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怎么理解废都里面的人物大量的性描写?

《废都》看完了好久,总觉得很好,但这次该写点东西才对,不能总是用一个“好”字来形容一本书。本书作者贾平凹,当代作家。1978年,年仅26岁的贾平凹凭借《满月儿》获得了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秦腔》,《浮躁》合称贾平凹的三部曲。其中《秦腔》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浮躁》获得美国美孚飞马奖,贾平凹于1993年创作了《废都》,并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法国的费米娜文学奖。贾平凹被誉为“鬼才”,他是中国当代作家里少数可以列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作家。因为《废都》,贾平凹是当代作家里最受争议的一位。《废都》因为有着大量的性描写,一度成为禁书,在国内被封禁16年,不过随着人们的思想在改变,接受能力的增强,这本书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里,好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和考验。当我们再次打开《废都》这本书的时候,仍然会被这本书里丰富的人文知识,高超的写作技巧,复杂的人物关系,深刻的思想内容所震撼。在写《废都》之前,贾平凹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他先是度过了一年多变相牢狱般的医院生活,然后是亲人生病的生病,去世的去世,加上纠缠他的官司,卷入单位的是是非非中,最后是铺天盖地的流言蜚语。正所谓“文章憎命达”,贾平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他的“流亡创作”。贾平凹称《废都》是“唯一能安妥我破碎了的灵魂的书”。灵与肉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描写性的作品很多,但是语言的组织很难,即便是渡边淳一这样的描写性的大师也承认这类文字最难描写。但是《废都》里的性描写,在看罢之余会让人觉得有所思,有所悟。人物关系的变化发展也在这些文字中出来,人物的性情,心理活动,三观也在对待性的不同态度上变得立体而生动。对于很多喜欢看书的人,《废都》是他们的性启蒙教材,但借助性的外衣,贾平凹在作品里对于人性的探索,人生意义的拷问,对这个世界的困惑才是他想表达的主题。而这些也是我们这些处于这个激荡不安的时代的人们所应该问自己的问题。不妨让我们先走进《废都》的世界,看看书中的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他的结局的,然后思考上述的问题。《废都》的故事背景是改革开放初,西安城的新市长打算发展城市文化旅游业,于是一时之间城市流动人员骤然变多,各种弊病就出现了,外地人称为贼城,烟城,暗娼城。在一片繁荣的表象下,其实暗流涌动,不同的冲突和妥协每天都在发生。作者先以二则异事开篇,一是西京城里两位好友养了一株无人认识的奇花,但智祥大师说这株花“必为尔所残”,果不其然应验;二是西京城里突然出现了四个太阳,但是很快就消失了。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后来我们才知道,误用热水浇死花的是庄之蝶,四朵花代表了唐宛儿,阿灿,牛月清,柳月。是庄之蝶成就了她们,也是庄之蝶毁了她们;她们成就了庄之蝶,她们也毁了庄之蝶。四个太阳是西京城的四大名人,一时煊赫后便陨落。主要的故事人物都在一场周敏和孟云房的对话中出现了,以孟云房的口吻,慢慢交代了这些人物,颇有《红楼梦》里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影子。周敏是潼关的一个小混混,在舞场结识了唐宛儿,两人私奔到了西京城。