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游拉萨8大必去景点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自驾大神们:你们正准备去哪里潇洒?你可能有1000个旅行小目标,但现在这个阶段,恐怕只有西藏和新疆是靠谱的。尤其是西藏,小红旗就没倒过。老实说:你现在是不是有意进藏?不才两次进藏,走过川藏南线、唐蕃古道,也走过青藏线、川藏北线、丙察然线的部分路段。旅途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前面断断续续分享了一些我在西藏的所见所闻,不成体系。今天我准备用一篇长文,详细述说进藏之旅的各方各面。觉得有用的朋友,敬请收藏。一、进藏线路进藏线路有很多条,并且将来还会持续增加。一般来说,进藏路线有川藏南线(G318)、川藏北线(G317)、青藏线、滇藏线、新藏线、唐蕃古道、丙察然线、G345国道。另外,西藏内部的阿里北线连通那曲和阿里,也时常被自驾者提到。318川藏南线首次进藏的人,大都会选择这条路线。它从成都出发,途经雅安、康定、理塘、芒康、波密、林芝等地,最终到达拉萨。这条路全长2145公里,其中部分路段有并行的高速公路。个人认为,它并不见得是风景最好的路线,也不是最适合首次进藏的路线。但它是一条被“种草”最多的路线,在自驾人心目中,它早就成了一种情怀。另外,对于人口众多的东部省份来说,它是最便利的路线。它的风景可以排进前三,特点是变化无穷,景观类型十分丰富。该路线的开始阶段高度起伏很大,高、低海拔相间排列,较有利于克服高原反应(不如滇藏线和G345)。317川藏北线川藏北线从成都开始,经马尔康、昌都、丁青等地,到达那曲。这一段总长度2000公里多一点儿。在那曲,我们可以向南去拉萨(约350公里);也可以继续向西,进入阿里北线去探索神秘的阿里地区。它一般被当成备用路线,首次进藏的人一般不会选择北线,但第二次进藏或从拉萨回程时会走它。它的风景中等,前一半和南线类似,但不如南线壮观;好处是风景原生态,牧场、藏寨颇受游客好评。后一半比较荒凉,趣味不多。它的海拔起伏要小一些,开始阶段平稳升高,较有利于克服高原反应。109青藏线青藏线是最短的入藏线路(只算高原路段),从格尔木算起,到拉萨只有1150公里。这条路较为平直,海拔很高但起伏不大。大多数进藏的大货车都走这条路。它是大多数游客的出藏线路。对于已经饱览高原风光、急于回家的人来说,最短的路线当然就是最好的路线。它确实不适合入藏。从格尔木出发后,海拔高度从2800米急剧上升的4767米(昆仑山口),并且再向前有很长一段路海拔都不怎么低。如果你发生了高原反应,只有拼命赶路,直到拉萨(海拔3650米)才可获得喘息。大货司机们选这条路是不得已的,因为这条路短,而且山路少。从节约时间和节约金钱两个方面来看,大货司机宁愿被高原反应折磨,也得走这条路线。这条路经过纳木措、可可西里等地,景色荒凉粗犷,不是那么美丽。滇藏线滇藏线从昆明出发,经大理、丽江等地,抵达西藏芒康,汇入川藏南线。它应该是自驾入藏人数第二多的路线。个人认为,第一次进藏的话,这条路优于川藏南线。它的沿途风景不输318,而路线的高度平缓升高,非常有利于克服高原反应。当然,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走滇藏线需要绕道云南,要多走好多冤枉路。它可能更适合云南、两广的朋友。新藏线新藏线从新疆叶城出发,经阿里、日喀则等地,抵达拉萨。新藏线沿途城镇较少,较荒凉,线路较长(2100公里),疆、藏交界处天气复杂。