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源真相34——是否“让陈妈妈特殊事件天下识君先”


在中华五千年的璀璨文明中,随着文化的兴盛与发展,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技艺先后涌现在历史长河中。例如以文雅冶性著称的古代四大艺术——琴棋书画。其中棋的分类繁多芜杂,棋的起源自秦已有之,只是随着事物的发展,这项文艺活动的形式有了较大的变化,从而逐渐形成了今天现有的围棋形式。自古以来,围棋所谓我国本土的艺术一直备受推崇,名家争涌。即使在中华文化相对衰败的抗战时期,我国依然拥有围棋界的棋艺大成者——民国的棋坛第一人吴清源。一、才冠东瀛州,技为天下先1928年金风乍起的十月,东渡日本的码头上人员往来熙熙。在留日成为时兴的当时,其中最醒目的是一位清瘦俊逸的少年,他就是在中国棋坛初露峥嵘的吴清源。由于那个时候局面混乱、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所以棋艺超然的吴清源在当时的环境下难以果腹生计艰难。正是此时,日本棋院的领军人物濑越宪作远赴中国意欲一见朋友极力举荐的天才围棋少年,这被日本谓之为天才的正是年仅十四岁的吴清源。在濑越宪作目睹了吴清源的对局后,受到了极大地震撼,并评价吴清源,说他堪称江户时代最伟大的棋圣秀策再世。在濑越宪作的积极运行下,吴清源拜当时七段棋力的濑越宪作为师,并远赴日本留学,学习自己仰止为圣殿的高深棋艺。当吴清源踏上航行去日本的邮轮时,他开启了自己横扫日本棋坛的人生。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使天才的棋圣也需要衣食住行,到达日本后,吴清源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生活问题。幸运地是,这个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由于他出色的棋艺天分,时任大仓财阀掌舵人的大仓喜七郎给予了他四倍于日本大学生每月工资:二百块生活费。当然这种支持并不是毫无条件地,他要求三年后的吴清源参加日本评定段位的棋艺大赛——大手合。在解决了生活的问题之后,吴清源开启了他在日本棋坛的立足之战。在这场关于围棋的对决中,吴清源作为名不见经传之辈在受让二子的前提下赢得了有“不败名人”之称的本因坊秀哉,一时间日本棋坛为之哗然。有失意者即有得意者。目睹了吴清源的高超技艺,日本棋院次年即授予吴清源三段棋力的头衔,他的老师濑越宪作与资助者大仓喜七郎喜不自胜。可是,本该一路封神的吴清源却因为乍离故土身体虚弱之下,修养了一年才正式地参加资助者所要求的段位赛大手合。在到达日本两年后,吴清源开始了他的棋力之战,并且一路过关斩将不负众望地成长至四段棋力。1931年的东京,早春的寒意料峭依稀。东京时事新闻社为了庆祝寒冬的离去举行了一场以单局淘汰制为规则的围棋比赛,遍邀当时著名的棋手参加。在这些棋手中,有个醒目的中国人显得格外突兀,他就是在棋坛上声名鹊起的旅日棋手吴清源。在此次的比赛中,棋力被评定为四段的吴清源却出乎意料地连败十八人,夺得了这次棋艺切磋的魁首。一时间,吴清源在日本棋界生名远扬。自此,吴清源也锋芒毕露地开启了他横扫日本围棋国手的二十余年。后来,他的棋艺在不知不觉中早已超越了濑越宪作,并在之后的八年中两耳不闻窗外事潜心于棋道。八年的苦修使他的棋艺更上一层楼,达到了日本棋院认定的七段棋力,这在当时的日本是极其不可思议的。由于早在十四岁时,吴清源就旅居日本,在他性格行为形成中至关重要的几年里,一直受到日本文化及生活的影响,他的一言一行已经与日本人无异。大多数日本人由于对国人先入为主的歧视与轻蔑,在得知吴清源的出身后都表现得不可思议。对于一个根在中国的高级棋手心有不服,力有不逮,而这正说明了吴清源的棋艺之高。