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官后摩托车轮胎胎压压接收器在什么位置了

标致307更换全车轮胎 加装后视镜式胎压监测
扫描二维码
&&本主题共43楼&&
标致307更换全车轮胎 加装后视镜式胎压监测
[点击:4905 / 回复:43]
换全车轮胎的原因:&&&&第一次换全车轮胎是在2007年10月,车龄两年,里程6万8千公里余,当时是觉得原车的固特异轮胎的胎噪比较大,路感也硬,加上卖轮胎的亲戚讲,轮胎一般五六万公里就换了,所以虽然花纹还挺深,但还是换掉了。换的是两条米其林的MXV8和两条XM1+。
&&&&转眼三年多过去了,里程已增长到17万5千公里,向来以不耐磨著称的米胎也磨得快光头了。两条前胎离槽内的安全线还有大概2个米,而两条从前轮换过来的后胎,则早已磨到安全线了。
于是,从去年夏天,我就开始关注起轮胎了,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始终拖着没有换。一直到现在,考虑到今年春节还要开车带父母去广东,这老轮胎实在是不能让人放心。遂下定决心开始行动,其实轮胎品牌和型号我早就考虑好了,这次选的是马牌的CPC2,目的就是希望它能比米其林更舒适,更静音。因为提前做好了功课,所以真到了行动的时候,其实很简单,找到收藏夹里收藏的那个店家,拍,付款,等物流,提货。
加装TPMS的原因:
TPMS,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这个现在已经广泛被大家接受了。在欧洲,这是每辆汽车的标准配置,在我国,很多中高档车上也是基本配置。有人说,不需要,每天开车前绕着车走一圈就可以了。我的体会是,如果你经历过行在路上把车胎扎破,因为没有及时发现而把轮胎辗到彻底报废,你可能就不这么想了。我的第一次扎坏轮胎就发生在高速公路上,当时不觉得,及到减速下高速口时才觉得怎么方向这么重,停车交费的时候看了一眼,原来左前轮已是瘪瘪的轧在地上了。硬开出站来,找路边摊换了备胎,旧胎拉回去一鉴定,已经无法补了。
这以后,也扎过三四次胎,虽然有了经验能够及时发现,但总觉得有点后怕,因为所谓的及时也只是没有把胎彻底轧坏罢了,并不是第一时间发现。所以那时候就想过胎压监测,到了去年考虑换轮胎的时候,就想要一起加装了。其实轮胎迟迟没买,有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没有看到满意的TPMS系统,总想两个一起装,所以才延误了。
TPMS产品现在主要还是以台湾产的居多,国产的有铁将军的,偏宜,五六百吧,我有点不敢买,国外有英国产的,贵,两三千,我有点舍不得。最初是把心理价位定在一千以内,按照这个要求,一开始看上了台湾ORANGE的P409S,觉得挺合适,当时价格也行,七百多,后来找了店家咨询,他向我推荐了他店里另个台湾品牌AVE的,说是性能更稳定,一千二左右,听了他的热心介绍,我比较动心,只是考虑那个显示器的位置不知道装哪里最合适,便始终有些犹豫。
等到这个月考虑出手的时候,又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无意中发现一款后视镜集成式的TPMS系统,大感兴趣,因为这正好解决了我的纠结。虽然报价贵了些,1550,但是仔细看了看,越看越喜欢,还无意中搜索到一个台湾的网页,是用户对此公司产品的反馈讨论页,有人提出了使用中遇到的故障,结果有个ID象是公司客服的,很认真的做了解释或是要求寄产品回公司检查,不久原来提意见的用户就反馈说已经给更换了,让我觉得这个ORO产品的售后在目前来说还是挺不错的。
