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品产业中心城市是江苏南通主要产业吗?

位于江苏省南通市的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产品研发工作。位于江苏省南通市的江苏大生集团数字化纺纱车间内景。长江三角洲北岸,黄海之滨,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江苏省南通市洪波涌起。近年来,南通市坚持产业立市、制造强市,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大工程,加快建设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试点城市,聚力发展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六大千亿元级产业集群,打造具有江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强产兴城之路上,南通有哪些新作为?以智提质以新促兴推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高端装备产业是南通市聚力打造的重点产业集群之一。目前,该市正不断筑牢实体经济底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型复杂曲面的高速高精度五轴桥式龙门加工中心”项目,是世界装备制造领域关注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国家重点发展和支持的方向。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朱振宇表示,自2019年起,南通国盛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瞄准该项目,攻关研发了高速高精度五轴桥式龙门加工中心,成功解决了我国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工装备、汽车等核心零部件高效、高精度加工的瓶颈问题,推动相关战略性产业快速发展。加强船舶行业链式转型,是摆在南通市传统产业发展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城市报记者梳理资料了解到,近10年来,南通船舶行业从修船、低附加值运输船逐步转型,先后招引落户了中远系、招商系、振华系、中集系等8家船舶央企,带动本地船舶企业链式提升,逐步打造了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两条高附加值产业链条。近年来,南通市逐渐形成集研发、设计、建造、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体系,突破了豪华邮轮、大型LNG运输船、新型油气装备三大产品,入选省级重大核心技术攻关项目9个,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累计40多个国际、国内首制“大国重器”从南通首航。根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南通市船舶海工产业实现产值938.9亿元,同比增长19.2%;造船完工量14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新承接订单量23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手持订单108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7%;海工装备市场份额约占全国1/4……南通市正以央企集团为引领,加速推动船舶行业链式转型。此外,南通市以数智赋能为路径,推动纺织行业高端升级。面对纺织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不高、自动化水平低等难题,南通市大力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加快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应用,为纺织行业转型发展赋能增效。实际上,目前南通市仍有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对此,南通市有关部门将落实好相关政策,坚持高端化、智能化、梯度化、绿色化四条路径,持续推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一方面抓高端化提升推动结构升级,另一方面抓智能化改造推动数实融合。”朱振宇说,“同时抓梯度化培育推动生态融通,还要抓绿色化转型推动节能降碳。”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当前全球创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人类社会全面迈向信息时代的导航器。把握趋势、面向未来,率先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南通市培育新增长点、打造新动能,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产业高地的重大战略举措。据了解,南通市已初步形成以通信线缆、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及材料、光伏等行业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在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光纤通信、电子元器件等多个细分行业取得优异成绩。随着南通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南通市有关载体平台加速提升,比如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以及国家集成电路测试、零部件产业技术联盟已与南通开展深度合作,集成电路测试产业园、集成电路装备及零部件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化特色园区初步形成。不仅如此,南通市实现了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初步形成“一核三区多片”的发展格局。朱振宇介绍,“一核”是指南通中央创新区,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研发、孵化基地和科技创新资源的集中承载区。