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das crazy light 4boost 4什么时候出

【地板流策鞋】逆转未来!adidas crazy light boost 4 详细介绍
228回复/4亮 48681浏览
& & & 会起这么一个酷炫的标题并不是完全为了配合时下最热门的电影《X战警》,而是我在想,如果boost技术出现在2008年,也就是NIKE发布Lunar登月技术的那一年,现在市场的格局会不会被改变,变成两大品牌相庭抗理而不是现在的一家独大,至少在篮球鞋的领域不得不承认NIKE已经江山稳固。& & & &crazy light诞生于四年前,那时呼风唤雨的罗斯蹬它征战季后赛场,史上最轻篮球鞋的噱头和罗斯的超高人气,一下就炒火了这个系列。尽管它还有些缺陷,尽管它为了追求极轻省去了很多部件,但也阻止不了球迷们迫切想要穿上极轻极透气的球鞋征战炎热球场的心。随着一代的热销,二代三代也顺其自然的出现在专卖里,这个系列就在追求极轻的道路上延续着,似乎每一代就是为了打破前一代的重量纪录。而球鞋本身也感觉像是在进行小改款,同样的鞋面材质,同样的中底材质,同样的鞋垫,同样的LOGO位置……直到第四代,终于有了重大的改进。& & & &crazy light boost 4真的比四年前的crazy lihgt 1代更适合“横空出世”这个词,较之前三代有了颠覆性的改变,它似乎更应该成为一个全新,独立的系列。外型上再不会有和过去三款些一丝一毫的联系,借鉴了足球鞋中的元素,三道杠LOGO的位置被移到了前掌的外侧,而我见到过最早一版的sample,三道杠位置依旧在脚后跟处,也许是为了延续家族式标志性样式,但最终的成品把它移到了前掌,显得前掌不那么单调,也确实比sample要好看不少。当然三道杠出现在前掌也不仅仅是为了美观。& & & & 鞋面没有再采用Sprintweb和网状材质相结合,而是换成了和crazy quick 1代一样的尼龙鞋面。好处是舒适度更好了,因为从第一代开始就一直有反应Sprintweb材质组成的鞋面结构会有磨脚的感觉,似乎要穿很厚实的袜子才能缓解,不过这样以来又影响到了脚部的散热和透气,尽管2代和3代在竭力解决,不过效果好像也并不是太好,一来及其细长的鞋型本身就很挑脚,再加上如果将Sprintweb材质做的很软,鞋面的支撑性一塌糊涂,也会带来运动中受伤的风险。尼龙鞋面的支撑性自然不及Sprintweb,但是在鞋面上却布满了网状的热熔材质,这也只有用相机的微距才能让大家看见的。这个网状的结构加强了整个鞋面的支撑,而前掌外侧三道杠的材料硬度更高,从鞋头处一直延伸到中后段,有效的防止了运动过程中过度的形变,这一些小细节都能看出设计师的用心以及对轻无敌这个系列的重视程度。不过尼龙鞋面也有非常明显的劣势,crazy quikc是我个人到目前为止穿过最舒适的一双篮球鞋,我并不能说它是最好的篮球鞋,只是最适合我的脚型以及风格,唯一的缺点就是透气性极差,每次实战大约两小时左右鞋子脱下来几乎全是湿的,打完球必须带回家放在阳台上风干,如果不小心忘在后备箱忘记带回家了,鞋子第二天还是湿的,里面那味儿……CL4有内靴设计,加上鞋面材质更轻薄,想必散热和透气性会要优于CQ不少,毕竟还是轻无敌系列的成员。& & & &鞋舌也采用和唯快不破crazy quick系列一样的techfit材质,不如CQ系列弹性好,但舒适感依然非常好,尤其CL4还采用了内靴设计,尽管只有前掌,但是包裹性和舒适度很不错,鞋舌上半部分材料更厚实一些也很贴合脚背,值得一提的是,CL4的鞋型再也不像前三代那样窄长,应该能适应任何脚型的人。& & & &中低帮的鞋帮设计,里面厚实的海绵很贴合脚踝,也比前三代来的更舒适,只是这样的设计似乎不太可能再像前三代一样推出低帮版本了。前三代的鞋帮处对脚踝的束缚感一直比较强,因为太过于轻薄没有安全感,用力把鞋带拉紧之后又会有被勒住的感觉,而CL4更像是一双常规又普通的球鞋,虽然鞋面有布满网状的热熔材质,鞋帮处的支撑还是相对较弱,这可能也是这双鞋最弱势的地方了。