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少年课堂如何运用体育游戏教法的研究与思考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
领会教学法在高校公共体育排球教学中教学效果的实验的研究.pdf4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学校代码:幽
研究生学号:一10座机电话号码0025
分类号:盟
东牡缸予艺太孽
硕士学位论文
领会教学法在高校公共体育排球教学中教
学效果的实验研究
Understandthe
teaching universityteachingpublic
effectiveness
VolleyballExperimentalStudyteaching
作者:刘永利
指导教师: 刘云发教授
学科专业: 体育硕士
研究方向: 体育教学
学位类型: 专业硕士
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
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
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声明
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三逸≯单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东.-IkN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
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Ik!fil]范大学可以将
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体育游戏在排球教学中的应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规模最大的中文学术期刊荐稿网络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2.00
&&¥2.00
&&¥3.00
&&¥3.00
&&¥0.50
&&¥1.00
&&¥1.00
&&¥1.00
&&¥0.50
&&¥1.00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体育游戏在排球教学中的应用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Y1407763学校代码:三鲤嫂分类号:鳗Q!:! 研究生学号: 1020063310 密 级: 五③东牡知予荭大芬硕士学位论文运动教育模式在普通高校胡}球选项课 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searchonthe Application of Sport Educat
ionModein the Selective Course of Volleyball Teaching in College作者:于国辉指导教师: 孙建华教授 学科专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研究方向: 体育教学管理理论与方法 学位类型: 高校教师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 2008年11月 摘要运动教育模式是由当代西方著名体育学者西登托普先生提出的一种课程与教学模 式。经过20多年的实践及不断完善,已经成为当代比较成熟而深受西方发达国家推崇 的一种体育课程与教学模式。对该模式的研究有益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当今世界体育 课程改革发展的特点,为我国新世纪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多重参照和借鉴。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以 及逻辑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并采用T检验对实验所得数据和问卷进行处理和分析。将运 动教育模式引入到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之中,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本文以运动教育模式为例,探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情况,通 过教学实验证明:运动教育模式是高校排球选项课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 的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学习态度、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运动参与和增 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运动教育是一种课程与教学模式,具备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它在 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战术和学习态度方面效果良好,对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具有较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关键词:选项课;运动教育模式;学习态度;心理健康 AbstractSportEducationModeisakind ofcourseand teachingmodeputforward bySiedentop―――-tbe famous western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sports scholar.It has become matured and is highly praisedWbstthrough twenty years’practice and improvement. is helpful forcourse USMaking researchonSport EducationModeto catch on thecharacteristies ofathe development of modem physical educationreferences for the new century physical education ThisPapercoursereform,and will provide refoITn in China.interviewvariety ofadoptsdocumentsmethod、expertmethod、questionnaireinvestigation method、teaching experiment method、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and 109ic analysis method。etc.and deals with the data conclusion that itandquestionnaire by T-test,thus drawsaconforms to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reforill tO lcad Sport Education college.Mode intO theselectivecourseof volleyball teaching inT11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new teaching mode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with the examples of Sport EducationMode.Ithas been proved selectiveexperiments that Sport EducationModeis effective in thethrough teaching course of volleVballteaching in college.Sport Education Mode will improve students’sports ability,develop a fine attitude ofphysical education study,promote students’mental health.encourage students’participation in sportsand enhancestudents’abilitytoadaptatO the society.Sport EducationaMode iseffectonakind ofcourseand teachingmode,andhasperfect theory system.It hasgood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sports skill.sports tactics and attitude of study and supplies outstanding references to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01T11 in China.KeyWords:selectivecourse;Sport EducationMode;attitudeof study;mental healthII 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迎簦:丝:三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作者签删眵 期:砌?乡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指导教师签名:超L铧 期:碰:12日 电话: 邮编:i|L通讯地址: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L-!!’l刖舌1.1问题提出步入2l世纪以来,世界日新月异,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 学模式不断呈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在全国普遍实施和开展,从 而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多元化的新思路。 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方式存在差异,高校体育对于广大学生来说, 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一方面,他在学生原有运动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运动水 平,传授学生正确的自我锻炼方法;另一方面,固化学生的运动兴趣与习惯,并形成终 身体育意识,使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能够具备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随着新世纪的到来, 我国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处于空前的活 跃,新思想、新模式、新教法层出不穷。