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一部电影 战争主题 主角男主失忆忘记女主小说 影片结尾的时候在战场上恢复记忆然后拿起枪反杀现在的队友

《低俗小说》本身讲的就是低俗的故事。庸俗的笑话,离奇的故事,似是而非的逻辑,梦幻色彩的幻想。这就是《低俗小说》,一个讲述如同《故事会》中的离奇故事一般的电影。而昆丁用他神奇的叙事方法让这些低俗的故事拥有了令人着魔的力量。《低俗小说》一共讲述了下面七个故事,并通过三件关键物品串联起来。1「两位杀手执行任务时遇见神迹,一位顿悟之后决定金盆洗手。」2「杀手在车内误杀线人在朋友家里请来专业人士处理尸体。」3「一个胆小的流氓被“大嫂”引诱却不敢有所行动。」4「暧昧的夜晚嗑错药被离奇手法救活的少妇。」5「拳手违背假打约定试图大赚一笔后逃生。」6「黑老大路遇仇人激烈搏斗后双双被变态囚禁最终反杀。」7「一对打算抢劫咖啡店的情侣遇到顿悟的杀手。」任务物品「魔鬼召唤的宝箱」666「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一块有味道的表」《故事会》的讲法是分成十个段落讲述这些离奇的故事。而昆丁却打乱时间线让所有的离奇都拥有了不同意义。昆丁构建了一个神奇世界,这个世界中有人目瞪口呆的为荒谬鼓掌,有人思考到底什么是真实,还有人大笑这操蛋的世界。从开始,蒂姆.罗斯用「似是而非的逻辑」证明打劫咖啡店是个好主意,却被「恶魔宝箱」引诱,身陷险境。幸好已经顿悟的jules却决定宽恕劫匪,来回应神迹。看看弹孔,就会发现真的是神迹。而文森却对弹孔不屑一顾,自顾自的认为是运气也许这是因为文森已经被「恶魔宝箱」迷惑,反之jules却一眼没看过「恶魔宝箱」。这应该是文森一直悲剧的原因。「走火」「mia濒危」「死亡」怀表证明着butch家族的荣誉,这是他比赛反水的原因,也是butch最后回头解救Marsellus的原因。而这荣耀却藏在……mia故事里除了舞蹈外最能反应这段剧情应该是文森刚上厕所时。Mia随着《girl,you will be a weman soon》的音乐起舞,而文森却因为恐惧觉得回家打飞机。可惜最后冷笑话catch up还是kecthup直接暗示。所有的废话丰满了人物的血肉,让我们可以在短时间了解人物的性格。冒死不着边际的对话让离奇的故事如此的贴近生活。不担心警察而担心老婆的吉米,特立独行的女司机,傻白甜的Fabienne,胆小暴躁的文森,讲义气的黑老大,高效优雅的The wolf,一个个人物如此鲜明,不得不说是「废话」的原因。昆丁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个符号化的脸谱。英雄最憋屈的时刻竟然是哄女友,当butch拍着方向盘大骂的时候,我不禁大笑「去TM的英雄」。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意外的世界,他们更热爱着自己的生活,那似乎不再是电影的世界。————————分割线—————————PS:为了写这个答案连续无数次的回顾《低俗小说》,突然我感觉到周星驰到底有多喜欢这部电影。除了《百变星君》明显的致敬外,最成功的致敬其实是《大话西游》。用「月光宝盒」打乱时间线,将一段悲剧演绎出不同的内涵。白晶晶爱的是孙悟空,紫霞爱的是至尊宝;至尊宝爱的是白晶晶,悟空爱的是紫霞,而主角是不断从至尊宝变成悟空。一个用荒诞的表现描写普通的传说,一个用正经的伪装演绎离奇的故事。
低俗小说:讲故事的手法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摘要]:1994年昆汀的《低俗小说》横空出世,其作为美国独立电影的代表以其先锋的叙事结构打败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红》一举拿下戛纳金棕榈大奖。与之同时的奥利弗·斯通的《天生杀人狂》以及曼彻夫斯基的《暴雨将至》、王家卫的《东邪西毒》以及随后刘镇伟的《大话西游》在这一两年内同时涌现,他们基本都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结构,拼贴的电影语言等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手法。而《低俗小说》作为个中翘楚,其叙事的断裂性、拼贴性,思想的平面化无深度,多中心的布局以及对宏大叙事的消解等等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尤为值得我们对它的电影叙事结构以及电影语言进行分析。