周敏在给清虚庵做小工的时候结识了尼姑慧明,在帮慧明和孟云房给对方传信时结识了孟云房,孟云房假以庄之蝶的名声推荐了周敏去了杂志社,后来周敏和唐宛儿为了感谢孟云房和庄之蝶,设宴招待他们,庄之蝶就这样认识了唐宛儿。周敏在杂志社发表的关于庄之蝶的添油加醋的风流趣闻被景雪荫看到了,景雪荫是庄之蝶早年仰慕的对象,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发生任何关系。景雪荫认为自己是文章里的女主角,由此开始起诉周敏,庄之蝶,杂志社。于是故事就分两条线展开,一是庄之蝶如何发展婚外情并到最后破败,二是官司的起起落落,最后景雪荫胜诉。两条线汇合的地方就是全书结束的时候。也就是悲剧收尾的时候。周敏,败诉后报复了景雪荫丈夫,辞职离开了杂志社,也告别了他的梦想。庄之蝶,被名利所累,身不由己。婚外情后来被妻子牛月清发现,家庭破裂,在沉迷于鸦片中精神恍惚。唐宛儿,最后被第一任丈夫捉回老家,整日虐待她。牛月清,得知庄之蝶的婚外情并发现无法挽留后性情大变,开始整容美容,并与庄之蝶离婚。柳月,乡下来西京城里的保姆,因为喜欢看书,被庄之蝶招去做保姆,后来撞见庄之蝶与唐宛儿的恋情,被庄之蝶强行占有。后来嫁给市长的残疾儿子,做了一个模特,整日浓妆艳抹,在歌舞厅工作,也请了保姆。孟云房,本来是文史馆研究员,后来修行气功,学习占卜,瞎了一只眼,后来抛弃了妻子,和儿子去了新疆云游。龚靖元在严打期间赌博被抓,为了赎他出来,儿子卖了他毕生的得意之作,后气愤而死。阿灿,和庄之蝶发生婚外情,后来因为妹妹被强奸,她报复了施暴者,最后离开了庄之蝶,不知所踪。还有一些次要人物,莫不是以悲剧收尾,但是结局看起来是那么必然。就像沈从文说的:“凡事都有着偶然的凑巧,结局却有着必然的宿命。”在手法上,描写人情世故的时候,贾平凹举重若轻,往往只是一次简单的聚餐,他就将所有人安排在一起,用一件小事就把各个人物描写得淋漓尽致,很多作家害怕写对话,因为对话很难写,既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意。但是《废都》里充斥着大段大段的对话,有些对话甚至让人拍案叫绝。在一场场对话中,人物的性情无论是猥琐,或者幽默,或者隐忍,或者暴烈都一一展现出来。而对话也为接下来的情节发展起了铺垫的作用,书里的角色往往在一段对话结束后就会做出一些行动,这样适当的对话和行为的描写,使得整本书不至于枯燥,又处处有深意,真正做到了既吸引了读者,也达到了写作和表达的目的。大结局只用了很少的篇幅就让主要人物都落了个悲剧的下场,看似仓促,但是早已在文中有所伏笔,或是借助孟云房的占卜,或是借助“阴阳人”庄之蝶的丈母娘的话说出来。贾平凹用他高超的写作技巧一步步安排了这看似偶然又必然的结局。整本书里我们还需要注意几个角色,一个是收破烂的老头儿,一个是牛月清的老母亲,一个是终南山来的奶牛。收破烂的老头儿以前是个老师,因为转公办教师的时候受到上司陷害未能成功,就上访,静坐,但始终不成功,最后又后退无门,导致精神失常,流浪街头。他最后成了一个收破烂的,整日拉着车在城里闲逛,本来这不足为奇,但他收破烂的时候,会随口念一些谣儿,这些谣儿贯穿了整本书,它们都是在说一些社会里的不公和荒唐,在这个废都里,似乎他是少数的清醒的人。牛月清的老母亲说话疯癫,动作也不为常人理解,睡觉必须睡在棺材里,还要抱着一双鞋。但是她的话往往都是应验了的,似乎作者是想借她的口吻表明这些人早已有了命中注定的结局。终南山是古代的仙山,这头奶牛来自终南山,似乎沾染了仙气,通人性。它会流泪,能听懂人话,死的时候身体里有一大块牛黄,最后皮做了一面大鼓,在风中呜呜自鸣,而鼓旁边挂着一条横幅,写着:“热烈祝贺古都文化节的到来”,而所谓的文化节,也是附庸风雅,弄虚作假。这种强烈的对比在书里比比皆是。看完这本书,感慨万千。在一个悲剧的结尾后,我们将不禁思考:当理想和现实发生冲突怎么办?当现实不可逆怎么办?当理想实现后接踵而来的困扰如何应对?理想即使实现了,它往往也和当初想的不一样。庄之蝶的理想是成为著名作家,但是后来他不得不写一些不想写的文字。我们也一样,渴望友情的被交际所累;渴望爱情的被生活所迫;渴望独处的被孤独淹没;渴望自由的被经济限制。作者写这本书,大概是因为之前的经历的影响。但即使是作者那样痛苦的经历,在写完这本书以后也能说这本书慰藉了他的灵魂。我觉得对于生活,还是应该按照自己的本性来活着,但也要照顾到别人的感受。