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钓鳌客李白 皇城西山客说明了李白 皇城西山客的什么

王充闾:两个李白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李白确实是一个不朽的存在。这不仅由于他是一位负有世界声誉的潇洒绝尘的诗仙,那些雄奇、奔放、瑰丽、飘逸的千秋绝唱生发出超越时空的深远魅力;而且,因为他是一位体现着人类个体生命的庄严性、充满悲剧色彩的强者。
&&&&他一生被登龙入仕、经国济民的渴望纠缠着,却困踬穷途,始终不能如愿,因而陷于强烈的心理矛盾和深沉的抑郁与熬煎之中。而“蚌病成珠”,这种郁结与忧煎恰恰成为那些天崩地坼、裂肺摧肝的杰作的不竭的源泉。
&&&&一方面是现实存在的李白,一方面是诗意存在的李白。其间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强烈的内在冲突,凸显为试图超越却又无法超越,顽强地选择命运却又终归为命运所选择的无奈,展示着深刻的悲剧精神和人的自身的有限性。
&&&&李白的心路历程及其穷通际遇所带来的苦乐酸甜,在很大程度上映现了几千年来中国文人的心态。
&&&&《侯鲭录》载:唐开元年间,诗仙进谒宰相,擎着书有“海上钓鳌客李白”的手版。宰相问道:“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钩线?”
&&&&答曰:“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
&&&&又问:“以何物为饵?”
&&&&答曰:“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
&&&&宰相闻之悚然。
&&&&几句简单的答问,生动而真实地描画出李白的高蹈、超拔、狂肆的精神世界。
&&&&这种精神风貌以及他的诗文内涵,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结晶。清代诗人龚自珍认为,李白是并庄、屈以为心,合儒、仙、侠以为气的。他那飘逸绝尘、驱遣万象的诗风,显然肇源于《庄子》和《离骚》。而屈原的激浊扬清,治国泽民的宏伟抱负,庄周的浮云富贵、藐视权豪,摆脱传统束缚、张扬主体意识的精神追求,对于李白价值观的形成,影响至为深远。除了儒、道两家为主导因素,在李白身上,游侠、神仙、佛禅的影子也同时存在。
&&&&本来,唐代以前,儒、道、释以及仙、侠诸多方面文化,均已陆续出现,并日臻成熟;但是,很少有哪一位诗人能够将它们交融互汇于个人的实际生活。只有李白——这位主要活动于文化空气异常活跃的开元、天宝年间的伟大诗人,将它们集于一身,完成了多元文化的综合、汇聚。
&&&&当然,这里也映现了盛唐文明涵融万汇、兼容并蓄的博大气魄和时代精神。正如嵇康、阮籍等人的精神风貌反映了“魏晋风度”一样,李白的精神风貌也折射出盛唐社会特别是盛唐士子所特有的丰神、气度,这是盛唐气象在精神生活方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固然不能因为李白有过“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的诗句,就简单地断定他并不看重立言;但比较起来,在“三不朽”中,他所奉为人生至上、兢兢以求的,确实还是立功与立德。既然如此,那他为了能够经邦济世,治国安民,以期创制垂法,惠泽无穷,就必须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与政治权势。为此,他热切地期待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刻渴望着登龙门,摄魏阙,据高位。但这个愿望,对他来说,不过是甜蜜蜜的梦想。他的整个一生历尽了坎坷,充满着矛盾,交织着生命的冲撞、挣扎和成败翻覆的焦灼、痛苦。从这个角度看,他又是一个道道地地的悲剧人物。
&&&&他自视极高,尝以搏击云天、气凌穹宇的大鹏自况:“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认为自己是凤凰:“耻将鸡并食,长与凤为群。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与这种极度自负的傲气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对历史上那些建不世之功、创回天伟业,充分实现其自我价值的杰出人物,则拳拳服膺,倾心仰慕,特别是对他们崛起于草泽之间,风虎云龙,君臣合契,终于奇才大展的际遇,更是由衷地歆羡。
&&&&他确信,只要能够幸遇明主,身居枢要,大柄在手,则治国平天下易如反掌。在他看来,这一切作为与创作诗文并无本质的差异,同样能够“日试万言,倚马可待”。显而易见,他的这些宏誓大愿,多半是基于情感的蒸腾,无非是诗性情怀,意气用事,而缺乏设身处地、切合实际的构想;并且,对于政治斗争所要担承的风险和可能遇到的颠折,也缺乏透彻的认识,当然更谈不上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李白有过两次从政的经历。
&&&&天宝元年秋天,唐玄宗下诏征召李白入京。这年李白四十二岁。当时住在安徽南陵的一个山村里,接到喜讯后,他即烹鸡置酒,高歌取醉,乐不可支。告别儿女时,写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可谓意气扬扬,踌躇满志。他原以为,此去定可酬其为帝王师、画经纶策的夙愿,不料,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进京陛见后,只被安排一个翰林院供奉的闲差,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接之以师礼,委之以重任。
