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开端夸父逐日扩写500字第2天挑煤100字

《劳动的开端》
>> 文章正文《劳动的开端》发表时间: 13:56:28&来源:祝国寺小学&编辑:祝国寺小学点击/评论:5801/4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锦江区祝国寺小学& 江敏
教材分析:
《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是节选于本书。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学情分析:
文中所写的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与学生所处的幸福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很
难理解,因此,课前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 1、学习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万丈深渊、威胁、不声不响、匆匆忙忙、艰难、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3、找出文中4个比喻句,体会这些比喻句在文中的用法。
 &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
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教学难点:
找出文中4个比喻句,体会这些比喻句在文中的用法。
教学方法 :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习方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阅一些有关旧社会穷人生活艰苦的小故事和有关作者的资料;PPT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 学习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万丈深渊、威胁、不声不响、匆匆忙忙、艰难、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2、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3、找出第一段中两个比喻句体会表达的意思及在文中的用法。
教学流程:
一、谈话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非常幸福,可是,大家知道吗?在旧社会,许多穷人的生活却相当的艰难。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进旧社会,看看一个12岁的孩子是怎样开始艰辛的劳动,帮家里谋生的。
学生交流作者的资料,了解背景。 
“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劳动的开端》。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词进行认读,检查预习情况。
2、分组分段读课文,检查读通课文情况。
3、在预习时你有哪些疑问?
这是一次什么样的劳动?作者什么时候去参加劳动的?为什么把这次劳动称为“劳动的开端”?通过这次劳动反映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
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2、讨论: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了“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画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理出一个简要的提纲。
半夜动身去挑煤,到了地方,办事的人还在睡觉;天亮后,挑煤赶路,越走越黑;午后继续赶路,因为太累了,人被绊倒,煤撒了一地;太阳落山了,挑着空筐回家。 
复述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 3、作者参加的是一项怎样的劳动?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四、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自由读、指名读)
五、布置作业:
1、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煤藏(&& &)    && 宝藏(&& &)  (cang  zang )
    挑(&& &)战    && 挑( &&&)脚   (tiao  tiao )
    半夜得( &&&)动身 &&&得(&& &)了吧 (de  de dei )
    降落( &&&)    && 落(&& &)在后头( luo   la )
2、摘录生字新词。
3、形近字组词。
4、写一写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板书设计:    &&&&&&&&&
劳动的开端
(1――3)揭不开锅,决定……
(4――28)第一次……挑煤,结果……
(29――30)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
教学目标:
1、围绕“艰难的挑煤之路”尝试探究,研读课文第一次挑煤,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 2、激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培养语感。
3、根据“我”回家后与母亲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我”的坚强。
4、通过学习,了解旧社会穷人的苦难。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
1、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2、 联系上下文理文中的四个比喻句的用法。
教学难点:
&&& 在没有生活体验的情况下体会作者的苦难。围绕问题探究,读悟有关句子,体会“我”所受到的苦难,体会“我”的坚强。
教学方法:引读品悟、启发
学习方法:读中感悟,小组交流,探讨。
教具准备:PPT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劳动的开端》这篇文章,下面我们跟随作者一路挑煤,请看作者第一次怎样挑煤的。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1、作者为什么要去挑煤?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的心情?
比较句子:(这句话的意思是?)
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 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很难过。
这两种说法到底哪种好?为什么?有感情的朗读。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就写出了“我”心里的难过程度。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
2、可是从小和我玩的小赵却不相信我能挑煤,他的根据是是什么?
出示句子:
“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像个瘦猴子,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
   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当时身体瘦小,无法承担挑煤的重担,但生活所迫,只好硬着头皮去挑。)
   感情朗读。
三、研究“第一次挑煤”
&& &1、作者就是这样硬着头皮去挑煤的。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你能说说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过吗?