二、少时丘壑现,锋芒自此出在获得七段棋力的认可之后,他成功跻身顶级棋手之列,并对一座座挡在自己成为棋坛第一人之路的山峰开始了挑战。在围棋的对决中,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其中最能证明棋手本身水平,并一对一对的爱人都比较公平的一种方式是,十番棋。十番棋的意思是,对弈的双方连下十局,在这十局中,获胜次数多的人获胜,这样就避免了偶然事件的发生,也是对双方真实水平的极大考验。吴清源为了在最大程度上证明自己的实力,并印证自身的水平,他对众多的日本围棋高手开始了十番棋的挑战,并在未来的十六年中战胜了所有与之进行十番棋对决的选手。在如此显著的成绩下,吴清源成为了日本围棋界公认的第一高手,即使是众多歧视他是中国出身的人也开始对他刮目相看。在这期间,他不止取得了日本围棋协会九段棋丽的认定还多次获得了最强决战的第一名,盛名之下其实也名副其实。可是,这样的盛况并没有持续多久。后来的日子里,吴清源因为身体虚弱等原因不仅错过了多场日本著名棋赛,更在功成名就后罹患肺结核。此外,他还不幸遇到了车祸,也是这次车祸摧垮了战斗在棋坛上的身躯。不得已下,他只得宣布隐退休养。那么,吴清源如此高超的棋艺,以及他单弱的身体与少年时期所发生的事有什么渊源呢?首先,吴清源出生于福州的世家大族,其祖先声名显赫,家财万贯,这也决定了他自己目空一切的特性。后来,吴清源沉溺于棋艺的世界他对于世事就更加不理会了,可是出身大族的吴清源却只见证了世家日暮西沉的辉煌。在他出生后不久,全家及生生世世而举家迁去天津卫投靠族内的亲叔父来谋求立足之地。清源的父亲也擅长棋艺,所以吴清源在他的耳濡目染之下,早早地就对其有了一定的基础。随着家族的不断衰败,一家人已经过上了食难果腹的日子。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父亲不得不舍去文人的气节与清高与当时的高官显贵交游,出入幕府做了一个为生活奔波的清客。后来吴每况愈下,一家人再次颠沛流离地左迁入京。正是在京城仅剩的破败四合院中,少年吴清源目睹了父亲病重家世败落的痛苦。吴父苟延残喘的身体带着对妻儿的眷恋离开世界前,他对于自己三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倾尽最后的力量做了最后的安排:其中吴清源的大哥后来在乱世为官长袖善舞颇有乃父风范,而二哥最终顺着父亲所指的道路成了一名写作为生的作家。该说的话已经说完了,吴父用最后的力气将自己留学日本时所珍视的一盒棋子推到了吴清源面前。在那段吴家靠变卖积财勉强支撑的岁月中,那盒白玉棋子算得上吴家最后的财产了。在吴父阖然长逝之后,吴清源为生活所迫,不得已地靠自己尚在萌芽的棋艺求生。当时在清闲的世家子弟中,流行对弈赌棋的习惯。这对于他们这种无所事事的人来说是一种娱乐,但是对吴清源来说确实生存的依凭。吴清源每天在权贵之家辗转,棋艺随着生活的步步紧逼更上层楼。他在这样的对局中从无败绩,渐渐地吴清源围棋神童的声名不胫而走。许多爱好棋艺的人都乐于与他对弈来一睹神童风采,而他的围棋天赋也为更多人所目见。在北平为生活奔波的这段时间里,吴清源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当时享誉围棋界的顾水如大师。顾水如是当时衰败的棋坛中棋艺突出的棋者,经常出入爱好围棋的权贵之门与之对弈,这其中就有民国的皖系军阀段祺瑞。段祺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民国的实际掌权者,北洋军中用事弄权的风云人物。他酷爱围棋,在执政之余常以下棋为乐。顾水如先生理所当然地成为他所交游对弈的对象。有一天,顾水如不拘一格地向段祺瑞引荐了那个年幼丧父的少年,即后来横扫棋坛的吴清源。段祺瑞乍听围棋神童之名,好胜之心顿起,当即将吴清源召来与之对弈。吴清源也当仁不让地展现了自己的高超棋艺,连胜段祺瑞三局。