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心理学与生活论文有关的论文4000字

淮南市谢家集区教育局欢迎您!――关于征集2015年度中小学德育论文和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的通知
关于征集2015年度中小学德育论文和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的通知
编辑日期:&&文章来源:谢家集区教育局&&阅读次数:次&&
教秘德[2015]95号
凤台县、各区教育局,市属学校及民办学校:
为了促进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提高中小学教师育人水平,现决定开展2015年全市中小学德育论文和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征集评选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一、征集对象:
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从事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二、论文内容:
1、德育论文:班主任工作、学科德育工作、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学校服务育人工作、德育工作项目化管理的经验与成果等。
2、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取得的有关成果;针对班级或个别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案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二、论文要求:
&&&& 1、送评论文一式3份,须用电脑打印,要求A4纸,标题黑体,三号字;单位、作者宋体,四号字;正文宋体,小四号字,行距为固定值26磅,页边距为上2.54cm、下2.54cm、左3.17cm、右3.17cm;字数3000字左右。论文左上角注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或德育论文字样。
&2、论文必须坚持原创,严禁抄袭,一经查实取消评选资格。
三、论文征集时间:
2015年4月15日――8月15日
四、评选办法及其他:
淮南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导组和淮南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将组织有关专家组进行评选,按参评比例评出一、二、三等奖,颁发获奖证书。
&&& 参评论文一式三份连同电子稿件一并报送至教育局德育科,联系电话:6651202。
2015年4月11日心理学报投稿要求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
(已有2人评价)
下载:1次格式:doc页数:83贡献者:Binghan1988上传时间: 10:16
4人评价30页
0人评价66页
2人评价136页
0人评价22页
0人评价6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所有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page.2.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4000字)_心理学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
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时,我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刚刚恢复,还没有足够的研究成果和材料,而教育实践中又急需有关的知识,因此,只能借鉴和学习国外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独立研究。相比之下,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确实与西方存在着差距,尤其表现在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这种差距常常使我们只看到学习他人的重要性,而忽略了自身独立发展的必要性。      二、解决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的对策      (一)用整合的观点构建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综观过去近一个世纪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发展变化,我们能够发现,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呈现出明显的综合化趋势。   以整合的观点构建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我们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人类教育的共同目的决定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基本框架,科学合理的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必须符合教育的真正目的;第二,教育的对象特点和需要是选择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基本依据,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必须依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和需要,在保障学科主干内容的前提下,灵活选择教育心理学的具体内容,即教育心理学在内容选择上既要有共性部分,也要考虑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和对象性;第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要在稳定和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第一范文网整理。教育是复杂的系统,人们对教育规律的探索也在与时俱进,这要求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必须随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同时教育又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教育的目的、要素以及基本的教育理论(比如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都是相对稳定的,这要求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也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