2、课文中那些语句说明了挑煤的艰难?用“--”在文中划出来。
  && 学生独立勾画,教师进行巡视。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全班交流: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
(1)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原来桌子被人抽掉了,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这里的“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使你感受到什么?(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一步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
这里的“抽掉”又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反映了矿上办事人员的冷酷无情,根本不管桌上躺着的人的死活。在他们的眼里,穷人是没有地位的,穷人的孩子到处受欺侮。)
  感情朗读
  (2)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人小体弱的吴运铎挑煤的不容易,反映出挑煤劳动的艰难。)
感情朗读。
拓展交流:面对挑煤的艰难,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3)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肩头疼痛难忍的程度,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苦。)
  感情朗读
四、质疑想象、写话分析“坚强”
&&& 1、谈话质疑,引导想象:
&&& 出示对话:当“我”带着浑身的伤痛一头倒在床上,细心的母亲给“我”打来洗脚水,我却怕被母亲见到伤口而不愿洗,反而说“我明天还去挑。”;母亲问“我”吃过饭了吗?“我”却答“我不饿。”同学们,“我”回家后与母亲的这番“平静”的对话。当“我”回答“我不饿。”后,对话戛然而止。随着这番对话的结束,母子俩的心情也随之而静了吗?
&&& 2、小组讨论后指名说:不平静的原因。
&&& 请认真读读26――28自然段,感受一下母子间不平静的复杂心理,体会一下这母子间的感情。你猜其实他们在心里和对方说着什么呢?
&&& 3、写话练习:(自由选择一个内容写一段话)
A、孩子,&&&&&&&&&&&&&&&&&&&&&&&&&&&&&&&&&&&&&&&&&&&&&&&&&&&&&&&
B、妈 妈,&&&&&&&&&&&&&&&&&&&&&&&&& &&&&&&&&&&&&&&&&&&&&&&&&&&&&&&&
&&& 是啊,作者故意平静地、不加任何描绘地记叙了“我”挑煤回家后与母亲的对话,透过这简短的文字我们走进了母子俩“汹涌澎湃”的内心世界。你觉得小时候的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坚强、懂事)
五、学习第三段,加深认识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为什么作者的肩膀又红又肿,第二天还去挑煤?
  作者年龄虽小,但意志坚强,困难再大也吓不倒它,一定要用劳动来解除一家人受到的饥饿威胁;可以看出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确实没法活,作者虽是一个孩子,正是在校读书的年龄,但也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
  2、读读30自然段,说说“从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第一次挑煤称作“劳动的开端”?
  (因为挑煤是作者参加的第一次劳动,而且又以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所以把这件事叫做劳动的开端。)
六、拓展延伸
1、了解作者及《把一切献给党》。
  大家知道吗,那个个性坚强的少年名叫吴运铎。正是从小经受过这么多的磨难,锻炼出了顽强的意志,才使得他在抗日战争爆发时,英勇地参加了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又参与制造武器,表现突出;解放后,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劳动的开端》就节选自这本书。这本书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他本人也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七、布置作业
1、推荐课外读物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比较句子:
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趴在地上爬进去挖煤,又趴在地上把煤挖出来。
  这两种说法到底哪种好?为什么?
(用打比方的说法能突出挖煤工人劳动条件太差,干活太累,资本家简直不把工人当人待。)
 板书设计:      &&&&&&&&  劳动的开端&
&&&&&&&&&&&&&&&&&&&& 揭不开锅: 决定去
&&&&&&&&& &&&&&&&&&&&&&&&&&&&&&路远   滑
        &&&&&&&&&&&&  受 人 欺 负   艰难
    &&&&&&&&&&&& 第一天  肩膀肿  破   坚强
        &&&&&&&&&&&&  胳膊 脚 受伤   ↑
                  │
   &&&&&&&&&&&&  第二天   更加艰难
&附件下载:来源:祝国寺小学&&编辑:祝国寺小学相关文章
评论共有[4]条最新评论
>> (05-24)
>> (04-16)
>> (04-15)
>> (04-09)
COPYRIGHT 2005祝国寺小学版权所有&成都市祝国寺小学信息中心和联合设计制作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柳江街道&备案序号:蜀ICP备号&邮政编码:610061
Email:&联系电话:028-续写《劳动的开端》要求:300字左右,第二次挑煤的续写,急用!8:00之前给我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续写《劳动的开端》要求:300字左右,第二次挑煤的续写,急用!8:00之前给我
续写《劳动的开端》要求:300字左右,第二次挑煤的续写,急用!8:00之前给我