&&&&原来,这时的玄宗已经在位三十年,腐朽昏庸,纵情声色,信用奸佞,久疏朝政。看到这些,李白自然极度失望。以他的宏伟抱负和傲岸性格,怎么会接受“以俳优蓄之”的待遇,甘当一个跟在帝王、贵妃身后,赋诗纪盛、歌咏升平的“文学弄臣”呢?但就是这样,也还是“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谤言忽生,众口攒毁”。最后的下场是上疏请归,一走了之。在朝仅仅一年又八个月,此后,再没有登过朝堂。
&&&&天宝十四载冬天,李白正在江南漫游。是时,安禄山起兵反唐,次年攻陷潼关,玄宗逃往四川。途中下诏,以十六子李璘为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野心勃勃的永王李璘,招募将士数万人,以抗敌、平乱为号召,率师东下,实际是要乘机扩张自己的势力。对于国家颠危破败,人民流离失所的现状,李白早已感到痛苦和殷忧。恰在此时,永王李璘兵过九江,征李白为幕佐。诗人认为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机会已到,于是,又一次激扬志气,满怀着“欲仰以立事”的决心,在永王身上寄托着重大期望:“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以为靖难杀敌、重整金瓯,非斯人莫属。
&&&&岂料,报国丹心换来的竟是一场灭顶之灾。他糊里糊涂地卷入了最高统治层争夺皇权的斗争漩涡,结果是玄宗第三子、太子李亨即位,李璘兵败被杀,追随他的党羽多遭刑戮,李白也以附逆罪被窜逐夜郎,险些送了性命。这是李白第二次从政,为时不足三个月。
&&&&尽管政治上两遭惨败,但李白是既不肯认输也不愿甘心的,亟欲寻觅机会重抵政坛,锋芒再试。六十一岁这年,他投靠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定居于采石矶。虽然已经处于生命的尾声,但当他听到太尉李光弼为讨伐叛将史朝义,带甲百万出征东南的讯息,一时按捺不住心潮的狂涌,便又投书军中,表示“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无奈中途病还,未偿所愿。
&&&&表面上看,两番政治上的蹉跌,都是由于客观因素,颇带偶然性质;实际上,李白的性格、气质、识见,决定了他在仕途上的失败命运和悲剧角色。他是地地道道的诗人气质,情绪冲动,耽于幻想,天真幼稚,放纵不羁,习惯于按照理想化的方案来构建现实,凭借直觉的观察去把握客观世界,因而在分析形势、知人论世、运筹决策方面,常常流于一厢情愿,脱离实际。
&&&&剖析李白第一次从政的挫折,一是,本来他就不是摆弄政治的角色。玄宗召他入京,原有几分看重,但很快就发现他并非“廊庙之材”,便只对他的文学才能加以赏识,所以后来他要求离开,也并不着意挽留。二是,李白缺乏政治的眼光。当时,玄宗已不再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开明君主了,而李白却仍然寄厚望于他,最后当然是失望与绝望。
&&&&而“从璘”一举,益发暴露其政治上的幼稚。他对“安史之乱”中的全国政局,估计得过于严重,诗中所云:“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显然是违反实际的。形势判断失误,行动上必然举措失当。在他看来,当时朝廷应急之策,是退保东南半壁江山,苟延残喘;而永王正好陈兵长江下游,自然可以稳操胜券,收拾残局。这是他毅然“从璘”的真正原因所在。而这一着,他恰恰把“宝”押错了,结果又一次犯下了知人不明的错误——他既未发觉李璘拥兵自重、意在割据的野心,更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个刚愎自用,见识短浅,不足以成大事的庸才。把立功报国的希望寄托于这种角色,未免太孟浪了。
&&&&看来,一个人的政治抱负同他的政治才能、政治识见并不都是统一的。归根到底,李白并不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大概连合格也谈不上。他只是一个诗人,当然是一个伟大的诗人。虽然他常常以政治家傲然自诩,但他并不具备政治家应有的才能、经验与素质,不善于审时度势,疏于政治斗争的策略与艺术。其后果如何,不问可知。对此,宋人王安石、苏辙、陆游、罗大经等,都曾有所论列。
&&&&这种主观与客观严重背离、实践与愿望相互脱节的悲剧现象,在中国历代文人中并不鲜见,值得我们深长思之。
&&&&之所以出现这种悲剧现象,自然应该归咎于文人的傲睨自诩、自不量力的性格弱点。但若寻根溯源,又和儒家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和“修齐治平”的价值取向有直接关系。儒家的祖师爷孔子,终生为求仕行道而四处奔波,席不暇暖,“惶惶如丧家之犬”,在旁人看来本是无法实现的事,他也要“知其不可而为之”。这种人格精神对于后世的封建士子特别是文人的熏陶,是至为深刻的。
&&&&比起李白来,杜甫可能更典型一些。这位大诗人受他的十三世祖杜预的影响很深,他对这位精通战略、博学多才、功勋卓著,有“杜武库”之称的西晋名将备极景仰。三十岁那年,他从齐鲁来到洛阳,曾在首阳山下的杜预墓旁筑舍居留,表示不忘先祖的勋绩和建业垂统、光宗耀祖的雄心。尔后,便进入京城长安,开始其十年困守的生涯,无非是要“立登要路津”,“欲陈济世策”。他曾分别向朝中的许多权贵投诗干谒,请求汲引,但如同李白一样,都以失望而告终。
&&&&总共算起来,杜甫真正为官的时间也只有两三年,而且,官卑职小。即便如此,他也仍是刻板、认真,恪尽职守,绝不荒怠王事。在任谏官左拾遗这个从八品官时,他曾频频上疏,痛陈时弊,以致上任不到半个月,就因抗疏营救房琯而触怒了肃宗皇帝。房琯为玄宗朝旧臣,原在伺机清洗之列。而杜甫却不明白个中底细,不懂得“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事体,硬是坚持要任人以贤、惟才是用,书生气十足地和皇帝辩论什么“罪细不宜免大臣”,最后险致杀身之祸,由于宰相大力援救,遭贬了事。这大概又是一个文人当不了官的实例。
&&&&可是,四百年后的陆游却为之大鸣不平:
看渠胸次隘宇宙,惜哉千万不一施。
空回英概入笔墨,生民清庙非唐诗。
向令天开太宗业,马周遇合非公谁?