&&& 于是,不再犹豫,跟卖家小砍了一下便出手了。OK,真相讲完,现在上图。
01。这是最近一次扎破轮胎,在1月14号,从市区回来的半道上,开着车听着后面咣里咣啷的,一开始想是不是远处过火车?后来听听没火车啊,又想是不是后备箱的东西没放好,颠的了?不至于啊,看看瞬时油耗也有些高的不正常,于是停车检查,一看右后轮完了。先拿打气泵打到2个压,打是能打上去,可是到2个压的时候就听见甑穆┢恕5茫荒芑槐柑チ恕E糜衷嘤掷郏簿兔还松吓恼铡U馐腔煌甑那樾瘟耍幌吕吹氖蔷商ィ究杉馔贰02。一个光荣的伤口,这是年头久了炸开的啊?怎么这么大?没看见铁片啥的,也不知是不是跑掉了。03。昨天,13号发出的轮胎终于到了,亮相。04。CPC2的花纹是不对称花纹,因此装的时候有内外的区别。绿线为外,蓝线为内。05。正、侧位特写,此为两张照片挤在一起。06。标签纸上的轮胎安全警示,各位同学可以参考一下。07。型号。08。3C标志09。OUTSIDE是外边,上有生产日期:3710,10年第37周,算了一下大概是去年9月初的。四条逐个看,两个37周,两个36周10。INSIDE是里边,上有产地名称:葡萄牙。这两张图为拼合而成,不要奇怪。11。卖家附赠的马牌气门嘴,不要也不退钱,呵呵,估计是轮胎厂家标配给轮胎的。下面展示早就走快递过来的TPMS:
12。打开层层包装,发现卖家还赠了四样赠品。不过这赠品真不象是一个经营汽车用品的商家赠的,倒象是杂货店老板给的。呵呵,开个玩笑,不管怎样,是心意,谢了。13。正面14。背面15。打开盒子16。这一款403,A型为光学蓝镜,B型为普通铬镜。我要的是蓝镜。
&&& 镜子下面一个SET按钮,一个MODE按钮,可实现功能设置。右边的圆孔是感光孔,可根据光线强度自动调节屏幕亮度。17。传感器,上面标的有左前、左后、右前、右后。按这个标签装,装完就不需要初始化定位,否则乱装的话,还要让接收器去搜寻哪个传感器装在哪个胎里。18。再来一个。19。 打开上层,下层是气门嘴,锁附螺丝,和点烟器电源。20。气门嘴和马牌的也差不多,不过据说是专用的,不能换普通的,估计尾端或有不同吧。21。拿来和车上的后视镜比比大小。22。错了,这个才是原车镜,上面那个是我扣上去的大视野蓝镜。足足长了两寸多呢。
23。抛弃旧人,换上新人,将电源线掖到顶棚里,并向左侧A柱走24。走到头下来,进入A柱内侧的黑色塑料皮里25。藏好下来,到中控台贴着根部走26。在下面也要找能挂住的地方,尽量往里掖。到右边可以拿胶带粘在中控台壁上,不过我暂时没管它27。最后插入一分三点烟器电源。
其实这个不是我的目标,我已向卖家要了一根OE线,准备直接接入到左侧的保险盒内,这样既省了点烟器电源口,又能保证一拧开钥匙就有电,还使得走线简洁。不过卖家说现在暂时没有,稍后会另外寄给我,就再等等吧。28。看看通电效果,哈哈,还不错吧,就是传感器还没装,没数据啊,电瓶倒是有的。装完回家吃中饭了。
29。下午到我平常洗车兼补胎的地方去安装,装这些不需要专业设备,只要有换轮胎和做动平衡的机器就行,所以一般的补胎店应该都可以做。只是老板或干活的师傅一定要细心些。这部分比较简单,因为没有设备就无法自己DIY,所以没有多拍。另一方面也是不想影响老板干活,同时我也要监督他做好活。30。其实步骤很简单:扒胎机扒掉旧胎。31。继续扒。32。取掉轮毂上原来的配重块。33。装上新胎,注意OUTSIDE34。装好后充气35。动平衡必须要做36。不平衡就敲配重块。老板还是细心的,虽然是两条两条的换,他还是做了记号37。再见了,伴我10余万公里的旧轮胎。38。借机查看了一下刹车片,前轮的,刚换过没多久,相当厚39。后轮的,一直没换过,好象还行,倒是刹车盘好象不大平了40。弄完装上,本来准备洗个车再走的,结果刚一打火,被另个车飞速的抢了惟一的洗车位。
