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份去新疆玩穿什么衣服游玩,如何才能拍出好看的照片?

泻药。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发现大多数人对长焦抱有狭隘的理解,所以聊几句大家可能没注意到的,希望能启发思维。谈到长焦,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多半是:可以拉远拍远的东西。比如,远处的日落和船很好看,来,拍一张:其次想到的,是特写虚化比如,这个虫虫很好看,来,特写一张,背景虚化第一张片子说明大家注意到了长焦有视角的不同,第二张片子说明大家注意到了长焦有景深范围的不同。只利用这两点,也可以拍出好片,主要还是要看拍摄的人发现和简化场景构图的能力比如下面这张图,是小雪天在新疆拍的,用长焦极简了背景,大面积的留白营造空间感下面这张坝上也类似,雾气造成了大面积的“留白”,趣味中心在寨门的光线形成的线条上上面两张图里,提到的点是构图和光线,这其实也是所有摄影的基础下面说说长焦除了视角和虚化,还有什么点值得我们发掘,这也是重点。长焦造成透视错觉。(感谢 @戴千里
给予原答案指出的问题,这里对透视部分重新解释一下)什么是透视?通俗的说,就是画面中物体的远近关系。那长焦造成了什么样的透视错觉呢?就是后面的背景感觉离开主体更近了,显得“更大”了举几个例子。下图摄于内蒙巴丹吉林沙漠,背后的S型曲线其实是后面沙丘的一角,原本很不起眼,但是我用长焦镜头将其和人压缩在一个画面进行对比以后,背后的沙丘就被凸显了出来,很有画面感下图拍摄自新疆喀纳斯,画面中的人、马和后面的森林、雾气、山,其实都有相当大的距离,我站在山上利用长焦镜头,把这些我需要的画面元素压缩收入一个画面中。画面中的森林和雾气的作用,被强化了下图摄于新疆禾木,整个画面极为有层次感,从最下面的森林、木屋到雾气、再是木屋,然后是上升的乡间小路,到禾木村、背后森林和道路蜿蜒走入背后的山坡,进入一片雪原,然后再看到背后的并不很高雪山和山上零星的松树,山坡有一道亮光,最后是背景隐隐约约可以看到的非常高的雪山,其实物理距离极大的十几个层次,被收入一个画面里,层次曲线峰回路转跌宕起伏,令人寻味。要拍出这样的层次,离开村子很近是没法拍到的,站那样的位置,前面的树挡住后面的屋子,前面的屋子比后面的屋子明显大好多,路也看不到,山后面有什么也看不到,所以,只有跑到距离村子有一定距离,然后又可以俯瞰的位置,利用长焦镜头,才能展现出这些层次,并收入一个画面里。好了,看了上面几个例子,我再找一张网上的图片超级大月亮,大家现在应该明白这样的照片是怎么拍出来的了吧?--------------------------------------------------------------------以下部分为喜欢研究本质的同学准备,不想看的可以绕过值得注意的是,其实透视关系仅仅由拍摄者和拍摄对象间的空间关系决定,而非焦距。那为什么我们会有感觉长焦改变了透视呢?那是因为人习惯性的用眼睛的视角和透视关系去判断照片的主体和背景例如下图,主体为人,背景为雪山。人眼的视角大约等效于35-43mm焦距之间,如果要用这样的镜头把人拍到这样大小,距离也就四五米的样子,而本图是用200mm镜头拍摄,所以摄影师离开人大约有几十米之远。对于两个主体(人)一样大的画面来说,正是由于距离不同,所以他们的透视关系也是不一样的。而人由于习惯性的本能,会用人眼的透视感去判断背后的雪山 --- 感觉好近啊!(如果是35的镜头拍出这样的效果,那么这个雪山的确是好近了,可惜不是,哈哈哈)--------------------------------------------------------------------总结一下,我们经常利用长焦镜头造成透视压缩的假象,来构造我们想要的画面实际应用中,最常见的应用模式就是站在高机位,利用长焦的压缩透视特性营造层次感。关于如何选择长焦镜头,可以参考我的另外一个回答:最后做下小广告王波,网名 一镜收江南软件设计师,热爱摄影,旅行,美食,生活微信公众号id:ilikephotohttp://weixin.qq.com/r/-kPg_O7EBLN7raqb9xbs (二维码自动识别)