  笔者以为,以整合的观点构建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发展历史、理论派别等方面的内容;(2)学习心理,主要探讨学习心理的规律和方法;(3)教学心理,主要包括教学设计、策略以及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4)教与学的制约因素,主要讨论学生的个体差异,家庭、班级、社会、师生关系等影响因素以及美育心理、品德心理、教师心理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育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应处理好几对关系   1.要处理好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定量研究采用源自自然科学的方法,力图保证所研究问题与结论的客观性、可靠性和概括性。定性研究旨在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个体或社会的现象,这种研究通常在现象发生的真实环境中进行,借以把握该现象的整体轮廓。在国际上已经有人提出两种研究取向的结合问题。如“多方法三角测量(cross-method triangulation)”的观点认为,一个典型的应用就是在效度研究中的“多特质多方法模型(multi-traitmulti-method matrix)”[4]。  2.要处理好实验研究与史论研究的关系。教育心理学家都强调实验研究。教育心理学中的实验研究主要是指对教育现象有控制的观察研究。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实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教育心理学同样有许多理论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这就是教育心理学的史论研究。实验研究要以史论研究为基础,史论研究是实验研究的升华[4]。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程,实际上也就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也正是理论体系的日趋完善,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成熟的基础。   (三)以素质教育实践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南   21世纪是我国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当代教育心理学要想作出应有的贡献并使自身充满生命的活力,就应当结合我国教育实践和改革,深入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这对于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和教育心理学的自身发展都具有特殊的意义[5]。国内有学者指出,近20年来,教育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已经对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实践起到了推动作用,如张大均等(2005年)指出,教育心理学的以下研究成果为我国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1)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与教育环境关系的研究:(2)学生智能发展与知识学习的研究;(3)学生社会性发展与规范学习的研究;(4)教学的有效性与人才培养规律的研究;(5)教师职业素质与专业性发展的研究[7]。   但是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为主的学科,其为教育实践所提供的指导还远远不够。为此,教育心理学研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为素质教育实践提供更多的指导:首先,继续加强德育心理研究。其次,美育心理研究应该进一步得到重视,为学校审美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其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健全心理素质培养的研究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践服务。   (四)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研究   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就是要解[转贴于:论文大全网 /education/psycology/67.html]...&&&[2]&&
上一个教育论文: 下一个教育论文:
&更新时间: 18:33:15& 作者:未知 [标签: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心理学论文相关参考资料(课程作业感想)74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心理学论文相关参考资料(课程作业感想)74
原创]我对学习心理学的感想!(我们的专业课);心理学是一门并不古老但很神秘的学科,许多人都对它;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对于几乎每一个年轻人来说,似乎都觉得自己最了解自;经过一个学期对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想;在渐渐了解自己之后,我发现自己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心理学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虽然这个学期心
原创]我对学习心理学的感想!(我们的专业课)心理学是一门并不古老但很神秘的学科,许多人都对它充满了幻想。学习心理学已经一个多学期了,在这近半年的日子里,我从中学到了也感悟了许多。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枯燥,但配以实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对于几乎每一个年轻人来说,似乎都觉得自己最了解自己;当然了,我也不例外,说实话我接触心理学这门充满神秘气息的课程之前也是一直这样认为的。但是随着这个学期对心理学课程学习的深入,我发现以往的看法存在着很多的偏颇:在走上坡路时,总是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似乎一切所求的东西都唾手可得,往往把运气和机遇也看作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而喜不自禁,甚至有些自以为是;在不得志时,又往往把自己估计得过低,把所遇到的困难和不利条件统统看作自己的无能,以至于做什么事总是很极端。