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音德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数据啊?急急!!!

浙江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 温州常住人口最多-浙江|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浙江在线-浙江新闻
传播学评论
天天房交会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  |  |  |  |  |  |  |  |  |  |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浙江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 温州常住人口最多
浙江在线05月06日讯
以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省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和全体普查对象的主动参与,我省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主要阶段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全省常住人口为5442.69万人
  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省常住人口为5442.69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65.71万人,增长16.37%,年平均增长率为1.53%。全省常住人口中省外流入人口为1182.40万人,占21.72%。这表明十年来全省常住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造成人口总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省外人口的迁移流入。家庭户人口为4942.57万人
  这次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885.3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4942.5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2.99人减少0.37人。家庭户规模缩小,既受生育水平不断下降影响,也与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增多、空巢老人增加等因素相关。
  男性人口占51.38%,女性人口占48.62%
  这次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占51.38%,女性人口占48.6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69,与2000年人口普查的105.57基本持平。
  年龄构成: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大
  这次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3.21%,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4.8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89%,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54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9.34%,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0.50个百分点。随着我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城乡养老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人口寿命不断提高,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推动我省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大。与此同时,由于受省外人口尤其是省外年轻人口的大量流入,又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我省人口老龄化的速度。
  浙江向人才资源强省迈进
  这次人口普查,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189人上升为93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10758人上升为1356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33336人上升为36681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33622人下降为28819人。
  全省常住人口中,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62%,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7.06%下降1.44个百分点。
  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的变化,说明浙江省普及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教育已初具成效,高等教育也逐步从精英教育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是,我们还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仍有较大空间。尤其是由于历史欠账、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全省文盲率虽有较大幅度下降,但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4个百分点。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教育适度超前战略,通过多途径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我省从人力资源大省尽快向人才资源强省迈进。
  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占61.62%
  这次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354.06万人,占61.6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088.63万人,占38.38%。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2.95个百分点。这表明2000年以来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中城市和城镇的集聚辐射能力不断加强,极大地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温州常住人口最大,杭州位居第二
  从各市情况看,常住人口最大的市是温州,有912.21万人,杭州、宁波分列二、三位,分别为870.04万、760.57万人;常住人口最少的市是舟山,为112.13万人。与2000年相比,各市的常住人口增幅差异较大。杭州、宁波、温州的常住人口均增加150万人以上,丽水、衢州两市的常住人口略有下降,另外6个市的常住人口均增加10万人以上。从增幅看,常住人口增加幅度排前三位的是宁波、杭州、嘉兴,分别增长27.5%、26.5%和25.6%,除衢州、丽水是负增长之外,其余6个市的增幅均在10%以上。
浙江省政府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后发表评论。
&民生帮帮帮独家对话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
第六次人口普查相关报道
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局声音
什么是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间,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人口普查工作包括对人口普查资料的搜集、数据汇总、资料评价、分析研究、编辑出版等全部过程。
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普查
2005年以来,世界上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人口普查,另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开展人口普查。我国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人口状况也有很大的改变。总的来说,对人口状况掌握的还不是很全面,需要通过人口普查进一步把人口情况摸清楚。
人口普查几年进行一次
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成功进行过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和2000年。
普查对象包括哪些人
人口普查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编辑:2011-04第六次人口普查视频播报
  导读: 第六次人口普查从日零时开始,11月10日结束。主要数据日发布。此次人口普查登记全国总人口为人,10年增加7390万…[][][]
  对于计划生育政策,陆杰华认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将是一个非常长期的任务,但过去理解计划生育就是独生子女政策,这个观点在不断改变,少生不是说“只生一个”,要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合理的范围内要逐步调整…[]
  新华网快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中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第六次人口普查最新消息
·漏登率:
SPECIAL SUBJECT人口普查常识
&&&&人口普查
 是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项目、调查表和标准时间,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作为各国政府各个时期获取人口资料、掌握国情国力的一种最基本的调查方法。
&&&&普查对象权利
 人口普查对象提供的资料,应当依法予以保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作为对人口普查对象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不得用于普查以外的目的。
&&&&何为常住人口?
