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世界克拉玛依怎么去魔鬼城城有哪些适合游客拍照的地点?


在前面的话——
距石油城克拉玛依市9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处堪称世界级的风景名胜区——魔鬼城。魔鬼城四季多风,黄沙蔽日,呼啸的狂风在城中穿梭回旋,如同鬼怪凄厉嚎叫,令人毛骨悚然。
我和魔鬼城有一个缘:文革期间,我那在克拉玛依油田采油厂的父亲,被打成走资派下放到“黑帮队”劳动改造,每天在魔鬼城里挖地引水、种玉米。那时的我还没上学,和几个“小黑帮”们,整日里随大人一同坐驴车去工地。在监管人员默许下,我们终日在魔鬼城里玩耍打闹“躲猫猫”,个个灰头土脸地象个野孩子。
但是,那份融入大自然的快乐,使我们幼小的心灵全然忘却了那份屈辱......
按计划,今天要去魔鬼城凭吊当年在“黑帮队”里随父亲劳动的地方,自从离开新疆后,我头次回到那座魔鬼城。当地时间清晨6点,我早已经准备停当。
昨晚吃饭,两杯“伊犁特”下肚,我将行动计划告诉司机。对方闻讯,四下里瞅瞅,象“地下党”接头一般,压低嗓子对我说:“老大呀,那个魔鬼城可不是咱去的地方。那里常有游客无故消失,更何况现在是游人稀少的冬季,危险呐!”司机说罢,可怜巴巴地瞅着我,满脸的不情愿。
我笑对司机说:“编,你就继续给我编。魔鬼城荒山野地哪来的鬼?怕是你心中存着不愿意去的鬼,找借口吓我吧!”
被我说破了心思的司机讪笑着,不好意思地说:“老大,确实是去魔鬼城的路很难走,又才下过大雪。”
我说:“先喝了这杯酒,给你讲一个我和魔鬼城的故事。听完了这故事,去与不去由你决定。”
......终于,伴随着瓶中最后一滴“伊犁特”到入口中,我的故事讲完了。
半响,司机望着我,感慨道:“老大呀,没想到你的人生经历竟然这样丰富。啥也别说了,咱们明早7点出发,玩完魔鬼城,从另一条路直接返回乌鲁木齐。”
克拉玛依魔鬼城,又名乌尔禾风城。位于克拉玛依市东北部的乌尔禾乡区境内。“魔鬼城”在当地蒙古语称为“苏木哈克”,哈萨克语称为“沙依坦克尔西”。其意,皆为魔鬼出没的地方。
听听,多吓人!
冬天的新疆大地,景色格外壮美。天蓝、雪白,空气清新。矿野空无一物,公路笔直地伸向雪山深处。远处,成吉思汗山展现出雄性的色彩,仿佛在无言地对每一位闯入者提出警告:要小心,这儿可是我的地盘。
去往乌尔禾魔鬼城的路上,能休息、吃饭的地方非常少,至于用餐环境,那只能用“简约”来形容了。出门在外,只好将就,入乡随俗是旅行者最好的选择!
于是,路边那寒酸的几家小饭馆,便抓住时机,狠宰游客。吃饭价格贵出市区一倍多;不吃吧,方圆上百公里再无就餐之处。
不在这里吃,你还就没得吃。直逼得游人低头就范!
瞧我们的早餐兼中餐:二个馕、二份牛肉“丁丁炒面”、外加二杯砖茶,竟然要了我们130元,且不还价儿。克市餐馆里一个馕4元钱、一份“丁丁炒面”15元,砖茶不收钱,消费最多5、60元顶到天了。可这儿的餐馆老板真是杀人不见血呀。
我怀着忿怒,对餐馆汉族小老板说:“真没想到新疆也有‘十字坡’呀,乍没见到孙二娘呢?不然,哥们愿意再加点银子,好好在你这儿消费一把!”
那呆鸟小老板操着“西普”(西北普通话)傻BB地问:“额们这搭儿之有魔鬼城,木有十字坡。唉,客家,啥是个十字坡?你佛滴那个孙二娘是弄啥滴?”