这证明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 的发展以及新时期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难以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 因此:改革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评估中最 大的困难是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是否适应新课程的理念,一些教师不知道该如何 上体育课,还有一些体育教师认为现在强调体育教学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淡 化竞技运动的教学,就可以不要教竞技运动技能,如何传授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许多 教师用了各种新的方法和手段来上体育课,但有些课华而不实,并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 理念和要求,学校体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问 题是否能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教育。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称《纲要》)的颁布为我们实施 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教学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 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能力。 为此,高校应按照《纲要》的精神和要求,对传统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和 彻底的改革,使体育教学模式实现新的变化,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更好地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新一轮大学体 育课程教学改革较之以前的改革更加彻底,在这次改革之中我们也不乏地结合自己的国 情,借鉴与吸收了各国的优秀成果。1.2研究意义1.2.1学术价值 运动教育模式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有运动能力的、有运动教养的、有运动热1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情体育人、运动者,其模式的基本思想和我国现阶段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的基本思路是符合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 入到学习运动中去,不断提高运动技术,在合作学习中担负起责任,在多重角色扮演中 体会不同定位,得到不同发展。运动教育模式重视提供给学生真实的运动体验,重视适 合学生的基础水平,重视运动的情景性,重视对学生不同能力的培养,这几点都是基于终身体育为背景的,看重的是学生的终身体育态度、意识发展。运动教育模式中将竞技运动改变到适合学生的最佳水平,以游戏形式的比赛培养运动文化,对解决我国学校体 育的“竞技运动教材化"问题有一定借鉴意义。 1.2.2应用价值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广泛开展,运动教育模式所倡导 的体育教学思想是符合于我国现今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并为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 提供了针对性很强的可操作化的模式。由于此模式在国外已经很流行,而且在国外体育 教学中被证明了是很好的教学模式。如若能结合我国国情、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 特征、当今我国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形势,以及我国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辩证的引入运动教育模式,将会很好的促进我国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体 育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促进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在 深刻理解运动教育模式及其开展方式的情况下,将之运用到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实 践中,用实验验证其广泛开展的优势,为进一步在我国体育教学中推广运动教育模式提 供实践依据。1.3运动教育模式内涵与结构分析1.3.1运动教育模式的内涵 体育本是一个来自于游戏、发展于游戏的学科,具有游戏、娱乐的功能,也是体育 课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征,体育受到学生的喜爱本是一个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令人 遗憾的是,许多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而且这种现象越是在高年级就越 明显。运动教育模式的基础理论来自于游戏理论和游戏教育,而游戏教育是在游戏理论 的基础上提出的。运动教育理论认为只有竞争性的、模仿性的游戏才是运动,试图在运 动与游戏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它重视运动文化和人文关怀方面的教化。运动教育中的 学习内容,来源于游戏,但必须将过于自由的、没有规则的游戏加以限定,使其在形式 上适于学校教育,实现从儿童的游戏向复杂的游戏过渡,由低级的游戏向高级的游戏过 度。 运动教育模式是以游戏理论的运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师直接指导、合作学 习和伙伴学习为学习方法,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比 赛为主线,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的、丰富的运动体验1。 运动教育模式是由美国体育教育家西登托普(Siedentop)先生历经十几年的时间研1周宏室.运动教育学【M】.台北:师范书苑出版社,2002.P12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究与实践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运动教育模式现已是当代美国最为著名体育教学模式 之~。试图在游戏和运动比赛之问建立某种联系,通过对运动规则的修改和必要的运动 策略,使运动更加适合学生的水平,最终使学生成为有运动能力的、有运动教养的和有 运动热情的运动者。运动教育模式对目前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可参照的操作模式。1.3.2运动教育模式的归纳与基本结构分析西登托普撰写了《运动教育一通过积极的运动提高教学质量》(Sport Education--QualityPE through Positive SportExperiences),本人在对其进行阅读及翻译的过程中获得颇多心得,同时本人还研究分析了台湾学者周宏室编写的《运动教育学》一书,全面 对运动教育模式进行归纳与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3.2.1运动教育的总目标 通过采用运动教育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体验到真实的、完整的运动体验。使学生 最终发展成为有运动能力、具有运动素养、具有高度参与运动热情的体育人1。 有运动能力的体育人是指:熟练地掌握可以成功参与运动所需的技术,理解并在活 动中可以合理地运用战术,在复杂的情境中理解和表现合适的策略外,是个博学的运动 参与者。 有运动素养的体育人是指:理解和评价运动规则、运动的典礼仪式与传统,能区别 理想的运动参与模式和业余与专业的运动项目形式,不仅能参与运动,而且是有运动知 识的球迷或观众,也是有眼光的运动消费者。 有高度运动热情的体育人:能够以维护、保护,提高体育文化的方式来参与和行动. 参与学校和社区的运动,对维持学校,社区和国家水平的良好运动,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并养成终生运动的习惯。 1.3.2.2运动教育模式的描述 1.3.2.2.1将教学周期比喻为运动季运动教育模式中将一个教学周期称为运动季,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单元,在《运动 教育》一书中提到将运动季细分为练习期、季前赛期、正式比赛期和季后赛期。而且个 阶段是逐渐衔接的过程,每个时期都归定特定的学习内容,教师和学生共同为着最终比 赛而共同努力。最终比赛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起着导向的作用。 1.3.2.2.2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形式存在 团队合作是运动教育模式一个突出的特点。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随机 分组,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团队分组。每个小组都要捍卫自己团队的荣誉,他们 一起拟订比赛策略、练习技术、体验成功与失败、创造小组的特色文化、捍卫小组的荣卷 目o1.3.2.2.3整个过程就是以比赛为主线 比赛是教学过程的主要情境,一个运动季也要由正式比赛赋予真正的含义,这种正1Siedentop,D.Physicaleducation:QualityPE through positive sport 3experience.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1994.P8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式比赛穿插在各部分练习中,并且比赛的形式主要采用对抗练习、循环竞赛、联赛等形 式,这样在教学过程之中更加能促进小组进行检验,督促学生朝着目标更加努力。 1.3.2.2.4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不同角色与责任 在运动教育模式中每位学生除了学习运动技战术,担任比赛运动员角色外,都还有 其在小组中的固定角色:比如记录员、裁判员、管理员等。角色的不同也决定了其责任 不同.这样在小组中的角色扮演,其实就是社会角色的迁移和模仿。一个大的团体就是一 个小型的社会,其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定位,以后学生步入社会就是在社会这个团体 中生存,在社会这个团体中担当各自的角色。运动教育模式另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责任 分担制,在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责任,大家都为小组的荣誉而共同努力,这明 显不同于以往的体育教学。在小组之中,学生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为了小组的利益 而努力,这样在学习中学生更加多了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一方面促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 1.3.2.2.6以最终比赛引导教学过程的开展 运动教育的模式要求以最终比赛来结束整个运动季,赋予整个运动季丰富的含义。 最终的比赛要营造欢庆的气氛和提供全体参与的机会。学生的一切努力最后要在最终比 赛中体现出来,并对整个赛程进行录像,学生是朝着最终比赛努力的。所以说,最终比 赛对于学生来说意义深刻。 1.3.2.2.7成绩记录与保存 运动教育中记录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比赛的名次、时间、距离,战术学习与小组学 习、比赛结果及评价等。