& & & & 极轻极透气,是crazy light轻无敌系列诞生以来坚持的主题,从第一代的单只42.5码的球鞋9.8盎司的重量,第二代刷新成9.5盎司,第三代又减重到9.3盎司,其实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会觉得没有必要追求到极致,已经到了一定层面,轻那么一点重量根本也没有意义。我手头上没有42.5码的CL4,所以在饭馆里用他们称螃蟹的电子秤测试了单只43码的重量,365克,12.8盎司,即便他们是奸商电子称有误差,12盎司以上也是肯定有的。透气性已经大打折扣,重量方面也完全拖了轻无敌家族的后腿,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开头说到它更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系列。& & & &“感觉很像用手一抠就烂了”,“这根本就是包装家用电器的泡沫嘛”,“垃圾,加个泡沫就想翻身啊”。这些是引用之前曝光帖里一些奇葩的回复。不用想,这几位“大神”肯定没有穿过boost技术的鞋,可能也没有接触过boost,甚至没有看过实物。这类人其实一直存在,早些年还在论坛比较活跃的时候就有一位“仙”的回帖让我印象深刻,他说虽然他没穿过SHOX的球鞋,但是他感觉就像是踩在四个象棋上……没穿过单凭眼睛就能感知出来一双鞋的脚感,如今这类人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论坛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明白单用“垃圾"两个字去评论一个事物是不负责任的,如果你有过深入的了解,接触之后还觉得是垃圾,那它真的就是垃圾了。在弃用BOUNCE技术,adiPRENE+也渐行渐远的时候,adidas篮球鞋凭借最原始的橡胶缓震,撑过了没有特殊缓震技术的几年(好在ROSE 4.0得到了adiPRENE的回归),终于迎来了boost技术的到来,对于adidas来说有着划时代意义的缓震技术,到现在也找不到太贴切的词语来形容它的那种Q弹感,它与NIKE的ZOOM AIR和Lunar的感觉都完全不同,柔软度要胜过它俩,但是回馈和反弹不及ZOOM AIR,更偏向于真正意义上的“踩屎感”,这种感觉在跑鞋上尤为明显。夸张点的说,每一次落地都像是踩在席梦思上。首次运用在篮球鞋上,由于boost太过于柔软,而采用了很多种方法来解决它带来的不稳定性。& & & & TPU承托盘,看到这个形状有没有感觉很切合文章的标题,想到X战警。从大底中段一直延伸到整个后掌,为了缓解boost过于柔软产生的大底形变,这个承托盘在ROSE 5.0上会一直延伸到前掌,因为ROSE 5.0会是第一款前后掌搭载boost的篮球鞋。原来在中底大底之间一直延伸到后跟的sprintframe稳定技术没有再被采用,或许有天生产超厚实的boost球鞋或者双层boost球鞋会让它再回来,超厚的boost被两块TPU夹在中间,也只是纯属意淫,那种柔软程度已经不适合再做篮球鞋了。从图片中也能看得出来其实boost的面积很大,铺满整个后掌,只是由于太软而被“关在牢里”只开了几个窗户,这一设计非常像是NIKE&Caged Zoom Air的理念。& & & & 由于官方还未发布crazy light boost 4,所以并不知道STABLEFRAME是橡胶材料的名字,还是这个全新大底的名字。中底的材料质感上不如ROSE系列弹,没有CL前几代轻,也没有CQ1软,像是为了中和一下boost带来的过度若软而出现的。偏硬的前掌更利于突破时的启动加速,但是和后掌的boost比起来却感觉更硬了,这种感觉就像是穿了一双后掌双层ZOOM AIR,前掌却没有任何缓震技术的球鞋。如果设计师能看到这贴,我希望CL5如果还是后掌boost的话,前掌能植入adiPRENE+,这样一来前掌偏硬的问题能得到完美解决。