“三区”是指南通开发区的集成电路测试产业、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南通高新区的集成电路装备及零部件产业和以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为重点的“江海智汇谷”,以及重点发展IC设计、晶圆制造、先进封装、测试、新型半导体装备、材料等上下游及应用产业的南通市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片”则指,一是在崇川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与车联网产业,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信创产业园和车联网示范园;二是在海安、海门积极研发智能机器人新产品,打造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三是在如皋着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打造智能汽车产业基地。中国城市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南通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总量规模、产业结构、生产要素资源配置以及产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仍面临一些发展瓶颈。接下来,南通市将按照“龙头带动、集聚发展,整合资源、健全链条,做优做强、提升层次”的发展思路,以各类开发园区为平台,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提升配套能力为重点,着力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相关创新平台、特色产业园和孵化基地,聚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关联性强的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升级。“力争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产业规模突破3200亿元,将南通市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特色鲜明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培育形成一批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朱振宇说。依托新兴产业集聚优势大力培育未来产业据了解,未来产业是指由科技创新驱动,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有望成为主流产业并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引领变革,且当前处于萌芽期或产业化初期的产业形态。其具备原创性、颠覆性、不确定性和先机性等明显特征,是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的有效途径。依托新兴产业集聚优势和技术积累,南通市未来产业发展有哪些新方向、新思路?中国城市报记者了解到,南通市未来产业涉及5个发展方向,包括未来数字产业、未来空间产业、未来能源产业、未来材料产业、未来健康产业。其中,面向未来数字产业,南通市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先进通信等细分领域产业。该市将吸引周边地区人工智能重点应用企业前来落户,大力发展智能经济,围绕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慧交通等诸多公共领域,打造行业应用场景示范样板。面向未来能源产业,南通市将重点发展氢能、新型储能等细分领域产业。在氢能方面,上游领域重点布局“绿氢”制取及氢能装备产业链,依托丰富的风光电等可再生能源,培育壮大“绿氢”制取产业规模,打造辐射长三角的“绿电绿氢”供应基地;中游领域着力打造燃料电池及核心零部件产业链,培育引进燃料电池氢气循环泵、膜电极、双极板、高效催化剂、质子交换膜、控制系统等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下游领域推动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储能等领域示范应用,在大通州湾开展氢燃料电池物流车、牵引车、港区集卡、叉车及工程机械等应用示范。朱振宇表示,南通市未来产业的发展将实现“三步走”:到2025年,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抓紧谋篇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推动未来产业“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为“转型出雏型”目标夯实基础;到2030年,借助技术突破、模式创新催生一批新产业、新业态,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深远海装备、新型能源等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创新能力实现布局突破,初步形成未来产业创新集群;到2035年,未来产业体系初具雏形,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国内领先,一批龙头企业和创新平台初步具备引领作用,形成2—3个百亿元级未来产业创新集群。(南通市委宣传部供图)■中国城市报记者胡安华
