在最简单、最平凡、最直接的事物中寻找灵感和醒悟本质的欲望相符。有人讥讽他是”摩登的原始人”、“地方主义者”。他对此回答说:”我的作品与我生活的土壤深深地结合在一起.但是我并非自然地描写这些风景.而是透过它来表现我心灵深处的记忆和感情。”.“我连身边的宝藏都还没有尽心探测.为什么不应该在一个地方常住呢?”
怀斯最善于观察身边的印迹.透过斑驳的木窗看到起伏的荒原.古老的房屋内投下长长的阴影.皱纹爬过老人的脸颊……&
这些都深印在他的心里。他用细腻而又极精炼概括的写实手法.描绘乡间的一草一木,描绘周围的邻居、朋友和亲人.讴歌人与大自然的交融。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在促使你同画中的景物对话.让你去发现深藏于那里的隐喻和思想。
怀斯经常被那些能够表现岁月流逝的东西所吸引.他喜欢用那些断墙、破糊墙纸、穿旧的衣服、倾斜的水桶、篮子、废弃的大车来暗示光明易逝。这些静物都不漂亮.但却自然真实、亲切纯朴.在平凡中令人惊奇,发人深思。怀斯笔下的风景也很平常.却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他很少画春日和盛夏.而喜爱冬季和秋天的落叶。他的风景有着令人神往的力量.唤起人们对故乡的怀恋和对逝去时光的回忆。那老人、孤屋、村妇、乌兽和草木和那神秘的缕缕斜阳的余晖,仿佛在述说着宇宙中、天地间的平凡故事。那凝固了的空气、静寂的天籁之声与丝丝淡淡的哀愁,向世人展示了大自然和艺术家融合的杰作。
许多人在怀斯的画前都有一种与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本能和经历过后的醒悟碰撞而产生的共鸣,这是因为画家在这片并不大的范围内用心灵和智慧”开垦了自己的宇宙“。许多人叹服怀斯高度的造型能力、逼真的写实技巧、浓郁的美国情调.但怀斯认为他的画里有另一种内核——一种可以称为“提炼出的抽象”。他通过对自然的表面深入其中,并在作品中加进了自己的主观理想和愿望,成功地把客观现实和主观感受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深刻内涵的思考性艺术。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