顺带说一句,只有这个配色鞋头处会有的昵称,鞋垫里也会有DAME字样。目前并没有看到有版本的CL4流出,他们俩共同出过crazy 8别注版,crazy 1花之都别注版,crazy quick 2别注版,如果只有利拉德别注版CL4没有沃尔的,加之沃尔的第一代签名鞋是在ROSE 773 III的基础上小改的,而利拉德的签名鞋很可能是重新设计,感觉两人争夺老二的位置上,利拉德开始占优了(抱歉,是中锋并非入列)。& & & & 大底的花纹比较另类,像是自己拿把刻刀在肥皂上雕刻出来的,也不用抱怨外场不耐磨了,因为从第一代轻无敌球鞋旁的吊牌上已经告知:FOR HARDWOOD PLAY ONLY,只在木地板使用,肯定还是会有朋友因为不耐磨而放弃选择它,因而错过了感受当前adidas最高级球鞋脚感的机会,很是可惜,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往往就是这样。& & & &看到有人说后跟处的TPU软又薄跟鸡肋一样根本没什么用,没错,后跟的TPU确实很软,起不到什么保护作用,事实上也不需要它起保护作用,在后跟的内衬中间还植入了一块硬度很高的TPU材质,那一块才是用来保护和稳定后跟,鞋面上的纯粹只是配合今夏发布的一系列boost鞋款的统一风格,例如rocket boost。& & & & 第一双搭载boost技术的篮球鞋对于adidas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今年boost技术开始全面进军,包括休闲鞋,跑鞋,篮球鞋甚至橄榄球训练鞋。代言人如利拉德,沃尔人气渐旺,加上依旧被期待王者归来的罗斯,以及在队的霍华德,等,轻无敌系列越发成熟,唯快不破系列也口碑良好,adidas篮球鞋似乎已经吹响了反击的号角,作为鞋迷,更是希望这样的良心竞争能带来更好的产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喜欢请点击“我要推荐”↓↓↓,谢谢[/sell][ 此帖被我是地板流在 15:14修改 ]
如果你喜欢
的文章,可以。& & & &
俺也有微博啦:/longft
这些回帖亮了
狗明显比以前老了发自手机虎扑
adidas要打翻身仗 在我看来打压nike嚣张气焰 我很乐意看到啊~ 毕竟这两年鞋子质量问题比比皆是 从HD11假zoom air 到现在AJ XX8 气垫鼓包~ 整个态度就是不理睬 作为消费者 这TM能忍?
期待CQ2斗战的请点亮!!!!
俺也有微博啦:/longft
期待CQ2斗战的请点亮!!!!
瑞士的小小留学生,好山好水好景色,就是不代购。。。
真心不错~!!!!!!!!!!!
瞎卖卖~快升级~
还以为能降到200克以下- -
adidas要打翻身仗 在我看来打压nike嚣张气焰 我很乐意看到啊~ 毕竟这两年鞋子质量问题比比皆是 从HD11假zoom air 到现在AJ XX8 气垫鼓包~ 整个态度就是不理睬 作为消费者 这TM能忍?
出AJ4奥利奥38.5 / 39 / 40.5 / 41 另出AJ20 黑镭射 / 金喷
店铺地址:/index.htm?spm=02-.2.Fw4PT8
狗明显比以前老了发自手机虎扑
七百包收双詹姆斯10熔岩,八百包收双詹姆斯10圣诞
全新原盒,圣诞两幅鞋带都有,无出样无瑕疵,42.5码的来
出霍华德2010东部全明星球衣,全新吊带L码,全网最低159裸
看起来不错啊!
不管是什么科技,只知道阿迪这次终于把LOGO移到鞋正面来了。。。
下期预告那个是Battle Pack? 太帅了
就只有后掌boost?前掌什么都没?发自手机虎扑
自力更生,自给自足!
写得用心,这是近期看到的比较不错的测评之一,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对球鞋系列的把握以及性能的中肯评价,个人见解也够明确,关于中底的稳定性,我和你有着一样的担忧,但又充满期待,请继续努力。
我很期待有能够认真看完我帖子的读者出现.........