成绩记录贯穿在整个学习当中,由记录员负责纪录,其他成员 共同监督,成绩的记录本身也是对学生学习的一个有力地督促。成绩的记录与保存也作 为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回忆学习历程的参照。 1.3.2.2.8开展庆祝活动 主要包括运动员的宣誓、邀请特别来宾、颁奖典礼、比赛场地的装饰、拍摄录像带 等.营造出节日的氛围。图1运动教育模式特征1廷 动 教 育 模 式 特 征1周宏室.运动教育学【M】.台北:师范书苑出版社,2002.P38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2.3教学程序 运动教育模式应用运动季取代传统的教学单元,原有运动教育模式的基本思想将运动 季划分为练习期、季前赛期、季中期和季后赛期。本人根据高校教学的特点应用专家访 谈的方法将运动教育模式重新划分为季前期、季中期与决赛期。1.3.2.3.1季前期主要任务是一些基础准备性,它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诊断评价、合理分组、明确角色 分配定位。对于学生来讲主要对运动技术的学习,小组和谐关系的建立,同时要求教师 和学生共同制定赛程表。1.3.2.3.2季中期主要任务是对战术应用的介绍、更多的小组自主练习及学生的角色分工扮演,并有 小组内的局部比赛穿插在学习中,更好的促进学生技能和战术运用的掌握。1.3.2.3.3决赛期决赛期并不意味着仅仅包括比赛,应当将其划分为经验交流和比赛两部分,经验交 流是指各小组之间的友谊比赛,促进小组之间的交流。比赛阶段是依据制定的比赛规程 进行最终比赛,这是整个教学的最终活动,能够创造了良好的轻松、快乐气氛,教师与 学生共同参与组织,并伴随录像以供回顾与评价所用。 图2教学程序11.3.2.4教学条件 1.3.2.4.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运动教育模式不同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设计与策划者, 使整个教学过程的引导者。由于教师要向学生教授运动文化、裁判以及帮助学生理解与 执行他们角色的任务,所以要求教师对运动文化、裁判及各角色的职责范围等在教学前 就应该有较好地准备与掌握,并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尝试的机会。可以说教师使整 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策划者,是学生学习的启发诱导者,在以技能传授为主的时期作为1蒋晓培.运动教育学引入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理论研究[Z].东北师范大学,2006.P185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名教师的身份,在比赛过程中有时一名教练的角色,教师对于运动教育模式的准确理 解和把握以及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能力是影响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 1.3.2.4.2学生在教学过程的角色 运动教育模式中强调发展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分组的形式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自主 练习的时间与空间,学生一起制定战略计划和练习方案,并体验不同角色之职责,这对 于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个人责任、集体主义精神都提出了相当的要求。 1.3.2.4.3场地器材的 运动教育模式中有分组练习,这就对场地器材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确保学生都能在 场地器材充足的情况下,不对正常教学造成影响的情况下,使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学习。 另外,运动教育模式有个独特的作用就是能使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需要高校具有充分 的场地器材,保障学生的课外体育学习。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促使体育教学资源的合 理开发。1.3.2.4.4每赛季的教学时间运动教育模式中时间是最基本保障,几乎所有教学目标的实现都要有时间来保证, 一般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单元应为15学时左右,符合高校体育教学中每学期的教学安排。1.3.2.5教学评价的开展 运动教育模式对学生学习评价注重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技战术水平及运用能力,学 生情意表现以及相互合作精神、学生对体育的认知能力,这与我国现行《全国普通高等 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学生学习评价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两者之间 仍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对两者之间的比较与分析以及专家访谈,认为运用运动教育模式 时,对学生学习评价应从学生技战术以及运用能力,情感念度、合作精神,个人角色完 成情况、同时应注重学生的体能、运动技战术、学习态度的过程评价,这样对于学生全 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采用教师、学生和小组三个主体对教学进行评价,诊断性 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1.3.3运动教育模式的辩证分析 1.3.3.1运动教育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 1.3.3.1.1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完整、连续单元运动教育模式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各组成部分之间有密切 的联系,不是独立存在的,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习最后到应用都被设计成为一个完整 的体系,环环相扣,使学生对体育学习过程有深刻的理解。 1.3.3.1.2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目标 从对运动教育模式的归纳中可以看出,该模式能够从多个方面发展学生的多项能 力,其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较为全面,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1.3.3.1.3课堂教学带动可谓体育活动的开展 运动教育模式是以最终比赛来结束整个教学过程,并且在教学初期就将比赛规程制 定出来,使学生们为了最终比赛而积极备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仅在课堂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积极学习,并且能够主动的在课外进行学习。而且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集体练习,更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能够很好的使体育课与课外活动衔接起来。1.3.3.1.4强化社会适应目标运动教育模式将学生进行分组,小组成员都有其固定角色扮演和责任分担,不同于以往的机械形式的分组教学,同时共同制定小组学习目标,分配学习任务,使同学之间 相互交流学习。】.3.3.1.5学生体验真正的比赛气氛竞赛的基本意义是同在一起,它反应了字面的原意:欢乐。明确的说,我们都曾体验到一般运动所带来的欢乐。因此,运动教育模式试图找出一种透过创造一个欢乐的气 氛来帮助学生学习他们庆祝运动参与的方法。竞赛的第二个意义是能力的追求,明显地,“争(compete)’’与“能力(competence)"有语意学上的关联。运动竞赛创造一个让参 与者自我测验的场所,设定新目标并追求这些目标,然后再次自我测验。因此,表现的水平与纪录对运动是重要的。几乎没有个人或团体反对过竞赛对于能力追求的功能,追 求自我超越是能力追求的客观标准。运动教育模式将比赛的内涵充分体现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能力展示空间。竞赛的第三个意义,也是最通俗的说就是对抗。运动中 存在许多不同种类的对抗:人与人的对抗,队与队的对抗,个人对抗时间或其它客观标准。在运动中一个人或是团队的获胜只是另一个人或团队的失败的结果。然而,与运动员讨论之后立刻显示出这种主张的愚蠢,想象一下,告诉1000名刚完成42公里的马拉 松跑者,他们都是失败者,因为他都不是胜利者。所以对抗也是人的一种体验,是人们一种追求的快感,的确有其重要意义,这些是运动教育下竞赛的意义。 1.3.3.2实施运动教育模式的局限性 1.3.3.2.1比赛是运动教育模式中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由于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过多的比赛,以及向学生介绍比赛的组织管理、角色扮演与担当等这些都会占用相当的时间,因此相比传统教学模式用在技术学习时数相对减少,所以对于学生来说,练习运动技术的时间减少,是否能不利于学生正规、稳定的技术动作的形成,。 1.3.3.2.2我国高校体育教育非常重视体育的健身功能,新《纲要》中体育课程目标中基本目标值身体健康目标中指出: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应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 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此点在运动教育模式中就没有很 好的体现。运动教育模式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运动热情、参与态度、管理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与决策能力,其中却忽视了学生对于自身以及他人将康状况的认识与了解。运动教育模式能能否解决这一问题,使学生掌握一些卫生保健知识,学会科学地锻炼身体,并掌握一些健康状况的自我诊断方法。1.3.3.2.3学生自主学习是运动教育模式所倡导的,并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主导权下放 给学生相当的学习时间,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等。这样很 容易忽视和削弱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从而导致盘散沙的状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挥其指导作用,这种“指导”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在一方面强调 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的指导、独到作用是不能被削弱和忽视的。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研究现状1.4.1国外研究现状 运动教育的理论基础最早来自西登托普1968年的博士论文,但当时运动教育的思 想自身不完善,没有被重视与采用。随后,西登托普又重新考虑。20世纪70年代末、 80年代初,西登托普带领其他人开始进行一系列的理论与观察研究,但没有进行实验研 究。他们发现:有许多体育课,甚至是教学效果良好的课也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并且缺乏挑战性。