时间:2022年6月16日下午14时主题:《南通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地点:市新闻发布中心(图书馆大楼6楼)发布人:施 健 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开亮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张海涛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瞿志军 市市政和园林局副局长刘张华 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邱玲玲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主持人:周锦南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图文实录:周锦南:各位媒体朋友,各位同志,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为聚焦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进一步优化存量、完善结构、提升品质,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人居环境,我市制定了《南通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并已于前日正式印发。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我们今天邀请了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施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王开亮、副局长张海涛,市市政和园林局副局长瞿志军,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刘张华,市商务局党组成员邱玲玲向大家解读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并回答媒体朋友们的提问。首先,请施健副秘书长介绍城市更新的有关工作情况。施健: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和大家相聚于此,一起来讲述南通好故事、传递南通好声音,关心、支持南通经济社会发展。在此,向各位新闻媒体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下面,我就南通城市更新的有关工作向大家做简要介绍。城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城市也是一个鲜活的有机体,其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改造的新陈代谢过程。随着城市化率的不断攀升,需要采取整治、改善、修补、修复、复苏、再开发、再生以及复兴等多种方式,对城市空间形态、功能和风貌进行可持续改善的建设,增强城市的整体机能。目前,我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近70%,已经进入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由大规模的增量建设,向存量的提质改造和增量的结构调整并重转变,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具有现实意义,这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纳入国家重要决策部署,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城市更新工作提出了改善住房条件、提升市政设施水平、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等多项要求。省党代会、省住建工作会议要求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积极探索具有江苏特点的城市更新有效实施路径。我市一直高度重视城市“微更新”工作,过去通过积极探索,在老旧小区改造、破旧片区更新、城镇燃气安全水平提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还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随着国家、省级层面对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视,我市将该项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召集会议讨论,明确以补短板、惠民生、增活力为更新重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集中力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均对城市更新行动作出部署,明确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提升、美丽街区塑造、轨道交通站城融合等多方面具体内容。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方案框架和主要内容,提出建设项目编排要求。近期,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出成果”的总体部署,制定《南通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今天正式向全社会公布推出,与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见面。《实施方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从规划入手,着力围绕提升城市安全韧性、保持交通畅行、提升城市面貌、实施老旧小区整治等方面,安排了8大工程34项任务100个项目。力争到“十四五”末,城市更新行动取得重要进展,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城市空间布局更合理、功能品质更完善、治理服务更高效,城市吸引力和市民自豪感明显增强,初步建成傍山近水、清风和畅、鸟语花香、井然有序的宜居城市典范。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贯彻“绿色发展”、“留改拆并举”、“禁止大拆大建”、“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等国家最新更新理念,通过积极探索土地、资金、审批、多方共建等方面的政策体系,全方位支持城市更新工作。同时,严格督查考核,确保工作实效。在此恳请大家继续关心和支持南通的城市更新事业,多提宝贵意见。我就先讲这些,谢谢大家!周锦南:感谢施秘书长的介绍!接下来请王开亮局长介绍实施方案的重点任务。大家欢迎!王开亮:各位媒体朋友,各位同志,大家好!下面我详细介绍一下《实施方案》中确定的重点任务。重点任务主要是聚焦城市建设中的短板和弱项,统筹规划、建设、整治、提升等方法路径,安排了8大工程,34项重点任务,2022-2024年计划实施100个更新项目。