 1、住本户,户口在本乡、镇、街道的人;2、住本户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的人;3、住本户不满半年,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4、住本户,户口待定的人。
&&&&为何定在11月1日开始?
 许多国家都选择7月1日,因为假如人口出生没有季节偏好,7月1日作为一年正中间的时间点,可以代表该年度的人口平均数。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考虑到7月份正是南方的雨季,影响较大,于是将时间点推迟到10月1日;但有了“十一”长假后,很多人利用长假旅游,人口处于大规模的不稳定状态,于是我国的人口调查(不仅是普查)的时间节点就改在了11月1日。
SOHU NEWS相关策划
我来说两句
&&&&全国人口普查对人力、财力等资源的调动不亚于一场战争。一个省的普查问卷就要用几卡车来装,据悉,中央财政为此投入近7亿元。在地方,以北京为例,市级财政投入2.9亿元,各区县政府投入3亿元,总计投入将近6亿元。既然这样,为什么要上门登记人口普查呢?每家不都有户口本,派出所电脑系统不都有吗?
人口普查是“活”的,反映人口的变化
&&&&定期开展人口普查的目的就是查清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变化,为制定规划,统筹安排财力物力,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平帝元始2年有1223.3万户,5959.4万人,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记载中国各州、郡的户数和人口。
人口数会影响决策者制定方针政策
&&&&通过人口的年龄数据可以知道有多少孩子需要上学、有多少老人需要照顾;通过人口的就业数据可以知道哪一类人群就业有困难,政府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促进就业的政策。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来临时,人口普查信息也可以帮助确定需要救助的人员数量。[]
目前户籍登记办法难以完成人口登记的作用
&&&&从1958年的《人口登记条例》算起,我国的户籍制度已经走过了52个年头。户籍制度本是户口的登记统计制度,但在我国,户籍制度广受关注,甚至饱受争议。如今,户籍制度已不仅仅是一种人口登记制度,户籍上附加的“含金量”变成了城乡之间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
可能让你受益,也可能让你成被忽略的一份子
&&&&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基本信息将在各级政府制定政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最终会使每个参与普查的人受益。比如北京此次人口普查 ,就决定摸清全市300万栋房屋的家底,便于以后抗震加固,这无疑是市民受益的事情。[]
&&&&人口普查入户摸底已经“摸”了近10天。但北京有的普查员却一周之内连续吃了几十次闭门羹。有些人由于利益的驱动,担心失去已得利益,如拆迁补偿、领取未销死亡退休金等,隐瞒事实真相。有些政策外生育人员想逃避交费。更多的人认为人口普查与己无关。人口普查就是用来收罚款和查户口的么,对我们究竟有什么切实的好处?