他们认为:教师如果要想提供给学生知识的运动体验,必须合理 的教学方法与课程构思相结合。在运动教育的萌发期,西登托普的能动教育思想正在酝 酿之中,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从游戏到运动,从一般性的身体活动到运动文化。在取 得了一定的成果之后,西登托普认真仔细进行总结,并到各地进行讲说与推广。西登托 普所带的学生在教学中运用了运动教育模式授课,这是第一次运用运动教育模式进行实 验,在授课中,理论联系实际,根据运动教育的理论指导安排教学,结果发现运动教育 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随后,西登托普在怀俄明州进行 了运动教育模式的专题讨论,取得了很多建议新的意见,在随后的不断发展中运动教育 模式不断发展和完善,终于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运动教育模式思想体系。其重要性也 越来越受到重视。 2002年,西登托普光荣退休,这也代表着他教育生涯的结束,但是他给世界体育教 学领域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目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以色 列、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有采用运动教育模式进行教学。 运动教育模式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由运动能力的、有运动教养的、有运动热 情体育人、运动者,强调“健康第一"的本位功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 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运动中去,不断提高运动技术,在合作学习中担负起责任, 在多重角色扮演中体会不同定位,得到不同发展。运动教育模式重视提供给学生真实的 运动体验,重视运动的情景性,重视适合学生的是最好的,重视对学生不同能力的培养, 这几点都是基于终身体育为大背景的,看重的是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利益, 而不是只是看重学生的当前利益。 西登托普指出:运动教育模式是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运动教育模式进行教学, 必须首先对运动教育模式思想有个比较深刻的理解,在这基础之上才可以进行教学,否 则,会影响教学效果1。 目前,国外的教学实践研究表明:运动教育模式是一种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 模式,它对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对学生以后的体育发展潜力有 很大的塑造功能,也就是说对终身体育作用很大,以后学生走向社会就是社会的基础, 也就是说运动教育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素质。现在的运动教育模式已是一套很完整的理论 体系,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1Siedentop,D.Physical education:Quality PE through positive sport8experience.Champaign,IL:HamanKinetics.1994.P2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2国内研究现状 就目前来讲,我国台湾地区对运动教育模式的研究得比较多,结合台湾当地的情况 已经将运动教育模式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结构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 果:但就国内来讲,对运动教育模式的研究比较少,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研究都很匮乏。但运动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越性逐渐吸引了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青睐。运动教 育模式曾先后在各书籍中被介绍,在《域外学校体育传真》一书中被当作是美国四大课 程与教学模式之一首先介绍,另外在一些其他书籍中也有所介绍,但是所谓的介绍都是 大同小异,都很笼统,没有对其进行十分详细、系统的介绍。在国内首次运用运动教育 模式进行实验的当属北京地区的学校体育教育专家高航,其以十节课作为运动教育模式 的教学周期,期间严格按照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体系安排教学技能程,实验是参照美国 运动教育模式教学结构及进行的,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学生的运动技术方面来看, 在这短短的十节课后较其他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效果并没有十分明显的提高,但从运用战 术意识和与同伴合作意识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最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短短的 十节课学习后对从事该项活动的积极性较对照班明显提高了。从中可以看出,运动教育 模式却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这次实验更多的还是参照国外运动教育模式教学的模型, 没有更多的结合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现状系统的分析,对于运动教育模式在普通高校体育 教学是否适用以及是否有引进的需要,在这方面的研究更是为之甚少。但是运动教育模 式已逐渐受到一些体育教学工作者的注意,并且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作为 在国外十分流行的并对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有借鉴作用的新思想日益会吸引人们的注意 力。而且,值得庆幸的是,2004年10月运动教育模式的提出者西登托普先生应邀来北 京师范大学讲学,这为在国内研究、推广和开展运动教育模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查阅和检索期刊索引的方式来收集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教学论、学习论等方面的论文资料及相关专著,全面了解本课题领域的现状和前言动态。 明确有效教学的完整实践过程,确定在普通高校排球课教学过程中应用运动教育的可行 性及应用价值。 2.2.2专家访谈法 走访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通化师范学院体育系等在本研究领域 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对论文的框架结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验设计 向他们咨询、认真听取建议,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2.2.3问卷调查法 2.2.3.1问卷设计 根据本研究的内容和目的,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专家访谈 反馈的意见设计了“学生学习态度调查问卷"(见附件3)。 学生学习态度问卷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认知、意向、情感。对于以上三部 分内容,设定部分小题,依据学生满意程度赋予分值,依次为1,2,3,4,5。 心理健康问卷调查选用国内外通用的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 List一90,简称SCL一90)为调查工具。量表共含有9个因子和90个项目,内容涉及躯体症状、人际 关系、情绪状况、生活习惯、饮食睡眠等方面。问卷的每个题目均以5级评分制计分, 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则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SCL一90量表经国 内有关方面的修订和使用的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全面,能较准确地 刻画自觉症状,评定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见附件1)。2.2.3.2问卷的效度检验本问卷采用特尔斐法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在问卷设计初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 来制定问卷的内容结构,通过专家调查的形式,对5所高校从事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的 20名教授、副教授进行了2轮专家问卷调查(见表1)。专家对最后确定的问卷的各因 素、指标的认同率均达到80%以上,说明问卷的因素、指标具有较高的效度。10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2.3.3问卷的信度检验 采用再测信度作为考察问卷的信度指标。经检验计算再测相关系数为r=O.852,表明 该问卷信度较高。表1专家问卷统计表2.2.3.4问卷的回收 实验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68份,回收168份,有效问卷164份,有效率为97.6%。2.2.4实验法 2.2.4.1实验对象 以通化师范学院2006级排球选项课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本实验的研究。 2.2.4.2实验时间、地点2007年10月…-2007年12月在通化师范学院进行,共24学时。2.2.4.3实验方法 在通化师范学院2006级排球选项课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共42名男生(每班各21人) 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采用运动教育模式进行授课,由本人执教;对照班采用常 规教学法教学,由通化师范学院大学体育教研室教师担任。实验后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归纳、比较,得出结论。2.2.4.4实验步骤 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与基本技术测试(依据通 化师范学院公共体育教学中排球教学大纲要求及评分细则打分)(前测)。 实验中,实验班采用运动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学。 实验后,对两种教学效果进行测试和问卷调查(后测)。 2.2.4.5实验测量指标 依据有关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专家访谈反馈的意见制订了运动教育模式实验测 量指标(见附件3)。 前测指标:(1)身体形态:身高(米)、体重(千克);(2)身体素质:双脚起跳摸高(米)、 3米移动(秒);(3)排球的基本技术:学生排球传球、垫球技术的测试;问卷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调查,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调查。