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王莎莎 个人资料在,2015-2017年,在做什么?怎么没看到她的出演记录?

问题来了,同样都是被一条鱼打败的女人, 王莎莎和张雨绮的差距在哪里?不开玩笑,其实我觉得王莎莎表演的最大问题是不能让观众入戏。不能让观众入戏是演员的原罪。不论是体验派演员还是技巧流演员,他们的最低任务都是让观众相信这个角色,其次才能再去谈艺术化处理和所谓的高级表演。导师已经点出王莎莎的问题在于表演痕迹过重。但表演痕迹过重其实只是问题呈现出的结果,而不是原因。那么原因是什么呢?童星烙印太重?颜值让人跳戏?话剧风格浓烈?我想有这部分原因,但肯定不是主要原因。不管什么出身,颜值是高是低,话剧还是影视,演员成功的唯一秘诀都只能是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和传达。论童星出身,小雪烙印够不够重?但她的表演至少能做到及格以上。论颜值,需要把辣目洋子拉出来battle一下吗?【没有冒犯】【还在纠结长相的朋友,你们对才华的力量一无所知】论话剧风,那可以拎出来当范例的老师就多了去了。如果这些都不能成为借口,王莎莎最本质的问题是什么呢?我想,是对角色的理解不过关。不能把握角色动机,就无法精准理解和传递角色的情绪,合理化角色的行为,更无法做到感染观众。正如赵薇所说,这是一段很常规的情节,如何在常规情节中做到不常规处理,感染到观众是演员在这个舞台上需要做到的。那么同样是这样一段戏,原片会比他们更高明吗?我专门去找了《三十而已》原片片段来比较(第十二集),发现这段戏两组表现都很尴尬,这是剧本本身决定的。不过由于电视剧有前情的情绪铺垫(摔手机、淋雨回家),配乐、现场置景的气氛渲染和烘托,演员爆发的情绪要让人容易代入得多。而再摘除这一部分的加成,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有女主角对角色心态的把握(这段落的戏其实重心都在女演员身上,女演员决定观众的情绪走向)。原片女主有一处处理得比王莎莎明显更有层次感,那就是结尾她说离婚时候的语气和表情。她不仅仅是愤怒的嘶吼,明确的表态:我要和你离婚!那里面同时也夹杂着【请你挽留我】的试探:如果我要和你离婚,你可不可以说服我?我给你最后一次机会,请你不要让我失望。在真实生活和具体情境中,人的每一个行为背后的驱动都是很复杂的。这个时刻,女人提离婚往往不是决绝地一刀两断,果断地逃离围城,而是在反复的试探和拉扯中确定心意,克服内心对之后人生的恐惧和茫然,鼓起勇气面对随之而来的种种麻烦。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我发现王莎莎一开始对角色的理解就太单一和粗暴了。这个被丈夫长期忽视的已婚女人,日积月累的负面情绪都在今晚此刻,借着一扇打不开的门,一只在眼皮子底下走丢的猫爆发。“这门坏了早就该修了你没眼睛看不到吗?”“你连门都不关你是有多讨厌我的猫,你早看它不顺眼了是不是?”借题发挥,夸大其词,无理取闹,这也是吵架的艺术,一种处理方式之一啊。而王莎莎的处理是:输出全靠吼。其实很可惜,这个女人在这场争吵中可以传达的情绪太丰富了,不应该只有剑拔弩张的憎恨,声嘶力竭的愤怒,直愣愣地将一切借由台词嘶吼出来。她的心里不应该除了这些激烈的表面情绪外就空无一物了。她一定掺杂着委屈、伤心、心痛,不可置信,『我忍了这么久得到的就是空气?』『我前面的人生都被你个渣男耽误了』『我也是个女人需要被人呵护值得被人用心对待』的悲愤,『我他妈还不如一条鱼?』的滑稽感。同时她的情绪里还会混合着明知没有结果的试探和期待,想通过伤害对方来确定自己在对方心里还有一席之地的反向表达。最后,最后才是归于平静的失望。这些情绪的传达也不是一蹴而就,混乱无序的。它应该是渐进,有转折和爆发点的。而王莎莎从头到尾都只有攒着眉头的厌恶,充沛饱满却苍白无力的咆哮,很难让人感同身受。如果她充分地理解这个女人此时此刻想要的是什么,她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她的挣扎和矛盾是什么,往下挖一挖,先去充分体验人物,再自然地表露这部分内容,相信她的表演一定不会是如今所呈现出来的单薄和刻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演员王莎莎 个人资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