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纱机弯道制动控制系统系统在细纱机哪个部位?

上海·汽车电子与零组件技术论坛 第二届 无线通信技术论坛 第三届可穿戴产品设计技术研讨会 成都·智能医疗创新应用论坛 2015物联网技术与创新应用大会 移入鼠标可放大二维码 PLC在细纱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日 13:46 [导读] 细纱机是将粗纱或条子纺成一定支数细纱的纺织机器。它的控制系统性能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用PLC控制细纱机,操作简单、接线少,成纱质量好,且 细纱机是将粗纱或条子纺成一定支数细纱的纺织机器。它的控制系统性能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用PLC控制细纱机,操作简单、接线少,成纱质量好,且维修方便、利于管理。 细纱机有低速运行、高速运行、吹吸风、落纱等过程。落纱分为自动落纱和中途落纱(暂停工作),自动落纱又分定长落纱和定时落纱。自动落纱的方式、落纱时间及长度均可设置,并能掉电保持。 控制系统中,有8个执行元件,l7个输人元件,其中热继电器FT1、F12、FT3和限位开关S为安全保护器件,可串联作为一个输人。选用西门子S7-200 CPU224型PLC能满足控制要求。 1 PLC外部接线和工艺要求 PLC外部接线如图1所示。接通电源后,吸风电动机开始工作。同时,钢领板升降电动机正转,钢领板上升。当钢领板升到了始纺位置时,其复位开关动作,电动机停止。按下低速起动按钮,主机开始低速运行,进行细纱接头。按下高速起动按钮,转换为高速运转,全机进入正常纺纱阶段。 纺纱满管后,钢领板复位开关动作,满管信号灯亮。进入工作位置,主机停止开关接通,此时,主机高速接触器释放,钢领板升降中间继电器吸合,主机断电保持惯性回转。随后,钢领板升降电动机反转,钢领板开始下降,降到极限位置时,钢领板下降限位开关动作,停止下降。撑爪电磁铁吸合时,将撑爪打开,主轴制动电磁铁吸合,主轴制动刹车。经过一段延时后,切断控制电源,落纱完毕。 需要中途停车时,按下中途停车按钮,主机即可停车,并自行制动。需要提前落纱时,按下中途落纱按钮即可。当机器发生意外时,按下紧急停车择钮,可使全机立即停车。 在程序中设置了各个过程、设备之间的联锁保护,使生产过程更加安全、合理。 2 编程 PLC的控制梯形图如图2所示。在上电时用PLC内部继电器SMO.1和复位指令,程序在运行前先复位。利用模拟电位器SMB28和PLC的内部数学运算功能,设计一个0~180 s的时间继电器T37。梯形图中还使用了变量存储器Vo.1、V0.2及V0.5。因为钢领板电动机在工作中要实现正反转,所以不仅要在程序中实现互锁,而且要在电气连接时实现电气互锁。 满纱时,满纱信号灯一直亮;当有低速接触器触点发生热熔粘连时,信号灯以1s周期闪烁 技术交流、积极发言! 发表评请遵守相关规定。 物联网大背景下,各种智能硬件涌现,智能硬件的互通互联离不开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技术不断刷新,这要求无线通信测试技术与时俱进。泰克科技作为无... 精密连接器作为连接器中工艺要求最为精细的品种,在铁路交通、航天航空,太阳能和工业等领域应用颇为广泛。... 创新实用技术专题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纺纱学 纺纱厂往事 珍妮纺纱机 纺纱厂 纺纱方式 雪纺纱 细纱机 纺纱机 纺纱体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纺纱学第8讲(细纱)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纺织专用细纱机伺服控制系统.??_机械行业_百科问答 纺织专用细纱机伺服控制系统.?? 纺织专用细纱机伺服控制系统.?? 提问者:闫添栋 一、引言细纱机是纺织厂的专用设备,具有前后两个辊子。由于前面辊子的速度比后面辊子快,从前辊子进去的粗纱在两个辊子之间得到拉延,从后面辊子输出的纱就变细了。花式纱不是均匀粗细,而是粗细相间。要得到粗细相间的纱,只需让后辊子的转速时快时慢即可。本文设计了一套机械差动齿轮减速箱,减速箱的两个输入:一是前辊子通过减速齿轮传动后辊子的运动;另一是一台永磁同步伺服电机,通过控制系统使其频繁启停控制。目前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最大启停次数可达280次/min。差动齿轮系的输出端接后辊子。如伺服电机不转,后辊子匀速旋转,纺出的是普通纱,如伺服电机频繁启停,经差动轮系合成后,后辊子速度时快时慢,纺出来的就是花式纱了。根据生产的需要,需要提高细纱机的车速,以提高纺纱的生产率,为保持原来花式细纱粗细相间的节距,后辊子转速变化率需要提高到500次/min,要求伺服电机启停率也要500次/min。目前,国内外生产的伺服驱动系统难以满足要求。作者设计了一套驱动控制系统,采用两台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每台电机启停250次/min,两台电机启停时间错开,通过机械装置将其合成为500次/min。二、差动齿轮系的设计差动齿轮系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来自于前辊子的转速经过齿轮减速后作为差动齿轮系的一个输入,另一个输入由两台伺服电动机通过机械合成而成,能实现启停500次/min。从图可见,若两台伺服电动机不转,差动齿轮系输出到后辊子的为一个低于前辊子的均匀速度,此时细纺机纺出为普通纱。若两台伺服电机均启停250次/min,且启停时间错开,通过机械合成后为启停500次/min,此时差动轮系输出到后辊子的变化速度为500次/min,细纺机纺出为花式纱。图1差动齿轮系统原理图三、控制系统硬件的设计在纺纱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改变纱的粗细、纱的长度和节距3个参数,要求伺服电机不断改变启停周期和速度,每种纱常有300多种变化组合,参数要求方便进行调整,而且工作环境较恶劣,可靠性要求高。根据以上要求本文选择Mitsubishi的FX2N系列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图2控制系统原理框图伺服系统电机采用Mitsubishi的低惯量永磁同步电机,其参数为12Nm,22A,2.84KW,3000r/min。两套伺服系统的速度控制号由PLC模拟量I/O模块FX2N-3A输出控制,其模拟电压为0~10V。A、B两套伺服系统的启停控制信号由PLC扩展的脉冲输出模块FX2N-1PG输出端控制,其相位相互错开。为了调节纱的粗细、长度和节距,PLC需要不断检测前辊子的速度,根据设置的参数和检测的前辊子速度计算出后辊子的速度和开关频率。本系统中前辊子速度和伺服电机速度的检测采用光电编码器,其输出的脉冲信号输送到PLC的高速计数模块FX2N-1HC进行计数从而得到前辊子的速度以计算伺服电机速度和开关频率。另外PLC选用绝缘型RS232C通讯用适配器与工控机进行通讯,以实现参数的设置和监控。工控机采用研华AWS-825,用VB开发工控机的监控程序和控制界面。四、程序设计根据PLC的工作过程,PLC控制流程如图3所示。图3PLC控制流程图速度检测采用M法测速,在固定的时间间隔Ts内读取速度信号的脉冲数从而计算出转速的大小。设m1为在固定时间间隔Ts内读取速度信号的脉冲数,P为电机光电编码器每转输出的脉冲数,在时间Ts内共发出m1个脉冲,其速度为:。串行通信模块数据传送利用RS指令,其与工控机进行串行通信时可以设置数据长度、奇偶性、波特率、停止位等。本系统设置的通信数据长度为8位,采用偶校验,设置1为停止位,通信的波特率为2400bps。D/A模块具有电压输出和电流输出两种形式,电压输出可选0~10V和0~5V输出,本系统选择0~10V输出控制伺服电机转速从0~3000r/min变化。数模转换模块采用FROM,TO指令,其中FROM控制A/D输入,TO控制D/A输出,编程指令包含选择数模转换通道和输入输出数据存放单元,设置数模转换命令,输出或读入转换结果等。五、上位机的编程在Windows下用VB实现串行通信有两种方法:一种为使用Windows应用编程接口(API)。API提供了完备的应用程序接口函数和中断方式的通信设备驱动程序(Comm.DRV)。另一种为使用VB系统集成环境提供的串行通信控件(MSComm)。它包含了WindowsAPI中串行通信的16个函数所完成的功能,且含有使用户设计方便的对象特性。本系统采用VB系统集成环境提供的串行通信控件(MSComm)实现串行通信。MSComm控件的通信功能的实现实际上是调用了API函数,API函数是由Comm.drv解释并传送给设备驱动程序执行的,对于VB开发者只需知道MSComm控制的属性和事件的用法即可以实现串行口的通信操作。上位机与PLC之间通信参数包含伺服电机速度、开停频率等信息,所以必须要有一个标识字节用于区分传送信息的类型。同时考虑到传输中可能出错,再增加一个检验字节。所以本文中两机之间通讯协议为每传一次含括5帧,它们分别是:1、标识字节,用于分辫所传信息的种;2、所传信息16位二进制码的低位字节;3、所传信息16位二进制码的高位字节;4、校验字节,为前3个字节的异或值;5、结束位,表明此次数据传输结束。每一帧包括:1位起始位、8位有效数据位、1位奇偶校验位、1位停止位。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成功设计了一套基于PLC控制和工控机监控的纺织专用细纱机控制系统,并成功应用于某纺织厂的生产线中。工控机通过PLC串行通信监测的伺服电机启制动时速度的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2个月成功运行表明,该系统设计合理、工作可靠。图4伺服电机起制动速度变化曲线六、结论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PLC控制和工控机监控的纺织专用细纱机控制系统,系统利用差动齿轮系和两套伺服电机设计的后辊子速度变化频率可达500次/min,满足了细纱机生产的需要。同时利用工控机通过串行通信对系统进行参数的设置和监测,运行表明,该系统设计合理、工作可靠。 