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职业足球俱乐部一线队最多能签几名球员?而我知道道最少不能少于16人对吗?就是正式签约的!

深圳,还能出一支职业男篮球队吗?| 深℃杂志_深圳晚报-爱微帮
&& &&& 深圳,还能出一支职业男篮球队吗?| 深℃…
北上广狂奔,深圳裹步不前  深圳晚报评论员 黎晓斌2009年年底,深足的塞尔维亚主教练高歌奇卸任回国。他望着深南大道两旁的高楼大厦动情地说,深圳人年轻、有活力、消费能力强,以深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打造一个能比肩罗马、伦敦甚至纽约的“职业体育之城”绝对不是空话。两年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的成功举办,不但提升了深圳的国际体育地位,还解决了近30年来困扰深圳体育的场馆紧缺问题。然而,深圳职业体育却没能迎来跳跃式的发展。相反的是,随着深足从中超降级,“深圳”二字从中国职业体育顶级联赛的舞台上彻底消失。随着F1摩托艇和高尔夫世界杯主办地的迁移,每年在深圳举办的真正顶级职业体育赛事只剩下中国杯帆船赛、ATP和WTA两个网球公开赛。当北上广都在职业体育的大道上加速奔跑、北京与上海已经主办田径与游泳世锦赛的同时,深圳却在原地踏步甚至往后走。深圳人需要职业体育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到广州观看恒大队亚冠决赛的深圳球迷超过三千人,广东宏远队赛场门外停满了粤B牌的小车。每年到北京上海观赛的深圳人也不在少数。深圳的职业体育的火为何总是旺不起来?市文体旅游局的态度一直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希望通过政府的服务来刺激市场化的运营,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也符合真正的职业体育方向。“不赚钱就不要办”也与这座城市的市场化地位相匹配。然而,职业体育氛围的培养绝非一日之功。当深圳与中国职业体育舞台渐行渐远后,城市的体育底蕴、配套势必更加脱节;当中国职业体育的版图真正画好后,再想加上一笔已经难上加难。当《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吹响新一轮体育发展号角的时候,深圳职业图又面临一次重要的抉择。是坐等变局,还是主动出击?2004年,深圳队夺得中超元年冠军。CFP 供图深足之痛  深圳晚报记者 黎晓斌全国球迷爱骂国足,深圳球迷却连深足“在哪”都几乎不知道了。你可以问问身边的朋友知不知道“深足”,10个人也许有4个会摇头叹息,有4个会骂上两句,还有两个甚至直接反问:“深足是什么?”  深足在恶性循环里打转很多年  陈炜,家住宝安体育场对面,深圳红钻队的主场比赛几乎就在他眼皮底下进行。盛夏时节,他喜欢带着3岁的儿子踢着拖鞋下楼,花10块钱买张票进场,坐在没什么人的角落,看着儿子在楼梯与座椅之间玩耍,陈炜自己点根烟,“随便”看看球。2011年,他儿子出生后没几个月,深足从中超降级,从此一蹶不振,连“冲超”的门槛都几乎没有摸到过。陈炜说,明显感到身边的球友开始逐渐淡忘这支昔日的中超冠军。直到最近一两年,大家见面或者在群里聊天,如果陈炜还说自己去看深圳队比赛,甚至会成为被耻笑的对象。  姥姥不亲爷爷不爱,这是深圳足球的残酷现实,谁也回避不了。作为深圳足球的主管部门,市足球管理中心主任李少辉有更专业的解释:“球队降级后,关注度急剧下降,然后是投资萎缩,欠薪等负面新闻不断,广告赞助就更少,球队投入更没有保障,成绩就更差,最终导致更加没有人关注。”简单地说,深足进入了一个“没钱——没人——没关注——更没钱——更没关注”的恶性循环。  混在中甲的这3年,深足上座率逐年下降,从第一年还有近两万人到刚过万人到真正变成了四位数,甚至有个别场次只有一两千人。球队的赞助收入几乎为零,无论是服装、饮用水还是场边闪亮亮的LED广告板,大多都是“以物换物”得来的。然而,随着中超投入的不断上冲,中甲的“冲超物价”也在水涨船高,从几年前的四五千万元到现在超过7000万元。也就是说,要真正重新唤起深圳球迷的热情,重现以往的火爆景象,最起码得每年纯投入超过半个亿。然而,有多少企业受得了这样的投入?  深足这两年走的却是相反的路。欠薪、罢训最后发展到场上背对球门,引起了全国媒体的高度关注。从2014年7月到年底,围绕深足近千万欠薪如何出现、如何能还清、中国足协又是否应强制深足退出等问题,甚至引发了一场地震。“深足”这块品牌,彻底变成了烫手山芋。  怪投资方还是怪政府?  深足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谁该负责?前几年,不同观点的球迷因为法国主教练特鲁西埃产生过互相指责,这两年已经逐步将矛头都对准了投资方红钻集团。与中超中甲其他任何俱乐部投资方不同,这是既不是国企,又没有实体产业支撑的公司;它也不是通过投资方主业向足球俱乐部注册的模式,而是先收购深足,再通过打造足球产业的平台,希望达致“以球养球”的最终目的。但是,中国足球的现实并没有给红钻集团董事长万宏伟实现梦想的机会。客观地说,万宏伟2008年底的出手挽救了濒临消失的深足,否则现在这支球队要么已经成为历史,要么正在异乡以其他俱乐部的形式生存着。但是,这个产业不明、实力捉摸不透的企业,接手6年来却始终得不到政府或其他大企业的青睐。万宏伟曾经不止一次地呼吁市政府出面,并列举了北上广等多个大城市的经验和教训,也通过多种渠道打报告希望得到扶持资金或扶持政策。为此,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和深圳市足协也多次向上反映有关足球俱乐部生存的艰难和解决办法,也提出了“政府购买”的切实办法,希望通过买门票给青少年、外来青工或是购买场地服务给予球队训练、比赛,来缓解俱乐部的资金压力。但是,远水难救近火,这种购买或是补贴始终只是杯水车薪,还没来得及投入到球队身上,更大一波的“负面新闻”浪潮又汹涌而至。也正因为这一次又一次的出面、失望,在很多个部门中形成了对深圳足球的负面判断,导致下一个扶持政策更加难以落实。  李少辉指出:“说市政府不扶持足球是片面的,从深圳足球俱乐部20年前建立开始,深足先后得到了解决户口指标、解决住宿、发放夺冠和保级奖金等政策,也拨过地拟兴建基地,但当年因俱乐部投资人更替,退回了这块地。这几年政府也切实帮助过深足解决比赛场地问题。但是政府不可能像赞助商一样注资到俱乐部,必须照顾绝大多数纳税人的需要和意愿,所以最根本的问题是深足如何让政府找到一个扶持的切入口,而且有一家能承担责任的企业来确保这些扶持落到实处。”  “全民俱乐部”是目标还是幻想?  去年12月19日,兆能源酒店供应有限公司成为了深足的新控股方,并提出了“最快速度冲超”的目标。这家注册资本只有2000万元的企业如何承担深足每年数千万元的投入,着实令人捏一把汗。但是这家企业与此前盛传收购深足、实力雄厚的广泰源集团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又令人对深足的未来产生了一丝遐想。深足新的董事长赖昌明一再保证绝对不再欠薪,而且用短短10天时间清理完队内所有教练、队员过去两年合共近1000万元的欠薪,确保深足顺利递送注册资料,确实让人看到了希望。然而,新赛季俱乐部投入多少钱、引进哪些球员、俱乐部的招商引资等具体事宜却没有任何落实。深足的明天是否会像新东家描述的那样,着实让人担心。  这次转让,兆能源将深足的俱乐部名称重新改回20年前的名称“深圳足球俱乐部”,没有了企业冠名。