经过一个学期对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首先要学会欣赏自己,无论你是一棵参天大树,还是一棵小草,自我认同才可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其次要学会善待自己,在气愤时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个僻静处宣泄宣泄,不要让那些无名之火伤身;第三就是忧伤时,要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些自己可以信赖的朋友,诉说诉说,让阳光复现;第四是在劳累时,要心疼一下自己,美美的睡上一觉,人不过是血肉之躯,经不住太多风霜雪雨;第五是在有病时,更要心疼一下自己,战胜疾病的力量还是在自己坚强的意志。在渐渐了解自己之后,我发现自己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欢把一件小事考虑的很复杂。但是现在我发现所学习的心理学的知识在我脑中结成了一张大网,活生生的经历时时接受着理论的检验。我了解了,我不怨了。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有人说:“主动与被动紧一线之隔,而生命情调却神情悬隔。”还有人说:“当你不能改变环境时,最好改变自己。”也有人说:“当你不喜欢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时,请马上改变。”于是,我选择了后者那就是所谓的“改变”,虽然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还是愿意去尝试,并且希望用时间来证明自己是可以做到的!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心理学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我很感谢我们的老师以及我们的同学,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心理学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在课堂上为我们讲课乐观快乐的金葵老师,使我终于明白了“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会生活的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的。虽然这个学期心理学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或许以上我所说的这些都辞不达意,但我的心中确充满的是对心理学知识的追求,以及对金葵老师的感激。如果非要要问我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两个字“改变”。心理素质的结构及其内外关系心理素质作为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系统地培育学生心理素质为主要目的的心理教育正迅速进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领域。那么,到底什么是心理素质,它主要由哪些因素构成,各因素间有什么联系,与其他素质是什么关系,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这些既是教育理论研究必需解决的课题,也是心理教育实践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在理论上,它事关心理教育学这一亟待建立的新兴学科的逻辑起点、研究内容及其归宿。在实践上,它决定着心理教育的目的。内容以及如何评估。对于心理素质这一概念内涵的系统的专门论述,目前尚不多见,但从相关研究的表述及人们的一般认识看,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倾向。其一是扩大化、泛化趋势,即将人的整体素质仅分为身心两种,将除生理素质以外的一切因素统统归之于心理素质这一概念的范畴之中。诚然,德、智等方面的素质都得以心理素质为基础,体现着心理素质的功能,但其间毕竟有着一定的区别。这一界定实际上混淆了心理素质与其他素质的界限,在实践中易导致心理素质教育所独有的目标。内容。功能的模糊乃至丧失,使人们误以为德育和智育实际上就可取代心理素质教育,因而不利于心理教育实践。其二是,将心理素质狭义化,即将某一具体内容的心理教育等同于系统、全面的心理教育。诸如,视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自信心培育,或承受挫折能力的训练,或心理卫生教育等。这些内容无疑都属于心理教育的范畴,但不宜将其中某一子系统与整个系统相等同。如果在心理教育实践中厚此薄彼或单打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就难以发挥心理素质教育应有的功能。其三是,视心理素质为所有心理现象所具有的水平、层次和质量。这一观点无疑是符合心理科学的。但鉴于心理现象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并且对心理现象的要素的理解、划分尚未完全统一,客观上各种心理因素本身所具有的教育的可能性及价值大小也不同,在心理教育中,有必要视其可能性和价值大小确定重点方面。心理素质是心理教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界定将直接影响心理素质教育的实践,也事关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因此,心理素质的界定首先必需符合心理教育学的基本要求,注意处理与其他教育内容的关系,避免泛化或片面化;其次必需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心理教育实践,同时还应兼顾社会对人的心理方面的现实要求。基于此,笔者认为: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心因性行为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也就是说,衡量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应从其性格品质的优劣、心理能力的强弱、心理动力的大小、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以及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行为表现的社会适应与否这五个方面全面评估。性格品质是指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如,对自己的态度是自信还是自卑,自爱还是自弃,进取还是退缩;对他人是宽容还是计较,温和还是粗暴,合群还是孤僻;对工作、学习是喜爱还是厌恶,勤奋还是懒惰,认真还是马虎,负责还是塞责,踏实还是轻浮等;在情绪方面是乐观还是悲观,开朗还是抑郁,稳定还是易波动,强烈还是宁静;在意志方面,是有目标还是盲目,自觉还是冲动,自制还是放纵,勇敢还是怯懦,果断还是寡断,镇定还是惊慌,坚强还是脆弱,有恒还是无恒,灵活还是死板;以及在认知方面的特征和对待集体、社会的态度等等。性格品质在人的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不同的性格品质对自身及社会的价值上存在质的差别,有优劣之分,将直接或间接地制约其他方面。例如,一个人是自信还是自卑,这一性格特征直接制约着心理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动力的激发,影响心理健康及行为表现。