挑起劳动的开端天蒙蒙亮,我就睁开了疲惫的双眼,为了不吵醒母亲,我起床后悄悄地打开门准备再去挑煤.黑暗中,有点火星亮了,原来母亲知道我还要去挑煤,一大早就为我准备了早饭.母亲苍老的脸上写满了风霜,她的满头银头缕缕秀着慈祥,我知道,昨夜母亲看了我的“遍体鳞伤”无奈地不知流过多少泪.我强忍住心中的酸楚,笑着喝完了一大碗粥,就上路了.沉重的扁担重重地压在红肿的肩头,压得我直冒装冷汗.才走到半山腰,我的肩头像千刀万剐一般,疼痛难忍.我多么想停下来歇一歇,哪怕是几秒,也足够,可刚有这个念头,眼前就浮出那张苍白、渴望而又那么无奈的脸庞,对,我挑起的不仅仅是一担煤,是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是母亲的希望,我能这样停下?汗水一次次地湿透了我的衣衫,我的脚不听使唤了,我忘了还在流血的伤口带来的剧痛,我忘了压在肩上那重重的担子,我的脚步慢了,母亲的容貌渐渐模糊了——我终于挑到了车站,在夕阳的余晖中,我取得了生平等一次用汗水得来的钱,我似乎看到了母亲久违的笑容.北师大版,语文五下,劳动的开端第二次挑煤续写。400字以上!要通过语言表达挑煤辛苦的那种!必给好评!求求各位了,帮帮忙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北师大版,语文五下,劳动的开端第二次挑煤续写。400字以上!要通过语言表达挑煤辛苦的那种!必给好评!求求各位了,帮帮忙
北师大版,语文五下,劳动的开端第二次挑煤续写。400字以上!要通过语言表达挑煤辛苦的那种!必给好评!求求各位了,帮帮忙
吴运铎,日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当过学徒、小职员。吴运铎八岁时随父亲流落到江西萍乡;在安源煤矿读完小学四年级之后,因家境困难被迫辍学,回到湖北老家。托人求情先后在富源、源华煤矿作童工、当学徒。1938年9月,转辗到皖南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并在军司令部修械所工作。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组织活动。在革命队伍中,读完了中学课程,并自修了机械制造专业...《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_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在词语中的读音。  3、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4、理解第一段比喻句的意思,概括段落大意。5、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教学流程: 一、解题激疑,揭示新课1、师:&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又是什么意思?{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板书课题)生齐读  2、师: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生:这是一次什么样的劳动?作者什么时候去参加劳动的?为什么把这次劳动称为?通过这次劳动反映了什么&&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听课文录音,思考:(1)师: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生: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2)师:作者参加的是怎样的一项的劳动?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2、根据&决心去挑煤--第一次挑煤--第二天挑煤&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四、自学字词,读通课文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煤藏( )    宝藏( )  (cang  zang ) 挑( )战    挑( )脚  (tiao  tiao ) 半夜得( )动身 得( )了吧 (de  de dei ) 降落( )    落( )在后头 ( luo   la )五、细读课文,加深认识1、师:轻声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生:先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再写萍乡煤矿挖煤、运煤情况;最后写&我&去约小赵一起挑煤。2、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用&--&划在文中。 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①师:如果不打比方,使句子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 & 生: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很难过。 ②师:这两种说法到底哪种好?为什么?(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心里的难过程度。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 ③有感情的朗读。(2)&工人进出&&从窑里拖出来& ①变换说法。 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趴在地上爬进去挖煤,又趴在地上把煤挖出来。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能突出挖煤工人劳动条件太差,干活太累,资本家简直不把工人当人待。 ③感情朗读(3)&得了吧&&把你压扁了& ①变换说法 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你这么瘦,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当时身体瘦小,无法承担挑煤的中获,但生活所迫,只好硬着头皮去挑。 ③有感情朗读 3、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六、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比一比,在组成词。  2、抄写词语。《劳动的开端》教后反思&&& 本文节选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文章的篇幅比较的长,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了很多的障碍,特别是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如何让学生抓住中心内容迅速的进入文章&在课前我一直思考着。经过对教材的研究和理解,以及教学的情况来分析,就此问题,有以下几点感受。共2页,当前第1页1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查看更多>>《劳动的开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劳动的开端》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夸父逐日扩写4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