据说此意是希望吸引更多深圳企业甚至是个人一起参与到深足建设,把它变成一个类似于皇马、巴萨的“全民俱乐部”,方式上也希望通过“众筹”的形式,来完成资本的增值与重置,新深足希望以此摆脱靠企业“供奶”的形式,达到真正长治久安的目标。  这当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和真正职业化的模式。但是20年前深足的“会员制”尚且失败,20年后年成本翻了几十倍,又如何能通过这种方式来确保俱乐部的供养?在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收入愿大于支出的前提下,又如何能让大众股东得到坚定投入而不求回报的动力?  对于这些疑虑,李少辉认为首先应该解决的还是确保短期投入、搞好俱乐部经营管理,通过这两点吸引到好的内外援加盟,尽快完成冲超的任务,然后才能在更高的平台得到政府的切实支持、得到赞助商和新股东的青睐,帮助球队从恶性循环进入良性循环。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倒是与深足新东家不谋而合。  深圳足球已经被死结裹挟多年,如何打开?既需要政府的强力支持,更需要资本的强力介入。然而,谁来推动这两股力量?需要破题的勇气,更需要破题的策略。深足混迹于中甲,宝安体育场看台空空如也。深圳晚报记者 黎晓斌 摄18年,职业篮球从有到无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宫对于深圳的篮球迷来说,到现场看一场国内顶级的CBA赛事并非易事,要么提前托人异地买票,然后再周末开一个多小时的车到东莞寮步、大朗,看完之后星夜赶回;要么就要在季前赛碰碰运气,说不定宏远或者东莞马可波罗会在深圳大运中心打上那么一两场,好吧,那也得开车上水官高速……  对于看姚明在NBA打球而成长起来的一代球迷而言,深圳拥有自己的职业篮球队,并且从乙级一路升到甲A的那段历史也许从未被了解;新胜威在NBL的努力与打拼,也只是零零散散地洒落在记忆中无人归拢。  我们在还原那段历史的同时,也许还可以站得更高更远来审视一下,曾经雄心勃勃也曾经达致辉煌的深圳职业篮球,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润迅男篮成立4年就冲进甲A  在接到记者的电话时,深圳润迅男篮当年的总经理刘欣本想拒绝:“算了吧,多少年啦!哎,都是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儿了……”但是面对面坐在咖啡馆,他又会滔滔不绝,说到激动处,忍不住爆出几句粗口。  深圳润迅男篮在1996年开始筹备,1997年2月通过注册正式成立。在17年前,绝大多数中国地方男篮队伍都和各地的体工队、体校脱不开干系,而润迅男篮从注册开始便是以俱乐部的形式存在,在当年,和他们同样的“异类”,只有北京奥神。  “我们从一开始的理念就是先搞青少年队,找苗子,培养自己的新人,因为我们认定,捡拾别人的队员代价更高,也不能长久。”刘欣说。在八一男篮效力的经历让刘欣在篮球圈子里人脉广泛,名为“润迅希望队”的青少年队很快组建起来,霍楠、黄海贝、李涛、徐国翀一帮当年十四五岁的孩子,成了润迅男篮第一批重点培养对象。  与此同时,润迅一线队的战绩也让人刮目相看,一线队以辽宁青年队的多名球员为班底,1997年成立当年便冲上了甲B,1998年保级成功,1999年便具备了冲击甲A的实力。  在2000年冲A失败后,第二年润迅的阵容有了更深的厚度,已经处于半退役状态的著名中锋单涛终于通过了体能测试加盟润迅,润迅自己培养的黄海贝等人已是国青队球员,也进入了一队。在当年的甲B第一阶段比赛中,润迅以7胜2负的战绩获得第二名。升A大战遭遇沈阳部队队,结果以3比2拿下对手,其中最后一战在深圳大学元平体育馆大胜沈部24分,正式升入甲A。  但是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支立足深圳本土,成立4年后即以“深圳速度”冲进甲A的球队却并未在深圳打过1场甲A联赛,因为润迅集团在冲A成功后,当年即把球队卖给了一家名为易康宝典的公司,而球队在找到冠名赞助商后将球队迁移到了清远,一年之后,球队以全败战绩重新降回甲B,随后直接解散。  从未迁来的陕西队和退出的新胜威  只有一支顶级联赛球队真正把自己的主场设在深圳,那便是2002/03赛季的香港飞龙男篮。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支香港人投资的球队其实是深圳润迅的延续,因为球队使用的基本是欧阳贵景、丁伟这样的老将带着润迅小队员的阵容,总经理仍是刘欣。但这支球队成立之初便面临严重的资金问题,在赴西安打客场比赛时甚至到了连宾馆房费都支付不出的境地,于是在勉强参赛一个赛季后解散。刘欣说,直至现在,那位姓李的俱乐部投资人仍没有还上他当年垫付的资金。  从2003年直到2007年,4年时间内深圳经历了职业篮球的空窗期。2007年,曾为深足老板的杨塞新收购了陕西东盛男篮并准备将球队迁来深圳,但时任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的李元伟强力阻止了此次搬迁,因为转让的幕后投资者威尼斯人拥有澳门博彩背景,这会对联赛公正性带来影响。  这一段空窗期在2007年底结束,因为由李宁投资的深圳新胜威男篮在当年12月粉墨登场了。  和任何一家怀揣梦想的NBL(相当于原来的甲B联赛)球队一样,新胜威的目标是第二年便进入NBL前三名,快速升入CBA;和当年的润迅男篮一样,新胜威对青少年梯队极为重视,在成年队组队之前,二线队和三线队就已经在宝安区的清华附中训练了一年。  但NBL的征程远比想象中要困难得多。当时新胜威在全国各支球队招兵买马,队中拥有贾孝忠、海瑞、陈跃、魏志等打过CBA的球员,并聘请了有过NBA经历的美国外援贾巴里`史密斯。不过在2008年的NBL联赛中,新胜威中途又更换了一次外援,其中新外援由于手续不全还缺席了一场比赛,由于磨合不好,球队在赛季中甚至遭遇了七连败,最终仅列当年的NBL第7名。球队副总经理陆德仁在总结整个赛季时直言球队表现“不及格”,以如此表现通过评估升入CBA完全没有可能。  当年获得NBL冠军的凤铝男篮同样没能升入CBA,于是酿成了当年轰轰烈烈的“凤铝退出”事件,凤铝退出后,新胜威突然解散了一线队,但强调并非退出,第二年NBL赛前还会重组。但这种承诺并未变成现实,日,圣诞节这一天,新胜威男篮正式解散了二三线队,就此从篮坛消失。  从新胜威解散直到今天,深圳这座城市再没有出现自己的职业篮球队。  深圳再出职业男篮球队几无可能  刘欣说,当年成立润迅男篮,“最初的想法,那当然是要在中国篮坛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的!”而新胜威男篮成立之初,提出的目标便是升入CBA并成为一支响当当的劲旅。但实际上润迅男篮的寿命只有6年,而新胜威更是只维持了两年便草草收兵。  润迅当年升入甲A后的突然转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资金问题,因为润迅以每年300万元以上的资金连续投入了4年,并未获得明显的经济回报,集团内部对这支球队的去留产生了动摇,因此才有了“趁着冲上甲A卖个好价钱”的想法。但刘欣认为,当年大多数人对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缺乏认识,目光短浅,才是球队最终转让乃至解散的主因。“我们认识到体育产业的潜力和价值也就是这几年的事儿,可以说,如果润迅是放到今天来转让,一定会顺利很多,很可能会找到一个好东家延续下去。”  