回答者:吴家砚 Mail: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李毅班 专级 10 纺机电 业 新型纺织机电教 学 系 机电系 指导老师 穆征完成时间 2012 年 05 月 19 日至 2012 年 05 月 24 日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摘 要........................................................................................................................................... 3 第一章 细纱机技术发展过程和未来走向 ..................................................................................... 4 1.1 国外细纱机技术发展过程 ............................................................................................... 4 1.3 未来细纱机的构想 ........................................................................................................... 5 1.4 未来细纱机所带动的产业演变 ....................................................................................... 6 第二章 FA506-21(B)型细纱机概述 ............................................................................................... 7 2.1 细纱机性能特点用途介绍 ................................................................................................ 7 FA506 与其他机型比较如下表 2.1 所示 ................................................................................ 8 第三章 细纱机控制系统的主要硬件设备和编程控制 ............................................................... 12 3.1 可编程控制...................................................................................................................... 12 3.1.1 可编程控制器的介绍 ............................................................................................ 12 3.1.2 PLC 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13 3.2 变频器.............................................................................................................................. 17 3.2.1 变频器的基本结构 ................................................................................................ 17 3.2.2 变频器的分类及控制方式 .................................................................................... 19 3.2.3 变频调速的特点及分析 ........................................................................................ 20 3.3 TPO4G 显示器 ................................................................................................................. 20 第四章 细纱机系统控制............................................................................................................... 23 4.1 系统 PLC 控制设计 ........................................................................................................ 23 4.1.1 输入点分配和电气控制 ....................................................................................... 23 (1)PLC 输入点功能、用途 ............................................................................................. 23 PLC 输入、输出点对应元器件代号及位置 ................................................................................ 25 4.2 软件设计: ............................................................................................................... 29 4 . 2 试车和运转操作 ............................................................................................................ 30 参考文献......................................................................................................................................... 39 附录 1. 设定参数技术规格: ....................................................................................................... 39 附录 2. 纺纱工艺参数计算公式 ................................................................................................... 402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摘要FA506-21(B)型细纱机 FA506 型细纱机是目前成纱质量好,自动化程度高,操作 简单, 便于管理的环锭细纱机, 适用于纯棉或化纤的纯纺和混纺的细纱工序尤其 采用 PLC 作控制器, 不但提高了控制精度, 而且解决了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 大大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 同时锭子曲线控制也提高了纱线的质量,保证了纱锭 成型,提高了全机的产量。 其电气控制系统是以可编程控制器 PLC 为控制中心,由按钮、旋钮等操作 器件;传感器、接近开关、组合开关等检测器件;接触器、继电器等执行器件以 及断路器等保护器件组成。 操作人员操作各操作器件可将操作器件所标示的功能 传递到 PLC 中;各类检测器件获取位置、脉冲等信号输入到 PLC 中, PLC 获 得这些信息后根据特定算法集中运算、控制并进行输出。将显示参数显示到显示 屏上并通过控制接触器、 继电器等线圈和触点的开合控制外围线路的通断,以使 全机按要求进行运转。关键词:环锭,变频器,传感器,PLC,组态软件3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第一章 细纱机技术发展过程和未来走向机械化的纺纱走过了200多年,发展较快的是解放后六十年。随着各种新型纺 纱材料的开发,在70年代后期对细纱机适纺各种纤维提出了要求,同时,进行大 量的牵伸改造。80年代对产品质量提高提出了要求, 90年代各棉纺厂均按乌斯特 公报的水平来提出自己的改进, 2000年以后各棉纺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展开高效 工艺研究,并就设备和器材对高效工艺的适应性开始了飞跃性的思考。1.1 国外细纱机技术发展过程 国外的细纱机技术发展主要看发达国家,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在二战前的纺纱技术 远比我国先进,但我国的细纱机均采用进口设备,所以,纺纱厂技术差别不大, 当时国内的纺机厂还谈不上制造技术,只局限于修修补补。加之还没有专业的纺 织教育,所以对纺纱机理缺乏认识和研究。 在二次大战结束后,发达国家进入了生产恢复期。到 50 年代,他们开始了第二 次新一轮的纺机工艺革命。在采用胶辊胶圈、弹簧摇架、钢齿啮合传动、电机小 型化、自动吸棉等,以及对传动系统轴承化方面的改进,带来了细纱机新的设计 思路,因此,细纱机的生产效率成倍提高。锭速从 转/分,提高到了 转/分,牵伸倍数从 5~15 倍,提高到了 10~25 倍。 