&&& 算了,改天洗干净再上照片吧。
&&& 老板要了40块,旧轮胎我送给他了,不过说好将来万一备胎烂了就找他要旧胎。
备胎还是出厂时的固特异,五年多了,按道理是该更换,但是它每次都是备用一下,原胎补好后就换回来了,所以一共也就跑了几百公里,而且长年在后备厢下面呆着,氧化较慢,成色还是不错的。
&&& 开了一公里回到单位,看看效果吧。气压单位我设的是kPa,1bar=100kPa,相当于将常用的单位bar放大一百倍
41。可以自动切换到温度显示,也可以手动切换42。跑了十公里后,胎压有所上升。此时的电瓶电压是车发动着的状态43。当然胎温也升高了44。数字多虽然看着更精确,可是也麻烦。切换成常见的单位吧45。有一个急速泄压警告功能,就是虽然气压还没下降到预定值,但是泄气速度过快,就会发出报警。
&&& 我试了试,确实可以,不过当时没顾上拍照。46。晚上吃了饭出门再看。对嘛,这才是我让充的压力,前2.5,后2.7,本来是全部2.5的,考虑到这几天要经常送货,满载,所以多充了些,跑长途前视路况可以再放掉。看来温度对胎压的影响真的挺大,差不多有0.2了。而且还是胎温不怎么高的情况下。47。开在路上,越看越好玩,哈哈。
这个显示有两种选择:一是一直显示,二是开机显示,若干分钟后自动关闭,这个若干分钟可设定为一、三、五分钟。即使关闭显示,只要胎压或胎温超出正常范围,还是会立刻报警的。
&&& 另外显示内容也可选择:只显示胎压;只显示胎温;胎压胎温轮流显示
轮胎小结:下午换上后,小跑了二三十公里,初步感觉不错,世界并没有如想象的马上安静下来,反而觉得这车子的密封怎么这么不好?风声好大啊,发动机声也嫌大。仔细分辨一下,轮胎的声音还真是几乎没有,新胎总是比旧胎好啊,就是不知道能否持久。路感也不错,虽然胎压较高,但是感觉不硬,拐弯什么的也挺舒适,不确定是不是心理作用。刹车试了几下,有差异,以前是能把速度刹下来,但要同时打方向避开,这个是一刹就快站住了。
TPMS小结:这套系统有一个缺点是无法加装对备胎的监测,而有些品牌就可以增加备胎传感器。当然,我是觉得不大必要,备胎在后备厢里,没有扎坏的可能,氧化也慢,只要每次使用后放回时先检查好,应该就没问题。即使有轻微漏气,我有打气泵,即时再打就行了。经过测试,通电之后,最快三秒可以收到传感器数据,但全部数据出现大概要一二十秒,最多的一次,左轮用了四十秒,还以为传感器有毛病,不过下次再试,左轮的就很快过来了,好象四个传感器先收到哪个不太规律,看来不是传感器的问题了。
&&& 暂时感受就这些,以后有新发现再汇报吧。
&&& 更新两张白天的效果图:
图一:路口等红绿灯时,可看到大视野镜子除了可以看到后档风的范围,还能看到右后玻璃外的情况。
这是比原车镜优良的,当然没我原来的大视野镜子范围大,因为那个镜子更宽一些,弧度大些。
另外蓝镜还是偏暗一些,介意这个的同学可以选择普通铬镜型的。我是觉得能接受,晚上会舒服些。图二:今天阴天,光线较弱。用闪光灯又太闪。
&&&&& 我现在是开车时看左后和车内镜,右侧盲区基本不存在。右后镜只用于停车时看道牙。因此调得比较靠下。差点忘了大家最关心的价格问题:有图有真相。
个人签名:
写的蛮详细的,我也挺想换轮胎的。
个人签名:
好贴,学习学习!!