李宁所投资的新胜威男篮最终解散,与资金压力并无太大关系,这家俱乐部从建设之初便以高投入和规范运作著称。但之所以突然撤资解散,一是与当年“凤铝退出事件”的影响有关,因为在2008年后,CBA的准入大门暂时关闭,即使以后再打开,已经拥有3支CBA球队的广东省也很难获得篮协配给的准入名额,这样的话,进入CBA就遥遥无期,除非迁出深圳。其二则是多名记者的猜测,因为新胜威成立之初就频频向记者爆料,他们将在宝安区某地建设自己的训练基地,并且这个训练基地不仅包括篮球,还包括诸多项目,名称为“李宁体育会”。但由于某种原因,“李宁体育会”项目无法推进。  资深篮球记者,曾亲身跟队采访新胜威男篮的高志明认为,深圳未能把职业篮球搞下去,从根本原因来说,还是与政府支持和扶持力度有关系。即使是今天高度商业化的CBA,像北京、广东这样的超级强队背后,其实都有政府力量的推动和支持。在当下的中国,搞职业篮球必然是亏损的,投资人能否以球队获得政府在政策或其他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继续投资的动力。  深圳还能出一支职业男篮球队吗?  从当前CBA的发展方向看,这种可能性非常渺茫,因为考虑到地域均衡问题,新的CBA名额已经很难再分配给广东球队。如果组织一支球队仅仅是常年参加NBL,恐怕任何投资人都不会干吧。即使是通过现有球队“买壳”,也很难完成搬迁,理由是一样的——广东的球队实在太多了。----------------------责任编辑 姜 迎
点击展开全文
来自腾讯微博认证资料:深圳晚报官方微博 @深圳晚报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站内网址搜索
本页最后更新: 3:27:55
【意甲新政出炉!一线队缩至25人 外援限制更狠了】
网站分类:
网站名称:
网站地址:
站长邮箱:
站长QQ:
收录时间:
报告错误:
意甲新政出炉!一线队缩至25人 外援限制更狠了已报错(0)次,打不开请
收录查询:
数据统计:
今日点入:0 总点入:0 总点出:10
网站简介:
新浪体育讯 当地时间11月20日,意大利足协召开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并颁布了几项新的规定,其中包括将限制意甲的各支球队一线队报名人数、对非欧盟球员注册的限制以及对裁判的保护。这是新任意大利足协主席塔维奇奥8月上任后推出的首项改革措施,这也构筑了塔维奇奥改革意大利足球的框架。  在会议通过的新规之中,意甲的各支俱乐部同意对一线队的报名人数进行限制。新规则将在2015/16赛季生效,届时意甲球队的一线队大名单将不能超过25人,其中必须包含4名意大利本土球员以及必须包含4名由俱乐部自己青训出品的球员,但21岁以下的球员可以不占用球队的报名名额。由于此前对于一线队阵容的名单没有人员限制,导致部分球队中有着大量无法上场的球员,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年轻球员的生存空间。而新法案出台之后,由于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本土及自家青训球员,各支俱乐部需要更加重视球队的青训工作,加大对本土年轻球员的培养。  此外新法案对非欧盟球员的限制做出了改变,其中规定如果一家意甲俱乐部想要签下一名非欧盟的年轻球员,只有这名小球员因非体育相关的原因随父母来到意大利生活并在这里的学校学习四年以上,俱乐部才可以为其注册。此前意大利足协对非欧盟球员已经有了一定的限制,即每支意甲球队每个赛季只能引进2名非欧盟球员,引进第一位非欧盟球员时没有条件限制,而引进第二名非欧盟球员之前必须先把队内已有的一名非欧盟球员出售或者租借到国外。而新法案对这一规定进行了补充,新引进的非欧盟球员需要已经签下至少3年以上的职业合同。这项规定可以防止意甲球队从海外签下大量年轻球员,挤占意大利本土年轻球员的成长空间。  意大利足协表示这些法案由球员协会与教练协会一致投票通过,旨在寻求俱乐部的财政可持续性。新法案还包括一条规定,那就是如果一名裁判在场上受到了球员的肢体攻击,那么俱乐部必须要承担裁判的费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球场上的执法官进行了保护。  (艾吉奥)
【最新来访网站】
?&?&?&?&?&?&?&?&?&?&?&?&?&?&?&?&?&?&?&?&?&?&?&?&?&
【相关点出网站】
?&?&?&?&?&?&?&?&?&?&?&?&?&?&?&?&?&?&?&?&?&?&?&?&?&
免责声明:888导航以上所有广告内容均为赞助商广告提供,对其经营行为本网站恕不负责。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强烈建议使用 IE5.0 以上浏览器 分辨率[转载]中西方足球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比较研究
阅读提示:这是本人2003年大学毕业的时候所写的毕业论文。虽然已经过了近4年,里面很多数据已经很陈旧,而目前中国足球的现状也得到了改善,不过,始终认为,这篇论文依然对目前的中国足球有借鉴作用。
中国与西方足球发达国家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比较研究
摘要:职业足球俱乐部是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以竞赛为手段,盈利为目的的足球组织,是足球职业化的基础和根本。本文通过阅读大量的资料文献,拟就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性质、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市场经营以及青少年球员的培养等方面和西方足球发达国家的职业足球俱乐部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和西方足球发达国家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异同点,发现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吸取西方足球发达国家职业足球俱乐部的运作的成功经验,借此来促进中国体育职业化的快速良性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西方足球发达国家,职业足球俱乐部,比较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n professional soccer clubs between China
and soccer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est
Abstract: Professional Soccer Club is operated according to the
market economic law. Its chief task is to compete and
profit.& It is the basis of professionizing soccer
teams. This article, based upon a lot of materials, compares and