后测指标:(1)排球的基本技术:学生排球传球、垫球技术的测试;(3)问卷调查: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调查、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问卷调查、对学生实验后的教学 效果进行问卷调查。2.2.4.6教学设计在实验班中,按照人数相等、水平相当,把实验班分成A、B、C三个队,这三个队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学生,在单元教学中保持固定,按照练习期、赛前期、比赛期、最终赛事构成一个24 学时的教学单元。在有比赛日的教学中A、B、C三队中两队比赛,另一队为职责队,职 责队的队员分别担当裁判员、拉拉队、宣传员、保健员、器材员等。在整个24学时的 单元教学中,A、B、C三队有相等的比赛次数,并且每队队员都有同等担当不同角色的机 会。对照班采用常规的排球教学,完成24学时的教学任务。通过24学时的教学实验, 将两班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以及体育学习态度、心理健康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教师是教学的设计与策划者和引导者。由于教师要向学生教授运动文化、裁判以及 帮助学生理解与执行他们角色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对运动文化、裁判及各角色的职责 范围等在教学前就应该有较好地准备与掌握,并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尝试的机会。 教师对于运动教育模式的准确理解和把握以及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能力是影响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 2.2.4.7.实验控制2.2.4.7.1实验班教学由研究者本人担任,为了避免本人在教学中对对照班的影响,对 照班的教学由另一位与本人教学水平相当的大学体育教研室教师担任,同时实验班和对 照班在人数、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场地器材均保持一致。 2.2.4.7.2为避免作为实验对象的学生由于知道自己是实验对象产生的异常心态,采用 单盲实验。 2.2.4.7.3为防止不利于实验的效应出现,研究者本人还聘请了本系具有丰富排球教学 经验的教师对全部实验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 2.2.4.7.4实验的前测由研究者本人和对照班教师进行同场测试。后测时,术科的测试 两班学生打乱顺序、同时、同场进行,主考由两名未参与本实验的资深教师担任,每名 学生的得分为主考所给分数的平均分。 2.2.4.7.5实验的前测和后测安排在教学实验的开始前和结束后的2天内进行,以防止 因时间间隔过长造成的内部效度降低。 2.2.5数理统计法 根据测定的所得的原始数据,采用SPSS软件10.0对所有的数据资料进行数理统计 分析。 2.2.6逻辑分析法 对实验结果及数据所展现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比较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结 论,使实验效果更客观和可靠。12 。查!皇堕苎奎兰堕主兰篁笙窒3实验结果与分析3.1实验前测结果与分析为了将运动教育模式应用于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中,证明运动教育模式对学生 各项学习成绩以及技能掌握指标有影响,并为提高实验效度,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 学生进行了基础水平测试(见表2、表3、表4、表5)。表2实验前学生身体素质基本情况测试结果表3实验前排球传球、垫球技术达标成绩结果教学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了体育学习态度问卷调查,并进行差异性 检验,调查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I.14,P>O.05)。说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教学实验前学习认知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见表4)。表4实验前学生学习态度调查结果实验前将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水平进行T检验。结果发现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 东北师范7弋学硕士学位论文袭5实验前学生心理健康水M的SCL一90量表各因子均分的比?:r j二{果P躯体化 强症状迫 人际敏感抑 焦 敌 恐 偏 郁 虑 意1.55 1.37 1.67 1.68 1.54 1.77 1.41 1.78 1.5l 1.580.4I1.54 1.40 1.62 1.67 1.53 1.78 1-39 1.64 1.56 1.570.42 0.40 O.5l 0.39 O.42 O.46 O.42 O.60 0.50 O.45>O.05 >O.05 >O.05 >0.05 >0.05 >0.05 >0.05 >O.05 >0.05 >0.05O.39 O.520.4l0.43O.47 0.40 O.63 O.52 0.46怖 执精神病性总均分为了测试运动教育模式应用于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中,实骢弘学前对学生的身 体素质基本情况(表2)、排球技术达标成绩(表3)、学生的学习动机磐4)、学生的心理 健康水平(表5)的同质性比较,T检验的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缍譬生的身体素质基 本、排球传、垫球技术达标成绩、排球理论课考核成绩、学生的学委掣。机、学生的心理 健康水平在教学前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O.05),因此笔者认为霉i≥组与对照组在各 项指标上是有可比性的,为下一步的实验奠定了基础,保证了实验亡j了_行性。3.2实验后的结果与分析3.2.1运动教育模式对学生排球技术达标成绩的影响 为了验证运动教育模式对学生排球技术达标成绩的影响,我们跫一÷班学生进行了后 测,并进行了T检验,结果(见表6)。表6实验后排球传球、垫球技术达标成绩结果从表6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的成绩都比对照组成绩高,??验班与对照班测 试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O.05)。说明运动教育模式进行教掌j一:常规教学更能加 快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更能使学生巩固和熟练掌握运动技术。分孝。葛原因是: 3.2.1.1学生对排球技术技能学习兴趣的丧失 学生在排球课教学中只是在被动式的接受排球的技术技能教学,参数学生上完排球1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课只能掌握一些简单的基本技术,对排球运动并没有真正产生兴趣。其原因:一方面, 由于学生原有的排球技术薄弱,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排球,在技、战术的掌握上有一定 的难度;另一方面,学习评价只针对技术技能测试,如完成考试任务,教师和学生只在 单项技术上下功夫,造成比赛所学技术串联不上,比赛回合少,缺乏精彩性,使学生难 以体会到排球运动的乐趣和健身价值。在排球选项课教学中科学地运用运动教育模式, 使学生在学习中为了最终的比赛进行学习,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教学效 果;同时,还培养每个学生的组织能力、顽强拼搏精神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3.2.1.2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类最渴望得到的是别人的认可与赞许,学生希望得到教师和同 伴的认可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教学中学生间的相互观察与提供反馈信息是课堂 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评价其同伴的练习情况的同时,他自己的言行也随时 都有可能受到他人的评价。当他的言行获得肯定和认可时,就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 验;但是当其言行不被肯定和认可时,则不能产生愉悦体验。这样就会促使学生尽可能 好地去练习或观察同伴动作,认真思考教师的讲解;另外还会刺激学生在课下去自学, 弥补课上表现的不足。 3.2.2运动教育模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表7显示:在一个周期的教学实验干预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总的学习态度t值 为4.325(P<O.001),说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习态度差异非常显著。对态度的3个维度 (情感、意向和情感)的深入分析表明,在排球学习的认知层次的t值为3.298(P<O..001), 说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学习认知态度差异非常显著:在排球学习的意向层次的t值 为5.149(P<O.001),说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学习意向态度差异非常显著;在排球 的学习情感层次t值为4.353(P<0.001),说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差 异非常显著;从标准差来看,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有一定的波动性,实验班的波动性略大 于对照班,说明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态度优于对照班。分析其原因如下: 表7实验后学生学习态度调查结果运动教育模式对培养学生积极的体育学习态度有非常好的作用。实验统计结果表明,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之间体育学习态度有非常明显的差异,运动教育模式更有利于促进 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运用大单元(一般15’20学时以上)进行教学是运动教育模式 所提倡的教学方法,课时太少就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运动教育依靠良好的教学管 理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一旦学生掌握运动教育所规定的教学常规,就会担负起15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更多的管理运动小组的责任感,从而唤起强烈的运动学习动机。 在运动教育模式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以小组的学习成绩 作为教学评价的标准,通过学生问的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实现教学目标。每个小组都是 一个利益的共同体,只有小组获得了成功,才有个人的成功,而小组的成功,又有依赖 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这对于学生团体意识、协作精神、责任感、归属感的培养是有 重要意义的。未来的竞争主要是协作的竞争,没有集体的智慧与和谐的协作,是不可能有强大的竞争力。在排球教学中,要想掌握排球的运动技能,必须经过多次反复练习才能形成正确的 运动技术动力定型。