个人签名:
顶上去,放点毒
个人签名:
好作业,用心人啊!
个人签名:
这个牛。太好了
个人签名:
真的是好东西啊
必须的顶!!!!
个人签名:
不错,就是贵了,可以买两套橙了
个人签名:
我还是装了橙的,925全部搞定
个人签名:
好贴,要顶。我的轮胎也换了马牌的。感觉还是很好的。
个人签名:
欣赏好贴!!!
个人签名:
&&本主题共43楼&&
下次自动登录
其他方式登录:电动汽车时代
警告!后轮存设计缺陷! 特斯拉的车主们慌了!
您的位置: >
责编:Isabel
  电动汽车时代网讯,不久前,一位长期试驾Tesla Model S的媒体人质疑自己的试驾车后轮轮胎磨损异常,随后,他发布在外媒网站的帖子迅速引起了关注。无独有偶,这位临时车主惊奇地发现,相似的问题,已经在Tesla官网的论坛里垒起了百层高楼。这栋“楼”的名字更是以“Warning!!!Extreme wear on rear tires!(警告!后轮重度磨损!)”看门见山。  Tesla的车主们有些慌了:Tesla真的存在后轮部分设计缺陷?  三次胎压报警,1.5万公里轮胎宣告报废  最初,这名试驾者并没有注意到后轮的伤痕,而是在驾驶Model S赶往日产聆风项目的路上,中控屏幕亮起了胎压过低警报。而Tesla没有设置胎压监测具体指向哪个轮胎的设计思路,引发了该试驾者的第一轮吐槽。  Tesla Model S胎压监测系统并没有指向具体轮胎  在网友的后续回复里,Tesla不够完善的设计细节遭到了指责:难道胎压低了,非要绕车一周才能自行判断出来吗?这显然是一个以IT思维打造车、冲击传统汽车行业的公司不该发生的设计疏漏。有的网友调侃道:“世界上这么多电子发明,却没有一款发明可以告诉你哪个轮胎胎压偏低了。”也另有人希望Tesla下一次软件更新的时候,这个“BUG”可以随更新自动修补好。  显然,大家都乐观地将此事当做了茶余饭后的谈资。然而没多久,这名试驾者再次补贴,称其后又接连发生了二次胎压过低警报。  事不过三,第三次警报亮起的时候,试驾人意识到,这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轮胎漏气,而是Model S发出的后轮警告。于是,他将试驾车缓慢开到离家不远的轮胎维修店里,对左后轮进行了仔细的泄露检查。检查结果令在场的所有人瞠目结舌:后轮轮胎的损伤程度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  通过具体的轮胎检测,Model S发生了轮胎内侧的严重磨损,左右后轮均出现此磨损问题  技术工人通过检测,最终宣布:这两条轮胎无法继续使用,需要更换全新的轮胎。此时,这辆Model S已完成的测试里程为9500英里(合约1万5千公里)。从图中可以清晰看到,拆卸下来的左后轮轮胎内侧磨损严重,边缘的凹凸花纹已经被磨光,露出了子午线,随时都有爆胎的风险,已是必须报废的状态,而同样的状况也出现在了右后轮上。  一般来讲,轮胎的正常使用寿命大概在6万公里左右,在四分之一的预计寿命里即宣告废弃,单就现状而言,称其过度磨损是合理的。此外需要提及的是,由于长期试驾的车型为Model S顶配车型,其配备轮胎为21英寸轮胎而非19英寸四季轮胎。  诊断之后,这辆Model S被拖车运往距离轮胎维修店最近的一家Tesla服务中心。维修服务人员在采集相关信息之后,询问驾驶人是否已做过轮胎定期换位,若没有做过,Tesla将不予支付每条全新替换轮胎375美金的损失。然而这件事目前无法举出任何判别证据。驾驶人显然已经忘记了在行驶到6171英里维修Model S天窗的时候,是否连带进行了轮胎换位工作,或者说他当时并没有在意。