在 60 年代采用了长短皮圈牵伸,弹性上肖,新型摇架,高品质罗拉,高品质锭 子,全机轴承化设计,使细纱机的锭速从 13000 转/分,提高到了 15000 转/分。 牵伸倍数提高到 15~40 倍,彻底摆脱了使用两道粗纱纺纱的工艺方法。 70 年代开始了大牵伸与超大牵伸的研究,由于制造技术的提高,对高速化开始 推进,70 年代末,开始自动化的研究,细纱机开始出现 1008 锭的长车,出现了 原始的落纱装置。 锭速从 15000 转/分提高到了 17000 转/分。牵伸倍数提高到了 15~50 倍。 到 80 年代发达国家的细纱机长车开始进入了成熟期,这主要是集体落纱装置的 成熟,不再生产短车,80 年代后期,在欧洲均生产长车集体落纱细纱机,只有 日本生产的长车有二种型号,可以配集体落纱装置,也可以不带集体落纱装置。 锭速从 17000 转/分提高到 18000 转/分,牵伸倍数保持在 50~55 倍。 到了 90 年代发达国家的细纱机长车,在向着更长机型发展;细络联技术的进一 步发展,提高了纺纱自动化程度;由于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细纱机向着电子 传动、数字化控制和节能与省工方向发展。在品种多样性的推动下,出现了竹节 纱、赛络纺、紧密纺等新型纺纱技术。锭速从 18000 转/分提高到 19000 转/分。 机械式牵伸倍数提高到 60 倍,电子式牵伸倍数发展到 80 倍。 2000 年以后,电子牵伸、电子升降被普遍应用。单机细络联、粗细联进入成熟4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期,集体落纱开始注重留头率,细纱机开始向着无故障方向研发。锭速从 19000 转/分向 20000 转/分以上发展,牵伸倍数扩大到将近 120 倍。1.2 国内细纱机技术发展过程回顾我国近六十年来的纺织历程,曾经出现过 5 次大的技术改进,即改型号。每 次改进,都在不同程度上,推进了纱线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但是,每次改进,仅 局限在牵伸及牵伸传动部分,而对细纱机的横断面、结构、纵向部局、自动化、 高速化、节能降耗等方面,改进较少。 解放后的 60 年中,在纺织部的领导下,只在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组织了一 次全国性的专家汇战,确定了以 FA502、FA503 为基础的纺机研究。直到 80 年代 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在我国已经居位于世界纺织第一大国, 但由于我国在机械化纺机研究上起步太晚,一味地依赖引进,忽视了对纺机制造 的基础研究,使得我国纺机发展严重落后于西方大国。 2009 年国务院出台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调整结构、淘汰落后、升级 产业,短短的时间内,在棉纺行业已经形成一致共识。但是,目前,我国各纺机 企业均以仿制为主, 缺少自己的基础研究,以仿制产品来调整和振兴我国的纺织 工业, 将使得我国的纺织工业永远落后于他人。如果我们忽视或者偏离了对纺机 的基础研究,我国纺织工业的振兴将是一句空话,更谈不上跃居成纺织强国。 所以, 我国未来的细纱机应该在吸收世界各国顶尖技术的基础上, 联合大专院校, 加强自主独立的基础理论研究, 使得我们的纺机设备,特别是细纱机能在较短的 时间内,赶上或超越世界顶级设备。. 细纱机技术发展从短机发展到长机,世界上用了 150 年到 200 年的时间,长车散 件型到分段组装型,世界上用了约 40 年,长车的分段桥接组装型,世界上用了 约 10 年,从散件型到分段组装型再到分段桥接组装型,这是细纱机的结构发展 趋向。 细纱机技术发展从短机发展到长机,世界上用了 150 年到 200 年的时间,长车散 件型到分段组装型,世界上用了约 40 年,长车的分段桥接组装型,世界上用了 约 10 年,从散件型到分段组装型再到分段桥接组装型,这是细纱机的结构发展 趋向。1.3 未来细纱机的构想细纱工序是环锭纺用工、 用电最多的工序,同时细纱机技术的提升直接影响到生 产成本,并且是对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工序。所以,未来细纱机肯定地只能走 向节约用工、节约用电,更加高产,提高品质之路。在此基础上实现自动化、智 能化和连续化生产。 节约用电和各种节能技术的发明与运用有关,未来细纱机肯定要大幅度降低电5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耗。 配置全自动集体落纱细络联装置后,细纱工序的主要用工在接头、补头、清洁、 换粗纱四个方面。以精梳中支数为例,从工作量上讲,接头、补头占 40%,上下 清洁占 40%,换粗纱占 20%。随着支数变粗,换粗纱工作量增加,接头、补头的工 作量相对减少。 随着支数变细换粗纱工作量减少, 接头、 补头的工作量相对增加; 随着原料清洁度的提高,清洁工作量减少,其他工作量相对增加;随着原料清洁 度的降低,清洁工作量增加,只能相对减少其他工作量。 所以,细纱机在逐步走向全自动的过程中,要做几件事:第一,需要完善全自动 集体落纱与细络联装置。第二,解决好细纱机的纺纱自动清洁系统。第三,解决 好全自动接头、补头装置。第四,研制自动换粗纱装置。第五,才是粗细联装置。 而今天,我们因为有了集体落纱和细络联装置,就搞粗细联。表面看好像从粗纱 ~细纱~络筒,已经是全自动了,实质上只是一种表象,真正的全自动工序,应该 是无人工序。所以,我们应清醒地看到,离真正的全自动的要求还很远,我们只 能逐步实现这些目标。从工作方法上看,应该先易后难。从行业的战略角度,应 该先解决用工最多的难题。所以,未来市场所需求的细纱机,肯定是全自动的无 人操作的装备。 现在细纱机技术还在智能化的外围徘徊,在细纱机逐步走向自动化的过程中,应 该逐步走上智能化之路,从低智能走向高智能的发展过程。 按照智能化设备的要求,第一,需配备各种自动检测装置。第二,将各种自动检 测装置配置成神经元终端。 第三,配置对各项参数设定要求具有分析能力的中枢 大脑。第四,配置具有自动修正能力的各种智能化管理装置。如:对条干的自动 检测分析、修正的系统。对支数的自动检测分析、修正的系统。对捻度的自动检 测分析、修正的系统。对电耗的自动检测分析、调整的系统。对纺纱最大效益的 自动设定、检测、分析、修正系统。对设备各部件的自动诊断、自动报警、自动 切换系统等等。 高速是提高产能的关键,是实现高投资、高回报的关键,是刺激投资者投资的原 动力,也是纺织行业发展的根本。所以,细纱机的锭速必须有量级的变化,才是 未来细纱机的发展方向。 这四个方面是在现有设备基础上,提出的关于未来细纱机研制和发展的构想。1.4 未来细纱机所带动的产业演变社会的发展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带动了经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社 会发展的每一阶段必定存在收入分配的矛盾。 资方与工方永远向着提高收入的方 向走, 要使行业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而不被淘汰,资方必须在满足工方要求的前 提下,能取得更大的收获,就要提高装备的生产能力,因此,必定存在设备与用 工之间的矛盾,所以,未来全自动智能化、高产低耗的细纱机肯定带动着纺织产6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业的演变,未来细纱机产生的无人操作、无人初级管理的车间,使资方与工方在 高物质文明的条件下达到平衡,使纺织产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未来细纱机的发展是纺织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节点。社会的发展是脱离不了 纺织品, 或者讲脱离不了纺织业的发展。未来细纱机的发展将导致纺织业的根本 性变化,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如果发生在20世纪初,那么,未来型细纱机必定 在英国;如果发生在20世纪的60~80年代,那么,未来型细纱机必定在现在的发 达国家;如果发生在21世纪的10~20年代,那么,未来型细纱机必定在新兴经济 体国家。 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 任何技术的发明与发展, 必定在需求量和生产量 最多的地方。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的纺织最大国,在以后的10~20年时间里,细 纱机的发展肯定在中国。 如果在20年以后, 那一定出现在目前贫困的地区与国家。 所以,我们要抓紧眼前的研发,使纺织业的这一重大转折时间节点留在中国。第二章 FA506-21(B)型细纱机概述2.1 细纱机性能特点用途介绍用途: 适用于纯棉、棉型化纤及混纺的细纱工序,以单程粗纱喂入,可纺制织造、针 织等所用细纱,加装竹节纱装置后,可纺制竹节纱。 系统设计特点: 1、 用 PLC 控制整个纺纱过程,具有程序开车、钢领板自动升降、中途停车 后自动跟踪开车、自动落纱、自动留头等。 2、 设定纺丝的工艺参数,依据工艺要求自动协调控制;实现定长落纱和锭 子速度曲线控制。 3、 显示纺纱过程的锭速、牵引倍数、细纱号数、捻度以及班产累计等。 4、 采用数字通信,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 主要技术特点: 1、车头齿轮统一模数,孔径和宽度,互换性强。 2、高速级传动采用同步齿形带传动,减不噪音。 3、车头齿轮、牵伸传动齿轮采用滴油润滑装置。 4、采用 SY 系列级升机构,不用调换齿轮,具有防倒牙装置。 5、双扭杆平衡机构,升降系统采用牵吊方式升降。 6、采用铝合金制吸棉笛,内表光滑,外表美观。 自动控制机构: 中途关车,自动适位制动停车。 中途(提前)落纱,钢领板自动下降到落纱位置,适位自动停车。 满管落纱,钢领板自动下降到落纱位置,适位自动停车。 罗拉、锭子速度、牵伸倍数、纺纱支数等参数显示。