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最美的地方有哪些拥有绝美风景的景点?

在武汉,80多所高校密集扎堆其中传说不少,比如有一所大学曾以男女比例极不均衡出名江湖人称 “关山口男子职业技术学院”尽管大家每天都离不开的微信就诞生在它的毕业生手上网球女王娜姐退役后也选择去这里读书坊间尽是它和武大相爱相杀的段子但,它在社交媒体上却特别低调神秘藏在喻家山脚下默默耕耘半个多世纪又高调叱咤中国互联网创业圈风口浪尖没有东湖、樱花、老建筑的浪漫传说却自带雄赳赳气昂昂的学霸光环它的名字叫做“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 传说男女比例7:1,直男气场遍地 ”大概是出身理工科的原因华科许多角落都透露着典型的“直男癌”气息比如华科的道路横平竖直,建筑四四方方教学楼、宿舍、食堂命名清一色的东西南北和一二三四排列组合耿直朴素,不加修饰比如,东九、西十二、西一食堂、南一舍在武汉,可能也只有在华科校园里才能听到标准的“北京式问路”“往南走200米,然后朝东拐”△ // 华科图书馆当年的设计图纸(上图)。空中俯瞰,华科老图书馆就是两个巨大的“工”字,可以说是非常耿直的设计了。△ // 东九教学楼建成时,曾是全亚洲最大的教学楼。西十二像一座迷宫,即使在华科读书四年,也还是会迷路。两栋楼一共3万多张课桌,占全校的85%。南一楼门口的毛主席雕像已经54岁了它是全武汉最早的一座毛主席雕像由华科师生自己铸模浇筑完成如今,它成为关山大道IT男们深夜加班时眺望的地标△ // 华科毛主席雕塑1967年建成,高度接近15米。华科最传奇的,也是被吐槽最狠的莫过于学生的男女比例传说“关山口男子职业技术学院”曾经男女比例7:12012年,微信之父张小龙回母校讲座时回忆“当年全班42个男生,3个女生直到去年同学聚会,还有一个女生不认识我。”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7级本科生男女比例已经变成了2:1尽管如此,还是远远超过绝大多数大学△ // 也许是巧合,校园雕塑也符合男女比例2:1。华科男的青春因此而孤独于是,这群最早的“社恐人群”在华科校园里鼓捣出了可能是全中国最早的大型社交网络“白云黄鹤BBS” 1996年3月诞生那是第一代武汉网民的记忆当时,家庭电脑都罕见,互联网更是新鲜华科男已经开始灌水、跟帖,隔空撩妹了吃好喝好,是华科的老传统全校三十多个食堂烧烤凉菜小龙虾,大盘鸡烤肉饭排骨藕汤华科大概是全武汉乃至全华中食堂数量最多的大学△ // 1989年,华工就实行了营养配餐制度,每顿饭都荤素搭配六七种菜,图为当年粮票。印章落款为“膳食科”,专注膳食三十年。“ 刚18岁的华科,原来有百年历史 ”聊了八卦,说到正经的尽管武大华科的CP之战已经持续半个世纪之久“华中科技大学” 这个称谓却特别年轻2000年5月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三所学校正式合并成为“华科”但华科校园里已经生长了半个世纪的大树证明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同济是华科历史最悠久的分支1907年诞生在上海,由德国人埃里希·宝隆创办这位皇家海军医生,清末随军征战东亚沿海最终选择留在上海,办医学院培养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西医人才△ // 埃里希·宝隆是一位孤儿,靠勤奋苦读拿到医学博士学位,创办同济医学院以后不久,就因为伤寒去世赶上战争年代,他的学生也都是传奇比如著名的医学泰斗裘法祖二战时,他在德国一家医院当主任从纳粹枪口下救出许多集中营战俘战争结束后,他在德国结婚生子、买车买房生活安稳幸福却在新中国成立后,毅然带着全家回国他一生做器官移植手术的数量至今无人超越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 // 裘法祖与德国妻子裘罗懿和子女合影。裘老1956年搬到武汉,一家五口住在华科不到70㎡的红砖房里,直到2008年去世抗日战争,同济师生八年长征走遍南方中国后来它迁到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变成了同济医科大学△ // “同济长征”期间,师生们划船迁徙逃难,在农村祠堂搭起临时教室讲课。言归正传除了历史最悠久的同济医大在武汉人心目中,华科的前身是华中理工大学1952年,赶上学苏联搞建设的热血时代武钢、武重、武锅、武船在武汉纷纷建成武汉一瞬间变成了中国的工业重镇毛主席钦点,国家教育部决定在这儿建一所牛x的工学院华工就诞生了它由5所老牌院校的机械系和电力系组成“华科男”木讷的硬汉气质,就从这时开始诞生△ // 华中工学院的组建来源,如图所示。