[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拼贴;环状互补结构;多视角立体叙事;复调一、导语1994年可算是电影史上的黄金年,在那一年,《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暴雨将至》、《东邪西毒》、《天生杀人狂》等诸多足以流传影史的影片同时涌现,无论是影片内容的精彩程度,抑或其先锋的叙事结构,20年后回头再看依然算是影史经典。《肖申克的救赎》以其深刻的精神内涵高居IMDB榜单第一,被誉为“无冕之王”。内容上的东西总是易于理解,而作为在影片形式结构上做了极其先锋探索的《低俗小说》可就没那么好运气了。1919年格里菲斯继《一个国家的诞生》大获成功后拍出了他的心血之作——最早的非线性叙事影片《党同伐异》,然而这部电影带给他的是无限凄凉和负债累累的晚年,当时的观众根本无法理解四个毫无关联的故事就这么跳来跳去。几十年后,人们从思维上逐渐接受了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模式,1994年昆汀的《低俗小说》这类对于非线性叙事结构探索的影片逐渐得到人们的肯定与赞扬。下面我们主要从叙事结构的角度来理解一下这部电影。二、拼贴如果看过昆汀的另一部影片《杀死比尔》,可能会对这部电影多样化的风格印象深刻。在这部电影里,昆汀首先按线性结构将其分为十章,然后以非线性的方式重新排列组合,再在每一章中揉合进不同的类型片风格,如香港六七十年代的功夫片、意大利黑帮电影、西部片、日本武士电影和日式动画片。这样一来,故事还是那个紧凑到极其简单的故事,但观众在欣赏时感受到的却是变化多端的乐趣。这实际上就是对影片风格的拼贴,同样类型的还有《天生杀人狂》《罗拉快跑》。而至于《低俗小说》,则是对于电影叙事序列的拼贴,我们先按照正常的线性发展顺序理一下《低俗小说》的叙述脉络。《低俗小说》一共讲了三个互有关联的故事:(故事一)索脏:(1)
Vincent和Jules去一家旅馆索脏,两人一路闲谈,拿到赃款,枪杀藏脏人;(2)
意外被枪击,发现毫发无伤,Jules认为是“神迹”;(3)
回程路上闲谈,Jules因为“神迹”决定洗手不干,误杀活口,成功处理麻烦;(4)
快餐店两个小痞子打劫;(5)
Jules因为“神迹”开始反省,以拯救者身份解决麻烦;(6)
两人回去交差,碰见老大和Butch做交易。(7)
谈论Vincent的新任务——陪老大夫人Mia出去玩;(故事二)Vincent和老大夫人Mia的晚餐(8)
Vincent到毒贩家购买毒品(9)
Vincent和Mia晚餐(10) Mia吸毒过量,Vincent抢救成功,告别。(故事三)Butch的金表(11) Butch做梦,回忆了金表的来历(12) Butch耍花招潜逃(13) Butch回家取金表,打死Vincent,开车回家路上撞晕老大(14) Butch和老大误入黑店,老大遭爆菊(15) Butch救出老大,两人和解昆汀把这三个故事打散拆碎,将这15个序列进行拼贴,重新组合:(4 ) 快餐店两个小痞子打劫;(1)
Vincent和Jules去一家旅馆索脏,两人一路闲谈,拿到赃款,枪杀藏脏人;字幕:Vincent和老大Wallace的妻子(6) 两人回去交差,碰见老大和Butch做交易。(7) 谈论Vincent的新任务——陪老大夫人Mia出去玩;(8) Vincent到毒贩家购买毒品(9) Vincent和Mia晚餐(10) Mia吸毒过量,Vincent抢救成功,告别。一阵黑屏,狗叫声开启另一个故事:金表(11) Butch做梦,回忆了金表的来历(12) Butch耍花招潜逃(13) Butch回家取金表,打死Vincent,开车回家路上撞晕老大(14) Butch和老大误入黑店,老大遭爆菊(15) Butch救出老大,两人和解字幕:邦尼的处境(接故事一)(2)
意外被枪击,发现毫发无伤,Jules认为是“神迹”;(3)
回程路上闲谈,Jules因为“神迹”决定洗手不干,误杀活口,处理麻烦;(4)
快餐店两个小痞子打劫;(5)