通过系统的城市更新,集中力量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一是实施科学规划引领工程,主要包括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功能片区规划、强化城市和街区设计等3项重点任务,编排了城市体检评估、濠河内圈保护与更新规划设计、“滨江湾”概念性规划和城市设计、市区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等10个项目,着力强化更新单元划分和片区差异化管控,研究提炼南通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征、建筑风格等元素,引导城市整体性、系统性更新。二是实施安全韧性建设工程,着力打造安全韧性城市,主要考虑了实施城市生命线试点工程、推进城市地下管线升级改造、提升城镇燃气本质安全水平、加强既有建筑安全管理、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等5项重点任务,安排了天然气“瓶改管”“瓶改电”、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井盖和桥梁安全整治等涉及重大民生福祉的9个项目。三是实施道路交通畅行工程,主要包括组团互联互通、城区主次干路优化、畅通城市“微循环”、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提升等4项重点任务。重点推动轨道交通1、2号线开通运营,促进站城融合,提高城市承载力,并科学安排了城市快速路网建设、公交线路优化、打通“断头路”、交通信号灯配时优化等23个项目。四是实施绿化美化提升工程,由加快推进公园绿地建设、高标准打造生态绿道、大力实施“空转绿”、推进未利用地块环境美化等4项重点任务组成。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公园+”理念,安排了海港引河绿廊、龙王桥游园、新桥小学口袋公园等14个项目,充分利用公园绿地、生态绿道、小游园、未利用地等区域,将休闲、健身、商业服务、应急避难、停车等配套功能融入街头巷尾绿化景观,打造好看又好用的高品质绿化景观空间。五是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包括深入开展河道水系综合整治、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完善垃圾治理闭环体系、巩固“654”扬尘治理成果等4项重点任务。共编排了公闸河中段整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垃圾分类管理、扬尘治理等18个项目,积极营造环境整洁、天蓝水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家园。六是实施宜居住区打造工程,精心安排了打造功能完整居住社区、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破旧片区更新、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提升人防工程使用效率、持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等6项重点任务。重点聚焦老旧小区环境基础设施差、房屋本体隐患多等问题,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破旧片区更新。注重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关注“一老一小”,补齐社区管理和服务短板,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七是实施特色风貌塑造工程,高标准谋划了打造沿江生态景观带、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加强美丽街区建设、构建多层次消费商圈、推进精品酒店集群改造建设等5项重点任务。围绕保留城市肌理、留住乡愁,按照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两大主线,重点打造沿江生态景观带堤顶路以及寺街、西南营、唐闸历史文化街区等9个项目,塑造生态环境优美、历史底蕴丰厚的特色风貌。八是实施精细管理治理工程,结合南通实际,研究明确了城市管理提质、深化小区物业管理、推动低效产业用地活力提升等3项重点任务。瞄准市民日常生活中街道乱、停车难、管理差等难题,安排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公共停车场建设、提升物业管理水平等10个项目,贯彻“三分建、七分管”,避免城市陷入“更新——破坏——再更新”的恶性循环局面,最大限度保留城市更新成果,实现城市品质有效提升。我的介绍完毕,谢谢大家!周锦南:感谢王局长的介绍。下面,我们进入提问环节。有问题提问的记者请举手示意,提问的时候请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新华日报记者:请问南通破旧片区城市更新的进展情况,以及如何既改得快、改得好,又让老百姓满意,相关部门将做哪些工作?张海涛:破旧片区改造,是城市更新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主要指对使用年限长、房屋质量差、配套功能落后、安全隐患多,且通过改造难以有效改善或消除的住宅,予以拆除重建,并结合周边僵尸企业处置、闲置土地盘活利用、公共服务综合配套完善等实施片区整体改造的城市更新重要形式。2020年初,我市正式启动了破旧片区城市更新试点工作,通过排查摸底、调查研究,决定将任港路新村、虹桥医院等7个片区纳入改造计划,计划改造更新建筑总面积37.67万平方米,涉及改造居民2208户、非居55户。其中任港路新村片区率先完成搬迁任务,目前正有序推进,计划年底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确保3年之内“旧房换新居”,1517户居民按时回迁到位;龙虾王片区于近期完成拆除平整工作,年底前完成土地挂牌,力争开工建设;虹桥医院片区大部分已签约,年底前完成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搬迁工作;其余二纺机周边、爱德士等片区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在推动城市更新的不断尝试中,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秉持“群众自愿、政府组织、市场运作、资金平衡、整体改善”的原则,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南通特色的破旧片区更新之路。一是充分尊重市民意愿。把“居民自愿、政府主导”贯穿于破旧片区改造始终,做好组织动员、平台搭建、项目规划、配套政策等基础工作。通过政策引导、宣传动员、意愿征询等方法,把居民由原先拆迁的“乙方”变成城市更新的“甲方”,主动申请、自愿更新和自行过渡。