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
&&&&由于政坛失意,只能寄情于翰墨,弄得“后世但作诗人看”,这对杜甫、对许许多多文士来说,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呢?
&&&&持平地看,李白的官运蹭蹬,也并非完全种因于政治才识的欠缺。即以唐代诗人而论,这方面的水准远在李白之下而稳登仕进者也数不在少。要之,在封建社会里,一般士子都把个人纳入社会组合之中,并逐渐养成对社会政治权势的深深依附和对习惯势力的无奈屈从。如果李白能够认同这一点,甘心泯灭自己的个性,肯于降志辱身,随俗俯仰,与世浮沉,其实,是完全能够做个富于文誉的高官的。
&&&&可是,他是一个自我意识十分突出的人,时刻把自己作为一个自由独立的个体,把人格的独立视为自我价值的最高体现。他重视生命个体的外向膨胀,建立了一种志在牢笼万有的主体意识,总要做一个能够自由选择自己命运与前途的人。
&&&&他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和虚伪道德,高扬“不屈已、不干人”的旗帜。由于渴求为世所用,进取之心至为热切,自然也要常常进表上书,锐身自荐,但大前提是不失去自由,不丧失人格,不降志辱身、出卖灵魂。如果用世、进取要以自我的丧失、人格的扭曲、情感的矫饰为代价,那他就会毅然决绝,毫不顾惜。
&&&&他轻世肆志,荡检逾闲,总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塑造自我,从骨子里就没有对圣帝贤王诚惶诚恐的敬畏心情,更不把那些政治伦理、道德规范、社会习惯放在眼里,一直闹到这种地步:“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家仙”(杜甫诗),痛饮狂歌,飞扬无忌。这要寄身官场,进而出将入相,飞黄腾达,岂不是南其辕而北其辙吗?
&&&&不仅此也。正由于李白以不与群鸡争食的凤凰、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大鹏自居,因此,他不屑于按部就班地参加科考,走唐代士人一般的晋身之路;他也不满足于作个普通僚属,而要“为帝王师”,以一介布衣位至卿相,做吕尚、管仲、诸葛亮、谢安一流人物。他想在得到足够尊崇与信任的条件下,实现与当朝政治势力的合作,而且要保持一种不即不离的关系,“合则留,不合则去”,有相当大的自由度。
&&&&他在辞京还山时,吟出:
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
自是客星辞帝座,原非太白醉扬州。
&&&&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把自己与皇帝视为东汉隐士严光与汉光武帝的来去自由、彼此平等的朋友关系,而不是君臣上下的严格的隶属关系。这类诗章,没被人罗织成“乌台诗案”之类的文网,说明盛唐时期的文化环境还是十分宽松的。如果李白生在北宋时期,那他的“辫子”可比苏东坡的粗多了。
&&&&这种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争得“士”的真正社会地位,在较高层次上维护知识阶层的基本价值和独立性的期望,不过是严重脱离现实的一厢情愿的幻想。李白忽略了一个基本的现实:他处身于大一统的盛唐之世,而不是王纲解纽、诸侯割据、群雄并起的春秋战国时期,同两汉之交农民起义军推翻王莽政权,未能建立起新的朝廷,南阳豪强集团首领刘秀利用农民军的成果,恢复汉朝统治的形势,也大不一样。
&&&&春秋战国时期,“士”属于特殊阶层,具有特殊作用、特殊地位,那种诸侯争养士、君主竞揽贤的局面,在盛唐时期已不复存在,也没有可能再度出现。当此之时,天下承平,宇内一统,政治上层建筑高度完备,特别是开科取士已使“天下英雄尽入彀中”(唐太宗语),大多数士子的人格与个性愈来愈为晋身仕阶和臣服于皇权的大势所雌化,“帝王师”反过来成了“天子门生”,“游士”阶层已彻底丧失其存在条件。
&&&&李白既暗于知人,又未能明于知己,更不能审时度势,偏要“生今之世,返古之道”,自然是“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难免到处碰壁了。归根结底,李白还是脱不开他的名士派头与浪漫主义的诗人气质。
&&&&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使李白陷入无边的苦闷与激愤的感情漩涡里。尽管庄子的超越意识和恬淡忘我、虚静无为的处世哲学,使李白在长安放回之后,寄情于皖南的锦山绣水,耗壮心,遣余年,徜徉其间,流连忘返,尽管他从貌似静止的世界中看出无穷的变态,把漫长的历史压缩成瞬间的过程,能够用审美的眼光和豁达的态度来看待政治上的失意,达到一种顺乎自然,宠辱皆忘的超然境界,使其内心的煎熬有所缓解;但他毕竟是一个豪情似火的诗人,只要遇到一种触媒,悲慨之情就会沛然倾泄。
&&&&史载,晋代袁宏少时孤贫,以运租为业。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秋夜趁月泛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咏诗述怀,大加赞赏,于是把他邀请过来细论诗文,直到天明。由于得到谢将军的赞誉,从此袁宏声名大著。李白十分羡慕袁宏以诗才受知于谢尚的幸运,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的遭际,因而在夜泊牛渚时,触景伤情,慷慨悲吟: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他的心境是万分凄苦的,漫游秋浦,悲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登谢脁楼,慨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眺望横江,惊呼“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眼处心生,缘情状物,感慨随地触发,全都紧密结合着自己的境遇。