Jules因为“神迹”开始反省,以拯救者身份解决麻烦;现在故事的序列变成了:(4)(1)(6)(7)(8)(9)(10)(11)(12)(13)(14)(15)(2)(3)(4)(5)这是影片对叙事序列的拼贴。这里我们已经不小心触及到了叙事学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即叙事作品当中,一个事件的最小切分单位是什么?罗兰巴特认为“叙事作品的功能覆盖层要求一个中继组织,其基本单位只能是一小群功能。我们把这一小群功能叫做“序列”。需要注意的两点是:a. 序列有长有短,如一场战争,五年计划,下一盘棋,遛狗都可以算作序列;b. 序列可以被自由组合,由此充满各种可能性我们上面所总结出的这15点即是《低俗小说》的序列。昆汀将这15个序列自由组合,由此产生种种奇妙效果。比如在第一个故事里观众会因为Vincent被击毙而惊讶,没想到自以为的主角会突然死去,却没想到在第三个故事里Vincent又死而复生还偷偷换了件衣裳和Jules又话唠起来了;比如本来以为Jules和Vincent已经索脏杀人结束,他俩都已经向老大交差了。没想到到影片后半段会突然从厕所里蹿出来一个人朝他俩开枪;比如影片开头和结尾居然相互连接,构成环形结构,这太他妈奇妙了!另外如果你阅读仔细的话,会发现第二组里面重组的序列一共是16个,比第一组多了一个。这就牵扯到了下面几个话题。三、环状互补结构其实《低俗小说》的剧本早在1990年就有了雏形,1992年昆汀在拍完《落水狗》之后再次审视这个剧本“我意识到一件事,为什么小说家可以让人物随着叙事需要出现或消失,但导演从来不这样做呢?”这个想法成就了《低俗小说》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特征,即环状互补结构。前文讲过,“序列“的第二个特性就是可以自由组合,由此产生种种奇妙效果。其中之一就是这种环状互补结构。我们先放上线性发展的序列故事一:(1)(2)(3)(4)(5)(6)(7)故事二:(8)(9)(10)故事三:(11)(12)(13)(14)(15)然后是重组之后的序列:故事一A组:(4)故事一B组:(1)(6)(7)故事二:
(8)(9)(10)故事三:
(6)(11)(12)(13)(14)(15)故事一C组:(2)(3)(4)(5)这样看起来就清楚多了,即故事一是被拆成三段分开讲述的,而故事三也被分开成两组,序列(6):Vincent和Jules见到Butch和老大交易可以算是故事三“金表”的序幕。所以我让序列(6)出现了两次。戈达尔说过:“我承认一部电影会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部分,但是不一定总要照这样叙述”。《低俗小说》完美地实践了这一点。故事一其实是很长的,Jules和Vincent这一来一回发生了很多事:一路话唠到旅馆,枪杀藏脏人;厕所里藏了个人,窜出来枪击但他们毫发无伤,出现神迹;回去路上误杀活口,叫来帮手处理麻烦;快餐店遇劫;回去交差碰见Butch,谈论Vincent的新任务,陪Mia出去玩。故事的开头即第(4)个序列实际上是(故事一)当中的快结束的部分,昆汀把它放到了电影片头部分,再通过剪辑让(1)(6)(7)这三个序列成为故事的主体。昆汀还留了一手,他换了Jules和Vincent的衣服,把西装换成了短裤短袖。这就悄悄为后面的叙事埋下了伏笔,使故事一的后续部分不至于太突兀。到故事一的C组他们处理完麻烦来到快餐店又碰到序列(4),只是片头的序列(4)主体是那两个小流氓,而片尾的序列(4)主体是Jules和Vincent,这就实现了环状互补结构。重复的序列(4)是两个不同的叙述主体构成的,这实际是就是多视角立体叙事。四、多视角立体叙事何为多视角立体叙事?比如你观察一个正六面体如粉笔盒,从正面看,从侧面看,从上方看各有不同,仅从一个面观看其他两面还会有变形扭曲。所以我们如果要观察一个粉笔盒的形态会从它的各个视角观察它,甚至把它握在手里反复查看。这种观察方法反映到电影叙事里就是多视角立体式叙事。电影里如宁浩《疯狂的石头》,影片开场,一次撞车三个角度,分别从三伙人的视角进行描述;库布里克的《The Killing》,乔治听到广播响后预备开枪,四次回旋倒退,从四个人的角度分别描述当时在那一时间横断面上的行动,现实世界是共时性的,而故事只能以传统的线性讲出来,这种手法突破了这讲故事的障碍,时间凝固,瞬时并现,进入空间叙事的层次,扩大和延长了时间容量。而《罗生门》里,其实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事件,但是却从五个人口里说出了五种不同的说法。这些就是多视角立体叙事。用叙述学上的概念来讲就是内聚焦型视角,内聚焦型视角又分为“不定内聚焦”和“多重内聚焦”,我们刚才举例的比如《罗生门》、《疯狂的石头》都是“多重内聚焦”,即:多个角度多次重复叙述同一件事情。而《低俗小说》则属于“不定内聚焦”,即采用几个人物的视角来呈现不同事件,它在某一特定范围内必须限定在单一人物身上。比如在序列(1)和(2)中Jules念完圣经杀死人后,中间隔断到了影片快结束,发现还有人躲在厕所。