因而它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内核。但同时,它的形成又是在心理能力的训练中,在心理动力的促动下,在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下,在行为结果的反馈中逐步强化、积淀而成的。心理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和心理适应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在认知方面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注意能力、创造能力等。心理适应能力包括许多方面,主要为:适应客观的自我意识能力,如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及自我接纳能力;适应自我发展所需的自我定向、自我设计、启我激励、自我监督、自我扬弃、自我表现的能力;适应他人所需的知觉他人、理解他人,人际交往以及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适应社会所需的社会知觉能力、价值判断能力、竞争及协作能力;适应生活与环境所需的自理能力、应变能力、决策能力、承受挫折能力、情绪调适能力、心理保健能力、行为自控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形成当然是综合素质作用的结果,但首先离不开优良的性格品质、强大的动力、健康的心态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强弱又反作用于心理素质的其他方面,并直接制约行为表现。例如一个情绪调适能力强的人,更易形成开朗的性格和稳定而愉快的心境,产生积极的内驱力,避免许多痛苦、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障碍,并引发积极而适当的行为表现。心理动力是指由个体的需要、兴趣、动机以及信念、理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个性心理倾向所产生的,来自主体自身的驱动力。它既有动力大小的量的水平差异,同时,因其行为的目的指向所带来的结果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于自身或社会,因而在考察其心理动力大小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其动力所指方向是否适当。心理动力是一个人的性格优化、能力强化、心态健化、行为良化的内在力量源泉,它对于性格的塑造、心理能力的训练、心理健康状况及行为积极性可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同时,心理素质其他方面以及人的整体素质,又会对心理动力的大小产生强化或弱化的影响,特别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高层次的个性心理倾向和思想道德素质左右着心理动力的目标指向。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人们有不同的理解。在这里我们仅以心理健康的最起码的要求作为标准来衡量。即看个体是否存在情绪、认知、性格缺陷等方面的心理障碍,有没有心理疾病。性格健全、具备必要的心理能力、行为适应良好、内在动力强大而又积极,这些既是心理健康的条件,又是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标志。而心理健康水平低下正是心理素质不良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心理健康状况又直接制约心质、心能、心力等方面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并直接导致行为表现,决定行为适应与否。心因性行为是指直接由个体的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状况所引发的行为表现。此外,人的行为中还有一部分是属于环境压力所导致的被动服从行为。心因性行为表现的适应与否是一个人心理素质高低与否、心理健康与否的外在体现。而心因性行为所带来的结果又反过来影响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及心理健康。这里的适应一方面要看其是否适应社会及环境要求,另一方面要看一个人的自觉的行为表现是否与其年龄及特有角色相符合。综上所述,广义的心理素质的五个方面是紧密联系、互为基础和条件的。既可互相促进而进入良性循环,也可能互相制约而陷入恶性循环。其中性格品质是最基本的、长期发挥作用的、相对稳定的因素,居于最基本的位置。心理能力是心理素质的直接体现,是主干成分。心理动力是心理素质中最活跃、影响最直接也最全面的因素。这二个方面构成狭义心理素质的结构。而心理健康水平是狭义心理素质高低的内在标志,心因性行为表现则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是狭义心理素质高低的外显标志。由于心理健康水平及行为表现都与其他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反作用着狭义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因而也应将这两个因素纳入广义的心理素质结构体系之中,以利于心理教育实践。在心理教育中,应将性格品质培育、心理能力培养、心理健康维护、心理动力的激发及行为表现的引导统一起来全面实施,以便形成合力,发挥出整体的心理教育效能。心理素质各方面不仅内部存在相互的联系,而且与其外部的其他素质也存在密切关系。相对说来,心理素质居于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其各方面分别构成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一方面,性格品质中包含着个体对他人、集体及社会的态度,而这些结果直接决定着人的道德行为表现,反映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另一方面,一个人其他的性格特征也会间接地影响其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比如一个性情暴躁的人,他有可能在一定情况下产生过激行为,从而违反道德规范。一个自我中心的人,在自身与他人发生利益冲突时,更易表现出自私、甚至损人利己的非道德行为。一个心胸狭隘的人,会目光短浅,难以形成崇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反之,一个人有良好的性格品质,就更易接受科学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的教育,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良好的性格品质是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基础。性格品质的培育。优化,是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共同目标和任务,也是心理素质教育与德育的最直接的结合点。心理能力包括智力与心理适应能力两大方面,其中的智力及其开发和利用,直接影 响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成为其基础和条件。