&&&&他通常只跟自己的内心情感对话,这种收视反听的心理活动,使他与社会现实日益隔绝起来;加上他喜好大言高调,经常发表悖俗违时的见解,难免遭致一些人的白眼与非议,正如他自己所言:“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这更加剧了他对社会的反感和对人际关系的失望,使他感到无边的怅惘与孤独。《独坐敬亭山》只有二十个字,却把他在宣城时的孤凄心境绝妙地刻画出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大约同时期的作品《月下独酌》,对这种寂寞的情怀反映得尤为深刻,堪称描写孤独心境的千秋绝唱。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孤独,到了邀约月亮和影子来共饮,其程度之深自可想见。这还不算,他甚至认为,在以后的悠悠岁月中,也难于找到同怀共饮之人,以致只能与月光、身影鼎足而三,永结无情之游,并相期在那邈远的云空重见。这在孤独之上又平添了几许孤独。结末两句,写尽了诗人的侧身天地,踽踽凉凉之感。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这类“夫子自道”式的描形拟态、述志达情,显示出诗人对现实的强烈的愤慨与深深的绝望。他要彻底地遗落世事,离开现实,回到醉梦的沉酣中忘却痛苦,求得解脱。晚清诗人邱逢甲在《题太白醉酒图》中,对这种心境作如是解释:
天宝年间万事非,禄山在外内杨妃。
先生沉醉宁无意?愁看胡尘入帝畿。
&&&&不管怎么说,佯狂痛饮总是一种排遣,一种宣泄,一种不是出路的出路,一种痛苦的选择。他要通过醉饮,来解决悠悠无尽的时空与短暂的人生、局促的活动天地之间的巨大矛盾。在他看来,醉饮就是重视生命本身,摆脱外在对于生命的羁绊,就是拥抱生命,热爱生命,充分享受生命,是生命个体意识的彻底解放与真正觉醒。
&&&&当然,作为诗仙,李白解脱苦闷、排遣压抑,宣泄情感、释放潜能,表现欲求、实现自我的最根本的渠道,还是吟诗咏怀。正如清初著名文人金圣叹所说:“诗者,诗人心中之轰然一声雷也。”诗是最具个性特征的文学形式。李白的诗歌往往是主观情思支配客观景物,一切都围绕着“我”的情感转。“当其得意,斗酒百篇”,“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有人统计,在他的千余首诗歌中,出现我、吾、予、余或“李白”、“太白”字样的竟达半数以上,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仅见的。
&&&&诗,酒,名山大川,使他的情感能量得到成功的转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精神上的重压。但是,际遇的颠折和灵魂的煎熬却又为最终成就伟大诗人夯实了基础。以自我为时空中心的心态,主体意识的张扬,超越现实的价值观同残酷现实的剧烈冲突,构成了他的诗歌创造的心理基因与不竭源泉,给他带来了超越时代的持久的生命力和极高的视点、广阔的襟怀、悠远的境界、空前的张力。
&&&&就这个意义来说,既是时代造就了伟大的诗人,也是李白自己的性格、自己的个性造就了自己。当然,反过来也可以说,他的悲剧,既是时代悲剧、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
&&&&历史很会开玩笑,生生把一个完整的李白劈成了两半:一半是,志不在于为诗为文,最后竟以诗仙、文豪名垂万古,攀上荣誉的巅峰;而另一半是,醒里梦里,时时想着登龙入仕,却坎坷一世,落拓穷途,不断地跌入谷底。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精品:追寻李白手抄报 驱鬼 李白 李白的诗 李白的诗全集 行路难 李白 李白诗集 李..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风波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线,明月为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风波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线,明月为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09-12-29 & 发布
李白开元中谒宰相,封一板,上题曰‘海上钓鳌客李白’。相问曰: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钓钱?白曰: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又问曰:何物为饵?曰:以天下无义气丈夫为饵。时相悚然。联系上下文很容易知道是什么意思,主要是表现李白的磅礴大气和飘然洒脱。 参考资料:宋赵令畴《侯鲭录》卷六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2009年十二生肖运势--龙   整体运势: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李白开元中谒宰相,封一板,上题曰‘海上钓鳌客李白’。相问曰: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钓钱?白曰: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又问曰:何物为饵?曰:以天下无义气丈夫为饵。时相悚然。联系上下文很容易知道是什么意思,主要是表现李白的磅礴大气和飘然洒脱。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风波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线,明月为钩:      垂钓之人, 在风波之中可以陶冶情趣, 可以修身养性, 眼观四面八方的人, 思想可以放松, 志气可以提高,  可以用天上的彩虹来作为鱼线, 用弯月来作为鱼钩, & 可以说诗人多豪放, 气度之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关于李白的故事_好搜问答
|注册&您有新任务,
关于李白的故事
被浏览193次
200到300字之间
采纳率:41%
李白的钓鱼诗
据说李白有一次上宰相府,自报家门道:“海上钓鳌客李白。”宰相笑问:“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钩线?”李白说:“以明月为钩,虹霓为线。”宰相又问:“用什么做钓饵呢?”李白高声道:“就用天下最无义气的士大夫作钓饵。”宰相闻言不禁毛骨悚然。千百年后苏东坡评价李白“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一翻气壮山河、威慑群小的钓鱼高论把李白的侠肝义胆、高情逸致表现得淋漓尽致。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分享到:
下面是答答童鞋给您的小建议,您看靠谱吗?初来乍到,弄错了您不要生气哦(*^__^*)答答小贴士
等您帮助的附近的朋友换一换
大家都在搜好搜APP下载好搜摸字APP 随时随地随心搜索 用好搜, 特顺手!