司机操着“西普”说:“日八叉滴,瞧你个怂样子。孙二娘是谁?恁是你的洋缸子,让你抬滴!”汉语中的“抬”字儿,在新疆人的口中变成了骂人话——性交的意思。
我们便吱吱地怪笑,仿佛出了一口恶气儿。
一条雪路弯曲着通向远处,铺雪的路面被往来的车子压出两道清晰车辙,成为最好的路标。远远的地方,隐哟可见一片奇型怪状的小山峰。司机说,魔鬼城就要到了。
闻讯,我顿时激动起来,伸直了脖子朝前方张望——
瞧见没:魔鬼城风景区外,一栋足有四层楼高的售票大厅外墙壁上,用汉、维、英三种文字写着五个漆黑大字儿:世界魔鬼城。
在中国,有魔鬼城之称的地方不少,大都出现在西北地区。然而,最美的要数这座克拉玛依魔鬼城。2005年,克拉玛依魔鬼城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雅丹地貌。
到达克拉玛依魔鬼城,已是中午时份。时值冬日,来景区玩的游人并不多,我们先是参观位于风景区门口的野生动物博物馆,虽然魔鬼城地区的动物标本并不多,但却制做精细,沙漠动物标本很逼真。
魔鬼城长约5公里,宽约3公里,面积约15平方公里,由一系列的孤立台地组成。属典型的雅丹地貌,受风力和流水作用影响形成。
景区门票人均45+游览车票32=77元。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一词,在维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汉语译为雅尔当。
雅丹地貌,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经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的地貌组合。
魔鬼城内最引人的,就是这些骆驼了,只要游人肯拍出50元人民币,便可以坐上它,进入魔鬼城里逛了。游人们会在牵驼人一番云山雾罩的解说中,兴高采烈地进去,最后再迷迷糊糊出来——全被那些牵驼人给乎悠晕啦。
哈!
魔鬼城在亿万年前,曾是古地中海的沿岸。当时,这里海面广阔,气候温和,植被茂盛,是恐龙家族的乐园。这里发现的“克拉马依龙”、“乌尔禾剑龙”等化石,就是有力证明。
然而,在漫长的地质岁月里,巨大的地质构造运动把海岸抬升成高山,海面升起为陆地——古地中海向欧州陆地后退了20000多公里,缩小成现在的地中海。湖底被水浪千百次打磨过的暗藏的山或礁石,忽然就见到了阳光和风雨。
站在魔鬼城里,闭上眼睛,让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幅图画——
大海漫漫,水天一色。后来,海水退去,海床干旱形成广阔沙漠。沙漠里有一座巨大的平台形高地,高地内有裂隙发育。下暴雨了。雨水的冲刷使得高地裂隙扩大;刮大风了。风的吹蚀更进一步剥蚀沟谷和洼地,逐渐分开了孤岛状的平台小山......又过了亿万年,巨大的平台高地,终于被大自然演变为纵横交错的石柱或石墩,就象是一座颓废了的古城。风蚀沟谷是街道、石柱和石墩是沿街而建的楼群;地面形成似一条条龙脊、一座座城堡的景状。
经过风的手指、雨的手指、太阳的手指,年年月月抚摸打磨,平台高地成为戈壁荒漠......再经过亿万年风削雨蚀,水刷雪浸......