最重要的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得到又失去的情况。即使生活多么艰难,它总有去处。夜空中总会有星星和月亮,再平淡的日子也有惊喜,再困顿的现在也该有希望。而在这之前,我们肯定会经历价值观的崩塌与重建。凡事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如果只是注重其中消极的一面,自然万事皆悲。俗话说“相由心生”,到底杯子是半空还是半满,这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即使是废都,它不也有千年的文化在无时不刻闪耀么?正如莱昂纳德·科恩的歌里唱到:“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对于生活,我选择看它美好的那一面。算了吧,这样中规中矩的读后感谁看?读后感是非常私人的东西,不是模范作文。我是想成为一个作家的,俗话说“文章憎命达”,这也常常是作为我自己慰藉自我的理由,但我深深知道其实这是自己无能的表现,或者说是不够努力的表现。如果说每个人都需要慰藉的话,那么我们所需要的是寻找这样的一个客体,譬如《废都》之于贾平凹,譬如钱财,权力于普罗大众。但是文学作品,它感人的地方就在于无法消除的悲剧性,即使贾平凹说这本书慰藉了他的灵魂,但是书里的人物还是逃不出那宿命一样的结局。有人说《废都》就是一部《红楼梦》加上一部《金瓶梅》混合成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它的深刻和宿命感就很深了。看这种书的时候难免会感到一种让人无力的空无。好在的是,看完了书,我就去打篮球去了。我们需要两个世界来回穿梭,这就是看书的全部意义。查看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公众号:“牟老板的杂货铺”

1992年,40岁的贾平凹遭遇了人生的重大变故。在《废都》的后记中他写道:“这些年里,灾难接踵而至,先是我患乙肝不愈,度过了变相牢狱的一年多医院生活,……再是母亲染病动手术;再是父亲得癌症又亡故……再是一场官司没完没了地纠缠我;再是为了他人而卷入单位的是是非非中受尽屈辱,直至又陷入到另一种更可怕的困境里,流言蜚语铺天盖地而来……几十年奋斗营造的一切稀里哗啦都打碎了,只剩下了肉体上精神上都有病毒的我和我的三个字的姓名,而名字又常常被别人叫着写着骂着。”贾平凹,这三个字已然成了中国当代文坛最具争议的名字。1986年,一部《浮躁》成就了贾平凹,1992年,《废都》又将他打入“深渊”。中国很少有作家像他一样保持着极高的创作水准和速度,也很少有作家像他一样毁誉参半。不过赞誉也好,诋毁也罢,无论你认可不认可,贾平凹终将在中国文学史上千载留名。那部将贾平凹打入“深渊”的《废都》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其中“性描写”尺度较大,人们本着猎奇的思想争相阅读,一时洛阳纸贵。更有新闻报道说有人因为阅读《废都》犯下罪行。很快,这本书遭到了封禁,直到16年后才再度出版。《废都》中有着明显的“明清小说”的影子,贾平凹在用《金瓶梅》的方式讲着《红楼梦》的故事。《金瓶梅》是以西门庆一家的丑恶延展到整个社会的腐朽。《红楼梦》则是将整个社会的龌龊藏在贾府中去了。前者是血淋淋的真实,后者是光华的外表下“藏污纳垢”。再观《废都》,贾平凹用极致大胆的“性描写”把人性中的自私,卑劣,龌龊都放进了“文化圈”。《废都》中有《金瓶梅》的影子,这是毋庸置疑的。我甚至可以说牛月清像吴月娘,唐婉儿像潘金莲,柳月像李瓶儿。但反复思量,它又像极了《红楼梦》。并不是说庄之蝶像贾宝玉,而是西京文化圈像是藏污纳垢的“贾府”;庄之蝶的“求缺屋”像是迷你版的“大观园”;简单来说,人人羡慕的文化圈在贾平凹的笔下变得肮脏不堪。那么身为中国文坛顶级作家的贾平凹,为何要将“性”描写得毫无顾忌,又为何把一部小说写得如此颓废。在九十年代的中国,他不会不知道这样的作品会带来什么后果。可他还是写了,还是发表了,不惜背上“流氓”的骂名。为这样的一部作品,值得吗?我们来看废都到底讲了什么?物质主义的致愚和腐蚀,严重地影响着人的灵魂。