心理适应能力在制约个体的社会适应的同时,也制约着对自我的适应及发展,成为一个人在充分实现自我的同时顺利地社会化的基本条件。心理适应能力的强弱直接制约着个体心理社会化的进程顺利与否,因而是个体社会化的心理基础。心理健康是人的整体健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是身体疾病的原因。如心因性疾病的产生与性格的病态、情绪障碍、心理能力的缺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因而心理健康是人的整体健康水平提高的基础。心因性行为是一个人现实行为表现的组成部分。如果心理素质良好,心理健康,那么适应的心因性行为就增加,被动服从的行为就会减少。心理素质和以之为基础的其他素质一起,共同制约着人的行为表现,决定着其社会适应状态心理动力不仅直接制约心理素质其他方面的优化,而且同时作用于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及身体素质的提高,影响个体的社会化进程。心理动力的大小对人的各方面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减缓作用,其指向则影响着各种素质发展的方向,并且决定着人的素质发展及行为的自觉性、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心理动力居于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地位,分别成为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当然,其他素质的发展也会反作用于心理素质各方面的变化。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心理素质的培育,应通过对心理素质各方面及各要素的全面、系统的培育与辅导,实现性格品质的优化、心理能力的强化和心理动力的激发,达到维护心理健康、防治心理问题及行为问题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素质的主动发展,顺利实现个体的社会化。我学习《人格心理学》的收获与体会我对这门课最开始的接触是,郑老师让我们讨论:人性的善恶。这个问题我们都不陌生,可能大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都有所接触,但是老师现在让我们更深的去思考这个问题。我突然对这门课产生了一种亲切感,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学习源于生活。我第一次深刻的有了这种体会。现在一学期都快结束了,我仍能清楚的回想我第一次发帖的激动,认真的想想这个学期自己的学习与收获都是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每一次专题讨论,自己都认真的去思考,尽量将自己的感受都能通过文字完全表达出来;唯一一次难得的网上讨论,我也是认真的看了好多同学发的帖子,学习到他们的精华部分;还有撰写论文,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培养了自己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网上资源推荐,让我主动的去阅读更多的文章,为别人推荐资源的同时,自己也能分享到更多的资源;充分运用网络的互动性和丰富性,让我学习到更广阔的知识,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自己走过的每一步都值得自己回忆与品味! 创新的课程评价模式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由此可见课程评价的重要性,而传统的课程评价只是拿同学们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一次、两次的卷面成绩来评价一个同学的总成绩和平时表现,这样来评价一个学生,不仅不能准确和合理的来评价一个学生,而且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同学们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更加谈不上学术上的交流与进步。郑老师打破了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通过评价培养我们学习《人格心理学》课程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我们主动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评价促进大家主动利用网络获取所需的信息、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进行更多的学术与思想方面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共同成长;通过评价促进大家科研意识与能力的提高及合作精神的培养。 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通过运用网络更好的获取更多的知识而不只是靠课本学到一些狭隘的理论知识,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进行更好的学术与思想方面的沟通与交流,增加了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在这一学期的开始,郑老师就要求我们运用网络的迅速、知识的系统、结构的完整来更好的学习心理学,为了促进我们积极的运用网络这个工具,老师想出了一个好方法,他建立了一个人格心理学的相关网站,这个网站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论题讨论、网上讨论、资源共享。论题讨论就是老师定期会把一些论题放到网站上,例如:男女生人格之间的差异、对人性的讨论、自尊和幸福的关系、对自己心理冲突的感想。这些论题初看没什么特别,其实老师都经过精心的安排,论题不仅与我们所学习心理学的相关课程有密切的联系,而且这些论题都是一些别人没有研究过的新领域,促进了学生积极研究的主动性和热情,他们不依赖前人的研究成果,大胆的写出自己的见解、看法和研究方向,我们的一些观点可能很生涩,不是很成熟,但是我们给心理学的这个神圣的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这一点是最可贵的。因为我们每个人论题讨论的结果都公布在网上,我们可以获取到更多的知识还还可以更好的学习到别人的可贵之处,通过网络传送的及时性与对方进行网上交流和沟通,促进了共同的成长。老师要求我们把自己看到的不错的文章推荐到网上与大家一起共享,开始自己是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去找一些文章,但自己在找的时候发现网上有好多丰富的资源,现在自己很多时候都会很主动的去网上阅读文章,然后把自己觉得不错的推荐给其他同学,很多同学都会有这个感触,这样我们人格心理学论坛上“资源共享”就有越来越多的资源了,大家对自己共同努力的结果都感到很欣慰。 培养科研意识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让我们知道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让我们更加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同时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郑老师的另一创新体现在:我们的论文需要大家一起合作,我这样说有些人可能不是很明白,现在让我详细的告诉大家究竟是怎么回事,是怎样的一种创新,能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呢?