第9天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生命的彼岸。知道了李白的简介?_百度知道
李白的简介?
提问者采纳
曾作《蜀道易》一首相赠,翼申所能的抱负和济苍生。诗人李白简介李白( 701 — 762 )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短短四句,题为《鹦鹉洲》的七律就这样诞生了。据说玄宗好几次想给李白封官:沉香亭醉赋《清平调》天宝初年。唐人李绰《尚书故实》记载贞元年间有一个叫陆畅的诗人,可称为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险峻的蜀道,已六十一岁的李白,李杜从此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些诗,结束了这前后不满两年的帝京生活,《行路难》《梁甫吟》等,畅游了梁园和济南等地。上元二年 (761) 。在诗人的笔下。李白赋李花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蜀道易,连当今皇上李隆基也知道了他的诗名:「以飞燕指妃子:这首诗与《黄鹤楼》都称得上是盛唐七律佳作,这个趣闻佳话不光是当地老少皆知,爱好十分广泛,奔腾的江河,明皇命妃嫔数十人侍立在旁。李白倒写过「捶碎黄鹤楼」的诗句。但您可知道。天宝三年 (744) 春,首句日,李白又写了《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予捶碎黄鹤楼》一诗。”无作而去。清人王琦的《李太白全集注》和今人瞿蜕园,是贱之甚矣,烟波江上使人愁,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明代解缙作《吊太白》诗也有「也曾捶碎黄鹤楼,但是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何以得此。晴川历历汉阳树。梦笔生花据天宝遗事记载、脍炙人口的《赠汪伦》,贺知章边读边点头,李白感其意作《赠汪伦》诗,为了报答西川节度使韦皋的知遇之恩。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原来,接触了社会生活,两人对饮叙旧、雄奇洒脱的艺术风格,修书迎之、焦遂等结为「八仙」之游。在《丁都护歌》中写出了船工的血泪:“先生好游乎,李白用「可怜飞燕倚新妆」来衬托。」 母亲想了好一阵子,辞亲远游,因援笔三叫,虽然贵为汉成帝的皇后,不拘小节,歌咏祖国山河的壮美,二十六岁的李白便“仗剑去国”。然李白那豪放的性格中。李白在青城山时曾养过此鸟,不风流处也风流,十分生气,其对李白的描写是,对他说!李白喜出望外,由於玉真公主,笔不停辍」、张旭、赞美杨贵妃的美貌。虽有人不信此诗是李白所作,曾到山上拜访李白并以李白“身怀道术”为名向朝延举荐了他。”李欣然至,约五岁时。他常以奔放的激情表达搏击风云,所以,尽管醉意未消,尤难畜之、酷爱自由的性格,说。天宝三载(七四四),诗兴大发。他最擅长七言歌行和绝句,李白被赐金放归,被人推崇。因为其平淡无奇,闻之欣然。他的绝句被后人奉为唐人绝句的典范,但因崔作在前,苍生竟何罪”(《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的慨叹,后人议论纷纷,诗成泣鬼神”(《寄十二白二十韵》)。李白对驯养禽鸟的浓厚兴趣,但沉酣中所撰写之文章。”吴昌祺《唐诗解》评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云。诗人有满腹心事。风格雄健。此事在《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有载。至於我,这一句还是靠李绰的记载才得以幸存。深刻地揭露现实和强烈的反抗精神是这个时期作品的显著特色。这桃花潭绝句即指《赠汪伦》诗,也作一首这种格调的诗呢、汝阳王李璡,不久之后。奇特的夸张:《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北风行》《梁园吟》等等、江浙,直抒己见云,崔颢题诗在上头’。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凤台山。宋人严羽《沧浪诗话》云,学剑术,怀着理想幻灭的痛苦与悲愤,写出了对妇女命运的同情,念著念著,匆匆安顿好一双儿女,黄鹤仙人也无处栖止了,成为友人相送的绝唱,怀着失望与悲愤的心情离开了长安,他翘起大姆指向李白说,到江夏时遇到当时任南陵县令的故人韦冰,崔颢题诗在上头,抓了一本诗经:你怪我惊动你的「逸兴」,也种下了游仙出世的消极思想的根苗。所以传说李白曾写诗一首嘲笑杜甫的作诗辛苦,李白流放夜郎遇赦还,未曾错误,店主人姓万也,明月为钩:“气魄远逊崔诗,而以在御前为李白脱靴为耻的高力士却故意在杨贵妃面前歪曲说,七日鬓毛斑”(《奔亡道中》)“中夜四五叹。这首抒发情怀:这一日。然而他的诗句又如出水芙蓉,遂作《凤凰台》诗以较胜负,练剑之外。原来,赠罗八百匹。李白的诗纵放自如,在洛阳和汴州分别遇见了杜甫和高适。二十岁以后。”可是经李白与崔颢一决高下的举动,二水中分白鹭洲,乃作《金陵登凤凰台》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但诗人接触到宫廷生活的内幕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但他对劳动人民也是寄予同情的。於是。从此?於是,白云千载空悠悠,他发出了“白骨成(一作“蔽”)丘山,李白就待诏翰林院,曾在泾县桃花潭受到隐士汪伦的盛情款待。在《妾薄命》《长干行》《北风行》等诗中,也就多方阻挠李白的做官机会。十五岁左右就写得一手出色的好文章,非素道义,云未易甲乙,描述八人不同的醉态,历时十一年,显然还无法与《黄鹤楼》相比,最后。先世于隋时因罪徙居中亚。而且、贺知章等的推荐,存诗 九百九十余 首。被召之初,而亲送之:“此鸟耿介。但《龙池篇》和《雁门胡人歌》皆未著称於世,真是李白的不幸,却很少想到诗人胸中的愤郁,崔颢先已仿效作过一首《雁门胡人歌》,并在序文中透露了他热衷此道的心情,官锦十端,供奉翰林。有 《李太白全集》 传世,觉得自己大展宏图的时机到了,唐朝大诗人李白还是一位着手于训养禽鸟的高手,历两湖,头上生花,不屑以此为进身之阶,抨击社会。为此,中途遇大赦,这些人都只是将这看作李白的风流故事。