前半段的视角是Jules,后半段的视角则是那个躲在厕所的人,而事件只被叙述了一次。再看一下序列(4)的多视角叙事,它分成两次叙述完毕。片头的序列(4)叙述主体是两个小混混,到了结尾其叙述主体则变成了Jules。昆汀对这种叙事手法的使用妙就妙在他不仅仅满足于多视角,他还要多视角带来的前后人物思想意识的变化。比如在故事一当中Jules在故事一当中是个黑帮杀手,而到了片尾,他则因为“神迹”开始反省自己,以拯救者的身份出现解决了麻烦,竭力促使两个混混走向正道。再回看昆汀这部《低俗小说》,会发现Vincent在这三个故事当中都有出现,在故事一当中Jules是主视角,Vincent是配角,到了故事二Vincent成了绝对的主角,和老大妻子Mia一起吃晚餐跳舞,而到了故事三Vincent就是个死跑龙套的,刚一露面就被故事三的主角Butch开枪打死了。这就是影片的“不定内聚焦型”叙事,采用几个人物的视角来呈现不同事件。多视角立体叙事这种手法最大程度地还原了生活的真实面貌,连带着对主角光环进行了消解,我们看Vincent这个人,从故事一里的配角,到故事二里的主角,再到故事三里成了一个跑龙套的。这种手法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主角,都有着自己的独立意识,一个死跑龙套的在被开枪射杀之前也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五、对话式复调一般来说,由多视角立体叙事都会生发出一种“对话性”,即统一在一个主题/事件之下的各类平等的思想意识之间的碰撞。比如序列(4)快餐店遇劫,前半段以两个小流氓的视角展开叙述,后半段以Jules的视角展开叙述,而他们的对话性产生于“继续堕落or选择向善”这个主题当中,由此他们之间发生了冲突。从整个大的结构上来看,影片一共三个故事,三个故事的主体都是不一样的:故事一中Jules是主体;故事二中Vincent是主体;故事三中Butch是主体。出现了同等价值的不同意识,具备了对话性的第一个条件——多个主体。那么第二个条件,它们之间对话关系是怎么样的呢,它们是怎样指向对方的?其实还是同序列(4)的微型对话一样,他们从不同方向阐释了“继续堕落or选择向善”这个话题。(故事一)中Jules狂妄之极,居然在杀人时口念圣经,随后意外被枪击却毫发无伤,感叹于“神迹”的出现决心洗手不干,从此做个好人。而Vincent却麻木不仁,无动于衷。(故事二)中Vincent选择了继续堕落,意外死于枪击。(故事三)中Butch为了拿回属于他家族的象征金表,而甘愿铤而走险,最后又救了老大,最后安然携款远走他乡。经过分析可以看出他们是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继续堕落or选择向善”这个主题,三个故事结构互为比照,同时人物对话上也有交锋,比如Vincent和Jules关于神迹的辩论。由此构成了巴赫金意义上的对话式复调结构。六、结构复调不同于巴赫金的对话式复调,以昆德拉为代表的现代小说家发展出了一种更接近复调本义的结构复调。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当中阐述了自己的文学理论,认为小说对位法的必要条件是:1. 各线的平等;2. 整体的不可分割。我们之前也概括过结构复调即对位式复调的四个特征:a. 多声部、多线索、多故事b. 声部/线索/故事间地位平等,任何一条线索、一个故事都不能简单的充当伴奏c. 整体不可分割,少了任何一条都不能再构成这个文本本身。d. 除了抽象的主题连接外,他们表面的剧情发展也应该产生联系,大多是由于人物的命运,偶然性而发生碰撞,也即纵向发展的同时也有着横向共振《低俗小说》由三个故事共同构成,其中每一个故事内部又有多条线索,比如故事一既有索脏,神迹,又有处理尸体,快餐店遇劫,而故事之间也都各自有联系。故事一中Vincent和Jules回来交差碰见Butch,那是Butch和Vincent第一次相见,昆汀故意让Vincent去上厕所,好去凸显两个人之后在故事三中的再次重逢,在第三个故事“金表”里,Butch回家拿金表,碰上了Vincent,开枪射杀,这就是故事一和故事三的连接。昆汀又把整个故事一拆成了三部分,三条线各自叙述,散而不乱,如前所述Vincent在这三个故事当中都有出现,昆汀用Vincent这个人物连接起了这三个故事,构成了复杂的蜘蛛网式的“非线性网状结构”,其中既有故事间的对位,也有故事内部的多条线索间的对位,还有故事之间的线索之间的对位。其中故事之间,线索之间各自独立平等,没有哪个充当陪衬,而且整体密不可分,构成了为人称道的“结构复调”。七、《低俗小说》的后现代性目前对于“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的概念界定,学界尚没有统一权威的划分。其主要特征是在与现代主义的比较中得到归纳的。如:现代主义:上帝死了,主体建构,有深度,晦涩难懂,独特性,有确定的中心…