studies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Professional Soccer Club and
thos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est mainly in the aspects of
characters, organizations, management systems, marketing
managements and their fostering young team members so that we can
find out short comings and possible problems of our professional
soccer club so that we can learn successful experience from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finally can better develop the
professionization of Chinese sports.
Key words:C Soccer developed c
professional S comparative study.
1992年六月,在北京红山口召开的全国足球工作会议后,中国足球进入了“体制改革与机制转换为核心,以协会实体化,俱乐部制和产业开发为重点”的新历史阶段,成为了整个中国体育职业化的突破口。职业足球俱乐部在经历了整整十年的考验,在最初人们的猜测、怀疑、不解的目光中,成为了中国足球和中国体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职业足球俱乐部作为经济基础,职业联赛就不能顺利开展,足球运动也不能吸引众多参与者,更无法得到社会的关注。可以说,职业足球俱乐部为中国体育的职业化立下了不朽之功。
在有着特殊国情的中国,足球职业化无疑走在了中国体育职业化,市场化的最前头。然而,相对于有着百年历史的英格兰、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国的职业足球,中国的职业化足球就显得十分的幼稚和不成熟了。即便与相邻的日本、韩国相比,我们的职业足球,也显得“不职业”。
作为足球职业化的基础的职业足球俱乐部,最早是出现在19世纪末的英国。1876年,谢菲尔德星期三队率先招募了职业球员参加比赛。1885年,英国足球联盟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是职业球员参赛合法化,从而一些业余俱乐部开始引进职业球员,而逐步演变为职业足球俱乐部。
100年的差距无疑是巨大的。鲁迅先生说“拿来主义”,对于西方先进的东西,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拿来主义”同样适用于中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西方足球发达国家的职业足球俱乐部能存在百年,历久不衰,自然有其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的地方。我们应该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从而更好更快的使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规范化,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因此,审视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10年的发展经历,本文研究拟通过对中国和西方足球发达国家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比较研究,找到适合中国足球的职业俱乐部模式,为中国足球职业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2.结果与讨论
2.1中国和西方足球发达国家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性质
2.1.1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性质
中国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之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足球也是采用的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普遍采用的“专业队”形式,清一色的“全民所有制”的事业单位。经费由国家统一下拨。八十年代以后,伴随着我过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基本国策的出台,原有的计划经济下的足球体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中国足球的发展。九十年代初,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随着足球的职业化,应运而生了。
《中国足球协会俱乐部章程》明确规定:“足球俱乐部是在中国足球协会和会员协会注册,从事足球运动的体育组织,足球俱乐部依其性质,分别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或具有相对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实体。”
因此,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应该严格按市场经济的竞争,价格和供需三大规律来经营足球运动,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道路。
早期的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主要有两种模式:1、政企合资,官办民助。比如辽宁东药队等。2、基金会制,民办官助。比如佛山佛斯弟队。而当前的模式则是政府支持,企业出资,独立经营,共同管理的模式。比如大连实德,上海申花等。但,无论上述三种模式中的任何一种模式在事实上都没有摆脱计划经济时代专业队的旧有模式。职业足球俱乐部在中国,依然属于国家。并未真正做到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在人事、资金、场地设施等方面很大程度上依然依附于体育局施以行政手段。政俱不分,政资不分。企业投资足球俱乐部的目的在于获取政府在经营上的优惠条件和政策。经费来源由以前的国家直接下拨变成了由企业出资。管理模式依然是专业队的管理模式。俱乐部也并非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而是由地方足协和出资企业共同管理。
2.1.2西方发达国家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性质
西方足球发达国家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完全是按照市场经营,以竞赛为手段,以赢利为目的的足球组织.