除了少数长期在外旅游的人,不会有人走这条路。对大多数人来说,它也不是回家的方向。新藏线只适合出藏,原因在于海拔超高(平均超过4500米,比青藏线还高),并且起始阶段的高度急剧上升,极易发生高原反应。而且它不会给游客适应的机会,很长一段路高度都维持在5000米上下,最低的三十里营房也达到了3700米。唐蕃古道从西宁出发,经玛多、玉树等地,在类乌齐并入317国道。这是一条不错的出藏路线,风景较好,海拔起伏也不大,但路线较长。它适合时间充足、不急着回家还想看风景的人。如果用来进藏,不好也不坏,肯定是强于青藏线和新藏线的。它开始阶段的高度上升平稳,但留给自驾者的适应时间还是不够长,因此还是会发生高原反应的。个人建议用它来出藏。丙察然线从大理出发,它经过怒江、福贡、贡山等地,抵达然乌镇。这是一条较晚形成的入藏路线,名气不大。自驾者一般拿它当“个性”路线,别的线路走过了,才会考虑尝试一下。这条路风景原始,高度上升平缓,适合进藏。路况上,刚修成那会儿挺不错的,现在就不好说了。甘藏线G345是一条新形成的入藏路线,它从甘肃陇南出发,经迭部、玛曲、达日、石渠,抵达玉树。目前还没人给它起名字,本人大胆,就先称它为“甘藏线”了这条路原本的规划是从玉树继续向西,经杂多、聂荣抵达那曲,但目前杂多和聂荣之间还没有贯通。所以我们目前只能从玉树向南进入唐蕃古道。这条路是优秀的入藏路线,途中穿越了风景迷人的甘南和川北。它的起始阶段,高度上升得非常平滑,能给游客一个舒服的适应过程。目前来说,它的路况不错,车流量也比较小。个人认为:川藏南线和甘藏线组合(哪个进都可以),可能是第一次进藏的最优解。二、自驾游的费用准确费用当然没法算,但我可以帮你算个大概,不会差太多的。以一辆SUV、一家三口同行、武汉出发回武汉来估计,全部路程约为7000公里,来回用时20天。旅行所产生的费用有这些:1、油费。全部行程7000公里左右。在当前油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全程油费应该是7000元上下。要知道,西藏的油价比内陆要高不少。大家按1元1公里算就可以了。2、高速费一般来说,只有高原以外的路段才有高速公路。估计高速费为1600元。3、住宿费如果两大一小,只开一间房的话,按一天150元算,住宿费为3000元。如果你驾房车或床车进藏,这项费用就不用算了。4、吃饭费用正常吃饭,我估计两大一小的饭费应该是5000元。上面这些“刚需”,已经超过1.5万了。5、小支出和弹性费用还有一些费用,例如停车费、景区门票、购买特产、药品等,就不好估计了。大体上看,两大一小加一辆车,2万元是比较典型的费用。三、食宿很多没进过藏的人,都很担心这个问题。首先,吃饭问题不用发愁,只要口袋里有钱,这根本不是个事儿。以川藏南线为例,旅游服务业非常成熟,城镇也足够密集,吃饭的地方有的是。沿途的饭店,以川菜和藏餐为主,品种还是足够丰富的。至于住宿,一般来说只要是个城镇,都肯定是有宾馆的。但凡人烟较多的地方,可选择的范围也是足够的,高中低档都有。平时进藏,住宿也不是个问题。不过,如果你是旅游旺季进藏的话,我就吃不准了。建议能提前预定的话,一定要预定。在暑假期间,川藏南线上适合住宿的县城,每天下午在入城方向都会形成拥堵。如果你指望进了城再碰运气,那结果很可能是失望。建议车不是房车、床车的朋友们,最好也准备一顶帐篷。万一定不到宾馆,至少你还有办法凑和一晚。四、什么样的车适合进藏?如果你问能还是不能?那答案是什么车都行,只要不是法拉利、兰博基尼就行。入藏的路,山路多,但路况并不差。因为都是国道,道路的规格不会太差,维修也很及时。所以,一般的家用车都能应付。