终于,壮观的魔鬼城出现了。
走进魔鬼城,游人会发现:这里的一切都简单纯朴,那么的自然。它们没有血肉,没有呼吸,没有思维,只是被天和地夹在当中的土墩和沙漠戈壁。
但是,当游人走进魔鬼城,用心与它们对话,便会感受到一种涌动着的生命。这时的你,仿佛会听到远古的海啸,体验到天地事物的和谐相守;那一个个惟妙惟肖,像猛兽怪禽的风蚀山岩,会令你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仰望着重峦叠峰,又活脱似绘画大师笔下的丹青,自成一景。
历经千百年风雨剥蚀,裸露的石层被狂风雕刻得奇形怪状。中国的古书里,称它为“龙城:专指地表经过长期风蚀,形成一系列既象腾龙的垄脊,又象潜入地层,时隐时现的龙身。
从地理位置上讲,魔鬼城正对着西北方向的成吉思汗山与哈拉阿拉特山峡谷的风口,所以该地区一年四季大风不断。每当狂风袭来,呼啸而过的大风席便会卷起金黄的沙粒,遮天蔽日,天昏地暗、怪影迷离,耳旁鬼哭狼嚎。
狂风就在这座方圆十余公里的自然古堡内回旋、奔突、呼啸。如箭的气流在怪石山林间穿梭、激荡,迸发出尖厉巨响,如同冬夜狂野中的阵阵哀嚎,既像冤魂的哭泣,又似猛兽的嘶鸣,更如同妖魔的尖叫,令人毛骨悚然。
不难想象,若在月光惨淡、万物萧索的夜晚,情形将更为恐怖。能身历其境者,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魔鬼城是“魔鬼出没的地方”。
魔鬼城一带,还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沥青和深层地下石油。
瞧:远处,那些林立的抽油机。在这种人迹罕至的地方打井采油,是怎样的一种艰辛。
站在魔鬼城里四下瞧:雅丹群就像是从黛青黑色的戈壁滩上平地而起。前方突然出现了一座“古城池”,巍峨高耸,呈现出富丽庄严的金黄色。其上有垛口、城楼和站立武士等一切辉煌的城堡所应有的东西。然而待你走近后,看到的不过是巨大的怪石一块。
经过亿万年风雨剥蚀、洪流冲刷,大自然如同一位卓越的雕塑家,用狂风、烈日和雨水,在平整的地面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浅不一的沟壑,把裸露的石层雕琢得奇形怪状,犹如中世纪的古城堡,又如惟妙惟肖的象形群雕。
搭乘游览车在这里走一圈,跟着讲解员参看形象各异的山丘——有的像狮身人面像,有的像少女,有的像猪八戒……只有游人充分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才能给这些原本就具有神秘色彩的复杂地貌增添几分乐趣。
魔鬼总是与天使同在,魔鬼城内并不总是飞沙走石、狼嗥虎啸,这座戈壁之上的古堡也有清静优美的一面——每当风停之时,山谷间又静得出奇,仿佛空气都屏住了呼吸,时间也停下了脚步。漫步在多姿多态的奇峰怪石下,你能听到蜥蜴和蚂蚁爬行的声音,冬季里干涸地面的龟裂声,也清晰可闻……
纯净的蓝天,在风沙过后露出了自己的面目。在赭红和灰黄为主色调的魔鬼城内,起伏的山坡上,遍撒着许多各色石子,血红、湛蓝、洁白、橙黄、翠绿……五彩缤纷。如同匆匆逃离的魔鬼遗弃下的珍宝,又似传说中的魔女遗珠。这一幅金光闪耀的五彩图画,更为这座中世纪的城堡增添了一份神秘和一抹亮色。
瞧瞧——下面这一幅图,象不象著名的狮身人面像?
冬天的魔鬼城,被积雪铺盖,迎着阳光,在百般色调的衬托下,显现出奇嶙怪状的红、黄、浅绿色土山丘……
100多年前,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来到魔鬼城,发现并命名了这座中国西部雅丹地貌的代表——乌尔禾魔鬼城。
斯文-赫定在《亚洲腹地八年》一书中,关于雅丹地貌的一段文字中,有这样的记载“......沿岸的雅丹越来越高,形状也越来越奇,有的像桌子,有的凸出一块像屋顶,在地面上留下一片深色的阴影。有时它们像塔,像墙,像古老的房子和城堡,似乎告诉人们,这里是一片城镇的废墟。有时又好似卧伏的狮子,斜躺着的龙,睡着的狗和一些不可思议的怪物,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此地没有树,浅灰和玫瑰色的大地上到处打着死亡的印记。我们进入了一片优美奇特的原野,到处让人心驰神迷......”