反映“上访”和“上网”都反映不了的问题
&&&&我们需要什么?是否有很多孤寡老人无人照料,社区学校够不够?城市交通是不是没有改善,生活环境是不是日趋拥挤?这些情况不是靠“上访”或者“上网”就能反映并且能够被接纳的。有了这些数据,才有可能推动政府为我们服务。
让我们在需要时,得到足够的帮助
&&&&推断疾病的流行速度,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人口普查信息可以帮助医疗机构预测疾病在有儿童或老年人的社区中的传播速度。比如当H1N1流行的时候,我们采取的是针对归国人士多的省市加强防控。而当sars肆虐的时候,则对到广东打工人口多的省份重点监测。疾病的预测和预警与人口普查的质量密不可分。
&&&&灾害发生,确定需要救助人员数量,安排救援 上半年中国自然灾害受灾人口2.5亿人(次),因灾死亡3514人,失踪486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644万人(次)。这些数字,对于灾害的原因总结和援救办法的总结改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面对自然灾害,人口普查信息不仅可以帮助救援人员确定需要救助的人员数量,更对于经验教训总结有作用。[]
解决那些困扰我们很久的问题
&&&&问题一:家有“超生”孩,人口普查是让计生委罚款创收吧?中国的生育水平一直是个谜,有人认为目前的生育水平太高了,应该更加严格地控制生育行为,也有人呼吁生育水平太低了,需要赶快放开二胎。那么生育水平到底是多少?是高了还是低了?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是适当的?[]
&&&&问题二:我没有户口,人口普查不过为了清理“黑户”区分外地人?“搞好人口普查,从整顿户口开始。”大街小巷这条醒目的绿色横幅,让很多没有本地户口的“流动大军”惶恐不安。中国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更有着全球最庞大的流动人口,“户口”的难题,的确是人口普查中最大的心病。
&&&&问题三:查财产查房产,要问去问贪官,为什么要来问我?人口普查是从人出发,顺便看看住房的情况,而要统计住房空置率,必须从住房普查着手。因此,即使人口普查和住房空置率调查联手,也很难得出确切数字,解决具体问题。这并不意味着人口普查对住房问题束手无策,相反,普查能够反映出住房分配的现状,居住现状等等问题,对于目前住房政策的调整也是一个辅佐。[]
&&&&最近,北京市一位市民给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发来电子邮件,从被调查者的角度谈了他在人口普查中的顾虑和疑惑,马局长回应说:如今公民隐私保护意识提高,要取得准确的人口普查数据就要靠所有被调查对象打消顾虑,如实填报信息。可是问题是,怎样才能打消我们的顾虑呢?
为什么每次普查都“入户难”?
&&&&普查员把关不严格:“看着就来者不善” 由于成本方面的限制,人口普查员大多数是临时借调而来,经过培训便上岗。专业知识的缺乏,普查技巧的忽略,以及个人对普查工作责任心的区别,导致普查员的质量参差不齐。再加上普查员工作量大,时间紧,于是“敲门先亮证”、“提问先微笑”等注意事项往往就被忽略了。
&&&&问卷设计不科学:“干嘛要告诉你这些?” 事无巨细,十分丰富,甚至包括住房几居室、有没有独立卫生间、抽水马桶等内容。肯定有人会问,你做人口普查,问抽水马桶干什么?“隐私”问多了,一来容易泄露,万一流传到商业领域,会对生活造成很大困扰。二来人们会担心,这些以后是否会成为征收各种税费的依据。[]
要重视隐私,先变“强制性规定”为“服务性执行”
&&&&先落实权利,才容易获得信任 人口普查对于普通老百姓的好处不是说说就够了的。无论是户口、生育,还是就业教育医疗养老……配套政策的改进,民众权利的落实,才能让人看到人口普查带来的积极效应。由“事不关己”变成“主动参与”。
“隐私保护”目前只是嘴上说说,纸上写写
&&&&嘴上说说,意识淡漠:北京市一位市民给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发来一封电子邮件,从被调查者的角度谈了他配合普查员完成入户登记的感受,说了自己的顾虑。马建堂回信中说:“要取得准确的人口普查数据就要靠所有被调查对象打消顾虑,如实填报相应人口与住房信息。大家的支持是顺利进行人口普查的关键。”[]
&&&&纸上写写,规定粗略:在人口普查过程中,还需要为其他众多特殊群体制定特殊的规划,我们目前尚未考虑这一部分。美国为确保偏远地区居民的人口普查信息准确无误,人口普查局还特别制定了一些调查程序。例如,在遥远的阿拉斯加,人口普查必须在春天冰雪消融之前完成。冰雪消融之后,很多居民都会离家狩猎或开展其他春日活动。到那时,统计人员也就无法与其取得联系了。[]
&&&&执行呆板,方法单一:一些市民对户口摸底存在较强的戒备心理。 为此,部分社区无奈地设立了户口普查的登记点,让居民自行前往登记点进行登记。对于设点登记的方式,有些居民同样表示不人性化。“如果登记点很多人‘扎堆’在一起,也容易造成个人隐私的泄露。”一位居民说。[]
&&&&2000年1月人口摸底调查,全国汇总的人口数量最后不足12亿。当时统计局随即进行漏报调查,拿出了一个漏报率。最后在日,得出了逾12.4亿的人普查统计数字。而新增加的漏报数字,则被分解到各个省份。本次普查又遭遇到上述问题。不过一位专家指出,人口漏报没有问题,关键是漏报率。不过,“漏报率”又该如何确定,才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从而利用好人口普查的成果呢?