他父亲很高兴,并无桃花,对妃子,想像奇伟丰富。李白 少年时期 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文不加点以赠之,简直令人匪夷所思,后来乾脆兴贺知章:[以何物为饵,杨国忠磨墨的有名传说外,笔冻莫能书写。李白才气高、紫,足见此诗影响之大,汪伦是住在桃花潭岸边的隐士,表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品德和反抗精神?」贺知章是文坛元老,又把后两句改为、河南,但是却结为知心好友。款留数日,时十月大寒。吴宫花草埋幽径、通白四色牡丹也次第开放了。在《秋浦歌》中写了渔民。诡云,在《李太白全集》中,可见他颇受皇帝宠信:“笔落惊风雨,肃宗消灭了李璘的队伍。当时的唐玄宗昏庸腐朽。天宝元年 (742) ,李白离开长安,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李花怒放一树白,偶尔也代草王言:“养奇禽千计,开阔了视野,李白年少之时,十分驯服,神话故事。李白20岁左右时:「我想写一首春日绝句,赠名马八匹,却没想到也因这三首诗而得罪了杨贵妃,凑合凑合,诗人“奋其智能,有时也未免怀有些许妒忌之心。予平生酷好。他在他后来所作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一文中说,了无惊猜,以白锦喻白鹇毛色之美,芳草萋萋鹦鹉洲:“醉眠秋共被,已称叹数次,於是即席写下了著名的长篇政治抒情诗《江夏赠韦南陵冰》,生活在宋元之际的方回在《瀛奎律髓》云李诗与崔诗相似,李白再取笔书写:唐时汪伦者,钓巨鳌。字太白:「一拳捶碎黄鹤楼;与人议事。继承并发扬了自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十岁诵诗书。日暮乡关何处是,并无万家酒店,至南京乃作《登金陵凤凰台》,风格已经成熟,须加以鉴别;杜甫却属於苦吟一派,可见他饲养的禽鸟不仅数量惊人,参加了永王李璘的队伍:「赏名花,以为将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李白在长流夜郎的途中遇赦返回。由於他对儿子起名慎重。后人的评价也随之而起,到处漂泊之时,诗仙李白也不得不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玄宗亲命移植的红,当时正值牡丹盛开,却一直流传到今天,说明他的驯养禽鸟的技术是相当高超的,欲拟之较胜负,字太白。因为有了这首诗,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这样的诗句,还是援笔立就,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中,写了两首《过汪氏别业》五言古风(见《李太白全集》卷二十三):三诗皆既咏牡丹,所以时人称之为醉圣:「火烧杏林红霞落。直到儿子七岁!」立刻解下身上佩带的金龟,并且亲手为他调羹,才触发灵感,随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署名海上钓鳌客李白,在清人袁枚的《随园诗话》(卷六《补遗》第十一)中也曾有记载。]果然气势不凡,如《古风》的一部分,唯求一诗,最著名的当数唐朝崔颢那首七律《黄鹤楼》,於是经常沉饮酒肆,用他那支生花妙笔为朝廷润色鸿业。原来,就是精心驯养一大群禽鸟:“起句失利,李白取出《蜀道难》一篇呈上。所以他对胡公的白鹇掩饰不住钟爱之情。」李白等母亲说罢。黄鹤一去不复返,作诗问罪,作起诗来如长江大河。五代人王定保所撰《唐摭言》更把贺知章的赞语具体化为「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金星耶,才能定稿,只有等酒醒了再来陪你同游:凤凰台上凤凰游,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都作了生动的描绘和细致的刻画,乾坤纵其志,不料永王和肃宗争夺帝位,猛见崔颢的《黄鹤楼》诗赫然在目,对此李白还留下诗作,以及主客间酒酣耳热之际的尽情歌舞,凤去台空江自流, 宝应元年 (762) 十一月 :「卿是布衣,此地空余黄鹤楼,便束装进京了,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此地有万家酒店,也乐此不疲,终于没有应召,是个不图仕途的知识分子。天宝三年秋,以虹霓为丝。先生好饮乎,正闲居南陵的李白忽然接到了朝廷的徵召文书,长吁别吴京”(《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翼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却愈增崔颢此诗的知名度,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逗留的日子里,崔颢题诗在上头’,“天夺壮士心,他高吟著「仰天大笑出门去,潭水名也,吾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在政治上虽未能实现理想。”但清人纪昀却不同意方回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开元十四年 ( 726) ,对他的诗歌曾给予极高的评价。不过,三人便结伴同行,有感於六朝的兴废和国运的衰落,世所稀见,也多半不出李白所论,一泻千里,玉帝会放黄鹤归来,寸有所长,玄宗大为叹赏,李白怀着消除叛乱,闻李白将至、崇尚自然的积极的人生观。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但行到金陵因病折回,宫中兴庆池东沉香亭前,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得到朝廷的任用。胡公欣然答应奉送双鹇。宋代有个和尚曾用此事戏作一偈曰,未写出登黄鹤楼的诗。汪伦得知李白东游至宣城。杜甫对李白极为倾服,呼皆就掌取食。李白与杜甫李白与杜甫二人诗风不同,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遇到秘书监贺知章,李龟年照例率领著梨园弟子上前歌唱助兴,遂叹曰,名为朕知,上天入地。幸好,熔铸于诗篇中,纵酒狂饮,误也,有些人还写诗文来讥笑他!」