我不是考古学者,我只是喜欢这部书里所描写的那种荒凉和宁静的气息,因此转录下来,以飨众人。
魔鬼城内的小沙丘形态各异,奇形怪状,有的像老鹰,有的像猴子,有的像宝塔……这是一座艺术的殿堂、一座雕塑的博物馆。
漫步其间,你会发现其中陈列的作品让人浮想联翩——有的呲牙咧嘴,状如怪兽;有的危台高耸,垛蝶分明,形似古堡;这里似亭台楼阁,檐顶宛然;那里像宏伟宫殿,傲然挺立……还有许多无法描述的千姿百态的神奇。
如果游客的想象力足够好,一定能在此找到世间的一切。
瞧瞧:眼前这一条曲折的深沟,九曲回转,引人入胜。
只要你去过南疆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就一定会联想到那里的一个著名景点——九曲十八弯。
瞧:这就是我拍摄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开都河上的九曲十八弯。开都河发源于天山,流经巴音布鲁克大草原,汇入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
开都河全长近600公里,河谷开阔,河道蜿蜒,犹如走笔龙蛇,素有中国第一美景“九曲十八弯”之美誉。
魔鬼城的游览车,每15分钟左右发一班,早晚人少时会久一点。游客乘坐小火车观赏,途中会停留几个观景台,下车拍照。
小火车会在某个地方停留一段时间,游客拍完后乘坐原车继续游玩,如果时间充裕想要多玩玩的话,再等待下一班车也可以。
这样走走停停,游玩一圈大约2—3小时。
天那,快瞧这张让人难忘的“脸”。这是一张清晰的侧脸,眼睛、鼻子,还有那张微微张开着的嘴。
每一个游人发现它时,都会不由地发出惊呼。但惊呼也罢,赞叹也罢,对这张“脸”并没有丝豪的惊扰,他依旧平和淡定地望向远方。
细瞧:这张“脸”上多了凡人的几时分纷扰,只见他眼睛微闭、双唇轻启,面向苍天而望。是想求得一份原有的清静?还是在守望百年后,也有故事想向人们诉说?
站在远处远眺整座魔鬼城,宛如一座中世纪欧洲的大城堡。不,它更像是一个莎士比亚时期的古镇,其中林立着大大小小的城堡,高高低低参差错落。
游览区内的标示牌,称其为布达拉宫。我觉得这样的景色很神奇。
走在一条山谷前,导游告诉我们:当年拍“卧虎藏龙”时,章子怡的驼队就是从这里走出来……作为全国八大外景摄影基地之一,很有一些著名的影视剧以及广告在这里拍摄。众鬼迎来送往,会不会也记住了几位大牌明星?
山谷里没有一丝风,仿佛能听到山石平静的呼吸。
我看见的是一片高高低低的土丘,褚红色,浅褐色,暗黄色,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的像一艘巨轮,有的像一匹骆驼,有的像张牙舞爪的鬼魅,有的像沉思默想的老人。
断面上一道道的地质纹路,沟壑中一条条的冲击裂痕,把人带到了那个远古的蛮荒时代。冬天的阳光射下来,将地面上参差的投影吹得摇摇晃晃,令人冷不丁地打个寒噤。
雅丹地貌此起彼伏,被形似"闹市区"、"宠物区"、"工艺区"等模样的奇山怪峰所占领。漫游在山麓,在感悟着大自然世界的奇迹同时,还能领略突起在这地平线上非寻的峡谷。
遥望山峦,浩瀚的楼宇与天际相系,看似没有生命的世界,却被人们充满幻想后的心灵所占据。
请带着你的想象力,和我一起逛逛这奇妙的魔鬼城。
蓦然回首,发现了一丛丛骆驼刺。矮矮的,匍匐在雪地之上。似乎是在聆听,又象是在轻诉——在荒凉贫瘠的西部地区,我总是能看见骆驼刺,灰白的枝条,不多的叶子,孤独地在不引人注目的地方,默默地生长。
附下身去,试图倾听骆驼刺的述说。骆驼刺只是把尖利的刺儿举起,悄悄地对我说:“我在这里已经站立了亿万年,我什么也知道。但是,我什么也不说......”