[导读] 去新疆穿什么拍照好看?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新疆气候典型的写照,因早晚温差大,就需要注意做好预寒及防暑工作,夏季在新疆旅游需要准备短袖、长袖及较厚的外衣,如体弱者需准备薄羊绒衫。去新疆穿什么拍照好看?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新疆气候典型的写照,因早晚温差大,就需要注意做好预寒及防暑工作,夏季在新疆旅游需要准备短袖、长袖及较厚的外衣,如体弱者需准备薄羊绒衫。  建议如下:  春(4-6月):毛衣1-2件、棉毛衫、裤1套、长裤1-2条、外套1件,可备一件毛裤。  夏(7-8月):短袖衣服、T恤、裙子、衬衫。  秋(9-11月):衬衣1-2件、毛衣1-2件、长衣长裤1套、厚外套1件、棉毛裤1-2条。  冬(12-3月):毛衣2-3件、棉毛衫、裤1-2套、厚棉衣或羽绒服1件、毛裤棉裤1条、手套、围巾。  特别提示:新疆昼夜温差很大,晚上要穿御寒的衣服。  来新疆的女士一定带上1-2件彩色长裙,一边拍摄美美的照片  晚上睡觉时应将空调开到适度,不要过凉,睡觉时要盖棉被,以免感冒或造成身体不适。想来个舒心又省钱的高性价比游吗? 加欣欣小海微信:cncncom2009 咨询哦
海景拍摄――扫海,是风光摄影中我特别喜欢的题材之一,我喜欢站在礁石上。看惊涛骇浪在身边不断的撞击、不断的爆发。你没办法去预测拍摄出来的结果,因为每一个海浪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不可复制的,这也是拍海最吸引我的地方。过去一年我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从零下35度的内蒙古到中国南端的涠洲岛、川西的秘境、新疆的雪山,拍摄了相当多的地方,特别是刚刚结束的涠洲岛之行,让我意识到这样的季节最适合拍海景了。因此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这一节课,跟着我一起去扫海吧。器材装备1)相机:相机首推全幅数码相机,相信现在大家基本都是数码相机了。2)镜头:一般来说,焦距在11-35之间,或者更长的镜头,比如各厂家的16-35mm、14-24mm、老蛙的12mm、24-70mm焦段等镜头。焦段最好在16-35mm焦段之间,市场上几大主流相机品牌都有此焦段的广角变焦镜头。3)滤镜:现如今大多数职业风光摄影师在拍摄别的题材的时候,基本都放弃了滤镜。在我上次在分享课中,也讲到了,在控制光比方面,我们可以使用包围曝光-曝光合成来解决光比的问题。这远比渐变镜的效果更好更自然。但是拍摄海景或者水流的时候,这是一个例外。刚刚上面也提到,拍摄海浪,水流。曝光速度是启到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为此我们常常需要中灰滤镜(减光镜-ND)来控制快门的速度。(目前我在用的滤镜系统)(减光镜ND镜)除了中灰镜(减光镜ND镜)外,还有中灰渐变镜(GND镜),GND镜作用,可以平衡天空和地面的光比问题。GND市场上有售的又分为软渐变、硬渐变、反向渐变。软、硬渐变一般常用的有0.6、0.9、1.2三级,镜片灰色部分遮挡的效果相当于减光2、3、4档,从使用来看,0.9这一级的使用频率最高。反向渐变是一块特殊的镜片,灰色最暗的部分在镜片黑白交界的地方,灰色从中间向边上渐变递减,这片滤镜在慢门拍海中,在日出日落太阳接近海平面时最适合使用。(中灰渐变镜GND镜)(反向渐变镜RGND镜)最后,偏振镜,虽然很多人建议拍海,拍水一定要用偏振镜。因为它可以消除水面和湿润岩石表面的反光,但我的感觉恰恰相反。当周边的色彩漂亮的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下水面和岩石的反光恰恰是我需要的。后面的课程,我会提到如何简单的在后期消除我们不喜欢的水面和岩石的反光。4)三脚架:拍摄风光少不了的是,一个稳固的三脚架。它是相机的最佳伴侣,默默地做着相机的稳定后盾,它还是摄影师孤独拍照路上最忠诚的伙伴,跋山涉水时为我们提供身体支撑,休息露营时为我们晾挂衣服营灯仪器。5)镜头布:拍摄海景的场景,镜头布是绝对的必须附件。在拍海浪的时候,我们的镜头一定会不断被打湿,有时候还有海雾。这种场景下,镜头布尤其重要,镜头布最好是吸水性好的。最好带上2-3块。不能太小。6)快门线:大部分情况,我是不用快门线,而是用机身上的延时设置,来避免手按快门后引起的震动,因为这样方便。但是在拍摄海浪的时候,必须在精准的时刻按下快门,才能捕捉到浪花最好的形态。这时候没办法使用延时,快门线就非常的有用了。7)冰爪:对,你没听错。冰爪…。前面几次拍海游学团,已经有几位学员,问我,拍海为什么需要冰爪?当我们试图在长满青苔的岩石上行走,没有防滑的鞋是非常危险。冰爪是海边拍摄时一件有用的设备。不过最后温馨提示:就算有冰爪,防滑的设备,建议大家到一个场景都要先仔细的评判和判断一下自己的平衡力和地面的安全性。不必要冒险的地方就别去。