写得用心,这是近期看到的比较不错的测评之一,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对球鞋系列的把握以及性能的中肯评价,个人见解也够明确,关于中底的稳定性,我和你有着一样的担忧,但又充满期待,请继续努力。
我很期待有能够认真看完我帖子的读者出现.........
为毛前掌没有科技
外层材质回归尼龙,双刃剑啊……
这样的渣透气,再附加娇贵的非耐磨大底,再加跟一对aj相差无几的原价……
目前看,想靠boost在篮球方面翻身,有点难~ps,相信这次只是过度性产品,期待boost的进化!
在大小贩子和众多的傻B买家之间寻找最合理的价位出手心仪的球鞋,是门艺术啊!!!
stableframe是中底抗扭转结构的名字和之前的sprintframe一样我觉得发自手机虎扑
第一次看到就觉得这个配色好好
爱老婆,爱生活,爱篮球
我看见boost已经没有办法停止了!!!!激动啊!!大爱
当艾已成往事
只有我觉得这双鞋型很犀利!?很喜欢啊。。
新浪微博 @Crystal-7 /luvhan?wvr=4&lf=re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101人参加识货团购79.00元377人参加识货团购439.00元705人参加识货团购488.00元259人参加识货团购478.00元334人参加识货团购398.00元623人参加识货团购840.00元44人参加识货团购105.00元37人参加识货团购74.00元185人参加识货团购869.00元73人参加识货团购489.00元410人参加识货团购139.00元127人参加识货团购249.00元阿迪达斯CrazyLight Boost-4代中帮男子篮球鞋(总配色)_超级炫酷壹线鞋业(运动鞋)的相册_又拍图片管家
&& && &大图
阿迪达斯CrazyLight Boost-4代中帮男子篮球鞋(总配色)
(30张图片)
0030-图片没有命名
0029-图片没有命名
0028-图片没有命名
0027-图片没有命名
0026-图片没有命名
0025-CrazyLight Boost-4 戈登 红黑C76712 41#----46#
0024-图片没有命名
0023-图片没有命名
0022-图片没有命名
0021-图片没有命名
0020-图片没有命名
0019-CrazyLight Boost-4卢比奥 深兰白C75910 41#----46#
0018-图片没有命名
0017-图片没有命名
0016-图片没有命名
0015-图片没有命名
0014-图片没有命名
0013-CrazyLight Boost-4康利 深兰黑黄C#----46#
0012-图片没有命名
0011-图片没有命名
0010-图片没有命名
0009-图片没有命名
0008-图片没有命名
0007-CrazyLight Boost-4七彩虹C75907 41#----46#
0006-图片没有命名
0005-图片没有命名
0004-图片没有命名
0003-图片没有命名
0002-图片没有命名
0001-CrazyLight Boost-4利拉德 豹纹D73980 41#----46#[鞋測] 籃球場上的敏捷獵豹 adidas Crazylight Boost
在太陽底下,Crazylight Boost就像蓄勢待發的獵豹,準備上場撕裂對手防線。&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老實說有一陣子沒有穿adidas的籃球鞋了,上次穿應該是KOBE還在adidas的年代吧......。不過就在今年adidas再度吸引了我的目光,除了大動作簽下林書豪外,旗下許多潛力新秀逐漸展露頭角,更值得一提的,他們還在台北101對面蓋了一座全台灣最貴的籃球場,提供了球友們一個優良的打球環境,很難不讓人感受到adidas在籃球上付出的努力。
這次adidas最新推出的Crazylight Boost籃球鞋,不但首度搭載品牌獨創的BOOST中底避震科技,還是我很欣賞的NBA球星「Damian Lillard」所代言,讓我非常期待。
BOOST科技在adidas的跑鞋已經廣泛應用,我也寫過一篇,對於BOOST的柔軟跑感與回饋動能有著深刻印象,至今還是我最喜歡的跑鞋。但對於BOOST材質運用在籃球鞋上我始終抱著懷疑的態度,因為籃球運動有許多折返、轉向、左右橫移的動作,BOOST柔軟的特性若是不能提供穩定性,很容易有造成腳踝受傷的風險。
就讓我帶著好奇實驗的精神,帶大家來介紹這雙Crazylight Boost吧!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adidas Crazylight Boost外型簡潔俐落,這款搭配灰色豹紋,可以說是低調的騷包,哈,adidas的三條紅線用逆向的角度呈現,如同兇猛的爪痕,讓人有種穿上它將會化身敏捷獵豹的想像。另外延續了Crazylight系列超輕量的特性,僅僅329公克對籃球鞋來說是超羽量的等級。整體來說帶給人速度、輕量、帥的視覺感受!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球鞋前端有愛迪達LOGO,側前方則有DAM的字樣,也就是Damian Lillard的縮寫,更強化了球星專屬球鞋的魅力。