但是由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耐 久力差、灵活性高,注意力不易长时间地专注于一种活动上。因此,单调重复某一种动 作,往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抑制大脑皮层活动,影响教学效果。针对这一特点, 教学中采用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每个学生都承担不同的角色,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投 入到活动当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良 好状态,主动学习各种排球基本技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常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传授一练习一接受的单一教学形式,这种只重视“运动技术”的教学方法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学生个性的发展,运动 教育模式从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多维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 鼓励者和促进者,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单一的教与学的关系。这样,逐渐使学生养成良 好的学习态度,促使其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3.2.3运动教育模式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通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结果(见表8)中发现,实验班的各因子分均比对照组低,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均分具有显著性意义,表明实验班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的高于对照班 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各因子项目中“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 虑"、“精神病性”和对照班之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O.01),结果表明, 实验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这些因子项目上明显好于对照班学生;在“敌意”、“偏 执’’因子项目中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O.05),在“躯体化”、“恐怖"上实验班和 对照班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由此可以说明,在排球教学中运用运动教育模式教学, 能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表8实验后两个班心理健康水平的SCL-90量表各因子均分的比较结果躯体化强症状迫 人际敏感 抑 焦 郁 虑1.55 1.45 1.52 1.46 1.460.43 0.37 0.43 0.39 O.35161.37 1.86 1.91 1.77 1.690.46 0.51 0.46 0.46 0.52>0.05 <0.01 <O.0l <0.01 <O.01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敌 恐 偏 意1.49 1.28 1.42 1.34 O.56 O.33 0.46 0.41 1.78 1.39 1.76 1.58 0.46 0.34 O.61 0.47<0.05 >O.05 <O.05 <0.0l<O.0l怖 执精神病性总均分1-44O.411.68O.483.2.3.1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比赛是运动教育模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为了适应变幻莫测 的比赛情况,需要具备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预见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其变化,从而 选择针对性的战术行为。这种能力是在具有一定运动技术的基础上,依赖于比赛实践经 验的积累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采用运动教育模式进行排球选项课的教学,对 于培养学生的顽强拚搏的作风有积极的影响。 在排球教学比中,快速奔跑、及时抢位、准确地判断来球的落点等,使得学生经常 处于紧张、焦虑等起伏不定的心理状态。采用运动教育模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坚定、勇 敢、自制力等意志品质,发展学生的兴趣、人格,改变学生的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 3.2.3.2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常规的体育教学使学生练习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排球课教学中,应当根据排 球的特点,采用“小团体”、“小集团”等教学方式,把比赛运用于教学的主要环节。 使学生在自己的团体中共同练习、比赛,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一次成功的接 球、传球都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而高校大学生处在好胜、进取心强的年龄段,为了给 自己的团队争得荣誉,彼此互相合作、互相支援,为集体荣誉付出全部精力,在这种状 态下进行教学,会使学生克服各种困难,积极主动去实践,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取 得最佳教学效果。因此,要运用好运动教育模式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 极参与到比赛之中,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其次要使学生训练达到的最高效率,提 高单位时间内触球次数和攻防转换次数;最后要丰富和完善技、战术,提高在各种条件 下合理运用技、战术的能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灵活的良好品德和集体主义的团结协作精神。 3.2.3.3.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运动教育模式核心就是通过降低竞技运动的要求和难度,以学习小组的方式让学生 具有综合学习能力。课程标准中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合作、竞争、交往、对集体和社会的 关心程度等,而角色的扮演过程实际上也是对社会角色的一个迁移的过程。在组织、管 理、协调方面,对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是一个提高过程,对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也 是一个促进。实验表明,让学生在小组内部担任各种角色,如管理员、宣传员、统计员等, 能促使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社会适应能力,保证不同 水平学生的公平参与。运动教育模式与新课程社会适应目标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通过角色 扮演的途径来完成体育教学。在学校体育课中,老师很少尝试用此类手段来达到社会适 应方面的教学目标,学生在体育课学习过程中也就没有系统地尝试和体验这些角色的机2k石01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2.4实验后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运动教育模式在排球选项课教学中的效果。教学实验后,对实验班的学生 进行了闯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表9实验后实验班学生问卷调查统计结果(N=21)从实验班学生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见表11)可以看出,在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中 采用运动教育模式教学,能够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通过采用运动教育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体验到真实的、完整的运动体验。使学生最终发展成为有运动能力、具有运动素 养、具有高度参与运动热情的体育人。熟练地掌握可以成功参与运动所需的技术,理解并在活动中可以合理地运用战术,在复杂的情境中理解和表现合适的策略外,是个博学的运动参与者。培养运动素养,理解和评价运动规则、运动的典礼仪式与传统,能区别 理想的运动参与模式和业余与专业的运动项目形式,不仅能参与运动,而且是有运动知识的球迷或观众,也是有眼光的运动消费者。18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结论4.1在高师排球选项课教学中应用运动教育模式,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了 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自我锻炼能力、创新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锻炼 习惯的养成,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4.2运动教育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运动参与、体育文化修养及社会适应 能力的培养与我国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理念非常切合,同时以游戏形式的比赛培养运动 文化,对于解决“竞技运动教材化”问题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4.3运动教育模式在排球选项课中教学,能使学生感受强烈的比赛气氛,有利于战术意 识的培养,比赛能力的提高。 4.4在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中选用运动教育模式,能够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排球意识, 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即组织能力、裁判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集 体主义精神以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优良品德。 4.