7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2.2FA506-21(B)细纱机的主要技术参数FA506 与其他机型比较如下表 2.1 所示机型 FA506 FA507 EMJ128K 适纺纤维长 65mm 以下 65mm 以下 60mm 以下 度(mm) 棉丶化纤及 棉丶化纤及 棉丶化纤及 混纺 混纺 混纺 锭距 70 70 70 (mm) 75 每台锭数 384~516 384~516 384~516 牵伸形式 三罗拉长短胶圈 牵伸倍数 10~50 10~50 10~50 罗拉直径 25 25 25 (mm) 27 27 每节罗拉锭 6 6 6 数 罗拉加压方 式 弹簧摇架加压,气压摇架加压 最大罗拉中 (前后) 150 150 心距 143 (前中) 43 43 43 纲领直径 35 38 35 38 35 38 (mm) 42 45 42 45 42 45 升降动程 155 180 155 180 155 180 (mm) 205 205 205 锭子型号 JWD32 系 D32 系列光 D32 系列光 列光杆 杆 杆 锭速 (r/min) 000~170 00 00 0 满纱最小气 圈高度 85 75 75 (mm) 锭带张力盘 单,双张力 单,双张力 单,双张力 盘 盘 盘 捻向 Z,Z 或 S Z,Z 或 S Z,Z 或 S 粗纱卷装尺 最大 最大 寸(mm) 152*406 152*406 152*406 直径*长度 粗纱架 单层六列吊锭F1520 60mm 以下 棉丶化纤及 混纺 70 75 27 6DTM139 60mm 以下 棉丶化纤及 混纺 70 396~ 27 6150 43 35 38 42 45 57 155 180 205 JWD7111 铝套管 95143 43 35 38 42 45 170 180 190 200 ZD4110EA 铝套管 95单,双张力 单,双张力 盘 盘 Z,Z 或 S Z,Z 或 S 32*406 152*4068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自动机构PLC 控制,中途关机适位制动,中途落纱钢领板自动 下降适位制动,满管钢领板自动下降适位制动,开机 低速生头,开机前钢领板自动复位,落纱前自动接通 落纱电源,工艺参数显示新技术变频调速, 可配变频调速,可配竹节纱装置,可配 集体落纱, 包芯纱装置 锭子, 罗拉, 钢领板电动 机分开传 动,纱管成 型智能化比其他机型 自动机构多 集体落纱自 动翻起导纱 板和自动拔 管落纱后自 动开机 变频调速, 集体落纱, 锭子, 罗拉, 钢领板电动 机分开传 动,纱管成 型智能化, 可配包芯纱 装置主要制造厂 中国纺织集 团经纬股份 有限公司榆 次分公司表 2.1太平洋机电 集团上海二 纺机股份有 限公司太平洋机电 集团上海二 纺机股份有 限公司中国纺织集 团经纬股份 马佐里(东 有限公司榆 台)纺机有 次分公司 限公司2.3 细纱的成形过程(一)细沙形成过程 管纱的成形要求卷绕紧密、层次清楚、不相纠缠,有利于后道工序高速退绕。管 纱的卷装尺寸或容量除直接纬纱受梭子内腔尺寸限制外,应尽量增大容量,以减 少细纱工序落纱和后道工序退绕时的换管次数,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细纱管纱都采用圆锥形交叉卷绕形式(又称短动程升降卷绕),如图 2.2 所示,截 头圆锥形的大直径,即管身的最大直径 dmax(通常比钢领直径约小 3mn),小直径 do 就是筒管的直径。每层纱的绕纱高度 h 一般为 46~56mm,管纱的成形角 r/2 为 12.5?~14?。为了完成管纱的全程卷绕,每次卷绕一层纱后钢领板要有一个 很小的升距 m(俗称为级升)。在管底卷绕时,为了增加管纱的容量,每层纱的绕 纱高度和级升均较管身部分卷绕时小。从空管卷绕开始,绕纱高度和级升由小逐 层增大 直至管底卷绕完成 才转为常数 h 和 m 即管底阶段卷绕时, , , , h1&h2&h3&? &hn=h,m1&m2&m3&?&mn=m。为使相邻的纱层次分清,不相重叠纠缠,防止退绕 时脱圈,一般钢领板向上卷绕时纱圈密些,称为卷绕层,钢领板向下卷绕时纱圈 稀些,称为束缚层。这样在两层密绕纱层间有一层稀绕纱层隔开。因此,要完成 纱圈的圆锥形卷绕,钢领板的运动应满足以下要求:9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图 2.2(1)短动程升降,一般上升慢、下降快; (2)钢领板每次升降后要改变方向,还应有级升; (3)管底成形阶段绕纱高度和级升由小逐层增大;2.4 FA506 型细纱机的成形机构(一) (一) 钢领板的短动程升降和成形凸轮 细纱卷绕时钢领板沿纱管轴向升降的动程为 h,为了形成卷绕层与束缚层,其上 升和下降的速度是不等的。在 FA506 型细纱机上,当钢领直径为 35mm、38mm 时, 升降动程 h 为 46mm 选用的凸轮升降速比为 1:3,常用于纺直接纬纱;当钢领直 径为 42mm、45mm 时,升降动程为 56mm,选用的凸轮升降速比为 1:2,常用于纺 经纱。钢领板在升降中,由于卷绕同一层纱各处直径不等,为保证等圈距圆锥形 卷 绕 , 钢 领 板 的 升 降 速 度 VR 需 与 卷 绕 直 径 dX 成 反 比 , 即 VR= Δ (2.2) 式中:Δ ――卷绕圈距; VF――前罗拉表面速度。 FA506 型细纱机的升降卷绕机构如图 2.3 所示。成形凸轮 1 在车头轮系传动下匀 速回转,推动成形摆臂 2 作上下摆动,通过摆臂左端轮 3 上的链条 3?拖动固装 在上分配轴 4 上的轮 5,使上分配轴 4 作正反向往返转动,固装在上分配轴 4 上 的左、右钢领板牵吊轮 6 经牵吊杆、牵吊滑轮 29、牵吊带 30 牵吊钢领板横臂 31, 使 31 上的尼龙转子 32 沿立柱 33 上下滚动,机台两侧的钢领板 34 以立柱 33 为 升降轨道作短动程升降运动。10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图 2.3 FA506 型细纱机升降卷绕机构 图 2.3 中,23 为小电动机,24 为链轮,25 为平衡凸轮,26 为平衡小链轮,27 为扇形链轮,28 为链条。 (二)导纱板短动程升降 上分配轴右侧轮 6 旁的轮 7(两者是一体),通过链条 7',去拖动固装在下分配轴 8 上的轮 9,使下分配轴 8 作正反向往返转动。固装在轴 8 上的轮 10 通过链条 10'去拖动活套在上分配轴 4 上的轮 11,而轮 11 和左、右两侧的导纱板牵吊轮 12 是一整体,所以下分配轴 8 的正反向往复转动传递到轮 12,再由轮 12 经牵吊 杆、牵吊滑轮 35、牵吊带 36 去牵吊导纱板横臂 37,再分别牵吊机器两侧的导纱 板升降杆 38,使导纱板 39 作短动程升降运动。 (三)钢领板和导纱板的级升运动 钢领板和导纱板的级升运动是由级升轮 18(也称锯齿牙或撑头牙)控制的,其级 升运动是在成形摆臂 2 向上摆动时带动小摆臂 15 向上摆动,15 右端顶着推杆 16 上升,使推杆 16 上端的撑爪 17 撑动级升轮 18。当成形摆臂 2 向下摆动时,撑 爪 17 就在级升轮 18 上滑过。所以在成形摆臂 2 升降摆动中,级升轮 18 间歇转 动,通过蜗杆 19 和蜗轮 20 传动卷绕链轮 21 间歇转过一个角度,再通过链条 21' 使链轮 22 间歇转动。链轮 22 与链轮 3 为一整体,这样就使链轮 3 间歇卷取链条 3'的一小段而产生了钢领板和导纱板的级升运动。因此,每次链条缩短的长度或 钢领板的级升距取决于级升轮 18 的齿数和撑爪每次撑过的齿数。 为了压缩小纱气圈高度以降低小纱张力,导纱钩采用变动程升降,即从管纱始纺 开始,导纱钩的升降动程和级升量逐渐增大到正常值,如图 2.4 所示。为此在轮 10 与 11 之间装有位叉机构,位叉 13 叉在链条 10'的一个横销 14 上,在小纱始 纺时,迫使链条 10'曲成折线,此时轮 12 的正反向往复转动也造成位叉 13 的来 回摆动,减少了轮 11、12 往复转动的角度。由于级升运动将曲折的链条逐步拉 直,在管纱成形三分之一时链条上的横销 14 与位叉 13 脱离,位叉不再起作用。 这时,轮 10 带动轮 11、12 牵吊导纱板作正常升降与级升运动。 (四)管底成形机构 FA506 型细纱机的管底成形机构采用凸钉式,如图 2.3 所 示。在轮 5 上装有管底成形凸钉,在凸钉处轮 5 的半径较大。11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图 2.4 纲领板、导纱钩升降轨迹 当卷绕管底时与凸钉接触的链条 3'随成形摆臂 2 上下运动相同距离时,因轮 5 的转动半径较大而使上分配轴 4 上的轮 6 作较小的往复转动,从而使钢领板升降 动程较卷绕管身时为小。在管底卷绕时,链条 3'逐层缩短同样一小段长度,由 于轮 5 的转动半径较大,所以钢领板逐层级升较管身卷绕时为小。当链条 3'逐 层缩短,待轮 5 间隙转动使凸钉脱离与管身的接触时,钢领板的每次升降动程和 级升才达到正常值,完成了管底的卷绕。第三章 细纱机控制系统的主要硬件设备和编程控制3.1 可编程控制3.1.1 可编程控制器的介绍 可编程序控制器,英文称 Programmable Controller,简称 PC。它是一个以微处 理器为核心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装置,专为在工业现场应用而设计,它采 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 和算术运算等操作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接口,控制各种类 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 是微机技术与传统的继电接触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 物,它克服了继电接触控制系统中的机械触点的接线复杂、可靠性低、功耗高、 通用性和灵活性差的缺点, 充分利用了微处理器的优点,又照顾到现场电气操作 维修人员的技能与习惯, 特别是 PLC 的程序编制,不需要专门的计算机编程语言 知识, 而是采用了一套以继电器梯形图为基础的简单指令形式,使用户程序编制 形象、直观、方便易学;调试与查错也都很方便。用户在购到所需的 PLC 后,只 需按说明书的提示, 做少量的接线和简易的用户程序编制工作,就可灵活方便地 将 PLC 应用于生产实践。 