我個人雖然不是會看球星買鞋的人,但我不得不說Lillard是我最喜歡的年輕一代後衛,技術精湛外,沉穩的個性搭配超大顆心臟,絕對是未來NBA聯盟中的頭幾號人物!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從內側來觀賞Crazylight Boost可以發現白色的BOOST材質著重於最需要避震的腳後跟,而腳踝部分有別於一般低筒籃球鞋,前方高出側面許多,看樣子能增加前方的保護與側面移動的靈活性。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鞋跟部分可以見到白色保麗龍般的BOOST科技材質鑲嵌於中底之內,腳後跟也有和跑鞋一樣的支撐性結構,強化足跟穩定。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中底可見STABLEFRAME字樣,這部分摸起來蠻有韌性的,相較於BOOST的軟Q,提供了籃球員劇烈轉向時的穩定感。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從正面來欣賞Crazylight Boost,非常優雅漂亮,讓我怎麼忍心穿它呢......。另外,從正面看根本就是一雙偽高筒籃球鞋嘛!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這個角度看又是另一番風味,可以說是每個角度都有不同個性,很耐人玩味!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從後方視角審視,雖然後半部屬於低筒,但後跟還是有特殊材質加強保護。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鞋舌與腳踝前端部分高出許多,鞋帶也可以綁到很上面,提供腳踝前方充分的保護。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來到大底又是一絕了,有別於一般籃球鞋的鞋底交叉紋路或以橫向紋路為主,Crazylight Boost的鞋底紋路全是直的,如同河流還是秀髮般朝向同一個方向匯流。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再把鏡頭拉近一點,會發現直條的溝紋中還是有利用深淺變化一些交叉的橫向紋路。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鞋跟大底可以見到BOOST字樣,裡面塞的滿滿的都是白色BOOST的動能顆粒。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左腳鞋墊可見Crazylight Boost字樣。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右腳鞋墊可見DAM字樣。
外觀介紹完了,現在馬上跟著我奔向球場,看看這雙球鞋的能耐吧!
戶外球場測試
測試地點:adidas 101 籃球公園
既然是adidas籃球鞋,那麼當然要來adidas 101 籃球公園來帥一下呀!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剛開始穿上Crazylight Boost有一些不適應,由於我比較喜歡低筒的籃球鞋,穿上的時候覺得腳踝前方有一點壓迫感,所以最上面一格鞋帶沒有繫。但最後反而繫到最上面一格感覺比較舒服,整個鞋舌與腳踝有服貼感,不會有奇怪異物干擾的感覺。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有別於一般籃球鞋,Crazylight Boost的大底在足弓的部分幾乎沒有與地面接觸,符合一般人腳型,且走起來機動性不錯。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實際穿著走動幾趟,特別體驗BOOST的感受,腳感雖然沒有像Energy Boost跑鞋明顯,但足跟還是有柔軟的舒適感,且只有329公克,穿在腳上並不會有任何負擔。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鞋底在變髒之後,可以明顯看出除了直向溝紋,還利用深淺變化形成X型網狀的結構。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測試第一步過人的瞬發力,BOOST提供了推進的動能,而鞋底也有足夠摩擦力讓過人更順暢。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墊腳尖時,鞋面與鞋底很柔軟,可以輕鬆彎曲腳背,做出過人加速等動作。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左右橫移可以說是籃球運動不可或缺的動作,不論防守、折返都會運用的到,所以我也特別測試這部分的表現。由於鞋底以直條紋為主,所以就算在戶外場地Crazylight Boost還是提供了不錯的橫移能力,在折返順間能很快提供反衝力量,且鞋面延展性夠強,不會有卡卡的感覺。鞋跟BOOST的部分也很穩定,完全沒有漂移的風險。