就这样,吴清源成为了段祺瑞府上棋客的一员,短时间内获得了相对安稳可以潜心钻研棋艺的环境。就这样,吴清源的棋艺也一日千里地有所进益。可惜好景不长,段祺瑞在各方博弈中失势,府上清客也随之遣散。失去经济来源的吴清源只好流落在外,又开始了自己与人对弈赚取家用的飘散生活。三、奇艺布新局,慨叹节失之当时京城中棋艺爱好者时常汇聚在中央公园互相对弈,流落至此的吴清源成为了这里的“常胜将军”。尤其是这段公园对弈的经历让他遇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二位贵人——邀请他去日本驻京围棋俱乐部下棋的林先生。在这个日本的围棋俱乐部中,吴清源轻而易举地战胜了曾打败顾水如的喜多文子。这让整个俱乐部为之震惊,并且这个消息像扇动的蝴蝶翅膀在日本的棋坛引起了一场风暴。吴清源的老师濑越宪作闻讯而来,经过多方辗转沟通,将这位出身中国的围棋神童带到了日本本国的土地上。吴清源从而开启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可以说濑越宪作慧眼识人功不可没。吴清源在以十番棋横扫日本后功成身退,但他对围棋的浓厚兴趣不减反增。毫无争议地吴清源是世界围棋史上不世出的天才,是当仁不让的棋坛第一人。可就是这样一个围棋水平日臻完美的“棋坛第一人”,在对于自己的归属上却一直为人所诟病。吴清源三度转换国籍,最终以日本人的身份逝世于日本,这对于中日之间的血海深仇来说显然吴清源难以被国人理解。在吴清源作为一个中国人赶赴日本修习棋艺时,由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吴清源长驻日本身份尴尬。另外为了有参加日本围棋大赛大手合的资格,从而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支撑家庭赡养母亲,吴清源不得已之下加入了日本国籍。虽然内心不情不愿,但是痴迷棋技并且有些不谙世事的吴清源对政治以及人际交流一窍不通。他并不知道这对于当时的中日关系意味着什么,他所谋求的只是自己小家的安稳完整。第二次吴清源加入中国国籍时间节点恰逢1949年,新中国成立,海外游子回归祖国的怀抱也是理所应当。可是,第三次国籍的转变,却让这位堪称棋圣的吴清源陷入了关于名节的风波。在一九七九年日本经济腾飞跻身亚洲四小龙之际,吴清源选择转换了国籍再次成为了一名日本人。这使得举国上下舆论哗然,虽然吴清源少年时即居住在日本,立业于日本且妻儿皆为日籍,但是他摇摆不定的行为以及身系棋坛第一人的争端还是使得他不为国人接受。吴清源作为出身中国以后横扫日本棋坛的第一人,他的围棋水平可谓前无古人。他一生都痴迷于围棋而天真不谙世事,这种本性的纯朴也可能正是他数次转换国籍的起因。人生一世,做事在后做人在前。无论成就几何、能力高下,首先要秉承一颗坚定正直的心,这是每个人都应该铭记保持的,而吴清源这位棋坛第一人,才华无可指摘,言行终是有所或缺。
一.“吴清源时代”的时间界定广为流传的说法是,1939年到1956年,即从对木谷实十番棋开始,到对高川十番棋结束,是为吴清源时代。其实,这种说法与历史事实不太相符。1947年之前,尽管吴处于棋界第一集团中,但并没有显著地高于其他人。比如,第一二三期本因坊战(当时最重要的棋战),没进过一次决赛,甚至没打进过循环圈;不仅如此,还在“本因坊*吴清源”三番对抗赛中,一局不胜。将木谷实降级后还与之有16盘对局,结果是不贴目棋各执白2胜,木谷执黑5胜,吴执黑4胜,贴目棋吴2胜1负。这结果是几乎完全的旗鼓相当。而1956年后,在第一期最强者决定战中夺冠,“本因坊*吴清源”三番对抗赛也继续获胜,虽然从综合战绩看,吴清源已经没有明显优势,但勉强可看作吴清源时代仍然在延续。1957年起,藤泽朋斋在“王座*吴清源”对抗赛中零封吴清源,坂田以绝对优势夺得第二期最强者决定战冠军,高川格两年间对吴刷出8:2足够降级的比分,这些事实都表明,吴已经只是第一集团中普通一员,此时,吴的时代结束了。