在意大利,严禁国有企业或国家资产涉足职业足球俱乐部,职业足球俱乐部完全属于民营资本。比如AC米兰属于传媒巨头贝鲁斯科尼,尤文图斯属于拉涅利家族。跟当地政府没有任何瓜葛,完全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或者说是一个企业。这很好的做到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无论是贝鲁斯科尼或是拉涅利投资足球俱乐部的目的都在于利用足球本身来赚钱。
西方足球发达国家的足球俱乐部完全是按市场来运作的,自负盈亏。当俱乐部负债巨大无力偿还时,可以申请破产。完全就是有钱就搞,没钱就破产的市场经济。俱乐部破产,当地政府也无能为力。
2.1.3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与西方足球发达国家的职业足球俱乐部性质的比较分析。
通过上述的文字比较可以得出,中国目前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依然属于半专业半职业的状态,政俱不分,产权不明晰。依然不能完全脱离体育局或当地政府。性质上的两从性势必造成管理以及组织上的混乱!国际上政府对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管理通常是通过调空市场、依据法律以及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来达到目的的,而非象中国这样,政府直接介入俱乐部管理的。这种政俱不分,政资不分严重妨碍了俱乐部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因此,中过职业足球俱乐部应该尽快摒弃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受政府直接控制的模式,根据西方先进的经验,通过市场来间接管理俱乐部。
2.2中国和西方足球发达国家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组织机构与职责&
职业足球俱乐部是经济实体,俱乐部的组织机构必然要按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设计。各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组织机构大体相同,其中主要有三个重要人物:主席(或懂事长)、总经理和职业队主教练。
主席负责整个俱乐部的管理,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且有绝对的权威。总经理负责整个俱乐部的日常事务和比赛事宜,总经理必须既是经济管理专家,同时又要是足球行家,是俱乐部的大管家,也是俱乐部的实权人物。俱乐部主教练主要负责球队的训练和比赛,对于比赛、训练和上场队员名单,均由主教练一个人决定,主席也无权干涉。关于球员转会,主教练可以提出建议,但是没有决定权。
俱乐部下设若干部门,由俱乐部总经理直接领导,总经理直接对懂事长负责。
2.2.1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见附图)
中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基本和国际接轨:懂事长—总经理—主教练。大多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组织形式主要由董事会—总经理—俱乐部下属各部门组成&
2.2.2西方足球发达国家的职业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见附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国外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在组织形式上分的很细。并不单单只有主管竞技和经营的部门,还有法律,医务甚至其他项目的部门。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西方俱乐部是一个组织形式相当完善的经济实体。
2.2.3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和西方足球发达国家职业足球俱乐部在组织形式上的比较分析
从上述四个图表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职业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在基本机构上和西方足球发达国家还是相仿的!都是由董事会领导整个俱乐部,俱乐部的责、权、利、名均由董事会或董事长直接运作。总经理直接对董事会负责。
但是,总经理之下的各部门与国外的俱乐部相比,中国的职业俱乐部还是不够完善。比如,曼海姆俱乐部虽然只是德国一支徘徊在丙级和乙级之间的小球会,但是该俱乐部在俱乐部的球队建设方面,设有职业队,业余队,青少年队三个级别。反观中国的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只有职业队和青少年队两个级别。
在西方发达足球国家,除了一线队的职业联赛以外,还有预备队或业余队联赛。由于预备队(或业余队)联赛的激烈程度低于职业联赛又高于青年联赛,因而预备队(或业余队)联赛的作用主要就是给那些具备了踢一线队比赛的实力但无法在一线队打上主力的青年球员或业余球员积累比赛经验和保持状态,或者就是给刚刚伤愈的一线队主力有适应比赛的机会。由此可见,预备队(或业余队)的比赛对于一支职业足球俱乐部参加漫长的赛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职业联赛虽然也有预备队(或业余队)联赛,但大多数的职业俱乐部根本没有预备队(或业余队)。在球队建设上缺少预备队(或业余队)这一环节!而各俱乐部用来参加预备队比赛的大都是根本不具备参加职业联赛的青年队。也就不存在说可以在预备队(或业余队)联赛中发现新人或给伤愈的球星适应比赛节奏的机会了。
除了没有预备队(或业余队)建设外,相对于西方足球发达国家的俱乐部,中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缺少一个专司法律的部门。这正体现了目前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最大的缺陷:法制观念淡泊和有关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法制不健全。因此,在球员转会、球队管理以及产权方面,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混乱不堪。甚至出现了一名球员签约两家俱乐部的奇闻:2003年法国球员韦德克在与大连实德的合同尚未结束就又同山东鲁能签约。虽然,从表面来看,是韦德克的中方代理人和经济人钻了中国转会制度的空,但其实质不能不说明中国职业足球在法制上的幼稚。这种事在欧洲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发生的。所以,目前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迫切需要增加一个专门从事法律的部门。以免上述的事件再次发生。
另外,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在运动员医疗保健和受伤恢复方面,建设不够。我们看到,意大利的俱乐部都设有医务部,然而,作为中国最大的俱乐部之一的北京国安却没有,那么其他的中国职业俱乐部就更无从谈起了。很多的中国球员在受伤后大多选择去欧洲或美国做手术和恢复。为什么呢?因为中国职业俱乐部的医疗和恢复条件较为落后,且这一问题也没有引起中国职业俱乐部的重视。在欧洲,医疗保健部门对于一个职业俱乐部是极其重要的!它关系着俱乐部球员的职业生涯。比如,俱乐部需要引进一名球员,该球员必须首先接受该俱乐部医务部的体检,体检合格,所签合同才能生效。荷兰著名球星范尼斯特尔鲁伊在转会英格兰曼彻斯特联队时,就曾因为体检不合格而转会失败。中国球员曲波也因为伤病而错过了费耶诺德。反观中国俱乐部,买个球员回来养伤的例子不止一个。曾经被誉为中国职业联赛史上最大牌的球星鲁本·索萨在转会上海申花后却有大半个赛季是在养伤。这不能不说是上海申花的一大败笔:浪费了金钱,浪费了时间,得不偿失。同样是在上海申花,前法国国脚佩雷斯在加盟该队前,就已经被法国的俱乐部检查出腰间盘突出,不能再进行激烈的对抗了,从而失业。然而来到中国,却在中国的最规范最好的职业俱乐部找到了工作。但仅踢了半个赛季便因为腰伤复发,不得不坐上了替补席。由此可见,医务部对职业足球俱乐部的作用还是巨大的。