在维修手册上,也未有相关的笔记记录。这或许会成为质疑Tesla后轮设计缺陷的一条软肋。  同样的问题也令驾驶人出现了短暂的自我怀疑,不过,他随后在Tesla的官网车主论坛里,发现了与自己同病相怜的一批车主,怨声载道地垒起了高楼。而这也表明,Tesla后轮异常偏磨,或许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Tesla官网论坛上关于后轮异常偏磨的“警告”帖子  按照Tesla维修手册上面的规定,建议每6000英里做一次轮胎检测,自然也包括上述的轮胎换位。长期测评的Model S出现问题时行驶里程已经超过6000英里,而Tesla官网论坛发帖的车主则在刚刚行驶满1600英里之时就出现了严重的轮胎偏磨,并且损伤位置同样是轮胎内侧。更为巧合的是,两辆Model S均配备了21英寸轮胎。相比之下,配备标配19英寸四季轮胎的Model S情况稍好,未见大规模的轮胎偏磨。  根据长测驾驶人的回忆,在Tesla维修服务中心曾得到工作人员这样的回答:21英寸的轮胎出现偏磨现象是“正常现象”,特别是英里之后未进行轮胎换位的车辆,更容易发生这种问题。而“正常”的原因,Tesla维修服务中心及其官方网站上,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  质疑难平:Tesla陷后轮设计缺陷之沼  轮胎异常偏磨并非Tesla的“专利”。事实上,早在2009年,一汽-大众迈腾1.8T车型,就已经在国内爆出了轮胎偏磨严重的消息。遭殃的车主多番反映,一汽-大众最终表示:经过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严密检测和跟踪测试后,确认轮胎锯齿形消耗属于正常范围内的消耗。若磨损异常,一汽-大众可作为个案特例与技术部门商讨进一步的维修方案。  对于迈腾而言,其后悬架为多连杆独立悬架,若后弹簧出现塌陷状况,将导致悬架变形,从而造成轮胎外倾角及束角的改变,行驶时呈塌陷的“八”字,引起轮胎偏磨异常。一般情况下,非驱动轮的磨损将比驱动轮更加明显。除此之外,轮胎磨损的速度也与日常行驶的路况、驾驶员的驾驶习惯有关。  而诱发Tesla轮胎严重偏磨现象的原因,同样与轮胎外倾角及束角值的设定、改变息息相关。因此,在Tesla官网论坛的跟帖之下,不少车主列出了自己周期性检查Model S的轮胎状况时,外倾角及束角值随行驶里程增加而变化的图表,更有技术达人想方设法通过自己的调整来避免轮胎的异常偏磨。  Tesla官网论坛的跟帖下面,车主大多列出了Model S轮胎外倾角及束角值随行驶里程增加而变化的图表,技术达人更是亲自操刀调整,以避免轮胎异常偏磨。  正常情况下,车辆出厂时的轮胎定位参数即为符合设计要求的参数。若车主在较为平坦的路面而非渣地、崎岖山路等刻意磨损轮胎的路况常规驾驶,并定期进行轮胎检测保养的状况下,仍出现轮胎偏磨异常现象,则有理由怀疑Tesla后轮部分存在设计缺陷。  Tesla Model S设定的后轮外倾角约为-2°(基本上,正外顷角的设定可获得较佳的灵活度,负外顷角则具较稳定的直进性。负外倾角代表车辆静态时两后轮呈“八”字)。相似的数值设定也采用在保时捷、宝马等品牌车型上。Model S的后轮定位是可调的,在负外倾角改变时,束角值需要相应变化以进行匹配,减小路面对轮胎的磨损。车主们根据所整理的数值表及参数图像,推断Tesla的后轮参数设定存在问题:束角的调整极限不足以满足外倾角的变化范围。这或许是导致Tesla Model S后轮轮胎偏磨异常的元凶。  而造成束角局限的原因大致被归为Tesla在安置后悬架上下控制臂之后没有进行调整。