1985年它改名“华中理工大学”。中正大学就是现在的南昌大学。△ // 1952年,华工第一任校长查谦在学校成立大会上讲话。查谦校长曾是武大物理系主任。当时,华工独占东郊喻家山,面积4000多亩如今华科面积已经扩展到7000多亩和北大规模差不多,比武大校园大三分之一老武汉人,还会把“华科”叫做“华工”△ // 从喻家山顶俯瞰华科校园,浩荡壮观" 理工男扎堆,华科却特别文艺 "从建校开始,华科就特别重视搞文艺每星期在电影场播放电影在学生食堂里举办舞会P.S. 虽然没多少女生参加,画风请自己脑补△ // 1956年电影场刚建成,每场放映都人山人海。△ // 当年的露天电影场现在已经变成了华科机械楼,但在大楼中间,学校仍然原址复建了电影场。当然,文艺的自然环境也特别重要武大靠东湖的碧波远山给颜值加分华科只有一座喻家山那就干脆全!部!种!满!大!树!树多,是华科的校园特色曾经森林覆盖率达到100%相当于,走在学校任何地方都能被树荫遮住火炉一样热的武汉夏天华科校园比武汉市区要凉快2℃△ // 1950年代的华科南一楼(上图)和老图书馆(下图)门前,树木还很稀疏。△ // 如今华科森林覆盖率72%,空中俯瞰全是绿树。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朱九思校长倡导全体师生种树据说 “种树” 是必修课,不种树不能毕业学校每砍一棵树,都必须校长亲自签字也就是从那时沿袭下来的规矩如今华科校园里的许多大树,已经50多岁高龄因为飘絮而在武汉已经罕见踪迹的法国梧桐如今只在华科还能见到△ // 朱九思校长。他主持华工三十多年,也和大树一样长寿,一直到2015年去世,享年100岁。1994年开始华科在全国高校中首次办起了“人文讲座”邀请全国各个学术领域的大咖来讲课相当于现在的“TED”、“一席”,特别火爆至今已经举办了2200多期在最火爆的时候,得提前三个小时以上占座否则连走廊台阶都挤不进去△ // 1995年“人文讲座”现场,倡导人文情怀的杨叔子校长被同学们热情围住。" 木讷闷骚的华科男是中国互联网创业圈的传奇 "归根到底华科最强大的标签莫过于“华科男”他们孤独闷骚像美剧《硅谷》《生活大爆炸》里的极客怪咖用直男癌的情商和爱因斯坦般的智商打开互联网世界的一百种可能性一夜之间,“华科系”成了中国创投圈的大热门华科男的标配服装是格子衬衣、牛仔裤、塑料拖鞋或帆布鞋双肩包,左雨伞,右水杯坊间有个玩笑,说华科男大学四年里和异性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阿姨,三两米饭,带走”华科男的孤独与闷骚成了他们绞尽脑汁创新的原始动力却一不小心,玩出了许多中国创业圈里的传奇比如,曾有一大帮男生为了看球深夜翻院墙掀垮了一扇校门其中一个哥们儿想着干脆做一款能直播看球的软件吧2004年,休学的姚欣在韵苑26栋寝室写出了PPLive1.0 版本软件发布在校内白云黄鹤BBS 上一年之内,PPTV的用户超过了2亿又比如华科姑娘们总在论坛上吐槽男朋友送的最多的礼物是实验室手工做的锤子恋爱谈得越久,收集的锤子种类就会越多恋爱情商几乎为零的华科男,往往被分手所以,刚分手的付小龙意识到得做一款帮助大家谈恋爱的软件于是“恋爱笔记APP”很快拿到了1000万融资△ // 微信的开机界面,很好地解释了华科男“孤独又闷骚”的标签。张小龙曾说过,读书期间极不平衡的男女比例,是自己做社交产品的动力。除了微信、脸萌、Faceu、罗辑思维之类大家熟悉的东西诞生在华科男手里在中国的物理、航天、军事、医疗领域也有很多厉害的华科男比如,去年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它的副总设计师王硕威,是华科毕业的80后他是中国最年轻的航母设计师25岁就参与了辽宁号改装华科被誉为中国创业圈的“黄埔军校”在遍布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深圳华科被IT男们尊称为“小清华”曾经有一段时间,华为30%的员工都来自华科去年,雷军专程来武汉给小米招揽人才第一站就直奔华科,而不是母校武大从最古老的同济医学院开始算起华科的历史已经跨越百年从重组改名“华中科技大学”开始算起华科才刚刚21岁,正青春年少这座相当于14座中山公园的庞大理工帝国在武汉东南郊低调蛰伏却凭着一代代 “华科男” 的脑力奋斗在中国互联网、科研领域独占一片天地69年缓慢沉淀让喻家山大树参天也让华中科技大学变得枝繁叶茂“华科男” 成了一个标签贴在中国互联网创业浪潮的历史上在像硅谷一样不断诞生奇迹的光谷今天的华科也在继续上演着属于HUST的奇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尔兰最美的地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