虽然,中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在组织形式上大体已经与国际接轨,但需要完善的地方仍然很多。
2.3中国和西方足球发达国家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管理体系
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生存手段是向社会提供比赛和表演,是依靠运动员在足球场上激烈的竞争和对抗、高超的球技来吸引观众的。任何一个俱乐部都无法孤立的在市场中存在。职业足球俱乐部自诞生开始,就自上而下的逐步形成了以竞赛活动为主要任务的管理体系。职业俱乐部发展到现在,这一管理体系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2.3.1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管理体系
由于中国的大多数职业足球队在名义上是职业足球俱乐部,但事实上并未摆脱企业掏钱,体委办队的旧有模式。因而,在俱乐部的管理体系上,中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是两极管理模式:中国足球协会—职业足球俱乐部。而地方体育局或地方足协对俱乐部并不直接管理,但是会施以行政手段对职业足球俱乐部内部事务进行干预。
2.3.2西方足球发达国家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管理体系
在西方足球发达国家大多采取的是三级管理模式:国家足球协会—职业足球联盟—职业足球俱乐部。他们的关系一般表现为“伙伴关系”,既各自独立,互不干涉,又彼此依存,相互合作。共同维护职业足球的正常运转。以意大利职业足球为例,他由意大利足球联合会、意大利全国足球职业联盟和职业足球俱乐部构成。
2.3.2.1国家足球联合会(国家足球协会)
意大利足球联合会,代表意大利奥委会,是一个半官方组织,具有领导全国足球,包括职业足球的职能。是一个管理协调监督部门。确切的说是一个宏观调空的机构。并不是一个权力部门。根据《足球法》的分工,意大利足球联合会无权领导和干涉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内部事务。
2.3.2.2职业联盟
职业联盟,是一个私人组织,相当于一个独立自主的行业协会,是一个权力机构。意大利职业足球联盟有两个平行的机构:意大利全国甲乙级职业足球联盟、意大利全国丙级丁级职业足球联盟。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和协调足球俱乐部之间的事务,并负责指定有关组织机构、转会、竞赛等法规,协调各俱乐部一意大利足球联合会的关系。他们代表联盟内俱乐部的整体利益。一般,职业联盟的主席都是由联盟内俱乐部的总经理或董事长轮流担当。这就保证了职业联盟会一切为俱乐部利益着想。
2.3.2.3职业足球俱乐部
职业足球俱乐部是独立的经营性实体,属于民营资本,直接受职业联盟领导。
法制的监督管理,体制的健全以及良好的分工与运作机制是西方足球发达国家的职业足球俱乐部走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的关键。
2.3.3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与西方足球发达国家职业足球俱乐部管理体系上的比较分析
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在管理体系上与西方足球发达国家相比,缺少了职业联盟这一重要环节。由于缺乏职业联盟,职业足球俱乐部直接接受足协管理,因而中国足协经常会对俱乐部内部事务进行干涉。做出的很多决定不利于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发展。比如为世界杯牺牲联赛、牺牲中国足球长远利益,只是因为领导需要政绩。再比如去年再度停止升降级的做法,因为联赛需要稳定,哪怕只是表面的稳定,至于中国足球的长远利益只要象征性地做出考虑的姿态就可以了。这些都以牺牲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利益为代价的。
中国足球协会属于半官方组织,从本质上说更接近于政府职能部门,正因为如此,足协的很多问题实际上是政府职能部门问题在足坛的缩影。所以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在性质上的政俱不分,政资不分也就不奇怪了。
2000年,在中国足球峰会上,也曾讨论成立职业联盟。不过,中国足协要求由中国足协的人出任职业联盟的负责人,这与西方国家由俱乐部总经理轮流担当的职业联盟有着本质的区别。联盟内俱乐部的总经理出任联盟负责人,就会考虑俱乐部的利益,而如果,由足协的人出任联盟负责人,这和由中国足协直接领导几乎没有区别。最后只能形同虚设。
归根结底,中国之所以没有职业联盟,最主要还在于我国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接轨的过渡时期,职业足球俱乐部计划经济时期的烙印还很深,俱乐部仍属于国有。国家不愿放权给俱乐部。
但是成立职业联盟,已经成了中国足球职业俱乐部发展的迫切之需。是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管理体系完善的必由之路。
2.4中国和西方足球发达国家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经营
职业足球俱乐部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的经济实体,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去,没有钱是绝对行不通的。因而,俱乐部的经营对于一支职业俱乐部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经营机制不健全、经营水平不高的职业俱乐部是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俱乐部的。
2.4.1中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经营
2.4.1.1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收益渠道
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企业的资助和足协的拨款。次要的才是门票、广告和转播费等。至于会员费,俱乐部标志产品的销售几乎没有。
94年,职业联赛起步,中国足协与国际管理集团(IMG)签署了一份为期5年的合同。合同规定,第一年赞助费为120万美圆,以后以每年5%递增。此钱被中国足协投入到了当时的12家甲(A)俱乐部及当地足协,每家80万。这就是当年甲A各俱乐部最大的收入之一。
而作为国外职业足球俱乐部支柱收入之一的门票收入,中国的职业俱乐部少的可怜。95年,北京国安门票收入仅为380万人民币。
而电视转播费跟西方国家更是不能比。职业联赛初期,中央电视台以每场给中国足协2分钟的广告时段的形式向全国直播了全部甲A22场比赛!即便到了今天,作为中国最大的媒体的央视在转播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时付出的转播费也少的可怜。
关于球队的队服,在95年的时候,北京国安火暴中国时,几乎中国的所有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身穿国安队队服的人。但是,这么多的国安队对服居然没有一件是国安俱乐部本身卖出的。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在经营上的一种耻辱。目前,大连实德、上海申花以及北京国安等大俱乐部都已经开办了自己的专卖店,开始经营自己俱乐部的标志产品和纪念品以及球衣。但是与拜仁慕尼黑一年60万件队服的业绩还相差甚远。
作为中国职业俱乐部的后台的赞助企业是俱乐部每年收入的最大来源。每年俱乐部投资的数千万的资金,绝大多数是来自所属企业的资金赞助。
因此,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每年的收入有很大的水分在里面。很多都是将企业的钱从这个口袋掏出来放进另外一个口袋而已。
2.4.1.2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支出