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理解运动教育模式的特征,了解其优缺点,发挥其特有的优势, 弥补其缺陷,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将会调动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对学生技 能提高,以及身体健康改善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1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建议5.1在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中应用运动教育模式,经过实验验证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建议可在高等院校其他体育项目中,引进运动教育模式,并进一步研究其他实验 项目,不断完善运动教育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并在实践中推广、运用。 5.2运动教育模式中向学生传授裁判规则、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给予学生自主 学习的时间都占用了一定的教学时数,这样就需要教师更好地理解运动教育模式,发挥 其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特点,引导大学生课外进行练习,加强课外指导;开设俱乐部 的学校可以更好地把俱乐部于课堂教学衔接起来。 5.3运动教育模式是反映在单元教学上的教学模式,它与我国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并不 发生本质上的冲突,,反而在采用运动教育模式的同时,能够很好的将其他教学模式穿 插在体育教学过程之中,体育教师应该从理论上广泛接触、了解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 使体育教学更有效率。20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马启伟.体育阙学I-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季浏.体育与健康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4]张武升.教育创新论I-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李克凯.体育教学原理与教学模式[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6]胡伊青加著,成穷译.游戏者[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8】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9】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丁朝蓬.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l】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2]钟启泉等.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4】曲宗湖,杨文轩.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15]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6】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7]周全林.教师角色扮演中诸多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J].许昌师专学报,2002年 [18]陈晓娟.团体心理辅导中角色扮演模式的运用[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 [19]梁志国.浅议角色扮演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科教育,2004.12[20]蔡敏.“角色扮演式教学”的原理与评价[J].教育科学,2004年06期[21】王小东.运动教育模式本土化探索(讲义).2004 [22]吴志超.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23]高航.运动教育模式研究[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24]毛振明.新《标准》指导下的体育课该怎么上[R].成都:2003.[25]贡娟.试论构件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J】.体育科学,2000. [26]:F健.试析体育课程考核与评价[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 [27]余爱铃.高校健身操教学模式的创新[J】.体育学刊,2002. [28]陈秋超.论现代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 [29]赵涛.健身操课中三步教学法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3. [30]寇建民.高校素质教育与大学生终身健身意识的培养[J】.湖北体育科技,2002. [311魏勇.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效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31]何元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进程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 [32]李跃进.高校体育在实施健康教育中面临的困惑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l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3]纠延红.高校体育改革现状与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2. 【3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5]嵇明海,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J】.中国学校体育,2004. [36]f11j伟德,王恬.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与选用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37]西登托普.关于运动教育的讲稿[R].2004.【38]何元春,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多元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39]毛振明.近阶段中国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的若干成果和建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40]毛振明.对十种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J】.体育教学,2000. [41]毛振明.体育教学模式论[J】.体育科学,1998. 【42]:F华傅,浅析当前我国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几种体育教学模式【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 【43]杨楠.体育教学模式与主体教学浅论[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 【44]吴也显.教学模式研究法[J】.教育研究,1992. 【45]qF达明.生活体育教学模式探索[J】,四川体育科学,2000. 【46】王顺堂.体育教学模式及其功能[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47]吴涛.中、美、日、德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48]盛克庆.当代五种教学论模式与体育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1989.【49]周林清,试析“元认知――反馈强化”体育教学模式【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7.[50]杨建生.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 [5 1]Siedentop,D.Physical education:QualityHuman Kinetics.1 994. PE through positive sportexperience.Champaign,IL:【52]Siedentop,D.Physical [53]Siedentop,D.Aeducation:Teachering and curriculum strategies Palo theory physical education inAlto,CA,Maytield.1 986.doctoralcurriculumschools.Umpublisheddissert-mion,Indiana university.1 968[54]Grant,B,Integrating schools.Quest.1992.sportintophysicaleducationcurriculumm NewZezhndsecondary[55]Michael W.etzler.Instructional modelsCompany.2000for physical education.Allyn&Bacon.A Person Education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附件(1)录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尊敬的同学:List90,SCL一90)您好!本问卷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部分时间填写本问卷,您个人所 答的问卷和隐私将得到严格的保密!另外,我建议,在试卷发放及回收过程中,帮助发放或回收试卷的人员不要翻阅他人试卷。谢谢合作! SCL-90量表:注意:以下表格中列出了有些人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请仔细阅读每一条,然后根据最近一星期以 内下述情况影响你的实际感觉,在5个选项中选择一个,划一个“√”。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O ●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2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3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4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i.头痛 2.神经过敏,心中不踏实 3.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 4.头昏或昏倒 5.对异性的兴趣减退 6.对旁人责备求全 7.感到别人能控制您的思想 8.责怪别人制造麻烦 9.忘记性大 10.担心自己的衣饰整齐及仪态的端正 11.容易烦恼和激动 12.胸痛 13.害怕空旷的场所或街道 14.感到自己的精力下降,活动减慢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口 口口口口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5.