8)防水袋:在海边拍摄时,相机经常被打湿了。为了防止相机被海水大湿而损坏的情况。我一般会用防水袋亦或者保鲜膜包裹着,以防万一。9)其他:因为大多数是天黑前去拍,或者是天黑后回家,所以手电和头灯必不可少,去之前要检查下电池情况,如果是夏季,中午拍摄要注意防晒,早晚拍摄要注意防蚊虫叮咬,出门前记得换上长袖长裤(建议选择快干面料的)或记得带上驱蚊水。备用电池2块,镜头布。拍摄时间选择什么时间段拍摄效果最好?或者说不同的时候拍摄有不同的效果? 至于什么时间段拍摄,从一年来说,首推夏季。在北半球夏季,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后,吹出东南信风,俗称海洋季候风,蓝天白云的日子会越来愈多,空气通透,云层美丽,这些都是出片的重要因素。从一天来说,肯定是日出和日落,这两个时段是一天中光线明暗变化最大、光线色彩变化最大、色温变化最大的迷人时段。还有一种情况,在夏季的台风天拍慢门,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享受,挑战是指可能摄影者或器材会被雨或海浪淋湿或打湿,也可能器材稍不注意被台风吹倒。台风天最重要的是你看到了平时看不到海的另一面,黑云压顶、狂涛巨浪,在慢门拍摄下,意味着天空的云象气势压人,海中的礁石被更大更高的云雾包围,或海浪被描述成更有气势的奔流。快门速度设置海景拍摄――海浪,我们首先要选择的是快门速度。因为不同是快门速度,水的形态是完全不一样的。但这完全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应用快门优先设置。因为风光摄影里,合适的光圈有限。要考虑到景深等多种限制的因素,因此不能把它盲目交给相机来确定。通常来说,在确定快门速度后,我们可以通过滤镜,可以接受的iso值,可以接受的光圈等多种因素。在根据想要表达的来决定用什么快门速度/光圈/ios/滤镜档数的组合。快门速度以及表达方式拉丝:参考速度1/2s-2s拉丝的拍摄,快门速度不能千篇一律,根据海浪冲击速度、以及地形的条件都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一些比较平缓的沙滩)。拉丝又分为前冲和回流前冲:就是海浪朝着礁石或者相机冲来,按下快门,相机会记录下海水冲击过来非常有冲击力的场景。Nikon D800AF-S Zoom-Nikkor 14-24mm f/2.8G ED 14M f/13, 1/3s, ISO50Nikon D800Carl Zeiss Distagon T* 2,8/21 ZF.2f/11.0, 2.5s,ISO100回流:相机记录海浪从镜头前退回海里的过程。一般是海浪在退回到我们的脚架时。我们按下快门。前景最好有,木头,岩石,贝壳的点缀,这样的回流的时候回形成阻挡。会产生不一样的拉丝形状。雾化:参考快门速度10s-30s通过10-30s的慢门曝光,让海浪之间的浪花形成雾化效果。镜面:参考快门速度1-30s还有一些其他的,如抽象的印象派。构图实例分析一般还是按传统的摄影构图原则,即三分原则,以海平面做参考,特别要注意水平,拍人文拍人像可以倾斜,拍海由于人眼看海的习惯,倾斜的海平面会干扰小脑的平衡,让人很难受。至于海平面放在三分之一处,还是三分之二处,看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天空云象漂亮,不妨天空占到三分之二,如果突出表现前景,不妨前景占三分之一,海面很平静,有完美的晚霞或朝霞倒影,不妨打破常规,五五分构图。案例一:这张照片的构图和色调上的安排,我有意是通过构图的结构来形成一种从近到远的延伸感,给人一种三维纵深感。色调上,我采用的低饱和的青蓝色调(我也称之为电影色)来表达这样的一个场景。从用光上说,逆光会让浪花更晶莹剔透,远处接近过曝的日出给画面提供了一种充满希望的摄觉冲击。(也印证了,阳光总在风雨后,这句激励人心的话。)案例二:前景径向的玄武岩线条,把目光集中在中景雾化的海中,紧接着我们的摄觉会移到了画面中的人物身上。您看,人物正远眺着远方的希望(黑云里的太阳)。当时拍摄这张的时候,我写下了这么一段话。当我站在远处悬崖的那一刻,我把自己想象成为一名将军。统率着这千军万马冲向胜利的黎明。案例三:
掌握这些设计元素改善画面的视觉效果
懂得视觉平衡也能拍出好作品
来源:poco作者:阿卡-Carson风光摄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月份去新疆玩穿什么衣服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