综上,吴清源时代,比较符合历史事实的界定是1947年到1957年。二.对吴时代落幕原因的历来说法吴清源时代结束的原因,历来较为流行的说法有以下3种:1. 车祸2. 年龄导致的衰退3. 不适应不贴目到贴目的变化但这些说法都与历史事实不符。以下略为论述:1. 车祸。车祸发生在1961年8月,而在此之前约4年,吴的时代就已经结束了,显然归因于车祸是荒谬的。更详细的说明见:吴清源真相34——车祸失名人?2. 年龄导致的衰退。正如辨析“棋力巅峰”与“棋战成就巅峰”一文指出的,当时围棋的性质决定了,四十几岁正是棋手最好的年龄。藤泽秀行52-57岁棋圣六连霸,66-67岁王座二连冠;秀哉59岁与吴下名人胜负棋,63岁与木谷实下名人引退棋。而且,当时棋界及吴本人都从未提到当时有衰退。3. 不适应不贴目到贴目的变化。这是吴清源被黑得最惨的说法。日本棋手吹捧道策时这样说:“如果下十九盘,那凭着时代的进步也许能与道策名人抗衡;但如果将棋盘扩大一倍,道策名人可让我们四子。”吴清源何等天才,居然不适应不贴目到贴目的变化?!吴清源若真是传闻中的天才,那么不贴目改成贴目只会扩大其优势。其实,吴清源早在三十年代就开始下贴目棋了,贴2目、3目、4目、4目半都下过,打开《吴清源对局全集》数一数就知道,在1957年之前,吴有多达九十几盘贴目对局,考虑到吴全部对局才八百来盘,这数量显然已经很不少了。三.吴清源时代落幕的真正原因在我看来,吴清源时代落幕的真正原因有三:1. 高川坂田朋斋等棋手逐渐成熟 正如 辨析——“棋力巅峰”与“棋战成就巅峰”一文指出的,高川坂田朋斋等人,本来棋力巅峰可望前移到三十多岁,但因为十年战乱而耽误了。相对而言,木谷与吴在战乱来临前已经基本棋艺成熟,受的影响较小。这些人走向成熟,则可以和吴形成竞争,其中坂田棋力巅峰高于吴,因此甚至在未到巅峰就与吴分庭抗礼。2. 棋赛从不贴目逐渐过渡到贴目虽然吴对此不会有不适应,但这确实是吴时代结束的重要原因。因为,吴能有十一年时代(不说十一年霸业是因为,吴没有参加当时各种新闻棋战,没能通过独霸冠军来阻止其他棋手成为冠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棋手的围棋理念不适合下不贴目棋。在日本,围棋是棋道,棋手的最高追求是求道。而胜利,被看作应该是求道的自然结果。对局过程中,追求本手、正着;而对于过分着、无理着非常排斥。对于双方看不清的,双方没把握的下法,同样很瞧不起,即使这种下法更有可能带来胜利。甚至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大竹英雄还因为徐奉洙这种求胜下法而在局后拒绝与对手复盘拂袖而去。正因为如此,在传统日本棋手中,几乎没有哪位棋士以“顽强”为特点。“二枚腰”林海峰是台湾人,“斗魂”赵治勋是韩国人。日本棋手中代表性的是明明不下大模样胜率更高却几十年如一日黑三连星开局的武宫正树;是还在大官子阶段就觉得会半目负而推枰认输的大竹英雄;是明知几十手就会失去先着效力还一盘又一盘坚实取地龟步推进的木谷实。吴清源是中国人,受这种日本文化影响小得多,吴的棋就有了胜负师的味道。在不贴目棋中,执黑时,可以为了保持优势稍作退让而保证简明无变;执白时,可以下稍过分甚至有些无理的棋,将棋局导向双方都没有把握赌谁先犯错的复杂局面,这样可以从5%的获胜可能性变为主要看谁犯错的40%甚至50%获胜可能性。反观日本棋手,在不贴目棋中,执白时,仍然下本手下正着,因此只有对方下出缓手错着时,才有可能消除黑方的先手效力;执黑时,又常常下得不简明。当两者相遇时,吴清源“善于将优势棋赢到手”,这另一面其实就是日本棋手执白时显得没什么办法,多数时候表现为安乐死——甚至直到现在,落后形势下安乐死仍然是大多数日本棋手通病。(顺便说一句,其实39-56年吴执黑不贴目对局胜率也就八成,低于分先棋手执黑不贴目期望胜率85%,更远低于上手执黑期望胜率,说明吴及其对手的绝对棋力也就那样。)