球员的工资是中国职业俱乐部每年最大的支出。目前中国的职业球员的收入水平几乎是普通人的数百倍。1998年,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江苏,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仅为6018元,全省农民收入为3377元。而在中国职业俱乐部中属于相对贫穷的江苏佳佳足球俱乐部年支出1700万,为全国最少的,人均收入达17万,是该省世界冠军的8倍。而该队的主教练的年薪高达80万。大连实德队主教练科萨诺维奇的年薪为70万美圆。这几乎接近欧洲顶级俱乐部主教练的年薪了。在中国足坛,年薪过百万的球员比比皆是。由此可见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在球员工资支出上是多么的不合理。
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还有一大支出就是在球员转会。由于俱乐部自身建设的不规范,因而,国内职业足球俱乐部在购买国际球员时,往往会做冤大头。在国际上,租借一般都是零费用的!但是,作为中国职业俱乐部在租借球员时,往往要付30~40万美圆的租借费,这对中国的职业俱乐部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外,在国内球员的转会方面,由于各俱乐部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导致球员转会费高得离谱。2002赛季中国国家队球员祁宏从上海申花转会上海中远,转会费竟高达1000余万。这远远高出了中国现有的经济水平。除了转会费高昂外,一些大牌球星在签署合同时会索要数额巨大的签字费,有的甚至超过百万。
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还有一大开支就是比赛奖金。对于比赛奖金,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每N轮结算一次。有连胜奖金,也就是说,5场比赛同样胜3场,连胜3场的奖金就要比单独胜三场的奖金要高,这就很很好的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实践证明这种奖金分配制度还相对合理。赛季前便已经制定了奖金的基数,所以,连胜奖金的数额相对有限,各俱乐部都还能承受。但是,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比赛奖金都是没有严格按照赛季前制定的比赛奖金计划来发放的。比如2003年亚洲冠军杯,大连实德俱乐部为球队能小组出线所开出的三场奖金总额达到了300万人民币。每个主力三场比赛可以拿到10万左右的奖金。而北京国安在2002赛季最后一场比赛开出的奖金也超过了百万。远远高于中国足协规定的比赛奖金上限。此类情况往往会在赛季末频繁出现,大大增加了职业俱乐部的支出。
2.4.2西方足球发达国家的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经营
2.4.2.1市场收益的渠道
西方足球发达国家的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收入来源主要由以下四大方面构成:门票、媒体转播、赞助与广告、商务开发。
门票是职业足球俱乐部的主要经济来源。赛季,意大利AC米兰俱乐部年度总收入为5783万美圆,其中门票收入就有2640万美圆,占到了总收入的45%。马拉多纳转会那不勒斯的第一年,在14场比赛中,就为俱乐部捞进320万美圆的票房收入。一般,在国外,门票收入大致占了总收入的40%~50%左右。
媒体转播,是俱乐部资金的第二大来源。号,英格兰足总与“天空电视台”签署了一份价值3亿400万英镑的合同,将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的转播权卖给了“天空电视台”。到2003年,全世界有152个国家45亿人能够看到这个号称世界上最精彩的联赛。五年时间里,22支英超球队瓜分了这3亿400万英镑中的绝大部分。上世纪80年代末,法国足球从电视台获得的电视转播费也有1亿美圆。1994年,德国的电视转播费接近1.33亿美圆,占到德国足球联赛营业额的40%。西班牙职业联赛也将为期6年的电视转播权以100亿法郎的价格卖给了一家电视台。即便是日本,94年时,每场职业联赛的转播高达2000万日圆。随着媒体与转播业的发展以及职业联盟垄断地位的强化,媒体转播费将在西方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收入结构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赞助与广告费,在俱乐部的资金来源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2003年开始,英格兰的曼彻斯特联队每年可从NIKE公司获得
2070万英镑的赞助,合同期为13年,总价值3亿多。另外,胸前广告,与手机VODAFONE签有4年共3000万英镑的合同。德国拜仁慕尼黑俱乐部拥有众多合作者,比如OPEL汽车公司,ADIDAS公司,SONY公司等等,每年,拜仁可从这些公司获得为数巨大的赞助和广告费。
商务开发主要涉及到俱乐部的标志物的转让使用费,俱乐部标志产品如球衣,纪念品以及会员会费等。德国拜仁慕尼黑俱乐部俱乐部会员有4万余人,会员每年每人交纳120马克的会员费。1995年该俱乐部仅队服就卖出60万套,队员签名的足球卖出1500个。而长时间在甲级和乙级之间徘徊的纽纶堡足球俱乐部在基地内拥有一个三星级酒店。曼彻斯特联队在2002年的球衣销售上更是获得了3200万英镑的收入。比利时安德莱赫特俱乐部在自己的主体育场看台开发了包厢、商务看台以及巨大的餐厅。每年为俱乐部大量赢利。
除此四大方面外,球员的转会也是俱乐部的资金来源之一。法国有很多足球俱乐部就以买卖球员为生。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的俱乐部。从世界各地低价买来年轻的球员,经过数年的培养,再将其高价转让给欧洲其他俱乐部。
2.4.2.2俱乐部的经营支出
西方足球发达国家的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支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商务活动(18%)、足球活动(10%)、行政管理及场地设施(9%)、买卖球员(13%)、俱乐部人员的工资奖金和其他福利(50%)。这其中,俱乐部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占了很大比重。但是,在欧洲,大多数球员的工资仅为普通人的5~10倍。在英格兰,球员的平均收入为一名熟练工匠的两倍左右。赛季,1950名球员中,有40%的球员的年薪不超过一万英镑。而如今,英超球员的平均年收入为8~9万英镑。至于比赛奖金,,西方各国做法大致相同,以在德国例,一般以每场比赛分值决定奖金数额,基本为赛季前明确而全年不变的。
关于球员转会,俱乐部大都会量力而行,对于一名身价很高的球员,一般俱乐部会首先卖掉自己俱乐部中一名队员,换取一定的转会费,然后用这笔钱加上用于球员转会的资金去购买该名球员。或者直接用自己队中的一名或多名队员加上少量现金与高价球员原俱乐部进行交换。这样就避免了买卖球员的过多花费。
2.4.3比较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经营方面,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法制程度低,俱乐部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外部监督不规范,奖励与约束失衡,造成了俱乐部在经营上的不正当竞争,在经营方面,中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总是追求短期效应,而不把目光放长远。这种短视行为严重阻碍了中国职业俱乐部在经营上的规范和发展。
2.5中国与西方足球发达国家职业足球俱乐部青少年球员的培养
职业足球俱乐部既然是一个经济实体,是一个企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能够生存,仅仅有钱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把俱乐部比做一个人的话,那么俱乐部要想有生命力,就得有造血的功能,而青年球员就是这个“人”的血液。
年轻球员的培养对一支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俱乐部的延续性。年轻球员的培养就是一支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未来。