后现代主义:人死了,主体解构,平面性,娱乐性,可复制性,多中心乃至无中心…现代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福柯的“话语”(discourse)及“权利”,萨特的“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及潜意识学说,文论上主要是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结构主义为基础,以及稍后的罗兰·巴特等人。后现代的哲学基础则是以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主义。起源于60年代的法国。主要是对结构主义文本中心论的批判,以及对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s)的消解;方法论主要有三种:戏仿、拼贴和黑色幽默。虽然目前学界对后现代主义尚无统一的概念界定,但我个人觉得,如果非要为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正式兴盛确定一个年份的话,应该是1994年。电影分商业与艺术,而在20世纪后半叶的艺术电影中,现代主义思想在其中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主要代表是意大利费里尼、苏联塔尔科夫斯基,瑞典伯格曼。他们三个被共同誉为“现代电影圣三位一体”。而1994这一年,可以说完成了由现代到后现代主义的转折,其标志性事件是1994年的法国戛纳电影节上,昆汀的《低俗小说》打败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红》获得戛纳金棕榈。其意义大致相当于1945年之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1959年之于法国新浪潮,1967年之于美国新好莱坞。而与之同时的奥利弗·斯通的《天生杀人狂》、曼彻夫斯基的《暴雨将至》、以及香港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刘镇伟的《大话西游》在这一两年内同时涌现,这些电影基本都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结构,拼贴的电影语言等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手法。在这之后,后现代主义逐渐在艺术电影中占据了主流地位。在戛纳之前,基耶斯洛夫斯基已凭借《蓝》获1993年第50届威尼斯金狮奖;而第二部《白》也于1994年获第44届柏林银熊奖(最佳导演);而当基耶斯洛夫斯基带着《红》来到戛纳眼看着要以《蓝白红三部曲》实现欧洲三大电影节大满贯的时候,昆汀的《低俗小说》出现了。这在当时也许不能为普通影迷所理解,认为戛纳“堕落”了,虽说《低俗小说》也是美国独立电影的代表之一,但其“粗俗不堪”的内涵,毫无思想深度内容,“无意义”的颠倒叙事怎么可能和具有相当高的思想深度的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红》相比呢?事实上,《红》的落败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历史发展趋势的体现。《蓝白红三部曲》所含有的深刻的精神内涵,哲学韵味以及作者电影的标志,这些都是现代电影的典型体现。而基耶斯洛夫斯基更是被誉为塔尔科夫斯基逝去,伯格曼隐退后最能代表现代主义电影的作者导演,被刘小枫称为“深紫色的叙事思想家”。再看昆汀呢,处女作《落水狗》即体现了叙事的断裂性及拼贴性,到了《低俗小说》里完全登峰造极,将叙事的非线性以及环状互补结构发挥的淋漓尽致。其叙事断裂性,拼贴性,以及内涵思想的平面化无深度,多中心的布局,对宏大叙事的消解(三个低俗没品的黑帮故事,两个话唠谈论着足球和汉堡),对传统价值观的颠覆和解构,以及充满着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这些完完全全就是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典型代表。