而日本棋手执黑时,却又时常陷入双方都没把握的混战,胜率还是五成左右。但在贴目棋中,情形则不一样了。双方在开局处于几乎相同的情形下,此时,本手及正着就是最好的选择。简明而稍缓的着手会导致局势稍稍落后,而过分甚至稍无理的着手也不会增加获胜的可能。因此,日本棋手的选择就不再是不合时宜的。表现出来,吴清源的胜率为五成左右或者稍高,当然就泯然众人了。日本文化对棋手的影响表现出的差异,也能解释从吴清源到张栩,七八十年时间里日本棋坛顶尖常常是异国棋手的原因:除了前面说的林海峰和赵治勋,还有乱战之雄王力诚、怪腕王铭琬以及柳时熏、赵善津、张栩等。一代霸主坂田和新一代霸主井山,前者的成长主要“从实战中学习”,后者一直被教导“下自己的棋”,受这种文化影响较轻,是成就一段霸业的重要原因。3. 新闻棋战称霸对棋手要求更高吴清源的无冕之王形象基本上靠十番棋加脑补塑造出来的。朋斋通过大手合成为唯一九段,而吴降级朋斋,从而可以脑补出吴>朋斋>>其他棋手;别的棋手通过比赛选出挑战者挑战高川不能成功,而吴在十番棋降级高川并在“本因坊*吴清源”三番棋中连胜,从而脑补出吴>>高川>其他棋手。不过这种脑补未必成立,假如可以这样脑补,那可以看看有点类似的情形:陈耀烨天元八连霸:全部棋手比赛决出最强者作为挑战者与陈下三番棋,结果陈在位的八年,在天元卫冕战中取得16胜2负的绝对优势。假如只看这而且同样脑补,那可以得出:陈>>挑战者(古力、柯洁、芈昱廷、唐韦星等)>其他棋手,因此陈耀烨是那八年的中国围棋绝对第一人。然而实际上陈基本上没有等级分第一的时候,世界大赛仅得过一冠。再如,依田纪基对中韩超一流棋手都占上风(曹薰铉9:5;李昌镐9:8,刘昌赫10:6,徐奉洙4:0;马晓春5:2,常昊5:2,古力2:0),如果同样脑补,那可以得出:依田纪基>中韩超一流>>其他棋手,依田是世界围棋第一人。然而在世界大赛别说比肩李昌镐,连和曹刘相比都差得远,曹9冠2亚,刘6冠7亚,依田仅有1冠1亚。详细说明可参见:吴清源真相41——生不逢时的世界棋圣依田纪基新闻棋战是公开赛,不再是仅仅两个人之间的比赛,此时,霸主的表现不仅仅在于对主要竞争者有一定优势,更在于对次一级棋手的绝对优势。前面说的陈耀烨,对韩国第一人朴廷桓的战绩甚至比柯洁还好,但也会输业余棋手胡煜清李立言,结果就是十多年才三冠;依田类似,对李昌镐都一直占上见,却会被汉斯初段淘汰,因而只有一冠。而李昌镐的天下第一绝无任何争议就是因为在所有强手都参加了的世界大赛里夺得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冠军。其实,吴清源在车祸前一共参加了7次新闻棋战,只夺冠1.5次(其实这1.5次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新闻棋战,因为“日本围棋最强者决定战”是指定6人参赛的小范围邀请赛,且比赛是不贴目的),未能夺冠的比赛里,也并不是输给了绝对的强者。第一二三届本因坊战2次输前田陈尔3次输加藤信,这两人都算不上很强的棋手;第一届名人战输的藤泽秀行和岛村俊广及藤泽朋斋,也不是当时争冠的热门。假如吴在其时代的11年也和其他棋手一样参加各种新闻棋战,那么他有可能无法像脑补的一样夺取大部分冠军,也就不会出现“吴清源时代”。从这个角度说,吴没参加新闻棋战是幸运的,如同他的车祸给了许多人脑补机会一样:如果没有车祸,他的时代仍将延续。