事实上,像五菱之光、比亚迪F0、老式桑塔纳之类的车,我在西藏都见过。然而,如果你问的是什么车适合进藏,那答案将很不一样。入藏的话,建议你选择:1、动力强的车。动力太差的车,爬坡太煎熬了。2、底盘高的车。走过山路的人都懂,山路坏得快。虽然入藏线路维护很好,但依然避免不了出现一些烂路。底盘高一些,过烂路就有底气了。3、四驱好过后驱,后驱好过前驱。总结下来,就是越野车、较好的SUV、皮卡最适合进藏。如果你只有一辆普通家轿,也没关系,不太爽而已。那么,电动车可以进藏吗?事实上电动车也属于“可以,但不适合”那一类别。电动车沿途充电是没有大问题的,充电桩不难找。但你的车的续航不要太少,不建议五菱宏光MINI这样的小可爱进藏。我两次进藏,都见过电动汽车,但数量是非常少的。五、进藏需要准备什么?进藏路程长,时间长,准备工作不可马虎。1、保养车子因为进一次藏就是一个保养周期,建议出发前和回家后各大保健一次。2、随车工具像千斤顶、扳手、车载充气泵、补胎套装、拖车绳、灭火器、三脚架、反光背心、应急电源、电源搭线、手电筒、防滑链之类的,能带都带上。其中防滑链,除了夏季不用带,别的季节都要带上。3、必要的随身物品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自然缺一不可。然后,建议带一些现金。现在,扫码支付在西藏也普及了,绝大多数花销都可以扫码。不过,因为一些偏远地区有可能信号不好,无法扫码,所以你不能像内陆一样一张钱不带。如果去阿里、墨脱,你还需要边防证,最好提前开具。如果你住车上,帐篷、被褥、枕头、睡袋什么的,该带的别忘了。4、厚衣物高原上气温低,如果你夏天进藏,要带春、秋装;春秋天进藏,要带冬装;冬天进藏,你看东北人穿什么,你就穿什么。入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至少你得备两套衣服。还有一样东西特别重要:宽沿帽子,最好是有带子的那种。5、药品感冒药和氧气瓶是必带的。如果有什么基础病(例如高血压),相应的药物更不可少。感冒药可不是感冒的时候用的,那时就晚了;你应该是一有感冒的苗头就赶快用上,把感冒“镇压”下去。抗高反的药主要起个心理安慰作用,您随意。6、其它雨伞、防晒霜、孩子的假期作业、剃须刀、手机充电器……建议你计划进藏的时候,列个清单,以免遗漏重要东西。六、进藏的时机不同的季节,西藏有不同风格的美。哪个季节入藏都是可以的。不过,冬季入藏容易积雪、封路。一般来说,冬季不可以走川藏南线,但还可以走青藏线。春秋季路上也有可能积雪,不过不严重,带上防滑链,小心开,一般问题不大。每年的5~10月是比较适合进藏的月份。其中,7~8月份是雨季,沿途地质灾害频发,经常断路。但是,许多人也只有这时有时间进藏。一般来说,你只管勇敢向前吧!路断了有人修,大不了多等个一两天,过是肯定能过的。七、其它注意事项1、很多初次入藏的人都想问:车好开吗?路好走吗?这个中等吧,没啥大的难度,但至少你得有两年驾龄吧,最好有山区驾车的经验——因为西藏的路一多半都是山路。2、即使是好路,切不可“烧包”。除了注意路面状况,你还要小心偶尔出没的牦牛、野生动物。3、高海拔地区氧气少,不适合激烈运动。再好的风景,你也要装出一副见惯大世面的沉稳相。4、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西藏和内陆的文化差异不小,西藏人的禁忌也比较多。如果你实在记不住他们都忌讳什么,那就不去牧民家好了。暂时只能想起这么多。如有不足之处,欢迎自驾大神们补充。西藏不是个遥不可及的地方,心一横,迈开步,你就可以比拉萨还远,比东达山还高!