几十年后我们回过头再看不得不感叹当时戛纳评委的眼光,他们正确了预见了一个新的电影时代的到来,且推动并鼓励了这一新的电影潮流的发展壮大。接下来我们再具体分析一下《低俗小说》这则电影文本当中含有的后现代性。《低俗小说》内容上真的是没有太多有新意的东西,唯一值得称道的似乎是Vincent和Mia在夜总会跳扭摆舞的一场戏,黯淡的背景、明亮的舞台、Mia穿着的喇叭裤、轻松的拉丁音乐、精彩绝伦的扭腰舞,带着点反讽和怀旧的颓废情调。昆汀仅凭着这场戏就轻松地回顾了美国的电影史、音乐史和舞蹈史。黯淡的背景、明亮的舞台、Mia穿着的喇叭裤、轻松的拉丁音乐、精彩绝伦的扭腰舞,带着点反讽和怀旧的颓废情调。昆汀仅凭着这场戏就轻松地回顾了美国的电影史、音乐史和舞蹈史。低俗小说相比于《肖申克的救赎》似乎确实没有那么深刻的精神内涵,正如片名所示,一幅低俗的黑帮风情画,只是三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pulp得不能再pulp的故事,小弟陪老大的女人一起玩又不能动,这个桥段简直烂大街了,可昆汀就是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这种功力体现在对结构的精妙设计上,很可能昆汀在将影片的叙事拼贴成这个样子的时候并没有想这么多,只是单纯为了好玩。但是当一则文本在叙事上走得足够远,它结构上的精妙也会映衬在内容上,使原本平庸无奇的内容产生另外一些奇妙含义。昆汀的环状互补结构常被人看做一个暴力环,这种循环往复的结构暗示了暴力的无始无终,永远存在。一对情人在吃饭时毫无理由地决定就地抢劫,抢劫前的对话充满着无定向向性;Vincent打开门却突然被Butch枪击射死;老大走在半路上突然就被Butch撞翻了,还连带着进了路边黑店惨遭爆菊……这些都暗示了暴力是不可预料的,它会在任何时候袭向任何人。由此产生了昆汀式的暴力美学,一边话唠,一边杀人。同时又产生了许多黑色幽默:Jules杀人前还跟人家争论哪家的汉堡包好吃,还要念一段《圣经》;人命关天之时,贩毒者兰斯居然还要去找医药大典以供参考;人们印象中戴着黑墨镜的黑道杀手居然会怕一个家庭主妇,而且居然还会被尸体的处理搞得焦头烂额;为显杀手本色,Vincent在关键时刻还非得让沃先生说声“Please”……这些黑色幽默直接促成了《低俗小说》的后现代性:消解宏大叙事(三个低俗没品的黑帮故事,两个话唠谈论着足球和汉堡);充满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如车开在路上居然会出现“走火”这么Bug的事情,这在传统的黑帮电影中是根本不会出现的,Butch拿了金表回家好巧不巧居然碰见了刚打完酱油过马路的老大!),无中心(Jules在第一个故事是主角,Vincent是第二个故事的主角但他们之间又相互联系);它对原先经典线性叙事和闭合结构的传统进行了颠覆,对各类事实、真相和价值进行消解可以说,《低俗小说》的这种拼贴使其后现代性达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这类影片已经在叙事上走得太远,使得其自身具备了一种更为深刻的意蕴。正如昆汀所说:“形式的快感与一部内容出乎意料的影片所产生的震惊效果是一样的。”他所拍摄的《低俗小说》完美地证明了这句话。参考文献:[1]万丽娅. 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电影叙事策略[D]. 广西师范大学. 2005.5[2]罗岳. 电影叙事结构的对话性[J]. 当代电影. 2005.2[3]“结构复调”这一概念为董小英在其著作《再登巴比伦塔——巴赫金与对话理论》中提出。[4]米兰·昆德拉著、孟湄译,小说的艺术[M], 三联书店出版社1992年版. 第29页[5].
李硕. 昆汀·塔伦提诺电影叙事结构分析[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7.8-初稿于2015-4-24修改稿于2016-3-22作者:江寒园公众号:江寒园(ID:jhanyua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主失忆忘记女主小说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