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馆展厅展陈详细设计方案设计要点都有哪些?

一、观展流线设计
观展流线设计应注意与内容的关联性、与平面布局的呼应性,依据展陈内容所具有的内在秩序性,可通过对序厅、展陈重点、尾厅等核心空间的统控,使整体展陈序列左右连贯、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此外,重点陈列内容是构成展馆空间观展流线的核心与焦点,设计中要视其主次、体积、面积情况,尽量将其调整在展馆中的最佳位置。
参观路线与通道宽度的确定与展出内容对顺序性的要求、观众人流的多少有直接关系。历史类博物馆对展线的顺序性要求高,观展路线设计要求连贯性强。而科技、科普馆以及一些专题陈列馆一般不要求严格的时序性。参观的人流量大,参观通道必须宽大,参观人流少时,参观通道可以窄些。另外,有些展品除近看之外还需要退远观赏,因此参观通道也要宽些。通道宽度设计以8~10股人流计算,主通道宽度不小于4m。
人的观览路线一般是顺时针方向,设计的原则是为参观者提供一条合理、便捷、顺畅且易于识别的引导性参观流线。避免参观路线的交叉、逆流。同时,设计中需考虑参观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来自主选择观展路线。
二、功能区域划分
展陈空间的规划,需根据脚本的要求,从宏观的角度来分配展陈内容的位置和面积;安排和组织观展空间的序列;确定观众流线、功能区域分布。空间的布局和安排应满足参观者的生理及心理两个方面的最佳需要。
根据观展的时序性,大型展馆空间功能区域可分为展馆外环境空间、博物馆展陈空间、辅助功能空间及室外展场等几大序列空间。
设计中可根据展陈内容、观众及内容对顺序性的要求决定平面布局,并从观众参观顺序、人流速度、展陈空间、滞留空间、场景设置、各展厅之间的联系以及展墙、展板的布置,展柜与展台分布等多个方面进行统一考虑。设计师可以用各类总平面和平面分析图示方式来表达展陈空间、公共空间与主要交通空间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轴测图或鸟瞰图的方式来展示各展区之间的空间关系,对主要展陈区或重点展区进行分析。
三、观展节奏控制
在观展过程中,人是在运动中体验空间的,其观览行为是流动而多视点的,基于这一动静结合的展示活动规律。展示空间的设计必然要利用动态与静态的空间组合形式来调控和引导观众的观展行为和情绪。这就要求展陈空间序列处理犹如音乐般流畅,通过对空间序列轻慢缓急、抑扬顿挫、分明有致的把控,让观展者的观展节奏张弛有度。
一般来说,国内博物馆的整体展陈设计是通过序厅、陈展重点、亮点场景及结束厅等几大序列空间来调控观展节奏的。并在展陈效果上应形成凤头、熊腰、豹尾的艺术效果。
国源展览——博物馆案例赏析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展厅展陈详细设计方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