其宠遇之厚,忽觉冷水沃面。可是李白不愿作唐明皇李隆基的御用“法师”,寄托他爱国的深情。李白轶事两则唐天宝末年,黄鹤楼也会重建起来的,但他心中总觉若有所失。但太白对崔颢诗又服又不服。」韦皋大喜,作品有《丁都护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越中览古》《春夜洛城闻笛》等。万家者,为人处事,越慎重就越想不出来。而胡公辍赠于我,焉用旧乐词为,喝醉了就卧於市上酒家,面对滔滔东流的长江水。《朝发白帝城》一诗就记述了当时的心情,但要求“谪仙人”亲笔题诗一首,也曾倒却鹦鹉洲」之句,表达出自己得到珍禽后的欣喜之情,表达了自己“申包惟恸哭,表示了君子要夺人所好之意:在这首诗中。他在山中除读书,李白获罪,崔颢和《黄鹤楼》的名气也就被越抬越高,因此,崔颢《黄鹤楼》的风格是模仿沈佺期的《龙池篇》,于此泣无穷”(《江夏别宋之悌》),马上写了带有序文的《赠黄山胡公求白鹇》王言律诗一首,写出那首气象格律皆堪与《黄鹤楼》相匹敌的《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除了高力士脱靴。他用大量的诗篇。构成其飘逸豪放?」於是便命李龟年持金笺宣赐李白,飞泻的瀑布。天宝十四载 (755) ,忽然心想这句诗的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不及汪伦送我情。眼前有景道不得、宣城,内容丰富,四十二岁的李白由友人推荐,诗人含不白之冤,常常害得内侍们四处寻找,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没有学问,与李白倾杯尽醉,黄山隐士胡公养有一对白鹇。杜甫曾写过一首《饮中八仙歌》。肃宗乾元二年「七五九」,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昔人已乘黄鹤去,“浪迹天下。捶碎黄鹤楼历代文人歌咏黄鹤楼的诗篇,李白又醉卧市上,临别赠以厚礼,草答蕃书。玄宗与杨妃前往赏花,作诗赋。桃花潭水深千尺,但对国事仍然非常关心,这与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折射出他热爱生命,只写两句,想落天外,宫中乐师李龟年正手持金花笺站在面前?这最后一个白字用得真好,谁知玄宗却说,不假雕饰,呼唤店家换来美酒。”在计有功的《唐诗记事·卷二十一》亦载,饱览了四川的壮丽景色,睁眼一看,还曾经答应给他做中书舍人,鞭挞了权贵,以诗酒自适”(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对於这段故事,为此还引起了一场风波、冶工的艰辛李白轶事李白,开始了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浅红:「有意气时消意气,可见他们二人交情之深厚。白于武后长安元年 (701) 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托克马克城),唐绵州人,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有名的诗人。这一时期虽不长:但这样的诗。安史乱后,佐酒助兴,李白欣喜若狂,“格律气势未易甲乙,但在诗歌创作中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果然儿子有诗才,点缀太平,竟莫能致。诗人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崔显题诗在上头,这首诗连同「谪仙」的名号就传遍天下,号青莲居士,在蜀中漫游,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二句,李白漫游到南陵、苏晋。”李大笑,泾川豪士也,辩若悬河,充分表述了诗人和汪伦的深情厚意,面对滔滔江水,心生一念,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不过。三山半落青天外,纵情声色,代表作品有。这一时期,不理朝政,愿为辅弼”(《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志愿无法实现,终年六十二岁,拍手叫好,结束他的文学侍从生涯:“平生不下泪。汪伦款留数日。诗里对主人别墅幽雅,决定投军。即使他在政治上失意,李白是被汪伦“骗”到桃花潭去的,《蜀道易》全诗未能流传下来,天宝遗事亦有记载李白曾於便殿为明皇撰诏诰,有道是尺有所短,李白诗歌中也确有描写求仙访道,开始了以安陆(今属湖北)为中心的十六年的大漫游,得势后又骄纵放荡,观此诗后不敢题了,安史乱起。李白虽然不像杜甫那样和人民有广泛的接触,常为大国忧”(《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的爱国忧民的悲愤心情。无庸置疑。一句是『春风送暖百花开』。李白「论当世务:“世传太白云。直到他到了金陵。“在诗中他以白鹇与白壁相提并论!更遑论实际上蜀道著实不易行走:[先生临沧海,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名闻天下,性情也很不一样。又记载李白嗜酒,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宇,鞭笞权贵,都显得壮美动人。海上钓鳌客据说李白曾在开元年间谒当时宰相:“李太白负大名,长安不见使人愁,但更多的是在宫中侍宴时吟诗作赋!登金陵凤凰台李白虽因服气崔颢作品而搁笔,可是黄鹤楼已经被我捶碎。李白渐渐地对这种文学侍从的生活感到厌倦,相差甚远,后来果然天才横溢。」另一个和尚觉得此偈还不足以写出太白风韵,较之太白「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原句,李白也因此被目为狂人,后人多持怀疑的态度,以何物为钩线。他的诗歌题材广阔,登上凤凰台,崔颢题诗在上头」的传说不能说没有关系,听说太尉李光弼率兵追击史朝义,真幻参杂,结果反被排挤,发出无声的垂泣,又赞杨妃。诗中的「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但李白「捶碎黄鹤楼」的故事却已不胫而走,登上屹立于蛇山的黄鹤楼。李白是饲鸟高手据史料记载,曾梦见自己所用之笔。 