可编程序控制器一直在发展中, 所以至今尚未对其下最后的定义。国际电工学会 (IEC)可编程序控制器标准草案。在草案第三稿中,对 PLC 作了如下定义:可12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 采用了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 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的,模拟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 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 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3.1.2 PLC 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1、PLC 的基本结构 (1).PLC 的硬件组成图 3.1 PLC 硬件系统的简化图可编程控制器的构成框图和计算机是一样的,都由中央处理器(CPU) 、存贮器 和输入/输出接口等构成。因此,从硬件结构来说,可编程控制器实际上就是计 算机,图 1 是其硬件系统的简化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 PLC 内部主要部件有: (1)CPU(Central Process Unit) CPU 是 PLC 的核心组成部分,与通用微机的 CPU 一样,它在 PLC 系统中的作 用类似于人体的神经中枢,故称为“电脑” 。 (2)系统程序存储器 它用以存放系统工作程序(监控程序) 、模块化应用功能子程序、命令解释功 能子程序的调用管理程序,?以及对应定义(I/0、内部继电器、计时器、计数器、 移位寄存器等存储系统)参数等功能。 (3)用户存储器 用以存放用户程序即存放通过编程器输入的用户程序。PLC 的用户存储器通常 以字(16 位/字)为单位来表示存储容量。同时,由于前面所说的系统程序直接 关系到 PLC 的性能, 不能由用户直接存取。因而通常 PLC 产品资料中所指的存储 器型式或存储方式及容量,是对用户程序存储器而言。 (4)输入输出组件(I/0 模块) I/?0 模块是 CPU 与现场 I/0 装置或其它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部件。 提供了 PLC 各种操作电平与驱动能力的 I/0 模块和各种用途的 I/0 组件供用户选用。 如输入13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输出电平转换、电气隔离、串/并行转换数据、?误码较验、A/D 或 D/A 转换以 及其它功能模块等。I/0 模块将外界输入信号变成 CPU 能接受的信号,或将 CPU 的输出信号变成需要的控制信号去驱动控制对象(包括开关量和模拟量) ,以确 保整个系统正常工作。 输入的开关量信号接在 IN 端和 0V 端之间,PLC 内部提供 24V 电源,输入信号通 过光电隔离,通过 R/C 滤波进入 CPU 控制板,CPU 发出输出信号至输出端。PLC 输出有三种型式:继电器方式、晶体管方式和晶闸管方式。 (5)编程器 编程器是用于用户程序的编制、编辑、调试检查和监视等。还可以通过其键盘 去调用和显示 PLC 的一些内部状态和系统参数。它通过通讯端口与 CPU 联系,完 成人机对话连接。 编程器上有供编程用的各种功能键和显示灯以及编程、监控转 换开关。 编程器的键盘采用梯形图语言键符式命令语言助记符,也可以采用软件 指定的功能键符,通过屏幕对话方式进行编程。 编程器分为简易型和智能型两类。前者只能连机编程,而后者既可连机编程又可 脱机编程。同时前者输入梯形图的语言键符,后者可以直接输入梯形图。根据不 同档次的 PLC 产品选配相应的编程器。 (6)外部设备一般 PLC 都配有盒式录音机、打印机、EPR0M 写入器、?高分辨率屏幕彩色图形监控系统 等外部设备。(7)电源 根据 PLC 的设计特点,它对电源并无特别要求,可使用一般工业电源。 (2).PLC 的软件组成 PLC 的软件由系统监控程序和用户软件程序组成。 1)系统监控程序是每一台 PLC 必须包括的部分, 是由 PLC 的制造者编制的, 用于控制 PLC 本身的运行。系统监控程序分成管理程序、用户指令解释程序、 标准程序或系统调用子程序。 2)用户程序是 PLC 的使用者编制的针对控制问题的程序。它是用梯形图或 某种 PLC 指令助记符编制而成的,可以是梯形图、指令表、高级语言、汇编语 言等,其助记符形式 PLC 型号的不同而略有不同。用户程序是线性地存储在系 统监控程序指令的存储空间内的,它的最大容量也是由监控程序限制的。 2、PLC 的工作原理 (1)PLC 控制逻辑的实现 PLC 是一种工业控制计算机,其工作原理是建立在计算机工作原理之上的, 是通过执行反应控制要求的用户程序来实现控制的。 由于计算机在每一瞬间只能 做一件事,其 CPU 是以分时操作方式来处理各项任务的,所以程序的执行时按 顺序依次完成相应的动作,这便形成时间上的串行,即串行工作方式。 (2)PLC 的工作方式 采用循环扫描方式。在 PLC 处于运行状态时,从内部处理、通信操作、程 序输入、程序执行、程序输出,一直循环扫描工作。 注意:由于 PLC 是扫描工作过程,在程序执行阶段即使输入发生了变化, 输入状态映象寄存器的内容也不会变化, 要等到下一周期的输入处理阶段才能改 变。PLC 循环扫描过程如图 3.2 所示。14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图 3.2PLC 循环扫描过程(3)PLC 的工作过程 PLC 一般采用循环扫描方式工作。当 PLC 加电后,首先进行初始化处理,包括 清除 I/O 及内部辅助继电器、复位所有定时器、检查 I/O 单元的连接等。开始 运行之后,串行地执行存贮器中的程序,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1.公共处理阶段 这部分在每次循环开始都要被执行, 包括复位系统定时器、 检查程序存贮器、 检查 I/O 总线、检查扫描时间等。如出现异常情况,则通过自诊断给出故障信 号,或自行进行相应的处理,这将有助于及时发现或提前预报系统的故障,提高 系统的可靠性。 2.执行外围设备命令阶段 当有简易编程器、图形编程器、打印机等外部设备与 PLC 相连时,则 PLC 在每次循环时,都将执行来自外部设备的命令。 3.程序执行阶段 在这个阶段,CPU 将指令逐条调出并执行,即按程序对所有的数据(输入和 输出的状态)进行处理,包括逻辑、算术运算,再将结果送到输出状态寄存器。 4.输入、输出更新阶段 PLC 的 CPU 在每个扫描周期进行一次输入来进行输出更新。CPU 对各个输 入端进行扫描,并将输入端的状态送到输入状态寄存器中;同时,把输出状态寄 存器的状态通过输出部件转换成外部设备能接受的电压或电流信号, 以驱动被控 设备。这种对输入、输出状态的集中处理过程,称为批处理,这是 PLC 工作的 重要特点。15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2. 三、PLC 的 I/O 响应时间用 PLC 设计一个控制系统时.必须知道有了一个输入信号后 PLC 经过多长 时间才能有一个对应的输出信号,否则,就不能正确并精确地解决系统各部件之 间的配合问题。从 PLC 的工作过程可知当 PLC 工作在程序执行阶段时,既使输 入状态发生变化,即输入状态寄存器的内容发生变化,CPU 执行的输入信号也 不会变化,而要到下―个周期的输入、输出更新阶段,才能有效。同理,暂存在 输出状态寄存器中的输出信号, 也要等到下―个扫描周期的输入、 输出更新阶段, 才能集中输出给输出部件。从 PLC 收到一个输入信号到 PLC 向输出端输出一个 控制信号所需的时间,就是 PLC 的 I/O 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可变的,例如, 在一个扫描周期的 I/O 更新阶段开始前瞬间收到一个输入信号,则在本周期内 该信号就起作用了, 这个响应时间最短, 它是输入延迟时间、 ―个扫描周期时间、 输出延迟时间三者之和,如下图 3.3 所示。数 据 输 入 /输 出 扫描时间 扫描时间指令执行 输入 输 入 ON响 应 时 间指令执行CPU读 输 入 信 号 输出 最 小 I/O响 应 时 间输 入 ON响 应 时 间图 3.3如果在一个扫描周期的 I/O 更新阶段刚过就收到一个输入信号,则该信号 在本周期内不能起作用, 必须等到下一个扫描周期才能起作用,这时响应时间最 长,它等于输入延迟时间、二个扫描周期时间与输出延迟时间三者之和,如下图 3.4 所示。16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数 据 输 入 /输 出 扫描时间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扫描时间指令执行 输入 输 入 ON响 应 时 间指令执行CPU读 输 入 信 号输 入 ON响 应 时 间 输出 最 大 I/O响 应 时 间图 3.4应用:在本系统中主要用起控制电气开关作用,并有手动控制电机的启停。3.2 变频器3.2.1 变频器的基本结构从频率变换的形式来说,变频器分为交-交和交-直-交两种形式。交-交变 频器可将工频交流电直接变换成频率、电压均可控制的电流电,称为直接式变频 器。 而交-直-交变频器则是先把工频交流电通过整流变成直流电,然后再把直流 电变换成频率、电压均可控制的交流电,又称间接式变频器。市售通用变频器多 是交-直-交变频器,其基本结构图如下图所示,由主回路,包括整流器、中间直 流环节、逆变器和控制回路组成,现将各部分的功能分述如下:17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交-直-交变频器的基本结构(1)整流器:电网侧的变流器是整流器,它的作用是把三相(也可以是单相)交 流整流成直流。 (2)直流中间电路:直流中间电路的作用是对整流电路的输出进行平滑,以保证 逆变电路及控制电源得到质量较高的直流电源。 由于逆变器的负载多为异步电动 机, 属于感性负载。 无论是电动机处于电动或发电制动状态其功率因数总不会为 1。