关于吴清源未能成为名人的原因,吃龙万吨曾写过专文并做过一次大规模更新(吴清源真相32——没能成为名人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指出了三方面原因:一。统治力不足,存在棋力和战绩都是分先的棋手,即木谷实;二。当时已经不是可以有一个名人的社会环境;三。日本棋院有规定,名人必须是有本因坊头衔经历的九段。而吴清源参加了第123届本因坊战,不仅没有得过冠军,还连决赛都没有进入过,甚至从未进入过循环圈。而且,战后吴清源不再参加本因坊战。这三方面原因,最关键的是第1点,也就是统治力不足。假如吴清源有足够的统治力,让当时的主要棋手们心悦诚服,公推为名人,那么原因二和三都不是障碍。实际上,日本棋院就为吴清源打破过规定。从20年代大手合制度建立起,棋手升段的途径,就只有在大手合比赛中获得足够优秀的成绩,然而日本棋院在吴清源升九段时为其破了例。最近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这三方面的限制,在当时都不存在,也就是说:第一,假如在1945~1957年期间,吴清源和木谷实曾经下了十番棋,并且将后者降级;第二,假如关于名人的规定是可以被突破的,当然如前所述实际上应该可以被突破;第三,假如当时社会环境允许仍然有名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吴清源可能被授予名人吗?思考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假如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基本上已经找全了原因,即使还有其它因素也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假如答案是否定的,那就说明吴清源未能成为名人,其实还有其它不能忽略的原因。吃龙万吨在对相关的历史事实进行考察之后,得出的答案是,即使在这三方面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吴清源仍然不太可能成为名人,以下详细说明第一,战绩硬伤将历史上名人,与吴清源的情况做一下对比,可以发现吴清源的战绩有明显的硬伤道策,长期执黑不败,成为名人后仅有一盘执黑,对弟子道的,1目胜;道知,执黑不败;察元,让天下先二,没机会执黑;丈和,六段起执黑不败,八段起没执过黑;秀荣,让天下先,没机会执黑;秀哉,从七段起30多年从来没有执黑过。可以看出,作为名人基本的要求,要么对棋界优势足大,大到永不执黑,要么执黑不败。而吴清源,不仅贴目的分先棋输过不少(例如本因坊战对加藤信三连跪,对前田陈尔二连跪)而且执黑不贴目对局也有尴尬的记录,不完全统计有(只计所谓的“吴清源时代”):七段:1941年负木谷实七段;八段:1943年负木谷实八段;1944年和老雁金(65岁);九段:1951年、1952年两负藤泽库之助九段;1953年两负坂田荣男八段。。。。。。这样尴尬的战绩,很难让当时的木谷实,坂田荣男等棋手心服口服。实际上他们确实或隐晦或直接地表达过不服气。桥本宇太郎找借口:坂田荣男找借口:藤泽秀行直白说:第三方为木谷实复盘胜:可以想象,这些棋手面对吴清源的时候,他们的共同心声是:“吴清源是强,但是还没有强到可以当名人的程度。”难怪,在谈及名人的时候,木谷实说:“名人并不是制造出来的,我们应该等待,直到他自然而然的诞生”藤泽秀行说:“关于推举吴先生为第一期名人的意见,至少在我知的范围内从未听到过”。第二,棋道精神欠缺作为围棋的象征,名人不仅应该技艺超群,还应该在棋道精神上成为棋界的表率。棋道精神至少含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第一,视围棋为生命甚至重于生命。例如,秀哉拼死下引退棋。再如,岩本薰,桥本宇太郎,濑越宪作的"原爆下的对局",这盘棋的内容并未为人们所称道,但三位棋手得到了极高的评价:两位对局者进入名人堂的依据,都有“原爆下的对局”:自然,人们对于作为名人候选者的吴清源的想象是: 端坐枰前的吴清源,平静地对前来缉拿自己的军警说:“请等我把这里变化研究完”,之后从容赴难。。。可是,事实上吴清源的表现,堪称反面教材。