魔鬼城五彩斑斓,褐黄的岩面,灰绿的沙土,赭红的石子……最让人触目惊心的,就是那一抹抹鲜亮的红色,就像是绣在黄丘上的条条丝带,随着山体起伏蜿蜒,无处不在。
在一座独立出来的山岩上,恍惚间,似乎看见一只在争斗中受伤的野兽,在孤独中舔拭自己千百年不曾愈合的伤口……我知道,山上之所以有红色,是因为这里的沙岩中富含氧化铁。那么,暗绿色?灰白色?朝阳下那清冷的暗蓝,夕阳下那温情的淡紫,这些统统都是怎么来的呢?
我想,大自然总是舍不下这绿色的弃儿,虽让这方圆百里寸草不生,但却悄悄用另一种形式让它独具异彩。
这些造型沙丘有的连绵一体,有的形单影只,有的坚实厚稳,有的摇摇欲坠……它们都在见证着这块土地与西北风执著的抗争——在强风侵袭中,轻弱的,悄悄败走了;顽强的,屹立到今天。
尽管它们已经伤痕累累,甚至被强行改变了模样,但即使这样,这绵延百里的莽莽黄丘,依然在悲壮地、坦然地准备迎接下一次对抗。
站在高处,魔鬼城景象尽收眼底。寒风轻吹,阳光灿烂,呈现出一片宁静平和,没有半点可怖,只有令人慨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不由便想:在大自然面前,不管沙漠戈壁、险峻陡峭,还是一马平川;不管是鲜花盛开,还是苍凉荒芜,都是大自然的杰作。一个多样化的地球,才显得异彩纷呈,魅力无穷!无论多么杰出的设计师,面对大自然,都会自叹弗如!
在起伏的山坡上,布满血红、湛蓝、洁白、橙黄的各色石子。这就是著名的克拉玛依玉。近年来,油城克拉玛依兴起了一股子收藏克拉玛依玉的热潮,几乎每个来到魔鬼城的当地人都要捡堆石头回去。
我拣的这块玉石其实并不值钱。当年,我随父亲做“小黑帮”时,曾在这里拣过许多五彩缤纷的大小玉石,只可惜那时年小不懂,都丢掉了。搁现在,随便拿出一块也是一辆“奔驰”车哟。
啧啧啧
魔鬼城,长风拂过更彰显出它的神秘、粗犷、苍茫与孤傲。我们只是红尘中匆匆一过客,生命短暂。无论西北风怎样的肆意,魔鬼城依然从容、淡定的伫立在广阔无垠的大漠之中,向过往的人们展示着大自然沧海桑田的历程。
时值午后,魔鬼城的上方依旧有一轮明月高悬。它与鬼影婆娑的魔鬼城相得益彰,它静静地瞧着此地狂风漫卷着黄沙飞舞,阵阵西北风在峡谷里迂回穿行,发出恐怖而凄厉的嚎叫,一如众鬼的呐喊......
在魔鬼城里,白天沙飞风涌,夜晚鬼哭狼嚎,百鬼围城。狂风大作的夜晚,魔鬼便是统治者。而阳光明媚的白天,天南海北的游人将他占领。
——这是一个除了石油工人和采油树之外,没有人烟的地方。
——这是一个私奔的男女迷路至此,最终抱在一起,永不分开的地方。
——这是一部忘了名字的国产老电影的某个场景地......
这就是我对魔鬼城的第一印象。
因为魔鬼城内都是坚硬的沙岩质地和四季多风,没有植被,也就没有象征生命的颜色——绿色。所以,冬季阳光下的魔鬼城,呈现出它最本质的颜色——黄色。这颜色,坦荡地展示着它的粗犷,它的苍茫,它的孤傲。
瞧:下面这幅图象不象泰坦尼克号乘风破浪(图中间的是船,船顶上的两个大小烟囱清晰可辩)
走在“城”里,轻摸斑驳的岩石,踩着轻响的沙砾,在巨石长长的投影下,让人很自然地气定神闲。抛开魔鬼城的神奇和悲壮,我们放松自己,融入这片鬼城的世界。
在一处观景点前,我们开始登高。不要小看这被磨去棱角的山丘,我们手脚并用加全神贯注,才顺达顶峰。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峰不够险,但风光着实不错。越过绵延黄丘,我沉入进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之中......