想结束自己的生命0 0 0 0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0 0 0 0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0 [ 0 0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0 0 0 0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0 0 0 0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16.听到旁人听不到的声音17.发抖 18.感到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19.胃口不好 20.容易哭泣21.同异性相处时感到害羞不自在22.感到受骗、中了圈套或有人想抓住您 23.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24.自己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 25.怕单独出门26.经常责怪自己27.腰痛 28.感到难以完成任务29.感到孤独 30.感到苦闷31.过分担忧32.对事物不感兴趣33.感到害怕34.你的感情容易受到伤害 35.旁人能知道您的私下想法36.感到别人不理解您、不同情您 37.感到人们对您不友好,不喜欢您 38.做事必须做得很慢以保证做得正确39.心跳得很厉害40.恶心或胃部不舒服41.感到比不上他人 42.肌肉酸痛 43.感到有人在监视您、谈论您 44.难以入睡45.做事必须反复检查口 东jl-.IJili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6.难以作出决定 47.怕乘电车、公共汽车、地铁或火车 48.呼吸有困难 49.一阵阵发冷或发热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50.因为感到害怕而避开某些东西、场合或活动51.脑子变空了 52.身体发麻或刺痛 53.喉咙有梗塞感 54.感到前途没有希望 55.不能集中注意 56.感到身体的某一部分软弱无力 57.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 58.感到手或脚发重 59.想到死亡的事 60.吃得太多 61.当别人看着您或谈论您时感到不自在 62.有一些不属于您自己的想法 63.有想打人或伤害他人的冲动 64.醒得太早 65.必须反复洗手、点数目或触摸某些东西 66.睡得不稳不深 67.有想摔坏或破坏东西的冲动 68.有一些别人没有的想法或念头 69.感到对别人神经过敏 70.在商店或电影院等人多的地力感到不自在 71.感到任何事情都很困难 72.一阵阵恐俱或惊恐 73.感到在公共场合吃东西很不舒服 74.经常与人争论 75.单独一人时神经很紧张 76.别人对您的成绩没有作出恰当的评价25口口 口 口 口 口 口口 口口 口口口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7.即使和别在一起也感到孤单78.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79.感到自己没有什么价值80.感到熟悉的东西变成陌生或不像真的 81.大叫或摔东西 82.害怕会在公共场合昏倒 83.感到别人想占您的便宜 84.为一些有关“性”的想法而很苦恼 85.您认为应该因为自己的过错而受到惩罚 86.感到要很快把事情做完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87.感到自己的身体有严重问题88.从末感到和其他人很亲近 89.感到自己有罪 90.感到自己的脑子有毛病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件2)运动教育模式实验测量指标调查表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是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05级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硕士研究生于国辉,我的导师是孙建 华教授,感谢您能在百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填答此问卷。恳请您不吝赐教,学生不胜感激。填写方法:您若同意下列某个或某些提法,请在()内划“√”,若还有其它建议,请填写在“一”处。 一、您认为与排球项目相关的身体形态指标是否应包括以下内容?1.身高( )2.体重( )3.臂长( )4.年龄()5.身高/体重()6.其它二、您认为与排球项目相关的身体素质指标是否应包括以下内容? 1.速度:A.3米移动(C.800米() )B.25米往返()D.其它――)B.原地起跳摸高() )2.跳跃:A.立定跳远(C.立定三级跳( 3柔韧:A.体前屈( C.纵劈叉( 4力量:A.铅球( C.卧推( ) ) ) )D.其它B.横劈叉( )D.其它 B.引体向上( D.其他 )三、您认为教学中评价指标是否应包括以下内容? 1.学生课堂教学能力( 3.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5.培养心理素质和健康能力( )2.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能力( ))4.社会适应能力( )6.其它)四、您认为教学中应测试的指标是否应包括以下内容?1-动作技评( )2.达标测试())3.学生能力测试(问卷调查)( 4、理论知识测试( )5、其它2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件3)出生年月:――性别:合适的并划上“√”。体育学习态度量表填表说明:下列句子是描述锻炼的,共70个问题,每个问题有5个可选择答案(完全不符合,不符 合,说不清,符合,完全符合)。请根据你的真实情况在每个句子右边的5个“口”中选择一个最完全不符合一……一完全符合 1.我不赞成把时间花在锻炼上。2.我认为锻炼是很好的娱乐活动。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3.锻炼可以缓解焦虑、烦躁的情绪。 4.我有锻炼的习惯。 5.我愿意把钱花在锻炼方面。 6.锻炼时我感到心情舒畅。 7.我不知道自己该怎样锻炼。 8.我参加锻炼是因为我的朋友也这样做。 9.我认为自己不进行锻炼也很好。 10.我认为锻炼是无所事事的表现。 11.锻炼可以使人得到宣泄。 12.我总是自觉地进行锻炼。 13.我会说服周围的人同我一起锻炼。 14.在锻炼中我感到十分轻松。 15.天气太热我就不会去锻炼。16.对于锻炼我受朋友的影响较大。1 7.我喜欢每天都进行锻炼。18.我认为锻炼的作用并不大。 19.锻炼可以增强人的意志。 20.锻炼在我的生活中是不可少的。 21.我总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锻炼中。22.我因锻炼而自豪。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即使大气冷,我也会去锻炼。 24.对于锻炼我受父母的影响比较大。25.我不热衷于身体锻炼。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26.我觉得锻炼非常好。 27.锻炼于己、于家、于国都是有益的。 28.在锻炼中,无论做什么动作我都轻松自如。 29.无论遇到多少困难,我都会坚持锻炼。 30.我总能找到锻炼的乐趣。31.我经常不能完成锻炼计划。 32.父母经常嘱咐我要进行锻炼。 33.我并不喜欢锻炼。 34.锻炼与我没有什么关系。 35.我认为锻炼越来越被人所接受。 36.我不习惯没有锻炼得生活。37.我对自己坚持锻炼很满意。38.每次锻炼我都能有新的体验和感受。39.一疲劳我就很难再坚持锻炼。40.是否进行锻炼我会采纳多数好友的意见。 41.我不愿意进行锻炼。42.我对锻炼活动感兴趣。 43.提倡“全民健身”是明智之举。 44.锻炼是我的一个爱好。 45.一到锻炼的时间,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去锻炼。 46.我满足于锻炼所带来的快乐。 47.事情一多起来,我就会忘记锻炼。 48.是否进行锻炼我会采纳父母的意见。 49.我宁肯睡觉也不去锻炼。50.我参加锻炼是正确的。 51.我赞成人人参与锻炼。 52.我喜欢参与锻炼活动。2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3.我喜欢一切与运动有关的事物。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54.在锻炼中我可以找回我自己。 55.我有时很懒,不愿意锻炼。56.周围的人认为我应该锻炼。57.我对锻炼没有什么情感体验。 58.我认为自己没有必要进行锻炼。59.在闲暇时间,我尽可能多地参与锻炼。60.无论多忙,我总能挤出时间去锻炼。 61.看到有人锻炼,我也想锻炼。62.只要一累了,我就会停止锻炼。63.锻炼对我没有什么帮助。 64.一说要锻炼我就感到很兴奋。 65.我认为进行锻炼符合我的身份。 66.我认为自己不适合进行锻炼。 67.我觉得进行锻炼很容易。 68.我认为锻炼是我应做的事情。 69.我从未想过要进行锻炼。 70.我感觉锻炼是枯燥无味的。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后记论文的顺利完成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孙建华教授,在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从资 料的筛选、实验步骤的设计、论文框架的构建等,导师都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对老师的 严格要求与悉心指导,我表示深深的感谢。 在本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陈钢教授、宫本庄教授、张强教授、方志军的诚恳 建议和帮助,对你们不辞辛劳的指导,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时间仓促,疏漏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和同学批评 指正,以期日后改正提高。 运动教育模式在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 于国辉 东北师范大学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毛浩波.MAO Hao-bo 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浙江体育科学) 2. 蒋晓培 运动教育模式引入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的理论研究[学位论文]2006 3. 高嵘.张建华.高航.李国红 运动教育模式教学过程结构探析[期刊论文]-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4. 高航.章荣江.高嵘.GAO Hang.ZHANG Rong-Jiang.GAO Rong 当代运动教育模式研究[期刊论文]-体育科学 ) 5. 郑玉梅 我国学校休闲运动教育发展模式研究[学位论文]2008 6. 蒋新国.黄丽冰 美国运动教育模式下的体育教学[期刊论文]-体育师友. 杨志勇 高校公体教学学生成绩实施进步度评价的实效研究[学位论文]2007 8. 谭小燕.TAN Xiaoyan &运动教育&课程模式研究――武术课程运动教育模式的建构[期刊论文]-体育与科学 ) 9. 沈鹤军 对江苏省部分专业队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学位论文]2007 10. 张丽娜 梁漱溟农民精神唤醒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研究[学位论文]2009本文链接:http://d..cn/Thesis_Y1407763.aspx
运动教育模式在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排球漫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