2.5.1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青少年球员的培养
中国的青少年培养机制人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一般开展足球的学校—传统足球学校—区少体校—青年队—专业队。为线形培养体系。这种体制渠道单一,不能适应实际的变化。当教育强调智育或共它变化时,就无所适从了。文化素质差,出路没着落,这是目前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的真实写照。
现在国内一支青少年足球队每年的费用大约20万左右,以10年为一个培养周期,培养成一支成年队伍,不过才200万。可是目前中国许多职业俱乐部的老板却不愿意把钱投资到梯队建设上来,宁愿花2000万来从别的队购买球星。这又是中国职业俱乐部的一个短视行为。虽然中国足协有硬性规定,每支职业俱乐部必须有自己的一、二、三线配套体系,但是,许多的俱乐部都采用花钱从足球学校或少体校或其他青少年俱乐部租借青年队来代表他们参加青年联赛以蒙混过关。即便是中国职业俱乐部中梯队建设相对齐全的北京国安队也有花钱购买青年队的经历。而前卫寰岛更是买了一支青年队,用了几天就又以150万的价格倒手到了重庆,赚了80万。然后又花低价再买一支青年队来应付足协。
中国职业俱乐部在青少年培养上还有一大弊病就是慌报年龄,以大打小。有内部消息证明,当年中国健立宝青年队中只有李伟峰、商毅、李金羽等少数几个人没有慌报年龄。其中慌报最多的竟慌报了有六岁。而在2001年NIKE杯中国赛区的中决赛中,夺冠的山东鲁能俱乐部被查出超过半数以上的球员超龄,结果被取消了代表中国参加总决赛的机会,而由北京国安代为参加。
造成这种慌报年龄情况发生的原因除了职业俱乐部的老总的短视之外,还有就是中国在实施奥运战略和全运战略计划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奥运会的参赛球员必须是23岁以下的年轻球员,由于中国有奥运争光计划,因而,在中国,国家奥林匹克足球队在地位和受重视程度上仅次于国家足球队。进入国奥队也是每一个青年球员的梦想。然而并不是所有优秀球员都是国奥适龄球员,很多年轻球员为了能进入国奥队而不得不将自己的年龄改小。而个各省的全运战略更是慌报年龄的罪魁祸首。许多有天分的但不是全运会适龄球员的年轻球员会过早的被淘汰,为了能继续踢球他们不得不去修改年龄。
2.5.2西方足球发达国家职业足球俱乐部青少年球员的培养
在国外,青年球员培养最成功的末莫过于荷兰的阿贾克斯和英格兰的曼彻斯特联队了,尤其曼联。诸如吉格斯、贝克汉姆、内维尔兄弟都是曼联青年对培养出来的精英。英格兰超级联赛10年中,曼联能7次夺冠,完全是依靠自己培养的球员。在西方发达足球国家,每一支职业足球俱乐部都有自己非常完善的梯队建设。AC米兰的梯队建设甚至建设到了6、7岁的儿童。在这些青少年球员加入职业队之前,都是业余训练。除了接受正规的足球训练外,还接受很正规的文化教育。
2.5.3比较结论
作为职业足球俱乐部,中国俱乐部和西方发达足球国家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一样,应该放弃短视行为,转变观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实做起。而作为职业足球俱乐部的领导层中国足协,更应该尊重足球规律,市场规律,而不要围着某个战略转。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百年大计应该以青少年为本。
3.结论与建议
3.1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和西方足球发达国家的职业俱乐部相比,仍处于半专业半职业的过渡阶段,作为中国体育职业化的探路者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应该深化体制改革,成为真正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3.2划清产权界限,做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产权明晰,。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离。改革资产管理关系。使职业足球俱乐部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3.3完善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组织体系,不要单单将眼光放在竞技和经营方面。
3.4成立职业联盟,在我国尽快形成和西方足球发达国家接轨的三级管理体系,真正做到政俱分离。
3.5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应该应该学习西方足球发达国家的经营理念,强化经营环节,拓宽经营渠道,根据市场规律支配使用和运作自有资产。
3.6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应该改革工资分配,严格控制比赛奖金,消除泡沫经济,切实贯彻“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通过对运动员的工资有效的宏观调空,使球员工资与成绩挂钩,以利于足球市场的健康发展。
3.7完善和强化法制建设,使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管理和运做能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8处理好青少年球员培养和奥运争光计划以及世界杯战略的关系,放弃全运战略,将青少年的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尊重足球发展的规律,要文化竞技两手一起抓。
3.9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和中国足球协会应该改变自己的短视作风,放眼未来,为足球俱乐部和足球职业化的长远利益着想。真正做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1、《现代足球》 P435~439 何志林
主编&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年
2、《足球》 P18~25& 杨一民
主编&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年
3、《职业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
P5~6、P18~19、P22~23、P24~25、P30~31、P73~74、P111、P113&
张林 著& 人民体育出版社
4、《掀起你的盖头来—世纪末中国体育热点扫描》
P15~18、P141~142、P283~295&&&&&&&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5、《中国足球的震动》 李央
《新体育》1995年第2期P8~11
6、《AC米兰沉与浮》 张惠德、饶广平
《新体育》1995年第4期P46~48
7、《吃皇粮的腿容易软》 张惠德
著& 《新体育》2000年第3期P26~27
8、《中国足球梦难圆》 洪峰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9、《英超比甲A大一岁半》 《中国体育报》
10、《论中国足球产业化》 张吉龙&
《体育科学》2001年第1期P1~4
11、《中国职业化足球发展环境与对策》
马樟生等& 《体育科学》
2001年第第3期&&&&&
12、《潮头思考—关于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制改革的几点认识》
孔庆鹏& 《体育与科学》2000年第1期P1~7
13、《中国足球俱乐部内幕》
P19、P40~41、P53~54、P353~372& 韩勇
著& 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8年
14、《体育产业经济学》 胡立君 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15、《中国足球大典》& 袁伟民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6、《足球启示录》& 周继明
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知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