  一同学老友林芝喜相逢  到达林芝了就准备好好休息三天,一是消除一下行走318以来的疲劳,为进军拉萨做好身体上的准备,二在林芝这个天下闻名的桃花源中好好的观赏一下桃花,三感受一下西藏地区的风土人情。结果还真的有惊喜,在林芝见到了我的老同学来拉萨援藏的王文成先生,他是16年4月来拉萨中学援藏的,同年的7月他的妻子荣女士也从北京来到拉萨和他一起援藏了,我到达林芝的时候正逢是清明节假期的时候,他所在的援藏团队利用这个假期来到了林芝与在林芝援藏的另一只团队进行援藏活动的经验交流,同时也能利用这短短的假期观赏一下林芝的美丽桃花。
  在雪山脚下林芝的校园里,两位同学老友相见了,相互感慨着岁月、感慨着在这雪山脚下的桃花园中不远万里的相见。
  笑容挂在了脸上,岁月也留在了心中。
  这样的风景中留下了我们的身影,祝福那些在远方的同学们,人生路上幸福平安!
  两个老同学一个从北京来拉萨援藏、一个自驾走318线在西藏林芝的桃花源见面了。
  让我们大家为文成先生有这样的妻子点赞吧,为支持先生安心在援藏,荣女士放下在北大附中做为校医的优越工作来到拉萨和先生一起援藏。这不是一句夫唱妇随就能表达的夫妻感情!
  地主与老同学和他所在的援藏团队欢聚一堂的时候
  在这个团队中文成先生和他的夫人是男女年龄最大的,看着这些离开了生活优越的大城市、离开了家、离开了亲人、朋友来到雪域高原进行援藏教育的年青团队,深深的为他们的行动所震憾,是的,他们也是天路的建设者,虽然他们修造的不是一条公路的318,但他们却是在修建提高西藏文化教育水平的318,他们这些援藏的朋友们会一批批的来,又一批批的回去,经过这样前赴后继的不断努力一条西藏精神文明的路会越来越宽广,许许多多的藏族学生会不断在的这条路上走着,走向世界的每个角落,祝福他们吧!祝他们在西藏工作、生活快乐!
  到林芝二高交流两个援藏团队合影。
  文成先生在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启动培训会上
  由于时间仓促只看到了以下文成先生的工作照,这是16年5月他来到西藏后到学校定点的村寨到群众家里访贫问苦!
  与西藏地区的儿童进行互动交流
  这是16年5月他为当届的毕业生做高考辅导。
  这是他在与学校的党支部进行党建工作的交流。
  在西藏代表自治区教育厅参加运动会并获得奖项  二桃花源中看春风  林芝是西藏的小江南,三月末4月初的林芝到处开满的桃花,这些桃花却不是哪个种下的,而是历经沧海桑田在雪域高原自己生长起来的。
  略带粉白的桃花开满了枝头
  放眼看去桃花无处不在
  如同生命的怒放宣告春天的来临
  一枝枝、一朵朵,争奇斗艳
  在这树下地主坐了一会,发发呆,当站起来的时候,眼镜掉下去了,于是就低头来找,找了一小会也没发现,却也不敢动,怕踩到了就坏了,结果边上的人说在树上呢,我一抬头看到眼镜挂在了树枝上
  我无法用语言来说这几朵的美丽,你自己想吧
  远近的桃花将远方的雪山挡住在镜头的最里面不细看?
  如同欧洲的阿尔卑斯山,但不知那里有桃花没有?
  漫山遍野的,令人留连忘返的,林芝的桃花在这里?你的三生缘在身边么?
  三藏家小店来体验
  屹立在中心广场中的塔楼
  从边上摆放的碑文看这塔楼是藏族一千多年前修建的,一共有五座,这是个复制品
  看过了桃花,就跑到了香港路上溜达着,走的累了一抬头看到了这个餐馆,于是
  藏式特色装修的内部
  来一壶三磅的酥油茶
  来一个藏家牛肉、一盘小白菜四个包子(在汉家是饺子)
  最后老板又送来一杯香甜可口的奶茶
  呵呵藏面,
  进到餐馆来歌唱的行走艺人,脸上写满了人生的沧桑,歌声时而时而低沉、时而激昂,仿佛诉说着人生的悲凉
  下午地主再次来到茶馆,告诉老板还有一种茶叫下午茶,起源于英国,地主示范于店老板,希望他生意兴隆
  离开的时候到了  2017年4月6日地主补写于拉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拉萨8大必去景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