因此,在中间直流环节和电动机之间总会有无功功率的交换。这种无功能量 要靠中间直流环节的储能元件(电容器或电抗器)来缓冲。所以又常称直流中间 环节为中间直流储能环节。 (3)逆变器:负载侧的变流器为逆变器。逆变器的主要作用是在控制电路的控制 下将直流平滑输出电路的直流电源转换为频率及电压都可以任意调节的交流电 源。逆变电路的输出就是变频器的输出。 (4)控制电路:变频器的控制电路包括主控制电路、 信号检测电路、 门极驱动电路、 外部接口电路及保护电路等几个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完成对逆变器的开关控制, 对整流器的电压控制及完成各种功能。控制电路是变频器的核心部分,性能的优 劣决定了变频器的性能。 一般三相变频器的整流电路由三相全波整流桥组成,直流中间电路的储能 元件在整电路是电压源时是大容量的电解电容, 在整流电路是电流源时是大容量 的电感。 为了电动机制动的需要,中间电路中有时还包括制动电阻及一些辅助电 路。 逆变电路最常见的结构形式是利用 6 个半导体主开关器件组成的三桥式逆变 电路。 有规律的控制逆变器中主开关的通与断,可以得到任意频率的三相交流输 出。 现代变频器控制电路的核心器件是微型计算机,全数字化控制为变频器的优 良性能提供了硬件保障。 下图为电压型变频器和电流型变频器主电路基本结构示 意图 3.5 所示。18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图 3.5 电压型变频器和电流型变频器主电路基本结构 (a) 电压型变频器主电路 (b)电流型变频器主电路3.2.2 变频器的分类及控制方式变频器较详细的工作原理还与变频器的工作方式有关, 通用变频器按工作方 式分类如下: (1)U/f 控制。U/f 控制即电压与频率成比例变化控制。由于通用变频器的负 载主要是电动机, 处于电机磁场恒定的考虑,在变频的同时都要伴随着典雅的调 节。U/f 控制由于忽略了电机漏阻抗的作用,在低频段的工作特性不理想。因而 实际变频器中常采用 E/f 控制, 采用 U/f 控制方式的变频器通常被称为普通功能 变频器。 (2)转差率控制。转差频率控制是在 E/f 控制基础上增加转差率控制的一种 控制方式。 从电机的转速角度看,这是一种以电机的实际运行速度加上该速度下 电机的转差频率确定变频器的输出频率的控制方式。更重要的是,在 E/f=常数 条件下,通过对转差频率的控制,可以实现对电机转矩的控制。采用转差率控制 的变频器通常属于多功能型变频器。 (3)矢量控制。矢量控制是受调速性能优良的直流电机磁场电流及转矩电流 可分别控制的启发而设计的一种控制方式。 矢量控制将交流电机的定子电流采用 矢量分解的方法,计算出定子电流的磁场分量及转矩分量,并分别控制,从而大 大提高了变频器对电机转速及力矩控制的精度及性能。 采用矢量控制的变频器通 常称为高功能变频器。 通用变频器按工作方式分类的工程意义在于各类变频器对负载的适应性。 普通功能型变频器适用泵类负载及要求不高的反抗性负载, 而高功能变频器可适 用于位能性负载。 控制方式: (1)操作面板控制方式。这是通过操作面板的按钮手动设置输出频率的一种 操作方式。 具体操作又有两种方法:一个按面板上频率上升或频率下降的按钮调 节输出频率;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直接设定频率数值调节输出频率。19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2)外输入端子数字量频率选择操作方式。 变频器常设有多段频率选择功能。 各段频率值通过功能码设定, 频率段的选择通过外部端子选择。变频器通常在控 制端子中设置一些控制端。 (3)外输入端子模拟量频率选择操作方式。 为了方便与输出量为模拟电流或电 压的调节器、控制器的连接,变频器还没有模拟量输入端,如图 1-5 中的 C1 端 为电流输入端,11、12、13 端为电压输入端,当接在这些端口上的电流或电压 量在一定范围内平滑变化时,变频器的输出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平滑变化。 (4)通信数字量操作方式。 为了方便与网络接口,变频器一般都设有网络接 口,都通过通信方式接收频率变化指令。 变频器主要由整流(交流变直流) 、滤波、再次整流(直流变交流) 、制动单元、 驱动单元、检测单元微处理单元等组成的。3.2.3 变频调速的特点及分析变频器在细纱机的应用上,所控制的是平缓速度,让电机的运行能够平稳, 减少电机突然工作时的段头! 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变频调速技术的日臻完善,起动平稳,起动电流可限 制在额定电流以内, 从而避免了起动时对电网的冲击;可以消除起动和停机时的 水锤效应。 其稳定安全的运行性能、 简单方便的操作方式、 以及齐全周到的功能, 将实现、节电、节省人力,最终达到高效率的运行目的。3.3 TPO4G 显示器大屏幕显示:4.1寸的文本显示范围,192×64点的点析度,最多304个字数显 示; 方便的通讯:TP04G-A12内建 RS-232及 RS-422/485的串行通讯接口,使用上更 具弹性; 使用多样化:提供万年历及密码保护功能,并可外插 TP-PCC01记忆卡以备份 程序。软件部分更有多种物件图形供使用者选用; 节能设计:Smart 电路设计,有效将耗电量减少45%; 工业设计:深黑色高质感设计,并提供 IP66的面板防水等级。3.3.1 构成20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21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3.3.2TP04G 参数设定显示单元的键盘构成:键 名 功能说明 触发修改参数及写入新数据后确认 取消参数修改或进入菜单选项 增加数据和画面向前翻页 减少数据和画面向后翻页 修改数据时向前移动修改位 修改数据时向后移动修改位 上挡键的按键a. 功能键功能说明ENTER ESC UP ARROW DOWN ARROW LEFT ARROW RIGHT ARROW SHIFTb. 用户设定键功能说明(本机暂时使用 F1-F8 功能键) 键 F1 F2 F3 F4 F5 F6 名 功能说明 进入模式选择菜单 手动换班时产量显示菜单及班产设定菜单 自动换班时产量显示菜单及换班时间设定 管理参数显示 基本参数显示菜单 基本参数设定菜单22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F7 F8? ? ? ? ? ? ? ? ?低速升高速的时间设定 报警显示菜单3.3 .3②安装环境 TP04G 显示器不可以安装在以下的场合中,否则可能引起故障。温度剧烈变化 温度或湿度超出正常工作允许范围 高湿度,凝露 飞溅化学药剂 严重溅油 有腐蚀性或易燃性的气体 强振动,强冲击 直接暴露在风雨中(户外) 强紫外线照射 若 TP04G 显示器用于可能遭受下列条件之一的场合,要采取适当的措施 以保证屏蔽。 静电或其他设备的干扰 强电磁场中 电力电缆附近 发射性? ? ? ?③ TP04G 安装电气要求a 电气规格 输入电压 消耗功率 b 环境条件 操作温度 环境湿度 周围空气 保护结构 0~50℃ 20~85%(无凝露) 无腐蚀性气体 符合 IP65F DC24V 低于 4W第四章 细纱机系统控制4.1 系统 PLC 控制设计 4.1.1 输入点分配和电气控制(1)PLC 输入点功能、用途X0SQ1:主轴传感器:采集主轴转速送至 PLC 中,在 PLC 中通过运算在显示屏23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上显示锭子转速。该开关位于车尾箱内靠主轴处。 X1 SQ2:前罗拉传感器:采集并显示前罗拉转速 。该传感器安装于前罗拉尾段 处。 X2 SQ3:后罗拉传感器:采集并显示后罗拉转速 。该传感器安装于后罗拉尾段 处。 X3 SB01:紧急停车:机器运转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或发生危及人身安全或设 备安全时的紧急停机按钮。 (非紧急情况请勿使用) X4 X5 X6 X7 SB1:风机启动按钮:吸棉风机的启动按钮。 SB2:低速启动按钮:主机运转时的低速启动按钮。 SB3:高速启动按钮:主机运转时的高速启动按钮。 SB4:中途停车按钮:主机运转过程中如班中休息、就餐时,需要中途停机 时的操作按钮。按下后主机作适位停车。 X10 SB5:中途落纱按钮:当未纺满纱管而需要提前落纱时,在车尾中途落纱按 钮被按下后,主机即执行落纱过程。中途落纱过程与满纱落纱过程 完全一样,只是未纺满纱管而已。 SA12:满纱落纱位开关:位于车头右下角(组合行程开关 SA1 型号为 JW2-11Z/3,包括:SA11、SA12、SA13,下同) 。标志纺满纱管后 落纱的位置, 通过调整车头箱内的凸轮来达到要求, 一般位置定在 离纱管顶部 1.5~2 格为达到要求。 X11 SA11:钢领板复位停,也称“始纺位” :即纱线开始在纱管上卷绕的位置, 一般在纱管底部向上 0.5~1cm 范围内, 通过调整车头的凸轮来达到 要求。 X13 SA13:下钢领板停位置:落纱时钢令板下降位置的限制开关,要求钢令板 降至废丝盘下端,并能绕好包脚纱,以便于留头率的提高,通过调 整车头的凸轮来达到要求。 X15 SQ4:关主电机:中途停车、中途落纱和满纱落纱时,适位关断主电机运行 的传感器。 X20 SQ5:下钢领板:落纱时,此开关动作标志钢领板从正常往复运动改为迅速 下降。 “关主电机” 动作与 “下钢领板” 动作的时间差决定于 “SQ4” 、 “SQ5”间的夹角,对于绕好包身纱和包脚纱都有一定影响,调整 时应根据工艺予以注意。24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X22 X27SB08:吹吸风控制开关:控制吹吸风的启动和停止。 SB6: 手/自动转换开关:当掷至自动时 I2.7=ON(PLC 指示灯亮) 掷于 , 手动时 I2.7=OFF(PlC 指示灯灭) 。