部分车主表示,这是Tesla故意为之的设定,是为了获得更好的过弯保障。并且,轮胎偏磨问题还取决于车辆负载状况、驾驶路况、驾驶时是否关闭牵引力控制系统以及所选用的悬挂类型等因素,难以归为一家之责。  此外,21英寸的高性能轮胎更易出现轮胎偏磨异常现象得到了普遍认同。比起19英寸标配四季轮胎,21英寸轮胎会带给车辆更高性能的表现。但由于21英寸轮胎尺寸更宽,向内面积更大,使得后轮轮胎的偏磨隐患也在高性能的基础上被同时放大了。  Tesla给予长测Model S的轮胎“验尸”报告在另一层面验证了上面的说法:“后轮的外倾角已经到达了上限,然而束角变化出现了严重的方向性错误。”  长测Model S的轮胎“验尸”报告,束角出现了严重的方向性错误,说明束角在与外倾角的调整匹配方面存在问题。  但对于悬挂系统,Tesla坚持认为这是Model S目前能找到的最适方案。  “Six-finger”car:颠覆也需要汲取  最近几个月,Tesla似乎有点手忙脚乱。从轮胎偏磨到路边燃烧,这个逐渐褪去神话彩衣的年轻车企,终于来到了人间的瀑布跟前。不可否认的是,Tesla仍在继续颠覆着传统汽车行业,无论是造车壁垒还是运作模式,都透露着创新的决心。但与此同时,传统车企在汽车设计、生产过程中的保守、严谨的造车态度,也值得Tesla从中汲取经验。  在长测试驾者未重点提及的部分,其实还涵盖了Model S存在的一些设计、制造方面的粗陋,比如维修手册内容排版的不合理(这导致了试驾者未能及时发现Model S需要每6000英里进行轮胎检测的要求)、天窗打开过程中的不平顺、仪表盘顶端并不牢固以及前保险杠与前照灯壳连接处的安装问题等等。或许,在Musk快速实践Tesla造车思维理念的同时,可以适当放缓脚步,将更为牢靠的设计细节、底盘调教引入制造流程中,以求稳健与完善。  最初的长测帖子里,有一个词颇值得玩味:“Six-finger”car――“六指”汽车。这样的比喻既表达了对Tesla横空出世的惊奇,也表达了在产品体验过程里迸发的惊讶与不解。从六指到五指,实际上是在做一个走向成熟的减法。而Tesla等号右边的得数,还需要一笔一划来填写。(文字摘自车云网)
关键词:&&&&&&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推荐
高清图分享
A  奥迪B  别克B  奔驰B  比亚迪B  比亚迪戴姆勒B  宝马B  北汽B  保时捷B  标致B  本田C  长城C  长安D  东风D  大众F  福特F  菲斯科F  法拉利F  菲亚特F  丰田G  广汽集团H  海马H  华晨H  哈飞汽车H  华泰J  吉利J  江淮J  捷豹K  凯迪拉克L  铃木L  雷克萨斯L  力帆L  雷诺L  路特斯M  马自达O  欧宝O  讴歌Q  起亚Q  奇瑞Q  启辰R  荣威R  日产S  三菱S  双龙汽车T  特斯拉W  沃尔沃X  雪佛兰X  雪铁龙X  现代Y  英菲尼迪Y  一汽Z  众泰
价格:5.28万元
类型:纯电动
价格:10.00万元
类型:纯电动
价格:36.98万元
类型:纯电动
价格:24.00万元
类型:纯电动
价格:16.98万元
类型:混合动力
价格:32.38万元
类型:纯电动
价格:22.00万元
类型:纯电动
价格:38.99万元
类型:纯电动
价格:0.00万元
类型:纯电动
价格:17.00万元
类型:纯电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零胎压续航轮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