1944,日本投降的前一年,吴清源预感到了战败不可避免,就已经惶惶不可终日,无心下棋,输了一裤子,全年胜率不到30%!1945年,桥本等人在原爆下对局时,吴清源早已躲进邪教,宣布"终生放弃围棋"。从人生危机的应对来说,这固然是吴清源生存智慧的体现(关于吴清源这着人生鬼手的详解,见如何看待吴清源1945年到1949年加入邪教,晚年却对邪教经历有比较高的评价?)。但从棋道角度来看,吴清源无疑是逃兵,是懦夫。吴清源在棋道方面的污点还不止于此,仅仅从其自传披露的内容来看,至少还有以下两方面:第一,还在修业期,就分心沉迷于邪教,甚至为了邪教而弃权大手合等重要比赛。第二,战后与读卖新闻社签订了专属契约,放弃了参加大手合、本因坊战等一大批最重要比赛的权利。第二,棋道传承具体地,包括授徒、指导后学、著书立说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授徒,授徒从投入产出来衡量是非常不利的,但这被看作对自身棋艺来源的棋界的反哺。以秀哉为例:有宫坂采二、小岸壮二、福田正义、前田陈尔、村岛义胜等众多弟子;从《秀哉全集》可知,仅仅在成为名人之后,秀哉还与当时的低段棋手,几乎全都下过授子指导棋,包括加藤信、岩本薰、桥本宇太郎、木谷实、高川格等。而且,在当时等级森严的环境里,两三年时间就和吴清源下了五六盘指导棋,可以说对吴清源是格外垂青。藤泽秀行和坂田荣男都在各自的自传中生动描绘过秀哉定期指导院生的情景。吴清源在其《自选百局》中也大量引用了秀哉给予自己棋局的讲评,这些棋局讲评,只是秀哉所做的棋局讲评的一小部分。秀哉过世快一百年了,棋界还每年纪念,不是没有原因的。再以木谷实为例:1933年年方24岁还在棋艺上升期,就开始收徒回报棋界。仅1933年就有武久势士、梶和为、松本笃二等人成为木谷弟子。最终木谷一门弟子总段位超过五百段。而吴清源的情况是:1952年,才由台湾棋界硬塞了林海峰为其弟子,两人还不是日本传统的师徒关系:林海峰一直未住在吴清源家,这个身处异国的孤独棋童不时茫然地坐车来打发时间:第三。品行不高名人作为围棋的代表,应该有好的品行。历史上,丈和名人在棋盘上没有输给任何人,但还是因为品行的原因,而不得不提前退隐。而吴清源的品行,仅仅从他几本自传所披露的内容来看,都很难说达到了普通棋士的平均水准。以下略举一二:一。比赛中耍赖:第五届”本因坊*吴清源“三番棋第2局,临近终局,按规则吴清源必须补棋,然而如此则又要输半目,于是吴清源悍然耍赖,拒不补棋:耍赖当然不可能得逞,最终结果还是输半目。二。以怨报德日本棋院以亘古未有之法,给吴清源以超国民待遇,在其大手合成绩远未达标的情况下,赠予其在当时至高无上的九段。对此,吴清源得了便宜还卖乖:”从来只有上手考核下手,没有下手考核上手。“三。言而无信吴清源退出中国国籍,归化日本时,曾经承诺不涉政治:”入籍,亦绝不欲作其他政治与社会之活动矣“然而,吴清源完全没有遵守自己的诺言,不仅发表文章公开赞美”八纮一宇“,为军国主义站台,还返回中国为汪精卫表演围棋,甚至到南京上海等地慰劳侵华日军!至于造谣诋毁前辈,这些劣迹在当时尚未表现出来,因此,不是其没当上名人的原因。实际上,当时吴清源对秀哉是毕恭毕敬的,50年代,秀哉死了十余年,吴清源在访谈中称秀哉为”老师“,对其正宗老师濑越,只称作”先生“,和”坂田先生“、”秀行先生“等一样。至少也是”秀哉名人“,而其他的大棋士,则只称名:总结起来,吴清源未能成为名人,仍然原因有三,不过这三条内容需要扩充为:第一。未达到名人的标准硬实力上,当时有棋力和战绩上分先的其他棋士,而且而执黑不贴目的情况下还输了不少,此外,在头衔战里战绩乏善可陈;软实力上,在棋道精神和品行方面都有较大差距第二。当时已经不是可以有一个名人的社会环境;第三。日本棋院有规定,名人必须是有本因坊头衔经历的九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妈妈特殊事件天下识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