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運球衝刺過程刻意體驗了是否有如BOOST跑鞋般的動能推進,但這部分感受沒有特別深,想必是由於要顧及籃球鞋的穩定性,所以犧牲掉BOOST材質的面積與效能,但足跟還是有受到保護的緩衝感。撇開BOOST科技的動能,衝刺時腳上是很輕盈的,可以為長時間在球場上奔跑省去不少力。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原地跨進攻步伐、旋轉等動作都很輕盈順暢,且鞋尖就像釘在地板上一般穩,不會因為滑動而不小心走步違例了。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接下來測試急停跳投,第一步啟動敏捷性十足,BOOST確實有協助我推進的力道。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第二步腳跟落地BOOST非常柔軟,著地感很舒適。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第三步急停,煞車系統不賴,可以馬上將向前的動能轉換為向上。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第四步起跳,老實說我很期待BOOST能否讓我跳更高一點,雖然影響有限,但Crazylight Boost的超輕量與BOOST科技的彈性,絕對讓我有更跳高了0.5mm以上,哈哈!不過就跳投的「感覺」來說,確實很輕盈順暢。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接下來體驗上籃看看,順便和身後的Damian Lillard致敬一下,希望沒有汙辱到他與他的戰靴,哈哈。第一步一樣輕盈順暢,且腳跟落地時BOOST提供了不錯的緩衝,舒緩了膝蓋與腳踝關節壓力。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起跳時心中想著Lillard飛扣的英姿,感覺自己跳的和101一樣高了!(大家眼睛應該沒瞎......)跨步與起跳瞬間BOOST告訴我飛吧,孩子!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跳動時會比衝刺更能感覺到BOOST動能與彈性,跨步與起跳也很流暢。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緊接著來測試抓籃板落地的感受,許多人爭搶籃板下來時會大力落地,其實是很傷膝蓋的,BOOST雖然在往上跳時的幫助有限,但落地緩衝卻是提供球員很大的幫助,降低了足部與膝蓋的負擔。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接下來測試變向移動的能力,軸心腳穩定性與抓地性很夠,變換方向也因為鞋子輕的關係速度感不錯。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變向除了往前、往旁邊外,還有往後面,在高速往前的情況下做出step back(後撤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時候如果鞋子的抓地性與穩定性不夠很容易拉開距離不夠甚至扭傷,Crazylight Boost很明顯通過我的考驗,能夠滿足各種變向需求。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最後...和Lillard來張合照吧!
室內球場實戰體驗
比賽地點:台北體育館(紅館)4樓
這幾天剛好有比賽,正好可以穿著Crazylight Boost來室內體驗。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我們以前打球都會比誰的鞋在木板地上「吱吱叫」的最響亮,也就是防滑性最好。Crazylight Boost的大底紋路非常密,所以「吱吱叫」的頗為大聲,防滑性在木板表現十分卓越。
圖片來源:籃球筆記
Crazylight Boost在室內木板的表現更突顯了這雙球鞋的性能,40分鐘的比賽下來不論在跳躍、折返、急停、變向等動作都難不倒它(應該是難不倒我吧......),且過程中非常舒適,沒有任何不良反應。
Crazylight Boost除了有華麗的外型、羽量級的輕盈,現在又加上BOOST科技的緩衝與動能,簡直可說是如虎添翼;腳踝部分側面是我偏好的低筒,前面則有高筒的支撐保護,這樣的組合令我驚豔。
綜合來說,這是一雙打破傳統籃球鞋輕量與穩定難以兼顧的優秀作品,在球場上能夠充分展現如獵豹般敏捷的性能,卻又對雙腳有著高度的保護,切入「輕快」、跑位「靈活」、彈跳「穩定」,滿足了籃球場上各項動作的需求。加上Damian Lillard明星魅力的加持,穿上Crazylight Boost確實有被Lillard的魔力感染,一舉手一投足似乎也更加自信了!是值得伴隨球友們征戰球場的頂級戰靴。
延伸閱讀:
擁有「過氣籃球員」與「三流跑者」的雙重身份;無論如何,我的生命已經與運動無法脫鉤了。
讚一下!籃球新鮮事
報乎你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didas crazy light 2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