数据的质量决定最终成果的落实
&&&&人口普查10年才一次,必须谨慎和认真对待数据 人口普查数据的质量不过关,就意味着对相关人口状态和过程的推断将会存在很大的偏差,将直接影响到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同时,由于人口过程具有长周期、不可逆和滞后性,因此对于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任何影响都将令人遗憾。
&&&&数据的质量至关重要:真实、全面最重要 专家通过近三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出生数分析,1945年到1990年出生人口,2000年人口普查为91618万人,1990年普查为90759万人,2000年普查反而比1990年的人口普查多出859万(照道理说,2000年普查应该减少1997万才是),说明重报多于漏报2000多万。
学习外国经验,看看我们还有什么可做
&&&&日本:国外主要以户口登记(民事登记)和人口普查两种方式获取人口信息,而人口抽样调查作为补充手段。
&&&&美国:从1790年以来,每隔10年举行一次人口普查,迄今为止已有20多次,保存了较为完整的人口资料。又如日本,每10年内举行两次人口普查,5年一小查,10年一大查。
保持普查的中立和独立,才能确保数据的质量
&&&&人口普查是一个国家全部国民在统一时点上的登记活动。所以,它是一次最具权威性的独立的人口调查。它不需要其他任何调查作参照物或用以指导。包括普查登记后的质量检查在内的所有普查期间的调查登记活动,都是在独立和统计中立原则下完成的。不允许带有某种倾向性譬如有意寻找瞒报漏报等具有倾向性的态度实施调查,更不许可用以往的调查结果影响、调整和改变普查活动。
&&&&对待数据要严谨、实事求是:有些地方领导班干部为了“政绩”和局部利益,干扰调查、虚报和瞒报统计数据的现象经常发生。受摊派任务的影响,少数基层干部瞒报少报人口,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农民负担,还可增加提留。受计划生育“一票否决”的影响,部分基层单位怕完不成计划生育管理目标,在统计报表上做文章,有意瞒报出生人数,尤其是计划外出生人数。
&&&&记得还是刚参加工作没几年,恰好碰上第五次人口普查。同组的老普查员和我说,简单地说分二步走,第一步如实普查,第二步“造人”。根据上一年度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乘以上年度本乡总人口数,得出增长的人口数,再在此基础上多造些。到了数据的粗报时间,县里直接说你们乡少了多少人,乡里立即开会,将数据分到各村委。普查员坐在办公室完成“造人”工作。
第六次人口普查最新消息
·(05/05 05:23)
·(04/29 22:59)
·(04/29 14:08)
·(04/29 12:19)
·(04/29 12:13)
·(04/29 11:54)
·(04/29 11:42)
·(04/29 10:32)
·(04/29 10:00)
·(04/29 10:00)
·(04/29 02:04)
·(04/28 13:30)
·(04/28 12:35)
·(04/28 12:26)
·(04/28 12:24)
·(04/28 12:12)
·(04/28 11:57)
·(04/28 10:49)
·(04/28 10:30)
·(04/28 10:16)
·(04/28 10:07)
·(04/28 10:05)
·(12/10 02:06)
·(12/01 16:58)
·(11/26 11:36)
·(11/22 08:03)
·(11/18 01:05)
·(11/17 16:49)
·(11/16 09:07)
·(11/12 03:08)上海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介绍
上海市统计局
在国务院、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市民的大力支持下,在各新闻媒体的密切配合下,通过全市12万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地完成了本市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取得了反映上海人口总量、素质、结构、分布、迁移流动等大量的基础数据,是一份极为宝贵的信息财富,对制定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根据目前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初步汇总情况(注1),以日零点为标准时点(注2),全市常住人口(注3)为2301.91万人,同以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的1673.77万人相比,10年间共增加628.14万人,增长37.53%;平均每年增加62.81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24%。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上海人口的发展变化有如下特点:一、外来常住人口增长迅速&&&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897.70万人,占39.00%,与&五普&的346.49万人相比,10年间共增加551.21万人,增长159.08%,平均每年增加55.12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9.99%。上海常住人口总量增长较快的主要因素是本市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为中心城市的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具有较为完善和较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促使外省市来沪人员规模迅速扩大,这些外来人口也为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从人口增量结构分析,与&五普&相比,全市常住人口增量中,有87.75%是外省市来沪人员。二、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本次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825.12万户,家庭户总人口为2058.1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9人,比&五普&的2.79人减少0.3人,表明三人户或二人户的家庭户规模已经成为本市家庭户的主体。这是上海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所产生的积极效果,也反映了人民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三、常住人口性别比略有上升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185.47万人,占51.50%;女性人口为1116.44万人,占48.50%;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69.03万人。