郑老师给了一个研究主题给我们: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小组(10人)为单位,在提供的选题范围内,每个同学选择一个研究课题,独立或两人相互合作完成。每个小组选择一名组长和一名副组长。十个相关的选题如下:1、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要求包括内容、途径或方法、课程评价模式);2、大学生健康人格特征及培养模式探究(从课程、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等多个方面来探讨);3、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常见类型、成因及对策;4、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5、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实践训练方案(提供相关的4―5个方案);6、大学生人格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7、信息时代大学生人格问题与教育改革的思考;8、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学科渗透研究;9、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10、大学生自我统合影响因素问卷的编制。初看可能不会觉得这个任务与以往的论文要求有什么不同,其实它们之间是有很多不同的,也可以说这个任务与以往的论文要求相比有很大的进步。首先以往的论文只是一个人来单独完成,这次老师是要求我们一个小组共同来完成,其实更重要的不是人数的问题,老师要求我们十个人虽然每个人的论题不一样,但是我们最后完成出来的论文要围绕着共同的一个研究方向、研究目的,并要求我们同中求异。这样以来,大家在完成自己的论文的同时会及时的与小组的其他成员相互讨论,了解大家的一个大的研究方向,避免自己会与小组的研究方向脱钩。在一个大的研究前提下,小组的各个成员可以展示自己的研究特长,这样才能同中有异,不仅充分体现了我们的研究方向,同时也展现了各个小组不同研究特色。如果综合一个班级的研究成果来看,实在也是个壮大的研究。还有就是大家通过完成这次论文,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团队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培养了大家的合作精神。大家在这两个方面的进步不仅是在现在对大家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对我们每个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实在是受益非浅。这门课的学习让我们学到的东西不是现在就能完全说清楚的,因为现在念大二,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如果一个人能在这个时候明白自己今后的求学方向,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是受益匪浅的。人格心理学的学习让大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也可以说是迈开了关键的第一步。平时成绩自评:87(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可能不是完成得最好,但我都是用心去做的,写出来的每句话都是我自己的真实感受。)论文自评:85(我找了很多文章看,因为老师说通过看别人的东西,要有所创新的吸取,思考得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我觉得自己的知识掌握还不够系统,全面,所以写得有些生涩。)可以更深层的理解患者意图。知道他为什么这样想,为什么这么做。从生活习惯中找到病因,可以提高治疗疾病的质量!一、理论意义:科学地解释心理现象,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有重要意义的。二、实践意义:提示心理现象的规律,能帮助人们运用这些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这是心理学的更为重要的任务。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生活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欣赏、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心理学论文相关参考资料(课程作业感想)74等内容。 
 大学生自我心理分析心理学论文作业参考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心理学论文 ---自我分析和自我提升 作为一个大学新生,升入大学来,我一开始面对的是一个...  本科新生心理学导论课程感想论文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2014级西南大学本科新生心理学导论课程感想论文在我的心理 2014 级本科新生心理学导论感想 === 二○一...  科技论文作业-参考文献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题小 目: 组: 基于 Web 的系统的构建 关键字: Web [1] 劳凤丹, 张晓泉, 邱小彬. 基于 Web 的...  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感想论文社会生活中存在着诸多的为什么, 为什么我们会这样思考又这样 行动,为什么事情总会这样发生有这样结束??诸如此类的问题。社 会心理学就是为...  大学生心理学课程感想 大学生心理学课程感想 课程通信工程 091 杨仁适
我选上这门课,完全是出于自己对心理学的情有独钟,平时已经读过很多心 理学的...  心理学论文相关参考资料... 13页 2下载券 心理学期末作业(论文) 暂无评价 2...还有的学生毕业证(学位证)与大学英语考试、课程考 试成绩挂钩,为了拿到毕业证(...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论文两篇 通过这一学期的《管理心理学》的学习,虽然...“折服”,怎么说呢,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分法,那时侯就想到 底是关于管理的课程...  《消费心理学》课程论文最终作业 广告_教育学_高等教育...2 论消费心理学在广告策划中的应用 单就广告策划...  湖北工业大学 本科生非闭卷考试(课程论文)关于大学校园爱情心理的分析 课程名称考试方式姓学专成名号业绩 心理学与生活 课程作业卜玲娟
09 食品科学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犯罪心理学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