二是着力完善住区功能。按照“整体开发、优化布局”的方式,结合周边僵尸企业处置、闲置土地盘活利用、公共服务综合配套完善等一并纳入整体改造,优化总平方案和房型设计,合理规划功能区域,解决城市发展进程中的诸多历史遗留难题。三是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以“解民忧、纾民困、惠民生”为目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置房销售价格体系,建设“城市驿站”,满足搬迁居民过渡居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如出台物业补贴等相关政策,最大程度让利与民、服务与民。扬子晚报记者:请问市政和园林局,今年将实施哪些道路改造工程?瞿志军:南通市市政和园林局将根据南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加快建设“一枢纽五城市”目标任务,加大城市更新三年行动中市政园林项目的建设力度,实施一批重点道路提升工程。年内实现虹桥路综合改造工程竣工,工农路改造二期完成主体,工农路改造三期、人民路、崇川路等改造项目开工,开展青年路、北大街、跃龙路等道路改造的前期研究。在道路综合提升中,将道路设计从平面线形拓展至立体空间,有机整合市政地上地下设施、景观环境、沿街建筑、历史风貌等要素,围绕市民生活需求,完善便民设施、协调街道界面、消除安全隐患,打造具有生活气息的美丽街道和发展活力的美丽街区。江苏广电记者:《方案》中提到“构建多层次消费商圈”“推进精品酒店集群改造建设”,请问商务局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相关工作顺利开展?邱玲玲:为提升南通城市的消费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四大商圈、两大集群”,以优化实体商业网点布局和业态结构,提升服务能级,增强商业集聚力和辐射力,把南通建成有活力、有特色的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下一步,市商务局将从三个方面抓好推进落实。一是加强协调联动。与市级有关部门和板块密切配合,积极引进国际国内高端品牌、大型零售品牌及一线时尚潮流品牌落户,大力发展“首店经济”;鼓励本地现有项目与高端精品酒店品牌及精致餐饮品牌合作,改造转型成为精品酒店、精致餐饮;支持本土餐饮企业参与“米其林”“黑珍珠”餐厅评选打榜,打响南通“美食名片”;及时解决“四大商圈、两大集群”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组织化程度、落实项目化推进、提供精准化服务。二是加快项目实施。会同市有关部门指导督促相关板块加快项目招引和建设,加快政策兑现,强化考核评估,全力推动各项任务如期完成。三是加大消费促进。持续开展商圈特色促消费活动,突出品质消费,拉动高端消费,带动市外消费,组织开展美食节等系列活动,宣传推介环濠河、五山区片区精致餐饮,助力餐饮业繁荣。南通日报记者:针对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城管局将配合开展哪些工作?刘张华:市政府印发关于中心城区城市三年行动方案,既是响应上级要求,也是城市发展到现阶段的现实需要,更是顺应市民群众诉求的积极举措。市城管局从早着手,从各个方面积极响应,主动融入、积极推进、全面落实,简要概括为“三个全”。第一个“全”是全系统推进。市局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处室、支队密切配合的组织体系。全面整合优势力量,一体化推进落实。第二个“全”是全方位落实,主要指涉及城管的五项工程。一是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积极响应城市更新三年行动,我局研究起草了《全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配合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按照“问题导向、综合施策、长效管理”的原则,全面排出整治项目。目前,主城区共排出1549个项目,一是箱体专项整治,主要涉及箱体整合迁移、箱体包装美化等,共编排964项整治任务;二是建筑立面专项整治,主要涉及拆除各类违法建设、规范户外广告、整修建筑外墙围墙、规范建筑附着设施等,共编排163项整治任务;三是城市家具专项整治,主要涉及道路设施整治提升、环卫保洁设施整治提升、交通设施整治提升、路灯照明设施整治提升等,共编排346项整治任务;四是小微空间绿化专项整治,主要是涉及园林设施整治提升和小微空间整治提升等,共编排39项整治任务;五是背街小巷专项整治,主要涉及整治市容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建筑立面等,共编排37条背街小巷。二是推进垃圾治理闭环运行工程。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力争年内“三定一督”管理小区覆盖率达到50%。餐厨垃圾力争做到全量收集、集中处置,建筑垃圾努力提高资源化利用率。三是巩固654扬尘治理工程。四是推进停车秩序治理工程。加快停车泊位供给,在去年新增2.6万个停车泊位的基础上,今年再新增16000个停车位,包括公共2000个、人防2500个、老小区改造10000个、路内施划1500个,同时进一步提升“智泊南通”智慧停车系统功能,力争年内接入停车场突破800个,年内注册用户突破50万。五是推进未利用地块环境美化工程。研究编制“一地一策”整治提升方案,192个地块通过种植、覆盖、绿化等措施,年内全面得到有效整治。第三个“全”是全过程管控。按照项目节点化、节点责任化、责任明晰化的要求,对每个项目都形成了细化的工作方案。下一步,将紧密结合城市更新三年行动的要求,更加自觉配合,更高标准实施,更实举措推进,力争为城市更新三年行动作出城管部门应有的贡献!周锦南:由于时间关系,提问就安排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在会后与相关部门的同志进一步的交流。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政策文件: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政策解读:《南通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政策解读政策图解:南通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政策图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苏南通主要产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