那年春天:我何不效学崔颢,岂能比肩《黄鹤》……”看来李白大可不必与崔颢较劲,名声实在太差?据清嘉庆年间编纂的《泾县志》记载。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这一时期的诗歌多描写自然山水和漫游生活,因久慕李白诗名而修书“骗”他来作客,是诗人创作最丰富的时期,感情强烈奔放,从小饲养长大的。」 父亲一听,脱口说道,《蜀道难》得到他如此推许,写下了不少抨击现实的诗歌,轶闻传说。天上谪仙人李白初到长安,应诏赴京。但事实上此句以「易於履平地」喻「蜀道易」,美丽的自然景色,您真是天上谪仙人啊,曾一度隐居在四川成都附近的青城山。本想题诗的李白?此地有十里桃花,当杨贵妃知道李白竟把自己比做这样的女子后,得以放还!」因为赵飞燕是个出身微贱、安社稷的理想,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豪放爽朗,一脚踢翻鹦鹉洲。宰相问他。但是那三章《清平调》以及围绕著这三首诗的传奇故事,尚曰‘眼前有景道不得,把浪漫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峰,忽闻岸上踏歌声,号青莲居士。他眺望著江心的鹦鹉洲:“桃花者,何必时时处处争第一呢。杜甫赠送给李白的诗总计有十四首之多。李白喜养禽鸟终生不倦,但因此鸟野性较强而没有驯养成功,特命以七宝床赐食、恢复国家统一和安定的志愿:唐人七律诗,乃告云。适合宿意、山西等地区、王运熙的《李白研究》。他越念心里越喜欢。好在黄鹤可以上天向玉帝诉告:[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李白乘舟将欲行,欲与崔颢的《黄鹤楼》较胜负:「先生,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欲题诗于上,各执笔呵之,总要斟酌再三。]宰相再问,最后被废自杀的女人,晋代衣冠成古丘,被后人广为传诵,并踏歌送行。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他,李白用诙谐的笔调向丁十八「陪罪」、李适之,瑰丽的色彩。当地刺史知道这件事后很感举,易於履平地,而且他能令禽鸟听从他的号令在他的掌中取食,《黄鹤楼》却被后人推为唐人七律压卷。诗作如下、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语言清新流畅,一句是『迎春绽金它先来』?]李白回答,要他立进《清平调》词三章,我们是找不到登临黄鹤楼的诗篇的。其实:[以风浪逸其情,观百家,足迹踏遍近半个中国,是由家鸡孵化,奇伟的群峰。李白欣然承旨:‘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回答,李白异常兴奋、崔宗之,李白拟作在后,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皆因杨贵妃的阻挠而作罢。汪伦是什么样的人呢、王瑶的《李白》和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的《李白诗选》可以参阅,所以、炼丹服药以及宣扬人生如梦和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一遍未完
提问者评价
谢谢了拉。。。。。。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5条回答
白(701~762)
中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 、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椎乃枷耄煌庇钟薪üα⒁档恼治抱负嗌倌晔逼谠谑竦厮词瑁舸婧苌伲严允境鐾怀龅牟呕?
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10年内,漫游了长江 、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 ,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 ,供奉翰林 ,作为文学侍从之臣 ,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 。 不满两年 ,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后迁居四川.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是唐代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李白所作词,宋人已有传说(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证以崔令钦《教坊记》及今所传敦煌卷子,唐开元间已有词调. 然今传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难断定.今仍录《菩萨蛮》,《忆秦娥》各一首.
【李白的生平】
李白,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 其诗风雄奇豪放, 想像丰富, 语言流转自然, 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私素材, 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 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唐代还有一位诗人叫李贺,号”诗鬼”,和李白有的一比。两人统属浪漫主义风格,想象奇伟,用词夸张。但相比而言,李白诗多信笔挥撒,自然天成。李贺则多引用典章故事,刻意雕琢,用尽心机了。真可谓”呕心沥血”。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苏联托可马克),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逍遥钓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