座座楼台、座座城堡,有的平地拔起,有的森然低俯,就那么自然地连在一起绵延十多里。你身在其中,却不能侵扰他们的宁静,这座建筑群,是如此地凛然不可侵犯。
站在这样的山谷里,我忽然希望平地起风,想亲眼目睹风石大战的残酷,听一听众鬼助阵的号角。
快瞧:一只戏水的“海豚”正与一只雄性的“海狮”,相对而望......
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游人零距离接触的感觉,却与远处眺望时的感受截然不同。
走到这些奇形怪状的土丘面前,放眼望去,会发现这里"堡"群林立,绵延无际,仿佛立在一片曾经楼市林立的城市废墟面前,沧桑感油然而生。
当游人几乎仰着头走到这些土丘之间的空地上时,才会发现:这些庞然大物普遍突起有三四层楼高,有的被风化成城堡状,危台高耸、垛堞分明;有的呲牙咧嘴,状如怪兽;有的像古欧洲风格的建筑残骸,亭台楼阁、檐顶宛然......
魔鬼城地表突兀奇特,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沥青,是一块宝地。随着克拉玛依油田的发展,这块蛮荒之地再不是"魔鬼"们的乐园,而是已被新开发的油田——那一座座高耸的井架、一株株挺拨的采油树,使这古老城堡充满现代化的气韵和无限活力,预示着这里将建成新石油生产基地和现代游览胜地。
夕阳西照,一座座荒凉的土丘在地面上投下了长长的阴影,仿佛一只只饥饿的黑暗之手正向人们脚下移动,让人不由得脊背发麻,避之不及。
魔鬼城内纵横交错,俨然一座古城堡。可见高包台岗,奇石怪岩。慢慢走近它,才知道在这城中,寸草不生,鸟兽绝迹,一片死寂。然而,不知何时便会狂风骤起,黄沙扑面,遮天蔽日,沉寂的古堡发出凄厉的吼声,让人感到恐怖、神秘和惊讶,更感到了焦虑和不可思议。
瞧瞧:这雕塑象不象出土于北京周口店山洞里的那尊“北京人”?
放眼望去,这里堡群林立,绵延无际,人仿佛立在一片曾经楼市林立的城市废墟面前,沧桑感油然而生。魔鬼城在明媚的阳光下,一片灿烂辉煌,散发着大西北男性的美,阳刚的气质。
冬天,魔鬼城变得那么温柔,穿着洁白的衣裳,盖着银色的雪被,像孩子一样睡着了,梦里闪现出天国……
在景区里还可以看到很多电影的取景地,《卧虎藏龙》、《七剑下天山》、《冰山上的来客》等著名电影都拍摄于此,可以去寻找一下自己熟悉的场景。
而路上停留的几个观景台则是视野最好的地方,这里便可以尽情拍摄大片,享受摄影乐趣。
远处,井架和成群的采油树,磕头机日夜工作着,不知疲倦地为国家献石油 。
傍晚时分的魔鬼城,是摄影家们想往地时刻——落日的美,魔鬼城才是最美的。每当日落时分,眼前这漫漫黄丘,会慢慢由黄色变成橙黄,再变成红色,直至笼罩在夜色里……
摄影家们被魔鬼城吸引,不远千万里来到这里。一些摄影师为拍出最好的日出、日落效果,要么在鬼城里露营扎寨,要么住到距这里6公里的乌尔禾乡的小镇里,不辞辛苦地早晚来回跑。
瞧——这头巨大的“狮子”,正在默默地守护着这方魔鬼城、守护着这片新兴的油田。
这时的魔鬼城,才开始显露出它狰狞的美......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克拉玛依怎么去魔鬼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