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68上升为106.18,表明男性人口增长快于女性。由于近年来大量增加的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的性别比(118.70)明显高于本市户籍人口,一定程度上拉高了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四、劳动人口比重有所上升,老龄化步伐有所减缓分年龄段人口中,与&五普&相比,15-59岁人口为1756.38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76.30%,上升3.54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为346.97万人,占15.07%,微升0.09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32.98万人,占10.12%,下降1.34个百分点。表明上海作为极具活力的大都市,对外来人口吸引力增强,以劳动年龄为主的外来人口的迅速流入,促使劳动年龄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上升较快,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近年来上海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的趋势。但是,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改善为老服务设施等仍是本市各级政府和全社会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五、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较快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274.33万人,占98.80%;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7.58万人,占1.20%。与&五普&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10.95万人,增长36.73%,比重减少0.58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7.19万人,增长165.54%,比重提高0.58个百分点。反映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都市的魅力,同样也吸引着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六、人口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高学历人口快速增长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05.31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82.61万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39.30万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11.56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0940人上升为21952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23018人下降为2096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6803人下降为36461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18934人下降为13535人。这些变化显示上海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尤其是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的快速增长,充分反映上海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吸引外省市优秀人才来沪就业等措施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七、人口分布向郊区扩散在全市18个区(县)的常住人口中,与&五普&相比,人口总量减少的有5个,共减少人口30.32万人。其中,黄浦区人口减少最多,为14.46万人,降幅为25.18%;其次是卢湾区和静安区,分别减少8.01万人和5.85万人,降幅分别为24.36%和19.17%。此外,虹口区、长宁区的常住人口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中心城区减少的人口以及新流入的外来人口逐步扩散到郊区,全市常住人口总量增幅超过50%的区(县)有7个,从高到低依次为松江区、闵行区、嘉定区、青浦区、奉贤区、浦东新区(包括原南汇区)和宝山区,增幅分别为146.80%、99.57%、95.36%、81.42%、73.55%、58.26%和55.12%。从绝对量来看,人口总量增加前五名是闵行区、浦东新区(包括原南汇区)、松江区、嘉定区和宝山区,人口增量均超过或接近超过70万人。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和近郊区域人口增加,主要是近年来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郊区新城建设不断加快,城市布局进一步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深化等一系列因素对人口流动的导向作用明显,其次是外来常住人口往往相对集中居住于城郊结合等近郊区域。&&注:1.本稿所涉及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2.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日零时为标准时间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所谓标准时间,就是规定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在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及其各种特征都是反映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根据上述规定,不管普查员在哪天进行入户登记,普查对象所申报的都应该是日零时的情况。通过这个标准时间,所有普查员普查登记完成后,经过汇总就可以得到日全市人口的总数和各种人口状况的数据。3.常住人口,是指普查登记的日零时的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口普查几年一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