这正是他创作《废都》的动机,他想借此揭露物欲下的人性丑恶。故事以作家庄之蝶为核心,以牛月清,唐婉儿,柳月,阿灿等女人构成了“情欲”;以知名作家的身份构成了“功名欲”;以借庄之名卖假书假画构成了“金钱欲”。贾平凹以类似《金瓶梅》的三条主线讲述了九十年代下潜伏在阳光下的肮脏龌龊。正如高尔基所说:“阳光最明朗的时候,肮脏的东西格外显眼。”当庄之蝶第一次见到唐婉儿时,两人便开始眉来眼去暗送秋波。一个是西京城最著名的作家,一个是出轨后跟着情夫私奔的妇人。两个人很快坠入情网。庄之蝶虽然顶着“四大名人”的招牌,带着“著名作家”的帽子,实际上却是一个精神空虚的人。他的精神“侏儒化”,行为“动物化”,所谓的“性压抑”也不过是对妻子的不满和欲望无法彻底发泄罢了。而唐婉儿本身就是一个风流女子,她想要尊严,又不会自己争取,依附男人是她最好的选择。所以她爱的不是庄之蝶的才情容貌,而是他的地位与名声。当庄之蝶和唐婉儿的丑事被柳月意外发现后,庄之蝶也将柳月收入囊中,以此为由来封柳月的口。从这里开始,庄之蝶的虚伪和兽性逐渐显露。他早就窥视柳月的美貌,这不正是庄之蝶梦寐以求的吗?再到有夫之妇的阿灿依附在庄之蝶身边,两人同样如胶似漆。还有汪希眠老婆表露出对庄之蝶的爱慕,他想到的仍旧是兽性的行为。初读《废都》时,我认为庄之蝶是爱唐婉儿的。慢慢地我发觉,庄之蝶爱的只有自己。他只是以爱之名来满足他龌龊的欲望而已。这是贾平凹笔下极致“病态”的情欲。包括这些女人们,唐婉儿要虚荣,柳月要名利,阿灿要尊严,她们与庄之蝶的“性”是真实的,爱情是模糊的。唯独汪希眠老婆和牛月清对庄有爱情,却又没有“性”。有性无爱,有爱却无性。这是庄之蝶莫大的悲哀,可他并不自知。我们在看《红楼梦》,哪对夫妻在爱情里呢?贾琏和王熙凤,贾蓉和秦可卿,薛蟠和夏金桂,宝玉和宝钗,成了夫妻的同床异梦,做不成夫妻的人鬼殊途。从这一点上来看,两部书都没有成就了的爱情。当牛月清发现丈夫和唐婉儿有染后,得到的安慰却是以大局为重。庄之蝶是名人,他倒台了毁掉的就不止是他自己,还有靠他吃饭的一众人都会断了财路。名就是利,利也就是名。所以庄之蝶把柳月送给市长的瘸腿儿子,说这是为了柳月的前途着想,实际上是为了求市长办事而已。当唐婉儿被丈夫抓回家虐待时,庄之蝶选择了懦弱的逃避。他没有为爱情背负一切的勇气。如果他最后舍身去救唐婉儿,他们的一切都不再是龌龊的,可他终究是用眼泪代替的行动。我看过有些书评说庄之蝶很像宝玉,关于这点我是不太认同的。虽然《废都》是红楼梦的内里,庄之蝶还是不能和宝玉联系到一起的。初读时我也有这样的想法,认为庄之蝶的慈悲博爱和宝玉很像。但时间久了我才发现,庄之蝶是假的,宝玉是真的。书中的“性”与“废”让读者不寒而栗,之所以说《废都》是以《金瓶梅》的方式将《红楼梦》的故事也正是因为这两个字。庄之蝶的虚伪已经深入骨髓,他在自我欺骗中生活。他明明为了满足性欲却冠以爱情的名义,明明想要借用名声谋取私利,又口口声声给自己贴上“清高”的标签。他总是说自己是个“渣男”,看似悔过不过是博取同情罢了。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有一句台词,说人和鬼只差一口气,人就是鬼,鬼就是人。贾平凹在书中借“哲学牛”,老太太和收破烂的老头讲出了他全书的核心——百鬼狰狞,上帝无言。贾平凹把所有的肮脏都跃然于纸上。《红楼梦》不同,曹雪芹的高明是他把肮脏“藏”了起来。贾珍与秦可卿,以及叔嫂,同性,偷腥等等,这些都是《红楼梦》中的“性”。贾府生活奢靡,仗势欺人,以权谋私,勾心斗角,阳奉阴违,全府上下只图享乐不思进取,这是《红楼梦》中的“废”。作家季羡林曾说:“《废都》20年后将大放光芒。”如果20年不够,那就再等20年。我相信时间越久,这部作品就越珍贵。因为光辉永远有人歌颂,阴暗也要有人揭露才是。小说是民族的秘史,它能反应出一个时代。如果只看到《金瓶梅》的“性”,便永远看不到欲望下的人性。如果只看到《红楼梦》中的乌托邦,便看不到大观园背后的肮脏。《废都》也是如此,如果只看到扭曲的庄之蝶,便看不到经济发展下人心的空虚。在我看来,贾平凹是勇敢的。他看到了藏在心中的魔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舍身取义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