(2) 主 PLC 输出点的功能 Y0 KM1 Y1 KA1 Y2 KA2 Y4 KM5 Y6 KA4 制动 Y10 KM2 Y11 KM3 Y12 HL1(红) Y13 HL1(绿) Y14 HL1(黄)吸棉风机和滴油电机 钢领板上升 钢领板下降 吹吸风电机 主轴刹车制动器: 用于停车时对主轴进行 主轴电机低速运行 主轴电机高速运行 满纱指示指示灯 高速指示指示灯 低速指示指示灯PLC 输入、输出点对应元器件代号及位置 输入输出 控制元件代号 X0 SQ1 X1 SQ2 X2 SQ3 X3 QF2,QF 3,SB01 X4 SB1 X5 SB2 X6 SB3 X7 SB4 X10 SB5 X11 SA11 X13 SA13 X15 SQ4 X20 SQ5 X22 SB08 X27 SB6 Y0 Y1 Y2 Y4 Y6 Y10 Y11 KM1 KA1 KA2 KM5 KA4 KM2 KM3本机位置 车尾主机出轴 前罗拉尾段 后罗拉尾段 电控箱内,车头 车头控制面板 车头控制面板 车头控制面板 车头控制面板 车头控制面板 车头 车头 车头 车头 车尾控制面板 车头控制面板 车尾电控箱内 车尾电控箱内 车尾电控箱内 车尾电控箱内 车尾电控箱内 车尾电控箱内 车尾电控箱内25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输入输出 Y12 Y13 Y14控制元件代号 HL1(红) HL1(绿) HL1(黄) 表 4.1本机位置 车头箱上 车头箱上 车头箱上3. 电气系统的调整 为使本电气配套的主机能正确完成自动化机构的预定动作, 除电气接线正确 外,尚须对主机的有关零件及电气控制元件进行调整。 1. 钢领板位于落纱位置,按 SB1 按钮,钢领板复位,风机启动。 2. SA11 动作,钢领板复位电机停转,钢领板到始纺位置,按 SB2 按钮,主 电机低速运转。 3. 主电机自动延时或手动按 SB3 按钮切换到高速运转。 4. 满纱,SA12 动作或纺纱长度等于参数设定显示设定的定长(选定定长落 纱模式) , 或者纺纱时间到参数设定显示设定的预定时间(选定定时落纱模式)时, 满纱信号 灯亮。 5. SQ4 输出信号, KM3 动作停主电机并开始刹车延时; SQ5 输出信号, KA2 动作,钢领板下降;SA13 动作,钢领板下降停止。 6. 刹车延时到,KA4 动作主轴制动,同时 PLC 中 T102 动作。 7. PLC 中 T102 自动延时到风机停转,机台处于落纱位置。 注:如果电气系统配有滴油系统,滴油电机随吸棉电机启停。26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如果电气系统配有龙带吹吸风装置,当高速启动时吹吸风接触器吸合,当有 落纱信号或吹吸风停信号时,吹吸风接触器断开。 3.1 组合行程开关 SA11、SA12 和接近开关 SQ4、SQ5 的调整。 3.1.1 始纺位置 SA11 的调整(如图 4.1) 转动齿轮使成形凸轮桃底与转子接触, 并用摇手将卷绕链轮上链条摇到始纺 位置, 旋动调节螺母, 使钢领顶面到龙筋顶面尺寸如图 4.2 中 A 所示。 松开 SA11 紧定螺钉,逆时针转动 SA11 撞块以压响行程开关上 SA11 触头(即内部开关动 作)为准,固定 SA11 撞块,调整时注意移动 SA11 组合开关位置,保证触点均 能压响并使压入位置为最小,以延长开关使用寿命。图 4.1图 4.23.1.2 满管位置 SA12 的调整如图 4.3 转动齿轮使成形凸轮桃尖与转子接触, 并用摇手将钢领板摇到满纱 位置,如图 4.4 中 B 所示,然后将 SA12 撞块顺时针转动以压响行程开关上 SA12 触头(即内部开关动作)为准,固定 SA12 撞块。图 4.3图 4.427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3.1.3 SQ4 的调整 如图 4.5 使成形凸轮转过桃尖 A 处约 20mm,将 SQ 接近开关轮顺时针调到超 前 SQ4 接近开关轮约 40 度处固定。调整接近开关时,要注意接近开关工作面和 凸轮顶面距离应保持在 1-2mm 长度为好,切记距离不要太大。调整时可观察,当 接近开关工作面和凸轮顶面接近时接近开关指示灯亮,同时电气箱内 PLC 输入 I1.5 指示灯亮为动作正确。 3.1.4 SA13 的调整 成形凸轮维持 A 点不动, 如图 4.6 所示,用摇手将钢领板降到转子与成形凸轮脱 开, 钢领板已在落纱位置, 即车头主动链牵动滑轮的撞头已紧靠钢领板定位托座 上的调节螺钉, SA13 凸轮顺时针转动, 将 压住 SA13 触头, 压响为准, 固定 SA13 撞块。图 4.5图 4.63.1.5 SQ5 凸轮的调整 SQ5 凸轮的调整根据包脚纱长短决定:如包脚纱太短则 SQ5 凸轮应向顺时针 调整;如包脚纱太长,则 SQ5 凸轮应向逆时针调整。 3.2 利用 T108、T109 控制三自动的调整 本机除利用接近开关控制三自动外, 尚可利用 PLC 中 T108、 T109 的调整对 三自动进行控制。T108、T109 的时间通过参数显示仪 TD400C 调整,调整提示 如下: 3.2.1 根据包脚纱长短决定 T108 的长短: 如果包脚纱太短, 应调长 T108 的时间, 如果包脚纱太长,应调短 T108 的时间。 3.2.2 开车后,手摇钢领板至满纱位置,整车运行准备进入落纱流程,SQ4 亮关 主电机,若全机停稳后 Y2 尚未制动,则 T109 时间应调短;如 Y2 已经制动但全 机尚未停稳,则 T109 的时间应调长。28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3.3 电机转向的确定 3.3.1 主电机转向:面对主电机出轴,其转向应逆时针转动(单张力盘捻)。 3.3.2 吸棉电机转向;面对吸棉电机出轴,其转向为逆时针(符合风扇箭头)。 3.3.3 钢领板升降电机转向:当钢领板复位时(此时 KAl 继电器吸合)其转向应为 顺时针。 3.4 转速测试在车尾靠主轴及前后罗拉尾部有三只测速形式信号检测器,其检测 头与转速齿轮应调整到二者距离约 0.5~1mm 左右,此距离过大参数显示会无信 号或信号不稳定。转速及纺纱工艺参数显示见参数设定单元 TD400C 使用。4.2软件设计:电气控制软件分为:控制主程序、参数设定显示子程序、计算采样子程序、数 字通讯子程序和锭子运行曲线子程序。 1、 控制主程序 软件主控制程序部分,依据工艺要求编制的程序,上电后自 动检测各开关量和传感器输入的数据,完成整个纺纱过程自动控制和调用子程 序。 2、 参数设定显示子程序 主要依据 TP27 配置完成参数设定显示,包括班次 设定、错误设置提示,总产量、班产量累计显示、锭子速度、前罗拉速度、牵引 倍数、捻度、产量、细纱号数等参数显示。 其中参数设定菜单程序结构见框图 二 3、 计算采样子程序 主要依据主轴、前罗拉、后罗拉数据检测传感器采样结 果以及设计参数完成系统计算,用以完成各类显示参数的计算及定长落纱等功 能。 4、 数字通讯部分和锭子运行曲线子程序 主要采用自由口通讯协议完成与变 频器的数据传输。 通讯设置自由口通讯控制寄存器设置为自由口通讯方式,程序 通过接收中断和发出中断以及发送指令 XMT 控制通讯口的操作, 在自由口通讯方 式下通讯方式由程序梯图控制。 通讯设置还定义了波特率、校验方式和数据长度 等。 为了使锭子运行曲线平滑。 在设定的点与点之间采用数学建摸的方法拟合发 送参数,该部分程序框图见图 4.7。29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图 4.74.3 通讯设计:该控制系统最大特点是应用数字通讯方式完成 TP04g 与 PLC 以及 PLC 与变频器 之间的数据传输。PLC 的 Prt0 口与 TP04g 连接,以 PPI 协议通讯完成参数设定 显示, Port1 口与变频器相连,以自由口协议通讯完成锭子运行曲线控制,以 往我们进行锭子速度曲线控制时只能选用模拟量来控制变频器运行, 这样硬件成 本高且控制精度较低。 采用数字通讯后, 硬件仅为一条屏蔽线, 抗干扰能力增强, 为实现联网传输控制参数提供了条件,降低了控制成本;数字通讯高精度、高可 靠性和低成本极大的提高了机器性能比和市场竞争能力。4 . 2 试车和运转操作一、 安装和电气调整工作结束后,应进行试车工作.试车分空车运转和试纺两 部分进行。30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2) 空车运转: 空车运转应分段进行, 顺序是先主轴锭子传动部分运转, 然后牵伸部分运转。 全机开车后进行检查应达到下列要求: a. 主马达皮带不跑窜; b. 锭带张力盘目视无偏摆,锭带无扭,无走偏; c. 车头齿轮啮合正常,无不正常响声; d. 钢领板和导纱板的升降运动无顿挫现象; e. 皮圈运动不上吊,不打顿; f. 导纱喇叭不擦碰罗拉; g. 吸棉风机响声正常,不擦碰; h. 小纱变速及其他各种电气元件动作符合规定; i. 运转 4 小时后,各轴承处无发烫现象。二、试纺: 空车运转正常后,在机器头、中、尾各纺四锭,试纺中主要检查和调整以下 部分: a. 检查和调整移纱横杆的动程和位置,其动程约为 8mm; b. 纺一落纱后,管纱成形良好,尺寸符合工艺要求; c. 钢领板导纱动作正确; d. 初步测试质量应符合工艺标准。(1) 运转操作:31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正常开车: (1)在车尾旋转电源开关 SB 接通开关箱电源,车尾控制电源信号灯 H2、车头 控制电源信号灯 H1 点亮。电气控制箱内 PLC 接通电源,信号灯点亮。如果要求 主电机自动由低速切换到高速,须把手/自动开关 SB6 置于自动位置。 (2) 在车头按钮板上,先按风机启动按钮 SB1,风机启动同时钢领板由落纱位 置上升到适位自停位置 (相当于钢领板短动程高点以下 10mm 位置) ,然后再按低 速启动按钮 SB2,机器开始低速运转,低速指示灯(HL 中黄灯)点亮。 (3) 在低速升头后,到设定时间(在 TD400C 中设定)后自动切换到高速,此 时 HL 中黄色指示灯熄灭,绿色指示灯(高速指示灯)点亮。若手/自动旋钮 SB6 在手动位置上,在低速升头后再按下高速启动按钮 SB3,才能由低速切换到高速 运行。 (4) 当纺纱满管后 HL 中红灯亮,随后钢领板自动下降到落纱位置,成形凸轮 自动适位制动。全机停转,即可落纱。 中途停车: (1) 当机器需中途停车时,只需按下中途停车按钮 SB4,机器即可自动适位停 车制动。 而紧急停车按钮 SB01 仅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中途停车时不可随意使用。 若需关掉电源时,在全机停止后旋转电源开关断掉全机电源。 (2) 恢复开车时, 将手/自动旋转 SB6 旋在手动位置上, 按下风机启动按钮 SB1, 再按低速启动按钮 SB2 启动主轴低速运行,最后按高速启动按钮 SB3,机器进入 正常运转。 中途落纱: 当机器需要提前落纱时,按下中途落纱按钮 SB5,纺纱专用指示灯 HL 中红 灯点亮,随后钢领板自动下降到落纱位置,成形凸轮适位制动,全机停转,即可 开始落纱。 紧急关车: (1) 当机器运转中遇有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关车时,可按紧急停车按钮 SB01 或32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者关掉电源开关 SB,此时停车后不再适位制动。 (2) 恢复开车时,操作方法同 4.2.2.2 所示内容。三 开机调试a. PLC 的状态开关位置只有在 RUN 位置上时 TP04G 才能正常运行. b. 接通 PLC 电源时,若 TP04G 无显示,应切断 PLC 电源,检查 PLC 与 TP04G 的连接电缆是否连接完好,连接端子处的坚固螺钉是否拧紧。 c. 转动主轴、前罗拉、后罗拉,使磁钢与霍尔开关相对,接通 PLC 电源, 若 PLC 输入端子 X0、X1、X2 有信号输入,表明安装正确,否则,关掉 PLC 电源,重新调试霍尔传感器的位置。 d. 细纱机开机之前,先检查各纺纱参数的设定值是否正确,若设定值与工 艺要求不符,按设定方法重新设定。否则,计算的纺纱参数不正确。四 技术规格a. 主轴转速(r/min) 前罗拉转速(r/min) 后罗拉转速(r/min) b. 工作温度(℃)0-50 c. PLC 型号 DVP32ES 50-500 1-50d. 输入信号:主轴传感器信号,脉冲宽度应大于 3ms; 前罗拉传感器信号,脉冲宽度应大于 3ms。五 . FA506D 参数显示仪使用说明:---本系统采用台湾 TP04G 文本显示器,4 行显示。本系统共有 25 幅画面。 括号中的黑体有效数值不在显示画面显示。 F0 F1 F2 F3 F4 F5 F6 F7 F8 F9 = = = = = = = = = = 0 1 2 3 4 SHIFT+F0 SHIFT+F1 SHIFT+F2 SHIFT+F3 SHIFT+F4= = = = =5 6 7 8 933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0 幅画面:按 F1 进入中文画面,按 F2 进入英文画面仅限出国产品具备。 1 幅画面:按 F1---F8 进入相应的画面。例 F2 换班则进入 3 换班画面,例 F7 则 为 SHIFT+F2 进入 25 清零画面。2 幅画面:显示总产量和班产量。3 换班画面:按相应的键进行换班,如按 F1 换为 1 班。4 幅画面显示甲班和乙班产量,5 幅画面显示丙班和丁班画面。34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7、8 为显示参数画面显示锭子速度等一些参数。9、10 显示参数画面显示粗纱定量等一些参数。11 显示运行时间。12 为选择功能画面,例按 F1 基本参数设定进行一些基本参数的设 定、F2 进行锭子速度的曲线设定。35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13、14 幅画面是设定机器运行的一些必须的参数15、16 也是设定参数画面。17、18 为设定参数画面。36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工作班设定有限数值:1~4 锭盘直径有限数值:20.5 mm 滚盘直径有限数值:220 mm 罗拉直径有限数值:25 mm 粗纱定量有限数值:Rov≤999 修正系数有限数值:0~1 升速时间有限数值:t≤999 s 22.0 mm 250 mm 27 mm 24.0 mm根据第二幅画面提示选择功能键: a. 按下 F1 功能键,画面进入产量显示单元。 b. 按下 F2 功能键,画面进入参数显示单元。 c. 按下 F3 功能键,画面进入工作班设定单元。 d. 按下 F4 功能键,画面进入参数设定单元,此时画面出现密码提示框要求 输入密码: 密码为:F2+ F2+ F2+ F2+ F2+ F2( 222222 ) 。 当密码正确时,画面跳转至参数设定画面;当密码不正确时则提示密码不正确,需重新输入。 以工作班设定为例:在第一幅画面按下 F2 功能键,画面进入工作班设定画 面,即画面跳转至第三幅画面,原工作班为 1 班,现将改为 3 班 a、 按下“ENTER”键,画面中“ 1 ”为黑色闪标 b、 按数字键,选择 3 c、 按 ENTER 功能键,确认。 此时工作班已经更改为 3,既丙班。设定完毕后根据画面提示按 F0 功能键 返回第二幅画面。 参数的设定初始值如下: a b c d 甲、乙、丙、丁 各班产的初值为 0m 锭盘直径的初值为 20.5 mm 滚盘直径的初值为 250 罗拉直径的初值为 25 mm mm37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e f g粗纱定量的初值为 480g/km s低速到高速升速时间的初值为 90 锭速修正系数的初值为 0.981h 定长的初值为 3000 m 将电缆一端的 SUB D 型插头插入 TP04G 显示器单元通讯口,再将电缆的另一端插 头插入 PLC 的编程口。参数内容如“表 4-2” 。机器出厂时,屏中已有设定初 值,如下表所示,用户在正式纺织之前须根据实际车况和工艺要求进行重新 设定,设定方法依照 a-1 中内容提示。 序号 1 2 3 4 5 6 参数项 锭盘直径 滚盘直径 罗拉直径 修正系数 定长设定 定时设定 60 初 20.5 200 25 1.000 10000 m min 表 4-2 注:1. 上表中 11、12 项内容为机械配有粗细节电磁离合器时使用; 2. 此菜单中最后一屏为系统时间设定画面,在校准系统时间时使用,未在 上表中列出。 3. 设定参数需输入专用密码。 h. 在按下“F7”弹出的画面中设置“低速升高速时间” ,默认值为 20min。 g. “F8”可触发报警画面。 值 mm mm mm 序号 7 8 9 10 11 12 参数项 粗纱定量 清零班次选择 关主轴一下钢领板 2.0 下钢领板一刹车 刹中罗拉时间 释放中罗拉时间 2.0 2.0 2.0 480 0 S S S S 初 值 g/km38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参考文献(1) 穆 社 (2) 张曙光 2007 《现代棉纺技术》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征 2008 《纺织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3) 中国纺机网 (4) 中国纺纱网 (5) 三菱 FX2N PLC 用户使用手册 (6) TP04g 终端显示器安装说明书 (7) FA506-DT1(适用 21B)使用说明书 (8) 蒋耀兴 2010《纺织概论》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9) 郁崇文《纺织工艺与设备》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附录 1. 设定参数技术规格:a. 细纱机锭盘直径 b. 细纱机滚盘直径 c. 罗拉直径 d. 定长设定 e. 粗纱定量 f. 低速升高速时间 g. 修正系数 h. 落纱模式选择 i. 纺纱模式选择 j. 换班模式选择 k. 擦车模式选择 l. 关注轴一下钢领板 m. 下钢领板一刹车时间 n. 各班班产计长 续计长) S. W Dia:20.0mm T. D Dia: 200mm Roller Dia:25mm Yarn L:0-99999m Rov: <=999g/km 22.0mm 250mm 27mm 30mm 24.0mmH.speed: <=99min Coefficient: 0-1.999 1 1 1 1 2 2 2 2<=9.9s <=9.9s <=(超出此值后自动回零, 继39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o.时间设定<=999min附录 2. 纺纱工艺参数计算公式a.锭速 Ns=n*D/d*k(r/min) Ns??????????????锭子速度(r/min) n??????????????主轴转速(r/min) d??????????????锭盘直径(mm) D??????????????滚盘直径(mm) k??????????????锭速修正系数 b.前罗拉转速 Nfr(r/min),由前罗拉传感器直接测定 c.牵扯伸倍数 Dt=Nfr/Nbr(times) Nfr??????????????前罗拉转速(r/min) Nbr??????????????后罗拉转速(r/min) d.细纱号数 Tex=Rov/Dt(g/km) Tex??????????????细纱号数(g/km) Rov??????????????粗纱定量(g/km) Dt??????????????牵伸倍数(times) e.细纱捻度 T=1000*Dr*3.14159*ns/Nfr(T/m) Ns??????????????锭速(r/min) Nfr??????????????前罗拉直径(r/min) Dr??????????????罗拉直径(mm) f.千锭小时产量 P=Dr*3.14159*60*Nfr*Tex/1000(kg/ks.h) Nfr??????????????前罗拉转速(r/min) Tex??????????????细纱号数(g/km) Dr??????????????罗拉直径(mm) g.纺纱长度 S=3.14159*Dr*t*Nfr/1000(m) t??????????????机器运转时间(min) Nfr??????????????前罗拉转速40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基于 PLC 的 FA506-21(B)型细纱机41 FA 506细纱机―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制动系统研究现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